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声乐歌曲中的音质。组规律?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有个好嗓子就能唱首好歌。它是一门复杂且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声乐演唱技巧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些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打好声音技术的基础是极为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难谈到及时、处理表情和情感的。想法再好力不从心也是无可奈何。声情声情,有声才有情。但前提就是要得到相应的声音基础,想要展现出完美的声乐表演,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是尤为重要的。演唱技巧包括气息的正确运用、找准发声位置、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以及要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吐字清晰。

  用“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来开始,呼吸对于演唱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因此在练习时也应该做严格的呼吸训练,吸气与呼气得到充分煅练,形成条件反射,做到想唱就唱,一张口,气息就已准备充足,并能控制自如。

  “声”与“气”必须协调平稀,气多声少或气少声多都不行!唱高音时,我们的气息要下沉,所谓“气沉丹田”。唱中低音时,气息要略提,声音强则气要沉,要均匀,声音弱则气要稳,要柔和呼出。但是,在不同演唱风格中,不同情绪,不同风格作品的处理,我们要将气息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演唱效果。

  不管是自身条件好的还是不足的,想要灵活的运用气息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练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打嘟噜、吹蜡烛和漱口时用气息不断的冲口中的水。总之在唱歌时,吸气要注意自然适度,既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你采用漱口是练气的那种方法,如果气息力度控制不适当,你马上就会被水呛住。所以说精巧的气息运用在演唱者演唱歌曲时是非常重要的。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是用于训练声乐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就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越剧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伴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发福练唱。

  1、在练声前,首先要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曲调旋律,抒发心中的情绪。例如,543211——这一音阶练习曲,可以引导发挥想象空间,对这个旋律加上对“彩虹”的理解,用声音展现出来,这样、简单枯燥的发声就有了新鲜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来完成练声目标。

  2、带词练习。要求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吐字清楚、有意境、有感情,声音音色具有画面感,这样才有可能向大型的声乐作品过渡,慢慢适应。

  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后头,使声带和气息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

  除了精巧的气息,完美的共鸣也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歌唱没有了共鸣,就会失去歌唱声音的艺术性,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就不美了,从音乐的效果上来分析是属于“白声”。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在歌唱中,使用这些共鸣腔体的'比例是不同的。

  1、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常在较低的声部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联系时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能过分地追求共鸣而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2、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颚自然放下稍后;拉,上颚有上体的感觉。要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自然地松开,以使咽、喉、腔通畅,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3、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常被称之为头声。它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分。它使声音明亮辉煌且穿透力强,尤其是在高音声部,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联系时最好是用哼鸣的方式,也就是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的越宽越好,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声音。

  奥斯汀曾说:“如果没有能获得良好的读字技巧,任何嗓音都不能算是一件真正良好的乐器。”长期以来,歌唱艺术以其优美的唱腔、鲜明感人的语言,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有人说,歌唱是动感人的音乐。而其动人之处就表现在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即我们所讲的“声情并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掌握“咬字、吐字、收声归韵”的发音方法。

  歌唱中的咬字不同于说话时的咬字,首先要求呼吸的支持、音质结实且有共鸣;其次是注重咬字部位。发声的字头是字的声母,因为声母的发音清晰有力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联系时可先用一个单独的母音,如“啊”代替歌词来联系,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唱母音上来,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有助于纠正发音不准的现象。

  口腔如何打开吐字具有严格的要求,开小或开大都会影响声音的音质和音色。正确的吐字要以气息为基础,根据母音的发生方法的状态大开口腔,运用共鸣腔体使声音得到扩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保持口型的稳定,无论发声旋律怎样变化或者长句中如何换气等,口形都不能有所变动。

  演唱时要使每个字有收尾,不仅为下一个字的出声作好铺垫,又保证了两字间的清晰连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字尾轻轻收,既要保持口型不变,又要轻轻地,干净地收声。

