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内江东兴区田家天冬基地怎么坐车?

“东兴天冬大有可为,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会坚持把天冬产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努力把‘中国天冬之乡’ 这块招牌擦亮、品牌打响!”在今年内江市东兴区举行的“打造中国天冬之乡”中医药产业推介会上,东兴区委书记康厚林郑重承诺。

东兴区的信心和决心来源于哪里?

东兴区乡镇和企业一探究竟

中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11月30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东兴区白合镇龙井村的内江蕊尚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看到,200余亩天冬长势喜人,明年有望迎来丰收。

“在2018年至2019年初,种植了天冬200余亩,明年就可以有收获了,初步估计产值在6至8万元一亩,总产值将达到1000至1500万。”内江蕊尚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忠佳告诉记者,公司天冬种植已初显雏形,乘着东兴区打造“中国天冬之乡”的东风,现在又扩展了350余亩。

在郭北镇青台村,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东兴区中药材种植涉及铁皮石斛、枳壳、天门冬、黄精、栀子、桑、蜀椒等13个品种,面积达7.8万余亩,总产值3亿元。

“近年来,东兴区抓住国家复兴中医药的契机,立足林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着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内江市东兴区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大有说。

除了天然优势之外,要发展天冬产业,还需要有研究机构作为技术引领。目前,该区已经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纲本健业有限公司、内江市农科院科、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等深度合作,构建起中医药产业技术联盟。

企业支撑也必不可少。四川千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涪丰药业有限公司、四川菲德力制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成药、中药饮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该区发展中医药事业鼓足了勇气。

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龙井村一样,郭北镇青台村也是东兴区大力发展天冬产业的乡村之一。11月30日下午,记者在青台村看到,耕地旋转机轰鸣声不断,50余名工人正在平整土地为种植天冬做准备。

“我们村土质好,天冬品相佳、等级高,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高达95%,远高于其他地方的天冬样品。”青台村村支部书记汪东海告诉记者,待前期所有工序完成后,预计10余天后就可以开始种植天冬了。

在东兴区,像白合镇、郭北镇一样种植天冬的场镇并不鲜见。为着力做好天冬种植,东兴区以石子镇三县村建设10000亩天冬种植核心基地为引领,在石子、白合、杨家、平坦、高梁、郭北、顺河、田家、永福等镇布局沿清流河种植带,力争2030年种植天冬15万亩,保证每年有5万斤天冬可以采挖。

同时,拟在田家镇建设占地2000亩的东兴区现代中医药精深加工产业园,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中药材种植、生药加工和高端制药等行业,开展大宗中药深度加工,提升品牌效应。

此外,在东兴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片区,建设总规划1052亩的东兴区中医药仓储物流基地及专业化交易市场,为中医药产业提供物流支撑。积极申请天冬、铁皮石斛药食两用物质试点,充分挖掘其潜力,将天冬、铁皮石斛与大千美食文化融会贯通,丰富壮大“康养东兴”品牌。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工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即将成立‘打造中国天冬之乡’专班和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按‘五个一’标准强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吴大有告诉记者,目前,东兴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框架已具雏形。

原标题:《在内江 ,让“天冬”陪你过冬》

  内江观察 张啸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1月5日,内江市东兴区召开解读区委七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对东兴区加快建设“四地五区”进行了解读。

  12月31日,东兴区委七届十五次全会召开,会议明确了东兴区“十四五”时期发展新目标:加快建设“四地五区”,为东兴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何谓“四地五区”?“四地”指加快建设川渝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腹地、成渝改革开放新高地、成渝滨水生态宜居地和更高水平的法治平安地。“五区”指加快建设人才强区、科技强区、交通强区、产业强区和文化强区。

  “农业上,我们将继续实施百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中国天冬之乡’、万亩青花椒等项目,推动产业向融合纵深发展。工业上,要加快东兴经开区建设,围绕椑木镇全省经济强镇培育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装备、新材料主导产业;服务业上,聚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五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加快培育全链条资源对接服务、服务外包项目交易等‘十大平台’。”东兴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文表示。

  “围绕‘科技强区’目标,‘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营造好氛围、发展好载体、培育好主体、搭建好对接平台、落实好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以科技创新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东兴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泽关介绍,“十四五”期间,东兴区将力争每年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每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以上,建成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

  “全会提出了建设配套成渝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基地,东兴区既要立足本地,又要跳出东兴、跳出内江,站在配套成渝,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的角度,以通道经济学和基于供应链基础的现代物流+产业+电商融合理念进行研究东兴电商与现代物流发展,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任督二脉,加快电商与现代物流业创新驱动发展。”东兴区商务局局长余勇表示。

韦小梅 内江观察 张啸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4月27日,内江市东兴区在田家镇正子村召开了“四川科技兴村在线”APP宣讲会,向村民讲解如何使用该APP向农业专家一键求助农业生产问题。

“去年底紫皮大蒜出现黄尖问题,要不是省上专家线上线下指导,哪有这么好的收成。”会上,谈到使用“四川科技兴村在线”APP的感受时,正子村村民罗晓花表示。

据悉,“四川科技兴村在线”APP是四川省科技厅开发的农业产业发展全套科技解决方案平台,服务功能包括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服务对象包括农户、农业企业、专合组织、种养殖大户等。

去年4月,东兴区开始在田家镇、双才镇、永福镇推广使用“四川科技兴村在线”APP。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林昊介绍,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APP,东兴区建立了“农户+信息员+分诊员+专家” 的一体化分诊机制,发展壮大了由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组成的信息员队伍、由内江市农科院和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分诊员队伍、由各镇农服中心和农业企业的“土专家”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内江市农科院等单位的科技人才组成的专家队伍,实现从农户到专家、从线上到线下的精准对接。

在该APP上,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很多,比如:天冬生长过程应该注意什么?油菜为什么长不大?黄桃什么时间套袋?樱桃树干长黑斑怎么办?海椒怎样才不会起狗耳朵?截至目前,该APP已成功帮助农户解决各类种养殖问题800余个。

田家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紫皮大蒜的产地,在这里,不少农民种植了紫皮大蒜。

罗晓花回忆说,去年底,大蒜抽苗时出现黄尖问题,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信息员来到种植基地,通过“现场拍照+简单文字描述”的方式,把大蒜生长现状和问题上传到了“四川科技兴村在线”APP。很快,分诊员就把蒜农们反映的问题分诊给了省、市农科院的专家,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线上回复。为切实帮助蒜农们解决问题,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教授苗明军、内江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唐建还来到村里,深入紫皮大蒜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诊断,并通过肥料精简高效技术,帮助蒜农们解决了蒜苗黄尖问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江田家长江别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