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教程A2略什么意思?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成人一直学电钢一直弹电钢有啥不可?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是的,体会不到触键感。 声音层次上没法做到。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自动档的车和手动档的车开起来完全不一样,如果真的想当一个好司机的话,千万别学自动档,要学手动档。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在这里 钢琴就是手动挡啦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动档的车和手动档的车开起来完全不一样,如果真的想当一个好司机的话,千万别学自动档,要学手动档。
: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对!但问题是以后自动档的车越来越多,手动档越来越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开手动档,为啥非得学手动档不直接学自动档。
: 在这里 钢琴就是手动挡啦

目的性不一样。 专业钢琴讲究音色 这个很有意思。 下键的轻重缓急 触键的面积等等 会有别样色彩。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但问题是以后自动档的车越来越多,手动档越来越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开手动档,为啥非得学手动档不直接学自动档。
: : 在这里 钢琴就是手动挡啦

一个是电子产品,一个是机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就跟车版的手动档司机鄙视自动档没有驾驶乐趣一样。
: 目的性不一样。 专业钢琴讲究音色 这个很有意思。 下键的轻重缓急 触键的面积等等 会有别样色彩。

没有鄙视,这是另一门学问。 电声同样也有他的门道,不能只局限于电钢。 但如果要考虑学习专业钢琴,那是不可以用电钢的。 如果学习音乐,那无所谓了。 这要看你的出发点。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跟车版的手动档司机鄙视自动档没有驾驶乐趣一样。
: : 目的性不一样。 专业钢琴讲究音色 这个很有意思。 下键的轻重缓急 触键的面积等等 会有别样色彩。

其实你是想说在键盘乐器上一直坚持爬上高峰吧。但如果人家就是想在电钢上一直坚持,也算是一种坚持。既然把两种乐器看成两条道路,所谓决心,也就是要在哪条路上一直走到黑的问题了。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只有机械表才能叫做表,电子表只是个计时器罢了
只有燃油车才能叫做车,电动车只是个大玩具罢了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但问题是以后自动档的车越来越多,手动档越来越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开手动档,为啥非得学手动档不直接学自动档。

没什么不可啊,我觉得可以啊。成人才开始练习,手指已经不大可能训练到那么精细了,电钢也可以。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人一直学电钢一直弹电钢有啥不可?

是的,比较了才知道,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 是的,体会不到触键感。 声音层次上没法做到。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动档的车和手动档的车开起来完全不一样,如果真的想当一个好司机的话,千万别学自动档,要学手动档。

基本同意这是两种乐器。两条路都可以走到黑,但不一样黑,真钢琴更“黑”得多,难度和表现力不是一个量级的。
: 其实你是想说在键盘乐器上一直坚持爬上高峰吧。但如果人家就是想在电钢上一直坚持,也算是一种坚持。既然把两种乐器看成两条道路,所谓决心,也就是要在哪条路上一直走到黑的问题了。

我才看到你这个帖子,这个比喻没有意义。钢琴的色彩,电钢永远也比不了。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跟车版的手动档司机鄙视自动档没有驾驶乐趣一样。

有点进入争论阶段了。别争论了,我只是想提醒给娃买琴的,一定要买真钢琴,买了电钢,要么把孩子坑了,要么迅速换琴,都是弯路。

好吧,在潮湿环境下放置了几年的真钢的按键反应,倒是可以跟电钢一比……

: 我才看到你这个帖子,这个比喻没有意义。钢琴的色彩,电钢永远也比不了。

摄影一定要用胶片,不要有用数码单反代替的念头,不是一码事...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这种情况就是“玩玩无所谓”
成人一直学电钢一直弹电钢有啥不可?

