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号100天是什么时候?

关于印发全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

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关于印发全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连卫办监督〔2021〕19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为加强全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公众的健康权益,我委制定了《全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确保取得实效。

综合监督与职业健康科:吉晓     联系电话:       

区卫生监督所:吕从宁  李青云   联系电话:

区疾控中心:张雷               联系电话: 

                                                        连云港市赣榆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全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关于印发全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连卫办监督〔2021〕19号)等要求,结合近年来国家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公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方案。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放射诊疗机构落实放射防护管理主体责任,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落实放射工作人员、放射诊疗场所、辐射监测仪器和放射性核素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全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水平,防范化解放射诊疗风险隐患,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公众的身体健康。

(一)规范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放射诊疗机构及时、如实、规范申报放射性危害因素,全区放射诊疗机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5%以上。

(二)加强放射诊疗场所放射防护设施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设施有效性和安全性检查,确保符合GBZ120-2020、GBZ121-2020、GBZ130-2020的要求。

(三)加强放射诊疗设备和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工作。规范开展放射诊疗设备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和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强化放射诊疗机构放射治疗剂量仪、核医学活度计的配备和稳定性检测工作,实现放射诊断设备稳定性检测开展率达到80%以上、放射治疗和核医学稳定性检测开展率达到100%。

(四)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对放射诊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放射管理人员、放射工作人员开展防护知识培训,落实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规范介入放射学、核医学药物分装与注射人员外照射个人监测及使用131I进行甲状腺肿瘤治疗的核医学工作人员内照射个人监测,确保符合GBZ128-2019和GBZ129-2016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监护率均要达到100%;放射诊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五)规范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落实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工作人员介入防护手套、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符合GBZ130-2020、GBZ120-2020的要求。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7月)。委结合实际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省卫健委编印的《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100问》(附件1)为主要内容,组织辖区内卫生监督人员以及放射诊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放射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明确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和自查内容,确保按时完成专项整治目标任务。

(二)自查整改阶段(2021年8-10月)。全区各级放射诊疗机构要按照《全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及放射防护管理规定和要求,组织对本单位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开展全面自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填写《连云港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自查/核查表》(附件2),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备查,一份于10月底前报送区卫健委综合监督科。

(三)核查抽查阶段(2021年11-2022年2月)。委将实施组织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放射诊疗机构自查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发现管理不规范、整改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法查处,并填写放射诊疗机构自查/核查表(附件2)及查处情况汇总表(附件3)。区卫生监督所于2022年1月底前将附件2(所有放射诊疗机构)、附件3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市卫生监督所职业与放射卫生科。市卫健委将将对各县区放射诊疗机构自查及县(区)级核查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10%。

附件:1.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100问

2.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自查/核查表

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100问

1、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哪一种类型的卫生学评价?

答: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申请竣工验收,应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哪些资料:

答: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等相关资料。

3、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哪四类?

答: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X射线影像诊断。

4、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5、医疗机构欲开展放射治疗工作,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放射工作人员?

答:①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②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③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6、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具有哪些人员?

答: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和核医学技师。

7、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具有哪些人员?

答:①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②放射影像技师;③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8、医疗机构设置申请设置介入放射学放射诊疗项目,应当向哪一级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答: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9、放射性同位素存放有哪些放射防护要求?

答: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10、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射线装置分几类。

答: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条规定,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11、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如何处置?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2、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如何处理废旧放射源?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者交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

13、医疗机构发生哪些放射事件情形,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答:①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②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③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④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⑤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14、《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什么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答:①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②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③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④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⑤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⑥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⑦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

15、放射事故应按程序通报监管部门,同时应记录哪些细节?

答:①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②所有当事人的姓名;③每一位可能受照射人员的估计受照剂量;④所有采取的医疗检查和结果;⑤所采取纠正状况的步骤;⑥事故的可能原因;⑦所采取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的步骤。

16,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在考虑了可供采用的不涉及医疗照射的替代方法和利益和危险之后,仅当通过权衡利弊,证明医疗照射给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医疗照射才是正当的。对于复杂的诊断与治疗,应注意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还应注意根据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是正当的医疗照射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17、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 X 射线检查前,应怎么办?

