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和三十回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结合课文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性格分析

  • 010在线为您甄选多篇描写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性格分析,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性格分析精选,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性格分析大全,有议论,叙事 ,想象等形式。文章字数有400字、600字、800字....缓存时间:

  •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在整本小说中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整个人为了爱生又为了爱死,从前世开始,她就是受了神瑛侍者恩惠的绛珠仙草,因为无法回报,而变得忧郁多情,当然这个多情的对象是仅限...

  • 以荣宁二府为代表的典型环境,是十分错综的,人事纷杂、头绪繁冗,究竟怎样写才能体现出环境的意义,并且便于读者把握,是值得仔细斟酌的问题。《红楼梦》的作者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情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贾雨村、冷子...

  • 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

  • 林黛玉进贾府出场人物:林黛玉(林),王夫人(王),王熙凤(凤),贾宝玉(贾),贾母(老),落魄画家一.(林站舞台中央,王背对其站立酷。)林:(做痛苦状)苍天啊,你为何要这样对我?你为何要带走我娘?为何带走我娘却...

  •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

  • 导语:《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围绕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黛玉...

  • 导语: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下文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黛玉性格分析,欢迎阅读1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剖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悲剧性的人物,在曹雪芹未写完的部分中,她娇弱动人,心思敏感,和贾宝玉互生情愫,可是作者却没有来的及给林黛玉加上一个结局。后来再由高鹗等人续写的时候,将林黛玉写的病情加重...

  • 林黛玉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黛玉(潇湘妃子)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

  •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欢迎鉴赏。【林黛玉葬花辞】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

  • 《红楼梦》既反映了阶级压迫、贵族生活的豪富、下层人民的困苦,也反映了科举制度、封建礼教、不同人的命运等。用形象化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展示了社会全貌,这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

  • 导语: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这部名著的林黛玉的人物性格特点,希望大家学习。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让她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

  • 王熙凤是中国名着《红楼梦》中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那么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在《红楼梦》中,判词是对主要人物结局的暗示,其中十二金钗的判词是最有名的,现在还有专门研究它的人员,那...

  • 红楼梦》乃是一部旷世奇作,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倾尽全力精心塑造出来的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国维先生曾说《红楼梦》乃“悲剧中之悲剧,而林黛玉就是这悲剧中之悲剧的女主人公。下面是对林黛玉的人物分析,供大家参考!林黛玉形象:...

  •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与反思 一、设想与目标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高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古代小说专题,其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第...

  • (荣国府正堂)婆子甲:老,,太君。你要的美女,我们送来了。贾母 : 好啊,大大的好。林黛玉:老祖宗啊,爱老虎油。贾母 :哎哟,小心肝啊。想死偶了啊,带了什么特产来着?黛玉 :就些三聚氰胺牛奶,转基因大豆,苏丹红辣酱,...

  • 壹●前言《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百年来脍炙人口,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研究热潮不衰,因而有「红学」盛起,当时更流行着两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几点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进行反思教学和行动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是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中节选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了解古...

  • 出场人物:林黛玉(林),王夫人(王),王熙凤(凤),贾宝玉(贾),贾母(老),落魄画家一.(林站舞台中央,王背对其站立酷。)林:(做痛苦状)苍天啊,你为何要这样对我?你为何要带走我娘?为何带走我娘却又不带走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涉及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相关内容,引导我们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草船借箭》根据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46回相关内容改写,讲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主要记叙了石猴发现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记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

本单元习作是“写读后感”: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者“《×××》读后感”,也可以把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① 认识51个生字:瑜、忌、督、幔、寨、擂、呐、弩、丞、倚、箸、碟、斤、俺、绰、杖、擒、勿、肋、踉、跄、呵、胯、霹、雳、咆、哮、锤、泊、芝、遂、迸、涧、獐、猕、猿、耶、挈、瞑、窍、楷、镌、挠、劣、恰、屉、嫣、讳、晦、墩、钗、敞、雯、袭、喇。

② 会写26个生字:冈、饥、碟、斤、俺、榜、杖、申、兼、勿、拖、悉、坠、膛、截、妒、忌、曹、督、委、鲁、遮、寨、擂、呐、插。

③ 会写17个生词:妒忌、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探听、私自、布置、调度、呐喊、神机妙算、半夜三更、寻思、耻笑、胸膛、武艺。

① 《草船借箭》:借箭原因,借箭经过,借箭结果。

② 《景阳冈》: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③ 《猴王出世》:出世、发现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④ 《红楼春趣》:放风筝

3、感受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①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嫉贤妒能,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② 《景阳冈》中武松豪放、勇猛、机智。

③ 《猴王出世》中猴王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④ 《红楼春趣》中贾宝玉率性、纯真。

1、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地系统地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让我们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不要畏难,要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理解语句的大致意思,使阅读变得顺畅。可以适度结合相关的影视资源,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要细究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对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不必深入探究。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找关键词,再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用来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例如《猴王出世》一文,先找出关键词:“出世”“发现水帘洞”“拜为猴王”,就可以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石猴出世以后,发现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例如《草船借箭》一文中: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从以上的语言描写中,可以体会到曹操的谨慎多疑。

4、分类拓展延伸,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兴趣,点燃阅读激情,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品读经典故事情节,感受系列人物形象。

欢迎点击关注“烛光照耀星空”。假如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黛看(上)

1、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了解《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

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复杂性格

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二、整体感知:分析王熙凤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熟悉了小说中所营造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基本情况。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呢?

