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港台影视剧那么难看?歌曲也太难听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看的武侠片越来越少了,爱看武侠片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看的武侠片越来越少了,爱看武侠片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了。作为一个武侠迷,近十年来给我印象深刻的武侠片简直是屈指可数,其中当属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最好,而2014年路阳导演的《绣春刀》可排第二。

2014年的《绣春刀》,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其拍的题材与传统武侠片不一样,电影的叙事对象是“手持绣春刀、身穿飞鱼服”的明代特务锦衣卫,讲的故事则是特工的职场故事,不像传统武侠片锦衣卫是江湖的入侵者,片中掺杂武打元素。我认为《绣春刀》应当归为古装武打片,“武侠片”中所谓的“侠”——“侠以武犯禁”——是指体制外的武士,既然电影讲的是纯粹体制内的故事,那么就不应当归为武侠片。他的武打风格,亦迥异于港产武侠片,摒弃了许多港产武侠片中的动作设计,加入了更多格斗散打中的元素。而2017年的《绣春刀II修罗战场》,按照导演的话说“是《绣春刀》的平行世界”,故事主题与其说是古装武打片,不如用带有政治惊悚片元素的古装武打片来形容更为恰当,虽然我觉得《修罗战场》由于剧情问题太多,总体而言不如第一部,但其动作场景方面依旧制作精良,延续了第一部的偏写实的武打风格。

《绣春刀》系列的动作设计基本摆脱了港产动作片中的戏曲武行味。六七十年代武打片兴起时的香港武术指导韩英杰、刘家良、唐佳几位师傅最初都是京剧中的武行,成龙、洪金宝几位动作明星最初也是京剧戏班里学戏的,绰号“七小福”,如果说港片的动作戏脱胎于京剧武打动作,那从他们几位的出身就可以看出了。我京剧看得不多,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很多武侠片中都有一个动作,A和B打,A攻B下盘,横着扫了一腿,B跳起来避开那个动作,或跳到桌子上,或还击。这种常见于七十年代乃至现在武打片中的动作都是脱胎于京剧的,这动作在真实格斗中可谓是破绽百出,纯粹是表演性质的,京剧《三岔口》一折中有很多扫腿的武行动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绣春刀》中基本没有这类风格的打斗,桑林在他的《电影动作设计》一书中说他想要创造不带戏曲风格的写实武打风格,而《绣春刀》能荣获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桑林在武打动作方面的创新。

《绣春刀》中的苗刀是个亮点,第一部中的丁修,第二部中的陆文昭和丁白缨也是使用苗刀的。在我有限的观影体验中,《绣春刀》大概是第一部正确使用苗刀的武打片……苗刀按照桑林的介绍,是戚继光参考日本武士刀改进的一种刀具,特点是刀背特别长,发力时主要依靠背部力量。而绣春刀系列中,使用苗刀的几位武人也或多或少和戚继光部队有点关系。丁修的几场打戏中,和赵靖忠打纯粹是试探性的,并没有全力以赴,和靳一川打架时用的是苗刀。靳一川(丁显)受到师傅的偏爱,本身的武力值按照桑林的设计,是高于丁修的,所以丁修和他打斗时的主要目的是拖累他犯肺痨,而不是马上打赢他。大概是基于这个原因,我觉得这段打戏短了一点,不够过瘾,而苗刀作为一种长刀,远距离打斗优势会强一些。靳一川使鸳鸯双刀和他近身对抗,实际上是占了武器短的便宜的。从他俩的打斗戏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丁修对靳一川是一种“逗你玩“的态度,也可以大概看出两人武力值的差距和武功特色的差别。

既然讲到了苗刀,那就连第二部中的苗刀打斗一起讲吧。第二部中使用苗刀的是陆文昭和丁白缨师兄妹。陆文昭参与过萨尔浒之战,是原本戚继光这一支部队里的军户,丁白缨估计也是这一路的。陆文昭使的大苗刀,丁白缨使的小苗刀。丁白缨的武力值通过竹林夜戏就可以看出,无论是武器、谋略、武力值都是绝世高手级别的。丁白缨和沈炼的竹林打戏大概是这几年我看过的拍的比较有特色竹林打戏了,很讲究打架的策略问题,先支开一个,虚晃过一个,再将军,可惜丁白缨段位太高且占了武器的优,沈炼打不过,只能被吓到去烧图书馆。陆丁二人和沈炼对打的那场戏拍的也不错,充分显示了苗刀打起来的动作效果,但这一次沈炼使用的打斗策略成功击退了二人,而四人的冷兵器打完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带着火器的明军,这不仅意味着陆丁二人“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也意味着手持冷兵器的武人会被热兵器淘汰的历史命运(不过直到乾隆年间,冷兵器对峙热兵器仍然是有优势的,望周知)。苗刀的戏我个人觉得有点短,不够过瘾,算是一个遗憾吧。