答: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二十六条)

18、放射防护的三原则是什么?

答:①实践的正当性;②防护的最优化;③满足个人剂量限值。

19、外照射防护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缩短受照时间;②设置防护屏障;③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

20、根据GB18871规定,辐射工作场所分为哪两个区?

21、医疗机构应当对哪些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答:①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②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④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22、X射线机房门外应设置的辐射防护设施包括哪些?

答:①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②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③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

23、介入放射学操作需要为放射工作人员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有哪些?

答:介入防护手套、铅橡胶颈套、铅防护眼镜、移动铅防护屏风、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

24、CT机房的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和最小单边长度分别为多少?

答:最小使用面积30m2、最小单边长度为4.5m。

25、放射治疗机房的通风要求是什么?

答:放射治疗机房应设置强制排风系统,进风口应设在放射治疗机房上部,排风口应设在治疗机房下部,进风口与排风口位置应对角设置,以确保室内空气充分交换,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4次/h。

26、放射治疗设备和场所的警告标志设置有哪些要求?

答:放射治疗工作场所的出入口,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应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

27、放射治疗机房的急停开关设置有哪些要求?

答:放射治疗设备控制台上应设置急停开关,除移动加速器机房外,放射治疗机房内设置的急停开关应能使机房内的人员从各个方向均能观察到且便于触发。通常应在机房内不同方向的墙面、入口门内旁侧和控制台等处设置。

28、放射治疗的异常照射事件包括哪些?

答:任何剂量或剂量的分次给予与执业医师处方明显不同;任何治疗设备故障、事故、操作错误或受到其他非正常照射导致患者受照与预期明显不同的情况。

29、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使工作场所的外照射水平和污染发生的概率达到尽可能小;保持影像设备工作场所内较低辐射水平以避免对影像质量的干扰;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和单向门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或受检者的随意流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在分装和给药的出口处应设计卫生通过间,进行污染检测。

30、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控制区要求是什么?

答:控制区是在辐射工作场所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以及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31、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成几类?

答:核医学工作场所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进行分类,把工作场所分成I、II、III三类。

32、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要求?

答:①通风系统独立设置,I类场所需要有特殊的强制通风,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的气流组织,遵循自非放射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保持含放射性核素场所负压以防止放射性气体交叉污染,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②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应有专用的排风装置,风速应不小于0.5m/s。③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屋顶并安装专用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应达到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

33、核医学场所工作人员必备的防护用品有哪些?

答:铅橡胶衣、铅橡胶围裙和放射性污染防护服、铅橡胶围脖。

34、放射诊疗设备状态检测的周期是多少?

答: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状态检测。

35、放射治疗照射最优化过程包括哪些?

答:放射治疗照射最优化过程包括治疗照射处方、操作规程、治疗设备质量控制、照射的质量保证。

36、对用于放射治疗剂量测定的剂量计和其他检测仪器进行量值溯源,其量值溯源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37、在放射治疗设备新安装、大维修或者更换重要部件后,应开展什么检测?

38、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包括哪些内容?

答: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制定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大纲。质量保证大纲应包括:规划化程序文件;患者固定、肿瘤定位、治疗计划设计、剂量施予及其相关验证的程序;实施任何照射前对患者身份、肿瘤部位、物理和临床因素的核查程序;剂量测定、监测仪器校准及工作条件的验证程序;书面记录、档案保存在内的整个患者治疗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偏差和错误的纠正行动、追踪及结果评价的程序;对质量保证大纲定期和独立的审查程序。

39、简述放射治疗机房周围剂量当量参考控制水平?

②人员居留因子T≤1/2 的场所:≤10μSv/h。

40、放射治疗机房周围居留因子大于1/2的场所有哪些?

