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部电影的剧照(片段)?谢谢

冲上云霄(香港电视剧 全集都有飞机场的哦)
グラビアヒロインUSA THE UNION 一莲托生 罠 这个,就是这个,这个就是片名。
片名 グラビアヒロインUSA THE UNION 一莲托生 罠
演员 沢村ユリ 铃木茜 椿さとみ
番号 cusd04

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需要什么?

或许只需要一颗「勇敢」的心

月初,一部动画电影预告PV发布——

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大量支持

也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这部作品名为《女娲石记》

由二维动画师——猫已巴导演制作

虽然只有短短三分钟的预告片

但通过预告片传达出的信息

却早已让网友们期待不已

女性群像作品、独特的画风、制作的用心

剧情介绍:补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天上的女娲石纷纷落至凡间,化为人形,闯荡四方。她们体内蕴藏着强大的灵力,被各界觊觎——灵岩便是其中一颗。她打算贿赂神仙,寻求天庭的庇护,后来结识了仙子素衣——她身为神仙,而另有所图。二人一拍即合,憧憬未来,却卷入了部分女娲石与神仙的纠纷,素衣不幸遇难。

为了复活好友,灵岩与一位狡猾的女娲石合作了……

接着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本片的导演猫已巴

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不太熟悉?

你一定看过这位导演参与制作过的作品

导演猫已巴曾以动画师的身份参与过《刺客伍六七》的制作,但在今年猫已巴导演正式辞去了在伍六七制作公司的职位,打算正式投入这部《女娲石记》动画电影的制作!

最新放出PV的分镜、原画、动画、上色均是由导演猫已巴一人完成的,经历了导演无数个日夜的打磨,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才“终于”走到了我们面前。

而《女娲石记》的电影工作还在进行中,导演介绍说——该长篇动画目前由个人制作,预计3~4年内完成,敬请期待。电影时长,不上院线,做好后放网上播放。

没有公司,没有资金投入

一切都只是导演想做这样一部动画

而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

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感受这颗对待动画事业坚定又勇敢的心

最近您的原创作品《女娲石记》放出的预告在网上也引发了很多的讨论,了解到您这部作品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为背景,讲述一段女性向和女性群像的故事,在国内这样立意的作品可以说很少,因为大部分制作公司会考虑到市场的因素,所以可以讲讲您的创作初衷吗?这和您本身女权主义立场的价值观念是不是也有很大关系呢?

我一直渴望看到“女性群像、成长、战斗、权谋”结合的故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展示着她们的智慧和力量,而且不卖福利,不局限在恋爱中,也没有x擦边球。一开始我寄托希望于市场,等待着,直到2019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与其要求别人做出我想要的东西,不如自己动手。

无论火不火,能赚多少钱,我只期待把这个作品投入市场——至少得有一部吧。而我本身的立场也给了我足够的动力和耐心,去做《女娲石记》。

请问在创作这部以古代神话为背景的作品过程中,您分别做了哪些准备和努力呢?剧本创意也是由您一人想到的吗?在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设定上,其创意主要来源分别来自于哪里?

学剧本、视听语言等等,除此之外,我看了一些科普神话的视频、四大名著、古代历史资料等等——每次看到历史上被删减、一笔带过的女性资料,我都会觉得很遗憾。

有段时间网友很在意汉服形制、中国风建筑,我也去了解一下。但个人力量有限,知识储备量比不过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如果有人愿意过来当顾问、指导……快来找我!

剧本创意是我想的,目前有一个专业编剧,我们理念一致,会一起完善剧本。

故事情节主要参考各种历史记载。人物设定来源于现实中的观察+历史人物原型。我想按女性视角,打破各种人设标签,重新设计一遍。

可以为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历程吗?

