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士、侠客和大侠有什么微妙区别?

在三剑豪中,侠客作为核心要素其成长与培养必然尤为重要。在前不久的游戏版本中,增添了“闭关”这一新的培养方式,可以让侠客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而今天就要为大家从防御型、控制型、输出型、辅助型来看看现阶段,侠客闭关前后的差别这一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评测。

防御型:代表人物---魔尊

江湖人称剑魔,位列三剑之一

为人孤傲却又武功卓绝,师从隐士高人,其不仅剑锋凌厉,且大有气吞山河之意,之所以称之为魔,全因他性格孤僻,喜怒无常。

此次参与闭关,武功大进,甚至外貌也较之前略有不同。

真*灭剑—攻击8米内所有敌人,给敌人添加虚弱状态,降低敌人伤害,并帮助队友分担部分伤害,持续三秒(降低敌人55%的伤害,帮助队友分担55%伤害)

真*无相玄功—被攻击时有概率触发无敌效果,免疫伤害,持续3秒(被攻击有15%概率触发免疫伤害效果)

作为4S顶级侠客,魔尊的发展方向不是伤害输出,而是偏向防御辅助型,无论是跨服竞技还是大范围的PK场所,他的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降低周围敌人的伤害,还能分担主角与其他侠客承受的伤害,最主要的是还可以触发无敌效果,他的装备搭配也比较清晰,防御与抗暴必不可少,其次就是生命值的保障,而心法可选择一门回血能力较强的来搭配,比如花鸿雪、老神童或是晓月的都可以。

控制型:代表人物---啸云龙

他是丐帮最年轻的长老,与其他弟子不同的是,仅靠修炼掌法便成就丐帮百年内掌法第一人,掌风刚猛,堪称无坚不摧,每一招都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势。

作为众侠士开场所见第一位大侠,本身也是为人忠义,江湖人赠名一代豪侠。

在追踪天忍教众受伤后,进行闭关苦练,如今以致破关而出。

真*龙行天下—对前方10米直线区域内所有敌人造成大量伤害,并附加致残效果(残废效果4.5秒)

真*控鹤擒龙—激发自身强劲真气,为队友提高伤害加成和防御加成(每隔8秒,提升队友伤害加成与防御加成各18%,持续9秒)

作为4A中性价比非常高的侠客,他集合了输出与控制再到辅助的延续,同样,在PVP中他的作用发挥至极致,大家都比较清楚,残废的功能就是眩晕状态下承受2倍的伤害,其次还可以给同队的队友增加伤害与防御的属性,配合着闭关后属性大幅提升,他会成为你征战之中的得力帮手。

输出型:代表人物---易航

他是混元剑派三代首席弟子,人中之龙,位列七星剑第四,乃天权剑使。

原本为掌门最佳人选,却因一个女人葬送全部前程,为此与挚爱之人反目,从此一蹶不振,五年后,在一日深夜,忽有感悟,次日离开混元剑派,不知所踪。

真*四象剑法—天上落下四把剑,在剑围区域内所有敌人受到伤害,持续5秒,同时附加麻痹效果(每秒造成攻击力的20%伤害)

真*飞花逐蝶—提升击中回血效果,使用天狼剑法不会造成反噬效果(提升70%击中回血效果)

作为4A侠客中的输出型之一,拥有降低敌人命中的麻痹效果,其次攻击力的20%伤害,意味着达到50W攻击的他,在技能释放后,5秒内可累计造成50W的伤害,当然了,还需要考虑到对方的防御属性这些,但已是非常强力了,心法方面,本身击中回血效果在很多时候展示出来可能几千,也可能上万,而这个心法却可以提升70%击中回血的效果,相当不错的心法。

看了以上的信息,还不快快去闭关你的侠客提升能力?等等等等,有人要问了,不对这不才三类么,接下来就要为玩家们爆料在之后的版本会增加的一名闭关侠客的信息是不是很期待?