陆文昭和丁白缨的文戏不错,后面会说。丁白缨的武戏感觉和杨紫琼、惠英红之类的动作演员还是弱了一点,动作有点软绵绵,如果离了导演在镜头和动作的设计,当绝世高手不免有点勉强。桑林书中说关于“丁白缨、丁修师兄弟的关系”会卖个关子,结果这个关子直到书结束都没揭秘……后来看了路阳在知乎上说的才知道丁修师兄弟是丁白缨的徒弟……囧。

第一部中,除了苗刀之外,赵靖忠的戏都不错。第一部中的八场打戏中,赵靖忠vs沈炼的两场打戏、严府打戏,是最好的,其他几场要么格局不够大,要么不够过瘾不够血腥。赵靖忠的人设是一个形象阳刚的公公,正所谓“缺啥补啥“,公公配长枪,有性器官的意味,很有创意。长枪在战场上一般是配合马作为远距离对打之用,所以片尾赵靖忠和沈炼对打的时候赵靖忠竟然不上马和沈炼对打,我有点惊讶,长枪不上马,没法发挥长枪的优势,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赵靖忠和沈炼在教坊中的打斗戏也很有意思,赵靖忠使的长枪,在狭长的走廊空间中并没有什么优势,而赵靖忠敢于在这样的空间与沈炼对打,足以证明其艺高人胆大。朱丹的武器很有特色,是西洋剑,这和第二部雷佳音的有抽烟习惯一样,是明末全球化的一种体现。

第二部的打戏中,竹林打戏最好,看得出来其中设计的动作情节非常走心,有点《卧虎藏龙》的“形而上”的格斗策略,沈陆丁三人的吊桥边打戏中苗刀的武器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两场前面都说过了。第二部中最有心意的是案牍库的打戏。这场打戏的武器设计延续了第一部中针对宦官“缺啥补啥”的设计,给东厂的郑掌班使用了流星锤这样的冷门武器,郑公公甩着一对小钢球。我仅在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中看到过流星锤,即其中“一指震江南”教李文秀的武器,而李文秀用的也不是正经流星锤,仅仅是两个葫芦掏空灌沙的西贝货。总之流星锤在影视作品中非常罕见,桑林说这个软兵器特别难拍的时候还有点小骄傲呢,演郑掌班的刘超峰本人是武术冠军,练家子,打起来干净利落,一看就是一个一等一高手,如果沈炼不是占了谋略的优势,光凭武力值肯定是打不过的。

总体而言,练家子、张震聂远几位武戏拍的比较多的演员拍出来的动作场面效果最好,周一围、张译、王千源的打戏中庸一些,而朱丹、李学东打起来的效果只能说和一些电视电影的效果差不多了。

首先说说《绣春刀》系列中的角色,其中男主角的人设很普通——一个长得帅但生活得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小公务员,要不是张震长得帅,恐怕没人会多看沈炼几眼。顺便说一个我的疑惑,沈炼在《修罗战场》中的人设我不是很明白,他的武功是边军的武功,而且他也参与过萨尔浒之战,这说明他出身辽东边军系统,但他的锦衣卫百户显然是从父亲那边继承来的,这说明他原本不是边军的军户,桑林的书里面则说他是退伍转业的军人,这不是自相矛盾么?第一部中,朝廷鹰犬和圣女之间的爱情,要写得好也还蛮带感的,但这里沈炼和艺妓的爱情戏实在是乏善可陈,不太吸引人。刘诗诗的演技,不太适合演艺妓,比较适合演说大鼓的盲人。

第二部中的北斋,其实比刘诗诗那个艺妓的角色设定好一点,杨幂接戏的时候说这个角色是有思想的有理想的文艺女青年,她才会接。杨幂的演技从仙剑时期就比刘诗诗好那么点,至少看上去是个(不太正经的)文艺女青年,不是个盲人,但杨幂本身不适合古装剧,她胸太大了,穿古装扮相不好。而北斋和沈炼的爱情戏写的也单薄了点,北斋知道沈炼赏识自己,但前期她的心始终在信王身上,角色本身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对沈炼的爱。沈炼对北斋的感情更多是单方面的,后来沈炼把北斋丢水里之后,这对不来电且毫无情侣感的两人就在小船上谈起了心,然后两人就为了对方出生入死,看着实在是别扭。

