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廊坊可以驾车来北京通州么?

今天(5月8日),北京市召开第32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今日(5月8日)通报,5月8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2例。自5月7日发布会后(5月7日15时至8日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9例(感染者827至865),其中,房山区16例,朝阳区11例,海淀区6例,丰台区3例,门头沟区、通州区、昌平区各1例;普通型6例、轻型12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均为管控人员,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风险点位及人员已管控落位。

北京朝阳区全区继续严格落实居家办公,进一步提级管控措施

会上,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介绍,北京市朝阳区进一步提级管控措施。朝阳区全区继续严格落实居家办公,区域内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凡是生活工作在朝阳的人员,生活在朝阳、工作在外区的人员,工作在朝阳、生活在外区的人员,全部严格落实居家办公,区域内与民生保障无关的企业全部暂停。

连日来,社会面持续出现零星散发病例,部分管控人员没有自觉落实居家隔离,人员流动带来病毒社会传播的风险,加上病毒隐匿性强,一旦出现传播,速度非常快。朝阳区进一步提级管控措施,临时管控区按照管控区管理,除做核酸外,足不出楼,严禁聚集。

对新出现的病例,严格落实一案一专班的机制,按照全市的要求,坚持24小时工作法则,力争在24小时完成各项工作;对出现病例的重点区域提速排查,深挖到底,争取不漏一处,不漏一人,以最快速度管控住人员和点位。对集中隔离人员严格落实“10+7”管控措施,对解除集中隔离转居家隔离人员严格督促执行7天居家隔离要求,确保足不出户。对全区居家隔离人员赋黄码,严格足不出户,对弹窗三天两检人员及其同住人增加一次抗原检测,除核酸检测外实行足不出户管理。

北京3地升级中高风险地区,位于朝阳、通州

据庞星火通报,截至2022年5月7日24时,朝阳区建外街道南郎社区近14天累计报告9例本土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本市即日起将朝阳区建外街道南郎社区由低风险地区升级为高风险地区。

截至2022年5月7日24时,通州区新华街道如意社区近14天累计报告8例本土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本市即日起将通州区新华街道如意社区由中风险地区升级为高风险地区。

截至2022年5月7日24时,朝阳区双井街道和平村一社区近14天累计报告2例本土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本市即日起将朝阳区双井街道和平村一社区由低风险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区两地风险降级,北京现有中高风险地区54个

庞星火今日通报,截至5月7日24时,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近14天累计报告5例本土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本市即日起将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由高风险地区降为中风险地区。

截至5月7日24时,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周家庄中路20号院、孙河乡康营家园三社区近14天各累计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本市即日起将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周家庄中路20号院、孙河乡康营家园三社区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风险地区21个,中风险地区33个。

朝阳区、房山区是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重中之重

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要严格分类防疫管理。朝阳区、房山区是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重中之重。严格管理,提级管控,严格执行居家办公等各项措施,降低到岗率,减少流动性,不给病毒传播以机会。对封(管)控区、临时管控区、集中医学观察点、居家观察等都要严格规范管理,封控区、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人员足不出户,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指引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遏制、减少新增病例。对密接人员判定要按照标准坚决果断,第一时间转运实行集中隔离。对违反居家隔离规定人员严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坚持每日盘点,查找问题,举一反三堵塞防疫漏洞。

封控、管控、防范区内市民,分别要做到哪些防疫要求?

庞星火今日介绍,为规范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疫情防控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内人员防疫指引。

封控区内人员防疫指引:

1.封控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村)统一安排,做到“足不出户”,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2.封控区内人员应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存在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3.在取物品、核酸采样、扔垃圾等开门环节应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并于开门前后做好手卫生。因就医等特殊原因外出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

4.封控区内人员应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5.居室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居室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7.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应及时补水,每天注水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50ml。没有水封条件的,在使用后应加盖封堵,或使用硅胶垫、胶带等材料进行封堵。

8.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9.清理垃圾时应将垃圾袋扎紧封口,外表面喷洒消毒后置于门口。

10.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应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管控区内人员防疫指引:

1.管控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村)统一安排,做到“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2.管控区内人员应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存在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3.管控区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出门”,如需出门,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并做好手卫生。

4.管控区内人员在管控区内活动时应与他人保持2米以上社交距离,严禁在区域范围内的任何场所进行聚众打牌等聚集性活动。

5.管控区内人员核酸检测时应服从安排,分时分段采样,排队等候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并严格保持2米以上距离。

