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球杆闪击套在哪里买?


(作者|河北廊坊 赵玉书)

门球,既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活动,又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门球是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写《老张、老李侃门球》,意在探讨门球活动的基本理念和深刻内涵。试图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百姓话语,约定俗成、广为流传且带有时尚色彩的门球遐想语汇,用轻松活泼、随意调侃的方式一球一说,一事一议,一杆一论,一题一谈,一案一析,一例一解……,内容涵盖门球活动的方方面面。通过两位老球友无拘无束地随意畅谈,引领人们由浅入深地走近门球,了解门球,认识门球,进而琢磨门球,钻研门球,探讨门球,营造一种亲切感人,朴实无华,面向基层,扎根群众的大众门球文化氛围。但愿能让大家读来朗朗上口,品之球味浓浓!

老张——球令20年,打、教、裁样样能行,平时善钻研爱琢磨,这些年经常带队外出参赛,捧回不少奖杯,老球友们都尊称他为“门球高手”。

老李——是刚入门的门球新手,但心细好学悟性好;经常向老张当面请教,他俩聊起门球来那真是: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个探赜索隐,穷追不舍。

这不,说着说着就来了。您往那边看:左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就是老张,右边那个就是老李,俩人又边走边聊上了:

第五篇 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

(之四 练,要抓弱项)



老张,今天咱们不聊别的,你先给我说说“击闪”和“震闪”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记得咱们在聊怎么观看门球比赛的时候,你提到过这个问题。因为我马上就想练,所以还是来个急用先学吧。

正好,这几天我们队的几名新手也正想练习“击闪”和“震闪”。你看,今天我把有关的材料也带来了,你先看看这张表,我从几个方面把“击闪”和“震闪”做了对比说明。走,咱们到球场去,你就跟我们一起练怎么样?



那当然好了,我先看看材料:


前边儿咱们说过,门球技术的基本功其实就是两个字 —— 击和闪。比赛时,击球员就是运用击和闪操纵着各球的运动,让它们到达指定的位置,从而构成攻防战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双方搏弈。什么是闪击?《规则》给出的定义是:“闪击是指放好自球和他球后,通过击打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移动”。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 挥杆击打自球,利用击打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移动。如果不注意观察,不认真分析,不亲自体验,不反复琢磨,是不可能发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但实际上,同样是闪击,确有“击闪”和“震闪”之分。这是根据不同的战术要求所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技术操作。下面咱们按照附表一项一项地说:

先说第一项,踩球。闪击的时候,一般都要求踩球要稳、要牢、要实。通俗地讲,就是要踩住。自球和他球要贴的紧靠的牢,脚踩自、他球的用力是一样的。而震闪的时候则要求脚踩球的力度要根据闪送的距离做适当的调整,总的讲是要比击闪稍微轻(虚)一点,尤其是对他球。这要通过反复练习去体验,熟练了以后就能做到完全靠自己的感觉来把握了。

再说第二项,槌头击打自球时的运动方向。一般击闪多为横向(即平行于地面)垂直于自球侧面运动,是直来直去的。而震闪使用较多的是呈45度角的斜向击打,当然也可以使用击闪的平打方法。

第三项是槌头击球面撞击自球的部位。击闪时大多是直接撞击(击打)自球侧面的中心部位。震闪时则是击打自球上半部(即肩部)的较多。

第四项,击打时槌头的运动速度。这一点需要反复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一般情况下是击闪时槌头的运动速度较快,而震闪时相对于击闪好象就缓慢一些。

第五,击打自球时的施力性质。这一点更需要亲自体验,反复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和把握。击闪用的是明劲儿,“叭!”地就是一杆,硬碰硬、直截了当地打(击、撞)。而震闪则运用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暗劲儿,其中暗含着推、压、挤、搓、按、震……的多种较为复杂的因素(性质)。举个例子不一定恰当:武术界的搏击分为两种,一是拳打脚踢硬碰硬的直接击打搏斗,可致对方伤筋动骨、折胳膊断腿。另一种是通过调动体内潜在的一种定(意念)力,利用气的穿透作用,不伤对方表面皮肉,而直接摧毁其脏腑器官,可让你当场吐血、肢体瘫痪。咱们在看武打片的时候这种例子很多。击闪就类似于拳打脚踢的直接击打搏斗,震闪则更像是用内功、使暗劲儿。这种施力问题上的微妙区别,从外表是绝对看不出来、分辨不清的。不经过亲自千锤百炼,自己还没有真正悟透并熟练掌握时,靠别人介绍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句话,全靠悟性。



照你这么说,我还得先练习气功才行?!

