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安日报看到世纪琥珀博物馆,有人一起去参观吗?

“明年就可以在家门口看帆船比赛了,不用再去大鹏,开心。”

11月18日,2021—2025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落户宝安的消息一公布,宝安居民纷纷发朋友圈奔走相告。上一次如此鼓舞人心,是7月28日林丹羽毛球俱乐部落户宝安。

这可以看作近年来宝安区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缩影。

2016年,《宝安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提出“铸运动休闲名城,建智慧体育强区”。如今,宝安已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竞技体育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三大体系,体育已成为宝安人民生活的基因,成了宝安城市宣传的名片。

当下,《宝安区文体旅游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出台,在“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下,宝安将如何建设湾区高品质体育强区,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航海界F1”赛事总决赛落户

11月18日,2021—2025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深圳·宝安总决赛新闻发布会举行,宣布宝安区成功申办2021—2025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

其中,首届巡回赛总决赛将于2021年12月15日至19日在宝安区大铲湾周边海域举行。由于比赛区域紧邻前海自贸片区和滨海文化公园,观众将可近距离观看比赛。

作为航海世界的F1,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创立于2000年,是世界帆船联合会批准和认可的特别赛事,起点高、覆盖广、宜观赏、影响大。20年来,该赛事已在世界各地举办近200个分站赛事、近2500场比赛,吸引了美洲杯冠军、世界帆船锦标赛冠军、奥运金牌选手、世界帆联排名前列的精英等高水平选手参赛。

该项顶级赛事落户宝安,是宝安全面做好体育品牌赛事的延续。

近年来,宝安紧紧抓住“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培育体育品牌。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高端体育赛事近50项,乒超、排超、CBA三大联赛首次齐聚宝安;2017年起宝安国际马拉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田协“金牌赛事”称号;引进陈静乒乓球俱乐部、李群篮球俱乐部、明金海排球俱乐部;今年7月28日,深圳市林丹羽毛球俱乐部落户宝安……

于宝安而言,不断迎来高端体育赛事与职业体育俱乐部,有着重要意义。

以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来说,帆船运动是集体育运动、文化交流、船舶制造、销售、培训、维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洋运动和产业发展项目。一方面,比赛落地宝安,将进一步吸引高水平船队和选手来宝安竞技,为中国职业帆船运动选手提供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另一方面,这能为宝安49.5公里海岸线注入新活力,带动帆船运动在宝安普及开展,推动宝安区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宝安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样地,林丹羽毛球俱乐部落户宝安后,将争取在宝安设立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组建宝安·羽超俱乐部、举办“林丹杯”全国羽毛球赛事、引进国际羽毛球赛事、助力宝安青少年梯队建设、开展公益培训……这将带动深圳羽毛球往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宝安、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2016年3月,《宝安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以“铸运动休闲名城,建智慧体育强区”目标,致力于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竞技体育业余训练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三大体系,让体育成为宝安人民生活的基因,让体育成为宝安城市宣传的名片。

自此,宝安体育事业迎来蓬勃发展期。

宝安现有体育场地4573个,总面积3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5平方米。截至今年10月底,宝安建成社会足球场90块,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总量全市各区最多,在建及计划建设足球场15块,争取2020年底前建成。宝安还在谋划建设中国足协足球训练中心、冰雪文旅城、九围河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等一批体育场馆。

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宝安持续推进群众体育赛事深入发展,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日、万人长跑日、“宝体杯”全民健身系列赛等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超100项,累计超5000场;宝体公益培训活动全年免费培训万余人,持续举办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885人,营造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

在竞技体育上,宝安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赛事奖牌2840枚,其中国际级26枚、国家级849枚、省级520枚、市级1445枚;宝安女足代表深圳出征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获竞技体育组甲、乙组双亚军;宝安男足在完成组建后的一年多内获得3个市级冠军、2个省级亚军;宝安体校培养并输送的撑杆跳高名将黄博凯夺得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冠军;宝安籍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参加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乒超联赛等共获得团体、男双、混双6个冠军。

