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断改变生活也给冬奥会带来了改变请写一写有哪些变化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刚刚圆满落幕,惊艳、新颖、自信,充满科技感、未来感,这些都是北京冬奥会留给全世界最为深刻和难忘的印记,冬奥会的电视转播更是亮点纷呈、精彩叠出、创新不断,科技冬奥的应用硕果必将成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及世界奉献的一份独特的奥运遗产与历史贡献。

2022年北京冬奥会致力于成为史上“最具科技驱动力”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主转播机构和各个国家的持权转播商都在成熟的转播体系之上探索利用最新的媒体技术与科技手段进行赛事转播,让全球观众更好地领略北京冬奥会的盛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赞,此次冬奥会在很多领域都有了突破,各项科技相继登场,尤其是转播和通信技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使用的各种先进技术让他很惊喜。

采用新技术是解决体育赛事电视转播诸多难题的一种捷径和增强手段,在北京冬奥会转播实施中几乎在所有项目上都有新技术的应用。北京冬奥会全部赛事公共信号达到1000小时,整个冬奥会报道内容超过6000小时,与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5600小时相比,转播制作的内容时间增加了7%以上,成为历届冬奥会转播之最。北京冬奥会以全4K+HDR制作和主干系统IP化,联接所有场馆的UHD信号汇聚网络和传输链路,基于“内容+”的社交新媒体和直播流媒体的服务支持,提供8K虚拟现实信号直播及AI智能内容生产等视频制作服务,全面采用)以及一些主流数字平台的冬奥会官方频道,为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北京冬奥会现场直播和赛时集锦,使用奥林匹克官网和冬奥会版应用程序的人数达到6400多万人次,并获得了数十亿次数字平台互动。

3、全部赛事公共信号共计43路,包括所有竞赛场馆、开闭幕式和颁奖典礼、城市风景摄像机信号等,其中有36路可同时提供超高清公共信号。全部公共信号时长达1000小时,整个冬奥会报道内容超过6000小时(其中8K转播信号时长超过200小时)。

4、设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主媒体中心60000平米,其中供转播商使用空间35000平米,并设置了6个集中技术区(CTA)。在此有全球38家电视转播商设有独立的转播工作区,并有10家转播商使用国家体育场(鸟巢)旁侧的外景演播室和播报位进行节目制作。

5、设在张家口崇礼赛区的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12000平米,其中供转播商使用空间7000平米,并设置了2个集中技术区(CTA)。在此有全球16家电视转播商设有独立的转播工作区,并有6家转播商使用设在面对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外景演播室和播报位进行节目制作。

6、建立以北京国际广播中心(IBC)为主、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ZBC)为辅的双中心模式,信号传输架构为中心辐射式设计,所有场馆分别以IBC/ZBC为中心节点进行信号交互,在各场馆与双中心之间通过高速宽带光纤网络进行连接。分别从各场馆汇聚接入41路高清多边信号和31路超高清多边信号,为持权转播商提供分发43路高清信号和36路超高清信号,并支持超过150路各转播商单边信号的分配交换。IBC/ZBC双中心连接位于香港、东京、纽约、伦敦、法兰克福5个国际城市的全球网络服务接入点(PoP)。国际链路服务提供STM-1到STM-64多种传输模块选择,带宽除了常规的1GE和10GE,最高可提供100GE的带宽。
7、北京冬奥会共12个竞赛场馆,冬残奥会共5个竞赛场馆,在所有场馆转播综合区铺设电视转播线缆达8684公里(包括在IBC布线358公里,ZBC布线32公里,鸟巢布线681公里),共使用15辆转播车,1台虚拟转播车系统,9套EFP系统,1套移动卫星地面站传输系统。

8、部署超过660台摄像机,共架设148台特殊摄像机,33台虚拟现实(VR)摄像机(其中15台直播机,18台ENG),设置了10套多摄像机位(子弹时间)回放系统,11套飞猫索道摄像系统,13套轨道摄像系统,38台高速慢动作(HSSM)摄像机以及25台ENG摄像机制作套件,并且共布设了1624支专业拾音话筒,还在北京IBC设置了2个沉浸式音频质量控制室。

