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应该排全国第一!上海第二!北京城市群需要强大!

我是魔都人,大学在成都川大,先占个位置。晚一点来讲讲一个是众所周知的一线大城市上海和一个高速发展的第二梯队准一线成都各种的优势。

————————————8月7日更新上海优势部分,共4751字———————————

上半部上海读大学的优势(同学、机会等)

下半部上海城市的优势(就职,发展,生活,未来教育等)

一、 上海读大学的优势

p.s.未加注说明则以本科为例

1.大学的聚集会使大学更加优秀,对大学生亦然。为什么经常有相爱相杀的学校(清北、交复、上财同济、川大电科、华科武大等等),因为高校的密集程度会带来人才的汇集和流动(且大多是良性的),社会资源和资本的倾斜。上海是全中国除北京外高等院校最密集的城市,如果以经济上“一小时经济圈”来看,还包括了浙大、南大在内的众多985、211。科研力量集中,企业实力巨大,新生创业资本活跃,社会愿意关注这里,资源喜欢关注这里。在这里,天之骄子太多了,比你努力的太多了,比你有资源的太多了,比你帅的太多了,这帮子人会推着你一起努力。竞争产生动力,在全国乃至世界背景下,强者愈强,对高校如是。高校人亦如是。

2.第二点在说之前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有没有留沪的打算。如果你打定心思就是来上海呆四年,然后回家,那么你其实没必要来(当然若是985院校或者211强势专业那就大胆来),因为以上海于全国偏高的录取线(985分入211,211分入普高,一本分入二本),毕业时带走的除了知识和文凭,上海大学附赠的“福利”你是几乎吃不到的。然后来说说上海大学的“福利”,有以下几点:

1)同学优势:更高比例留在上海的同学,不出国的本地人基本都会留下来,外省的同学留沪的比例也高,这是你在同领域的人脉。而且如果你在大学多参加一些校际活动或者社会活动,能认识不少其他高校的活跃分子。拿我自己为例,我在川大是校足球队的,队里的华西大哥全是宝啊,扭伤摔伤骨折口腔内科都有大哥级人物,美滋滋。

2)学长优势:上海好多学校都有些年头了,历届毕业生散落在上海和全国各个角落。如果你学的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你会发现留沪后很多人都是你的学长,典型例子是上海海洋大学、海事大学和海关学院,背靠上海这个超级口岸,从业人员从企业到政府密密麻麻全是自己人。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本校其他专业的学长们,至于有多少用,就因人而异了,机遇与挑战并存嘛。

3)企业优势:不仅仅是毕业后就业(这个在下半部分再展开),在大学期间有更多的企业俱乐部,更多校内组织以及更多实习机会。跨国外企,国企,民营企业的数量摆在这里,学生素质也罢在这里,机会自然就出现了。

此三者是我认为最显著的“福利”,其他的优势不是大学带来或者分布不是很均衡,未涉及的一部分“福利”会放在后半部来讲。

3.奖学金丰厚而且有学校上升通道。前者比较好理解,上海有种类繁多的国家学校学院企业组织奖项,有的学院奖学金率可以高达80%以上(这是我高中同学说的,真伪不知,有知道数据的同学可以补充)。后者在上海叫插班生,我不知道其他省份有没有这个家伙,是上海市教委为了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而开展的,就是说你如果考上上海全日制本科,大一结束那年可以参加插班生报名,符合条件的有机会去复旦同济等重点院校读书,戏称为二次高考、本科人头再分配计划。我记得在上海本科生参军后研究生随便挑,包括复旦交大的,希望了解的同学能来解释一下。

4.和毕业后独身一人冲到上海的人相比,你有4年时间来熟悉上海,而且房价巨便宜(滑稽)。现在很多学校是分段的,前两年在松江大学城感受大量高校所带来的交流碰撞和集聚效应,后两年在市内感受繁华大都市的便捷和人生百态,比如复旦同济上外上财上大在一片,上交华师大华政上戏上音对外经贸东华在一片,上纽大虽然孤单,但人家在陆家嘴啊,基本理工科强势院校旁都有一个文科类强势院校美美地坐着。这四年你可以充分考察上海,比蒙着头撞进上海的人不知道好多少。哪怕觉得不合适,上海高校超多的出国计划和交流生项目可以让你开眼界,我一个在华政的同学就去香港城市大学交流,一个同济的去了首尔大学,还有两个直接放弃原来学校的学位到国外从零开始的,以我高中30多人一班的人数来看,这个比例相当高了。

这四点,是我暂时总结出来的上海大学的优势,接下来我们来讲讲上海这座城市的优势。

1.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我话就撂在这儿了,上海是全中国城市发展自然条件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1)气候,地处北纬31度,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比北京湿润,比广州稍凉,四季分明且分布适当,没有地震没有海啸没有火山没有沙暴没有雪灾没有龙卷,基本没有雹灾没有特大洪水没有旱灾,雾霾少梅雨不长太阳多,唯一的台风偏爱浙江,上海绝大多数只是被扫到。

2)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位居中国中部,上接北京天津,下承广州深圳香港,铁路公路水路航路超级基站。