辅助型:代表人物---花鸿雪

为一隐世门派掌门,武功高深莫测但极少出现在众人视线,江湖盛传,其容貌艳丽,风姿绰约,身材容貌与妙龄少女相似,真实年纪却有不详。

与之交手之人形容,花鸿雪内力浑厚浩瀚,与之对弈内力犹如石沉大海,外力攻击却又可以借力打力,着实了得。

真*偷天换日—内力形成强劲气浪对路径10米范围内所有敌人造成大量伤害,并治疗所有己方成员

真*月明神功:对真气的运转达至化境,受到伤害则恢复一定的生命和内息

而花鸿雪的具体闭关体验,由于目前还在测试中也无法得知,但从属性上看是相当强大的。玩家大大们可以YY一下效果,同时也一起期待下一个版本的更新吧!

一、游侠的产生及其行为的精神内涵

关于游侠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游侠列传》,之后

有班固作《汉书·游侠传》,范晔所作《后汉书·独行传》对游侠行为和游侠精神在实质上有所继承。

“侠”的来源看,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西周旧贵族中的下层“士”没落分化后与部分无地可种的农民相结合,形成以“文”为主的诸子和以“武”为主的侠士、侠客或刺客。“游侠”具有共同的行为方式或特征(内涵):扶危济困、惩恶锄奸、重诺守信、救人之难、仗义疏财、行事低调、待人谦恭、声明远扬,为人耿直不曲、怨惠必报,对人忠心不二、视死如归等。因此,侠义,就是行侠仗义,为公道而为别人打抱不平、鼎力相助,或为节义、信念、道义不惜牺牲自己。

正义性是游侠的本质特征之一,所谓“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司马迁尤其强调“救人于厄困”的任侠行为。

1.汉初任侠成风而又备受打击的社会局面

“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侠”即带剑者,被看成危害社会的五种人之一。但实质上,游侠、刺客、豪杰是侠义精神的直接体现者和践行者。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是“侠”最活跃的时期,西汉初年,各种势力交攻纷争,“任侠”依然成风,“及高祖仗剑,武夫勃兴,宪令宽余,文礼简阔。怨惠必报,令行私庭,全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张良、项伯、彭越、季布和季心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游侠既有谦逊、好施的积极一面,又有放纵、嗜血和杀戮的残酷一面。游侠的负面行为对于社会和统治者而言都是不利的,特别是游侠的这些行为方式很容易影响青少年,因为青少年血气方刚,对事情缺乏冷静的思考,行事容易冲动,非常向往和追求游侠们的放纵妄为、不拘操行的生活方式。如李广利伐大宛时“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仅郡国“恶少年”就有数万人,可见游侠侠义之举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汉文帝时大侠郭解的父亲因“好任侠”被杀,其本人也因“任侠行权”被徙移茂陵,后又遭灭族;汉武帝时魏其侯窦婴之死、将军灌夫被灭族等都显示出西汉统治者力图消除其负面影响,对任侠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防范,大力镇压游侠,制止任侠之风。

2.司马迁早年经历形成的尚奇性格

关于司马迁生平事迹的记载,主要见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从中可以看出他十岁以前主要生活在家乡左冯翊夏阳,过着一个乡村牧童的生活。大约十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研习古文。二十岁以后则有时随皇帝出巡,有时奉命出使,开始远游和游历,纵观天下山川形势,探访古迹,采集轶闻传说,足迹几乎遍及全国,长江黄河两河下游之地经行尤密,也到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西南夷”。所以,司马迁对奇人异事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认同感、探究欲,并不自觉地接受下来,形成了他尚奇的性格。

 3.中年际遇及立传的心理动因

于天汉三年(前98年)发生的“李陵之祸”,既是司马迁极度渴求侠义精神、讴歌侠义行为的情结之契机,也是司马迁本人对侠义行为的实践。次年秋天,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之弟、二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进击匈奴,另派李广之孙、别将李陵领五千步卒押运辎重,配合主力作战。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八万骑兵相遇“连斗八日,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所杀匈奴亦万余人。”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人,但终因力量对比悬殊,弹尽粮绝,投降被俘。