正如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红瑛所言,近年来宝安体育工作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惠民工程完善、赛事丰富多样、网络体系健全、公共场馆活跃”等五大特点。

具有区位优势但体育资源不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赋予了深圳发展新使命、新定位。

今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35年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对宝安体育事业发展来说,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何况,宝安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宝安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核心、北接东莞、南连前海,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深圳国际机场所在地、在建中的深中通道东桥头堡,辖区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地铁四通八达,海、陆、空、铁交通便利,区位资源优势明显。

据广东移动大数据显示,宝安实际管理人口达564万人。人气旺、消费需求旺,人口规模优势显著,宝安有着极大的体育消费发展潜力。

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科副科长陈鹏介绍,得益于这些优势,自2019年以来,来宝安区洽谈的国内外大型体育企业、体育团体呈井喷式发展。

例如,万达体育公司大湾区总部注册落户宝安,引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深圳分站赛落户宝安,连续举办10届,并计划引入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国际网球公开赛、国际泳联冠军赛等国际高端赛事;探讨构建青少年足球、田径等运动项目的联赛体系和青训体系;探索体育小镇、体育产业示范区、体育综合体的开发运营。

不过,宝安的体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宝安缺乏满足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高端场馆。现在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周期长,高端赛事活动引入受到制约。对比南山、龙岗等区大型体育场馆,宝安区体育中心设施较落后,有待升级改造。

全区体育场馆也布局不均衡。宝安自2011年提出了“一街道一体育中心”项目建设以来,西乡、松岗、石岩街道的体育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安街道文体中心即将建成。其他未建设的5个街道,福永、福海、沙井已规划,航城、燕罗体育中心因用地等问题未落实规划。

与国家规范标准相比,宝安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与规模存在一定差距,体育设施缺口较大,人均体育设施面积不足(国家全民健身实施计(2016—202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指标值1.8平方米/人)。

总而言之,当前的困境是体育资源配置与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还有一个月,2020年就将过去。《宝安区文体旅游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出台,在“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下,宝安将如何建设湾区高品质体育强区,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陈鹏介绍,未来宝安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统筹全区群众体育服务,大力实施体育“235工程”,培育“一街道一体育品牌”,全面做好品牌赛事举办的各项工作,加强体育产业在宝安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综合考虑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产业效能,促成更多企业进驻宝安投资体育产业。

在建设湾区高品质体育强区方面,一是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

二是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深入实施体育“235”工程,聚焦“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和“三小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进一步引进竞技体育优质资源。

在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一是要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出台宝安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文件,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落户宝安,鼓励大型体育赛事到宝安进行市场开发,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构建体育全产业链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体育产业园区和运营公共体育场馆,引进和打造1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体育品牌;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是引进体育高端品牌赛事。创新体育赛事发展的服务管理机制和安保制度,建立体育赛事市场化引进和运作机制,推动公共场馆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吸引国际体育赛事组织分支机构入驻宝安,不断开发国际性赛事资源;以宝安足球体育公园建设为契机,争取国际运动医疗康复中心和国家队足球训练基地落户宝安;进一步办好宝安国际马拉松、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深圳站等国际国内高端体育赛事,打造高端体育赛事集聚区。到2025年,举办大型体育高端品牌赛事达10次以上。

三是激发市民体育消费需求。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支持各街道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业引入和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促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打造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科技等,推动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科技、体育+医疗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

把街道特色文化活动发展成全区品牌文化活动

11月6日晚,第九届湾区杯“阳光少年”诗文朗诵大赛颁奖典礼在宝安海雅大剧院落下帷幕。

从2012年第一届开始,诗文朗诵比赛已走过8个年头,从一个街道特色文化活动,发展成了全区性品牌文化活动。

这是松岗文体活动长足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大家快乐”中老年人文艺展演、广东省龙舟锦标赛、全国毽球锦标赛等一系列亲民惠民的文体品牌活动在松岗遍地开花,浸润着百姓生活。