3)人文位置,超大面积冲积平原,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劳动力密集。城市内黄浦江、苏州河等水系发达,城市外农作物生长优秀地段。背后是长三角,最大最发达城市群,包邮区!和平时离日韩东南亚不算太远,战争时离得又不算太近。水路和航空线路四通八达,与全世界勾连密切。

2. 大量更多种类,更高待遇的工作

北上广深收入中位线摆在这里,而且职场环境好啊。

1)收入高,需求大、前景广。中低收入中,相同岗位普遍比县城和地级市高1倍,部分热门职业如计算机相关、金融类里哪怕最低级的码农、金融狗还有工程师都有可能翻2、3翻。还有好多大城市特有(或者只有在大城市才活得下去)的岗位,比如“蜘蛛人”、高级酒店睡眠师、高层房屋安全相关,复杂路面监控相关的职业等。中高收入里,大量职业经理人、律师、IT工程师,顾问性销售、建筑设计师、高级技工、咨询类、投资人还有优秀医生等职业优秀人才巨大的需求量和不断刷高的要求,你要是想拼出一个新高度,在职业前十年尽可能多学点东西,北上广深港是最好的选择。上海作为很多企业中国总部或者大区总部,职业先天高半级,公务员同理。

2)职业细分程度高,社会分工明确。冷门职业、艺术人文类职业和高精尖职业的需求更高(涉及国家安全、考古和农科等领域不在此列)。这几年上海典型的是与直播相关的一系列职业还有做游戏原画的美术职业,需求量暴涨,到现在有些饱和了。

3)强关系户少,弱关系户多。从供求关系上看,大量优秀工作岗位需求,强关系户的比例被稀释;职业聚集和高校纽带带来的弱关系户多,这方面是可以争取的,上海公司这方面的节操比较好。政府部门岗位有硬性规定卡着,而且很严,中低层近亲繁殖较其他地区少。

4)个人空间大,工作上的事情工作上来说,生活中的事情生活来处理。这一点上海是很拎得清,尤其是年轻化的公司中最明显,公事公办最开心了。现在这种现象在向生活中扩展,小区居民应该做的在明细,超出这个范围的大家各管各的,有了纠纷解决的渠道也多样化。

3. 权力的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

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上海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直辖市,权利的强度和密度是很高的,一把手就是国家级的跳板,作为很多改革的试验田,上海政府执行力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政府部门的权力也是很大的,比如上海浦东新区食药监、工商和质监局三合一的大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整个浦东新区(合并了南汇的浦东新区有多大可翻地图)市场从生产到流通到出售到使用一切环节,而且下辖包括整个陆家嘴,上海自贸区,迪士尼乐园,外高桥和“义子”洋山港,权力高度集中。

同时,上海因为大量公务员和高行政等级,权力也分散的,处级多得是,一个县的一把手到了上海和最低级行政机构——街道的主任平级,而上海有200个左右和街道平级的基层行政单位(未加上各区市局中的处级部门),各个单位也不止一个处级。而且政府部门的规规矩矩多且严,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按规矩办事,权力溢出不多,公事公办,不托关系搞不定的事情少,遵守规则的老百姓活的很舒心。用游戏上的说法就是政府服务的新手友好度高而且对高端玩家的自由度高。还是那个市场监督管理局,你看着他权力空前集中,但实行的政策却比合并前更宽松,让市场受到的政府影响减少,淡化看不见的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相关政策。

我个人理解就是强政府、严法规、宽政策

p.s我父母都是公务员,我一定要为上海公务员正名,这是一支优秀的队伍,各种意义上讲都是国内最优秀的之一。

4. 公共资源的开放性高,保障能力强前两点优势巨大

1)医疗资源多,三甲医院和优势科室多,毕竟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生收入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比较差。

2)教育资源多且好,优秀民办和公办并存,且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有分布。我高中就有好多老师都是从其他省挖来的优秀教师(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被挖的学校,但奈何我是既得利益者,肯定是支持这种行为的)。本来想单独发散讲一讲的,但上海的篇幅已经这么多了,我就给一句话总结吧,“多吃多占,轻松惬意”。

3)供电局,水利局,燃气公司的保障做的很好,断供的情况少且大多发生在老式小区。上门服务的速度也比较快。

4)公交、地铁非常发达,高架桥隧道和大桥很多。没有来过上海的小伙伴可能不知道地铁有多密集,基本能涵盖所有上海城区内想去的所有地方,有了共享单车解决 “最后一公里”问题后更加方便了。目前上海地铁通车16条,已知规划至23号线,建成总里程截止15年底达617km。高架桥、跨江大桥和隧道我就不罗列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数量相当可观。

5)社区保障,太多了,光我从我妈那听到的就多得不得了,这个我没太留心,但这个其实最多最杂,最细致。

6)除了公共资源保障,企业的保障,上门维修更换,家庭服务业公司都很多,不单独列为一条了,加在这里。

5. 大城市的吃喝玩乐

1)饮食,因为本帮菜比较弱势,所以上海各大菜系,各国料理百花齐放。真的,你想吃什么都有,阳春白下里巴人应有尽有。尤其有点小资情调的,喜欢品味美食之外服务、环境、气氛和食物美色的,上海太适合你了。