二、公共信号制作与应用技术创新
北京冬奥会建立了一整套具有多用性、结构化和可管控的转播制作体系,正在从自有独立系统逐步转向高速混合云系统,可以支持包括广播电视、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在内的多样化工作流程。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与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内的全球近30家电视转播制作机构的信号制作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进行合作,分别承担了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全部竞赛项目(包括场馆赛事直播、城市景观信号和其他辅助信号),以及开闭幕式和颁奖仪式的公共信号制作任务。OBS提供了HD、UHD和IP三种国际公共信号包的标准服务,首次在奥运会全面提供4K+HDR公共信号,包括所有赛事信号和风景摄像机画面,以及提供了相当数量的8K赛事公共信号,仅有少量专业视频源、花絮信号和回放信号为1080P SDR信号;音频制作全面采用5.1.4沉浸式全景声音频制作技术,适配超高清视频制作提供更逼真、更立体的声音体验;IP信号包采用SMPTE 2022-2标准进行压缩;UHD超高清制作采用SMPTE ST2110标准,UHD信号传输将基于新型IP构件,兼容全IP和ST2110标准,并同时提供传统12G接口及IP接口;另外提供了更具适配性的面向数字媒体的内容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支持。
与此前的冬奥会相比,北京冬奥会利用最新和最多的科技手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现场转播和全方位覆盖的赛事报道,使北京奥运会成为电视转播收视率最高和数字化互动最广泛的一届奥运会,在转播时长、技术能力、制作方式等多方面都书写了新的记录。
北京冬奥会提供了15个大项全部比赛项目的4K+HDR信号制作,并且提供了4个竞赛项目及2项仪式的8K公共信号,针对开闭幕式、颁奖仪式,以及大道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滑雪大跳台等项目进行8K制作或直播;还采用4K超高清摄像机拍摄提供11路城市风景画面的视频信号。另外还采用了VR直播、AI编辑、运动捕捉、全景拍摄等多种制作及呈现方式,在信号制作中提供了更多特殊视角和特殊效果的画面和镜头,大大增强转播信号的可视性与信息量。
在新媒体移动端和内容数字化逐渐成为主流的时代,北京冬奥会大力促进向数字内容的快速过渡,所提供的数字内容支撑(Digital Content Solutions)是在满足通常公共信号直播业务之外,针对加强数字内容的解决方案。包括更具适配性的数字媒体解决方案服务包和“内容+”服务,提供视频实时回放、短视频、竞赛日程、运动数据等各类信息,并通过云编辑工具获取赛事视频为新媒体端提供更多的内容支持。其中,奥运视频内容播放器(Olympic Video Player)支持基于APP及内容数据的定制化服务;Content+新媒体视频推送服务增加了视频切片功能,可支持社交媒体实时发布;体育短视频服务(Sports Clips Service)涵盖所有的项目等,特别重点增加点播内容等个性化制作,这些都极大强化了对于数字社交媒体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北京冬奥会是首次实现5G网络全覆盖的冬奥会,在全部比赛场馆和奥运交通干线均提供了5G无线移动传输覆盖。首次实现基于5G切片技术的超高清视频转播,在传统基带和IP传输基础之上,提供了具备支持广播级能力的CPE和AV解码器等设备条件,创造性地在奥运会上把5G网络切片、NPN等多项技术地应用于赛事转播。在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了约30台支持5G传输的摄像机用于多个项目的现场直播,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壶等项目中,运用5G摄像机为多项转播制作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京张高铁建立5G直播演播室,依托5G技术加持进行5G+超高清移动直播,这是全球首次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实现超高清的长时间稳定传输,5G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真正满足进行规模化移动直播和赛事制作的实用程度。
此次冬奥会将云直播作为标准服务提供给持权转播商,超过20家持权转播商使用OBS云直播在本土直接接收所有实时的奥运多边直播信号,OBS使用云直播不仅可以提供高清格式的信号,还可以传输超高清信号。OBS为各持权转播提供可支持直播应用的云平台服务,对所有技术设置进行了“云化”准备,在OBS云上部署了OBS API网关、Content+全信号数字媒体内容和其他基于云设计的各类服务,在IBC/ZBC可进行信号素材及数据文件的云存储和云编辑,可以支持内容制作分发与数字媒体应用。另外基于云转播平台的新闻发布会视频服务系统(Info-AV),提供了冬奥会所有赛事新闻发布会的直播、点播和下载服务。
三、特殊制作的场景应用与技术特点
电视转播是对于体育赛事的现场记录,同时也是再现和放大。电视转播需要画面的欣赏性、视觉的新鲜感和信息的丰富度,特别是对于冬奥会这样高竞技性和高专业性的比赛呈现来说,尤其要求电视转播必须要让观众看清楚和看明白。北京冬奥会运用了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创新措施辅助和扩展转播的效果,使观众获得更加丰富的观看方式。在高山滑雪、雪车雪橇、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首钢滑雪大跳台等项目中,就运用了运动捕捉、时间切片、子弹时间、无人机拍摄、数据跟踪、虚拟分析等辅助制作方式。从这些特殊拍摄制作的技术运用,可以归纳概括出冬奥会电视转播一些有特色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1、AI时间切片三维回放