司马迁与李陵同朝为官,但并无过深来往,“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歪酒接殷勤之欢。”但司马迁认为李陵“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他看到在激战初期李陵取得小胜时,满朝臣工纷纷赞扬其不愧是名将之后,个个举杯恭贺汉武帝。待李陵投降被俘消息传到长安后,满朝文武官员则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纷纷夸大其罪名,一味地落井下石。于是,当汉武帝征询他的意见和看法时,他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败降,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定其“沮贰师” 、“诬罔主上”,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深幽囹圄之中”的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加上“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因此,司马迁面临着求生和赴死的选择,他经过反复思考,认识到自己的著作“草创未就”,遗命未成,如果就这么死去,犹如蝼蚁死去般毫无价值,于是,他低头认错,请求赦免,最后平静、坦然的接受了腐刑,“就极刑而无恤色”,三年后被赦出狱。事后虽然司马迁“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但他这种“弃小人、雪大耻”的举动、挺身为李陵辩护、忍辱著述的行为无不表现出了他的侠者风范,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不畏强权和暴政的高尚独立人格。

李陵案中,亲朋好友的冷漠无情,使他深深地体会到游侠身上那种“救人于缓急,赴士之厄困”的精神可贵之处,“自从李陵案以后,司马迁特别晓得了人世的艰辛,特别有寒心的地方,也特别有刺心的地方,使他对于人生可以认识得更深一层,使他的精神可以更娟洁、更峻峭、更浓烈、更郁动,也更缠绵了。”(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陵案的原委》)。同时,他下定决心要“隐忍苟活”,“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可以说,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他发奋著述,写下皇皇巨著《史记》的动力,也是他立《游侠列传》的一个重要因素。秦汉接春秋战国游侠兴盛的余绪,司马迁深受任侠之风的影响,在其内心深处隐藏有“侠义”情结,其骨子里也侵透了为遭受不公平命运鸣不平的侠义精神,但其作《游侠列传》最直接的心理动因还是他尚奇的性格及其个人特殊的身世遭际。

三、《游侠列传》中折射的“侠义”情结

《史记·游侠列传》中共记录了30个有名有姓的游侠,主要以郭解为中心,重点记载了朱家、田仲、剧孟四人的事迹,其中会武的只有田仲一人,即“武”并不是游侠的必要条件。

其中,司马迁着墨最多的是郭解,童年时司马迁亲眼见过郭解本人,“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对郭解在轵地乡间的生活细节作了很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说他“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剽攻,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年轻时心狠手辣,看人不合意杀死,亲手杀过不少人。后来亡命天涯,雇佣打手、藏匿凶犯、私铸钱、掘坟盗墓一类的违法行径也数不胜数。其行为特点:凶狠、非法,杀过人,与汉朝廷的对抗性最强。

充分体现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取其一节,不求全责备,不苛求古人。

敬的事件中,郭解并没有答应门客杀死该人,反而道:“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这体现出了郭解能够自省,且对人谦恭。第三,郭解为人低调,在他调节洛阳两个仇家的事件中,他不愿意夺取洛阳豪雄的名声,不愿彰显自己的功绩,反而劝说仇家愿意进行调解。第四,同其他游侠一样,郭解名声远扬,受到贤士、豪侠的广泛关注。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解的名字。当时卫青将军替郭解向皇上说:“郭解家贫,不符合迁移的标准。”但是皇上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

从《游侠列传》全文看,司马迁面对社会不公,民间有苦,个人受辱,在心理上对不畏强暴的游侠精神产生了强烈的企盼,由此撰写《游侠列传》、《刺客列传》,但其对游侠并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宣传,而是辩证地分析了游侠的方方面面。他既看到了游侠身上难能可贵的高尚精神,又看到了游侠风气给社会秩序带来的隐患。既有对游侠“重诺”“守信”等侠义行为的歌颂,也有对游侠“滥杀”“放纵”等行为的批评。《游侠列传》的撰立,使人们认识到了游侠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的侠义事迹,让其正面的侠义精神得到进一步流传。

