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声部结合时有哪几种旋律走向?

  2019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考试时间11月2日16:00-18:00,考试网第一时间更新了2019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请广大考生收藏此页面(ctrl+D),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教师资格考试交流群,一起对答案!

  不想错过教师资格证最新真题答案?考试试题?欢迎加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在音乐课上,成老师布置学生分组在课外分别搜集不同民族关于庆丰收的民歌,讨论归纳其人文与音乐特性,并在课监上进行展示报告。”上述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哪个领域?

  C.音乐与相关文化

  2.柯尔文手势中正确表达唱名fa的是

  3.下列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杜威“做中学”“经验为学习基础”教育思想的是

  A.学生观赏教师表演阿根廷探戈舞步

  B.学生聆听阿根延探戈音乐,尝试敲击典型的探戈节奏

  C.以足球与探戈结合的视频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府根廷探戈音乐

  D.学生聆听教师讲解阿根延探戈音乐的特征

  4.下面的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哪种音乐能力?

  5.音乐课上林老师组织学生分组以竖笛、钟琴及小乐器合类《小鸟、小鸟,并进行表演。小清为轻度智障的学生,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林老师应该如何安排小清的活动?

  A.在小组中用竖笛吹奏主旋律

  B.在旁边观着,不直接参与演类

  C.在小组中以手鼓拍打带拒

  D.在小组中用钟琴演奏主旋律

  6.下列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数学理含的是

  A.通过小组合作,学集自主学习歌曲

  B.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唱歌曲

  C.通过教师逐句教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D.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常握三连音

  7.在欣赏《留冰圆舞曲》时,下列哪个活动强调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实践?

  A.学生聆听音乐想象溜冰的动作

  B.学生观看华尔兹舞蹈录像

  C.学生随音乐呼唱主题并模仿溜冰的动作

  D.请一位同学说说溜冰的感受

  8.下面谱例的指挥图示是

  9.图一中的乐器在交响乐团(图二)中的位置是

  10.“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后,老师请几位学生根据投影的雄狮、骏马、小鸟画面,用口风琴即兴吹奏旋律,其他学生猜出其表现的动物。”该环节属于音乐课程的哪个领域?

  C.综合性艺术表演

  D.首乐与相关文化

  11.下面谱例中的词出自哪部文学作品?

  12.下列中国歌剧中,创作时间最早的是

  D.《洪湖赤卫队》

  13.下列哪个经典唱段出自歌剧《江姐》?

  A.《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C.《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14.下列关于小提琴协姿曲《《梁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何占豪与陈刚两人创作

  B.首演由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独奏

  C.采用姿鸣曲式结构,单乐章写作

  D.运用越剧中的旋律为素材

  15.信天游《脚夫调》《兰花花》的结构特征是

  16.下面图片展示的是哪种舞蹈形式?

  17.下列乐器中,不属于京剧最常用伴奏乐器的是:

  18.下面谱例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19.下面谱例共有几个声部?

  20.下面谱例是贝多芬的哪都交响乐的主题?

  A.《第三(英雄)交响曲》

  B.《第五(命运)交响曲》

  C.《第六(田园)交响曲》

  D.《第九(合唱)交响曲》

  21.下面谱例出自肖邦的哪部钢琴作品?

  A.《A大调圆舞曲》

  B.《A小调玛祖卡舞曲》

  C.《A大调奏鸣曲》

  D.《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

  22.下列选项不属于音乐剧的是

  A.《波吉与贝丝》

  23.下面谱例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中大黑猫的主题,它用什么乐器演奏?

  24.甘美兰乐队主要采用下列哪种类型的乐器?

  25.下面谱例体现了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

  26.为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编配和声,终止四六和弦应用于第几小节?

  27.下面谱例出自锣鼓经片段,这种句幅递减的创作手法为

  28、K四六-v七-VI一IV一一v的和效序列中包含下列哪种进行?

  29.下列合唱谱例中,出现重属和弦的小节是

  30.根据“重复不改变结构”的原则,下列哪个选项是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图示?