2)在上海玩乐,多少钱都不够(上了十亿资产的别他喵的来凑热闹)。真的没钱的,努力吧,花花世界和你无缘。有点钱的,这吃点那买点花不了多少钱,唱个k看个电影、打打篮球溜溜冰,全国都差不多。比较有钱的,酒吧、club、夜总会、室内滑雪场、室内棒球馆、攀岩馆、极限运动馆、迪士尼、欢乐谷、水上乐园等等。再有点钱的,高尔夫、超跑、外滩各个会所、各类时尚走秀、仪式、买买买、迪士尼(笑)、游艇。很有钱的,我不知道,不是这个阶层的。巨有钱的,人家不上知乎……

上面玩乐讲了一部分,这里补充一点。

1)运动产业发达。上海有两只中超球队申花和上港,还有一只努力的中甲申鑫,有大鲨鱼,有上海F1国际赛车场,有网球大师赛,有上海马拉松,有环上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联赛,有上海斯诺克大师赛,有owps联赛,有LPL联赛。运动场馆的分布也很多,设备也很不错。

2)文化活动丰富。演唱会,舞台剧、话剧、歌剧、音乐会、魔术表演、大型晚会,画展,展览会,表演赛,哪一家活动在中国巡演敢忽视上海?

3)以线上直播、网络视频团队和二次元产业为主要力量的新媒体娱乐力量重镇。二次元产业和游戏文化的领军人,CJ、CCG、CP、BML、BW这些大型展览,各种联合出品的女仆咖啡厅、动漫主题店、见面会,网友戏称“中国只有北上”系列(有时候北京也会被踢出,变成中国只有上海系列)

1)性观念比较开放,LGBT可以获得比较滋润,gay吧之类的为少数派服务的场所上海有不少,你也比较方便找到同伴。

2)消费观念上限高下限低,不同层次都能在上海活下去,别人也能接受,大家伙的都不容易。当然这和上海人爱面子不冲突啊,这里不发散了。

3)喜欢冷门和小众的人,可以来上海淘淘宝。

【易哥说】 「不买京沪深的房子,不意味着逃离京沪深……」,当你畏惧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而把家安在离梦想较近的地方,何尝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理性选择呢?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还不如说这是一种智慧。 今天,易哥分享10个可以让你安放梦想的城市,也是大家口中的“卫星城”。那么,

        「不买京沪深的房子,不意味着逃离京沪深……」,当你畏惧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而把家安在离梦想较近的地方,何尝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理性选择呢?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还不如说这是一种智慧。

        今天,易哥分享10个可以让你安放梦想的城市,也是大家口中的“卫星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卫星城呢?

        首先,卫星城在核心城市200公里范围以内,利用轨道交通在90分钟以内可以到达。虽然卫星城有自己的独立基因,但没有强大到像天津、杭州、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

        其次,所谓的核心城市必须已经有溢出效应,卫星城才能成为承接地。目前似乎只有北上广深才有卫星城,而武汉、郑州等城市不断向外拓展边界,周边城市的资源在向武汉、郑州集聚,还不具备形成卫星城的条件。

        另外,承接核心城溢出,卫星城必须有区隔于卫星城的行政区划,有经济基础,既有资源、人才又有文化特色,才不会被核心城市这个黑洞所吸附。

上海确立了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为完成这一目标,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上海大都市圈。总面积2.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00万,这里将是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城市规划:国际知名的先进产业基地,毗邻上海都市区的新兴大城市,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

位置&交通:目前,高铁、动车从上海到昆山5到10分钟就有一班,11号线从迪斯尼直通花桥。

昆山是苏州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城市,工业非常发达:2015年第一产业占比0.93%,第二产业占比高达55.05%,第三产业为44.02%。这已经是工业占比下降之后的结果,2010年第二产业占比高达64.077%。

从1978年后的整个市场改革开放阶段,以昆山为代表的地区是溢价较高的地区,掘出中国现代工业社会时代较大的一桶金,工业下行之后,昆山又成为城市群形成过程中较受益的地区。

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昆山已经有了企业家、技术人员等完整的人才链条,有4个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杜克大学虽然不大,但内部环境是国内一流的。

评论:如上的优势,加上苏南文化与上海比较融合,沪漂乐意在昆山购房,昆山房价与上海外环房价衔接。

城市规划:突出临沪优势、全面对接上海,承接上海制造业转移,建立沪太上下游产业配套。

位置&交通:太仓城市独立基因较少,经济相比昆山并不发达。但太仓有两个优势,一是距离上海的宝山、嘉定、崇明非常近,区位优势好,既可能通过轨交形成密切的城市群,也可以与上海可以形成上下游产业衔接,二是融入上海的意愿十分强烈。

太仓与城市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太仓引入上海项目投资额每年几亿元,占引进内资比重不足10%。“十二五”期间,太仓共引进529个沪上项目,注册资本130.7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88.6%,上海项目占引进内资的比重将近30%。