门球和气功是两码事,但两者有许多相通相似,可供借鉴之处。我个人认为:练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做到“人球合一,球随心动,球依意行”的。但目前尚无一人能达此境界。这不是什么迷信,一旦中国门球界有了真正大师级的人物,大家就会看到什么是奇迹!就当前现实而言,只能说明我们所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我们所用的心思还远远不足!整体境界还有较大的差距。



是啊,记得咱们在聊如何看门球比赛中提到过“大师”,中国门球界什么时候能出大师级的人物呀?!

接受、默许、默认“大师”称号,承认进而吹嘘炫耀自己为“大师”的人,绝不是什么大师!

好了,咱们接着说第六点,槌头击打自球时发出的声响。这一点需要通过对不同战术要求,不同闪送距离,不同场地特点,不同操作方法的反复观察、分析、听辩才能区别出极其微妙的不同之处。一般击闪时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而震闪发出的声音则比较沉闷。原因就在于两种闪击施力性质的根本区别,也就是刚才说的:一个使的是明劲儿,一个使的是暗劲儿。

第七点,击打后击球面与自球接触(停留、停顿)的时间。击闪时是直截了当、硬碰硬的撞击,来去都非常干脆利落,所以击打后击球面不再有停顿,会立即抬杆,立即离开自球。震闪施加的是暗劲儿,要靠压、推、挤、按……把内在的“力”传递给自球,所以击球面与自球接触后往往会有短暂的停留、停顿,然后再缓缓抬起离开。



原来闪击的时候,击打一下自球还有这么多的名堂呀!

有些东西不仔细观察就看不出来,不亲自体验就弄不清个中奥妙。光靠别人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听不如一练。

咱们接着把第八、九、十这三条放在一起说,就是闪击后他球的移动情况。击闪时,只要击球面撞击自球,脚下的他球就会立即以很快的速度“唰!——”的一声离开,他球运动起来似离弦之箭,横冲直撞,势不可当。但是由于它的运动方式基本上与正推平击打法击出的球一样,看似很凶猛,却由于滑动、滑动滚动的巨大摩擦阻力,会使其很快减速,缺乏后劲。而震闪时,脚下的他球离开自球后,表面上看移动的速度不是很快,也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但却可以按照战术要求,以不同的施力让他的移动可近可远,可快可慢。在比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击球员闪送的球移动很慢,但却走的很远,似乎有着无穷的后劲儿。这就是咱们要说的最后两个问题,击闪和震闪在比赛中适用于哪些战术要求,通常用在什么地方。

击闪适用于中远距离,比如闪带对方的关键球,送位、接力、制角等。而震闪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战术目的,送位、接力、制角无论远近都可以用震闪的方法来完成。特别是近距离制造双杆,自助成势,用震闪的方法磕、挤、擦、顶、碰、移……能做出许多高难度的技巧球。为什么有的人3、4个球在1、2平米的范围内或围绕着球门附近鼓捣来鼓捣去就是造不出双杆来呢?刚送好一个球,再用第二个球去并靠、密贴,结果又把第一个球顶跑了,原因就是他没有掌握震闪的基本要领。不看距离,不看地形条件,闪送每个球都是生硬的击打、碰撞……,所以球不听他的指挥,想要的距离没达到,想要的角度形不成。在近距离、小范围,特别是依托边角隐蔽条件下“做小球儿”、“玩儿技巧”,可以说非震闪莫属。有时在赛场上接近比赛结束的最后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常听教练员这样嘱咐队员:“把某某号球缓送到四角,不出界!”;“把某某号球缓送过门出界!”。送就送吧,为什么还要加个“缓”字?有战术头脑、有强烈战术意识的人一听就知道:“缓”的意思是教练员不希望你把这个球“叭!”的一杆闪出,象火箭一样“嗖!”——地一声飞快出界。而希望它慢悠悠地滚动着,象踱四方步逛大街一样不紧不忙地走出界外。这里的关键是要“拖时”,即要占用(使用)更多的时间。主动方把仅有的一点时间占据了、用足了、耗完了,另一方就失去了起杆的机会,从而对双方的胜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像类似的这些关键时刻、关键杆、关键球,使用震闪的技巧就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完成特定的战术任务。如果你没有学会并熟练掌握震闪的技巧,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形势、什么要求、什么目的,只要是闪送球都是干脆利落、直截了当地“叭!”一杆打下去,“嗖”——的一声球跑了,想通过你的具体操作多用、拖延一点时间是难以办到的。到时候,只能眼看着让对方关键球获得起杆机会,或反击,或抢分,或……,最终比赛谁胜谁负就难说了!