2016年,我只想做一段关于两个女孩子的普通故事,那年画了一段分镜,已有了灵岩、素衣,还写了几版故事。2017年进入动画行业,忙起来了。期间我在补各种番剧电影,自己的企划进度变慢了。

那两年总共画了近一小时的分镜,最后全删掉重画。几年来,一直重复这件事,定不下来。

直到2020年,我开始接触剧本,找编剧带我恶补各种知识,打磨重组我的创作思维。那段时间上班画工作镜头,下班画个人作品,学到了很多——原先是跳过剧本(只写大纲)去画分镜,现在会先做完剧本,再画分镜。故事推倒重来,终于步入正轨。

2021年画完分镜,也配完音了(我把配音流程放在前期阶段了)。本想直接进正片,但我突然意识到,应该先出预告片。

月初《女娲石记》的预告PV一出很快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关于预告片导演有什么能够分享给大家的吗?

预告片的制作有三个目的:

一是向大众展示。有人在做女性群像题材的作品,吸引到同好注意和加入,有时找人合作,预告片比单纯的想法更有示范性。

二是给幕后小伙伴一个阶段性交代。配音、配乐的伙伴在前期阶段就进入了,但在我正片出来之前,她们一直是处于“雪藏”的状态,不知要持续多久。在预告片里,我们特意设置成让大部分角色出场至少念一句台词。

三是试错。正片时长为电影长度,而我在这类制作上还属于新人,容易在流程上想当然。我先做三分钟预告,把全流程走一遍,若有问题,及时纠正。将来做正片,可以胸有成竹,少走弯路。

在众多标签中,我们选择“女性群像”,并专注这一点去做预告片——优先展示女性角色,而不是故事、主题。

在正片快做完的时候,我们会出第二个预告片,它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完整。

以神话为题材/背景的故事在近几年国内的动画市场可以说很常见了,您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呢?所以您依旧选择神话题材/背景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最重要还是看剧情怎么写。我选择这类题材,一是立项时就定下古代、半架空的世界观了,我对这类世界观充满了幻想;二是觉得神话题材太少女性向作品了,我想挑战一下。

但“女娲补天”只是背景,而非我要讲的核心故事,内容也不涉及主流神话传说,可以当新故事来看。

看了《女娲石记》的预告之后很喜欢主角灵岩机敏、坚毅的形象,但有网友对预告中的主角评价称其缺少“女性特征”,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主角被评价有所谓“中性化”的特征会在您对角色理解的预想之中吗?

其实我并不认为灵岩“中性化”或者说“男性化”。过去一年,我把pv线稿版给了不下十人看过,有一半人看后会马上接纳灵岩的形象,甚至变成单推粉,让我不要改。另一半人看完后还在对灵岩的性别感到迷茫,其中也有抗拒的。

有朋友跟我说她希望我改掉灵岩的形象,或者换个声优,因为她想象不到这是女孩子。而我总会问,想改掉哪部分?“不清楚,就是像男孩子”“加点睫毛?”“换件衣服”“眼神要柔点,像个女孩子”“声线太粗”……但这些理由都无法说服我。

例如“衣服”,我个人认为衣服、装饰只有功能之分,没有性别之分,是社会让衣服分成男装、女装。而我从小爱穿“男装”和宽松舒适的衣服,并不是为了模仿男人,而是真的穿得舒服,口袋也多。

而灵岩的声线是配音演员的本音。我认为只要是女性自然发出的声音,那就是女声。很多人认为这是男声,是因为这种声音往往被用在男性角色身上,当它回到女性角色身上时,观众反而不习惯——这并不是声音的问题,而是先入为主的观念。

外貌设计上,我曾经为此学了一段时间的面相,又参考了一些古今女战士的形象,尽量加强辨识度,让每个女角色拥有独特的气质,以及把头发剃光了也能认出谁是谁。

另一方面也有个人审美的因素。例如我不喜欢女角色总摆内八腿、莫名脸红等等,以及我对“少女/少男脸+重战甲衣”人设不太感兴趣。

角色pose图和表情图

很久之前看到您在微博上说过,高中同学之中还在坚持动画梦想的只剩下您一个人了,了解到您并不是美术生出身,所以您对动画产生兴趣,再到决心学习动画的契机是什么呢?

