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K歌怎么把截取片段切换成整首独唱呢?

东风日产郑州工厂十周年暨第十三届东风日产节郑州分会场活动

发布日期: 来源: 东风汽车报

家庭日活动现场,在奋斗的地方共享亲子欢乐

歌手大赛现场,为自己的“爱豆”呐喊

全民K歌现场,父子合唱一曲

(通讯员 侯航洛 华丽 周舒斌 贾洪杰)2010年9月,东风日产郑州工厂第一辆奇骏从总装车间缓缓下线,东风日产开启了中原战略新布局。

2020年9月,十年风雨,十年征程,时光执笔,镌刻下了全体郑州工厂人的流金岁月。

十年里春华秋实,十年里日月交替。忆往昔,峥嵘岁月,十年来,郑州工厂的成长和成就,承载着郑州工厂人的光荣与梦想,挥洒着郑州工厂人激情和汗水。

“十”光“郑”好,“豫”你有约。正值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成立十周年之际,第十三届东风日产节郑州分会场活动也如约而至,往届欢乐的场景历历在目,带着家人共享盛宴是一种期盼,更成为了一种习惯。

十年,需要一点仪式感;十年,需要换种新玩法。以“家属开放日”启幕,在花样百出的活动里狂欢,郑州工厂把原本属于东风日产节一天的欢乐延续为一周,变成幸福不打烊的超长“节”。

9月19日上午10点半,家属朋友们按照计划准时到达工厂。观看宣传视频、参观展厅、了解战略产品、参观装配车间,第一次观看发动机全貌、看到一个个小零件组装成汽车的心脏,令不少家属朋友好奇不已。

参观完成后,工厂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亲子互动绘本,需要让家长和宝贝合作,共同完成绘本。家长和孩子通力合作,按照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礼物”装点上喜欢的颜色,有些小宝贝甚至不小心把自己涂成了“小花猫”,温馨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活动现场。

一位员工开心地表示:“自己平时工作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这次工厂提供这么好的亲子活动,而且是在自己每天工作的地方,感觉意义很特别。”

最后的有奖答题互动环节,题目设置以东风日产十七周年及郑州工厂十周年为背景,并穿插公司企业文化相关内容。面对有趣的题目和精美的奖品,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们都积极抢答,将家属参观活动推向了高潮。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东风日产是一个大家庭,是员工们第二个家。而我们前进的动力,则离不开在我们背后默默支持和付出的家人。

9月21日晚,由郑州工厂各分工会组织的活动已拉开阵势,迎接小伙伴的到来。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热闹,“全民K歌节”“亲子小游戏”“后备箱集市”“欢乐集市”等,热闹非凡,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

其中,“佳片有约”主题观影活动由总装分工会独家策划。对于首次露天电影的组织,总装分会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从设备,灯光,音效等方面都力求最佳,还通过问卷调查选出小伙伴最为期待的影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电影开播之前,总装分工会还给小伙伴们送出一波波惊喜,炒热气氛。郑州工厂“金牌主持”陈晓明就《战狼1》抛出若干问题:“这部电影是哪年上映的”、“这部电影最燃的一句台词是什么”、“主演吴京还演过哪些影片”……这当然难不倒郑州工厂的潮男潮女,那是有问必答,轻松自如,一波波小礼物随之收入囊中,现场气氛格外欢乐。

随着光影的流动,大家再次走进《战狼1》这部特种兵题材电影,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自我的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当中中国军人的果敢、英勇、奉献,感染着每一个人,也激励着每一个人。

“一展歌喉吧,你就是我们的K歌之王!”9月22日晚,在由整车分工会与综合分工会联合承办的全民K歌活动现场,在主持人吕飞的开场声中,K歌达人们的麦霸控场争夺战打响了!因为是现场随机报名,大家根据点唱机点歌排麦及主持人提示,依次上台,点燃欢呼与掌声!