如果剧本里面,按照雷佳音的话说有“两个人睡一觉”的情节,那剧情会合理一点,要是换我来写,我八成会写沈炼和北斋有点SM的趣味,北斋对沈炼说的话其实有很大的挑逗意味在:“大人是要捉我么?”。如果沈炼在审问北斋的时候打屁股打出了感情,这种感情是不是在出生入死,成双成对上这种事比原先的设定有说服力多啦!我也想过,要是张彻来拍这个题材,北斋一定是个男的(张彻OS:没有什么人物有非要写成女性的必要!),少年画家和公务员小沈在雨中的竹林一见如故!两人结拜为兄弟!最后在吊桥前!兄弟手拉手一起死!

相比于主角,两部中的配角们反倒都很有意思,第一部中最有意思的是丁修和靳一川这对师兄弟了。丁修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赵靖忠发觉了此人功夫不错之后想要找丁修杀了靳一川,丁修的反应竟然是“这人是我的师弟,很重要!——得加钱!”。而靳一川也不是什么正统的好人,按照武术指导桑林的话说,靳一川原本是个没身份的流民,职业是小贼,和丁修一起在师傅学了功夫之后杀了一个要去报道的名叫“靳一川”的锦衣卫,自己冒了这可怜蛋的名,从小贼洗白为成了一位锦衣卫。丁修对这种待遇嫉妒的不行,加之嫉妒师傅对师弟的偏爱,于是就开始对师弟的持续骚扰。后来接了赵靖忠杀人的活之后,他跑到医生家中守株待兔等师弟,和师弟打架,打架这段是我最喜欢的片段,整个过程犹如猫鼠游戏一般,师兄逗完师弟打,师弟打完开始咳,师弟咳完师兄打(全过程x3),师兄踩着师弟胸,逗完了,师兄良心发现师弟的好,不打算杀他了,结果师弟反身一扑,给师兄挡了子弹……挂了(此处应有师兄心碎的声音)。于是师兄北上,追到了赵靖忠,然后帮沈炼一起,干掉了赵靖忠,为师弟报了仇(此处应有掌声)……

我在看《绣春刀》的时候第一次注意到了周一围,看完觉得周一围真是好帅。朱丹是咱们浙江人的老熟脸了,看到朱丹的反串也有些惊喜吧,但朱丹比较适合演知性/职业女性,反串的扮相一般般。没想到周一围和朱丹后来在一起了,为了他们俩还看了几集那个离婚律师的电视剧,这电视剧真是好烂啊……

其他的男性角色中,赵靖忠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他原本是魏忠贤的义子,但是魏忠贤倒台了之后他是第一个想要杀魏忠贤的人。桑林书中说当时想找一个兼具阴阳两质的男演员(我推测原本赵靖忠的人设类似于龙门客栈中的大太监),但临时缺人,找了聂远救场,聂远本人气质阳刚,于是赵靖忠的角色特质,根据聂远本人的性格又修改了一下,把赵靖忠改成了一位使长枪的阳光威猛的太监。太监在武侠片中,一向是阴阳人的设定,使的武功一般都是阴柔的武器,比如拂尘、长鞭一类的武器。大多数的宦官由于童年阉割,长大后第二性征不明显,把太监设定为阴柔男性形象,是合适的。但也存在成年后阉割的太监,比如魏忠贤就是20多岁才阉割的,对于这类太监而言,第二性征应当是发育完善的,而现存的一些清末宦官的照片里面,宦官的形象也并非大多数影视剧中那么阴柔。聂远演技一向不错,但这几年没见过他演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也不知是市场上好角色少,还是本人快过气的问题?有点可惜。