答:管理人员或职员办公室、治疗计划区、治疗控制室、护士站、移动式电子加速器的相邻手术室与诊室、咨询台、有人护理的候诊室以及周边建筑中的驻留区。

41、核医学场所对于外购的按人份分装的放射性药物,开展药物活度抽样检测,抽样率不小于多少?

42、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防护水平具体要求包括哪些?

答:在核医学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控制区内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宜不大于2.5μSv/h;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应采取一定的屏蔽防护,以保证柜体外表面5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同时在该场所及周围的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应满足个人剂量限值的要求。

43、X射线设备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要求?

答:①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设备在透视条件下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②CT机、乳腺摄影(含乳腺CBCT)、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牙科全景头颅摄影、口腔CBCT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③具有短时、高剂量率曝光的摄影程序(如DR、CR、屏片摄影)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

44、X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相关设备很多,包括哪些?

答:医用X射线摄影设备、医用X射线透视设备、X射线CT、X射线摄影CR、乳腺X射线摄影设备以及作为介入放射学设备的DSA等。

45、在X射线透视中,根据影像接收器的类型不同分为哪些类型?

答: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透视和平板探测器透视。

46、如何理解乳腺平均剂量?

答:乳腺X射线摄影中所致受检者受均匀压迫乳房的腺体组织中的平均吸收剂量。

47、什么诊断参考水平?

答:用于患者放射防护最优化的一个调查水平,表明在常规条件下某种检查项目给予中等体型患者的剂量是否异常高或异常低。

48、诊断参考水平如何应用?

答: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患者的剂量经常显著超过相应的诊断参考水平,则应对该医疗过程和设备进行检查,以判断放射防护是否实现最优化;否则,则应在确保获取必需的诊断信息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诊断参考水平应根据成像设备技术水平、操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水平的改变进行定期修订。它不是剂量限值,不能用于法律法规和商业目的。

49、胸部摄影后前位(PA)的诊断参考水平是多少?

50、实施放射诊断检查,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51、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需按照哪个标准开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答:GBZ98-2020《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

52、根据GBZ128-2019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牌的检测周期是多少?

答: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53、请说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

答:①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②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③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④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54、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应如何佩戴?

答: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或锁骨对应的领口位置;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戴在背部中间。

55、对于如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药物分装与注射等全身受照不均匀的工作情况,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应如何佩戴?

答:对于如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药物分装与注射等全身受照不均匀的工作情况,应在铅围裙外锁骨对应的领口位置佩戴剂量计。对于上述工作情况,建议采用双剂量计监测方法(在铅围裙内躯干上再佩戴另一个剂量计),且宜在身体可能受到较大照射的部位佩戴局部剂量计(如头箍剂量计、腕部剂量计、指环剂量计等)。

56、运用个人剂量限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限值不是“安全”,与“危险”的界限;

②限值是最优化过程的约束条件,剂量约束值低于剂量限值;

③即使未超限值,仍要按ALAR原则考虑是否进一步降低剂量,直到满足最优化要求;

④就一般情况而言,长期在接近限值条件下工作不合适,只有确认具有正当理由,才允许部分人在接近限值条件下工作;

⑤不能直接用于设计和工作安排目的,不能作为达到满意防护的标准或设计指标。

57、在预期外照射剂量大大超过剂量限值的情况下(例如从事有可能发生临界事故的操作或应急操作的),工作人员应如何佩戴个人剂量计?

答:除应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佩戴报警式个人剂量计或事故剂量计。

58、在个人剂量监测中什么时候需要取名义剂量?

答:在个人剂量监测中,当工作人员佩戴的剂量计丢失、损坏或其他原因得不到读数或所得读数不能正确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时,用其他方法赋予该剂量计应有的剂量估算值。

59、估算名义剂量方法有哪些?

答:①用同时间佩戴的即时剂量计记录的即时剂量估算剂量;

②用同时间场所监测的结果推算剂量;

③用同一监测周期内从事相同工作的工作人员接受的平均剂量;

④用工作人员前年度受到的平均剂量,即名义剂量=前年度剂量×监测周期(天)/365;

60、放射诊疗机构开展个人监测依据标准有哪些?