【摘要】通常艺术歌曲共有两个部分组成,即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共同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艺术歌曲的确立是根据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定的,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歌曲体裁。本篇论文选择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例,将从声部中的旋律重叠、旋律对位、旋律呼应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声部特点,旨在为声乐表演者以及学者们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声部;玫瑰三愿

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组合形式由声乐、钢琴和小提琴三者共同构成,属于典型的室内乐作品。笔者将探究该曲的声部关系及其特点,为表演者和学者们提供一定启发。

(一)艺术歌曲的起源。早在西方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末诞生了艺术歌曲这种音乐体裁。从艺术歌曲的形成上来看,它是建立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艺术歌曲自诞生以来,因为其歌词中丰富的文学性、音色的变化性、以及丰富饱满的旋律性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艺术歌曲的一大特点是这种声乐艺术体裁与器乐音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性,在这样的特征下,与室内乐表演形式下创作出来的音乐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艺术歌曲的特征。从表演形式上来看,艺术歌曲当属于室内乐领域,艺术歌曲是歌唱声部与器乐声部之间的重奏。室内乐本意是指家庭式的音乐,后来经过发展,这个名词又被引申为在小型的演出场所演奏的音乐。在历经时代的变迁后,在今天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大型音乐厅中有室内乐演出团体的演出,在当代这个名词主要是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从艺术形式上来看,艺术歌曲的组成通常是由诗歌与优美的旋律构成。通常艺术歌曲在写作上注重结合诗的韵律和情感,以此来表达整首艺术歌曲的诗化意境和情感。在编排上,大量的艺术歌曲都是钢琴声部与演唱声部相结合进行演出,在一部分艺术歌曲的编排中还会加上除钢琴声部外的其他器乐。从演唱方面来看,艺术歌曲往往是独唱的表演形式,但也有小部分的重唱等表演形式。在艺术歌曲的形式组成上,所有的器乐声部在整首歌曲的表达中并非只是处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伴奏功能,艺术歌曲是演唱声部与器乐声部的交融,共同构成一个情感丰富、内容完整甚至饱含哲理性的音乐作品。从艺术歌曲的内容体裁上来看,艺术歌曲的内容体裁涉及十分广泛,有表现爱情、生活、劳动、自然风光、人生感触思考以及情绪等。(三)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我国的艺术歌曲是在近代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总体上受到了德奥的艺术歌曲的影响。1919年,“”前后,我国在海外留学有众多音乐家,在美国留学的黄自,在日本、德国留学的萧友梅,在德国留学的赵元任和刘雪庵,这批海外留学归来的音乐家在歌曲的艺术创作上不再只是局限于单旋律的歌曲形式,或当时较为流行的“学堂乐歌”,在他们的歌曲写作中运用到了西方音乐的写作技法,根据德奥艺术歌曲中所蕴藏的特征,创作出了具有属于我们自己并且极具中国特征的艺术歌曲。至此之后,我国的艺术歌曲开启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创作中不断吸取具有民族特征精华的音乐元素,并受到时代背景、政治因素、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和个性化的中国艺术歌曲。

二、黄自及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简介

(一)黄自及其艺术歌曲创作特点。黄自(),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中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黄自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历程中特别擅长钢琴与人声的交融与结合。黄自的艺术歌曲,从声乐演唱层面来看,具有很高的声乐演唱技巧;从写作技巧上来看,注重旋律的优美以及简练;从情感层面上来看,他善于将诗词中所刻画的情景与他所写的优美旋律相融合;与此同时,他又较为注重歌曲中所蕴藏的戏剧性的冲突变化。纵观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在当时那个年代对学院派声乐具有示范性的意义,放在今天来看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黄自的艺术歌曲中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他的声乐作品中无论是词的声韵还是意境都能与旋律线条完美结合;二是他的钢琴旋律声部以及器乐声部与演唱声部之间不光在写作上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更是能配合自如,各声部之间交互呼应,合力共同表现出诗歌中所刻画的意境。(二)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简析。《玫瑰三愿》这首歌曲创作于1932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观念下,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深受封建的压迫。在《玫瑰三愿》的歌词中刻画了一位柔弱美丽的女子不妥协于命运,极力渴望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以及这位女子心中期待被欣赏、关爱、呵护的心境。作品《玫瑰三愿》是写给钢琴、小提琴以及人声共同来演绎的一首作品。歌曲中小提琴的发声近似一个女子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女性独有的温柔,含蓄的性格形象。同时,小提琴声部又蕴含着时代背景下女性内心苦涩的情绪。钢琴声音色彩丰富且浑厚,形象地表现出了歌曲所刻画人物内心压抑已久的心情。旋律到达高潮时,爆发出了人物内心的激动与紧张,最后又蕴藏着无可奈何的惆怅。小提琴与钢琴交融时刚柔并济,演唱声部将歌词意境以及人物情感娓娓道来,共同编织出了歌曲的艺术色彩。从曲式和声上来看,歌曲《玫瑰三愿》是一首E大调对比叠句乐段作品。开始4小节钢琴声部与小提琴声部为引,即引出第一乐段(歌曲第4-12小节)。在曲式上,这首歌曲是A+B结构的并列单二部曲式。A乐段为两个乐句构成,其中,歌词中两次出现的“玫瑰花”则用到了不规则的模进进行;B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其中,全曲的高潮出现在了第三乐句,整首艺术歌曲在第三乐句情感到达顶峰。