要经过怎样痛的领悟,才能认识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放荡不羁爱自由,争做《世界第一等》;生活中的《心如刀割》不常有,心乱如麻却不少见;《桥边姑娘》的暖阳芬芳,一如那撑着油纸伞的雨巷丁香……

一首首歌曲尽情演绎,歌手们或是深情独唱,或是朋友相帮,还有的是一把吉他潇洒登场……大家也许不通乐理,不明白简谱、五线谱,但尽情欢唱的那份愉悦却是共通的,从观众们的笑容中就可以看出。歌曲有悲有喜,但生活中的幸福让大家相信,“创进未来·乐享美好”不是一句口号,明天的精彩正向我们走来!

9月23日,在全民K歌活动引燃麦霸们音乐激情之后,由整车分工会与综合分工会联合承办的歌手大赛活动接棒而来,歌者们,正全速出击!

为网罗工厂文艺人才,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自8月起主办方广发英雄帖,招贤纳士,最终经过海选和初选的激烈角逐,6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本次大赛由3名评委从思想、音色、音准、节奏、情感、台风等10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冠亚季军得主将直通年底表彰晚会激情献唱。

大赛第一关“闪亮登场”,选手们或演绎暖男温柔,或呐喊自由渴望,或述说爱情疼痛,风格多样,各有千秋。第二关“趣味抢唱”,是一个曲库比拼的游戏,从英文经典《Yesterday Once More》到童年英雄《葫芦娃》,花样百出,考验嘉宾的“曲量”。第三关“一起来,更精彩”则通过帮唱嘉宾的助力来掌控全场。

层层比拼,天籁之音中,加工分工会孙涛、焊装分工会张帅华、动力分工会毛学斌分别斩获冠、亚、季军。最后,一张合影将所有的选手、评委、工作人员一起定格于台上,也将欢乐定格。

最近,全民K歌迎来了它的三周年庆,三年里,全民K歌一步步走来,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和故事,用心的用户每年周年庆都会有一个定制MV送给全民K歌,作为这个产品最早期的设计师之一,常常感觉非常骄傲和幸运。

这篇文章,想通过最近完成的歌房项目,复盘整个K歌的设计历程,也作为一个回顾和小结。

在我的理解,设计分三个层次,界面设计-体验设计-生活方式设计。

界面设计是最基础的功能布局、逻辑跳转,而体验设计是关于用户更立体的需求、动机、行为;生活方式设计则是需要在体验设计基础上,于生活的各个可被设计的触点去影响用户,培养使用习惯,最终构建行为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在最近一年里,完成了全民K歌TV版,友唱团队合作推出了线下M-bar,和联想、迅途合作推出麦克风……这些其实都是在商业生态的层面不断拓展和用户在生活中的触点,通过这些触点不断影响用户,影响大家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

歌房是一个多人实时唱歌互动的虚拟空间,歌房的设计完整打造用户在这里唱歌互动的体验,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设计的案例。

在我看来,体验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回答三个问题:从何而来、到哪儿去、如何做到。从何而来,需要你深刻理解你的产品、你的用户,清楚需求的来源;到哪儿去,则是需要分析清楚具体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如何做到则是在具体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1. 从全民K歌的体系来看

全民K歌是一款兴趣社交产品,一直以来在做两件大事,基础K歌和社交互动。

在基础K歌的维度,为了满足用户唱得好的需求,我们不断拓展内容类型的丰富度,从普通音频作品,到MV、说唱、以及最近正在做的短视频,都是为了帮助用户在这里产生丰富的内容。同时,为了帮助用户产生优质内容,我们提供海量曲库、HQ伴奏、练唱等能力。给会员用户提供教唱视频,帮助用户系统、全面地了解气息、发声等等知识。

在社交互动的维度,为了满足用户玩得嗨的社交需求,除了基础的评论、送礼、私信以外,我们不断打造特色的互动玩法,比如打擂、合唱、家族、pk等等。

基础K歌和社交互动这两个维度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社交互动的原始需求要求基础K歌能力不断完善,基础K歌能力的完善,帮助用户不断产生优质内容,而用户围绕优质内容又有了更强的社交互动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粘性也就不断提高。