在首钢滑雪大跳台等比赛中,创新使用AI时间切片系统应用于8K公共信号制作,运用运动捕捉和时间切片技术,还原和解析运动轨迹和动作细节,完成运动姿态和技术动作的三维定格回放,实时精准还原了谷爱凌、苏翊鸣等挑战夺冠选手的高难技术动作。该系统基于AI深度学习算法,结合视觉暂留、图形图像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构成AI图像处理系统,仅需15秒钟就可完成技术动作剥离运算和时间切片包装渲染,实现逐帧呈现和提炼放大“时间切片”数据的可视化效果,并可结合AR技术实现多种虚拟影像呈现,具有智能化、多样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充分满足电视直播的实时性要求。
在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项目中,基于二维图像跟踪技术为每一名运动员创建“标签”,实时跟踪及动态识别运动员的位置移动、运动速度、已完成距离以及与领先选手的相对差距等数据信息。使用无线定位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与运动员“标签”相结合,并做成“运动员图钉”在电视画面中逐一标记。在高山滑雪、跳台滑雪项目中,采用运动数据跟踪技术并在滑降赛道上预设运动传感器,结合比赛动作采集起跳角度和实时风速,分析显示跃升速度、滞空高度等实时数据,提供更多背景数据帮助现场评论员和电视观众了解选手和分析比赛。
3、多摄像机位回放系统
在跳台滑雪、雪车雪橇、速度滑冰、冰球等10个比赛项目中部署了多摄像机位回放系统,并可提供多角度的动作回放,观众可以从任何角度近乎实时地观看技术动作和运动细节,以及支持任意运动时刻的随机暂停,以捕捉解读运动过程中的细腻瞬间。由多台相机组成的拍摄矩阵以相同距离固定在环形桁架结构上,矩阵中每一台相机通过远程遥控进行360度平移拍摄,其中在冰球比赛场馆就设置了120台相机。多机位拍摄系统将矩阵中所有相机拍摄的信号实时传输云制作平台进行拼接组合和实时渲染,并利用数字孪生和云计算技术进行全景画面的虚拟重建,形成以自由视角进行全时全景观看的连续画面,营造出非常接近真实环境的沉浸式观赛体验和现场氛围。
4、无人机等运动拍摄传输
结合北京冬奥会部分雪上项目的转播特点,采用了6台无人机对比赛情况进行俯空拍摄,提供凌空俯瞰和多维跨越的观赛视角,并可通过5G移动网络进行直播信号的实时回传。另外还在许多场馆部署了多部索道摄像机,成为跟踪拍摄运动速度和转换频率都比较快的冰上项目最灵活和最实用的运动机位,满足了全维度和全视角的转播需求。
在冬奥会冰壶比赛项目的转播中,基于虚拟图形包装技术进行运动状态的可视化分析和场景化模拟,对比赛场景中的冰壶位置、接触碰点、相互距离、运动轨迹等进行数据比对和识别分析,为竞赛数据分析增加了一个新的技术维度。另外还在一些其他项目中也采用了虚拟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动画合成模拟、增强现实(AR)制作等更多虚拟包装呈现方式,在转播中进行比赛场景预期和过程数据展示,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帮助观众理解比赛。
四、科技冬奥电视转播重点应用成果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开展了电视转播相关科技冬奥项目的重点示范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应用成果,并且在北京冬奥会电视转播规划与实施,以及助推智慧冬奥相关产业发展计划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促进作用。围绕科技冬奥和转播创新的各种合作研发及和应用实践非常广泛,在此推荐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些对于发展引领和技术跨越具有典型意义和显著特征的代表性成果,打造出一批在“科技冬奥”环境背景下,体育转播应用创新的“中国方案”。
1、8K超高清转播制作
结合开展科技冬奥超高清8K数字转播技术与系统研究项目,围绕冬奥会8K制播、传输和呈现,在关键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三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研发实践,实施完成了8K制作全流程的技术验证以及8K信号IP远距离传输功能测试等许多关键环节,自主研发应用了全球首个面向8K及5G产业应用的视频编码标准AVS3,成为世界超高清视频技术领域首个面世的“中国标准”。北京冬奥会期间采用世界最新电视制播技术标准,调用多套顶级8K转播系统完成了多项赛事的8K公共信号制作。使用总台为冬奥会8K转播项目新建造的A级4K/8K超高清转播车(A6)承担冬奥会开闭幕式8K公共信号制作任务,使用2套大型4K/8K超高清箱载式EFP系统,分别承担速度滑冰和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大跳台8K信号制作,与北京超高清协同中心合作调用一辆8K转播车,承担花样滑冰/短道速滑赛事8K转播任务。与此同时,在8K赛事信号制作基础上,大力增加8K品质节目及衍生内容制作,为“百城千屏”8K超高清推广以及总台8K超高清频道提供了珍贵的顶级赛事8K直播资源。
2、“百城千屏”推广活动
依托“百城千屏”8K超高清落地推广活动,完成8K超高清跨域传输示范平台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国30个省市有线电视前端的8K超高清跨域示范网,总台CCTV-8K超高清频道播出信号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35个城市的120余块户外大屏播出落地呈现;研究8K节目传输及IP直播/点播传输方案,并进行8K超高清入户接收全链路技术测试;在8K图像显示技术及设备研制上突破超大分辨率显示技术瓶颈,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K显示驱动技术。同时在冬奥会期间,世界超高清产业联盟(UWA)制定的首批共5项“百城千屏”视音频传播系统技术标准正式发布,上述标准已率先应用于“百城千屏”推广活动中。通过“百城千屏”全力呈现,借助“8K超高清频道+地标大屏”的融合衔接,构建起全新的空间媒体传播矩阵,打造集内容、平台、渠道、服务于一体的8K超高清媒体生态体系。
云转播平台是基于5G通信和智能云网能力的应用创新,把传统以现场为主的转播工作分为前端信号采集、云端传输处理和远程导播制作三个环节,实现了转播设备云端化和人员服务远程化。此次冬奥会基于云转播平台进行了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项目的转播制作,完成了电视端与网络端同时进行云上超高清信号直播与多版制作,云转播技术还可将子弹时间、自由视角、全景观赛等智能特效引入赛事转播中,通过灵活的摄像机信号采集、轻量化云导播和云端内容远程制作,形成了便捷化、低成本和专业级的视频转播服务平台。
4、超高速4K轨道摄像系统