松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坚定不移推动文化惠民,努力构筑有温度、有情怀的精神家园,加快建设文体高地。

一个比赛,让阅读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一声声饱含爱国之情的稚嫩童声,于11月6日晚诵响于宝安海雅大剧院。历经4个多月,第九届湾区杯“阳光少年”诗文朗诵大赛就此落下帷幕。

从首届比赛只收到100多件作品,且以家庭为单位参赛,到本届130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参与;从街道特色文化活动,到成为全区性品牌文化活动,“阳光少年”诗文朗诵比赛早已成为宝安读书月的重头戏。

越来越多学校参与其中,越来越多中小学生通过朗诵爱上阅读、爱上传统文化,通过这一平台走向全国。

如从大赛脱颖而出的宝安区实验学校朗诵艺术团队,其创作的《少年中国说》等经典作品多次在省、市、区级大型文艺晚会巡演,并参与广东省“我爱你——新中国”经典名篇诵读比赛。

小手牵大手,一个小孩影响一个家庭,“阳光少年”诗文朗诵比赛让阅读成为了市民日常生活习惯。

一系列文体品牌活动,在松岗遍地开花

近年来,一系列亲民惠民的文体品牌活动在松岗遍地开花。

“大家快乐”中老年人文艺展演,已连续举办12年,成为辖区老人展示自我的百姓舞台。

“文化共享家园周末音乐会”在全街道设活动点11个,已开展演出167场,受众达39250人次,实现“周周有演出,区域全覆盖”。

“七彩课堂”“全民歌唱”“流光溢彩”“文化春雨大舞堂”等公益培训活动接踵而至,各个领域人群都可参与其中。

松岗承办赛事规格越来越高,高端文化赛事也越来越多。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松岗街道先后承办了宝安龙舟赛、广东省龙舟锦标赛、广东省毽球锦标赛、全国毽球锦标赛。今年还拟举办亚洲毽球锦标赛,因疫情原因取消。

此外,今年松岗街道还将举办第十六届全国劳动者文学节,组织策划《中国文化报》“时代湾区”文化专栏以及第二届宝安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

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五指耙公园、文化广场等一系列便民文体设施,更是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松岗街道把文体活动的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浸润着百姓生活。

一个目标,构筑有温度的精神家园

文体活动长足发展的同时,松岗街道也坚守着特色文化的传承。

松岗街道历史悠久,非遗璀璨,是岭南文化名镇之一,也是宝安区唯一一个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的街道。

七星狮舞、赛龙舟昭示着松岗人民团结奋进、自强不息;岭南木器农具、粤式糕点制作体现着松岗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文天祥纪念馆、蔡学元进士第成为深圳市和宝安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松岗在全市率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项目带进松岗第二小学,实现了文化和教育的结合。

松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推动文化惠民,努力构筑有温度、有情怀的精神家园。挖掘松岗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优势,守住历史根脉,厚植文化底蕴,加快建设文体高地。

在擦亮松岗特色文化品牌方面,挖掘七星狮舞、木器农具等优质文化资源,开展非遗“四进”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举办“书写湾区、镌刻时代”主题品牌活动,力促粤港澳品牌文学赛事落地。办好“劳动者文学节”,开展茅洲河流域“党建+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加快推进松岗非遗展馆、艺展中心博物馆、琥珀博物馆、湾区设计院等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体资源,办好办活街道文化艺术中心。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培训活动7000场以上。依托文联、文体协会、岭南书院,拓展文化新领域,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在打造高端特色赛事基地方面,高标准建设五指耙公园龙舟博物馆,将松岗赛龙舟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创建“全国毽球示范点”,力争国家队训练基地落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地质博物馆需要预约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