第二部中最有意思的角色则是陆文昭和丁白缨,陆文昭和丁白缨都是一类人,即是那种为了崇高政治目标愿意牺牲自己节操、干坏事的人,doing bad things for the greater good。张译的长相蛮适合唱白脸的,所以他演这类做事没什么节操,最后又跳出来是个当卧底的好人,也挺合适。陆原本在军队里面混,萨尔浒之战之后退伍调到了锦衣卫系统,陆是个有志向的人,可惜运气不好,万历驾崩之后宫廷闹剧一出接一出,红丸案,移宫案,紧接着九千岁粉墨登场,锦衣卫彻底沦为厂公的爪牙,而他的选择是先做个一个有权力的爪牙,再把魏忠贤和明僖宗干掉。丁白缨的设定是陆的师妹。两人都给信王做事,陆在朝,丁在野。两人之间情愫表达得很好,在吊桥边上,两人意识到了自己“被删除“的命运之后,互相望了眼,陆本想摸一下师妹的脸,但又把手伸了回去,拿起刀,走向树林和官兵打了起来,这种短暂、克制而延绵的感情戏比沈炼和北斋不清不楚的感情戏写得高明多了。

信王的角色塑造得不好,首先演员找的有点贼眉鼠眼。且不论历史上的崇祯和天启二人的手足情谊,信王想要干掉明熹宗是《修罗战场》的引子,那么剧情内容应该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的,可片中很多的内容都是和这个目标自相矛盾的。首先是龙舟案,龙舟案之后信王这一边想要干的事有:1、让丁白缨和北斋一起干掉管龙舟的太监;2、借陆文昭的锦衣卫系统做掉北斋;3、让丁白缨烧了图书馆(而不是销毁那几本造船手册);4、借九千岁之手干掉陆文昭和丁白缨。这几步本身都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这几步不直接服务于信王登基这个目的。如果龙舟案的调查能够拖到僖宗挂了,信王顺利登基,那这几步没有存在的必要,何况要杀的人与“弑君谋逆”并不一定有必然联系,杀人越多、破绽越多,信王这一派动作太多反而会引起九千岁的怀疑。后来信王拍魏忠贤马屁演的和戏曲里面的丑角一样,魏忠贤能混成九千岁,那心眼岂会认不出信王扮龟孙那点家家酒的戏码?而信王和北斋的戏也很家家酒差不多,他一个手握巨款除了钱啥都没的明朝亲王,放在今天和金家的大长公主一个待遇,养个小姑娘并不是什么费力的事,何必要北斋自己煮饭画画住在外面做个外室? 他知道北斋的才华,但并不赏识,反而怕她惹事,那他究竟瞧上北斋什么了?难道是北斋的好身材么囧……

第一部剧情一般般,但至少公务员的柴米油盐、黄金巨款vs杀魏忠贤的戏剧冲突安排的还不错。但第二部中官没官样、贵族没贵族的样,服装道具比徐老怪的狄仁杰还要奇幻,全片基本没什么现实主义的基调,更不用说还原明末官场啦。锦衣卫归厂卫管,又不是顺天府的,怎么会在北京城划地面,你管宣武区,我管崇文区,沈炼和凌总旗抢地盘?片头明明在饭馆捉到一个小二,后来那条破案的线索怎么没了?乱七八糟的剧情一堆一堆的。豆瓣上面人人都在吐槽为什么三个人不过了吊桥然后把吊桥给砍了?导演采访里面强调说他有个前提是马过不了吊桥,而失了马他们走不远。要我说还是编剧故意的,没想出来把马的眼睛蒙上拉过吊桥的妙计……

下面说说拖累整个《绣春刀》系列水准的美术和造型问题。我一向认为符合时代背景的造型和布景,是影视剧反映时代风貌的前提。现在有那么多现存的明朝文物、书画、建筑等史料,照理来说是可以作出符合明末社会风貌的造型和布景的。锦衣卫穿什么?皇帝穿什么?宦官穿什么?看看《出警入跸图》就知道了。女性角色怎么穿?天启崇祯时期的春宫随便翻开来看看就行,现在有些汉服爱好者做出来的版型还算靠谱吧。明末题材的几部电影《柳如是》《大明劫》造型基本是全军覆灭的烂,宣传中所谓“服化道具很走心“的《绣春刀》和他们比也是比烂。