“猎豹”超高速4K轨道拍摄系统搭载国产五轴陀螺稳定云台和超高清图像采集系统,以最高可达25米/秒的高于速滑运动员速度的更快速度,满足高速直道/弯道运动项目4K超高清直播要求,可灵活实现加速、减速、超越等拍摄需求,具备非常稳定的中近距离跟拍的运动连贯性和图像高质量。其轨道电机、陀螺减震、微波通讯等关键构件均采用国产设备,通过优化系统延时量、设置终端安全系统,以及解决高速运行大功率供电等多重技术手段,确保高速运行中最佳制动和即时响应。此外,与猎豹搭配使用的冰面锥桶摄像机拥有微型内嵌、无线传输和广播级画质等优点,以近距离仰拍方式捕捉运动员高速滑行姿态,4K鱼竿摄像机采用碳纤维材质搭载国产三轴陀螺稳定云台,以独特的运动视角展现并契合了大道速滑高速度、宽视野和多角度呈现的竞赛特点和转播魅力。

5、5G高铁直播演播室
5G高铁移动直播演播室基于5G端到端切片和高铁专网解决方案,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5G网络技术、高铁技术、超高清视频技术这三大技术融为一体,在全球首次为奥运会提供了高速移动电视直播应用。经过近百次静态和动态测试攻克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对沿线400余个5G基站覆盖进行了网络整合与信号增强,实现了超长距离的5G信号稳定传输;采用全IP化、高度集成化及轻量化的技术构建,从视频、音频、舞美、灯光、网络传输到动力系统都进行了功能完善的集约化定制;在移动直播制作、信号分发调度、视频流传输解码等多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完善,运用总台最新研发的双向低时延、实时同框互动和远程虚拟渲染等技术功能,呈现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远程实时、异地同框的互动直播。
通过对于计算机图形、虚拟排演可视化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与转化应用,开发完成了在冬奥会转播规划和赛事运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场馆仿真系统(VSS)。应用这一系统搭建了12个竞赛场馆和4个非竞赛场馆的三维数字仿真环境,并结合系统强大的竞赛运动轨迹及转播设备部署的仿真能力,进行转播机位规划设计、转播画面辐射范围、摄像机视角焦距和运动方式等实际转播应用场景的模拟及验证,通过反复切换比较多种不同设置方案以表现不同呈现效果,直观验证机位设置与景观景别的联动关系。依托这种数字孪生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方式,支持完成了冬奥会大量转播前期规划和场馆运行方案的设计工作。 
7、交互式VR转播与观赛技术
冰雪项目VR交互式和沉浸式转播与观赛技术是科技冬奥的一大亮点,应用8K、VR和自由视角技术创新冰雪运动的赛事转播。突破虚拟现实(VR)视频和自由视角视频节目拍摄、内容合成、高效编解码、自适应传输和交互式呈现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多路VR/360度全景节目的实时拼接渲染、编码传输系统,建立了端到端沉浸式全景节目服务平台,通过5G传输网络和云转播服务平台的支持,提供了1套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系统,支持全景式观赛的直播/点播要求,并支持视频图像的赛事信息融合,实现在有线电视网、电信网、5G网和互联网等平台的内容传输和接入服务。在“相约北京”冬奥会测试赛期间,对该系统进行了示范应用,进行了男子冰球测试赛等赛事的新媒体直播,为观众打造了强临场感的“沉浸式”观赛新体验。 
五、冬奥会转播的技术启示及未来影响
从北京冬奥会的转播实践和应用回顾,我们可以感受和体会到电视转播技术形态的明显变化,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的深刻影响,开始改变着奥运会转播的工作流程与技术方式,北京奥运会彰显出奥运转播技术的这种飞跃。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表示,这些技术会为未来赛事提供坚实基础,在未来的赛事当中这些技术也将获得更多的应用,相信中国的技术一定会对未来的奥运赛事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实施主导奥运会电视转播的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重视转播技术的快速变化以及持权转播商的应用需求,通过与历次奥运转播世界顶级团队持续合作的经验积累,以及观察了解持权转播商的需求调整来判断奥运转播以至体育传播行业的变化趋势,并对今后奥运会转播发展做出预测和调整,各类体育制作商对于赛事转播新技术和新渠道也都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并在大型体育赛事转播的技术应用拓展方面进行了更多交流和对接。北京奥运会是体育转播技术应用和经验转化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探索与理念跃升,这些都将在今后推进大型赛事转播活动的组织运行中形成较强的发展动能。
1、成熟技术使远程制作更具可行性
北京冬奥会是远程制作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经过前几届奥运会的磨合,更多的转播商已经比较适应和擅长进行大规模远程制作奥运赛事的技术方式,比如美国NBC已经是第5次通过远程制作完成奥运会报道,留在美国本土的制作人员是来到北京冬奥会现场工作人员的数倍,他们甚至放弃使用已经在IBC/ZBC预定好的演播空间。许多转播团队进行远程制作的工作流程和对接模式都已经非常成熟,此次北京冬奥会基于IP技术的云转播系统在远程制作中成功运用,为今后继续向远程制作模式不断优化拓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2、人工智能将形成转播制作新特色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大型国际赛事的转播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将通过AI算法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电视转播商进行视音频内容管理和使用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手段,北京冬奥会就全面应用了AI时间切片、自动媒体描述等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体育转播中的用途一直在不断扩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尝试转播镜头的自动切换和画面选择,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电视直播流程中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3、5G+8K制作日益成为主流化选择
随着5G组网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长距离大范围的5G传输将更便捷可靠,大型赛事转播中的5G应用将成为一种综合效能配比很高的技术选择。4K/8K超高清等制作需求和应用场景,都高度依赖于5G网络的传输承载能力。在去年东京奥运会就有这样5G+8K的应用案例,第十四届全运会基于5G媒体专网完成了多场4K/8K超高清直播,北京冬奥会又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突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8K超高清和5G网络技术都已经日益成熟,围绕和适配5G+8K的制作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最终将成为越来越多体育赛事转播的主流选择。 
4、平台多样化带动直播形态再竞争
创新的数字平台合作带动广泛的参与度,主流数字平台纷纷加入到北京冬奥会的合作中,数字媒体数量达到了冬奥会的最高纪录。央视频流媒体服务和移动应用程序就提供了1410小时以上的冬奥会直播与点播内容,抖音、推特、谷歌、YouTube等许多数字社交媒体在这次北京冬奥会期间都有非常可观的不俗表现,均获得了视频浏览量和应用点击量的明显增长,同时还获得了许多虚拟欢呼和大量快速涨粉,这都是北京冬奥会新媒体传播的一大亮点。显示终端的多样化是当今电视行业不容忽视的现实,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带来的多选择性,使得任何媒体希望锁定观众的想法都是很难做到的,观众碎片化和需求离散性是体育转播行业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电视转播会越来越重视观众的突出地位,将围绕他们不同需求设计体育直播制作的策略,许多新媒体公司和短视频平台有望参与更多的赛事IP传播,其发展前景和增长趋势非常明确,并且还在不断扩展。
5、VR/AR转播需求增长将更加迅猛
在东京奥运会上,我们可以地看到360度自由视角/多视角、VR/AR沉浸式视频等强互动体验转播方式的集中应用,利用5G双千兆网络的承载支持实现了多次直播实践。在北京冬奥会上OBS与全球奥林匹克合作伙伴英特尔公司共同合作,首次在冬奥会比赛现场采用8K虚拟现实方式进行采集、制作和分发电视转播信号,制作了约80小时的8K+VR内容,开闭幕式团队还通过引入AR制作,唯美呈现出晶莹雪花翩翩飘舞温暖凝聚,以及吉祥红丝带飞入鸟巢浪漫变幻中国结等感人场景,使电视观看体验和呈现效果大幅增强,成为最具沉浸感的一届冬奥会。随着5G组网的规模化部署,VR/AR等高新视频在体育转播领域将会进入爆发期,可以预计在今后不久的多个体育盛会上,支持VR/AR等观看方式的互动式、智慧型的直播形态会迅速增加并大放光彩,实现“多维度空间互动+沉浸式体验”的个性化直播场景。
6、虚拟化云协同是未来发展新重点
得益于IC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领先能力,从东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开始,虚拟化就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电视转播实施过程中,基于云架构的工作流程为电视转播商提供了高度复杂和选择丰富的制作方式和转播手段,设备资源的虚拟化大大减少了空间和成本,并使转播制作流程更加高效。在全运会等大型赛事所采用的基于中心平台+边缘云节点一体化框架的“云边端”智慧转播解决方案,为今后将要到来的体育盛会做好了技术储备。可以预见未来的奥运会将可能会把所有的转播业务流和信息流全部转移到云端,平台虚拟化将成为未来奥运电视转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巴赫主席和国际奥委会给予北京冬奥会高度评价,对于“双奥之城”的北京再次给予“无与伦比”的盛赞,巴赫主席还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先后两次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独家专访,赞扬总台对于北京冬奥会的转播报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成功,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球广泛的电视转播增光添彩。
过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留下重要遗产并提供持续动力,是一个大思考和大战略。北京冬奥会的谢幕并不是所有任务的最终完成,古人说:庸者谋事,智者谋局,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追求的肯定不是一时一域的表面热闹,瞄准的一定是推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和全局。科技冬奥示范应用只是过程而非目的,面向应用、面向产业、面向赛后是北京冬奥会电视转播创新实践的根本目标,也是留给每一个冬奥人长久的课题和任务,在后奥运时代如何正确理解“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内涵,怎样才能把科技冬奥这一创新高地和共享生态的前进势能全部激发出来并将惠及百姓生活,尤其要充分认识到、总结出并且利用好北京冬奥会宝贵财富的真正价值,这是我们必须解答好的宏大课题和关键答卷,要完成好这份重要的作业并不简单。“奥运会是对过往的尊敬,对未来的信仰”,也许这就是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

