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浙江海宁能去吗?

清宫剧《延禧攻略》7月19日在爱奇艺上线以来,一个多月一直非常火爆。该剧讲述的是女主角魏璎珞从普通宫女一路成长为令妃辅佐乾隆皇帝的故事。

大家可能想不到,《延禧攻略》的总制片人于正还是嘉兴海宁人。8月21日,于正在微博上透露了好消息:《延禧攻略》将会推出第二部。

于正趁热打铁宣布将推出续集

眼下电视剧《延禧攻略》持续火爆,8月21日,于正发微博公布《延禧攻略》将会推出第二部:“透露一下延禧二的故事:前缘再续,非遗再传,唯独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前缘再续”指的应该就是当下讨论度最高的“卫龙CP”了,魏璎珞与皇上这一对是否还会在续集中有新的情缘发生最让观众期待。但是也有网友说:“第二部,原班人马就好。”毕竟,续集如果阵容大换血,可能就出不来原有的感觉了。

“非遗再传”则是于正在这部剧中最想达到的目的:弘扬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中的细节可谓精雕细琢,妃嫔佩戴的头饰运用“点翠”工艺制作;皇后手里的摇扇使用手织罗、缂丝等面料绣成;宣纸、昆曲、通草绒花等许多“非遗”都有所呈现。据说在开拍之前,于正还专门拜访了传统工匠,参观了大量博物馆,才把这些细节做到如此考究。

至于“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显然是指剧中出现的大量美食:蒙古烤饼、藕粉圆子、福建荔枝、血燕等地方食品,让不少吃货都大呼“追剧的时候馋哭了”。

于正发布这条微博的当天,《延禧攻略》当日的网络点击量突破100亿。全网连续剧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达15.13%,是今年的最高纪录。

于正,本名余征,1978年2月28日出生于嘉兴海宁。1997年6月,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

1999年,跟随香港导演李惠民学习编剧,2002年在上海成立于正工作室正式出道。2003年,于正担任首部作品《带我飞,带我走》的编剧。2005年因制作电视剧《烟花三月》和《大清后宫》等而成名。2008年3月11日,于正担任《最后的格格》编剧和总策划人,并凭借该剧获得2008年南方盛典最佳编剧奖。

2010年,因制作古装剧《美人心计》而获得关注。2011年,因担任《宫锁心玉》编剧和制片人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并凭该剧获16届亚洲电视大奖亚洲最佳编剧奖。2014年8月1日在第三届星耀360颁奖盛典上获得“最期待跨界合作奖”;同年11月,获中美电影节中国电视剧最佳编剧奖。

2017年6月,于正担任总制片人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开机,该剧以清代乾隆朝为背景,讲述少女令妃魏璎珞在后宫经历各种历练锤磨最终成为“最强王者”的故事,制作人于正一直都在不遗余力传播和弘扬具有东方神韵的传统文化,此次秉承这种风格继续将“中国元素”进行到底;昆曲、刺绣、打铁花、缂丝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在这部作品中精妙展现,此番制作相较以往“匠心再升级”。

跟香港导演李惠民学到了很多

于正跟香港导演李惠民学艺时,并没有签约,只是做他的私人秘书。不但没有收入还要倒贴,“我租了一间每月300元的小房子,每天花40块钱打车到李导家,最穷的时候一个面包掰成两个吃。我住在二楼,水道一堵塞,房子全是臭泥,根本没法儿睡觉,老鼠直接从脖子边爬过。”说到这些多年前的往事,于正忍不住皱眉、摇头。

跟着李惠民导演的两年,于正承认自己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对待事情的态度,李惠民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譬如性格开朗,遇到挫折也不停止努力,再譬如在起起伏伏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消极的人生……以至于现在,于正到哪里总会提到李惠民的名字。那是他自我成长的两年,初出茅庐的他没有想到赚钱,只想到不断努力,要不就会被抛得很远很远。

在于正的人生中,他认为拖欠他稿费的老板只有5个,但他都没有维权,甚至也没有跟投资方要钱。

第一个在剧本上没有打他的名字,由于还没有成名,他觉得维权还达不到目的。何况,打官司的时间又能写新的剧本了。

第二个老板让他写三十集的戏,却要求40集的量,写完只给30集的钱。可这个老板给他介绍了一个更好的活,挣了两倍的钱。因此,那10集的钱于正也不要了。

不想让宫廷剧总是充满负能量

清宫剧《延禧攻略》7月19日在爱奇艺独家上线,讲述的是女主角魏璎珞从普通宫女一路成长为令妃辅佐乾隆皇帝的故事。虽然是一部典型的大女主戏,但女主睚眦必报、怼天怼地的性格在众多宫廷剧中显得很有新鲜感。

