企求大家解答下兴文特色景点,有没有推荐可以去的,不踩雷的

本文长期保持更新,保证你看到的都是最新最好产品,可以点赞收藏好~

也是没想到,仅半年过去,意外险的优秀产品又有了不少变化:

有新品是“长江后浪”来势汹汹,一把子拍死了不少前浪;

有老将是屹立不倒,保障一年更比一年好……

而意外险的江湖更是“变幻莫测”:

健康要求越来越严,一不小心就买不了;新冠接种、航空、高危运动意外,各种保障让人眼花缭乱;对被保人有职业限制,高危职业、自由职业者挑选贼有难度……

也是因为变化多多,怕大家被“乱花”迷了眼,这次重点更新的内容是——

① 优秀产品:重新整理了目前最值得选的意外险,从0到80岁统统都有(文章第三部分,需要直接跳转)

② 挑选攻略:针对意外险的变化趋势,升级调整了挑选要点,比如要不要保猝死、怎么看健康告知、换职业有影响吗……

本文将根据我6年的保险从业经验,帮大家从海量信息中作归纳,在这个上厕所都要讲效率的年代,绕开大坑,快速决策!

如果你想要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建议,可以直接找我免费咨询

我会以多年的经验,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出最适合你的实用建议:

三、2022年最值得买的意外险推荐(老人、儿童、成人都适用)

四、意外险常见疑问解答

意外险价格便宜,两三百块钱就能买到上百万的保额。

很多人抱着无关紧要的心态,稀里糊涂就买了,殊不知产品没问题也就算了,有问题的话,悲哀的往往是咱自己。

这届韭菜,虽然老被“割”,但也不能被“割”得不明不白啊!

接下来,我就先跟大家聊聊,意外险到底咋样才算合格?

1、意外险是怎么定义的?

意外险顾名思义就是,发生意外后,保险公司给赔一笔钱。

正所谓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生活中的意外防不胜防,意外怀孕、意外被表白、意外捡到一百块...

然而这些,都不是保险指的“意外”。

所以,常见的交通事故、游泳溺水、触电、烧伤烫伤、摔伤、高空坠物等都满足意外定义,如果发生这些情况,保险公司就会赔你一笔钱。

而中暑、猝死、高原反应这种,看似意外发生的事情,本质还是由于个人身体原因导致的,并不满足意外的定义,所以保险公司就不会赔你钱了。

意外险看似简单,其实也分为很多种。

可以看到,意外险的分类确实五花八门;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意外险就可以了。

发生意外的后果,无非就三种:身故、伤残、就医。

对应的保障内容就是: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

发生意外时,最严重的结果就是人没了。

而这时,保险公司就会根据你买多少保额,来赔多少钱

比如你买的是100万保额,那就直接赔100万。

对我们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来说,身故保额当然是越高越好。

像100万保额的一年期意外险,也就两三百块钱,性价比非常高。

如果因为意外导致伤残,可以根据伤残等级,获得不同比例保额赔付。

伤残分为1至10级:如果是最严重的1级伤残,会赔100%保额,比如买了100万保额就赔100万;2级残疾就赔90万,依次递减。

可以看到,磕掉八颗牙都只算十级伤残,全残的概率更是比中彩票还低;而有些意外险在意外伤残的保障上却只保障全残,可谓是居心叵测。

所以大家在购买意外险时,一定要留意伤残这一块的保障,

只保障全残,或压根不带伤残保障的产品,一定要谨慎选择!

仅凭一字之差,可能你就一分钱也拿不到。

相比于身故和伤残,意外医疗才是意外险中最常用到的保障,特别是老人小孩可以格外留意!

如平日里的磕磕碰碰、猫爪狗咬,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一般情况下意外险都能报销。

小小总结一下,一款合格的意外险,必须要包括这3项最基本、最核心责任:

但凡有一项偷工减料,这产品都是垃圾,我们要坚决远离!

除此之外,现在意外险还会有一些附加保障,比如:

  • 猝死:准确来说,猝死是自身疾病所致,不算意外,主要是996的白领朋友需要关注下。
  • 住院津贴:住院的时候,会有额外的补贴。
  • 骨折、烧烫伤、食物中毒格外保障:在给父母、孩子买的时候,也可以稍微关注下。
  • 疫苗责任:大多数是保障打疫苗时因不良反应身故,少部分也保疫苗耦合反应的情况。
  • 监护人责任:熊孩子闯祸等也可以赔。


其中,猝死保障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因为大家比较关注,很多保险公司都会把猝死的责任也加到意外险中,成人买意外险这一项还是比较重要的。

而其他的附加保障,大多是锦上添花,是额外加分项了,有则更好,没有也不用太纠结。

比如疫苗责任、监护人责任用到的场景比较少;选产品时,就不用太在意有没有这两个保障;

重点还是关注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及意外医疗三个基本保障。

那了解完意外险的保障责任,我们来看看如何挑选一款合适的意外险,

看准这4点,没人敢坑你: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份意外险给谁买?

买保险就像是量体裁衣,不同人就有不同侧重点。

1、意外身故/伤残保障,保额买多少?

前面我们说到意外身故的保额性价比非常高,两三百块就有上百万的保额;

所以买多少保额,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1)假如你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重,那么意外身故/伤残的保额对你来说,就格外重要了,保额至少是50万起步,100万标配,每年也就两三百块

假如你希望保额更高,要留意部分产品对最高保额会有限制,可以在不同公司搭配购买。

(2)假如给父母买:如果父母五六十岁还没退休,身上的家庭责任还比较多,也可以买到100万保额;如果父母60岁以上了,已经退休,家庭经济责任不多了,那买50万保额基本足够

(3)假如是给小朋友买: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会有所限制,而且小孩子也没什么家庭责任,身故保额就不用买太高,我建议是买到20万左右差不多了

所以如果你是想给孩子买意外险,意外身故的保额可以不用那么看重。

因为买多了也赔不了那么多,只能赔最高保额。

不过意外伤残方面,是按伤残比例赔付,没有限制。

在意这方面保障的朋友,可以通过配置多份做高保额。

2、意外医疗,怎样判断好不好?

在意外伤害中产生的医疗费用,意外医疗都可以报销。

那具体可以报销多少钱,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免赔额越低越好 :0免赔或100元免赔都比较常见,免赔额越低,越容易达到理赔门槛。

(2)报销比例越高越好 :有的产品可以100%报销,有的仅报80~90%,当然是报销比例越高越好。

(3)报销范围越广越好 :医疗费用有分社保范围内、社保范围外,如果报销不限社保范围,就能覆盖更多费用。

不过呢,在挑选一款意外险的意外医疗时,不同人的侧重点不同。

如果是给孩子或者父母买,那意外医疗就需要重点关注。

孩子本身就天性好动,对任何东西还充满好奇,一旦因意外受伤,去医院便是常有的事;

父母工作了大半辈子,手脚反应也没那么灵活,磕磕碰碰,甚至摔伤骨折都不罕见。

而一款意外险的意外医疗部分,便可以解决这方面的费用支出,非常实用。

所以,对他们来说,意外医疗额度一定要挑高一点的。

3、意外险也有健康要求,投保要看清!

和以前不同,现在的意外险再也不能“闭眼买”。

出于风险程度的考虑,不少产品都增加了对被保人的健康要求

虽有要求,但也有宽松有严格之分:

(1)比较严格的:限制严重疾病患者。

投保就要做健康告知,特别是有“猝死”保障的意外险,例如 平安橙护卫:

平安橙护卫《健康告知》

除了上面这些病,有些产品对先天性疾病、遗传疾病、高血压等疾病也会有所限制。

(2)相对宽松的:仅有很基础的健康要求。

我扒了好几十款意外险条款,要求被保险人是 “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正常生活的自然人”

其实投保之前有过一些疾病,只要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妨事;

但如果是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这类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就不符合这里的要求了。

还有一类,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之类的精神疾病,

即使买了,也需要特别注意产品条款的免责部分,这关系到出险后能不能赔。

另外需要注意,没健康告知≠没健康要求!!