我曾经想当编剧。高中时期,语文老师专门栽培过我。她很认可我,也常带我参加各种比赛。有一次她问起我的梦想,我说我想当编剧,想写出有意义、有趣的故事。

她提醒我:现在编剧没实权,保护不了自己的剧本,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故事,就去当导演。

我当时第一次听说女性也能当导演(之前想都没想过),但是她这么一说,我就信了。接着,我查了许多资料,思考着是拍真人剧还是动画,二维三维还是定格?最后权衡下自己的需求,确定下来想走二维动画的道路,最终目标还是当导演。

小时候我只是把画画当成兴趣,而非人生目标,从那时候开始,我才捡起小时候画漫画的动力。

据我了解到,老师您本人追求动画梦想经历也很精彩,零基础学习动画,然后又从原先稳定的动画公司毅然辞职开始做起这部独立原创动画,这些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是出于哪些考虑,让您做出了这些“大胆”的决定呢?在一步步追求梦想的路上您有遇到了哪些困难吗?最后解决了吗?又是什么支撑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以前大部分人都不支持我,他们说别人从小就报班学画,而你已经快成年了,没机会了。亲人表示家里没钱,家族里也没有艺术家基因,我要考虑现实,朋友以为我只是一腔热血,以后也许会有变化。

过了几年后,能自力更生时,我查过资料,发现市面上大部分动画班往往不教二维动画,所以我先报了厚涂班,先接触插画。因为速成,所以基础并没得到多少提升,笔试的时候一下就暴露了短板,后来做过电玩城的卡通设计工作,又开过淘宝店……近一年都在“门外”转悠。

直到我开始看书(《动画师生存手册》)自学动画,学了三个月后,做了一个动画手书视频,并把这个投给了一些动画公司看。

早期手书作品《猫咪大合唱》

当时广州很少动画公司愿意收新人,反倒是北京的一个朋友很看好我,推荐我去了她所在的公司面试+笔试,于是我留在了北京,通过测试,成为她的组员之一。

从北京工作完回广州,有了经验后,一下子就收到了很多面试机会。而动画公司往往不稳定,倒闭后又换了不少公司,后来进了伍六七剧组,才稳定下来。

一开始我没给《女娲石记》规划工期,一边上班一边慢慢做个人作品。后来我算进度时发现,这样下去,连预告片也无法保证何时产出,为了争取更多的创作时间,我选择了辞职,预告片也就如期完成了。

您认为自己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除了临摹练习和工作之外,有对您创作风格影响特别大的艺术家或者因素吗?

我不太清楚我作品风格应该叫什么,但肯定不是日系画风。我一直喜欢这样画——有笔触感,画线不能用尺子工具,而是手绘出来。以前我找工作也是倾向于这类画风,但不太好找。

除了练习和工作之外,对作品影响比较大的是《山水情》《二胡》《父与女》《辉夜姬物语》《狼的孩子雨和雪》之类的动画,我想学习留白、国风的质感,以及参考一些无影作画的设计。

目前预告片还远远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我会在正片的前期阶段,微调下画风。

最后,还想再了解一下老师您最近的日常生活节奏与安排~

最近有在给自己做饭吃,很宅。工作之余放松的活动就是听歌,撸猫(有五只哦!)

左右滑动云撸猫已巴老师的猫猫们~

想了解更多后续的介绍要锁定wuhu哦,微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wuhu动画人空间,对了!如果你想看更多动画作品,去b站搜索wuhu动画人空间看看?

点击进入"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北欧冷面笑匠鲁本·奥斯特伦德,带着暌违五年的新作《悲情三角》,重新回到了法国蔚蓝海岸,参与戛纳电影节主竞赛。

这位以幽默辛辣的艺术讽刺电影《方形》闻名国际影坛的瑞典导演,再次为观众奉献了一个笑料百出、发人深省的阶级观察实验小品

电影的镜头跟随模特情侣卡尔和Yaya,深入时尚秀场、豪华游轮和绝地生存的荒岛这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景,以性别角色、服务业的阶级鄙视链、社会功能划分等等议题牵引全片,在精巧严谨的三幕剧结构中,揭露上流阶层的残酷和虚伪,戳破时尚文化陈腐的泡沫,直视底层阶级的软弱和善变。