  从以上这些声乐演唱技巧的内容和训练方法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无论是呼吸、共鸣、练声、语言都缺一不可,每个动作的要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总之,声乐最终是需要表演的艺术,作为歌曲的表演者以及歌曲中情感的传达与解释者,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是很重高的。通过深入的探索以达到对歌曲演绎宏观上的把握,从而游刃有余地表现声乐作品的情感、思想与境界,丰富作品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摘 要】声乐是以人体歌唱为“乐器”的,用科学发出优美的歌声的音乐艺术。人体“乐器”的制造过程即是生理“控制”与心理“控制”相结合的统一过程。

【关键词】控制 协调 配合 调节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17-0251-02

声乐“控制”在声乐演唱及其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声乐艺术中身体的“控制”。

当人体作为歌唱的“乐器”时,身体姿势的“控制”就不仅仅是歌唱者的演唱形体和歌唱形象的审美问题了,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系着歌唱发声时呼吸的状态、气息的控制、喉头的位置及各共鸣腔体以及各器官的协调配合;决定歌唱时身体的着力点,同时,它的“控制”也标志着歌唱心理与精神状态。总之,它的“控制”直接关系着歌唱训练正常进行和歌唱艺术的表现。

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的控制是人体各器官正常工作与协调配合,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有利保证和基础。如果歌唱的姿势不正确,则会影响甚至破坏歌唱各器官的正常工作协调配合。下面讲个我个人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在声乐的初学阶段,我在歌唱的时候经常感到气息不够用,可是觉得自己的腹腔和腰也都在用劲,还累够戗。气息不够用,但旋律还没停止,一个乐句还没唱完,就还得做挣扎,脚也站不稳身体来回晃。这就是身体没有控制,没有形成可以产生共鸣的腔体,间接导致身体重心不稳、气息浅、呼吸失去支点。这些问题,在歌唱初学者中普遍存在。

(二)、声乐艺术中气息与共鸣腔体的“控制”

在物理学中: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再详细一点说就是由动力作用于振动体使物体振动,这样才产生了声音。接下来,要使声音好听就得有声音振动的腔体——共鸣腔。有了共鸣腔,声音有了泛音,扩大了音响效果,声音自然就优美动听了。在歌唱过程中,身体的所有腔体都是开发的,哪里也不能捏,这样拉开后的腔体是一个很大的振动体。这样可以起到扩大音量、美化声音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声音是具有穿透力的。

在声乐艺术中,“气息是歌唱的源泉”,气息就是动力。要以气带声、以气托声、气要走在声音的前面,用气把声音摔出来。说了这么多,气息到底来源于哪里?歌唱中的气息到底又该吸到哪里?歌唱中的气息来源于肺,肺部是气体的加工厂。歌唱讲究的是深呼吸,这里的“深“指的是吸到小腹,有点像中国的气功中说的那样“气运丹田”。

在歌唱的呼吸过程中,吸气后,胸腔向上、向四周扩张。这是歌唱时人体在吸气过程中的状态。那在歌唱中要始终保持这个吸气状态,“吸”的感觉,就是说要始终保持这个共鸣腔体的空间。那有人要问了:“要保持吸气状态又要呼气那怎么保持啊?气一旦吐出去不就塌了,瘪了吗?”没错,是这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调整去控制它。依靠什么?人体的胃上面有个横膜,像个倒扣着的碗,我们叫它横膈膜,人在歌唱的时候气息的支点就是摆在这个位置的。歌唱吸气时有一个外力,呼气时有一个向里的力,那么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要保持“吸”的感觉,这样在呼气的时候就又多了一个吸气时的外力,一个向外一个向里,这两个力形成一种对抗的平衡力——呼吸的“支点”。就是这个支点支撑着整个身体的腔体空间。

(三) 声乐艺术中音色的“控制”

每个人的嗓音的天生条件不同,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构造不同,声带的长短厚薄及松弛是决定音质本色的关键。因此,在练声中就必须根据自己的音质与声部特点逐渐增强声带的应变能力。如花腔女高音那清脆、灵活、富有张力的音质;喜剧女高音那种华丽、厚实、有力的音质等等。包括这些音色的特殊表现技巧,没有长期持久地发声训练是很难成型的。