太仓作为港口城市,嵌入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部分。太仓港三期工程正和集装箱码头,由太仓港与上海港合资经营,上港集团占45%的股权。上海港江海中转功能转移到了太仓港,上海洋山港则突出国际航运中心。

紧邻上海宝山区的浏河人民医院已经全面托管给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并冠名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九院太仓分院”。

评论:虽然与昆山等市相比,太仓的经济基础、人才基础有所不如,但架不住地位优势以及迫切的融入之心。上海人也很欢迎。太仓超3成新建商品房为上海人所购买,浏河镇更是超过7成。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上海外环以外为每平方米18127元,据百城房价数据,同年昆山为每平方米11767元,太仓为11600元,承接了上海外环以后的部分需要。

城市规划:东部沿海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上海北翼的经济中心和门户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高兴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相比于昆山,南通在轨道交通和高铁方面略有落后,南通虽然离上海近,但此前由于一江之隔,比起苏昆一带,既遥远又贫穷。

虽然大桥建设如火如荼,但公路依然有些远。目前从上海到南通仍需要乘坐大巴,时长约两个半小时左右。

幸运的是,高铁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已在计划之内。2014年8月11日,南通轨道交通规划获得国家批准,近期2014到2020年规划建设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全场约59.55公里。其中1号线可直达南通西站,2019年沪通铁路通车后,38分钟即可直达上海。半小时的同城效应,对于南通的交通与性质是质的变化。

上海制造业转移到南通,是因为南通资源价格低,工业基础不错。2015年南通全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工业企业有5066家,在全省范围内排名可进前三,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2168亿升至4376亿,5年上升一倍。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南通有6个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是上海周边较多的一个。

南通成为航空物流部分后台支撑。2016年11月,南通机场与上海机场集团、浦东国际机场货站有限公司正式合资组建沪通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除开展航空货站业务外,还将开展旅客行李处理、装卸机操作以及货运代理业务等。

评论:除了苏州和无锡以外,南通是江苏省不多被划入上海2040草案的城市,而苏州和无锡都过于独立,无法成为上海的卫星城,因此南通未来数年将从江苏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工作在上海,周末乘坐高铁半小时回到南通,会成为许多沪漂生活的一部分。

嘉兴是浙江较靠近上海的、有独立基因的城市。嘉兴区位优势很大,其位于长三角杭嘉湖平原腹部,江河交汇之处,与上海、杭州和苏州等城市仅100公里不到。

与昆山、太仓和南通相比,嘉兴在高铁轨道等方面已经较为领先,从上海到嘉兴的高铁动车有接近100个车次,平均5到10分钟一班,半小时左右即可达到达上海。

沪杭高速经过嘉兴,是中国较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

而在地铁方面,嘉兴野心更大。2015年6月12日嘉兴市发改委发布的《嘉兴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意见征询公告显示,嘉兴轨道交通为放射网结构,由5条线构成,全长295公里,其中3号线以嘉善客运中心为起点,对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段,2号线对接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嘉兴地处杭州与上海中间位置,轨道交通将会把三座城市连成一线,较终实现沪杭同城。

嘉兴的工业基础雄厚,人才基础也不错。2015年嘉兴第一产业占比4%,第二产业占比52.6%,第三产业为43.3%。作为工业接轨上海的重要行业之一,2016年沪嘉两地汽车以及零部件企业进行了交流。嘉兴的许多生产企业已与宝马、奔驰、奥迪、大众等世界500强汽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

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以嘉兴为圆点,幅射到长三角地区。

根据嘉兴市互联地产科学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嘉兴市本级商品房成交年均价约7478元/㎡,同比上涨2.72%,这是嘉兴大幅上涨之后的数据,与昆山1万多的房价还有不小的距离。     

嘉兴市委在《2016年嘉兴市深化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中指出,着力构建与上海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与上海产业协调发展。加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和健康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对接与合作。

嘉兴农产品25%销往上海,2015年从上海引进的内资项目达到了280个,占引进内资比例20%以上。上海到嘉兴的游客数占38%以上。

评论:由于昆山和太仓等房价上升,作为洼地的嘉兴受到上海人的青睐。据2016年7月《青年报》报道,嘉兴某楼盘70%购房者均来自上海。知乎上的一个名为“上海上班,嘉兴买房可以么?”的问题下,20个回答中,约一半回答都偏向于买房,或者观望。目前来看,如果真要实现当天来回,恐怕只有在上海虹桥上班才能实现,但考虑到未来的都市圈辐射效应,嘉兴必然会是较大受益者之一。

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是毫无争议的核心城市。北京的定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交通方面,京津冀城市群以京津为主轴,辅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区域快速铁路网构架,覆盖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地处北京和天津中间的廊坊,将成为较快崛起的卫星城之一。

