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铁矿矿山公园,老年人须要门票吗?

<article>
<section>
本篇配图为本人参访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手机随拍,配曲《我们不一样》,文字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历史史实追述,以及本人参访后的一些感受。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关注分享!&lt;/b&gt;&lt;/h1&gt; &lt;h3&gt;&lt;b&gt;晚清中兴名臣——张之洞铁塑像&lt;/b&gt;&lt;/h3&gt;
先讲一个故事。嘉庆年间,有一举人张瑛,一生为官三十余载,他最为重视教育事业,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并且送上鼓励,这就是“加油”的由来。而张瑛的儿子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而张之洞正是我本篇文章的主要人物之一。讲这个故事,我是想表明:我们应该记住先辈一步步走过来的路,并继续先辈的事业,为了中华文明之进步,加油!&lt;/b&gt;&lt;/h1&gt;
&lt;h1&gt;  上小学就学习过课文《愚公移山》,总觉得不可思议,以为不过是神话而已,那么大一座山怎么可能移走呢?而今天,我亲历了一个真实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我站在了&lt;b&gt;黄石国家矿山公园&lt;/b&gt;的山崖边上,俯瞰了一个巨大的天坑,不过此天坑并非大自然造就而成。这个天坑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巨大的山体,而经过我们先辈的劳作挖掘,才变成了今日所见之天坑,&lt;b&gt;这是人类努力奋斗之杰作。&lt;/b&gt;&lt;/h1&gt;
&lt;h1&gt;  在天坑边上濒崖临风,&lt;b&gt;我面对着此情此景,对愚公移山故事更加坚信不疑。&lt;/b&gt;近些年来,我走过悬挂在崖壁上的公路,参访过穿流在太行山绝壁上并灌溉农田的红旗渠,我也访过千年流淌的苏杭大运河、“暗渡陈仓”的千年蜀道等,&lt;b&gt;我更深刻理解了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践行的愚公精神,以及“人定胜天”之大无畏勇气,懂得了人类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历史之成就、艰辛与伟大!&lt;/b&gt;&lt;/h1&gt;
&lt;h1&gt;  在天坑的观景平台上竖有一个解说牌,上面写到(导游解说道):人类对铁矿的最早开发从海拨高程276米的山坡开始,一直到1958年9月,人们(向下)开采到达184米海拨高程,此时,毛泽东主席来了。我向下望去,从那以后,到本世纪初停止开发,天坑已经变得很深很深了。这个天坑像一枚巨大的海螺,四壁呈梯田状,上大下小,因而底下的事物用肉眼就清楚看见,由于太高,人若在底下,则看起来就像小蚂蚁一般。这里记录了、凝固了我们中国工业发展的1700多年的历史痕迹!&lt;/h1&gt;
&lt;h1&gt;  年轻时,我常常惊叹现代工业为人类带来的无尽文明进步与生活便利;今天,我同样惊叹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就轻易得到想要的东西;而此刻此地,当我突然面对这一层又一层人类工业开发的“年轮”,我感悟到了人类发明、发现、创新并一步一步走来的辛苦历程,并为之感动不已。&lt;/h1&gt;
&lt;h1&gt;  也许有人会说,这里展现的工业文明太原始太初级,与今天日新月异的人类文明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想大声地声明:&lt;b&gt;文明与进步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千百年来,人们连续不断地努力奋斗而来的!对此,我们应时刻牢记。&lt;/b&gt;&lt;/h1&gt;
&lt;h1&gt;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隶属于武钢大冶铁矿,公园自然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矿冶大峡谷”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lt;/h1&gt;
&lt;h1&gt;  黄石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黄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湖北省最早的铁路、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厂都诞生于黄石。地属黄石的大冶铁矿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开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黄石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大大一笔。&lt;/h1&gt;
&lt;h1&gt;  自三国时期开采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吴王孙权在这里曾造刀剑,隋炀帝杨广在这里铸过钱币。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钢铁,在这里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铁矿山,成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1908年,盛宣怀成立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大冶铁矿是汉冶萍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曾为世界瞩目。&lt;/h1&gt;
&lt;h1&gt;  公园内日出东方广场矗立着毛泽东主席手托矿石的雕像,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毛泽东石雕像。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视察大冶铁矿,这是他一生唯一到过的铁矿山。雕像的两边有14组铜浮雕,都是由大冶铁矿的精铜制成,展现了新中国工业文明的辉煌史。&lt;/h1&gt;