看来是得好好练练震闪的技巧,学会了、熟练掌握了,闪送球的时候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操控自如,指哪停哪,要哪有哪,说哪是哪,想哪到哪。

这可不是三天两早晨,十天半个月就能办到的。你要有长期苦练巧练的思想准备才行。



那当然,门球技术,无论哪一项要想真正熟练掌握都不容易。特别是一些精致细腻的技巧活,说起来容易——那是人家下够了功夫,用足了心思,悟出了道道儿。做起来难——没有任何捷径可循。还是那句老话: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

好!你始终记住并实践这句话就行了!关于击闪和震闪的问题,今天就给你说到这儿,关键是回去要用心练、用心体会。这个不象一般的击球动作,更加需要调动自己的悟性。



下回准备给我介绍什么内容呀?

先别着急,前面介绍的几项有不少内容是需要下一番功夫苦练的。别的甭说,就是今天的击闪和震闪,你就得好好练上几个月才行。所以我想还是先“扫清外围”,咱们先聊聊对门球的一般认识、通俗理解和基本定位。然后再向技战术运用等领域逐步深入。



你说得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嘛。我不着急,一下子吃得太多了难以消化,对于我这样的新手,不能急于求成。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回再见!


【老张、老李侃门球】第十四篇门球是什么


点击下方关注门球在线了解更多门球资讯






第一手了解各种门球资讯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article>
<section>
门球规则定,成功撞击他球或成功通过球门,击球员都司以获得续击权,如果在通过球门的过程中同时撞击了他球,则击球员可获得两次续击权,这两次续击权即之为双杆。&lt;/b&gt;&lt;/p&gt;&lt;p&gt;&lt;b style="font-size: 20px;"&gt;
双杆球极具进攻能力,因为它有连续作战的特殊待遇,攻击对方球时不会受到距离的限制,第一杆到达目的地附近,第二杆再实施进攻。比赛的关键时刻,一个双杆球将对方球全部清场,便可锁定胜局。所以打造、使用、防范双杆球的战法称之为双杆战术,是门球比赛中最重要的战术。&lt;/b&gt;&lt;/p&gt;&lt;p&gt;&lt;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由于双杆球威力巨大,所以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有人甚至说它是导致比赛一边倒、没看头的罪魁祸首,所以我国在对门球规则进行修改时,多次对双杆球的规定进行手术切割。先是取消了角度双杆球,即在一次击球过程中,无论撞上两个或多个他球,都只有一次续击权;后来又从次数上进行了限制,即每个队在比赛中只能使用两次双杆球,以后又进一步限制,只准使用一次。可见双杆球在比赛中已经成为稀缺资源,一定要做到精心打造、合理应用。&lt;/b&gt;&lt;/p&gt;&lt;p&gt;&lt;b
由于双杆战术只能使用一次,所以造不造双杆球、打不打双杆球都要反复斟酌。比如比赛还在开局阶段白方②、④、⑥三个球界外,此时红方③、⑤、⑦处在二门口,都具备了造打双杆球的条件,但为③造双显然没有必要,因为③打出双杆球,白方场内无球可打,最多能过一个三门,此后,红方失去了造双的资格对白方不会构成威胁,白方反而掌握了造双的主动权。所以,仅有的一次双杆机会,一定要留在关键时刻要让它能发挥最大的效益&lt;/b&gt;&lt;/p&gt;&lt;p&gt;&lt;b
即先为在杆球造出双杆,至于是否打出双杆,那要看战局的需要,需要则打,不需要则不打。这种“造而待打" 的方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给对方施压,让对方球琢磨不透,迫使对方不敢贸然组织进攻,具有一定的威慑力。&lt;/b&gt;&lt;/p&gt;&lt;p&gt;&l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gt;
由于双杆受限,所以眼下的比赛过程中,开局阶段双方一般都不会刻意打造双杆球,只有比赛到了相持阶段,一方要想夺势,则常常会借助双杆战术。这种情况下,谁抢占了先机,谁就取得了主动。所以比赛中,如果对手有连号结组球在球门附近,则一定要注意防范其后续会造“双”,可先给己方先手球制角,让其通过擦球进攻破解对方的双杆;如果己方先手球没有擦球进攻的角度,则可将己方其他球闪送躲藏后,采用远攻战术,撞顶对方的造双球,或门前或门后,只要顶掉一个,对方双杆造双立即失效。&lt;/b&gt;&lt;/p&gt;
我们看过NBA球赛,在比赛进行到剩下几十秒甚至几秒的时间段,输球的一方会不断地犯规,其目的是通过犯规赢得时间,这就是时间战术。门球比赛虽然不能和NBA球赛相提并论,但也是一种限制时间的比赛,所以也会有时间战术。&lt;/b&gt;&lt;/p&gt;&lt;p&gt;&l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gt;
这是一种来回的“折腾"(撞击、闪送己方球的方式通过做一些无用功而耗时。比如②、④、⑥都是二门球但都在三线附近,红方③镇守三门,②起杆时,比赛还有1分钟时间,为了不让③起杆,②可撞闪④、⑥虽然不能得分,但这么一折腾,1分钟时间估计没有了。&lt;/b&gt;&lt;/p&gt;&lt;p&gt;&lt;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劣势方的打法正好相反,即要加快节奏,不打无用球,击球员要提前站好位,裁判员呼号的同时,击球员嘴到人到,快步来到自球前,然后快速瞄准、快速击球、快速闪击、快速退场。碰到可打可不打的球,千万不要恋战。另外,还要少打传递球。比如,比赛剩余时间不多时,白方二门口有守门的⑩,为了给⑩争取时间,处于其他方位的②、④、⑥、⑧中间相互传递的过程就可以取消了,各球都直奔“主题”,到二门口去找⑩。如果遇到不需要过二门的球,也可以用槌头快速点击一下自球。&lt;/b&gt;&lt;/p&gt;&lt;p&gt;&lt;b
要想打好时间战术,还需要会算时间账。一场比赛30分钟时间,一般打5轮左右,每一轮大概用时5分钟。所以,当比赛最后5分钟报时后,就可以估算出收杆球是几号了。比如,当①收杆后,最后5分钟报时,那么,比赛结束的球号不是本轮的⑨,就是下轮的①。这是第一笔预测的时间账。第二笔就要细算了,因为1分钟时间,通常可以打4-5杆球,根据场上的球势,能准确地计算岀谁是收杅球,这一目标明确后,该怎样用时心中就有数了。&lt;/b&gt;&lt;/p&gt;
style="font-size: 20px;"&gt; 这一战术不难理解,扰如我们去市场买菜,需要比三家,目的是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菜。所以弃少求多就是实施多得分的战术。它和我们此前学过的轮次前抢战术看似类同、实则不同,因为实施轮次前抢战术注重的是提前得分。&lt;/b&gt;&lt;/p&gt;&lt;p&gt;&lt;b style="color: rgb(22, 126,
</section>
</article>