从交通方面来看,廊坊占据优越的“地利”,恰好位于京津之间,离北京驾车距离仅60公里不到,距离天津驾车约85公里,距离首都和天津机场约70公里。

高铁方面,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已在2015年内开工,廊涿城际以及联络线也有望2016年开工。其实目前开通的高铁已十分便利,2011年6月30日通车的京沪高铁贯穿廊坊,每天约43个车次,到达北京仅需20分钟,南往天津也仅需20分钟,实现了京津一小时生活圈。

廊坊还立项对接北京的轻轨延长线,起点为亦庄轻轨站,未来可直达廊坊城区。在北京上班,生活在廊坊,依赖高铁通勤,实际上已经成为许多北漂的日常之一,地铁的开通无疑会进一步降低通行成本。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正在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半建在大兴区,另一半在廊坊市广阳区,预计2019年7月启用。廊坊经济已经融进北京的血液里。临空经济区的会展、物流和高端制造业,将大幅度带动当地就业。

廊坊融入北京之心十分迫切,也同样具有实力对接。近年主动引进了一批优秀项目,包括精雕数控机床、华创天元、久智光电子和东芝避雷器等。截止至2016年6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274家,增加值82.1亿,同比增长12.6%,比全省高1.1%。形成电子信息和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

评论:政策资源的倾斜、便利的通勤、以及明显低于北京的生活成本,足以吸引大量的北漂。较有说服力的当然是房价。根据安居客《2016国民安居报告》,廊坊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03%,一举成为2016年较大黑马,涨幅位列全国第一。 

保定定位于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承接京津项目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京津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保定定位是产业转移,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

保定在北京与石家庄之间。从大京津冀来看,保定恰好与北京、天津形成等边三角形。尽管距离北京距离不占太大优势,但在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承接北京城市功能方面,没有逊色太多,并且可以承接京津两地的溢出资源。

目前北京到保定已有高铁动车,平均5到15分钟一班,平均历时为50分钟,是北京到廊坊的两倍。未来津保铁路开通后,将串起10大铁路线,使保定成为京南铁路较重要交通枢纽。

保定产业结构三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汽车以及零部件产业,保定拥有国内名声极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长城汽车,国产的SUV在县城到处都是,还是中国皮卡、经济型SUV产销、皮卡出口第一城。

纺织服装已经形成了一带(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带)、四城(高碑店白沟箱包城、容城服装城、高阳纺织城、蠡县皮毛城等四大产业名城)、十园(容城大河服装、高阳宏润等十大产业园区)。

主攻的食品加工业,已签约多个项目,与国内名企联手,围绕农业办工业,已经有汇源果汁二期、定兴喜之郎一期和伊利二期等建设项目。

保定同时具有人才储备优势,现有1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各类科研院所140多所,高校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两地医疗资源也在不断对接,2016全年,北京儿童医院共派出专家85人,至保定医院共计586人次,看诊患者2378人次。

评论:考虑到通勤成本,目前北漂还无法完成“北京上班,在保定买房定居”的小目标。 但至少在位于保定与背景接壤处的涿州这样的卫星城,已经进入北漂们的候选目标。其城市价值,也会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光环之下,不断上升。

城市规划:张家口定位于冀西北地区中心城;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逐步建成河北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这里风大,温差大,适合发展再生能源。

说到区位优势,张家口远不如廊坊和保定,虽然北京延庆区与张家口很近,但延庆区本身离市中心都好远。相比于北京通州、天津武清区和廊坊北三县(三河市、香河市和大厂县),张家口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长期处于边缘被动地位。

要成为京津与晋蒙之间交通枢纽,高铁必不可少。目前北京至张家口的火车平均历时2个半小时,2019年底高铁开通后将其缩短至50分钟以内。

高铁弥补京张两地交通短板,赛事举办地将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张家口固定资产投资在河北名列前茅。冬奥会主题下,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地产、机械、环保和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以外,冰雪产业或将成为张家口新的增长点。

根据河北省政府网信息,2014年张家口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合作的意见》,与北京市国资委签署《关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的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与北京对接合作。2014年张家口先后与32家央企确立合作关系,合作项目158个,吸引投资总额3028.77亿,与143家北京企业合作,引进项目147项,投资额1086.4亿。

北京曾经灯下黑到周边吸纳资源,张家口首当其冲,为保证北京用水,不得不关停大量企业,严格限制新企业成立,退耕还林还草,甚至不惜拉闸限电优先满足北京。张家口是被迫走上生态环保之路的,现在反过来成为发展旅游的基础,有草原有蓝天,成为雾霾重重的京津冀地区难得的资源。

评论:京张地铁的建设,冬奥会的催化以及对接北京产业,使得张家口有足够的底气,追赶其他卫星城。北京与张家口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成为张家口的催化剂,申奥成功后张家口的房价噌噌地长。

压轴出场的是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是三大城市群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核心城有广州和深圳两个,广深的风格完全不同,是中国所有城市群中罕见的现象。

城市规划:佛山立志成为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   

距离广州车程仅25公里的佛山,无疑是广州较合适的卫星城。

“广佛同城”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对接,2010年国内第一条两市投资的轨道交通,广佛地铁正式开通。截止至2016年12月,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和7号线西延线正在建设,新的规划显示,佛山市线网规划的地铁线路将达到14条,长度约562公里。随着路线完善,广佛地铁已升级为广州荔湾、海珠与佛山中心城区半小时一线通达,从佛山中心区可一小时内到达广州天河区。