还要记住一点,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身的生理的自然基础。一些学生往往违背了自身的条件结构:本来一个很漂亮的女高音,因为喜欢女中音的音色,就人为地把音色压得厚厚的或窝在里面唱,造成一种自认为满意的假象;而一些女中音因为盲目追求女高音的清澈、明亮的音质,不注意声部的特点和音域的高低,练声练得声嘶力竭。最后失去嗓子本质的音色,造成声带小结等疾病,更有甚者失去歌唱能力最后被迫放弃钟爱的歌唱事业,抱憾终生。因此,练声和歌唱时必须遵循自身音质条件,进行科学的训练合理的控制是尤为重要的。

2、歌词发声的控制技术因素:

音色与共鸣条件的变化有关。如果没有共鸣的作用,根本就谈不上音色的表现。这就要看你是如何把握自身歌唱时控制技巧的。包括气息与音色的关系地控制和自身机体与音色关系地控制。

首先,我们看看前者的关系:声乐中声音一定要稳,那它靠的是什么?是气息的稳。只有气息稳了,声音才可能稳,不晃。讲一个我在声乐学习中的例子。在一节课开始的发音练习中,我要唱的是“Lu”,一个起音没唱完老师马上就叫我停了下来。我感觉下面还用了很大的气力,可还觉得下面的气息很憋,没用上劲。于是又重唱,这回我唱第一个起音就比较冲,尽力用气息把声音冲了出去。老师又叫停,接着老师说“这样唱也不对,太开了,声音散了。给的太宽了像气球上漏了一个大窟窿,气有许多也都白白的漏掉了;但太窄了,就像你第一次唱的,声音一小条发闷了,成了‘锁喉了。相当于喉咙这个窟窿缩小了,于是气就只能出来一小条,其余的气都憋在胸腔里了,自己又觉得很较劲、气又不够用,声音发干瘪,不饱满、圆润。所以说,气息不能给宽了,也不能给窄了,要正好。声音裹在气里,气是推着声音走的。”这里我的老师讲的意思就是气息的控制要“适中”不能给多,也不能给少。那么这个“适中”要靠哪里来控制?靠“腰腹(横膈膜),这里要是没有劲,没有控制力。那么声乐就是练上十年、八年也没有用。身体放松了,腰腹用上劲了,气息也就自然搭上了,声音自然也就有了。”

总之,在声乐学习与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考虑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控制”,而是要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歌唱时,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共鸣腔体的合理顺畅,气息的适当控制,音色的自然纯净,正确的心理素质等等诸方面的因素,都显得十分重要。这些方面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就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系统训练。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实践探索,滴水穿石般的积累,夸父逐日般的不懈追求。因为,歌唱艺术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哲学。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中新网6月13日电  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金铁霖,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声乐需要重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继承,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

  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容选编如下。

    金铁霖: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促中国声乐“走出去”

  在京城里春暖花开的时节,金铁霖先生在他的教室里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独家专访,并邀记者亲身体验金氏教学全程。谈及中国民族声乐当前面临的传承凝滞与创新之难,以及来自欧美声乐与流行音乐的双重冲击,民族声乐将何去何从,金铁霖指出,中国声乐需要重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继承,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

  当前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的中国民族声乐,却也暗含隐忧,包括如何向民间学习、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资料显示,民族声乐从20世纪初的初始发展,到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民族声乐学院体系逐渐完善,再到80年代起被定性为“学院派的歌唱艺术”,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一些人认为,“学院派的歌唱艺术”削减了“民族唱法”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多元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民族声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并由此对民族声乐的界定问题展开学术争论。

  基于此,金铁霖于2011年年末正式公开提出了“中国声乐”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同。他认为,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多,地域广,声乐艺术种类丰富多样,包含戏曲、曲艺、民歌、原生态、美声、流行以及音乐剧等多种演唱形式。“中国声乐”这个命名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相对于中国当前的声乐形式而言,更科学、更恰当,同时,也更有利于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舞台。

