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勃演的什么电影有让我一次爱个够这首歌?

网易娱乐独家报道 (策划/开树的花 文/情不咩 3pinky) 在中国的大银幕上,要让观众看到他就笑,以前,只有葛优大爷能做到,如今,多了一个。这两年有十一部黄渤参演的影片上映,仅这两个月,他主演的影片也应接不暇,《斗牛》、《倔强萝卜》、《无人区》……

自《疯狂的石头》开始,黄渤有了自己的标签,“坏坏肠子”、“轴里轴气”,一步步走来,他打响了自己在喜剧界独一无二的牌子!

注册商标1:独辟蹊径传播山东话的第一人

原音重现:我都不希说普通话

相关商品:《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大电影2.0》、《大灌篮》、《麦兜响当当》、《斗牛》

黄渤和他口中的死肥猪。

东北话通过荧屏和银幕逗乐天南海北的观众,很多人以为北方语系也就是如此了,当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抡起锤子砸开密码箱小卷着舌头说:“你费那劲干嘛?”观众看到的是粗鲁的傻贼黑皮,听到的却是山东汉子的爽快,这种方言台词换其他演员讲不一定出得来黄渤的这种效果。

过去山东汉子给人的印象是浓眉大眼胸怀宽广,可黄渤在银幕上的亮相却是小眉小眼又带着一副豁嘴,还有一头自以为飘逸却营养不良的长发,走路驼背,讲脏话和啐唾沫一样频繁,穿什么牌子就毁什么牌子(《疯狂的石头》与刘德华代言的某服装品牌不得不说的故事),这样吊儿郎当的形象配上当年打虎英雄武二郎的嘴皮子,怎不叫人印象深刻?

于是,不论黄渤是演上海滩的小偷(《大电影2.0》),还是在厦门飙车(《疯狂的赛车》),他那一口胶东方言就这么在台湾腔、东北腔、港普腔、川普腔、娘娘腔里穿梭自如。

如果黄渤说普通话后果会怎样?观众都得跟着急,觉得他肯定会憋不下去,肯定会现了山东汉子的原形,《麦兜响当当》里那句“史称死肥猪”就是这么被他喷出来的。

黄渤回应:“普通话代替不了方言的表现力”

网易娱乐:用方言表演已经成为了你个人标签之一,这是你自己的点子吗?

黄渤:我喜欢用方言,方言本身的色彩和表现力是普通话代替不了的。我也尝试过很多方言,说过胶东话、青岛话、天津话、唐山话、陕西话,但好像没有一次是我自己要求,几乎都是导演要求我用方言表演,可能是导演觉得我有这样的能力,就需要我这样表演。每种方言适合一定的人物才会使用,是不是使用方言都要看人物需要。像《倔强萝卜》我几乎没有方言表演,只有一点点的东北味。

注册商标2:贫得要命的可爱“坏蛋”

原音重现:就一个字贫,往死里贫

相关商品:《疯狂的赛车》、《大电影2.0》、《高兴》、《铁人》

赵一林爱贫爱闹唱歌不走调。

有几个人能像黄渤在《疯狂的赛车》里那样,被命运打到穷途末路的时候,还能在庙里跟佛祖耍贫,说佛祖最近一直都没上班。很多人喜欢黄渤,都是因为他扮演的角色不论忠奸都喜欢用耍嘴皮子排遣自己膨胀的情绪,说的那些话都十分符合“民情”。他在《大电影2.0》里因为偷钱包被郭涛从天亮追到天黑,还被强拉强卖那本《新婚指南》,他随口贫了一句“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看这个东西啊?真人都有了!”却令郭涛茅塞顿开。

《高兴》里黄渤还是跟郭涛贫,从欺负人、到占地盘,再到要饭,在当事人听来可能句句讨厌,但是在观众听来,就是贱得可爱:“你对我献出一份爱心,我也高兴,你也快乐”就要饭这一段,就从唱曲、要钱,到分析给钱的因果关系,充分表现了死缠烂打的贫功夫。

黄渤戏里的贫劲,有时候会跳出剧本台词自成一体,说好听点叫做临场发挥不错,但这有时候也会给他带来麻烦,比如《铁人》找黄渤演石油工人赵一林,虽说是为了增加一点娱乐效果和市场卖点,结果拍摄时,黄渤还是太贫在片场被导演尹力骂了,没办法,碰上赵一林这种话唠的角色,黄渤就收不住了。

黄渤回应:“不折腾我得闷死”

网易娱乐:你连做采访都这么贫,生活里也这么爱闹吗?