一心希望融入广州的佛山,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基因。从制造业基础来看,佛山几乎可以称为华南较强制造业基地。2015年,佛山规模以上装备制造工业总产值5933.34亿。

中德工业服务区就位于佛山,拥有近2000亿产值,已有40万家制造企业落户,是中国不多一个以工业服务为主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硬件配套、企业并购和交通便利,高校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人才留在佛山,2016年11月,顺德与省教育厅共同启动广州大学城卫星城项目,计划2020年前,在顺德北部片区建配3万套人才公寓,依托“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和14所大学及周边高校,共建卫星城。尤其是北部片区聚集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会展三大重点产业。

随着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2020年开庭,广州大学城可直接搭乘地铁前往顺德北部三镇,全程25分钟。广佛同城化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标本,像是一大一小两颗珍珠。

评论:有区位优势同城化,有产业优势留下技术工人与科技人才,有政策优惠和人才公寓降低成本,佛山、广州的高校、产业有了对接的标准路径。以此为基础的广佛同城,无疑将成为珠三角“核心城+卫星城”的样板。         

        2016年8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了广佛同城时代,在两地往返的“钟摆族”的生活。如今,越来越过的人过上钟摆生活,资源、信息、消费、财富因此而流通。佛山因此和廊坊一样,成为较靠近核心城市的卫星城,较终成为核心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城市规划:东莞定位于国际先进制造基地,珠三角重要中心城和区域性枢纽。

东莞位于广深中间,但东莞是深圳的卫星城,而不是广州的。

轨道交通把东莞、广州、深圳连为一体。未来深圳轨道交通6号、10号、11号、13号、20号5条线路将连接深莞两地,较快2020年互通。东莞在高铁方面进展同样迅速,目前从广州到东莞的高铁有超过80个车次,15分钟一班,从深圳到东莞同样便利,有超过70个高铁动车车次,15分钟一班。2016年12月22日又一条高铁开建,赣深高铁先期工程在河源、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城市同时举行启动建设仪式。

东莞力争建设“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和“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分别对接深圳和广州,形成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南山区、北接广州科学城的“创新走廊”。从东莞自身角度来说,算是左拥右抱,广州、深圳谁也不得罪。

但从经济发展趋势看,深圳与东莞更密切,深圳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深圳,离不开腹地支持,广东省委、省政府早早布下了深莞惠一体化的大棋局。

从电子产业链等来看,与深圳形成密切的产业链,而产品从深圳港口出口,从物流链条上为一个板块。作为华人世界著名的服务之者,东莞从香港等地吸引了不少人流。 

从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来看,东莞是珠三角的领跑者,也是珠三角经济起伏的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第一轮经济腾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香港资金进入,第二轮在九十年代初期,台湾企业大量入驻,第三轮则是2000年之后的深圳产业转移,包括三来一补行业,电子产业OEM。第四轮产业升级同样由深圳带动,主要依靠中高端产业布局,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落户。 

作为深圳经济腹地,作为产业重镇,深圳企业向东莞等周边地区扩张已成为常态。华为和阿里巴巴都趋向于把研发中心放在深圳,将制造、仓储物流和供应链等放在周边城市。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的研发+制造+物流一体化模式,将成为未来深莞惠一体化的主要方向。

从产业结构来看,东莞已从传统的代加工模式,转向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如果能抓住深圳产业转移的机遇,必定能从珠三角城市群脱颖而出,摆脱“衰退”的固有印象。

评论:随着“莞深融城”加速,未来两地通勤时间将继续缩短,实现半小时生活圈。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无一例外都有双城族的身影,无论是两地奔波还是回归家乡,这都是一群用于承担生活责任的年轻人,祝愿他们不要败给高昂的房价。

城市规划:2016年11月,惠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综合区域枢纽,全面融入广州、深圳和香港的30分钟生活圈,由此可见交通是未来5年惠州的较大着力点。

位置&交通:从地图来看,惠州处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东部,恰好处于深莞惠经济区中心,深圳的东进战略,以及东莞、河源和汕尾对接深圳,都无法绕开惠州。未来将有3条高铁往返于深惠两地,深圳将有5条地铁延伸至惠州。

深莞惠一体化已经初见雏形。轨道交通将带来数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初步效果已经显现。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批国内的优质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已经顺着轨道向惠州奔涌而来。创新基地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引进超过1500亿的研发项目。

大量深圳企业入驻惠州,从2013年以来,惠阳共引进工业项目302宗,其中213宗是深圳公司投资的,占70.53%,转移项目投资总额231.52亿。        

全面对接深圳,惠阳可以说是惠州的桥头堡,尤其是重点片区的PPP项目。该区已初步梳理出25个条件比较成熟、可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约400亿元。

惠州还有优秀的旅游业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将来就是世界级旅游区,从湾区的名字来看,与美国湾区一比高下的野心呼之欲出。