(本文刊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年第4期)

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   副部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与心得,本文共12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

北京时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前,众多冬奥会冠军同框,非常有趣。咱们的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冠军韩聪变身“金牌展示架”,谷爱凌、苏翊鸣、隋文静等运动员纷纷上前认领自己的金牌,谷爱凌不仅找到了自己的金牌,还帮苏翊鸣找到了金牌。韩聪则提醒,你们注意一下我的发型。

在今年冬奥会的赛场,中国队表现非常出色,一共拿下了9金4银2铜合计15枚奖牌,排名金牌榜第三位,书写了多项历史。而且,中国队诞生了谷爱凌、苏翊鸣这样的超级新星,也延续了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单项的强势。此外,冬残奥会上,中国队更是拿下18金20银23铜的成绩单,断层式拿下金牌榜第一。

此番迎来了总结表彰大会,奥运冠军们齐聚一堂,大家积极合影,而“老实人”韩聪成为了“金牌展示架”,当然这不是贬义。韩聪的性格一直非常好,朋友众多,对于隋文静更是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因此被称为“二爸”,大家在他身上寻找自己的奖牌,韩聪还提醒不要弄乱他的发型。

谷爱凌非常积极,找到了自己的奖牌,而且帮助苏翊鸣也找到了奖牌,表示:“这是我的,这是小鸣的。”苏翊鸣年龄小,看着大家找奖牌,笑得很开心,可见大家的性格都是不同的。

从人气来看,谷爱凌还是最旺的,他被大批工作人员包围,无愧“团宠”。

篇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通用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迎来闭幕,从百年奥运梦圆,到2022年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过去16天,北京见证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凝聚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友谊,其中的美好时刻值得我们每个人回忆与回味。

勇敢拼搏,用信念冲劲刮起“青春风暴”。“山不在高,有苏翊鸣;水不在深,有谷爱凌”,“00后”小将苏翊鸣与谷爱凌,在男子单板滑雪与女子自由式滑雪的比赛中,让所有人知晓了他们的名字。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与大跳台比赛中,中国“00后”小将苏翊鸣“翊鸣”惊人,连续两轮完成转体1800的高难度动作,用行云流水的表现以及稳健的发挥,夺得了一金一银;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以及U型池比赛中,凭借着拼搏奋进,最终创造了历史,获得两金一银。这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也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该项目上的冬奥历史最佳成绩,刮起了一场冰雪中的“青春风暴”。

独一无二,用精致用心诠释“中国浪漫”。冬奥元素处处彰显“独一无二”的“中国属性”。北京冬奥会的许多环节和元素都融入着中华文化。通过冬奥我们仰视着“雪如意”的S曲线,注视着五环同心、同心归圆的冬奥奖牌,感受着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雪如意”。“雪游龙”“雪飞燕”“冰丝带”“冰之帆”“冰菱花”……这些好听的冬奥场馆昵称背后也蕴含着许多“中国式浪漫”。折柳寄情是奥运会闭幕式“缅怀时刻”的“中国表达”。离别时折柳相赠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不仅有“柳”通“留”的不舍,更有像柳枝一样坚韧的美好祝福。一件件、一幕幕、一帧帧,藏在细节里的“中国式浪漫”正通过冬奥会的窗口,向每一个关注者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情牵一线,用真情真心呼吁“共赴未来”。“绿色”,成为此次冬奥会的鲜明底色,彰显出“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从开幕式的低碳点火,到鸟巢、冰立方的场馆循环,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冬奥会始终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将“绿色办奥”的理念贯穿于方方面面。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雪飞燕”依山而建,“雪游龙”依势而修,“雪如意”缀于翠海……人们在享受冰雪运动的同时,亦可领略自然之美。北京冬奥呈递给世界的绿色答卷,促进了奥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了绿色发展,也为世界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贡献了“中国方案”,这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贡献的过程,向世界展示大国担当的过程,更是呼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强音。

篇3: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通用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盛大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的一件大事,更是全人类的一次盛会。北京作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两奥”之城,高举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新路,实施“中国方案”,呈交“中国答卷”,必将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切实践行“和合”理念,让和平之光照耀盛会。千年圣火跨越时空,生生不息;奥运精神飞越国界,接续弘扬。奥运圣火从希腊奥林匹斯山一路走来,一直闪烁着理解、和平、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照耀着人类追求美好梦想的历程。今天的北京奥运会,将努力弘扬和光大“奥林匹克精神”,世界各国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加入到伟大的奥运舞台,成为和平共处的一家人。中国古语云:“天下一家”“和合共生”;北京奥运理念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热爱和平、精诚团结,反对单边、抵制霸凌,让圣火照亮世界和平。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需要体育运动,更需要团结一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将成为照亮世界前路的又一束希望之光、团结之光、和平之光。

认真遵循“容融”原则,让团结之根深入人心。奥运会是重在参与的盛会,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呵护、对竞技的追求,是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的动力。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竞技成绩,专业、热情、忘我的赛场气氛,精彩、精致、精心的艺术表演,越来越成为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多样文化交融互动的体育平台,成为全人类一起共襄盛举的文化盛宴。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融合和睦、携手共进。集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家国天下的民族精神和命运与共的人类精神于一身的奥运会,早已成为人类和合交好、包容融通的灯塔,照耀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