黄渤:还行,这样不累的,拍戏本来就是无聊的事,再不玩玩、折腾折腾还不得闷死。因为耍贫,拍《斗牛》的时候管虎看着我会恨:都折腾成这样了,还这么有功夫玩,再跑两圈吧。后来我就矛头对向他,跟他说‘导演你这片子是送电影节还是送中科院啊?’拍了一百多条,问69条和78条是不是有点像,这送中科院研究都可以了。”

注册商标3:只走奇特的小人物路线

原音重现:我要做大陆的周星星

相关商品:《高兴》、《倔强萝卜》、《斗牛》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称赞黄渤是中国的卓别林,或许就是因为他经常扮演各色小人物,而且为这些生活于困境中的小人物赋予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幽默感。喜剧电影的世界里不乏擅演小人物的优秀演员,黄渤的确走出来自己的一条路,虽然他也曾经对媒体公式化地说要做大陆的周星星,但他的路线要奇特得多。

《高兴》里的石热闹不仅将坑蒙拐骗行当的事情都做了,而且吹拉弹唱样样行;《倔强萝卜》里的老罗就更强悍了,将山寨的精神上升到了一个科技现代化的高度,尤其是那跟变形金刚一样无所不能的万能开锁器;《斗牛》里替战士们看牛的农民牛二还加入了偷袭鬼子的队伍里,和一头牛相依相伴地在村子里战斗到底。

黄渤回应:“千万别说我是国内喜剧一哥!”

网易娱乐:你最初的梦想有做喜剧演员这一项吗?

黄渤:绝对没有!那时候只想把歌唱好,演戏是离自己遥远的事,觉得根本不可能。

网易娱乐:第一次在《上车,走吧》演小人物,也是偶然?

黄渤:我在西安唱歌的时候高虎来找。管虎拍《上车,走吧》高虎跟管虎推荐。我还吓一跳,没演过戏,还跟我说是男主演,后来想人家都敢,我有什么不敢,就当去玩。第一天完全不知道要怎么演,都演到摄影机背后了还在演,后来几天慢慢进入状态,别人开始表扬自己,受到肯定,在这个小职业里有了小愉悦感。(在大银幕上演小人物成名是因为)宁浩看了《生存之民工》和《上车,走吧》留下印象,觉得我演得好,说希望以后可以合作合作。我那时完全不介意是喜剧还是悲剧,能有拍电影的机会就很好。

网易娱乐:《石头》让你被定在喜剧方向上了?

黄渤:后来又有很多类似的片子来找,都是一个路子的,好多戏其实都是闹剧,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观影需求。我想得多少有点不一样吧,不能黑皮在别的电影干点别的就没意义了,自己演得也会很尴尬,还是希望能不一样点,基本都没接,名字类似石头的都有好多,当时觉得不太对。但后来那种抵触感过去了,觉得正常,把角色演好就行...演不演重复的角色不太重要,人物塑造得好就可以,有些角色看到剧本的时候根本没有画面,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提不起兴趣。《石头》是个成功点吧,让别人认识自己了,觉得自己喜剧方面能力强,我还想是希望能找到些别的点来证明下吧。

演《赛车》的时候,宁浩一开始还是想让我演贼,让我把黑皮那种角色砸瓷实点,我开始觉得有道理,回头想想,那个角色我能演得什么样,我一看剧本就知道,也不会差,但能到什么地步我已经清楚了,他也知道,但耿浩我不知道,这就是吸引力,对已知结果的东西耗费几个月去投入精力,劲会没那么足。《斗牛》的角色也是以前作品影子更少的角色。《无人区》就是大作减法,把以往夸张的表演全部消减掉,好多记者问,担心葛优演夜宴一出来大家会笑,我这个角色就不是想以前那样,一出来会把观众逗乐。

网易娱乐:从不会演戏到今天被人称作“国内喜剧一线明星”,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黄渤:哎呦!千万别叫我喜剧一哥,我还没定型呢!管虎再跟我合作《斗牛》的时候,说那么多年我还依然保存着那份质朴,哈哈!他跟我说,你也不帅,你要把这点朴实丢了,去学人家学院派,学什么演技,你就完了。我感谢高虎和管虎,给了第一次机会,通过第一个戏就确立了我的表演观念:‘一真遮百丑’。”