由于武侠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大众一般认为其源头为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但司马迁并没有强调武是侠的必备条件,在全篇的30名游侠中、司马迁明确说明“好剑”(会武)的只有田仲一人,可见,“武”并不是“侠”的必要条件。古代游侠强调的是精神气质、文化品格,体现了侠义、仗义、仁义、忠义、义勇、谦恭等精神。在后续的侠文化中,游侠精神更多地被概括为一种积极的、正面的精神,多为“仁义”、“洒脱”、“仗义”等。而“武侠”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真正出现于20世纪初的日本。

1.司马迁.史记[M]. 韩兆琦,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高建文.《游侠列传》立传缘由及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9

3.挛合明.从《游侠列传》看司马迁的“侠”情结[J].阅读指津(综合天地).2004460

4.刘冬.从《史记·游侠列传》谈司马迁的侠义观[J].文学观察.139

5.张宏斌.司马迁与侠义精神[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1922

6.罗开凤.试论司马迁的“爱奇”[D].重庆:西南大学.2016

7.董立婕.游侠与武侠发生期内涵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8.黄晓星.《史记·游侠列传》与司马迁的游侠思想[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7100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游侠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阶层。《汉书·游侠列传》: “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横,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司马迁在《史记》 的《刺客列传》 和《游侠列传》 中,就记载了先秦和汉朝刺客的事迹。并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游侠列传》)李白笔下的豪侠形象,多是不受封建秩序的束缚,敢于向封建权贵势力挑战,慷慨重义,直至牺牲自 己的生命。

这首 《侠客行》 是藉战国时魏国的侠士侯嬴和朱亥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歌颂任侠精神的。全诗声调激扬,音韵铿锵,用流水行云般的文字,塑造出一幕幕舍生忘我、意气相倾、慷慨高歌、英姿飒爽的侠客形象。古称“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剌秦的荆轲,独行仗剑刺杀韩相侠累的聂政;汉代大侠朱家,义士鲁仲连,都曾经在燕赵一带有过侠行义举,故开篇用“赵客”称“侠客”。“缦胡”,武士缨带名。左思 《魏都赋》: “三属之甲,缦胡之缨”。又,缦胡同曼胡。《 · 说剑》: “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成玄英疏:“曼胡之缨,谓顿项抹额也”。故这里实是说: 蓬头突鬓,上垂粗缨。状其形。“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后来泛称利剑为吴钩。鲍照 《代结客少年行》:“骢马金络头, 锦带佩吴钩”。“吴钩霜雪明”,状其武器之精。三四句看似写物,实则仍是写人。“银鞍”“白马”之间,用一“照”字,则两者交相生辉,益见其色泽的洁白。“飒沓”,在这里既有群飞貌,如鲍照 《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也有众盛貌,如鲍照《咏史》: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化用 《咏史》 句,既表现马的丰采,又写马行的迅疾,而实是写人的武艺高强。四句写其外貌,写其武器,写其马,写马的奔驰,全是为了表现人的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换四句写侠客的义行: 前二句直用 《庄子·说剑篇》: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每行十步,击杀一人,行千里而不停留。形容侠客的所向无敌,无可阻挡。后二句写其品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杀人完全为了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如聂政那样,应严仲子之请剌侠累,然后毁形自杀。其姊聂荣为扬弟之名,哭其尸于韩市。象朱家那样,任侠仗义,为被刘邦追击的季布解危。后季布尊贵,朱家终身不与布见。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云:“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他要歌颂的是那些作了义事而不愿以名闻世的侠客。