小蜜蜂2号超越版《投保提示》

有些产品,会把健康要求写在特别约定、或者投保须知/提示里,各位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3)超级宽松的:无健康要求。

这类产品越来越少了,一般是针对老年人的意外险;

如果身体情况比较差,且买且珍惜吧。

众安老人意外险,仅要求被保人能生活自理

这里强调看产品健康要求,并不是说,健康要求越宽松的产品就越好,我们要权衡下产品保障的好坏,再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判断。

如果身体健康,那自然是挑保障更好、性价比更好的了;

如果身体一般,就要在能买的基础上,再作挑选,有时就需要在保障或保费上稍作让步。

4、职业不能随便填,变更及时作告知

买意外险,对职业会有要求。

不按照实际情况填职业,强行投保,将来也会影响理赔。

意外险通常讲职业划分为1~6类,级别越高风险越大。

(实际的职业分类,以具体产品为准)

每家保险公司的职业分类并不完全一样,要以具体产品为准。

从事 1~3 类低风险职业的朋友,大部分产品都能买;

但如果从事的是 4~6 类中高风险职业,普通的意外险基本上都买不了,要买专门针对高危人群的意外险。

现在的新兴职业很多,如果在职业分类表里找不到自己的职业,

可以打电话给保险公司或咨询在线客服。

比如众安的尊享 e 生 2021,“电竞选手”这一职业还未收录到产品的职业分类表里。

我问了客服,电竞选手可以选择“娱乐场所 - 电子游戏厅工作人员”这一分类,属于 3 类职业,也是可以投保的。

总而言之:挑选一款意外险我们明白自己的需求,处于什么年龄段,是否肩负家庭责任等,在保费、意外身故/伤残/医疗保额、健康要求、职业等4个维度权衡一下,就能选到合适产品。

三、2022年最值得买的意外险推荐(老人、儿童、成人都适用)

我一直都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你看完我上面写的所有内容,再想要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意外险,其实并非什么难事~

为了让大家一步到位,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我又对 416 款热门意外险产品做了筛选,整理成榜单,

并重点分析其中几款拔尖的、热门的。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只选取所有测评产品中的部分产品做展示)

产品主要是按成人、儿童、老人和高危职业这4大维度整理的,

请大家注意,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

1、成人意外险产品推荐(含详细对比分析)

前面就说到,肩负重担的成年人,最怕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所以买意外险,我们建议至少 50 万起步,有条件的最好买个 100 万,甚至更多。

我按照50万和100万保额分,对问得很多的8款产品作了详细的对比表格:

建议 18 - 65 岁的成年人重点关注:

如果想买50万保额,比较推荐的 2 款是小蜜蜂2号超越版、小米综合意外2020;

如果想买100万保额,可以考虑小蜜蜂2号超越版、大护甲3号。

下面来详细讲讲它们好在哪,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啥。

(1)小蜜蜂2号超越版:成人意外首选

【推荐指数】★★★★★

鼎和保险的小蜜蜂2号买50万保额只要156元,100万保额也只需要296元,在众多产品中性价比非常高。

整体来看,除了保障全面、价格实惠以外,主要还有以下优势:

① 报销条件好:意外医疗不限社保报销,0免赔,经社保报销后能报销100%

② 意外医疗保额高:尊享版有5万保额,至尊版有10万保额,比其他的产品都要高

③ 含意外住院津贴:因意外住院,每天可领 150 元(3 天免赔)

④ 特定交通保障好:航空、列车、乘坐营运汽车、驾乘私家车均有额外赔付,后两者节假日还可以翻倍赔

⑤ 健康要求宽松:身体无残疾、无罹患重大疾病,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即可购买

不过也需要注意,这款产品对于医院有限制,像是北京平谷、密云区、河北沧州等医院都不可报销,这些地区的朋友可以优先考虑其他产品。

另外,在产品的常见问题处有提示不保高空作业:

关于这一点,我也已经帮大家确认过了,实际上它指的是:需高空作业的这类职业不能投保。

如果职业符合 1-3 类职业投保要求,发生了高空意外事故,如高空坠落导致的意外身故或伤残,也是可以理赔的。

整体而言,这款产品适合大部分人,尤其是看重意外医疗保额和特定交通保障的朋友们。

(2)小米综合意外2022:报销条件好

众安保险的小米综合意外2022,买50万保额需要169元,虽然比小蜜蜂2号超越版略贵一些,但也是一款整体表现比较出众的产品。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医疗保险条件很好,我也为大家总结了这款产品的主要优势:

① 报销条件好:报销不限社保范围,社保报销后也能100%报销

② 含意外住院津贴:因意外住院,每天可领150元(无免赔天数)

③ 健康要求变宽松:只要求身体没有残疾、没有患重疾,比它之前的2020版宽松很多

④ 新增交通意外额外赔:乘坐飞机、火车、轮船、出租车等营运汽车造成的身故或伤残,能多赔几十或上百万保额

这款产品更加适合于看重意外医疗报销条件的朋友们。

大家也需要注意以下2点:

① 医院有限制:北京平谷区等医院不保,大家在挑选时要注意看投保须知

② 意外保障有限制:不保2米及以上高空坠落导致的意外身故或伤残,也不保猫抓狗咬

另外,如果先前买了这款产品2020版的话,可以继续续保,意外医疗保障相对更好些;

而没买过的朋友,直接买到最新版也是不错的选择。

(3)人保大护甲3号:百万保额性价比高

人保财险的这款大护甲3号买100万保额则要290元,相对来说100万保额更具有优势:

① 意外医疗保障好:至尊版有10万保额,报销不限社保范围,0免赔,经社保后能报销100%

② 含意外住院津贴:因意外住院,每天可领 150 元,没有免赔天数,增加了医疗保障

③ 特定交通保障好:航空、轨道交通、运营汽车及乘坐和驾驶私家车等意外都有额外赔付

这款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下面这2点:

① 投保年龄、地区有要求:限 50 岁及以下,且仅生活在北上广深等59个指定城市的人可投保,详细内容可以看到投保页面的投保须知。

② 有健康告知:患癌症、高血压三级及心脏疾病等都不能买。

总体来说,大护甲3号价格也不贵,适合看重性价比、想买大公司产品的朋友考虑。但如果不符合条件,可以选择小蜜蜂2号超越版,性价比同样很高。

相信大家也留意到在表格里还有一些产品,但其实没那么推荐,

但架不住问的人实在太多,这里也简单说下:

(4)平安橙护卫2号:老牌公司首选

平安橙护卫2号这款产品的主要优点是:

① 老牌保险公司:平安知名度高,旗下的产品一直颇受消费者信任。

② 特定交通保障好:乘坐营运汽车,或者驾驶私家车出行发生意外,能额外赔付30万,节假日还可以翻倍配

不过,这款产品也有一些限制要注意:

① 意外医疗报销限制:仅能报销社保内+自费药的部分,社保外的医药费不能报销

② 有健康要求:比如癌症、中风等情况就不能买,投保时要仔细阅读健康告知

③ 除外部分医院:如北京市平谷区、怀柔区等,这些地区的朋友就不太建议选这款产品了

(5)锦慧保个人综合意外险2021版:预算有限可考虑

锦慧保2021有39块的经典版(10万)、99块典藏版(30万)和158块尊享版(50万)三个版本,但对成年人来说,10万和30万保额是不太够的,不太建议选择。

它的基础保障还算全面,但也会有一些不足:

① 意外医疗仅限社保范围内,社保外的费用不能报销

② 特定交通保障相对同类产品较低,并不占优势

③ 对被保人的身体情况和就诊医院,有一定限制

另外,表格中还有的太保居民综合意外险、平安百万综合意外、泰康百万综合意外险,这三款是支付宝上的产品,可以看到它们的价格比较贵,不太有优势。

如果你想看它们的详细测评,我先前也深扒过支付宝上的产品,可以点击下面文章:

2、儿童意外险产品推荐(含详细对比分析)

贪玩嬉闹是小孩子的天性,但他们还没有风险意识,摔伤磕碰、猫抓狗咬等时常发生。

意外受伤去医院治疗,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块,对父母来说,还是挺肉疼的。

除了平时的小心注意,一份意外险,就可以解决这部分的医疗费用,减轻部分负担。

那儿童意外险又有哪些优秀产品呢,先来看下面的表格总结:

小孩子买意外险,因为有身故保额的限制,所以一般选20万就足够了;

而意外医疗的部分则要额外关注,看看报销的条件好不好。

针对表格里的产品,下面再来详细分析下:

(1)专心少儿意外险2022:大公司首选

【推荐指数】★★★★★

这也是一款来自平安的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保一年保费只要68元;

专心少儿意外险2022的各方面保障很全面,它的主要优势如下:

① 意外医疗报销条件好:不限社保100%报销,还是0免赔

② 公司品牌大:平安大家都很熟悉了,品牌知名度高

③ 特色保障实在:针对儿童高发意外,对意外烧烫伤有额外 1 万的医疗保额

暂时没什么明显的缺点,比较适合想买大公司产品的朋友选择。

(2)少儿护身福(基础版):意外医疗保额高

少儿护身福是一款腾讯微保在售、由大地财险承保的少儿意外险,性价比也不错;

20万保额需要69块,保障很全面,它的主要优势在:

① 意外医疗保额高:有5万保额,比同类产品更高

② 报销条件好:意外医疗报销不限社保,且没有免赔额,100%能报

总的来说,比较适合希望给小朋友意外医疗保额更高的朋友。

不过需要注意,它对报销医院是有限制的,如北京平谷区等医院是不保的,具体的可以去看投保须知。

(3)米宝保少儿意外险2022版:调皮小孩可考虑

米宝保2022是阳光保险的升级产品,升级后价格更实惠了,它还有这些优势:

① 意外医疗保障不错:3万保额。不限社保,0免赔,100%赔付

② 自带未成年人责任:如果孩子不小心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可以代为赔偿,有点像熊孩子险,也比较实用,如果孩子比较调皮,就可以考虑

买这款产品,需要注意2点:

① 部分情况保额减半:驾驶或乘坐机动车发生单车事故和溺水身故,只赔 50% 保额

② 未成年人责任对部分情况不赔:对数码产品,以及金银、首饰、古董、字画等无法鉴定价值或收藏的物品的损坏,就不负责赔偿。

剩下的萌宝保少儿综合意外险(国泰产险)、平安少儿综合意外,同样是支付宝上的产品。

虽然会有一些骨折、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的特色保障,但它们的基础保障报销限制比较多,且价格也比较贵,这里也不太推荐。

3、老人意外险产品推荐(含详细对比分析)

很多老人家去医院体检,医生都会建议增加一项骨密度的检测,

就是因为随着年纪增加,人体骨折密度不可避免地下降,

再稍不留意摔倒,就容易发生骨折。

于是乎,很多保险公司针对老年人推出的意外险产品,

会设置骨折/脱臼意外医疗、骨折住院津贴、救护车费用等特色保障。

也因为老人的家庭责任已经不多,我们建议配置意外险时可以重点关注意外医疗部分。

具体产品表现,先来看下面表格:

会比较推荐小米老人意外2021护身福 2 款产品,

那他们好在哪,投保时要注意些啥?

(1)小米老人意外险2021:老年人意外首选

【推荐指数】★★★★★

众安保险的这款小米老人意外险2021(升级版)不仅能为自己父母投保,还可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投保,非常灵活。

整体来看,它的保障有以下优势:

① 报销条件好:意外医疗不限社保报销,0免赔,经社保报销后能100%报销

② 含住院津贴:因意外导致住院,一天可以领80块,没有免赔天数,用这笔钱给父母买点补品什么的也很实在

③ 性价比高:最高90岁可以投保,一年也只要299块

④ 意外骨折保障好:最高能补贴2000元,还有1000元的救护车费用

不过也需要注意,买这款产品有健康告知、地区等限制:

① 有健康告知:有二级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法购买,适合身体健康的老人买

② 医院有限制:北京平谷区、密云县等医院不保

③ 高空保障限制:不保2米及以上高空坠落导致的意外身故或伤残

④ 特殊事故限制:单车事故(事故当事人仅机动车一方)或溺水,只赔50%;考虑到高龄老人很少开车,所以发生单车事故赔偿减半的影响也不大

另外,65 岁以下身体健康的老人,也可以考虑前面成人推荐的小米综合意外2022,保障会更全面,价格也没有很贵。

(2)平安护身福:大品牌,报销条件好

大公司也有性价比不错的老人意外险,这款腾讯微保在售的平安护身福,70岁买保一年只要246块,性价比比较高。它还有这些优点:

① 公司品牌大: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平安大家都很熟悉,也不多说

② 报销条件较好:首先是不限社保报销,但有100块免赔,且报销90%

③ 含住院津贴:因意外住院,每天可领50元,也没有免赔天数

④ 缴费灵活:是支付宝和微保产品的特色,支持按月缴费

需要注意,投保护身福也有健康告知,如果有癌症、心肌梗塞等情况是不能买的。

表格里另外的 4 款,天天保中老年意外险、孝心安老人意外险和、太平洋夕阳红老人意外险、平安财险综合老人意外,报销都限制在社保范围内,这样条件就苛刻很多,所以一般不推荐。

其中,天天保比较多人问,就再简单说说:

(3)天天保中老年意外险:预算有限可考虑

华泰天天保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虽然只报销社保内的费用,但一年不到两百块,很便宜,适合预算有限的朋友考虑

它除了基础保障外,有50元每天的住院津贴,

以及救护车费用、意外骨折等比较适合老年人的特色保障。

① 意外医疗报销限制:意外医疗未经社保结算,只能报销80%

② 有健康要求:患过癫痫、严重心脏病、脑中风等人不能买

③ 特殊意外责任限制:如溺水、高空坠落(离地2米以上)、一氧化碳中毒及范围交规等导致的意外,保额会降低

④ 投保有地区限制:比如北京平谷区、密云区等,具体地区去看产品的投保须知

另外,现在的老人意外险基本都有健康要求了,如果身体条件较差,可以考虑众安老人意外险,这款产品是没有健康告知的。

4、高危职业意外险产品榜单(含详细对比分析)

大多数成人意外险,危险系数较高的4~6类中高风险职业,基本上都买不了。

但这些朋友又恰恰很需要风险保障,经常有留言问:想看看中高危职业买哪款意外险更好?