当然第一部中,满人的造型我是给好评的,发型很还原,出现了满语,好评,看古装片,一看到蒙古人和满人讲汉语我就烦,这点真该和韩国电影学学。

第一部的美术设计中,开头沈炼一拳打碎的粉彩花瓶,显然是清中期之后的风格,而不是明末的风格,其他的布景道具问题太多了没注意。医女的衣服很难看,医馆的布景像日韩建筑,园林也不似中国的北方四合院。服装的话,官员的公服常服都不好看,帽子乱来。公服是朔望时穿的,韩旷接见低品级的锦衣卫是不需要穿这样的礼服的。飞鱼服本身也是一种礼服,锦衣卫日常上班应该像《宪宗行乐图》中一样穿青衫的,不过锦衣卫是主角嘛,穿的花枝招展一点可以理解的。飞鱼服那个肩膀奇奇怪怪的,那个下摆动作戏的时候还可以。明末只有昆曲没有京剧,韩旷设宴时款待大家看《林冲夜奔》则明显是京剧的风格,有点穿越且没常识。

第二部中美术很差,魏忠贤和锦衣卫千户的衣服简直能去拉去演权力的游戏啦,那效果太奇幻了,很奇怪。常服有个虚挂着的腰带,这算是比第一部好一点,但那个腰带的高度更像朝鲜李朝时期的效果,也很奇怪,大陆电影学韩国电影应当学他们做道具服装的严谨态度,而不是学人家的造型啊敲黑板!布景的话,案牍库为什么有日本的枯山水,囧,沈炼家居然有榻榻米?囧,沈炼怎么说也是个书画爱好者吧?家里居然挂块“宁静致远”的牌子?这简直是告诉大家,“老子没文化,老子是个大老粗”。片尾“大行皇帝”的“行”读音念错成了“杭”……不说了,漏洞多的跟筛子一样,而且这些漏洞不是经费不够的问题,但愿第三部的制作会加强一些。

《绣春刀》系列想要做的是迥异于传统武侠片的古装武打戏,导演对明末的政治历史很感兴趣,但由于剧本乱七八糟,且剧组的美术水平太烂,剧本想走写实风,美术来的是日韩+奇幻+YY风,全片做出来的效果极其凌乱,没有State of Play(BBC的电视剧,不是罗素演的那个电影!)或者纸牌屋之类政治惊悚片的暗黑效果,也没有徐老怪狄仁杰的奇幻风。我觉得《绣春刀》大可不必追求繁复的剧情效果,如果想做中国版的《谍影重重》,那么借助一个简单有力的剧本,穿插几个动作场面就可以了。

《绣春刀》系列给我的整体感观是,导演想塑造的是古装武打片,而不是传统的武侠片,后来我看了导演的采访则印证了我的猜测,路阳导演说他想要拍摄的是明末版的《谍影重重》,他对江湖纷争、武林高手的故事不感兴趣。不仅仅是路阳导演这样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体制外的暴力团体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江湖门派斗争,失去了兴趣。我觉得这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涉黑团伙的减少,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还听过什么湖南黑帮对砍、广东飞车党、东北延边打手给十万砍手砍脚之类的涉黑团伙事件,但这几年已然鲜有听说;二则是传统武侠小说在网络上已被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加魔幻的仙侠玄幻小说取代,如果本世纪初还有几位出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那么近几年来已然没几位为公众所熟知的武侠小说作家了。随着涉黑组织的减少,传统武侠小说被仙侠小说取而代之,公众对江湖上的故事越来越不感兴趣,在传统武侠电影日趋消亡的今天,开拓新的武打片题材对于华语片而言是一种新的探索。世界上的电影有那么多种,只有武侠片、武打片是真正的由华人创造的电影题材。热爱武打片的观众,应当都不希望这个片种后继无人,正如原先风光无限的港台风月片,美国的西部片,日本剑戮片一样,一旦创新乏力,被观众所厌倦,那就会彻底绝种了。

王心凌男孩,与刘畊宏女孩、《孤勇者》小孩,一起成为娱乐圈的现象级。

“浪姐”总共七分半的镜头、不到两分钟的《爱你》舞台,却挡不住王心凌又火了。微博热搜她曾经主演的电视剧《微笑Pasta》从主演、主题曲全部翻红,“王心凌女孩”、“王心凌男粉”、“你一票我一票心凌80还唱跳”等话题快速出圈;QQ音乐飙升榜上,王心凌在前十名中包揽九席,《爱你》《睫毛弯弯》等再度爆火网络。

“死去的青春开始攻击我了”、“我们只是老了并不是死了”……网友的感慨里,有人将王心凌的“人气突高”与曾经火热的话题“冷门歌手孙燕姿”、“数据不行周杰伦”相提并论。网络上,网友们追问着浪姐投票入口,要将青春“欠她的一票”还给她,应援现象席卷“中年人”。

今日凌晨,王心凌发文回应,表示“如果这几天让大家想起美好的回忆,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我会和你们继续创造更多记忆,也希望能用音乐陪大家走过各种历程”。这无疑是一次高情商回复,也让无数人再次感受到了文字间的“甜”。

内娱已然不再盛行“甜妹”,王心凌为何突然戳中了大众的神经呢?音乐、应援,这份高人气能持续多久,品牌的DNA动了吗?港台明星借助综艺翻红已然不新鲜,只是然后呢?