事实上我认为所有的兴趣社交应用都可以从这个思路去设计,打磨围绕兴趣的基础能力的同时,打造社交互动玩法,两者良性循环粘住用户。

2. 从社交连接的维度来看

社交是关于人与人建立连接的,在K歌前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所有的社交连接都需要依赖发表异步作品,一个用户发表作品,其他用户来听歌,然后用户之间产生评论、送礼等社交连接,这种连接是间接的、相对慢的。为了帮助用户更直接更快地连接起来,去年我们开始打造直播这样的能力,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人与人实时连接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有人唱歌,其他人立刻就可以听歌,信息流通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社交连接也更快速、通畅。

直播也有一定局限,在唱歌-听歌的维度,直播是1对多的单向传播关系,一个人需要撑起全部的表演,这对于表演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一般而言,主播会玩得比较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直播会有点尴尬、玩不起来。

那如何更好地去满足普通用户的表演欲让大家也实时玩起来呢?我们想到了群体的力量,就是如果不是用户一个人上去唱,而是有表演欲的大家一起去唱,大家都来唱歌的场景下,一来一个人表演的尴尬感和压力感都小很多,二来大家一起玩互动性更强了,普通用户也就会更愿意在这里玩起来。

3. 从K歌用户的社交关系来看

说到歌房,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线下ktv,线下ktv是纯熟人、小圈子的玩法。

K歌并不是一个纯熟人的社区,在平台里活跃的更多人,一直在不断向陌生人展示自我,寻求关注。我们会看到用户不断在私信里给各种人发自己的作品求互粉求关注,在评论里不断地刷说来听听我的歌,然后特别喜欢跟一些粉丝多的人合唱,因为一旦被收录他就可以获得更多关注。

所以,歌房,其实是给到这样的一群人一个虚拟空间,帮助他们突破地理限制、以歌会友;充分地展示自我、实时地社交互动,更快速更广泛地获得关注,建立社交连接。

事实上,我们最大的竞品唱吧,很早就做了歌房类似的能力,但他们实现的,仅仅是简单的轮流独唱,我们认为其互动性还远远不够。

了解清楚歌房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开始回答第二个问题,到哪儿去。

我们K歌用户大致能分为这样六类,如刚才所说,粉色标记的这类用户,他们希望展示自我,渴望一夜成名,但他们不是头部的主播用户,他们在直播里没办法真的吸引那么多用户来围观,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来歌房里唱歌,满足他们展示自我和获得关注的需求;而蓝色这几类有社交行为、喜欢关注追随他人的人,则可能会在歌房里扮演听歌互动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就去细化场景、挖掘动机、提炼需求。

最终得到我们的设计目标。

带着设计目标,我们开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如何做到。

分两大块来看——歌房的空间布局、歌房的核心亮点。

打造一个多人实时唱歌互动空间。思路上有两种,思路一是强调每个人、平等参与;思路二是突出表演者,给表演足够大的空间,在唱歌人数和整体参与人数的维度里,思路一强调每个人平等参与,可以唱歌的人多,但整体参与人数没办法很多;思路二整体参与人数可以很多,但同一时间唱歌的人少。我们希望是唱歌人数和整体参与人数都尽可能多。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分区展示,平衡展示自我和社交互动。

舞台区的目标是让唱歌者获得陪伴、展示自我、获得关注,除了一个人一个人轮流唱以外,我们还可以满足用户和别人一起唱的需求;同时,就像演唱会或者livehouse那种,唱歌和唱歌之间都会有一些dj或者主持人起到一定串场的作用,让整个show不至于干。

所以我们设定了三种状态,独唱、合唱、语音席。语音席就是dj或者主持人的能力。区域上给最大的空间去展示表演者的视频画面,底部一行区域展示表演者的头像,吸引关注。语音席的观众同样也给到头像展示,让大家知道是谁在串场说话,他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关注。