努力实现“绿色”目标,让世界检阅中国承诺。新时代的中国,办一场特色中国的“特色”盛会,是开放的中国向世界递交的“中国答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阻挡中国举办“特色”盛会的脚步。科学防疫是办好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前提,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一直秉持的理念,科技支撑赛会安全是办好冬奥会的重要保障,科技提升观赛体验让更多公众参与到本届冬奥会观赛中来……同时,为了办一届真正绿色奥运,北京冬奥会在能源、场馆、交通、碳汇等多方面入手,推出碳减排碳中和措施,展现了绿色办奥的决心和成效。新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必将风雨无阻、勇往直前,以卓越的表现接受全世界的检阅。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奥林匹克光辉旗帜下,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开辟人类光明前景的磅礴力量,守卫好千年不息的圣火,建设好命运与共的世界。

篇4: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通用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奋进的中国与奥林匹克再度携手。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双奥之城”北京再一次惊艳世界。此次冬奥会凝聚着中国携手世界“一起向未来”的勇气和真诚,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前进逻辑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清醒,表现为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胸怀,这彰显的正是中国这一大国大党的“世界眼光”,在这“大地回暖、万物苏萌”之际,那一朵正盛放“大雪花”,向世界展示出来自中国的智慧和力量,让中国这个大国大党“世界眼光”更为具体。

这“世界眼光”是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和合共生。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理论地位的新界定,使得中华文化贴近时代、走向世界。北京冬奥会可谓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盛宴。一滴墨晕染开来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一方水从中央升起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立方”,从迎客松盘桓鸟巢到五星红旗与冰雪五环交相辉映;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火炬接力火种灯造型的灵感来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奖牌蕴含着对天下大同的追求;吉祥物“冰墩墩”形象来自国宝大熊猫,“雪容融”的设计灵感源于象征团圆喜庆的中国灯笼……各种暖心的设计处处渗透着我国“天地和”“人心同”的人文内涵,诠释了梦想的力量、拼搏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双奥之城”既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也让世界看到了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当代中国。

这“世界眼光”是科技范儿彰显大国担当和自信。

北京冬奥之路,科技创新贯穿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智慧服务、转播技术等方方面面,每一步都走出了智慧与科技的风采。“科技赋能冬奥”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技术的加持真正让这场冰雪盛宴插上科技翅膀,让世界感受科技创新的酷炫范儿,让冬奥会更加智慧、更加精彩。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二氧化碳造冰雪,中国实现“冰雪自由”;雾霾之下的科技保障自动化技术运用巅峰;全球最大的互动屏幕,展现冬奥冰雪浪漫;百年来第一个云上奥运,互联网潜力“令人叹服”;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送餐“一条龙”……科技下的智慧冬奥会,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的科技成果,已经呈现出不一样的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标杆”,冬奥闪耀科技之光不断领跑,展现中国大工匠精神。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好“冬奥之约”这个“中国之诺”,实现了“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智造”,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这“世界眼光”是“可持续、向未来”的发展力量。

“绿色办奥”展现中国担当底色。习近平主席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就启动“全球发展倡议”作重要讲话,郑重承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首次建设“水冰转换”的“双奥场馆”,首次实现冰篮转换高效利用,首次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首次实现所有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首次实现场馆热能再利用……一个个“首次”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生动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大国责任。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办奥理念,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共筑生态文明之基,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这场冰雪之约中国已显示出履行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承诺的巨大决心,中国也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

奥运五环旗下,一场冰雪之约,“小雪花”汇聚为一朵“大雪花”,小“鸽子”,组成一颗跳动的“心”,世界因冰雪而跨越山海相聚一堂,实现团结与合作,北京冬奥会做到了,将会做得更好!

篇5: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通用

北京冬奥会如期地进行,中国代表队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中国运动健儿以梦为、不负韶华,在冬奥会上以“红”“白”“金”三色勾勒祖国崭新的面容。

他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彰显出中国青年的“拼搏红”。奥运赛场是体育竞技的场所,也是体育健儿展示拼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的场所。不论是荣耀加身的冠军,还是无缘领奖台的失意之人,那些拼搏过、奋斗过、努力过的选手,都有拼搏的血汗作底色,都有顽强的精神值得一声喝彩。中国的冬奥健儿能大放异彩,凭的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因为常年穿着冰刀鞋训练,武大靖整个脚部严重变形。可正是这双脚,托着中国队的梦一次次起飞。没有谁能刀枪不入,但可以百炼成钢。赛场上的拼搏和坚持,正彰显了中国青年的拼搏向上、奋发有为。

他们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彰显出中国青年的“和平白”。冬奥期间,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虽然语言、面容与文化各有参差,团结、友谊与和平的种子却已在北京冬奥会上生根发芽。不同国家和民族以奥林匹克为平台,跨越文化心理上的障碍,跳出各自民族的局限,彼此包容、互为借鉴,全新认识和理解自身以外的文化世界,尊重不同人们所创造的文化形态和精神价值。友谊与和平贯穿始终,中国的开放与包容传递给世界人民,照耀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北京冬奥会中国健儿在赛场奋力拼搏,促进中外冰雪文化交流,彰显了中国的尊重包容、兼收并蓄。

他们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彰显出中国青年的“荣耀金”。冠军是幸运的,但通往冠军的路上布满荆棘,有多少健儿不顾疼痛奔跑着;冠军也是暂时的,要想得到真进步,就得忘记所有的成就。冠军不是绝对的,这个项目的冠军,并不见得在其他项目中也有傲人的成绩。冠军是骄傲的,在他身披国旗、高唱国歌时,他的国家也以他为傲。冠军是优秀的,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多少难能可贵的精神。再没有什么,比国旗升起、国歌响彻于会馆上空更能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一刻,十四亿人民人人都是这份荣耀的拥有者。奥运赛场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超越体育运动的界限,凝聚起强大正能量,督促中国人民团结奋进。

篇6: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心得2022

北京时间4月8日,谷爱凌去参加北京冬奥冬残奥总结表彰大会,本人一现身,现场就陷入混乱。谷爱凌被团团围住,众人向她索要签名。谷爱凌很耐心,一个个给大家签名,直到工作人员到来,才护送谷爱凌离开。能够来参加表彰大会,谷爱凌直言特别高兴。除了谷爱凌、苏翊鸣、韩聪、隋文静、武大靖等奥运冠军都现身了,非常热闹!

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拿到2金1银,创造历史。冬奥会结束后,谷爱凌一直在北京,跑步、健身、参加活动,谷爱凌的生活充实且忙碌。

如今,谷爱凌去参加表彰大会,一出现就是团宠,被大家团团围住,大家都太热情了,现场还有些混乱,谷爱凌手忙脚乱!她只能告诉大家,“等一下等一下!”