上面述侠客的英姿飒爽,武艺高强,尚属泛泛之论,是为了铺垫下面。接以战国时魏国有名的侠士侯赢和朱亥的故事,来赞任侠精神。“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用淡笔写魏公子无忌 (封信陵君)礼贤下士,不以富贵骄人,四方之士,争往归之,故致食客三千人。两句写彼此之间,脱略形迹,无所顾忌。于是引出侯嬴和朱亥的情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 侯嬴和朱亥都是有名的侠士。侯嬴年七十岁,家贫,是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 夷门的看守者。信陵君闻其贤,“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嬴)”。“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座,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嬴复荐隐在屠狗中的朱亥,亦优礼有加。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秦围赵郡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向魏求救。魏王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军往救。但后因受到秦国的威胁,又命令晋鄙按兵不动。侯嬴设计窃得魏王兵符,经过一番周折,最后终于解了邯郸之围。“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侯嬴以 “臣宜从,老不能”,并未随征。这两句写信陵君救赵前三人的宴饮,有饯别以壮行色的意思。“炙”,本义烤,烹饪法的一种。《诗·小雅·瓠叶》: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枚乘 《菟园赋》: “煎熬炮炙,极乐到暮”。亦谓烤肉。这里说给朱亥吃烤肉,向侯嬴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写侠客重视义气,重视然诺(应许)。即所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李白亦云:“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以 “三杯”“五岳”对举,且加以 “轻”字,以见侠客义气之重。接仍申上面的意思。“耳热”,耳朵发热。杨恽 《报孙会宗书》: “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柎缶,而呼乌乌”(见 《汉书》 卷六十六)。张华《轻薄篇》: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这里联系下句极写豪情纵横,酒兴淋漓,以致眼花耳热,仿佛和素霓直上天空。“素”,朴素。《》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刻意》: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能体纯素,谓之真人”。“霓”,虹的一种,色暗者,亦称副虹。这里于 “霓” 前特用一“素” 字,寓有意气的高尚纯洁。总之,以上这几句,诗人虽是据史书立意,但写来情态恣肆,意气轩昂,虎虎有生气,笔力扛鼎,挥洒自如。无怪唐代两位诗僧一赞李诗“仙笔驱造化”(贯休);一誉李诗“遏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齐己) 了!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先是侯嬴以年老不能随行救赵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赢,以送公子”。而当信陵君与朱亥以偷得的兵符和假借魏王之命,前去接替晋鄙的统帅位置时,“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史记·魏公子列传》)。这两句虽据史书,写来言简意赅。

接四句“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赞美侯嬴、朱亥的侠义。说他们的精神千秋不泯,人虽死而侠骨犹香,声名既光耀大梁城,和世上任何英雄比,也绝不逊色! 最后似以感叹作结:“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谁愿意象扬雄那样的终身埋头于书本,从事著作呢?实际是以扬雄之事反衬侠客义行之可嘉: 扬雄本以辞赋闻名,后以为“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转而仿 《易经》 作《太玄》,提出以“玄” 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有诗称其“赋达身已老,草 《玄》 鬓若丝”( 《古风五十九首》 其八)。以大鹏自居的李白,不是始终没有失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 其一) 的信心么! 所以这两句又何尝不是反映出他自己的心声!

《新唐书·文艺列传》称李白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魏颢《李翰林集序》: “少任侠,手刃数人。”朱骏声《唐李白小传》“性倜傥任侠,弱冠时尝手刃数人”。在二十五岁出蜀前,李白过着读诗书、击剑的生活。“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与韩荆州书》)。而且“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于此可见其任侠的性格。他歌颂了战国以来的许多游侠、纵横家,如专诸、荆轲、乐毅、郭隗,特别对于“宁贫贱而轻世肆志” 的鲁仲连,更心向往之。在现存李白最长的一首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他叙述了自己的志向,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李白抱有“济苍生,安社稷” 的用世志愿,并自负有经济之才,但未为世用。这和他的 “少任侠”和赞美行侠义行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从他的“东游淮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行为中,也可看出他的“侠义”。这一切都和他的性格、遭遇有关。而这类写游侠的诗篇,大抵总是“英雄心魄神仙骨,溟渤为阔天为高”(郑日奎《读李青莲集》),令人心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侠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