  不过,金铁霖坦言,严格来讲,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尚不足百年,审视中国声乐发展现状,事实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他指出,声乐艺术中的一些唱法甚为高雅,很能陶冶情操,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其内涵其实很难理解,喜欢更是无从谈起。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美声唱法要走民族化路线。即美声唱法要让民众听得懂,喜欢听。其二,演唱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就歌唱而言,每首歌的唱法其实都不相同,“作品不同,演唱方法就要有区别。”其三,要注意时代流行唱法艺术化。即提高流行歌曲的艺术性,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在他看来,中国声乐首先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即民族性,包括声音类型、情感表达、语言和表演等多方面,“现在很多演唱者对传统民歌唱得比较少,声音上借鉴西方的东西多了点,常在注重声音训练的同时忽略了民族风格和民族音色的体现。”对此,金铁霖提出,应该用“中国特色的音色”来表现中国声乐,总体而言,是要重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继承,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

  身为声乐大师,金铁霖尤其关注中国声乐的发展,在注重提升音乐品质的同时,亦提倡打造更美、更易于普通民众接受的音乐。2012年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金铁霖建议,把广西歌谣《刘三姐》打造成交响乐。他表示,交响乐素来以其特有的古典、高雅和严肃令人望而却步,此番用民众熟悉的旋律打造一首交响乐精品,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在提升音乐品质的同时,民众亦能听得懂,“相信一定会很受欢迎。”他说:“我们把草根的东西放在高水平的平台上,以这种方式推广声乐艺术、普及音乐艺术,也是做一件好事吧。”

金铁霖接受香港文汇报独家专访,与记者(左一)及新弟子石玲(中)在一起

    香港办学 广育人才 盼世界感知中国声乐魅力

  记者:您如何评价香港声乐艺术的发展?您对于香港声乐人才的培养有什么样的计划?

  金铁霖:香港融合中西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它在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至于声乐方面,香港的流行音乐可以说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就在20世纪80年代,可谓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出现一批优秀人才。

  在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我最近与朋友筹划在香港成立中华民族音乐发展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全球首个以中华民族音乐为传播载体,以世界性华人音乐家为人才资源,为中华音乐之声搭载国际舞台的基金会。他们一致推举我本人担任会长,由庄伟波先生担任主席主持具体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计划未来在香港成立一所音乐学院,将借鉴中国音乐学院成功的办学经验,并以中国元素为主打,融进我本人多年总结出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心得,“一定要继续培养真正有中国气派的中国声乐传人,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人才”。

  记者:您对未来的工作有怎样的计划?

  金铁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的几个愿望,希望能够早一点实现。第一,我希望能为中国民族音乐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华人社区的繁荣发展多做贡献,让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民族音乐成为所有华人的“主旋律”。第二,让中国民族声乐更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中国声乐、了解中国声乐、喜欢中国声乐,让他们能够听到中华民族的歌声,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第三,与从事中国民族声乐的同仁继续为真正实现“中国声乐学派”成为世界音乐学派中的主流而努力。

  记者:近年来,随着钱学森、季羡林、吴冠中等科学文化大师的逝去,很多人都在追问,为什么中国再没有能够与这些前辈比肩而立的新一代大师?

  金铁霖:不是中国没有大师,而是囿于内地关于教授评级定岗标准相关规定的不合理。

  内地高等院校教学人员的职称评定,一直以来未能形成稳定、规范的体制,该规定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4个级别中的教授级别再予以细微分级,原是一种进步,但在评审时却附加通知称,文科、艺术等高等院校不评一级教授,因为只有获得院士级别才可以进入这个级别。按照这个规定,内地目前只有理工专业领域才有可以产生院士的体制机构,文科大学及艺术高校因为没有院士就不能设有一级教授职位,这是不合理、欠公平的规定,体现了相关决策方面长久以来重理轻文、歧视艺术的习惯思路。举例说,季羡林虽然被称为国学大师,但他临去世还是二级教授,就因为按规定他不是院士,所有就没有资格参评一级教授。