答:《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9、《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9-2016、《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 166-2005。

61、剂量评价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①当职业照射受照剂量大于调查水平时,除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外,并作进一步调查。本标准建议的年调查水平为有效剂量5 mSv,单周期的调查水平为5 mSv/(年监测周期数)。

②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当量小于20 mSv时,一般只需将个人剂量当量Hp(10)视为有效剂量进行评价,否则,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当人员的眼晶状体、皮肤和四肢的剂量有可能超过相应的年当量剂量限值时,给出年有效剂量的同时估算其年当量剂量。

6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全身或器官中放射性核素的体外直接测量,简称体外直接测量;

②排泄物或其他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分析,简称排泄物分析;

③空气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分析,简称空气采样分析。

63、依据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由主检医师对受检者提出适任性意见包括哪些?

答 a) 可继续原放射工作;b) 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可从事放射工作(例如,不可从事需采取呼吸防护措施的放射工作,不可从 事涉及非密封源操作的放射工作);c) 暂时脱离放射工作;d) 不宜继续原放射工作。对于暂时脱离放射工作的人员,经复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主检医师应提出可返回原放射工作岗位的建议。

64、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答:a) 职业史(放射和非放射)、既往病史、个人史、应急照射和事故照射史(如有); b) 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及处理意见; c)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治资料(病历、诊断证明书和鉴定结果等)、医学随访资料; d) 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如工伤鉴定意见或结论;怀孕声明等。

65、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频率是多少?

66、哪些指征不应从事放射工作?

答:①严重的视、听障碍。 ② 严重和反复发作的疾病,使之丧失部分工作能力,如:严重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心肺 疾患导致心肺功能明显下降、未能控制的癫痫和暴露部位的严重皮肤疾病等。 ③未完全康复的放射性疾病。

67、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哪些?

答: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照射和事故照射后的健康检查。

68、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中白细胞总数的参考区间下限不低于多少?

答:白细胞不低于4.0×109/L。

69、在岗期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有哪些?

答:必检项目: 医学史、职业史调查;内科、外科、皮肤科常规检查;眼科检查(色觉、视力、晶体裂隙灯检查、玻璃体、眼底);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胸部X线检查。

70、在岗期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选检项目有哪些?

答:选检项目: 心电图;腹部B超、甲状腺功能;血清睾丸酮;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痰细胞学检查和/或肺功能检查(放射性矿山工作人员,接受内照射、需要穿戴呼吸防护装置的人员);使用全身计数器进行体内放射性核素滞留量的检测(从事非密封源操作的人员)。

71、上岗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有哪些?

答:必检项目:医学史、职业史调查;内科、皮肤科常规检查;眼科检查(色觉、视力、晶体裂隙灯检查、玻璃体、眼底);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

72、上岗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有哪些?

答:选检项目:耳鼻喉科、视野(核电厂放射工作人员);心理测试(如核电厂操纵员和高级操纵员);甲状腺功能;肺功能(放射性矿山工作人员,接受内照射、需要穿戴呼吸防护装置的人员)。

73、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多少天?

74、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方式有哪些?

答:①放射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自学等。充分利用各种音像教材培训。② 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可以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③现场实习以实际操作为主,侧重培养学员放射防护技能。④ 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安排,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

75、刘某是某医院的放疗科职工,他在医院因更换钴-60治疗机的放射源而受到照射,这种照射属于哪种照射?

76、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组织和功能的变化,称为辐射生物效应。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哪些?

答: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77、随机性效应与辐射照射诱导的肿瘤以及受照者后代发生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表现为哪些?

答: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

78、确定性效应的特点?

答: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超过阈值的幅度增大而加剧。

79、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包括哪些?

答:无着丝粒断片、微小体、无着丝粒环、双着丝粒体和着丝粒环。

80、职业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

答: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3种。

8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病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受照射剂量范围是多少?