三、《玫瑰三愿》声部特点分析

(一)旋律重叠。《玫瑰三愿》全曲采用了钢琴声部、小提琴声部、人声声部三个声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绎。器乐声部在整首艺术歌曲中并非处于简单的伴奏声部,钢琴声部与演唱声部之间相互呼应,小提琴声部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旋律走向,三个声部之间互相搭配与补充,共同演绎出了歌曲中所塑造的人物情感。整首艺术歌曲前奏共有四小节,钢琴声部与小提琴声部共同演奏,弱起开始,附点节奏型贯穿其中。钢琴声部左手柱式和弦,右手旋律。小提琴与钢琴同旋律与节奏,整个器乐声部均与进唱声部第一句“玫瑰花”一致,后经发展变化。在前奏开始的第一小节,作者便运用了四级和弦与一级和弦的部分音的叠置(四级、七和弦),和声上的处理使音乐色彩一开始便具有了张力,营造出了人物形象中纠结以及渴望的心境。此处还没有进入演唱的部分,小提琴和钢琴两件器乐声部采用了旋律重叠的手法。(二)旋律对位。在进入到整首歌曲的第一乐段(第4-12小节),歌曲第4-6小节“玫瑰花”开始先是演唱声部的进入,随后小提琴声部进入游离于歌唱旋律之外,形成一种对位关系。此时小提琴声部采用的是向上二度模进的写作手法,旋律的排列并不密集,仿佛在演唱声部之外有一位女子在轻轻叹息。钢琴声部此时与歌唱声部旋律相同,柱式和弦的织体丰富了音乐背景以及色彩。在歌曲第7-8小节,小提琴声部与演唱声部依旧是对位关系,但与之不同的是,在这两个小节中,小提琴声部不再采用模进的写作手法,小提琴声部旋律增多。在整首歌曲的第一乐句,钢琴声部的和声上与前奏部分基本相同,但此处却运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使音乐充满迷离的色彩。在这种迷离的色彩中,主人公仿佛看到了玫瑰花花开烂漫的美丽景色,充满了赞叹和怜惜,此处小提琴与声乐声部旋律采用了对位手法(谱例1)。谱例1(三)旋律呼应。歌曲进入到第一乐段的第二句后,小提琴声部与演唱声部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歌曲第8小节的最后半拍起到10小节,此时小提琴声部在演唱声部后两拍进入,重复演唱声部的旋律材料,与演唱声部形成了呼应关系。此处的钢琴声部以柱式和弦为主,沉稳厚重地铺垫着旋律,一唱一和之间生动地叙述和铺垫了歌曲情景。歌曲进入到第二乐段后,至13小节开始,小提琴声部在演唱声部后三拍进入,从形式上来看,两者关系仍然处于轮唱关系,但不同于第一乐段第二句的是,此时的小提琴声部并非是完全重复歌唱声部的旋律与歌唱声部进行轮唱。至第二乐段时,小提琴声部旋律部分所用材料与歌唱声部相同,但在节奏上表现得更加舒缓、悠长,与歌唱声部形成了呼应,也推动了歌曲意境,使得歌曲给人以婉转悠扬的感觉。小提琴和演唱声部旋律形成呼应的这种形式,在第13和14小节处再次出现。

综上所述,《玫瑰三愿》声部具有旋律叠置、旋律对位以及旋律呼应三个方面的特点。本篇论文从室内乐的角度出发,对《玫瑰三愿》中钢琴声部、小提琴声部以及人声声部三个声部之间的交融以及声部关系特点进行分析,从旋律叠置、旋律对位以及旋律呼应三个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中的声部特点。其目的是为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提供新的思路,望后来演唱者能够达到声音与器乐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融合,与器乐部分共同对歌曲进行演绎。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艺术歌曲的情感,演绎出艺术歌曲中的诗画意境。

[1]张怡.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J].中国音乐,2004(1):98-99.