6.收取快递时,尽量不带入室内拆封,拆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对外包装做好预防性消毒,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

7.管控区内人员应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8.居室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9.居室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10.管控区内人员在管控期间,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应及时补水,每天注水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50ml。没有水封条件的,在使用后应加盖封堵,或使用硅胶垫、胶带等材料进行封堵。

11.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12.管控期间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应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防范区内人员防疫指引:

1.防范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村)统一安排,做到“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2.防范区内人员应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存在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3.防范区内人员尽量做到“两点一线”,不参加聚集聚餐,不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4.防范区内人员应积极配合区域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时要服从现场安排,有序排队,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不聚集、不扎堆、少交谈,检测后应戴好口罩立即离开,回家后做好手卫生。

5.收取快递时,尽量不带入室内拆封,拆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对外包装做好预防性消毒,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

6.防范区内人员应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7.居室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8.居室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9.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10.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应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仍有零星社会面病例,与疫情的较量正处于胶着状态

据央视新闻消息,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当前首都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仍在高位运行,仍有零星社会面病例,首都与疫情的较量正处于胶着状态。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定必胜信心,从严从快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紧紧依靠市民群众同心抗疫,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北京此轮累报感染者727例,98例未完成两剂次疫苗接种

据庞星火通报, 4月22日至5月8日15时,北京累计报告727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其中,朝阳区299例,房山区195例,通州区65例,丰台区53例,海淀区36例,顺义区25例,石景山区、昌平区各13例,大兴区11例,东城区7例,门头沟区3例,西城区、密云区、延庆区各2例,经开区1例。

疫情分析发现,4月22日以来,686例感染者有明确新冠疫苗接种史,其中588例完成两剂或三剂新冠疫苗接种,占86%,无重型、危重型病例;98例未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占14%,其中出现1例79岁女性重症患者。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措施。请符合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完成基础免疫半年后请尽早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00年廊坊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设站,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廊坊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第二次是1951年,安次县设廊坊镇,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县治迁往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第三次是1973年,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现为杨柳青博物馆,后公署迁天津市),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00年廊坊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设站,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廊坊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第二次是1951年,安次县设廊坊镇,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县治迁往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第三次是1973年,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现为杨柳青博物馆,后公署迁天津市),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导读 这些防疫知识点,大家要牢记: 防控六坚持:坚持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手卫生,做好健康监测,做好饮食卫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

这些防疫知识点,大家要牢记: 防控六坚持:坚持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手卫生,做好健康监测,做好饮食卫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随身携带口罩。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需要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情形下应及时戴口罩。 预防病毒传播保持手卫生,清洁双手前尽量不要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衣物遮掩。数据来自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

0
0

1、中风险地区多久才会降级? 一般情况下,中风险地区连续14天无新增本土感染病例,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才能将中风险地区降级为低风险。

2、高风险地区多久能降为低风险? 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同样是需要连续14天无新增本土感染病例,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高风险地区连续14天内有新增病例但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可以降为中风险地区。

3、封控小区多久能解封? 按照目前防控要求,须在封控第1、4、7、10、14天分别开展封控区及管控区全员核酸检测。封控区及管控区解封时间标准为: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 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廊坊市政府共同签署协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廊坊北三县、廊坊临空经济区正式实行“区域通办”联动机制。首批共有70项政务服务和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将实现“区域通办”。

  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推出“医师执业注册”等32项政务服务事项,以及医疗、社保、医保、公积金等23类179项自助终端可办便民服务事项,在廊坊北三县各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区域通办”。

  廊坊北三县首批推出“护士执业注册”“医师执业注册”等38项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医疗、社保、医保、公积金等15类274项自助终端、移动端可办便民事项,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实现“区域通办”。

  根据协议内容,“区域通办”事项应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办事指南清晰、办理情形唯一、材料要求明确为标准,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跟进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逐步实现高频便民事项跨区域无差别办理。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杨文龙介绍,经过多轮次对接、沟通,双方确定了以服务两地“通勤人员”和项目疏解、承接为重点,形成“区域通办”事项清单。双方采取在两地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区域通办”专窗、互设自助服务终端、移动端办理指导等多种方式提供异地事项办理服务。

  杨文龙表示,下一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廊坊市还将通过推行“政银合作”模式、加快系统平台对接、探索建立审批交叉授权、审批互信机制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政务服务领域一体化联动,全面提升跨区域通办协同能力,为两地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政务服务体验。(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廊坊进京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