文学是人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林》写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虽是节选但主要人物形象已得到鲜明的体现。

据电脑统计,《红楼梦》全书所写的人物男278人,女247人,共525人。如果将书中涉及的所有人物都计算在内,则总计:男495人,女480人,合计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而这么多人物又不是千人一面,作者对众多人物的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绝不雷同;我们节选的这一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当属王熙凤和贾宝玉,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黛看”来品味一下这份精彩。

(一)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谓不遗余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1、出场时间:黛玉进贾府后,首先与贾母相见,然后又与贾府众女眷,如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一一相见。贾母正在与黛玉谈话之际,王熙凤出场了。

2、这样精心的艺术安排作者是用心良苦。王熙凤在贾府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安排她与众人同时出场就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相见的苦痛腾不出场面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也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于充分描绘她的个性特征。因此,作者把她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众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多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

(三)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

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王熙的性格特点,向他们补充介一下府内外的人她的有关评价:

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周瑞家的说道: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

(四)具体剖析王熙凤性格特点及艺术形象。

提问1:她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

明确: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

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包括邢王二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作为一个深闺女子更应遵守礼数。何况今天还有远客来到,谁也不可以失礼的。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脂批本云: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跃)纸上?

提问3: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

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者是主要从两方面来写的:服饰及容貌。

提问4:观察王熙凤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明确: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浓妆艳抹、遍体锦绣、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

提问5:众多女眷为何只让王熙凤如此着装呢?能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明确:对她的这种描写表面是褒,实际是一种贬责。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语)着极为华丽的衣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过于修饰包装自己是俗气而不是美丽。老舍也说过“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的,不乱穿衣服的。”她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同时,以这身服饰来见初来乍到的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呢?应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连并非少见侯门金贵的黛玉都对她服饰惊诧不已,可见其辉煌华艳的程度。不过,她的文化修养太低了,虽然聪明能干,但她太缺乏文化情调的熏陶,不懂什么是高雅。除了衣食享受和权力之争外,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其风度气质与出身书香、受过教育特别是经古典文学陶冶的林黛玉的诗人气质大相径庭,因此,她的炫耀也是低品味的,显得俗不可耐。我们以前学过作品中的人物如相府千金崔莺莺、太守之女杜丽娘都不是如此着装的,只有《项链》中那个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是喜欢高贵的服饰的。可见穿戴服饰与人格志趣、情操修养是密切相关的。曹雪芹深知这一点,他如此描写王熙凤的服饰正是欲借此提示这一反派角色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性格。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提问6:中国古代写美女的容貌通常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红”。作者是怎样写王熙凤的容貌的呢?

明确: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的眉目: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丹凤眼”、“柳叶眉”本来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眼”和“眉”前分别加上定语“三角”、“吊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以称得上漂亮,也决非温柔敦厚善良的形象。

中国传统相面术《麻衣神相》讲,“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的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提示王熙凤“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

(五)服饰和外貌描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写,要想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还必须在动态中去刻画她。

品味王熙凤的语言及其动作:《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细心玩味就无法领悟到作者深藏的七分用意。鲁迅很赞叹《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描写,认为它能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王熙凤的语言描是《林》文极为精彩的一笔。

1、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

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句平常的话看似无奇,可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却能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与特殊性格。在贾府,“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也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此听了王熙凤的话,深为“这样放诞无礼”而“纳罕”。可贾母听了此话,并不生气,却是“笑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结合这些,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

2、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

(1)她的第一句话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

提问:如果林黛玉站在你面前,你想怎么去赞美她的美丽?

中国古典文学描写女子美丽时,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色”等类似的语言。赞美的话也可以表达得很多种,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活脱脱一个语言学家!

(2)她的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看来这语言学家也并不厉害。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竟深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意义。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表演家!只是错把生活当成了舞台。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下一步,是“忙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细细琢磨这句话,会发现两种口气在里头,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5)最后写她回王夫人的话,“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体现了她办事圆熟干练,善于机变 ,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欢心,从而独揽了荣国府大权 。

这就是《红楼梦》的语言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六)、概括王熙凤的形象

王熙凤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外表美丽,为人却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红楼梦》第五回对她的判词是这样的: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

王熙风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托梦时说她: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秦可卿出丧时,她协理宁国府,就是在读者眼前进行了一次典型表演。从千头万绪的混乱状态中,她一下子就找到关键所在,然后杀伐决断,三下五除二,就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有日理万机的才干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什么缺德的事全干得出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将要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脂砚斋批语透露,在贾家败落后,她要被关押在狱神庙,有一番身微运蹇回首惨痛的经历,最后凄惨地死去。

正如《红楼梦曲·聪明累》所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了王熙凤的艺术形象。一百多年来,王熙凤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鲜活的形象,关键在于她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启示:在描写人物时,绝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抓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去写,那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富于久远的生命力。

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复杂记叙文。

要求:1、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尤其是铺垫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题自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运用了什么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