评论:相比于廊坊、保定和佛山等较为发达的卫星城,惠州的生活配套设施,尤其是教育资源,距离深圳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居民选择居住在惠州的同时,可能仍旧将下一代送回深圳上学。如果政府将资源倾斜到惠阳和大亚湾等县区,无疑能进一步增加其竞争力,将双城生活逐渐导向同城。

编辑自:叶檀财经(tancaijing)  作者:叶檀、顾天杰

目前国内只要有点追求的城市,都开始大张旗鼓地抢人了。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几个重点城市人口规模的上限,至少是4000万+。

未来二十年内,国内将会出现一大批人口规模“4321”的超级大城市。

从2017年开始,国内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几乎所有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在忙着干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抢人”。

哪怕是像广州这样的1500万级别的超级大都市,也没有放弃对人的追求。这和十几年前各个城市严格管控户籍人口乃至流动人口的态度,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从严格控制落户,到主动出击抢人,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管理者对待人口观念的一种转变。从之前的把人口看做负担,到现在的把人口视为资源和红利,十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慢慢意识到了,人,才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才是城市最强大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国内只要有点追求的城市,都开始大张旗鼓地抢人了。

从大的方向上看,国家层面对于城市化的理念也逐渐转变。去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明确提出: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这两句话的意识很明确,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将从过去的以中小城市建设为主、多点开花,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超级城市群发展转变。

有了最高层的指示,我们看到,最近两年,各个省都在拼了命地做大省内的一两个主要城市,当然主要是省会城市,为此还造了一个专用名词,叫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

当然,少数经济比较强,人口比较多的省,能够支撑起两个城市。比如山东就是济南和青岛,江苏是南京和苏州,浙江是杭州和宁波,广东是广州和深圳,都属于双星闪耀的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

▲图片来源:《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8》

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两个重点城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这些城市可以在省内起到带动辐射作用,引领一帮小兄弟城市发展。二是可以跳出来,参与到全国城市的竞争中去,去争取更多的资源。

比如很多中西部省,像江西、湖南、贵州、甘肃等,由于没有一个拿得出手、强有力的省会城市,导致在全国的存在感和知名度就比较低。

当下,各个城市都在大肆抢人,不过抢人也是有个限度的,就是一个城市的人口,不可能无限增加,或者说一个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是有极限的。

因此,我们今天重点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全国28个重点城市,主要是中东部比较宜居的城市,未来人口规模最大会达到多少。

在此之前,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先跳出国内,看看目前全世界主要城市的人口情况。2018年,全球重点城市中,人口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日本的东京,3800万;印度的新德里,2800万;中国的上海,2400万。

第4到第10 的一众城市,圣保罗、墨西哥城、开罗、孟买、北京、达卡、大阪,人口总量全部在2000万以上。

也就是说,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的话,只要这个城市没有先天不足,比如严重缺水,或者高温极寒,那么其承载2000万+的人口,是非常轻松的。

排名第一的东京,人口已经来到3800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东京,指的是广义的东京都市圈,就是以东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很多卫星城的东京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听起来似乎很大,其实并非如此,整个东京都市圈的面积,也就1.35万平方米公里,和国内的大连市差不多,大连面积就是1.32万平方公里。

没有人否认,东京是全世界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之一。由于城市设计和管理理念比较好,东京没有太严重的大城市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下,城市人口的上限,达到4000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看完了世界,我们再把目光调回到国内。既然东京能够承载4000万规模的人口,那国内的城市,是不是也具备这个实力呢?

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魔都上海,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是2424万人。但实际上上海的常住人口,明显是低估了的,也就是说上海的真实人口量,远不止这个数。

从居民用水用电量、生活垃圾产生量和移动电话保有量这些第三方统计数据来看,普遍认为上海目前的真实常住人口,应该已经突破3000万+了。

上海的土地面积是6340平方公里,而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城市建成面积大概在1000平方公里,也就是不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那么,按照现在的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测算,如果上海再开发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理论上就能再承载3000万人,也就是人口总量达到6000万。

有人或许会说,6000万人是不是太多了,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这么大规模人口的城市啊。好,6000万可能是多了些,听起来有点恐怖,那我们使劲打个折,假设新开发的1000平公里的土地,只承载1000万新增人口,这应该没有人表示怀疑了。

所以,只要上海愿意,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放开人口流入,那么达到4000万人口的规模,应该说是非常easy的事情,没有任何难度,可能10年之内就能实现。

同样,上海可以,北京、广州这两个一线城市,也没问题。而且,相较于上海,北京和广州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土地面积更大。

北京是1.6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上海的2.5倍,广州是7436平方公里,也比上海面积要大。只要规划好、经营好,相信北京、广州承载4000万人口,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几个重点城市人口规模的上限,至少是4000万+。

或许有人会说,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很多人看到了大城市的弊端,比如病毒的传播,城市明显要快于农村,然后会不会就此改变当前的城市化发展方向,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会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返回去再走小城镇化的道路呢?

