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哪个大

收藏着654500多件中华文化瑰宝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魏太和元年/释迦牟尼佛坐像/青铜镀金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形姿、色泽均可乱真的玉雕“翠玉白菜”

精美绝伦的象牙球雕,神奇球体竟达17层

佛教在线11月25日讯 据综合报道:北京故宫所藏文物在总量上要远远超过台北,精品文物与台北相比则各有千秋。

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前藏有明清珍贵档案800余万件,古籍善本50多万册,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这些明清档案被划入了新成立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随后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被拨交给了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现在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从各地征集来的24万多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数量只有65万件。

台北故宫拿走的虽都是“细软”,北京故宫还是保留下了大批“国宝”。北京故宫的文物依托于紫禁城古建筑群,两者表里相应,在文化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这是台北故宫最缺乏的。

在书画上,清宫旧藏宋代以前的书画珍品,数量上北京故宫低于台北故宫。但元代书画特别是明清书画,则是北京故宫多于台北。台北藏有的北宋官窑瓷器有几十件,在数量上超过北京故宫,但北京故宫藏有28万余件清代官窑瓷器,很多玉器、漆器、钟表等文物都是北京多于台北。 肖燕翼 武少中文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知大势已去,便将故宫部分文物分为三批运抵台湾。三批文物共计2922箱。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这批文物便入藏该院。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官档案文献38万册,加上迁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件。数量虽不多,但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举不胜举。

书法中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绘画中有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玉器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鸟纹玉饰、汉代的玉角形杯等,青铜器中有商代兽面纹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窑宝石红釉观音尊,更有大量元宋刻本的古籍,包括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都是无上的国宝。 摘自《文摘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1月24日 第八版)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帝在此指点江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军派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缴了卫兵的械,然后命溥仪立即出宫。当天下午3时,溥仪离开紫禁城,从此一去不复返。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典礼,庄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据当时报载,开展当天,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一同涌进故宫,一窥它几千年神秘的蕴藏,欲看几百年的禁地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宫内外一片拥挤。

创办故宫博物院史无前例,一切都要靠探索。加上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经费困难等,创办初期遇到了许多困难。仅1926年3月到1928年6月短短两年中,院方负责人就有四次变动。故宫经常遭遇到军阀的扰乱,经费短缺,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甚至有人提出废弃故宫,拍卖故宫国宝。到了20世纪30年代,正当故宫博物院各种工作正常发展时,又因日寇侵华,抗战爆发,为了保护国宝,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万里大迁徙”。大迁徙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进行,上面有日寇飞机的空袭,背后又有日军大炮机关枪的追击。从1933年到1944年,故宫(国内)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你们知道的故宫是不是只有北京那个,其实除了北京的故宫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地方也是会有故宫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北京到底是有几个故宫可以前去游玩的。

全国一共有5个故宫,分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明故宫、沈阳故宫、明清宫苑(仿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

首先再南京就有一个,明朝初期的南京故宫被人们称之为“明故宫',在那个时候这里是经济文化的核心的所在地,在那个时候南京故宫可以说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南京故宫是作为中国古代首都故宫建筑的缩影,其建筑情势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担当,是明关建筑之母,是北京故宫的蓝图。前后总共花费了20年的时间才建造完成的。

还有个就是沈阳的故宫了,在清朝还没有入主中原的时候,这里就是当时的皇宫了,在清朝入住中原之后这里又被称之为"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它建造与1625年,占地面积多大6万多平方米,存在的历史又400多年了,1961年,国务院指定沈阳故宫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沈阳故宫被批准为明清时期的延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还有一个故宫是现代仿照北京故宫所建造的故宫,为了用于拍摄电影电视剧,以及供人们参观的,那就是在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了,明清宫苑修建于1998年,它是按照北京的紫禁城1:1还原的,占地面积大约有1500亩,是横店影视城目前最大的影视基地。汇聚了北京很多的古建筑,真实地再现了北京故宫原貌及老北京民居。

最后还有一个故宫是在台北,台北故宫修建于1962年前后修建了三年在1965年的时候竣工,虽说这个故宫的规模不大,但是存在的价值很大,这里保留了大约70万件珍贵的文物,有着博物馆的价值,而且建筑风格明显延续了我国的古代传统的建筑特色。

当然还有一个最有名的没有介绍,那就是北京的故宫,每年都会有游客前往游玩。

一、古代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洲)

中国建筑体系以住屋(宅、宫)为根本。

单座建筑而言,以间为单位

群体关系而论,以院落为单位,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以纵横道路相分隔,沿着水平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厢坊或街坊,进而聚合成以皇宫(王宫)或衙署为中心的城市。以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

决定中国建筑的根本因素:

2.形下“器”,形上“道”

3.以形喻意玄学(巫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体。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木质的构架、装修和以生土为主的台基和围护(墙)上

木构建筑是近似于现代排架,梁柱式结构。常上课认为是桁架结构?

榫卯铰接,构架、铺作、柱子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抗震和抗风性能。

柔曲之美:双曲的屋面,挠曲的屋脊,翘曲和生出的翼角,卷杀的月梁、梭柱、斗拱等等

二、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期,建筑处于“茅茨土阶”和拓扑空间的阶段。

“三礼图”,尤其《周礼·考工记》披露了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基础是周朝建立的。中国最早描述建筑制度的?

“官式建筑”的开端——秦汉。古代建筑体系的成型期定在汉代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魏晋时又修正汉制,如宫城近于中轴北侧,实行大朝“东西堂”制和“宫衙制”;棋盘状的道路和闾里,普遍实行山陵制等,都影响了以后南北朝和隋唐的建筑制度。传入的佛教,促使了古代园林在理念和手法上的演进。卷草纹、琉璃瓦、须弥座,以至梭柱、鸱尾的流行,与印度、中亚、波斯、希腊的原型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可以说魏晋至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交融期和转折期。

唐朝雄浑气势与当时的诗歌、书法、绘画等在风骨上完全同构,宫城——皇城——都城制度的建立的里坊制度纵列的三朝制度,坛庙制度,宫苑制度,以及佛教寺院制度等,都成了建筑演变的起点。

宋朝三重城的形态,厢坊制宫城接近都城中央,宫前千步廊、工字殿、雉门五凤楼,以及文人园,理学和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城乡聚居制度等,基本上为元、明、清所继承和发展。然而。因为军事上原因,文化中心南移,因而两宋之际的木构建筑在风格较之前代显得秀丽醇和。渐趋江淮和华南地域特征,与西北和华北地区延续唐风的辽朝建筑风格有所不同。这样一种差异首先是由地域因素造成的。又譬如金朝建筑,在黄河南北分别趋于宋朝和辽朝风格。所以在技术基础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古代建筑的变迁,主要是地域文化的差异使然,即主流文化在空间移动中,使建筑也吸收了不同的地域特征,而朝代的更替却不一定是建筑演变的分野。

元朝文化大交融。喇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兴盛一时。都城建设复兴周王城制度。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均是如此。

三、18世纪中叶英国人钱伯斯《中国的建筑设计》

英国S.B Fletcher权威的《建筑史》有关建筑之树的描绘。

法国人伯希和及格鲁塞主要局限于砖石和生土的塔,石窟、崖墓等,而对中国的木构建筑了解甚少。

伊东忠太的《东方建筑研究》、《中国建筑史》《支那建筑装饰》大量涉及木构架形制。

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关野贞对中国古代文献和实物材料的捜集考证尤显功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故宫为什么被破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