王心凌为什么突然又火了?

灰色学院风百褶裙、欢快的舞步、高束起的马尾、额前散落的刘海、甜美的笑容和比心……《乘风破浪》的初舞台上,王心凌带来了堪称一比一还原的《爱你》表演,而这也快速挑动了大众的神经。

这几年的娱乐圈偏爱回忆杀,尤其是“熟龄选秀”让很多人尝到了红利。王心凌不是个例,却足够坦然:她就是要用这个舞台和歌声,唤醒曾经属于她的观众。而相比大多数人执拗的转型和摘掉标签,她的一句“到80岁被叫甜心奶奶也不错”的自洽,也让这重来自观众的时光滤镜更厚。

王心凌的确是有资本的。在网友讨论的话题下,我们能够看到,大众缅怀的是曾经那个人才辈出、各有特色与实力的时代,而王心凌也是其中一员。“在那个年代,周杰伦就是周杰伦,蔡依林就是蔡依林,林俊杰就是林俊杰,王心凌就是王心凌,他们风格各异,各自努力开创自己的路线”,某微博网友感慨道。

她所处的娱乐时代,诸神崛起,而她却以“甜心教主”站稳了脚跟。

2003年,王心凌以偶像歌手身份正式出道,并发行首张专辑《Cyndi Begin》;2004年她推出专辑《爱你》,这也是她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揽获大小奖项无数;随后她的唱片约几经辗转,但都稳定的有专辑推出。

截止到2020年,王心凌共发布了十二张专辑、四张精选专辑,这其中也渗透了她作为音乐人的几度浮沉。相比大多数音乐人,王心凌算是娱乐圈最严重低估的代表,也是在这波翻红里,无数人惊讶发现原来她的歌曲自己都会唱、也曾是KTV必点曲目。

和同期的杨丞琳、张韶涵一样,王心凌同样走的是音乐和电视剧并行的道路,更多人的青春回忆也来自于这一赛道。2004年显然是她的幸运年,这一年《天国的嫁衣》一经播出便成为台湾年度收视冠军;2006年她主演的《微笑Pasta》热播并创下超高收视率,之后她还主演了《爱上查美乐》等剧。

偶像剧中的傻白甜形象,和歌曲中甜蜜元气的少女形象,在她身上合二为一,并且快速在观众心中扎根。

只是终究逃不过盛极必衰的定律,颜面蜂窝性组织炎破坏了颜值、试水转型的不顺利,以及分分合合的情感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她的事业。对于大多数路人观众来讲,她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阔别之后的重逢才会有惊喜。相比杨丞琳、张韶涵早早在内地综艺中亮相刷新观众认知,王心凌虽然前几年也曾参加过综艺《女神的选择》《蒙面唱将猜猜猜》等,亦或是为影视剧唱主题曲、客串影视剧等,但皆未进入大众视野。

《乘风破浪》算是她的重磅回归,也是她努力抓住的机会。

而王心凌赌赢了,纯粹而不遮掩的回忆杀,观众自然买单,节目中少有的镜头同样反向放大了这场情怀。多个触点集中作用,而所谓翻红,一定是情怀、实力和机会的合成。

品牌的DNA可以动了?

“男人最有经济实力的年龄段,有头脑的品牌方,姐的代言方向男女通杀,可以动动DNA了”。微博上,无数网友已经在自动自发喊话品牌,网友的集思广益里,冰淇淋、甜品等适配度极高。这是王心凌可以快速解锁的新成就吗?她有何独特?