表演结束后,动画展示成绩并突出关注按钮,如果用户觉得她唱得好,就可以直接关注,帮助表演者快速直接地获得关注。

这里的目标是让用户听歌互动得爽,土豪用户能炫耀。从需求上来说和观众在直播间围观唱歌是非常类似的,所以我们基本沿用了直播的设计。底部普通消息在互动区尽可能多地滚动展示;为了满足土豪炫耀的心里,就像我们在演唱会送花上台一样,送礼的消息会跨界进入舞台区被所有人看到;也支持土豪付费让信息跨界到舞台区让更多人关注到。

头部房间信息区就比较简单,清晰地呈现谁的房间、有多少人、有多热闹即可满足需求。

这样,多人实时空间里各类人群就都有了满足他们需求对应的位置。

如前面所说,我们有4种角色,唱歌的、听歌的、语音席的、房主的,而这四种角色还会相互切换,所以一共有19种操作,如何能够清晰地呈现这么多操作,并且保证用户在不同身份状态切换时不迷失呢?

我的方案是,首先,依据核心行为分类整理;唱歌相关操作、听歌互动操作以及管理和其他。然后还原用户进行操作的场景,分类展示。

唱歌相关操作,是用户表演的入口以及表演时的相关设置,所以将它放在舞台区的位置呈现,方便用户想要上台以及在台上表演时操作。唱歌前会点歌、查看已点,唱歌过程中,专注于唱歌,调音相关的设置一般不会频繁设置,所以把人声伴奏调节滤镜混响等操作收到控制台里替换点歌的入口。

听歌互动以及其他的操作是用户一进入房间就可以做的,所以放到房间底部稳定呈现,并且根据用户身份和状态切换去做变化。

听众状态是最基础的,评论、分享、其他放在左边,送礼突出放大到右下角引导听众送礼。当听众被邀请上语音席后,在普通操作基础上,增加语音操作。房主相对比较特殊,有一系列管理能力的操作,但并不是那么频繁,所以都收起来放到管理里替换更多的入口;同样,语音操作也放在最后面,保持和语音席一致。

这样保证整体操作相对稳定,用户在各种角色切换过程中,就不会迷失了。

到这里,多人实时唱歌互动的空间就搭建完成。唱歌和听歌就都有了各自展示和操作的地方。

歌房的核心亮点——合唱

接下来是歌房最核心的亮点能力:合唱。这是用户在歌房能够互动玩起来的一个很关键的点,也是业界首创,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如果是一个人唱歌,流程其实很简单,点歌、选歌、上麦然后就可以加载伴奏唱歌。

但在歌房合唱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首先,合唱双方需要有序地完成一系列操作,点歌选歌、申请合唱、确认合唱、上麦唱歌;观众则需要同步实时接收两端声音听到合唱。所以这其实需要完整考虑三端的体验。

从流程来看,有序很简单。一个人发起合唱、选歌、排麦、上麦,这时候观众们看到了,就可以发起合唱申请,发起人从申请人里选择一个来合唱、被选中的人上麦、然后加载伴奏合唱,观众即可听到合唱。

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发起方需要等待上麦、上麦后等待别人申请、确认跟谁合唱后等待加入,最后等待加载伴奏;而合唱方,需要等待确认申请、等待加载伴奏;观众方则需要等待他俩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等待的地方太多时间太长。

怎么办呢?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审查了一下这些等待时间,其实有一些是可以合并的。

我们在用户必须要等的排麦阶段去完成一些操作。首先是预加载,在点歌的阶段去完成伴奏加载,将等待加载伴奏的时间合并到等待排麦中。其次是提前申请合唱的时机,其实最理想的是在排麦阶段就完成整个申请确认的过程,就像线下我们俩说好了我们合唱,我们就一起上台合唱。但线上的情况,考虑到用户如果反复在排麦列表进出去确认申请体验不好,而且中途如果加入合唱的用户离开房间还需要考虑是否告知发起人重新选择等等,就更复杂,所以目前是支持用户在排麦列表发起合唱申请,那发起人一上麦就可以从申请人里选择一个加入合唱,申请人等待确认的时间也就相应缩短。