我是大海捞针,好不容易才选出下面这3款,中高危职业能买、性价比也不错的意外险。

也正是因为风险高,高危职业能买到的意外险,身故及伤残保额也会有所限制,大部分只能买到30~50万保额,表格里的三款保险也是。

它们的保障如何?下面继续详细分析:

(1)无忧保综合意外险:高危职业首选

【推荐指数】★★★★★

无忧保综合意外险是支付宝上的一款产品,根据年龄不同,保费也会有所差异;

它包含了猝死、交通意外额外赔保障,性价比很高,它的优势在:

① 投保职业广:除部分高危职业外,其他职业都能买,适合4类职业以上的朋友

(无忧保综合意外险特别约定内对职业的要求)

② 特定交通保障好:航空、轨道交通、轮船、乘坐运营汽车或私家车,都能额外赔付50万,适合在意交通保障的朋友考虑

③ 没有健康要求:针对年纪较大、身体条件一般的朋友,这点就很友好

不过大家也需要注意以下2点:

① 高空坠落保障限制:非职业原因从2米及以上高空坠落导致的意外身故或伤残,只赔50%保额;如果是职业原因导致的坠落,则完全不赔

② 过往保额限制:投保前已有300万意外身故的保额(不含航空)的,也不能买

虽然无忧保的可投保职业范围很广,但如果你的职业刚好没法买,还可以看看下面的产品。

(2)华泰大保镖Plus:报销条件好

华泰大保镖Plus是一款4类职业也能买意外险,比如出租车司机等,它的意外医疗保障较好,看重报销条件的朋友可以关注:

① 报销条件好:有3万的意外医疗保额,报销不限社保,经社保后能100%报销。

② 含住院津贴:因为意外住院每天可领50元(3天免赔),住ICU每天可领300元(无免赔天数)

但想买的朋友,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

① 有健康告知:患癌症、癫痫等情况无法购买

② 医院限制较多:全国多个地区都是不保的,比如北京平谷区、密云区、天津静海区等;购买前要留意产品的投保须知,看看自己所在地是否在里面

③ 特定意外保额降低:溺水、高空坠落等情况,意外身故和伤残只赔20~50%保额

如果以上职业范围都不符合,下面还有一款,几乎所有职业都能买的:

(3)1-6类职业意外险(豪华版):6类职业也能买

这款产品由华泰财险承保,相比上面几款意外险,华泰1~6类职业意外险的职业范围更宽松,比如消防员、货车司机等 6 类高危职业也能买。它的优点我也简单罗列下:

① 投保职业十分宽松:消防员等高危职业都可以买

② 意外住院津贴:因意外导致住院有150块一天的住院津贴,但前3天免赔

总体来说,1-6类职业意外险比较适合5~6类高危职业,健康情况良好的朋友考虑。

但它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大家清楚的:

① 意外医疗报销比例低,仅能保社保内80%的费用

② 有健康告知,脑中风、心脏疾病等无法购买

③ 就诊医院限制,比如北京平谷区、怀柔区等

④ 约定情况保额减少,比如溺水、高空坠落(3楼或离地面10米以上)、一氧化碳中毒及违反交规导致的意外身故或伤残,仅赔20%基本保额

如果看重大品牌或者有健康异常买不了,也可以考虑中国人保的 1~6 类职业意外险,它没有健康告知,且报销比例为 90%,但价格偏贵,买30万保额一年要999元。

意外险能够转移意外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价格还很便宜,建议大家优先配置。

不过文中的都是一年期产品,变化非常快,大家一定要以投保页面为准,看准了再下手。

四、意外险常见疑问解答

点评完这么多款产品,详细大家心里都已经有自己的小本本了

但在买意外前,还有一些共性问题也需要大家注意的!

这里就总结了我被问过超多次的九大问,帮大家少踩雷,一起来看:

1、医疗险也能报意外医疗,还要买意外险吗?

医疗险一般保障住院费用,无论大病小病,意外受伤,符合约定都可以报销,跟意外医疗确实有部分责任重合。

但意外险的其他保障作用,却是医疗险无法取代的:

意外身故: 几百块就能买到上百万的身故保额, 杠杆非常高, 意外身故可以获得一笔赔付;

意外伤残:根据意外导致的伤残等级,获得10%-100%的比例赔付;

意外门诊:意外医疗一般包含门诊,免赔额低,容易获赔。

所以不同险种作用不同,除了医疗险,建议每个人都应该配置一份意外险。

2、同时有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发生意外先报哪个?

一般建议,先报意外险,再报百万医疗险。

如果发生意外,需要住院治疗的,经医保报销后,剩余的医药费先用意外险中的意外医疗进行报销。

一是意外医疗的免赔额较低,报销门槛较低,比较容易就能获得理赔;

二是意外险的意外医疗保额比百万医疗险的低,所以如果还有没报销的医疗费用,百万医疗险可以补充;而意外险报销的医药费,可以抵扣百万医疗险1~2万左右的免赔额,到手更多钱。

比如意外摔破头住院,医保报销后仍需自费5万,用意外险意外医疗报销了3万块封顶了,剩下的2万就可以找百万医疗险理赔。

如果意外险的意外医疗报销不限社保,无论先用哪个到手的钱都一样;

不过要是你不清楚、不记得自己买的意外险报销条件如何,

“傻瓜做法”就是建议先报意外险,通常不会有大问题。

3、意外险能买多份吗?能重复理赔吗?

只要符合合同条款约定,都能赔,而具体可以分两种情况:

意外身故、伤残、住院津贴,可以叠加赔付。

举个例子,在不同公司买了 2 份意外险,保额各 50 万,如果意外身故,可以获赔 100 万。

不过,未成年人身故有保额限制, 0-9 岁不超过 20 万,10-17 岁不超过 50 万,但意外残疾,是没有理赔额度限制的。

意外医疗虽然也可以多家报销,但不能超过实际费用, 凭发票花多少报多少,比如医疗费花了 1 万,就算买了多份意外险,最多也只能报销 1 万。

举个例子,李华出车祸住院了,出院后总医疗费用是1万2,虽然他有两份意外险,意外医疗保额都是1万,但最终也只能最多报销1万块钱。

4、买了意外险,还要买定期寿险吗?

意外险和寿险在赔付上确实都有身故责任;但谁也替代不了谁!

前面我们也说了,意外险只赔意外;而寿险不论是意外、还是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死亡,都是可以赔的。但也不要以为只买寿险就够了~~

因为意外险还有寿险没有的作用,那就是保障伤残和报销意外住院的费用。

前面也提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意外受伤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身故,有了意外险,如果因为意外进了医院,花掉的医疗费用全都可以找保险公司报销。

所以,意外险和寿险各有各的作用,就算一起买,赔付也不冲突,如果意外身故,可以同时拿到意外险和寿险的两笔赔付金。

5、换工作要告诉保险公司吗?会不会影响理赔?

现如今,就业的方向越来越多,换工作也成了一件很常见的事。

换工作后,特别是职业类别超出了承保范围,比如产品只保1~3类职业,但新工作属于5类高危职业,这种情况就最好及时告诉保险公司

小米综合意外2020 保险条款

提醒下大家,告知后会有一定的风险。

比如换了更高类别的职业后发生意外,保险公司可能会相应地降低赔付比例,或干脆不赔。

所以我们建议,在告诉保险公司之前,先买一份能保高危职业的产品,这样能保证,即使旧产品被拒保了,保障也不会中断,后续的理赔也不会有争议。

6、机票搭售的意外险要买么?