注册商标4:轴劲足的好人

原音重现:钱嘛,纸嘛,花嘛;人嘛,活嘛,高兴嘛

相关商品:《倔强萝卜》、《疯狂的赛车》、《斗牛》

为了让我师傅的灵魂有个安身之所,我容易么我。

好心当邻居们的财神爷却反而背上了四十万的债,老罗算是今年银幕上最委屈的好人了,为了能独自承担一切,他宁愿抛弃妻子,展开漫长的讨债甚至“偷”款之路,从头至尾都只看到自己的行动计划,哪怕不被家人理解也在所不惜。黄渤演这样的好人,并没有黑皮、石热闹等“坏人”出彩,但贵在那股子谁说也不听的轴劲。这轴劲令耿浩在保护师傅骨灰的过程里经历了太多哭笑不得的大事件,也让牛二用自己的方式当了一回独立战斗的抗日英雄。

保家卫国从保护好牛开始。

有意思的是,黄渤演的那些“坏人”基本上都是财迷,而他演的好人即使总在为钱所困,也总能因为自己的轴劲,守得云开见月明。唯一的问题是,黄渤现在演两三个好人对喜欢他的观众来说是挺新鲜的,但次数多了以后,观众是否会不认账呢?毕竟,他出彩就出在他那一脸的坏笑上。

黄渤回应:“我就是喜欢拍戏折腾”

网易娱乐:你在《倔强萝卜》里演一个倔老头,其实你脾气倔吗?

黄渤:我生活里很随和,脾气要是倔怎么会拍戏的时候遭那么多罪呢,哈哈?但我拍戏喜欢折腾...对演员这个职业真正开窍是在《生存之民工》。觉得自己跟角色融到一块,第一个阶段达到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吻合的,后来感觉那样还不够,必须拿出30%的精力来调整自己,审视自己的表演,程度的控制。既然找我演,作为演员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更好一点,像薛六,原来是个辅线的辅线,后来我觉得人物挺好玩的,可以这样那样的,就给导演提好多想法,导演就按照我的想法开始加戏,我看到可以加戏就开始自己写,编剧都害怕了,我拿着自己写的戏去敲门,编剧就装睡觉,我把写好的意见从门缝里塞进去,给人添了很多麻烦,但经过这样左加右加,一段过场戏后来就成了重头戏,我那个人物反而成了主角。

网易娱乐:给你很多钱,让你拍一个以前演过无数遍的角色,你还接吗?

黄渤:如果说给我一亿拍个片子,不管什么角色本子不用看我就拍了,哈哈!钱其实现在不是特别看重,反正够吃够花,如果胡拍,把观众对自己的信任透支掉,就没有意义了。回头看之前的演的戏,每个角色的尝试都有意思,但每次看得时候都总觉得这里不好,那里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至今还没有一个角色是拍完后我看了会微笑说“不错”的。”

注册商标5:勤劳的黄金配角

原音重现:抬头不见低头见,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相关商品:《铁人》、《大灌篮》、《每当变幻时》、《飞行日志》、《越光宝盒》……

在别人主演的片子里你我是夫妻,在我们主演的片子里我们仍有爱情。

两年有十一部影片上映,只有五部左右是自己主演的电影,黄渤这种开工效率堪比九十年代中期的刘德华、梁家辉、吴君如。他自己说是因为以前饿惯了所以现在什么都想吃一口,多么实诚的想法啊,其实黄渤片源络绎不绝的真正原因在于,对片方来说,他已经成为小成本喜剧的票房保证之一。所以几乎只要是中小成本喜剧都会找黄渤来轧一角,就像罗家英、刘以达、李力持等人从周星驰的固定班底跳出来盘踞在王晶、刘镇伟等导演的地盘一样,黄渤也不再只是宁浩、阿甘的门神。他能去主旋律电影里给刘烨插科打诨,也能和闫妮一起去给当师傅,还能去香港的菜市场卖猪肉,末了还去青春电影里找找过去当歌手的感觉。也许有一天,黄渤应该降低饥不择食的次数,专心做自己的第一男主角,至少也不该再像《爱情呼叫转移2》里那样去给林嘉欣当丘比特,有那么丑的丘比特吗?