《延禧攻略》中的女主角魏璎珞从第一集出场就不是单纯的“小白兔”,展现了超强的战斗力,在面对他人欺负时,魏璎珞会主动还击,面对有权势的男性角色,也没有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反而会时常“毒舌”一下。

对于女主“睚眦必报”的性格,于正表示,虽然此前他也拍过宫廷剧,但其实只是发生在宫廷里的爱情剧。在他看来,传统宫廷剧总是充满了负能量,自己很不喜欢,但他又想要宫廷的仪式感,就想着能不能合二为一,于是抓了十个字“人心存善良,更要懂自保”,“既符合历史上令妃的大事件,又有现代女性自立觉醒的意识,现在看来是成功的。”

对于《延禧攻略》这个剧名,剧方有工作人员曾透露,后来璎珞住到了延禧宫里。

“不是宫斗的宫廷小说”

2013年,于正计划拍一部清宫戏,有关乾隆的外孙女,“和恪公主的一生非常传奇,她是乾隆的外孙女,在宫里长大的,又从宫里嫁出宫外,风光一世,我们甚至已经整理了17万字的笔录。”

在查找史料的过程中,于正渐渐发现了一个更好玩的历史人物——令妃,“她嚣张的个性非常打动我,比如说皇后被废,这么大的事,她过生日去了,找南福唱戏敲锣打鼓的。”

史料记载的乾隆也与大部分影视剧中塑造的皇帝形象不同,“他对大臣说的话很有趣,平时喜欢穿着小红鞋,拍Cosplay画像,违背祖制招汉妃进宫,他所有的东西都很像现在的人。”富察皇后则是“集天下女子典范于一身”的形象,二人受束缚的爱情让于正颇为感动。

于正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有没有那种不是宫斗的宫廷小说,不是每个人都勾心斗角,像一部群像剧,每个人的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有趣,又能够传播正能量。”

这成了于正创作《延禧攻略》的原始动力,他希望做一种全新的尝试,创作一部全部桥段都来自于正史典故的作品。

在于正曾经创作和出品的40多部作品里,古装剧特别是清宫戏无疑是为他赢得最多声量也带来最大争议的品类。在过去十多年的创作过程中,在基本的价值内核之外,于正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创作方向,“最开始我很爱在画里找寻灵感,有一个阶段,我创作的灵感来源甚至只是人设。”从《美人心计》《宫锁心玉》到《陆贞传奇》,在宫廷剧的外表下,这些作品又承载着言情、职场、宫斗等不同的题材类型。

于正一直憋着个想法,他想要认真拍一部正剧,这是此前他还从未涉及过的类型。在近几年间,这种对新题材的融合和尝试在于正的创作中变得越来越多。

在2017年的新欢娱战略发布会上,欢娱影视发布了包括《延禧攻略》在内的8部新剧。其中,除了历史正剧《延禧攻略》,还有用偶像剧的手法拍摄正剧剧本的《皓镧传》,电影质感和青春偶像剧情的结合《烈火军校》等。“每一部我都想尝试一种不同,看观众最喜欢什么。”于正说。

另一方面的考量则在于政策对古装剧整体把控的收紧。宫斗、放大人性的阴暗面、虚构历史等内容被叫停,这让古装剧的创作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于正需要找到一种更为保险的内容呈现方式。在《延禧攻略》中,大的历史故事框架被保留,比如乾隆的荔枝宴等。而人物设置上,几位主角魏璎珞、皇帝、皇后、娴妃,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历史人物的原貌,“皇后的很多台词,都是原历史人物孝贤纯皇后说过的话。”

有时候,他也会采取反向创作的方式,先设计一个大致桥段,然后到历史中寻找相似的内容。比如在剧中,璎珞陷害傅恒送他椒盐的桥段,就是从历史中找到了祭祀的仪式上“胙肉”上不能撒盐的习俗作为依据。

为了让剧情更有浓度,一些适度的改编必须进行。比如将历史上高贵妃的僭越夸大,给历史中“只有功勋没有个性”的傅恒赋予“守礼”的性格,以便形成更为丰富的人物关系和互动。

创作的边界变成了极为重要的问题。“我是一个容易天马行空的人,所以必须要有人来拉住我。”于正说。

一个3人的编剧团队被组建起来,由于正担任编审,负责整体桥段的把控,历史顾问负责查找和对照史实,最后由执笔编剧成稿。“有的时候我们也会争执,比如我想到了一个桥段,会被他们极力反对,认为这种根本不可行。”

(信息来源:山西晚报、新京报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现在可以进去了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