在戛纳的首映上,观众的笑声几乎贯穿整场放映。

看他的电影是一场思维追赶不上感官的游戏,观众忍不住发笑尖叫,更被他揭露的荒诞现实逼得无路可逃:没有哪个无辜的阶级,没有哪个高尚的人类。

本片目前以2.5分(4分制)和比利时老将达内兄弟的《托里和洛奇塔》、罗马尼亚名导的《核磁共振》并列,位于场刊评分排位的中段。

尽管奥斯特伦德一贯无法得到法国媒体的拥戴,但在国际、尤其是英美媒体中得到了相当的呼声。

鉴于本片的喜剧类型,更成为戛纳电影节的抢票热门;电影节接近尾声,依然有很多观众举牌求票,希望能在最后一天的重映日看到这部注定成为年度热门的影片。

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在影片首映礼之后,采访了这位二度入围主竞的瑞典导演,了解这部耗时五年的作品拍摄前后的点点滴滴。

01 我就是电影里第一幕,在豪华酒店为钱吵架的男人

Ifeng电影:在影片的第一部分,卡尔和Yaya那场关于谁来埋单的争执,让很多人都感到一种真实的冲击,那种尴尬和欲言又止从银幕上蔓延到观众席。你是如何把生活中的这些尴尬场面用喜剧的方式演绎出来的?

鲁本·奥斯特伦德:这是我生活中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我把它一比一还原了而已。

我刚和我妻子开始约会的时候,想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邀请她和我一起来戛纳。

你可以想象,一切都是我埋单。我实在太爱她了,因此我不愿意我们陷入那种典型的男女关系,男人埋单,女人负责漂漂亮亮地出现和被取悦。

在戛纳,你也知道,什么都非常贵。我大概连埋了四五天的单,终于,有一天晚上她说,明天我来请客吧。

我简直长舒了一口气:天哪她是理解我的,起码她愿意付出,让我们之间达成某种互相给予的平衡。

我知道她来自德国汉堡,我不知道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也许更加被父权社会体系压迫?我来自瑞典,人们普遍认为男女应该在任何事上都是平等的。

于是第二天,当我们坐在餐厅,饭快吃完了,马上账单就要来了,我无法控制地越来越紧张,"她要埋单了!她会埋单吗?要是她不埋单呢?"

事后我回想那个瞬间,我意识到我因此而感到的那种不可思议的痛苦。

作为一个男人,我某种程度上觉得自己简直被这件事阉割了。账单来了,她没有主动埋单。

我身体稍稍前倾,刚想开口,她说:"谢谢亲爱的,你真好。"然后我就冻住了。

Ifeng电影:然后呢?

鲁本·奥斯特伦德:然后就是如果我们现在去马丁内兹酒店的电梯间,在门缝里仔细找的话,我想那张五十欧的纸币还在那里。

02 妻子向我吐槽,模特拍巴黎世家的大片就得愁眉苦脸

Ifeng电影:所以你完完全全把自己的生活搬上了银幕……那么开头第一幕是讲时尚产业的现状,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鲁本·奥斯特伦德:因为我的妻子是一名时尚摄影师。

其实我也考虑过设定在别的行业,但是时尚行业有趣的地方在于,男模特的薪资是女模特的三分之一,所以这成为了我们现实世界的反向镜面映射,因为女性在大多数行业是薪资更低的一方。

然而男性在时尚行业才是弱势的一方,这很罕见。

比如,选角导演会说,来吧,把那个"男模特"带过来。强调"男模特",哈哈,因为当我们说模特的时候默认是女性模特,男模特才是特殊情况。就像有时候人们说"女导演"(耸肩)。

我妻子经常跟我吐槽这些事情。比如我电影中还有一幕,卡尔和一群男模特去试镜,摄影师大喊"H&M"大家就裂开嘴阳光大笑,说"巴黎世家(Balenciaga)"大家就紧锁眉头苦大仇深,时尚就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笑)。

03 时尚是我们在社群中的保护色

Ifeng电影:我非常喜欢这个剪辑痕迹极少的片头,对时尚产业极尽讽刺。

鲁本·奥斯特伦德:我自己做过一些关于时尚的社会学调研,资本主义是非常擅长分析并且利用人们深层的行为模式,他们知道怎么让你产生欲望、想要购买。

时尚产业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人们不理解斑马为什么是黑白条纹,难道不是长成草原的颜色是更好的保护色吗?