答: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疾病病变,以白细胞数较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程经过具有初期、假逾期、极期和恢复期4个典型阶段。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种程度、受照射剂量范围为1Gy~10Gy。

82、受照射剂量达到多少Gy可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

答: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总剂量为10Gy~50Gy的全身均匀或比较均匀的电离辐射照射。

83、放射性甲状腺癌的诊断需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答:①有明确的全身或甲状腺受照史;

④按GBZ97做放射性甲状腺癌病因概率(PC)计算。95%可信限上限的PC≥50%。

84、GBZ/T 248-2014中规定双着丝粒、着丝粒环和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率大于或等于多少为异常?

答:大于或等于1%为异常。

85、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分期有哪些?

答:Ⅰ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

Ⅱ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呈盘状混浊,前极部前囊下皮质出现细点状混浊,视力可能减退;

Ⅲ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呈蜂窝状混浊、前囊下皮质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Ⅳ 晶状体全部混浊,严重视力障碍。

86、放射性白内障属于确定性效应还是随机性效应?诊断的受照剂量为多少?

答:确定性效应,剂量超过1Gy(含1Gy)。

8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答: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88、对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需要进行哪些专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答: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原理;X射线诊断技术的发展;X射线诊断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及有关防护管理法规;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的防护和受检者的防护;X射线诊断的质量保证;特殊类型X射线检查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89、对核医学工作者需要进行哪些专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答: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放射性物质的开瓶与分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保存,放射性废物处理;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防护监测,内照射剂量估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介入放射学设备的工作原理、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及其检测方法,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污染的预防和清除,事故预防及处理;有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管理法规。

90、对医用放射治疗工作者需要进行哪些专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答:放射治疗源,放射治疗设备工作原理;放射治疗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放射治疗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基础;肿瘤放疗定位技术,肿瘤放射治疗剂量;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有关防护标准与防护管理法规;工作人员的防护;患者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91、对医用介入放射工作者需要进行哪些专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答: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及其设备的工作原理,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及其检测方法,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防护监测,针对介入放射学中辐射剂量的过程优化,事故预防及处理。有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管理法规。

92、监测结果小于最低探测水平如何记录?

答:当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小于MDL值时,报告中的监测结果表述为 。为便于职业照射统计,在相应的剂量档案中记录为mdl值的一半。

93、个人剂量调查水平为多少?

答:年调查水平为有效剂量5 mSv,单周期的调查水平为5 mSv/(年监测周期数)。

94、什么是内照射放射病?

答:内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包括内照射所致的全身性损伤和该放射性核素沉积器官的局部损伤。

95、染色体畸变分析报告有异常者,需要多长时间进行复查?

答:3~6个月内复查。

96、什么是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答: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大剂量电离辐射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病理改变,分为骨髓性、肠型和脑型3种类型,按照病程分为初期、假逾期、极期和恢复期4个阶段。

97、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如何实施?

答:①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培训负责,从组织上落实放射防护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定期核查培训效果。②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防护培训机构应负责督促并协助各有关单位做好放射防护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一支能够胜任放射防护培训的教学与考核任务的师资队伍。③放射防护培训教学人员应熟知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论素质,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④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应有档案记录。培训档案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教学人员和课程名称、培训时间和地点、参加人员简况、考试或考核的内容和成绩等资料。培训档案的保存时间依档案类别而定。

98、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可达到如下目的?

答:了解有关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掌握放射防护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控制工作人员和患者、受检者以及公众所受照射剂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放射防护设施与放射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可能发生的异常照射及其应急措施。

99、对放射性高度敏感的组织有?