[2]赵楠.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黄自先生艺术歌曲创作题材的分析[J].艺术研究,2016(4):84-85.

作者:朱昱龙 胡萍 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合唱、对唱、重唱、轮唱六种。

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称为"独唱"。人声分类中的任何声部都可以担任独唱。演唱时一般用钢琴或小乐队伴奏,有时还可加入人声伴唱。

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称为"齐唱"。齐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唱。

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为"合唱"。常见的合唱形式有: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

两个人或两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对唱有男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等形式。 对唱大多是单声部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

多声部的歌曲每声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称为"重唱"。重唱有男女声二重唱,男声或女声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轮唱时,各声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应的热烈气氛。这种手法叫做"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初叶的意大利,以音质圆润饱满,音色华丽流畅而著称。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因为有大批专家学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论与训练方法在三种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统化的。

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上又分竖唱法和横唱法两种。所谓“竖”唱法是因为歌唱时嘴巴上下拉开,形成长条型或椭圆状的O型; 喉咙以上下打开为主,会厌软骨充分“竖”起,声音给人有“竖”或垂直的感觉。

所谓“横”唱法则是歌唱时嘴巴左右拉开,露上齿亦像在笑;喉咙前后打开,不强调会厌充分“竖”起,而突出声带的张力——阻力为发音主体。由于声带的位置呈前后向,因而声音则有“横”的感觉。

在歌唱实践中是选择“竖”唱法还是选择“横”唱法,主要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生理条件及歌唱爱好者心目中所向往的声音模式而定。总而言之,不论选择哪种唱法,只要运用得法,都可能达到歌唱表演的最佳境界。

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汉民族而言,由于各地区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上的差异,其表现民歌内在含意的重要手段一唱法及其风格也是不相同的。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应该说还是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种类与不同的民歌风格的影响。

我国的民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种的民歌形式,这其中以汉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调最有影响力和最有穿越时空界限之能力,并作为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犷质朴、直爽豪放的特点,如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以及内蒙的《爬山调》等,给人以一种身居山间旷野之中,领略高原牧场自然美景的爽朗舒畅之感。

而南方则以江苏的小调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无锡景》、《姑苏风光》等,曲调细腻委婉、脍炙人口、柔和而又流畅,给人以鸳鸯戏水、鸟语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

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民歌风格,代表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基本表现风格,但在唱法的技能技巧方面,民族唱法还强调“字正腔圆”,注重发声的自然性和声音靠前、在行腔咬字中唇与齿的有力配合,以获得“字清”而“韵正”的最佳效果等特点。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简称,又称通俗唱法。“流行歌曲”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歌曲。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因而流行唱法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唱法”。

流行唱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唱、通俗方便。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影响力已超过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正所谓:极易上口,人人歌之。

流行唱法是一种具有较强即兴性的唱法,由感而发,随口可唱。在技能技巧的运用上不同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样规范,而着重强调其“感觉”。一个歌手是否能够发展成为歌星,不是要看他是否具备一副优质的嗓子,而是要看他是否具有较强的乐感和摹仿力。

由于流行唱法具有追求个性与特色的特点,在唱法分类上有“气声”唱法、“沙哑式”唱法和“喊式”唱法等几种。“气声”唱法的特点主要是喉部松弛,基本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声时声带不需要闭紧而留有较大的空隙,以使其漏气,声音空和暗,因而也可称其为“漏气式”唱法。

“沙哑式”唱法的特点是喉器上提,气息集中冲击松弛的声带且着力于喉部,使之出现气泡声,故有沙哑感。

所谓“喊式”唱法,主要是运用大本嗓去歌唱,并且刻意使声音横向发展。由于用力较大,声音既白而又尖硬,故有“喊”的感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部和声的四个声部由高到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