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博物馆在哪里预约?


6月11日上午,长沙水文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了隆平水稻博物馆。

隆平水稻博物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集中展示与水稻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

参观过程中,干部职工在中国水稻历史文化展区,了解了水稻种植的发展、农耕工具的演变及其普及的历史;在水稻科技展区,了解了水稻耕作方法的进步及其相应成果与现代科技造就的新型水稻和新型耕作方式。袁隆平与水稻博物馆展区,则展示了袁院士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这个展厅里,大家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和袁院士追梦的坚定信念,以及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学家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里孜孜不倦、勇攀高峰的敬业精神。

参观完隆平水稻博物馆,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隆平文化,弘扬隆平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长沙水文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2013年底,我们接到了一个设计任务,有幸认识了袁隆平院士。当年的这个设计任务就是位于湖南长沙的“隆平水稻博物馆“。水稻博物馆由三个分馆组成,分别是“飘香的稻米--中国水稻历史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三个分展馆,策展人是浙江大学文博系系主任严建强教授,杭州黑曜石展示设计公司负责“隆平水稻博物馆”三个展馆的展陈设计工作。

在策划和设计的过程中,严教授带着公司的主创人员一起与袁院士本人做了几次深入的交流,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中将方案不断地完善。

袁院士平易近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脸上带着笑容。但是,提到他专业领域的话题时,就变得严肃了,讲得很仔细。看他精力充沛的样子,完全想不到他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

第一次见到袁老的时候,他急着出门,很严肃地说只有10分钟听严教授的介绍。但是,当他听着严教授介绍的策展思路和设计要点时,袁老脸上原本的严肃变了,不但有了笑容,甚至还有了一丝兴奋……

听着听着,突然袁老示意暂停,对着边上的工作人员说:“拿烟来,要中华(牌),我要给严老师点一支烟!”,看到严教授手里拿着烟,又拿着打火机给他点上,看他抽上烟后,才坐下笑着示意继续讲。足足又讲了半个多小时,袁老听完介绍后连声说好,还表示这个展览很有意思,很期待能早日看到这个展览。

随着严教授策划方案的完成,我们的设计工作也逐渐展开。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就请了中国水稻研究所两位专家对我们参与策划、设计的人员做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的科普培训,同时各部门主创设计人员也研读、学习了大量的历史、考古和农业科技类相关书籍,再加上严教授的悉心指导,所以在那些最难懂的,涉及农业科技科普上的内容设计也有了很明确的方向,设计得以顺利展开。

2015年7月,我们的设计方案基本完成了,当时我们有一个环节就是要向袁院士和甲方汇报完整的设计方案。第二次见袁院士就是汇报的时候,他一来就坐在严教授和我们的设计师中间,设计主创向袁院士介绍了展览内容,讲到三系配套中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等内容的时候,袁院士又一次叫了暂停,盯着主创设计师问:“等一下!你是不是浙江大学学农业的?" 这一刻,大家都好开心,这不正是袁老对我们设计团队的高度认可吗!

2015年的9月,我们又见到了袁老。在设计展厅的时候,设定了一个“禾下乘凉梦”的幻影成像,要拍摄一段袁院士的影像,这次是在湖南水稻所的一个室内运动场,过程很顺利,当时袁老体力很好,声音很有感染力,导演向他简单交代了拍摄的要点之后,整个拍摄一气呵成,随后和在场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后又匆匆离去。

我有两个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2015年10月,隆平水稻博物馆开始施工,我们由于种种原因在设计完成后就没有参与博物馆展陈的施工工作,2016年,隆平水稻博物馆正式开馆。回头想想,正是因为当年在策划设计中设定了这个大型幻影成像的场景,今后的我们才能在隆平水稻博物馆内,通过幻影成像“禾下乘凉梦”看到袁老的音容笑貌,听他说:这是我真实做过的梦,叫做“禾下乘凉梦”!

直到现在,严教授和我们的几位参与当年设计的同事,还会经常提到水稻博物馆设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还想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再去看看袁老,谁知再也见不到了。

下面的图是设计方案中的几张设定稿。

谨以此文,寄托我们对袁老的哀思,袁老一路走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隆平水稻博物馆可以参观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