黄渤回应:“我演得还不够多”

网易娱乐:两年上映十一部电影,演过那么多角色,觉得自己遭遇过瓶颈吗?还有特别想演的人物吗?

黄渤:我想演的很多,神经质的,娘娘腔也想演,傻子……我演得太少,都想试试,不知道能力能达到多少,也会担心出问题。我会去看一些比较专业的影评,好多评论合起来就是一面镜子,自己演戏的时候看不清楚,导演们都信任我,由着我来,没有人把我往回拽,对于自己来说挺难的,形成了一种惯性,走不出那个圈。看评价对自己的选择有帮助。

跟新导演合作,我也担心过如果片子砸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观众对自己那点信任就没了,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拒绝跟他们合作。谁都有第一次,宁浩也是。我知道自己的第一步走得多艰难,所以在和新人合作的时候都互相多给点机会。

国产悬疑片大多反响平平,很多都是观影不到一半观众就猜到了结果。》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简直可以说是国产悬疑电影里的一股清流。故事背景设定在2025年,由黄渤饰演的作家江丰,因为婚姻破裂,采取手术的方式删除部分记忆,以此治疗情感创伤。

国产悬疑片大多反响平平,很多都是观影不到一半观众就猜到了结果。

没有悬疑的悬疑片,当然是扑街的多。

然而三年前的这个时候,陈正道导演指导的《催眠大师》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简直可以说是国产悬疑电影里的一股清流。

《催眠大师》让陈正道这位来自台湾的80后青年导演瞬时炙手可热,成为年轻导演中的翘楚。

早年间,他就是以恐怖惊悚片出道,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这也奠定了他对惊悚悬疑类影片的掌控能力,具备了驾轻就熟的拍摄技巧。虽然年轻,在这个领域,他可是国内的顶级导演。

《催眠大师》的成功也让人们更加期待他的新作,所以《记忆大师》甫一上映,虫哥就兴冲冲地跑进了电影院。

看片名就可以猜想到,这是一部和记忆相关的故事。

知识点来了,记忆是这类电影里常见的线索。

在《蝴蝶效应》中,主人公伊万穿梭于童年的记忆之中,在混乱的过去和现实间,逐渐找到了关于自己人生清晰的脉络。

而在《盗梦空间》中,男主的妻子穿插在男主的梦境中,将最不堪的记忆封锁起来,不让任何意识闯入这片禁地。

在《禁闭岛》里,男主则一直封闭着自己的杀妻记忆,直到结尾处才唤醒了回忆中最黑暗的部分,留下开放式的结局。

记忆之所以作为线索频频出现在悬疑影视里,也许源于大多数人潜意识中对记忆的恐惧。

正如《记忆大师》里所强调的:

记忆是犯罪时最危险的供词,也是人们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的方式。

也许丧失记忆是一种遗憾,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是一种救赎和解脱。

在陈正道的前作《催眠大师》中,徐峥扮演的心理治疗师以催眠的方式,帮助患者找回和唤醒隐藏在深处的记忆,从而完成心灵上的救赎。

而《记忆大师》则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几个人因为都试图忘掉部分或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从此命运纠缠。

故事背景设定在2025年,由黄渤饰演的作家江丰,因为婚姻破裂,采取手术的方式删除部分记忆,以此治疗情感创伤。但由于妻子反对,在取回记忆的过程中却被植入了一段“杀人记忆”

由段奕宏扮演的警官沈汉强在调查此案时,却意外发现了记忆中的另外一个神秘女人的死,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整个故事被切分为了三个部分。

江丰与妻子的回忆: 意外的邂逅,甜蜜的相恋,再到婚姻的破裂。

死者李慧兰的回忆: 残忍的殴打,高陡的楼梯,女儿的掩饰与隐瞒。

神秘女人的回忆: 冲向海边的车辆,血淋林的断指,浴缸里的挣扎。

每一个回忆看似毫无关联,但却环环相扣,每一处细节,都在为最后的结局作铺垫。

本片的精彩之处,就是在于影片只剩最后15分钟的时候,大部分观众依旧猜不透凶手到底是谁。

一切的细节仿佛都在暗示:所有人都逃不掉嫌疑

结局在影片最后10分钟揭晓,确实出乎意料,影片却也就戛然而止。

虫哥这么萌,当然不会给你剧透凶手是谁。

很多观众还没来得及整理好思路,就要走出片场。但仔细回味,却又发现导演不止一次用小细节在提示着观众真凶的面目:

漂浮在空中的金鱼,主角性格的变化,不经意间相似的转笔动作,以及两位死者不同的死亡方式。

不得不佩服陈正道导演渲染气氛的能力。

在《催眠大师》中,华丽却诡异的催眠房间,颜色反差极大的黑白地砖,亦或是古铜色螺纹的茶杯,都给观众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在《记忆大师》中,同样能够显示出陈导对画面布局的严格要求。

带有布满齿条的记忆提取室,回忆里的模糊花房,全透明的关押室,哈利波特视感的图书室,和阴暗潮湿的审讯室,无疑为使这部电影在悬疑的基础上,增添了些许轻科幻的味道。

相对于《催眠大师》对结局过分阐释所造成的“画蛇添足”之感,《记忆大师》将谜底一直保留的相当完整。

无论是在故事设置,还是细节处理、气氛烘托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

最重要的是,影片无时不刻不在想方设法地误导着观众,让观众的思考走向错误的方向。

作为情节推动的主要人物,段奕宏和黄渤组成的这对cp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

黄渤一直是一个不会让观众失望的演员。这也不是他和陈正道的第一次合作,他曾和志玲姐姐出演过由陈导指导的爱情喜剧《101次求婚》。所以这次的合作就更加让人期待。

这次黄渤诠释的,是一个被删除记忆,又被植入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的人物。这就暗示了人物前后性格的变化。

两段完全不同的记忆,隐藏了两个反差极大的人格。无论是在动作,或者是眼神上,都要时刻提示着观众角色的变化,并且映射着真凶的面目,给情节发展提供线索。

不出虫哥意外的是,黄渤做到了。

其中印象很深的一段是,黄渤在被关押在牢房中时,转身间的一个特写眼神的变化。前一秒还是那个温柔儒雅的作家,后一秒的眼神却让人陡然心惊。

这样的处理,是影帝级的。

段奕宏在前年的《烈日灼心》中便曾成功塑造过警察形象,这次他的表演也相当出色每一个眼神中也都显示着一个警察的老练与果断。私以为,比起他在《非凡任务》中的表演,在《记忆大师》中他要自然的多。

好演员,也是需要好作品来激发出自身潜能的。

在后期宣传时,饰演李慧兰的王真儿就坦言,在一场对手戏时,自己差些被段奕宏勒死。可见演员入戏之深。

故事情节的多次反转,也考验着演员的演技。正如导演自己所说,这部电影的元素丰富,细节也非常多。就像在一个二十平方米的空间的地方让一群人去发挥,但又不可以随便显露山水,露出破绽和马脚。

好在毕竟是两位影帝,可以说在完整地呈现人物性格时,分寸拿捏地非常出色。

同时, 一部好的商业片,不仅仅是为了给观众单纯带来观影感受,更重要的是折射现实的社会问题。

《记忆大师》将矛头对准了家庭暴力和婚姻问题。几处在影片里出现的家暴镜头触目惊心。几位主角对于家暴的不同态度,也着实可以引发观众思考。

黄渤和徐静蕾饰演的中产阶级夫妇,本来多年恩爱如初。却因为生育的问题渐行渐远,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地位上的差距也让这对夫妻的关系逐渐走向破裂。这种人物的设定,就是为了间接地向观众发问:婚姻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家庭暴力的问题,影片中所有的女性受害者对于家暴都呈现着一种服从的态度,她们为了维持婚姻而竭尽全力地隐忍,却最终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并且,结局处揭示的谜底,也一再暗示着:家暴是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这种基调贯穿着整个影片,给观影人群很大的警示。

悬疑片想要拍的烧脑,令人琢磨不透,的确是一件非常考验导演功底的事情,

虽然《记忆大师》在有些情节设置上也多多少少出现了槽点,但整体上剧情流畅,并且能够自圆其说,演员演技在线,结局也让人眼前一亮,还是值得广大群众买票进影院一看的。

国产悬疑烧脑电影,看来以后还是得期待陈正道的发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我一次爱个够 张学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