答:淋巴组织,胸腺组织,骨髓组织,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组织。

100、可供选择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中防护知识类包括哪些?答:放射防护的目的和任务;放射防护原则;职业照射及其防护;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与患者防护;外照射的防护措施;内照射的防护措施;安全操作技术;电离辐射医学应用新进展、放射防护新知识、新技术。

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自查/核查表

机构地址: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路号

机构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

是否设置放射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

是否配备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

是否按规定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并公布

是否建立放射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

是否制定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是否建立健全放射卫生管理档案

是否按规定及时、如实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

放射诊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否按规定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是否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是否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放射工作人员是否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是否规范开展介入放射学、核医学药物分装与注射人员外照射个人监测及开展碘131治疗的核医学工作人员内照射个人监测

放射诊疗设备与场所的检测

是否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验收检测,并检测合格

是否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并检测合格

是否按照规定对放射诊断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并检测合格

如有放射治疗和核医学,是否按照规定对放射治疗和核医学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并检测合格

是否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并检测合格

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

放射诊疗机房门外是否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机房门上方是否设置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并正常工作

机房门口是否设置红色警示线

候诊区是否设置有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

如有车载式X射线诊断设备,是否配备用于临时控制区边界的警告标志牌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是否按GBZ 130-2020的要求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并规范使用

如有介入放射学,是否按GBZ 130-2020的要求为介入工作人员配备介入防护手套,并规范使用

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治疗室进出口处是否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治疗室进出口处是否设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并正常工作

各种安全联锁包括门机联锁、挤压保护、防护门强制手动开关等是否正常工作

控制台、治疗室是否按规定设置急停开关,并正常工作

视频监控、对讲交流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治疗室强制排风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如有含放射源的放射治疗机,治疗机房是否设置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并正常工作

是否按规定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是否按照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核医学工作场所入口处、控制区入口处是否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核医学工作场所是否按照规定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布局和流程是否合理

控制区出入口是否设置门锁权限控制和单向门等安全措施,并正常运行

核医学场所中相应位置是否有明确的患者或受检者导向标识或导向提示

核医学扫描检查室外是否设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并正常工作

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扫描检查室是否配备监视设施或观察窗和对讲装置,并正常工作

如有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机房内、药物制备室是否安装固定式剂量报警仪

如有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机房是否设置门机联锁装置,机房内是否设置紧急停机开关和紧急开门按键,并正常工作

如有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机房内是否装备应急对外通讯设施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是否采取有效的防泄漏等措施,并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

贮存的放射性物质是否有包括生产单位、到货日期、核素种类、理化性质、活度和容器表面放射性污染擦拭试验结果等信息登记

是否设置有放射性物质储存、转运等专门容器,容器表面是否设置电离辐射标志

注射、注射后候诊室、给药室等位置是否设置收集放射性废物的污物桶,表面是否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是否具有通风设施,出入处是否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储存场所的废物袋、废物桶是否在显著位置标明废物类型、核素种类、存放日期等说明

是否设放射性废物登记表,记录废物主要特征和处理过程

如有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性或放射性气体操作,操作场所是否配置通风柜,是否正常工作

是否按照GBZ 120-2020 的要求为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品和去污用品

是否按规定为陪检者配备放射防护用品,并规范使用

是否按规定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是否按照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1.放射诊疗机构检查项目根据该机构许可项目确定;

2.每项检查内容,该机构所有放射诊疗设备管理均符合要求的,则检查结果勾选“是”;

3.检查时,只要发现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则该项检查结果勾选“否”;

4.放射诊疗机构无车载X射线诊断设备、含放射源的放射治疗机、回旋加速器或挥发性放射性药物等项目的,则对应检查结果勾选“不适用”;

5.每家放射诊疗机构的自查、核查、抽查和督查结果均需填写在同一纸质表格中并逐级报送;

6.处罚查处的,要同时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报送相关内容。

7.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查看申报系统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的申报回执。

报送单位(盖章):报送人: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传统节日相关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古代各朝定的日期不一样,有定为腊月初一的,有定为十月初一的等等,当朝定为公历1月1号)

(腊月初八,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正月初一)(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上灯日(正月十三,庆祝宗族新出生男婴)

(正月十五,也称上元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古代情人节)

春耕节(二月初二,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

社日节(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后第五个戊日,详细算法见下面)

上巳节(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寒食节(的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后十五日,一般为公历4月5号前后)

(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

七夕节(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以前不是情人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祭祖节(十月初一,也称寒衣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稳定;公历较稳定,为12月22号前后。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节日。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2022年中国传统节日时间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月7号是几月几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