于是,他们在一些斑马身上喷了一些红色的斑点,这些斑马看起来十分出挑了。

效果非常明显,这些被喷了斑点的斑马一下子就被狮子吃了。

所以斑马的斑纹并不是帮助他们和草原融为一体,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隐藏在斑马群中。

这个实验的结论映射到时尚产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质上我们购买的时尚服饰是一种保护色,这种保护色让我们和自己所在的社群联结起来,更好地融入。如果我想要融入有钱人的圈子,恐怕我就不得不花很多钱在穿着打扮上了。

这当然是时尚产业想要看到的,他们创造了春夏系列,秋冬系列,于是我们就得不停地买买买,更新我们的保护色。

如果你去和那些商业上的成功人士交谈,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其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非常熟悉,因为他们是从社会学和物质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理论,从而制定更好的销售策略。

04 25万美元小费: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观察实录

Ifeng电影:你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推销、宣传你的电影吗?

鲁本·奥斯特伦德:当然,有时候我会故意说一些冒犯的话,这样有些媒体、有些观众就不会认同我。他们就会用更加批判地眼光看我的电影。但是我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不是吗?

Ifeng电影: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审视阶级差异的眼光贯穿全片。尤其是影片中俄罗斯贵妇要求全体船员停止工作、下海游泳的场面。极度荒诞,却完全不超出人们的经验认识。

鲁本·奥斯特伦德:没错,如果你深入游艇产业、各类服务业,你就会发现,在服务人员中也有某种不成文的等级制度。

比如,有很多来自菲律宾的工作人员进行更为底层的工作,他们的薪水远远低于长相年轻貌美的白人服务员。

因为我们是在世界上最出名的游艇之一Christina O上拍摄的,我们上船以后得知,在我们之前租船的人,结束了度假和航行之后,给了整船工作人员一笔25万美元的小费。

请注意,这不是租用游艇的钱,这只是小费。

不过关于小费,不同的游艇分配政策是不一样的。有些游艇上,全体工作人员平分小费,有些只有船长、船员还有高级服务人员可以分,等等。

你要是做这些和富人相关产业的调研,会发现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且我发现这些豪华游艇上有一个规定,工作人员是不可以对客人说"不"的。

所以那些客人无论提出什么荒诞的要求,他们都得满足。

比如,"我现在就要巧克力酱",那怎么办呢,如果没有,我们就派一架直升机空投到船上。

这种故事太多了,我都不想拍到电影里,这些有钱人无聊起来玩的把戏实在是太荒唐了,观众会以为我在瞎编。

你说到的这个游艇贵客叫工作人员集体下海游泳的情节,我在调研的时候起码有两个不同的采访对象告诉我,一模一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

"现在我们来转换角色的游戏吧,你们来当乘客,我们来当服务人员!"(翻白眼)我觉得这个强迫人放下工作去游泳的故事,是展现他们滥用权力最好的例子,有钱人并没有叫你去做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是非常温柔地叫你去游一个晚上的泳。

05 拿到金棕榈,让我多花了一年的时间为电影找投资

Ifeng电影:当我发现本片的第二幕是在Christina O上拍摄的时候,我有些惊讶也有些高兴。

这条全长近100米的游艇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大最贵的游艇,但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游艇之一,曾经属于希腊船王奥纳西斯。

成为金棕榈奖座在手的导演,是不是对你来说获得拍电影的投资要容易很多了?毕竟你都租得起Christina O了。

鲁本·奥斯特伦德:金棕榈带来的那种成功的泡沫就像一个气球,越吹越大越吹越大。太多人来找我,说他们愿意出很多钱投资我的下一部电影。尤其是美国人,吹牛吹得热情洋溢,跟我说什么也不用担心,钱管够。

我们欧洲人都是说一不二的傻子!我真的相信了!