&lt;h1&gt;  毛主席手持铁矿石的唯一一尊雕像:伟人雕像高为58.915米,其意纪念毛主席视察大冶铁矿时间()。只见毛主席手里拿着一块铁矿石,面带微笑,样子慈祥和蔼,双眼深情的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深情地看着铁山的发展,凝望着新中国工业文明冉冉升起。&lt;/h1&gt; &lt;h1&gt;
往事越千年,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是凭此地的铜铁矿冶炼锻铸刀剑,与魏蜀抗衡。孙权想把都城迁至此地,也可能与此地产铜铁有关——利于依“武”而“昌”;却留下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怨谚语。公元226年,这里与周边大山没有区别,是孙权在铁山大兴炉冶锻造刀具,拉开了大冶铁矿辉煌的开采史。且不说孙权是怎么发现这里有矿的,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矿藏宝地。其后,黄巢来过,岳飞来过;朱元璋在此“冶官铁”;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来过,日本人也来过;有人还戏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也来过;……&lt;/h1&gt;
20px;"&gt;1.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2.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主要组成部分; 3.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 4.开国领袖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lt;/span&gt; &lt;h1&gt;  5.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429地质勘探队在这里成立,中国第一批女地质队员在这里诞生;
6.中国最早聘请外国专家运用地质科学勘探发现的一家大型铜铁矿床; 7.1923年1月,大冶铁矿矿工举行的下陆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以胜利结束的大罢工,为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提供了组织经验; 8.见证侵华日军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第一家铁矿山; 9.经过多年开采,东露天采场形成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 10.建成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基地。&lt;/h1&gt;
&lt;h1&gt;  大冶铁矿东临滚滚长江,西依悠悠雉山。想当年,它可是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时间长达116年。近两年来,大冶铁矿全力推进 “日出东方、矿冶峡谷、矿业博览、井下探幽、天坑飞索、石海绿洲、灵山古刹、雉山烟雨、九龙洞天、激情滑草”等十大景观建设。&lt;/h1&gt;
20px;"&gt;进公园时,园内游人很少,天地寂寥,正是宜发思古之幽情的宁静所在。进大门往里走,可见公园的高高铁塔招牌。再往里,可见一组铁制的抽象雕塑,这些雕塑都是用矿上报废的机械设备上的零部件焊接而成。不过,雕塑在室外日晒雨淋锈蚀的厉害。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张之洞着顶戴花翎的塑雕,很形象。&lt;/span&gt;&lt;span style="font-size:
&lt;h1&gt;  &lt;b&gt;历史铭记了张之洞老前辈,我相信,甚至连公园四周的山水树木都不会忘记张之洞。&lt;/b&gt;张之洞三到铁山,引入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开采大冶铁矿,使铁山成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之摇篮。&lt;b&gt;毛主席曾说过:讲到重工业,有个人不能忘记——张之洞。&lt;/b&gt;人们今天建此公园,也是向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历代先贤致敬!向我国历代的辛勤劳动者致敬!&lt;/h1&gt;
&lt;h1&gt;  张之洞,1889年起任湖广总督,任内,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办起了“铸铁局”、“银元局”、“制铁厂”等官办企业;上任之初,得知铁山铁矿藏量巨大,即决定开办大冶铁矿;为修建卢沟桥和汉口铁路,创办钢铁工业,提供铁矿石原料;设立大冶矿务局和大冶铁厂系采用近代技术开采,使铁山成为我国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矿山,为创建汉治萍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lt;/h1&gt;
&lt;h1&gt;  公园内的山岩间,还存有一个当年汉冶萍公司堆放炸药的山洞遗址。据说,日本人入侵中国后,在此也曾酿成死伤300余中国劳工的惨案。&lt;/h1&gt;
&lt;h1&gt;  我参访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纯属偶然,我在此地也仅仅停留了一个多小时而已。在矿山公园应该可以游的更深度一些,比如可以下到天坑底部,走一走洞坑,或登上山顶的亭台俯瞰整个矿山公园。尽管时间短暂,矿山公园给我带来的震撼却持续了很久很久……回来后,我就忍不住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当晚提笔,一气呵成写完此文。&lt;/h1&gt;
&lt;h1&gt;&lt;b&gt;  篇尾的话&lt;/b&gt;&lt;/h1&gt;&lt;h1&gt;&lt;b&gt; 快节奏的生活和多元化的环境侵蚀着时代的记忆。而历史的痕迹静静地藏于城市的许多角落,角落里感人的故事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总会有有心人穿行其间,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矿山公园在哪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