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你喜欢徒步旅行吗?是一种什么体验?

徒步旅行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倒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选取的路段是否安全2.个人的体力是否可以3.是否有同行者4.徒步时长。徒步旅行的风光独特,对自己也是个考验,春暖花开,一起出门走走。

那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一是放下。放下城市生活给人带来的纷扰,使心境恢复到一种平静状态;二是探索。不是探索自然,而是探索自己内心世界中很多悬而未决的困惑;三是感悟。通过徒步旅行,在且行且走之间,在平静而不避世的状态,在自由而有所思的过程中,给自己寻求一个“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答案。

实质上徒步旅行不是一种运动,而是一种修行,目的不在“苦”、不在“行”,而在于“修”。所以去哪里、多长时间,都不必太刻意。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疫情快要结束了,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感谢这位朋友邀请,我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很喜欢徒步旅行,这几乎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经历之一。目前我人生当中主要有三次疯狂的徒步穷游旅行,第一次是在2014年正月元宵前夕徒步穿越海南,第二次是2014年7月徒步穿越西藏墨脱线,全程260公里;第三次是2014年12月圣诞节零下40℃穿越大兴安岭荒原。我先大致介绍我的个人徒步旅行经历,最后再分享下我的旅行体验。

第一次海南徒步(我当时上大学二年级)我怀揣着不到1000元现金和对海南岛的向往,从江西九江老家搭车去海口,从海口开始徒步海南中线到三亚亚龙湾。背着登山包负重50斤,单人全程徒步300公里,最终在第8天到达目的地。当时兴奋地脱掉上衣,投入到大海的怀抱中。这是我第一次完成长距离徒步,全程很累很辛苦,加上营养跟不上,人也瘦了些。但精神上却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及成就感。有了第一次海南徒步经验及以前在西藏徒步搭车的短距离徒步经验,我开始着手准备徒步穿越西藏墨脱。这一次我也更加自信了。我当时召集了另外三人加入我的徒步队伍,我作为领导者带领他们徒步。我脑子里充满了兴奋,每天课余就是跑步锻炼、规划行程,兼职赚钱和准备各项物品。

西藏墨脱这条线路,当时被称为中国徒步第一线,即从派镇翻多雄拉山,经拉格、汗密、背崩,进入墨脱,全程除了以上站点以外,全为无人区,总距离100公里左右。而我选择从波密开始出发,穿过嘎隆拉隧道至墨脱县,然后反穿经汗密等地至派镇,全程徒步背包,距离更是达到260公里,而且每个人基本是穷游徒步,基本没有什么有营养的补给。这样的徒步挑战很大。

真是穷且志坚啊!因为想法纯粹,这使得我们更加投入到这场徒步挑战过程中。大家相互鼓励,抱着必胜的信念来完成这次徒步。每个人第一次走进壮丽的雅鲁藏布江,第一次走进原生态的密集雨林中,第一次被蚂蟥包围,第一次像摸石头过河般地摸索着过多雄拉雪山,山顶能见度极低,稍有不慎滑入湿滑的巨石下……就是这样,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墨脱徒步。真是患难生死与共!用一句网络俗语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

第三次徒步又是我独自策划的。我想在圣诞期间从大兴安岭地区的阿木尔镇,用2天时间徒步穿越至祖国北极点——乌苏里浅滩,全程共128公里左右。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体能锻炼,为了能在一天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路程,我日常训练跑步,平均配速能达到4′30″。还有联系当地人询问这条路线是否可以走,沿途哪里有村子等。终于,在12月20日左右的一天,我带着简易装备,独自一人从哈尔滨乘坐火车硬座前往阿木尔镇。

第三天一大早,当时正值气温低的时候,最低气温基本能达到-40℃,但我还是出发了。茫茫雪原,雪淞景观非常美丽,可雪原安静得可怕。雪地上除了我的脚印,还有就是雪兔的脚印了。徒步没多久,我立马感受到了极寒侵蚀着我的身体。徒步鞋变得像块石头一样硬,脸就好像被刀割了一样疼。但由于今天的目的地是70多公里外的一个林场(这也是最近有人的地方),我必须负重忍痛前行。

在-40℃至-20℃的极寒天气连续徒步12个小时,我经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东北的冬天天黑的早,大兴安岭下午4点完全天黑了下来。而我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徒步前行,预计6点左右应该就基本能到达目的地。令我奔溃的是,我一直没有看到有灯亮的地方。那种奔溃的感觉是对死的恐怖。最后的1个多小时,我是凭着那种生存的欲望最终到达了林场,当地人收留了我这个“不怕死”的年轻小伙。非常不幸,我的双脚后跟都磨出了肉,双脚几乎无法站立,本该第二天完成的任务,留给我永远的遗憾。在林场休整几天后,好在脚最终恢复了元气,完好无损。

以上就是我目前个人徒步旅行生涯的全部经历。感谢这些经历,让我的人生有了积极改变。说到体验,我的分享如下:

一、这一次次的徒步旅行,让我看到了祖国不同角落的特色美及当地人的善良及热情。初次遇见大海与热带雨林的欣喜,海南黎族及当地人的热情问候及给予住宿,就像遇见了热带海风中的丝丝清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大气磅礴,在墨脱县城遇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友就像一个个勇士。大兴安岭荒原的广阔,茫茫雪原的纯净,东北大爷的好心肠。

二、带给我物质上、精神上的满足。通过穷游,花最少的钱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这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独自一人完成徒步穿越海南及大兴安岭荒原,带人穿越中国第一徒步路线,带给我精神上的无比满足与成就感。

三、磨炼自己吃苦耐劳、乐观看待困难的品质。这一次次徒步穷游,可以说是对自己身体一次次小的摧残。300公里、260公里的路程是一道坎儿,需要自己不断坚持、不断努力才能完成。每次到精疲力尽、快要走不下去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会继续出发,安慰自己今天的任务快完成了!

四、带给我自信!海南穷游徒步,对于我从一个长期自卑的性格,慢慢变成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五、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这样的徒步经历一生可能只有一回,尽管过程中有挫折,很痛苦,但留给自己的却是永久美好的回忆。多少人能够有这样一次徒步,我不为以后在别人面前可以吹嘘,而是可以很自然地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我相信,这种正能量的做法是能够影响到一些人的。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帮忙点个赞吧!我是一直在路上的“大明趣旅行”,欢迎大家关注我!@大明趣旅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上路。 可能是因为一段不见经传的文字,可能是因为一张构图精美的照片,又或者是为了某个人而奔赴远方。 出去旅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景为重,着眼于山川河流,将眼光和时间停留在沿途的风景,将更多时间花费在摄影以及交通中; 另一类,则是随遇而安,没有经过精心的计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没有太大得失和期待,用平和的心态去遇见旅途中的所有未知。 两者的区别很明显,一种重在物质感官的享受,是向外的观察;而一种则重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向内的修行。 总听见有人在讨论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大概是这样,除了看过更多的美景之外,感悟才是整段旅程主色调。 旅行打破人原本的生活模式。一个经常行走在外的人,他们善于用变换的眼光看世界,敢于打破惯性,随时变换方向。在同一处熟悉的地方生活太久,容易让生活束缚得无法展露手脚。 现如今,旅行不再只是『看遍世界』的一种吹嘘与证明,而是一种探索发掘和自我反思。我想,这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旅行,是不停地遇见。 遇见来自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人们,遇见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过琐碎嘈杂,太多东西将完整的时间分散得支离破碎。 我们拥有了太多的身份,扛在肩上的压力很难卸下,容易将自己团团束缚得难以喘气,内心充满焦躁与不安。 常年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偏安一隅,难以遇上来自天南海北的好友。丰富的物质生活功能使得生活在熟悉的表象之下,按照惯性顺水而去。 而旅行中视野的开拓及深刻的体验,能让自己放下心防与包袱,扔掉面具还原真实自己,在放松的氛围中去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遇见更好的自己。 歌德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旅行最大的好处和乐趣就在于,你会有很多机会和陌生人交谈,当你和他们产生连结时,也就是开始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的时候。你们会互相影响,互相改变,这也让你的观点越来越犀利和与众不同。 『旅行教给我最大的一个道理是: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很多很多种人,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生活着,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显得纷繁复杂又有趣,让理解他们的人有共鸣,不理解他们的人有话题。』 一个经常旅行的人往往能看出自己与周围人的差距。

旅行,是不停地告别放下。 旅行的意义大概是去感受不同的东西,放下日常的生活,告别难以消化的过往。 很多时候我们背上行囊行走万里,是为了告别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而很多时候我们迟迟难以启程,也正是因为还学不会放下告别。 人生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行,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告别。而在路上,正是一个学习告别放下的过程。 手机卡了需要清理一下缓存,腾出更多储存空间使其运行得更快;房间杂乱需要定期整理一下衣柜,扔掉不必要的东西使得个人空间更加宽敞整洁;个人也是如此,需要时不时放下告别一些外在的东西,才能在成长道路上渐行渐远。 学会断舍离,学会整理内心的混沌,学会整理内心的废物,旅行,是一种净化的方式。

旅行,是不停地修行。 如毕淑敏所说,『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的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当我们踏过千山万水,阅尽千帆之后,借着大量且快速变幻的视觉感受,内心也在不断发酵感悟。 触目所及的花草树木都是温暖的写意,深深浅浅的步伐都是一段人生的长度。能体验到沧海桑田的变幻,能感受岁月流逝的痕迹。 我们脱离固定模式的制约,在新的未知的征途上渐行渐远,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易于审视观照着自己的内心,聆听着心底深处的声音。 『旅行的好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蓄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一个人经历的广度,与之彻悟的程度是持正比的。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自内而外的修行,是一场向阳洗涤心灵的过程。

旅行能把世间万象都停留在心中方寸,它所充盈的正能量,像是一颗深埋在心底的种子,每踏上一段新的旅程,它便汲取一分养料,不断成长,直到枝繁叶盛。 趁着秋日正好,长假将至,去旅行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喜欢哪种旅行方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