我们和美国人相比简直是天真的孩子,我以为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于是当我们要签合同的时候,问题来了。

美国人问我:可是你的电影里没有选大明星啊?

我说,我一直都强调我不要用大明星啊!

我们多花了一年的时间,退回欧洲,重新为这部电影找投资。

我觉得就从金棕榈导演下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你也能看出来,他们总是要多花一年的时间来找钱--有时候甚至更多。

我想金棕榈会让人们对你的期待值,达到一个非常荒诞的程度。

作为一个不适应这种期待值泡沫的导演,你会很难分辨,周围的人到底是在画大饼还是在和你说实话。

06 在好莱坞拍电影,你起码得有三个大明星

Ifeng电影:不过最后电影里还是有伍迪·哈里森,他应该算是好莱坞巨星……

鲁本·奥斯特伦德: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好莱坞的内部规则。

以前你要立项或者让一个电影具有投资潜力,你有一个明星就够了。但是现在你需要巨星1+1+1,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如果你要吸引观众真的走出家门,走进电影院,你得有起码三个叫得出名字的演员。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做海选试镜的人,我非常希望可以找到能给我强烈感觉,能让我被ta的表演震撼,让我觉得非常合适的演员。

如果我找到了这个人,我还需要他空出65天的档期来进行拍摄。那就很难了。演员们要不然就是在不同的剧组流窜,要不然就是被预定了档期拍电视剧。

所以我不想为了投资找大明星,他们真的很难协调时间。

07 无论导演还是演员,我们每个人都在演戏

Ifeng电影:大家都流传着你不给演员看剧本,总是引导他们现场发挥的事迹。

看完电影以后我又研究了一下演员们的背景。比如扮演Yaya的女演员Chalbi,她本人就是一个真实的Instagram网红模特,并且刚刚和她同为模特的男友订婚。

所以我猜测,你是不是那种不太看重演技,但是非常看中演员本身是不是和角色绝对契合的导演?你只需要演员做自己就够了。

鲁本·奥斯特伦德:我恐怕不能同意。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和演戏这件事打交道。

我在你面前难道不是在扮演一个导演吗?相信我,我真的是做了无穷无尽的采访之后,才摸到了被采访的诀窍,我才知道怎么和记者对话,怎么说出你想听到、或者说需要听到的回答。

当然采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事情,我们应该谈谈社交。

说回演员的话,我想最重要的是,他们要了解每一场戏的设定和背景,他们得明白,每一句话的文本、语境是什么。

比如,有一个游艇上的客人如果问:"给我搞一头独角兽来!我明天就要。"

然后你作为服务员又是不可以说"不"的。

如果你知道拒绝的后果,那你就得开始演戏、开始配合。

除了演员的一些基本技能以外,我想他们得知道自己在电影中的位置,和别人的关系,甚至人物之间的那种潜在的等级关系。

Ifeng电影: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演员和导演之间有很强的信任。

鲁本·奥斯特伦德:你说得对。我们在片场工作时间很长,我不希望任何人在压力之下工作。

如果有人犯错误了,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条。我觉得我的演员们知道,我一定会负责让他们看起来演得非常好,于是他们就能放开自己,去尝试触摸一些边界。

Ifeng电影:所以如果剧组在游艇上要一只独角兽……

鲁本·奥斯特伦德:哈哈哈我们可没有那么多预算给小费。我们当然要求了,他们很直接地说:不好意思先生,独角兽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Ifeng电影:疫情让《悲情三角》的拍摄难度更大吗?我听说拍摄期间剧组做的核酸检测次数达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

鲁本·奥斯特伦德:1061次(苦笑)。

我们甚至经历了两次封锁,第二次封锁的开始时间,和我们在游艇上拍摄的时间距离非常近。我们花了一大笔钱租用游艇,实在是太贵了我们租不起第二次。

所以我们紧赶慢赶,好不容易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了拍摄计划。

09 有钱人都非常喜欢我的电影,我拍出了左翼不愿意想象的有钱人

Ifeng电影:那你还会考虑去好莱坞拍电影吗?