  很多专家即便被公认为大师、某一领域泰斗、旗帜,但却没有资格被评为一级教授,就相当于“大师”的称谓不被国家承认。

金铁霖对儿子金圣权要求严格

    观摩金铁霖音乐课:言传身教 “严”字当头 苦心感人

  “表情!注意表情!”“这么唱不对,注意呼吸!”这是金铁霖在给得意门生中国音乐学院大三级学生石玲上课。这个“90后”女孩,与师姐宋祖英同乡,也是天生一副好嗓子。作为班级第一名的优秀生,她师从金铁霖学习声乐,却从未享受过半点“优待”,反而,要求更加严格。从每一个表情到每一个动作,再从每一个发音到每一句歌词,哪怕唱歌时的呼吸有一点问题,金铁霖都会马上要求她改正。对于老师的严谨,石玲说:“老师在上课时就这样,错一点都不行。不过,唱得好的时候,老师也不吝惜掌声。”

  金铁霖的儿子金圣权也在跟随父亲学习。或是缘于遗传,这个正在中国音乐学院一年级就读的大男孩,对声乐近乎痴迷。开始上课时,《草原之夜》、《牧歌》、《在银色的月光下》……金圣权一首接一首地练习歌唱,金铁霖则笑咪咪地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忽然,他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刚刚唱过的,这个地方……不对不对!”说着,他开始比划了起来,“应该这样唱……”

  在学生和儿子的眼里,课堂上的金铁霖是铁面无私甚至极其严厉的。但课下的他则总是慈眉善目、亲切和蔼的。石玲告诉记者,在学校里,经常能遇到慕名而来的求教者,或要求金铁霖收下为徒,或要求金铁霖指点一二,对于这些,金铁霖都会尽量满足,实在做不到,也会尽量委婉表达,而不会让对方难堪。不仅如此,他还时常教育学生一定要做个好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年来,金铁霖以“金氏唱法”培养出了多位著名演唱家,他们的演唱特色或甜美,或大气,或侧重民歌,或侧重美声,在金铁霖的指导下,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从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演唱风格。至今,金铁霖仍关注着他们的成长,而这些已成名的弟子亦常回来向金老师请教。本报记者在观摩金铁霖教学的一周内,首日是宋祖英回母校请老师指导声乐,最后一日是为新弟子石玲上课。说起这些已功成名就或正在学校的弟子,金铁霖如数家珍,点滴细节与各自风采都娓娓道来。

  她是“金氏唱法”的第一个实践者。她用“天籁”般的声音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唱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我得感谢她。

  低调、纯朴、在艺术上追求完美。潜质好、刻苦,对自己要求严格,上学时,基本随叫随到,随时等候上课,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学习,一般人很难做到。演唱方法为假声多的混合声,擅长少数民族歌曲。

  他把中国民族男高音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是中国民族男高音的一个里程碑。他融汇中西方声乐技法,咬字吐字无不字正腔圆、圆润自如。台风大气又不失深情细腻,又很朴实亲切,能够表现出军人的阳刚之气、铁骨柔肠。擅长军旅歌曲。

  她音质纯净、音色甜美,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结合起来,演唱时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擅长抒情歌曲。

  因为和她的父母比较熟,所以认识张也时,她只有一岁。后来鼓励她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教了她多年,其间获过很多奖。张也底子好,音色甜美、细腻,也很刻苦。演唱方法为真声、假声各占一半的混合声。

  他从唱京剧转过来,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现在来看,他的民族唱法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里边还糅进了美声的韵味和流行的感觉。擅长军旅歌曲。

  他的演唱充满激情,善于以情感人,能够把握各类歌曲的演唱风格,韵味很足,舞台形象热情、潇洒。

  刻苦、有毅力,音色甜美柔润,中低声区流畅舒展,高声区刚劲奔放,气息从容,强弱自如,分句完美。台风潇洒大气,有阳刚之美。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歌唱家的高度。可以说擅长包括古代、现代以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各类作品。

  在读小弟子,和宋祖英是同乡,同样具有苗家妹子的低调和纯朴。当年彭丽媛练唱刻苦,中午不睡午觉,石玲有师姐之风。另外,她从普高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基础可谓极好。

    金铁霖,满族,出生于哈尔滨市。中国著名歌唱家,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华民族音乐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华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等。先后被多所大学和艺术团体聘为客座教授、艺术顾问。曾被评选为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教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荣获文化部创新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十大艺术英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金铁霖与学生吕继宏(左一)、戴玉强(右一)在一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不同的乐器分析音的四种物理属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