其实,这种顾虑真是想多了,人是群居性的动物,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规律已经证明,只有充分的聚集,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分工,才会爆发更强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一次新型冠状病毒,不会改变这种趋势。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不知道爆发过多少次比这次新冠疫情更严重、更恐怖、更致命的传染性疾病,每次瘟疫爆发,损失最惨重的,毫无疑问都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比如中世纪在欧洲反复肆虐的“黑死病”,也就是现在定义的一类传染性疾病鼠疫,前前后后吞噬了2500万人口,几乎相当于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伦敦曾经在短短的90天内,就有十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最终40%的居民,接近一半的人口都没了。

最惨烈的时候,伦敦因为死亡人数太多,没法掩埋,为了防止传染活着的人,连尸体带房子一把火烧掉了。

但是每当瘟疫过后,城市又慢慢恢复过来,焕发生机和活力,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今天的伦敦,依然发展成为了世界级的超级大都市。同样,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柏林,也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等新冠病毒过去之后,活着的人们,会逐渐忘记这件事,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然后一切照旧,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城市该怎么发展照样怎么发展,不会就此中断大城市的发展进程,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必然趋势,不会因为一次新冠疫情而改变。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在看得到的未来二十年内,国内将会出现一大批人口规模“4321”的超级大城市。也就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人口规模4000万,广州、成都这样的人口规模3000万,郑州、长沙这样的人口规模2000万,以及昆明、贵阳这样的人口规模1000万的超级大城市。

到时候,人口规模1000万以下的,已经没资格称自己是超级大都市了。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们根据各个城市目前人口、自然环境、宜居指数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之后预测的,20年后城市人口数量和潜在人口增量图。

▲重庆以主城9区为计算依据

从中可以看出,各个城市潜在人口增量,还是非常大的。

可能很多人对上面预测的人口数据会表示怀疑,真能达到这样的规模吗?

目前,除了北京和上海在严格控制人口之外,其他城市基本都是敞开的,从城市方面来看,对人是欢迎的,希望你去。最大的问题,应该还是面对这些城市的高房价,很多人望而却步了,不敢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杭州为例。自古以来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杭州绝对是一个非常向往的城市,但是向往归向往,一看杭州3.5万的房价,估计很多人就只能停留在向往这个阶段了。

如果杭州能够把房价降下来,比如降到1.5万元每平米,我相信以目前杭州的落户政策和抢人力度,绝对是人才蜂拥而至,别说一年40万,杭州一年增加100万人口,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所以,未来各个城市的人口,能不能达到我们预测的规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城市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房价,让那些希望到这些城市的人,来了之后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而不是成为漂泊一族,永远扎不下根。

《2019年上半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CRIC、易居研究院

其实,要解决高房价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住房供给,只要市场上的住房充足,高房价的问题,基本就能迎刃而解。

而增加供给的前提,当然是这个城市得有足够的土地,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也提出未来超级大城市的“三个1”配置。

第一个1,就是人口必须到达1千万以上。

第二个1,就是城市的GDP达到1万亿人民币,目前已经有17个城市到达了,未来,剩下的11个城市达到1万亿,应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三个1,就是城市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从东京、北京这些超级大城市来看,只要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基本就能够很好地规划城市的发展了。理想的状态应该是1.5万平方公里最合适。

比如面积1.6万平方公里北京,其实理论上它是不缺地的。目前北京建成面积是1450平方公里,已经是全国第一了,但其实也就整个北京的十分之一,仅此而已。

对北京比较熟悉的人也可能发现了,目前的北京,五环之外,未开发的土地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甚至四环以内,也还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平整了,但是并没有开发。

北京今天的房价之所以这么高,高到和90%的人无缘,一方面是因为全国各地太多有钱人想往北京跑,另一方面也是政府为了控制人口,在土地供应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造成的。

下面这张图是28个主要城市的现在面积图,可以预见,未来那些面积小于1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城市,基本都会通过吞并周边城市的方式进行扩容,在地理上做大城市,为今后长远的发展储备空间。

前面济南合并了莱芜,最近通州又把北三县“揽入怀中”,就是最好的说明。

因此,接下来广州、南京、武汉、南昌、太原、上海、郑州、海口、深圳、厦门,应该都会走上扩容之路,而身处这些城市的人们,可能很多也早就有所耳闻,自己所在的城市要兼并周边那个城市了。

广州的潜在和合并对象是佛山,南京的合并对象是镇江,深圳的合并对象是惠州、上海的合并对象是昆山,武汉的合并对象是鄂州,太原的合并对象是榆次,郑州是将中牟撤县设区……

未来几年,各个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会更加激烈,门槛会越来越低,政策会越来越灵活,今后不仅给户口,甚至不排除送现金、乃至变相送房的可能,其实目前有的城市已经对引进人才实行了购房打折的优惠了。

到时候就再也不是之前的城市选人,而是人对城市挑挑拣拣了。大胆预测,到那时,很多人在面对一堆城市纷纷抛过来的橄榄枝的时候,估计也能体会一回古代帝王才能享受的“翻牌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大咖聊房(ID:dakaliaofang)。大咖聊房,集结房地产业内大咖,让你买房路上不踩坑!扫码获取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适宜居住城市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