鲁本·奥斯特伦德:我不知道……

Ifeng电影:也许要做一番努力,才能让好莱坞欣赏你欧洲知识分子式的幽默?

鲁本·奥斯特伦德:他们当然可以欣赏。

我得告诉你,《悲情三角》的投资人中就有亿万富翁。

我有向一些非常有钱的人推销我的电影,他们爱死了,笑得非常开心,尤其是看到电影里那个俄罗斯寡头在广播里大喊:"别废话!快交税!"他们都笑疯了。

Ifeng电影:他们会认同你写的富人角色?

鲁本·奥斯特伦德:当然。我觉得人们普遍有种错觉,或者被误导的观念:底层人民是真诚、慷慨、善良的,有钱人很肤浅且无聊。这一点被写故事的人大量接受并传播。

不,事情不是这样的。有钱人非常友好,名人都很友好,事业上很成功的人往往非常注重社交礼仪,社交技能极强。

只是左翼总是想丑化有钱人的形象。可是马克思也是左翼啊,他和那些大工厂主交朋友可没什么偏见,这并不妨碍他同时为社会的公正公平斗争。

别忘了我们身处电影行业,行业里那些投资人可都是有钱人。富人对社会发展是非常感兴趣的,你不能要求他们散尽家财做一个圣人。所以我们才有社会合约、社会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要承担的责任。

所以我想是时候让人们认识到,"邪恶的有钱人"是一个底层想象罢了。

Ifeng电影:《游客》《方形》,再加上这部《悲情三角》,这三部影片中都有在传统男性气质/身份中挣扎的男主角。于是很多人猜测,这三部影片其实是一个三部曲系列吗?

鲁本·奥斯特伦德:对……我也在思考这样的讨论。

因为你对于男主角们的身份挣扎问题说得很准确……当然可以说,这三部影片都涉及了"如何在当代社会做一个男人"的问题。

我很喜欢人们把这三部影片当成三部曲的评价方式,这确实连接了我的一些创作思路。

10 我希望呕吐戏恶心到超越观众的想象

Ifeng电影:《悲情三角》中最让人难忘的戏之一,是游艇上的呕吐群戏。呕吐量太大了,简直无法想象你怎么拍摄的!

鲁本·奥斯特伦德:哦那可太难了,我真的很少拍难度这么大的戏。因为我一般喜欢一场戏拍个二三十遍,但是如果你要演员一直呕吐,那这么大的拍摄量就不太可能了。

我原本的设想是,大家一开始吐一些带有实体的东西,比较像没消化好的食物。

但是工作人员跟我说,太难了,于是你们也看到了,最后吐出来的都是液体状的东西--不过我想我们调对了颜色!(笑)

Ifeng电影:这场戏有没有受到一些巨蟒剧团作品的影响?

鲁本·奥斯特伦德:哦我知道你说是什么。其实当时没有,但是后来拍完了我也被人问起过。

巨蟒剧团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选取一个动机、或者一个题材,然后穷尽各种实验、各种表现的可能,他们越来越勇敢,把每一个想法都挖透了。我想做一样的事情。《方形》给了我很多信心,和很多自由。

于是在《悲情三角》中我试图解放自己,不要被艺术电影的一些传统、一些规则所捆绑,严肃的事情不一定要用严肃的方式去讨论,刻意追求那就是一种拗造型。

所以我拍了《悲情三角》这样娱乐性极强的电影,并且我希望呕吐戏异常恶心,恶心到绝对超越观众的想象,否则就太安全了,太无趣了。

11 试映会让我的,剪辑工作变得残酷而简单

Ifeng电影:据说本片的剪辑过程也十分煎熬。因为你的素材量其实非常巨大,不得不做取舍,甚至剪掉了伍迪·哈里森八分钟的戏。

鲁本·奥斯特伦德:要是你剪辑一个片子剪了一年半,你会觉得每段素材都是珍宝!无从剪起!你渐渐失去了判断力,这么剪对嘛?