相信很多人出行前,都会顺手买一份搭售的意外险,其实就是白白送钱给卖票平台。

同样的,高铁票、大巴票搭售的保险,也都是一个套路。

据某保险公司业务负责人爆料,其实每卖出一份30块钱的航空意外险,保险公司就要分给机票平台 90%的渠道费,所以搭售的航意险,往往比市场价要贵5-10倍。

2016年某在线旅游平台,光是卖保险就赚了几十亿。所以,如果不想花冤枉钱,意外险完全可以自己买。

如果经常出差或常年搭乘飞机,可以投保一份一年期的航空意外险,毕竟保费便宜,杠杆高。

短期出行旅游,保7天,500万的航空意外保额,也就十几块钱。

航空意外的概率极低,据国际航协统计,2018年的飞机事故率是74万分之一。假如真的不幸发生飞机意外,航空公司也会赔付,每位旅客限额一般是40万。

如果你买了综合意外险,其实也已经包括航空意外。

所以即使没买航空意外险,问题也不大。这些比捆绑的保险要划算得多!

7、去潜水、跳伞、蹦极前,要专门买一份意外险吗?

看完了航空意外险的坑,很多人就觉得高危运动险,应该也是大坑吧……

现在很多综合意外险自带了航空意外保障,但大多数对高危运动免责!也就是大家夏天去海边很喜欢的潜水、拖伞,高空项目跳伞、蹦极等不幸发生意外都不保。

小蜜蜂2号超越版 责任免除条款

这些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属于个人主观选择的娱乐游玩项目,普通意外险保意外,但不保“作死”,不然保险公司赔超了,最终损害的也是其他大多数被保人的利益。

所以,选择这些比较危险的高危运动、高危项目时,是需要自己专门买好高危运动意外险,但这类产品不多。

如果是经常参加高风险运动的朋友,可以考虑下中德安联人寿的安联高风险运动意外险

年轻人买一年三百多,除了能保障普通意外(保额低),还能保障高风险运动意外,如跳伞、滑雪、潜水、蹦极、马拉松等。

关于意外险就先谈到这儿,有新的内容我会持续更新~

可以把这篇内容点赞收藏好,以后如果有关于意外险的任何疑问,就直接去我的框架中去找就可以了。

当然我也不是圣人,没法面面俱到,没写到的地方,欢迎在评论下面交流,我也会及时更新补充。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你想要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意见,可以找我私人咨询;

我会以几年来为上千家庭服务的经验,给你最实用的建议~

支付宝,作为国内用户数量超过 7 亿的平台,除了可以解决吃喝玩乐外,上面的保险产品也备受大家关注。

比如好医保系列医疗险、健康福重疾险……

前不久我们测评了 6 款好医保,

收到了很多朋友不错的反馈。但同时大家对支付宝上面卖的健康福也有不少疑惑,不知道怎么选。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支付宝的 健康福系列重疾险,看看是否真的值得买

  • 支付宝健康福,到底是什么?
  • 健康福重疾险,全面测评分析
  • 新版和旧版健康福,有啥区别?

一、支付宝的健康福,到底是啥?

健康福作为支付宝的重疾主打产品,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打开“蚂蚁保”,上面居然有 5 款健康福,大家未必分得清。

这么多款叫 “健康福” 的产品,到底有啥区别?应该买哪款?

其实,健康福就是一系列重疾险产品的统称,并不单指一款产品。

就像大家所熟知的美的,旗下除了空调,还有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分清楚健康福,我们按保险期限进行了分类:

下面我们来分别给大家分析下,不同的健康福,到底哪款值得买?

二、一年期重疾,值得买吗?

健康福重疾险(保 1 年)是一款一年期重疾险,即投保后只保障一年。

从表格可看到,健康福重疾险(保 1 年)只保重疾和轻症,保障基本够用。

价格比较便宜,30 岁男性买 50 万保额不到五百块,适合预算非常有限的年轻人作为过渡的保障。

但这款产品有 2 点不足:

  • 续保条件差:理赔过轻症后,续保不能再保轻症;重疾理赔或停售后无法续保。
  • 保费不固定:一年期的重疾险和医疗险一样,年龄越大,价格越贵。

而长期重疾险,比如保到 70 岁或终身,只要投保时通过健康告知,即使保障期间内产品停售了,保障也还在。

每年的保费也是不变的,买的时候是多少以后就交多少。

因此,如果你有能力买得起长期的重疾险,就没必要考虑一年期的产品

三、定期重疾险,哪款最好?

健康福有两款保定期的产品,分别是健康福少儿重疾和健康福重疾险(保 20 / 30 年)。

它们的性价比高吗?我们挑了两款目前保定期比较不错的产品作为对比。

备注:完美人生守护 2021 最高保额 46 万

备注:完美人生守护 2021 最高保额 46 万

  • 如果给孩子买:保 30 年,首选 健康福少儿重疾险,保障够用,价格也很便宜;如果预算充足想保到 70 岁,可以考虑 妈咪保贝新生版,价格有很大优势。
  • 如果给大人买:如果身体健康、看重性价比,建议大家选 完美人生守护2021,60 岁前得重疾额外赔 80%;要是身体有异常,比如乳腺结节 3 级,可考虑 健康福重疾险(保20年/30年),符合一定条件有机会正常承保。

信泰人寿除了完美人生守护 2021,达尔文 5 号和超级玛丽 4 号性价比也很高,如果你在意癌症保障,可以考虑这两款:

健康福(保 20 / 30 年)还能选保 20 年,比较便宜,可以考虑用来加保。

此外,健康福还有一款健康福少儿重疾 2021(返保费),主要区别在于满期未理赔重疾,能返还 160% 已交保费。

有病治病,没病返钱,看似无论如何都不吃亏,但是 我们并不推荐大家购买返还型重疾

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就是交更多的钱买保险。保险公司把多交的钱拿去投资,最后把已经贬值很多的本金返还给我们。

比如这款健康福少儿重疾 2021(返保费),2 岁的女孩买 50 万保额,交 20 年保 30 年,每年保费要两千多。而买妈咪保贝(新生版)才几百块就能买到。

所以,几百块能解决的消费型重疾,没必要多花一千多去买返还型产品。

四、保终身重疾险,哪款值得买?

除了保 1 年和定期的,健康福有 2 款终身重疾险,主要适合预算比较充足的朋友

这两款到底值不值得买?我们选了另外 3 款同类型产品作为对比:

备注:健康福(保终身)升级中,对比内容为旧版;完美人生守护 2021 最高 46 万保额

  • 如果给孩子买:可以选 妈咪保贝新生版,价格比较便宜,25 种儿童特疾最高能赔 2 倍保额,且没有年龄限制。
  • 如果给大人买:不带身故的话,可以考虑 完美人生守护2021,虽比健康福贵一点,但 60 岁前患重疾能多赔 80%,赔付次数也更多;要是想带身故,男性可选完美人生守护 2021,女性可选 无忧人生2021

因此,保终身的两款健康福我们都不推荐,一是健康福少儿重疾保终身比较贵,二是国华的健康福保终身保障一般,价格也没有便宜很多。

另外提醒下大家,健康福(保终身)目前在升级中,暂时还买不了。

以上就是健康福系列的测评,总的来说,想给小孩保定期,可以选健康福少儿重疾;有乳腺结节的,可以看看健康福重疾险(保 20 / 30 年),健康告知较宽松

但这两款不支持智能核保,如果身体有异常,过不了健康告知,就无法直接购买。

我们整理了 2 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1、新版和旧版健康福,有什么区别?

新版健康福按照重疾新定义更新了条款,将法定的重疾病种增加至 28 种。且增加 3 种轻症,对定义做了统一规定,限定最高赔付 30% 保额。

但大家不用担心,重疾定义的更新是面向所有重疾险,而不只是健康福。

其中,健康福少儿重疾相比旧版,保障无太大区别,新版价格还比老版便宜了一点。

而健康福重疾险(保 20 / 30 年)增加了中症保障,但保费相差不大。

2、在支付宝买保险,出险怎么申请理赔?