当然,谷爱凌很有耐心,一个个给大家签名,脸色平静,没有任何抱怨。最终,工作人员来了,阻止了签名的继续,谷爱凌“安全离开”。

谷爱凌戴着大红花,脖子上挂着2金1银,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有记者现场提问,“来参加表彰大会,此刻是什么心情。”谷爱凌回应道,“我特别开心!”

除了谷爱凌,苏翊鸣、韩聪、武大靖、隋文静等奥运冠军也现身了,众多冬奥会冠军同框的机会十分难得。其中,苏翊鸣展示了自己的1金1银,他只有18岁,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的金牌都在韩聪手上,韩聪全部挂在脖子上,大家一个一个来领,韩聪还打趣,“注意我的发型啊!”

随后,奥运冠军们进行大合影,这样的合照,十分难得。18岁的谷爱凌依旧是团宠,而低调的苏翊鸣在最边上,武大靖则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

篇7: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心得2022

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唯一一个正式的文艺表演环节是《冬残奥圆舞曲》。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的音乐,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在手语老师和残疾人舞者的共同表演中,残奥会开幕式延续冬奥会,讲述新的雪花的故事。

场地周围有13朵“雪花”,是手语指挥。如果没有解说,没人知道场上有一半演员是听障人士。

在这个表演中,健全人和残疾人形成了一种默契。演出中有低头的动作,健全人会用呼吸或是神态提醒听障人士。看到喘息的动作,残疾人就知道下一个动作该起了。

天衣无缝般的演出来自之前无数次的练习,《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就成了舞蹈的关键。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独舞、领舞演员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介绍,“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最终形成人椅一体。

“她们又来擦地板了,鞋都磨破了。”这是之前排练时,排练场工作人员最经常出现的评论。从早上9时一直排练到半夜,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她们会用黄色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鞋缠住继续排练。而地板也在女孩们一次次的翻滚伏地之中,被擦得光滑可鉴。

“残健融合,彼此没有差异,都是舞者的身份,来一起完成这个作品。”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透露,“在这儿可以看到更加美丽,更加璀璨,更加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方式。这朵雪花寓意着每一个残疾人心目当中最纯洁、最唯美的那份生命绽放”。

篇8: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有感心得2022

现场屏幕上,残疾人讲述着被称为“特殊人群”的困扰。事实上,占全球人口15%的12亿残疾人并不“特别”,他们也能从事多彩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只有将他们当作普通一员,才能打破彼此间的隔阂。开幕式上,无论是残奥运动员还是残疾人表演者,都各自怀揣梦想,绚烂绽放。

伴随盲人管乐团现场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会旗庄严升起。护旗入场的8名持旗手中,有6名残奥运动员。像他们一样,来自世界的数百名残疾人运动员将用梦想照耀冬残奥赛场,绽放出精彩的人生 篇章,更激发“我们这百分之十五”向阳而生,循梦而行。

短片画面中,可爱的盲童满怀希望,用手中画笔蘸取多彩颜料,绘就出一幅绚丽的笑脸,映照在舞台上。当《冬残奥圆舞曲》缓缓响起,听障舞者们倚在雪花状凳子上慢慢滑行。听障舞者、健全舞者和手语老师的娴熟配合,继续讲述着冬奥会“雪花”的故事。雪花无声,但每一片落在地上都在改变世界。

浪漫的旋律里,画中的色彩在场地中央如溪流汇海,似灿烂朝霞,喷薄挥洒,残健共融的舞者们用生命之光为盲童照亮梦想。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无数残障人士心中更加美丽绚烂的世界。

燃烧的火种,从残奥运动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采集,来到中国,连同采集自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8处火种汇聚成北京冬残奥会官方火种。“鸟巢”内,8位残疾人运动员火炬手满怀“一起向未来”的憧憬,透过手中的火炬,传递出爱与希望。

最后一棒火炬手、盲人运动员李端一步步走向“大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台,用他最有温度的感官能力——触摸,轻抚一片片小雪花。现场安静下来,观众仿佛能感受到他在触摸世界,认知世界。几经摸索,火炬终于插入主火炬台。一簇微光,烛照世界。

满载梦想的烟花点亮夜空,缤纷绽放。北京冬残奥会在纯洁、温暖、多彩中开幕。

“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雪花》的动人歌声再次响彻“鸟巢”。现场所有表演者和观众用手语和欢呼表达着“一起向未来”的愿望,共同祝福这个充满温情的春天,祈愿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春回大地的意境中,包含“我们这百分之十五”的全人类,满怀梦想,将在冬残奥历史上书写新的荣光。

篇9: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不一样的举办城市,不一样的行动力量,一样的奥林匹克精神落地,一样的中国智慧与力量贡献。他在贺信中指出:“希望你们守正创新,精彩呈现中国和世界各国冰雪健儿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拼搏历程,深入阐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面展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奥林匹克新 篇章。”声声寄语,句句重托,举国团结一心办好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盛事,形成了不可阻挡之势。

而站在特殊历史节点上的北京,也完全支撑起了全球首个承办夏季、冬季奥运会“双奥之城”的所有一切。场馆建设、赛事项目运作、服务保障,等等,也在严格要求、周密部署中高标准、高质量地向前推进。这必将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全民体育运动的促进,尤其是对冰雪运动的大普及,打造全民健身、健康中国行动形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现实而又深远的影响。

篇10: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难以说出再见,期待未来再见。随着主火炬的缓缓熄灭,相约于北京始于严冬,末于暖春的奥运盛会顺利落下帷幕。很荣幸我能够在现场观看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见证中国向世界展现自信与浪漫,见证主火炬缓缓点燃、雪花缓缓升起到雪花缓缓落下、主火炬缓缓熄灭,见证舞台中央绚丽多姿、美仑美奂的视觉盛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中国成功举办这一国际盛会,充分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实力与大国担当。开幕式大屏幕上映现”改变始于体育”,引发了我的深思。于残疾朋友而言,体育能让他们勇于接受挑战,更加积极融入社会;能让他们变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能鼓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去书写精彩的人生。

带着这些深思,我在国家体育馆服务了为期9天的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见证了残奥运动员们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如果说,冬奥会是见证世界上最健壮的体魄,那么冬残奥会则是见证世界上最不屈的灵魂。

在闭幕式现场,我多次不禁眼角湿润、百感交集,这段“冬奥”经历是成长、是难忘、是不忍割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没有以运动员的身份为国争光,但为国家、为社会贡献新时代青年青春力量的信念和行动从未停止,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独特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与时代同进,与祖国同行。在未来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一起向未来!