于是我开始找观众做试映--并不是说,我请人来看电影,事后给他们做问卷,你觉得这个电影怎么样怎么样;你得坐在观众席里,和他们一起看电影,然后观察观众的反应。这是得到反馈最简单的办法。

然后你立刻就能意识到,某个地方能量不够。但是我不能接受我的电影能量不够,我希望能够把观众牢牢抓住,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

试映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残酷的事情,也让我的工作变得简单。

这一段观众没有反应,那就得剪掉。

其实我是受到《一条名叫旺达的鱼》启发,他们就做了二十几次观众试映。

我也有很多朋友在剧院工作,他们每次新戏上台,都会做试演,看观众的动态反应、现场氛围。

我的电影不是卖给YouTube或者什么流媒体的,是放在电影院让人们坐在一起观看的,所以我需要知道在黑暗的电影院,气氛究竟会如何。

12 我就想知道观众什么时候,觉得电影太无聊了开始玩手机

Ifeng电影:据说你在世界各地都做了试映。那么不同地方的人给出了不同的反馈吗?

鲁本·奥斯特伦德:我们的试映去了巴黎、柏林、斯德哥尔摩,还去了我所居住的马略卡小岛--那个地方完全没有影迷,全是普通居民或者游客。

我不太喜欢给影评人举办的试映,他们总是翘着二郎腿双手抱臂,一边看一边思考:我要怎么给出反应呢?因为有人正在观察我的反应。

我觉得欧洲的观众普遍是这样的,我要不要赏赐给这个电影一些笑声呢?

但是如果你去美国放电影,观众可太开放了,他们觉得自己是电影的一部分,如果我不参与,那么这个电影的整个呈现就不会非常精彩。所以我更喜欢美国的观众。

你不一定需要认同我拍的东西,但是参与电影吧,而不要僵硬笔直地坐在那里。

我经常对那些知识分子、或者聪明人有一些距离感,因为他们总是很害怕自己的想法不会被接受。他们轻易不想进入一个针锋相对的论战。

但是我在马略卡做试映的时候,那些观众会对着呕吐戏疯狂大笑,看到一些比较无聊的片段他们就大大方方开始玩手机。

太棒了,作为导演就是要这样的反应,我就可以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还有一个观众,他专门跑过来跟我说:"这真xx是一部好笑的电影哈哈哈哈!但是太长了,真的太长了,你得剪!"

我就很高兴:谢谢!我就想知道你希望我怎么做。我真的很喜欢听到观众非常直接的观点。

13 我把家人的观点和经历搬进了电影

Ifeng电影:你的影片中总有很多非常荒诞但是却非常合理的角色……

鲁本·奥斯特伦德:你是想说那个只能大喊"在云端"的女士吗?其实这个人物原型是我的岳母。

她也经历了一次中风,现在已经基本痊愈了。她的生活现在非常充实,走上了一个退休老人生活该有的正轨--但是,她确实只能说"在云端"这三个字。

她和我们进行的一切沟通,都只通过这三个字。她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说这三个字,而我们真的能明白,不同的时候她在表达什么意思。这是一套超常的沟通系统。

但这给我理解语言很多启示,我们怎么用语音语调、如何挑选词语。

Ifeng电影:据说你的母亲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想这大概在很多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你?

鲁本·奥斯特伦德:没错,在很多、很多方面。

我成长的家庭里,大家经常探讨各种各样的政治话题,甚至是从我非常年幼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的兄弟,几乎毫不费力地就成为了一个笃定的右翼支持者--而我……你从我的电影中也能看出来。想象一下我们家的饭桌聊天是什么气氛吧。

所以电影中,船长和俄罗斯寡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那场醉醺醺的论战,在我们家几乎是每天发生。

并且因为我母亲的原因,我对于东西方的世界观都有所了解。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剧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