门球技术分为击球和闪击,击球的方法很多,但挥杆的稳定性是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如何做到瞄准好了能打正,并且力量适度,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一些心得供大家探讨。

  一是站。  人球一直线。就是击球员首先要把身体站正。要使两腿骑在目标球与自球连线的延长线上(即击球方向线上),两只脚至该线的距离相等。

  为了站得正,击球员进场时就要注意沿击球方向行进,边走边找自球、目标球的连线,这样停下来就站正了,可以节省时间。比如刚开局自球进一门后准备过二门,击球员就注意沿球场一线的平行线向前走,接近自球与一线的连线时,再向左转向二门方向走,边走边找二门中心点与自球的连线。而不要等走到接近自球时再后退去找击球方向线。

二是放。  蹲下细细瞄。就是击球员蹲下来以后,用槌头作为瞄准器,  把球杆放好之后,目光再从槌头的后端向前看,检查一下槌头、自球、目标球三者的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三是提。  就是击球前先把球杆提起来,槌头下端离开地面约2厘米。使槌头前端的中心点同自球后端的中心点同高。如果采用翘槌头瞄准击球法,应将槌头前端适当放低。

  这一条不能忽视、不能偷懒、不能靠后撤前送球杆的一瞬间去找击球点。依我观察这是当前门球比赛中打不准的一个通病。

  四是拉。  就是把球杆沿击球方向线缓慢地正直向后拉,根据目标的远近,球场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击球点的高低,确定向后拉的距离,一般在20-30厘米。

  同时注意双手握杆的松紧,以保持左右平衡,防止槌头后端偏离击球方向线。

  五是打。  就是当槌杆向后拉到一定位置时,接着就沿击球方向线前摆击球。这是整个击球过程的关键一环,一定要双目紧盯击球点,专心致志地向前摆杆,同时注意双手、双臂用力的平衡,防止前摆的速度、力度不够或过大、过猛,保证槌头始终不偏离击球方向线。

  这五个动作是连贯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击球过程中,是一环扣一环不停顿地进行的。并且前一个动作直接影响后一个动作的准确性,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球横向闪击真人示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