2.技术限制时设计决策

合唱我们还遇到了另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实时唱歌涉及到人声伴奏的同步,声音在物理传输过程中会有延迟,合唱双方有一轮延迟,两端传到观众又是一轮延迟,如何解决呢?技术给到的方案是,演唱者A把人声伴奏传给演唱者B,演唱者B这边合成好两个人的声音后,一起传给观众。这样演唱者A始终无法听到演唱者B的声音,但至少演唱者B和观众是能完整听到合唱的。

这里就遇到决策,到底哪一方来做有损的一方呢?我们考虑了三个因素,首先,是可控性,我们可以在发起前给到一定的说明和提醒,其次是一致性,异步合唱的体验里,发起方发出时也是不知道最后会合唱成什么样的,最后是参与合唱的愉悦感,我们认为加入合唱应该是愉悦的,要不然我就自己去独唱了,为什么要加入合唱呢。所以综合考虑,我们最后选择让发起方来做有损的一方。

在发起方点歌时,提前告知合唱会有这样的情况,唱歌过程中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然后在唱歌结束后提供保存作品的能力,后续他可以去听歌、发布。

至此,整个歌房的主界面设计、核心的唱歌互动体验就设计完成;核心的设计目标达成。歌房里特殊身份还有一些特殊能力,例如房主,他可以邀请观众上语音、控制麦序等;土豪型用户除了已经涉及到的炫耀相关需求以外,还会有例如他不想等排麦,我们支持他去付费置顶等等的歌房增值相关的需求。满足完歌房里所有人的需求之后,歌房内的体验就完成。后续也将持续在基础K歌和社交互动两个维度不断升级歌房的能力。

回到歌房在整个K歌的体验闭环里,关于如何产生,即创建入口和创建流程的设计;关于如何触达,关系链外我们在热门、附近去曝光,并且提供主题歌房吸引用户;关系链内,我们在用户日常会产生关联的地方去曝光,例如动态feed、个人主页、家族歌房等等;最后跟异步作品这里,也做了一个串联,歌房可以产生作品、作品也可以引流回歌房。

至此,歌房完整的体验设计完成。

从数据来看,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放开歌房的创建能力,vip用户才可以创建,但可以明显看出,比ugc直播活跃度高,0.58的创建量,带来了1.1倍的观看量,以及3.2倍的次均观看时长,收入也相当可观。可以感受到大家真的在这里活跃起来了。

在微博上也去关注了一下大家的反馈,大家表示玩得很开心。

从界面设计到体验设计,最终到生活方式设计,我们的愿景是,就像微信和滴滴改变和影响大家社交、支付、出行等方面的生活方式,K歌能更深入地影响到大家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让有歌声的地方就有全民K歌。

关键点则是做好每一个体验设计,深刻理解你的产品、用户;分析清楚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带着目标去解决问题,回答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以及如何做到三个问题。

  全民k歌是一款专业为那些麦霸的选手准备的软件,在软件上面可是包含了多种的修歌的方式,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手机也可以变成KTV,并且软件还可以一键分享的功能,让你朋友圈里面的所有人的都可以听见你的歌声,软件最大的优势就是你可以随时随地的都可以进行创作,让你歌声传遍全世界,据了解现在软件上面的人数已经是超过了8亿人了,其次软件上面还包括了海量的歌曲的信息,想唱什么就可以唱什么,不管是什么新歌还是老歌都可以,其实你一个人唱歌觉得无聊的话可以进行匹配,看看有没有人跟你一起合唱,说不定你运气好的话就可以跟明星一起同框演出啦,感兴趣的话就来下载试试吧,我来讲述一下全民k歌怎么调音好听。

  1、打开全民K歌软件,点击中间的K歌图标;

  2、选择歌曲,开始独唱,将原唱开启;

  3、点击调音,选择适合的音色,唱完后点击完成;

  4.、然后可以选择声音调节、混响均衡等声音调节,最后生成作品或保存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k歌怎么截取片段录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