传统线下买保险,出险可以联系代理人。但在支付宝上买保险,是跟平台还是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我们联系了蚂蚁金融的客服人员,得到的答复是:

万一发生理赔可以在支付宝上直接报案,点击“我的”→“蚂蚁保”→“我的”→“全部保单”,在保单详情页面自助申请理赔。

如果在理赔过程中需要协助,可以拨打蚂蚁金融的客服电话 95188,会有工作人员协助处理。

最后,我再帮大家总结下:

  • 如果给孩子买:想保 20 或 30 年,建议考虑 健康福少儿重疾,保障够用,价格非常便宜。
  • 如果给大人买:身体有异常的朋友,可选择 健康福重疾险(保20/30年),健康告知较宽松,比如有乳腺结节 3 级,符合一定条件可以正常承保。

而其他 3 款健康福,性价比一般般,不推荐大家购买。

保险一路上,道阻且长。

莫慌,有大师兄陪着你,有坑也踩不了。

还有这些精品内容,也可以阅读学习哦: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一些业绩指标也随之浮出水面。

我们整理了74家人身险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这些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进行了排行。虽然大部分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整体的利润规模却较2021年一季度有了大幅下降。此外,我们还统计了各家公司对应的增长率、偿付能力等数据,希望能让大家对人身险行业的经营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起来看看详细情况吧!

行业保险业务收入总计增长2%,前海人寿跌幅最大

2022年一季度,已经发布了偿付能力报告的74家人身险公司总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6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74家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总计1.23万亿元)增加了1.97%。

我们将保险业务收入规模分为6个档次:≥1000亿元、500~1000亿元(含500亿)、100~500亿元(含100亿)、50~100亿元(含50亿)、10~50亿元(含10亿)以及≤10亿元,保险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中国人寿及平安人寿两家公司,统计得到各个收入档次的公司数量如下图:

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人身险公司共有53家,其中28家公司的收入规模介于10~50亿元之间。

从每家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情况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及泰康人寿占据了前五名的位置,和2021年一季度相比没有变化。Top 5总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017.47亿元,占74家公司总收入的大约56%,但是比其去年一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减少了1.2%(去年同期数据为7103.11亿元)。

74家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排名(单位:亿元)

保险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里出现了两家银行系保司--中邮人寿和建信人寿,其中建信人寿的进步显著,去年一季度该公司在这74家保司中排名第13位,今年一季度建信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54.8%,排名也上升到了第9位。

2022年一季度有55家人身险公司实现了保险业务收入的增长。小康人寿在2020年12月以来完成了增资扩股,并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终于在去年9月重启业务,今年一季度继续稳定发展,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亿元,较去年同期7万多元的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

前海人寿成了74家公司中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下滑幅度最大的人身险公司,收入同比大降78.53%,从去年同期的510亿元跌到了110亿元。大波动背后,前海人寿经历了管理层动荡、偿付能力承压、互联网保险业务按下暂停键等一系列问题,经营压力不小。

保险业务收入涨跌幅Top 10

净利润跌幅超40%,人身险经营“增收不增利”

虽然保险业务收入艰难维持了增长的态势,但“增收不增利”成了人身险公司在一季度普遍遇到的问题。74家公司中,有42家公司在一季度遭遇了亏损,而去年一季度这些公司里只有19家是亏损的;有24家公司去年一季度盈利,但今年一季度出现亏损。根据我们的统计,只有5家人身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及净利润都较去年同期有增长,分别是人保健康、太平养老、幸福人寿、长生人寿和瑞华健康(瑞华健康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华汇人寿虽然保险业务收入有减少,但净利润情况得到了改善;有50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同时,净利润水平下滑;还有16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与净利润都出现了减少。

今年一季度,74家人身险公司的净利润总计为455.5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773.42亿元,也就是说,整体净利润同比减少了大约41%。32家盈利的公司净利润总计554.56亿元,其中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在一季度分别贡献了215.75亿元和163.59亿元的净利润。

我们对各家公司的净利润情况进行了排名,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保险和泰康人寿成了最赚钱的5家人身险公司。排在净利润榜6~10名公司--友邦人寿、平安养老、人保健康及农银人寿都没有进入保险业务收入排行榜的前十名,说明其一季度的盈利效率还是可以的。

74家人身险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排行(单位:亿元)

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最高的10家人身险公司的净利润总计为527.42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净利润前十名的公司总共实现688.28亿净利润,今年这一 指标同比下降了23.37%。

在这些人身险公司中,平安人寿去年因为收到投资踩雷等因素影响,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基数偏低,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了190%。去年一季度净利润近37亿元的太平人寿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6.91亿元的亏损,前海人寿则成了74家人身险公司中亏损最多的,单季度的亏损额超过了23亿元。

关于保险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权益市场的波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今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保险公司是中荷人寿,投资收益率为5.48%;多达47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低于1%,其中,鼎诚人寿、渤海人寿等7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负。太平人寿、前海人寿一季度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0.25%和0.17%,相信对两家公司的净利润波动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74家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

此外,74家人身险公司中,有70家披露了一季度的综合退保率,业务积累相对较少的小康人寿退保率最低,为0.07%;国华人寿及财信吉祥人寿的退保率都超过了8%。

70家人身险公司综合退保率排行

总体来说,虽然一季度多部分人身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还是能够更进一步,但因为投资是国内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当权益市场出现震荡时,保险公司的盈利情况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今年以来,保司承受了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的双重压力,当收入端陷入困境时,就要求保司在费用端更加精打细。

争夺银保渠道:想清楚要规模还是要利润

个险渠道的增长压力迫使保险公司对银保渠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太保和新华保险的财报中也可以看到,银保成了两家上市公司拉动新业务增长的最强劲的引擎。

太保及新华一季度银保渠道情况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看到,银保渠道业务也有不小的压力。

我们拎出来了8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一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到这些保司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保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渠道优势;但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的下滑幅度大于行业平均水平,中邮人寿和建信人寿甚至出现了盈转亏的现象。

8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一季度表现

为什么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分化如此之大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投资收益的影响,而是保险业务经营的问题。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到,在一季度50%以上的保司投资收益率都低于1%的情况下,这8家保司中只有中邮人寿和交银人寿两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低于1%,也就是说,银行系保险公司整体的投资收益率水平是好于同行的。

再看综合退保率的情况,通过70家保司综合退保率的排行榜可以看出,这些公司退保率的中位数是0.82%左右,而8家银行系保司中,农银人寿、中荷人寿和招商信诺三家公司的退保率低于中位数,反映出银行系保险公司的退保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银保是典型的规模效应型渠道,短期内能够形成保费规模。但面向的是银行客户,主要销售的也是偏理财类的产品,加上销售人员的专业性等问题,更容易出现客户将保险产品与一般的理财产品混淆、进而引发退保的问题。除了退保率的问题外,保险公司对银保渠道的控制力相对较弱,销售成本更多的是由掌握客户、场景的银行决定,还有一些灰色地带,也就推高了整体的成本。当保险公司加剧对银行渠道争夺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行业整体的利润进一步被削弱。

所以,在关注银保渠道新业务增长能力的同时也要看到相对应的各种成本、业务品质方面的压力。不同保险公司战略重点不同,押宝银保渠道的策略也不使用所有人。

偿二代二期落地,偿付能力充足率下调

2022年也是偿二代二期落地之年,监管对险企的资本认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长期股权投资强制减值、对长期保单的未来盈余部分只确认核心资本等。

受偿二代二期的影响,各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尤其是核心偿付能力都较上一季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以下两张表格分别为74家人身险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及2021年四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排行情况。

74家人身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

74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

为了满足偿付能力的新要求,多家保险公司在过去一两年间纷纷通过股东增资、发行债券等手段进行“补血”,根据界面新闻的统计,2022年以来已经有近20家险企合计增资超过500亿元。随着偿二代二期的落地,相信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加规范。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小险企都在今年开年经历了不小的考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我们都可以快速适应新常态,实现行业更健康的发展!