篇11: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

本次表彰大会确定149个集体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拟表彰对象,150人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拟表彰对象。

150人之中包括武大靖、谷爱凌、苏翊鸣、徐梦桃等24位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9金4银2铜,或者在单项上创造中国冬奥最好成绩的参赛运动员。

在颁奖大会开始之前,谷爱凌、苏翊鸣、韩聪、隋文静、武大靖等运动员和冬奥代表团领导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外合影留念,谷爱凌在C位。

18岁小将苏翊鸣整理整理发型,十分可爱。

谷爱凌一到现场就成为全场第一焦点人物。

没想到,来到大会场里面,依然有很多代表拿着邀请函上来找谷爱凌签名,小姑娘都给整懵了。

不过她还是非常热情地给每一位代表签名,很有耐心。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给孩子整不好意思了”“哈哈,围着签名”“漂亮妹妹谁不爱”“谷爱凌好美,是我们的团宠没错了”“给孩子整蒙圈了,大家太热情了”“看把孩子吓的手帮脚乱”“OMG好多人啊”“OMG!我的朋友爱凌被爱包围,寸步难行”“我朋友太受欢迎了哈哈哈哈哈”“大型追星现场吗”“必须是团宠啊”“好忙的小谷哈哈哈”“进场了也好忙啊哈哈哈”“我的朋友太受欢迎了怎么办,我的朋友好漂亮”“头一次见到在大会堂追星的,牛还是你谷小宝”“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吗?我们的冠军大家都喜欢”“哇,人好多啊!”“爱凌签名会,宝贝好忙哈哈哈”。

篇12: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

北京冬奥组委举行冬残奥会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通过视频致发布辞。

蔡奇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向国际残奥委会及关心和参与北京冬残奥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在主席亲自推动和中国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紧密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高质量完成了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展现了中国人民致力于与各国(地区)人民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设更加包容世界和共创共享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决心。

蔡奇说,北京冬残奥会场馆设施和赛事组织体系运转顺畅,各项赛事精彩纷呈,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残奥运动员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冬残奥会氛围浓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中国承诺;服务温馨周到,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充分考虑冬残奥会赛事特点和残疾人特殊需求,精心做好赛会服务,展现了中国人民热情、真诚、友善的东道主风范;防疫措施严密有效,严格执行《防疫手册》,针对残疾人特点增加人性化设计,确保了参赛各方健康安全和赛事顺利举办;留下丰厚冬残奥遗产,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蔡奇说,北京冬残奥会凸显“一起向未来”主题,广泛凝聚起团结拼搏、互助友爱的磅礴力量,与世界各地残疾人朋友共同发出了团结包容的时代呼唤。我们将与残奥大家庭、国际社会各方面继续紧密合作,共同传承残奥遗产,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冬奥组委领导张建东、杨树安、韩子荣等参加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毫无疑问,我们正置身于一个科技驱动的世界,不仅是越来越多,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更好、最便捷的生活前景是尖端技术未来预测的核心。新技术今天的巨大发展势头来源于其在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其标志是难以置信的尖端产品的出现。

下面介绍的一些尖端未来主义技术的主要项目不仅揭示了惊人的多样性。它还揭示了这样的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不久的将来可能与下一个十年一样近。在这种由技术引发的生命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生活领域包括空间和行星、交通、通信、公共基础设施、家庭建筑、家用电器、家务、工作场所、人体、个人卫生、食品、游戏。范围之广令人难以置信。到太空的私人旅行已经开始,不久到另一个星球的观光旅行可能成为现实。

机器人作为办公室助理和家庭帮手已经越来越受欢迎。驾驶汽车可能不需要具备驾驶知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5G连接的致命结合,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冒险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世界。

颠覆性技术改变我们未来的不同方式

外骨骼被称为外骨骼,用于支撑任何残疾身体部位,使其像正常人一样自由移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已经开始帮助机器人外骨骼通过高传感器摄像机收集实时数据,以消除前方的障碍物。这些自动控制的手臂或腿将帮助老年患者或残疾人有效地完成常规任务。

5G无线网络的出现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提高全球多个行业的生产率。5G网络以最低的延迟和增加的带宽提供了极高的速度,通过多个连接的设备或IoT/IoMT设备高效地完成远程执行。这将改变制造业、医疗保健或电力等行业的生产率。

多个监管机构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其他地理空间系统与航空摄影相结合,以提高智能城市的生活水平。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智能城市,它们采用不同的技术、高传感器和电子方法建造。这些城市将实时数据与数字转型相结合,以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地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建立三维模型,以便在智能城市的特定领域高效地进行进一步改进。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世界上推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决心在多个行业中以不同的功能给社会带来惊喜。机器人将取代人类的工作机会是一个神话。但是机器人已经准备好用他们的智能和灵活性来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在不久的将来,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准备改造工作场所;工业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纳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机械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士兵机器人、自主机器人等等。

拥有实验室培育肉类的高层农场

像新加坡这样的智慧城市已经开始了垂直农业或高层农场,因为缺乏农田空间。这项尖端技术已经开始在人造光下水耕种植作物,以保持作物的温暖和新鲜。这有可能在未来降低农民的运输成本。LED灯效率的提高使该计划可行。还有一个目标是利用现代畜牧技术种植实验室培育的肉类。

世界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一直致力于利用颠覆性技术开发一些新产品和服务。技术的未来几乎取决于他最疯狂的想法。他计划推出超高速列车,以避免繁忙道路上的交通堵塞,称为Hyperloop。这将是一列超高速地面列车,像真空管一样,通过磁悬浮以760英里/小时的速度运行。

是的,尽管如此,这些颠覆性技术将通过智能高效的功能改变我们的未来,使我们的工作更快、更顺畅。让我们等着在不久的将来体验不同的尖端技术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奥日记记录真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