互联网钟爱回忆杀,但每个人的待遇也都不同。探究王心凌的翻红,则会发现一种类似于“各红各的”的奇妙现象,是以也形成了一种“全民追星”的盛况:

王心凌男孩们在跳《爱你》的舞蹈,

“谁能拒绝青春里的甜心教主呢?谁还不是那个喜欢过王心凌的纯情少男?”;王心凌女孩在被音乐击中的同时,也开始怀念起影视剧里“甜而不腻”的甜妹形象,毕竟观众苦撅嘴瞪眼式傻白甜久矣;当然也有人在其中怀念华语音乐圈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我们还叫听众”。

她最大程度地唤醒了各路粉丝的情感。今天中午12时,新浪微热点研究院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全网关于王心凌话题热度峰值达到了91;同为其发布的“浪姐初舞台全网热度榜单”中,王心凌的《爱你》热度指数便已经断层领先。这种现象甚至蔓延到了芒果超媒股吧,诞生了“你一手我一手,王姐淘汰跌成狗”的段子。

覆盖人群广、参与度高,似乎也印证了那句“男女通杀”的市场价值,微博上同样有不少人在喊话“已经按耐不住自己花钱的欲望了,让你看看我们老粉的氪金能力”。而资本向来是最敏锐的。这会是一条可行之路吗?

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王心凌也曾是广告主的宠儿。2003年-2010年之间,王心凌解锁的品牌代言在六十个左右,尤其是鼎盛时期的2005年、2006年解锁解锁代言25个。2009年时也曾有媒体报道她凭借商演和代言年入1200万人民币。只不过这两年里只有手机游戏《天星诀》和美乐思的代言。

一个相关热知识,面对市场上一波又一波热度高涨然后又快速消匿的造星浪潮,尤其以综艺为主,品牌主也研发出了更多元的合作模式,代言、大使、挚友、广告推广、直播等,这样也使得品牌在与艺人签约时时长更加灵活,及时收割红利也在艺人热度降温后快速转移视线。

而相比网友喊话的冰淇淋、甜品,显然《乘风破浪》的品牌主们更容易解锁新的商务合作。本季节目合作的品牌有金典、合生元、Swisse、力士和德芙,其中不乏与王心凌较为适配的存在,不过相比代言,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她率先解锁的会是贴片广告、嘉宾内容植入等合作方式。

如今,市场便是在观望:究竟这场翻红能够持续多久?而观众的氪金热情又是否如他们所说般高涨?一切尚是疑问。

王心凌的热度如何为继?

延续这个话题而来的,必然是一些参照系:曾经翻红的港台艺人现如今怎样了?他们走过的道路,或许更容易窥见王心凌的未来:港台明星入局内地,已然是大势所趋,但翻红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以《乘风破浪》为例,前两季中伊能静和钟丽缇在各种品牌合作中沦为末流,但也解锁了综艺资源,钟丽缇更是在短期后成为“直播一姐”;郑希怡解锁7个品牌大使资源。《浪姐2》播出期间,张柏芝也曾在短短数月拿下3个代言、7个广告。

只是很显然,虽然各有收获、小有翻红,但热度显然难以与当下王心凌的数据相提并论。反倒是去年《披荆斩棘的哥哥》中的“大湾区”、前一段火爆全网的刘畊宏能够与之相抗衡。

去年“大湾区”爆红,市场火速嗅到了风口,芒果还为他们定制的综艺《大湾仔的夜》;浙江卫视同样推出了《请吃饭的姐姐》,汇聚了蔡少芬、朱茵、陈法蓉、洪欣。只是很显然,这种港星热并没有完全为继,撑场面的陈小春、张智霖、蔡少芬等人,本就是这几年来频繁活跃在内地市场的代表。

刘畊宏的翻红神话虽不是来自于综艺,但却是热度与王心凌最为等同的存在。目前他的商业化道路尚未正式开启,但也已经是无数品牌瞄准的香饽饽,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他的流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今天刘畊宏在直播中喊话网友“跳完《爱你》也要记得跳操”,两大顶流的梦幻联动,不知道多少人的DNA动了。

这也是王心凌接下来所要面临的问题。市场对于王心凌的“再度出现”充满惊喜,也引发了一阵考古热,从影视剧到音乐全面翻红,但是接下来的浪姐舞台上,将会是一场场的团战,能够触动情怀的按钮正在消失,如果不能持续给观众以惊喜,这场热情或许也将在不久后褪去。

而可以肯定的是,相比曾经的尝试转型,王心凌已然学会与自身的“甜”、“少女感”和解。3月份星派视觉为她打造的封面里,借用了尼采的话来形容少女:“我生活在自己的光里面,我不断啜饮内心的火焰。”或许这样的甜心教主,才是真正跨越时间、不止于情怀、仍然能够触动很多人的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港台歌曲比内地歌曲好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