2022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预测

从2021年下半年到今年5月份,我国猪肉价格以低迷为主。虽然猪肉价格低,老百姓可以放心吃猪肉,但养猪户企业却比较难。近日,生猪价格迎来“七连涨”的好消息,那猪价到2022下半年还会涨吗?猪价最新行情

一、生猪价格“七连涨”是怎么回事?

6月上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5月下旬全国生猪价格达到每公斤15.7元,从今年3月下旬以来,中国生猪价格从每公斤11.9元涨至15.7元,涨幅为32%,实现“7连涨”。生猪价格迎来上涨对养殖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从去年开始很多养殖企业就开始亏损,甚至倒闭。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饲料成本、购买仔猪成本都在上涨,还不包括人工成本的前提下,经营也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专家说,生猪价格回暖对整个生猪产业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补栏,因为6个月后正好是春节、元旦等消费旺季,当前补栏将为后期价格稳定奠定良好基础,应把握住生猪产能进一步调节和生猪生产运行的黄金期。说不定在2023年春节期间猪肉能卖上好价格,比较猪肉已经持续低迷这么长时间了,相信明年春节会迎来上涨。

二、2022年下半年猪价还会涨吗?

猪价到2022下半年还会涨。因为现在生猪产能比较少,叠加下半年是小芬旺季,猪价反转力度存在超预期的可能。不少机构预测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情况

1.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参照历史,在养殖产能去化的基础上,未来猪价周期向上趋势已经形成。

2.李国祥指出,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落后产能退出,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平衡,将出现周期性波动上涨。展望后期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回暖意味着经营者经营状况改善,有助于市场回归正常,预计生猪价格将逐渐回归到每公斤15元至25元的合理区间。

6-7月猪价将持续上涨,但不会涨到曾经30多元的水平。2022年6月8日全国猪价均价一览

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6.02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01元;

生猪内三元价格为15.76元/公斤,每公斤上涨0.04元;

生猪土杂猪价格为15.29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07元;

按照目前养猪市场态势来看,6月我国的猪价会迎来小幅度上涨。而生猪养殖者需要理性看待价格走势,合理有序出栏补栏,促进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总得来说,生猪价格“七连涨”是从今年3月下旬以来到5下旬出现的上涨情况,而猪价到2022下半年还会涨。


虽然学姐一直都强调,保险不是一般的消费品,国家对保险的监管非常严。

从保险牌照审批、保险公司设立要求、产品开发及销售、理赔以及资金,每一步每一环保险公司都受到严格的把控。

因此,买保险只需要关注保险产品本身,来自哪个公司并不重要。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哪家好?保险公司排名是怎么样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答案。

但还是有很多小伙伴,或是出于大牌情节,或是想吃瓜,就是非常想知道这么多保险公司哪家好,非要学姐给一个保险公司排名出来。

今天,学姐就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从银保监会官方发布的数据和评级,对保险公司排名来进行一个大揭秘!

>>01 保险公司排名之保费收入:谁的钱包最鼓?

>>02 保险公司排名之服务评级:谁的服务最棒?

>>03 保险公司排名之风险评级:谁的经营最优秀?

>>04 保险公司排名之综合排名:寿险老七家谁更牛?

>>05 学姐答疑:买保险,一定要选大公司吗?

保险公司排名之保费收入——谁的钱包最鼓!

什么样的保险公司才能算有牌面的大公司呢?

那当然得是保费收入高的保险公司啦。

保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公司的营业能力:保费收入越高,营业能力越强。

为了评出这一项,学姐扒了各家保险公司的2019的年报,评出了十家钱包最鼓的保险公司排名~

2019年仅这十家保险公司就占到了市场份额71%左右。

先来看看大家最期待的前3名:

保费维度——保险公司排名前三

嗯..保费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前三果然是国寿、平安和太平洋,学姐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其中,保费收入最多的是中国人寿,占了将近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紧跟其后的是中国平安和太平洋人寿,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公司、老品牌。

接下来继续揭晓保费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第4-10名:

保费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第4-10名

太平、新华、泰康、人保,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公司、老品牌,能上榜保费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前十也是意料之中。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华夏保险,2018年的时候,还在第十名以外,一年时间飙升到第四。

但这只代表去年的成绩。今年7月,华夏传出了被接管的消息,这让很多小伙伴都感到了不安。

不过,买了华夏产品的小伙伴也不需要担心,有银保监爸爸在,大家的保单是不会受到任何损失的。

保险公司排名之服务评级——谁的服务最棒?

保险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每家公司都说自己的服务是最好的。

为了争个保险公司排名前列,各大公司都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有没有一个官方的,公平公正的,可以值得我们消费者信赖的评判标准呢?

银保监爸爸为了客观评价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每年都会发布一个权威的「保险公司服务评级」

这个评级,是按照这一套标准来进行的:

银保监爸爸做服务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的标准

接下来,学姐继续来为大家揭晓服务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到底如何~

首先是最受瞩目的A班,一共有7家公司入选:

服务维度保险公司排名前七

看完名单可能很多小伙伴会疑惑:

这个服务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靠不靠谱呀?交银康联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是什么公司呀?怎么没有听说过呢?这都能上榜是不是充钱啦?

其实呀,大家没有听说过并不代表这个公司就不靠谱。

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交通银行控股的中外合资保险机构,公司注册资本21亿元人民币 ,其中交通银行持股62.5%,澳洲联邦银行持股37.5% 。

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由中国航空集团和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于2005年共同出资组建,双方各持股50%,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国首家中韩合资寿险公司。

看这背景,看着履历,能上服务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前七一点都不奇怪。

除了A班外,B班的同学们也很受大家关注,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单:

服务维度保险公司排名中B级以上

进入B班的公司有很多很多,学姐就没有都列出来啦~

不过请大家放心,有银保监爸爸的监管,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在服务上持续努力,不敢会轻易掉队的~

保险公司排名之风险评级——谁的经营最优秀?

风险评级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可以综合反映保险公司还有没有钱赔、离破产还有多远。

如下图所示,银保监爸爸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数据,将保险公司评为A、B、C、D四类:

银保监爸爸做风险评级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的标准

2020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在风险评级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

A班有46家,如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等。

B班有31家,如阳光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中邮人寿、弘康人寿等。

C班有两家,分别为百年人寿和君康人寿。

D班仅有中法人寿一家。

不过,即便是此维度下保险公司排名C班的公司,综合偿付能力也是大于100%的,也就是说破产的概率微乎其微。

核心偿付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就是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

另外,银保监爸爸的风险评级,每个季度都会更新。这一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也会每季度动态更新,大家可以多多留意学姐的文章。

也就是说,A班的同学可能会退步掉下来,C班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冲上去。

比如说很多小伙伴都关心的百年人寿,在2020年第2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提升到了120%以上,后续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有望改善:

(来自百年人寿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

保险公司排名之综合排名——寿险老七家谁更牛?

大家最关注的毫无疑问是寿险老七家的保险公司排名情况。

已经很多小伙伴问过学姐:

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排名第几呀?

中国人寿是不是保险公司排名第一呀?

新华人寿有没有进保险公司排名前十呀?

根据不同维度的表现,学姐给这老七家进行了综合打分:

老七家保险公司排名情况

这一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评分标准是这样的:

每项最高得10分,最低1分,满分30分

接下来看看老七家保险公司各项标准的得分情况吧~

老七家保险公司排名情况及详细得分

学姐答疑:买保险,一定要选大公司吗?

最后,学姐从三个方面来解答一个困扰了大家很久的问题:

买保险,一定要选大公司吗?

很多有这疑问的小伙伴无非是认为大公司的保险理赔更快、更让人放心。

学姐能理解大家的想法,毕竟吃火锅也是先看排名嘛,所以想来选择一家保险公司排名前十的公司总是靠谱一些。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来用数据说话:

大公司的理赔是不是更容易?

学姐在分析了56家公司的年报后发现:大小公司获赔率相差并不大

以这几家公司为例,来看看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大小公司的获赔率差距微乎其微,保险能不能赔,还是得看条款,跟公司大小、保险公司排名第几都没有任何关系。

大公司的保单是不是更安全?

在文章开头,学姐就强调过了,无论是大小保险公司,从成立、经营、破产,都会受到严格监管。

《保险法》中有八大监管机制确保我们保单的安全:

学姐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有了这套机制,在无论在哪家公司买保险,无论这家保险公司排名第几,都可以完全放心。

总结:买保险到底要不要选大公司?

关于这个问题,银保监会副主席是这样回答的:

想知道保险公司破产,保单到底如何处理?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了解“保险公司破产了,我买的保险怎么办?”!


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2021

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年报近期出炉。在去年复杂市场和激烈竞争环境下,各家业绩出现增减分化。

据小编统计,截至4月30日,29家保险资管公司(除大家资产、华安资产、华夏久盈资产外)披露年报,28家有可比数据的保险资管公司(不含国华兴益资管),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各下滑2.8%、13.2%。

从营收和盈利的同比变化看,28家公司中,11家盈利增长,17家下滑。在营收的主要来源中,资产管理费收入的增速放缓,一些机构出现下滑,显示出管理费收入并非随管理资产规模增长而一路增长,而是越来越受到管理绩效的影响。

尽管盈利额居前的仍然是大型保险资管机构,但资本回报率居前的更多是中小的“轻”机构。多家保险资管机构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20%以上,其中4家机构ROE超过30%,均为中小型机构。

四家盈利居前,位次有变化

根据年报数据,2021年盈利居前的仍然是泰康资产、国寿资产、平安资管,盈利额都为20多亿元,国寿投资保险资管盈利16亿,这4家的盈利额远高于其他保险资管机构。

其中,泰康资产2021年合并净利润29.70亿元,同比下滑32%,不过盈利额仍居保险资管业之首。据泰康资产官网披露,截至2021年末,其管理资产规模超2.7万亿,其中第三方资金达1.6万亿(含养老金6400多亿)。

国寿资产2021年合并净利润26.87亿元,同比增长25.7%,盈利排名上升到行业第二。据披露,该公司2021年末管理规模超4.4万亿,其中第三方业务规模超5000亿。

平安资管2021年净利润排名第三,为23.96亿元,同比下滑24%。该公司2021年末管理资产规模约4.05万亿,第三方业务规模为5121亿元。

其后,盈利排第四的是国寿集团旗下的另类投资平台国寿投资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净利润16.48亿元,同比下滑26.2%。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累计签约规模超5700亿元,在管规模3700多亿元。2022年初工作会议上,该公司提出要“努力提升另类投资管理能力,加大另类资管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向市场化资管机构转型,确保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占比持续提升”。

在盈利四强之后,盈利较多的是阳光资产、新华资产、太平资产、太保资产、华泰资产、人保资产等。其中,新华、太平、太保、人保是管理规模万亿的大型机构,阳光和华泰是管理规模5000亿以上的中小型机构。

其中,新华资产2021年净利润6.03亿,同比大增59%,在大中型保险资管中盈利增幅最大。据公开信息,新年资产管理规模也在万亿以上,其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26.7%,为15.27亿元,资产管理费收入从10.54亿增至12.77亿元。根据年报信息,管理费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各类投资计划管理费收入增长,该项收入从3.49亿增至5.16亿元,受托方家数从82家增至154家。

此外,华泰资产的盈利增幅也较高,净利润增至5.22亿元。该公司属于市场化标签鲜明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去年末管理规模在5100多亿,其中90%左右为第三方资金。

综合来看,在29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17家机构在2021年的盈利在1亿元以上。

在盈利榜另一端也有亏损公司,即太平资本保险资管、永诚资产。其中,太平太平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获批为另类投资专业保险资管公司,其前身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亿元。2022年2月该公司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是太平资本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面推进专业保险资管机构建设的第一年。

永诚资产是为数不多的由财产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于2017年8月获准开业,近年盈亏情况不稳定,其中2017年亏损0.34亿元,2018年盈利29万元,2019年亏损0.27亿,2020年盈利0.01亿元,2021年再转为亏损0.26亿元。

4家ROE高于30%,均为中小机构

除盈利外,资管业还关注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后者更体现一家公司的资本回报能力。小编据年报数据估算,由于盈利额整体下滑,保险资管机构2021年整体ROE也有一定下滑,平均为18.67%。同时,不同机构之间ROE存在较大差距。

从ROE看,中小保险资管尽管盈利额不能与大型机构相比,但其资本回报能力并不逊色,多家机构ROE达到20%以上。其中,4家机构2021年的ROE超过30%,包括阳光资产、合众资产、工银安盛资产、民生通惠资产,这4家机构2020年ROE也处行业前列,都接近或高于40%。

其中,阳光资产2021年ROE最高,达到39.20%。2021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8.33亿元,同比下滑8.9%。阳光资产是阳光保险集团旗下资管公司,据阳光保险集团港股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末,阳光资产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为6536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第三方资产占比过半,第三方业务规模为3417亿元,同比增长达53.6%。

11家盈利下滑,超额管理费权重越来越大

从2021年盈利变化看,28家有同比数据的机构中,尽管多数机构的管理规模在不断增长,但仍有11家盈利下滑。

在11家净利润下滑的保险资管机构中,既包括头部保险资管,也包括中小型机构。这些净利润下滑的资管机构,多数存在营业收入及主要收入来源——管理费收入减少的情况。

如,泰康资产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59.32亿元,相较2020年的75.20亿,下滑了21%;平安资管的管理费收入从36.75亿降至32.86亿元,下滑10.6%;阳光资产、民生通惠资产等,管理费收入都下滑30%以上。

保险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费收入主要来自受托管理资金以及发行资管产品,受托资金主要是母公司险资,以及系统外的险资、银行理财、各类养老金等第三方资金;发行的资管产品则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产品等。管理费收入既与管理资产规模相关,也与管理费率等相关。

据保险资管业人士称,保险资管公司近年逐步拓展市场化第三方业务,其管理费收入的构成也在变化。过去主要依靠的费率固定的基础管理费已经越来越“薄”,如今更多转向超额绩效管理费,而后者取决于能否为委托人带来良好收益,也就是要看核心的资产管理能力。如果投资收益率若超过KPI目标,则会按照超额收益的一定比例获得超额奖励,这部分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相较而言,市场化业务、发行产品的费率较高,对管理费收入的贡献较大。

从去年的情况看,多数保险资管公司的管理规模在继续增长,这种情况下,若管理费收入下滑,应是基础管理费收入之外的超额管理费收入减少所致。

如,从标准化业务看,在权益市场方面,去年股市估值较高之下仅有结构性行情机会,对资管机构挑战不小。大多数资管机构的管理业绩很难达到超额收益水平,意味着拿不到对应的超额管理费收入,这应是管理费收入减少的原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2020》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2020、2022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预测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宜宾兴文石海一日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