手动:自动 和 钢琴:电钢 完全不是一回事
请不要不懂还强行使用类比,误导他人

: 自动档的车和手动档的车开起来完全不一样,如果真的想当一个好司机的话,千万别学自动档,要学手动档。

他这就是不懂还瞎说的最好表现

【 在 A2D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动档的车和手动档的车开起来完全不一样,如果真的想当一个好司机的话,千万别学自动档,要学手动档。

娶什么老婆啊,直接1024就的了...
【 在 rivaldo11 (李华度--乌兹别克斯坦也挺好)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几年不调律的话,真钢完败,跑得没边了,电钢倒是没问题
: 好吧,在潮湿环境下放置了几年的真钢的按键反应,倒是可以跟电钢一比……

看来买电钢,买korg的后悔的比较多,买雅马哈的后悔的比较少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没说我后悔啊,买的时候就知道是这样的,试过琴的。家里真刚电钢都有,娃玩真的,我来假的,黄金时间给娃了,我能弹的时间吵邻居。
: 看来买电钢,买korg的后悔的比较多,买雅马哈的后悔的比较少

: 看来买电钢,买korg的后悔的比较多,买雅马哈的后悔的比较少

雅马哈clp系列电钢用户经过和家里一台国产三角对比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声明我不是专业的,只和娃弹了一年多而已

1、音质电钢完胜(毕竟是上百万货的音色),真钢泛音较为丰富,但是几万块钱的真
钢音色还是金属感太强,不喜欢……
6000多的电钢弹过两三台,喇叭太差,音色库可能也不够好,听起来和真钢差的较多

2、力度上真钢试音时可以弹出更大和更小的声音,可以说是阈值更广阔,但是我这个
水平驾驭不了这么宽广的阈值。触感上来说,下键的弹性感电钢更好,手离开时键回弹
更快,感觉更顺畅,而真琴则不同程度上的有些涩滞+缓慢。也许更贵的真钢也能达到
这种感觉吧,有幸在一个二手琴行弹过几下最大号施坦威,感觉力度比较轻,但是很舒
服。(低端电钢,我试弹过the one,回弹是感觉像电子琴的弹簧,就不要比了)。

我家这台新的国产三角琴(里特米勒)也是妥协的结果,新雅马哈卡哇伊三角太贵,二
手的我试弹过不下30台,总是有各种问题,比如个别键手感很差(几乎每台二手琴都有
几个键弹上去就会心头一惊——脑子里冒出这句:我艹这是咋回事),音高不准(卖家
说还可以仔细调音解决,也不知道可信不),踏板摇晃,音板开裂等等。最后还是放弃

其实真钢的触感也是千差万别,手感稀烂的也碰到过几台。说电的和真的完全不一样我
同意,但是两台真琴仍然可以说“完全不一样”,这两种不一样除了刚才说的阈值不同
以外,我这水平感觉不出其他差别了。

3、电钢踏板不知道碰到哪里了总是抬起的时候发出噪音,真钢什么键都不按,踏板踩
下去制音器离开琴弦琴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但是这两者都并不重要,真弹的时候谁都

娃也学我也学,不到两年的水平肯定是相当有限,但是我觉得也能有一点发言权了,一
般家长跟着学的未必能到我这水平哈,发一段我的视频

1、音质电钢完胜(毕竟是上百万货的音色),真钢泛音较为丰富,但是几万块钱的真
钢音色还是金属感太强,不喜欢……
6000多的电钢弹过两三台,喇叭太差,音色库可能也不够好,听起来和真钢差的较多
你的起点很高啊。普通人家一般还是几万元的真钢,那么你选的电钢价位是多少?

: 雅马哈clp系列电钢用户经过和家里一台国产三角对比有如下体会
: 首先要声明我不是专业的,只和娃弹了一年多而已
: 1、音质电钢完胜(毕竟是上百万货的音色),真钢泛音较为丰富,但是几万块钱的真

我也好奇几百万的音色是什么… 不过精神可嘉 弹得也有模有样!不过电钢的弊端“放松”的感觉 “下键”的感觉体会不到。 乐曲完整性不错,节奏还有点硬,需要处理。踏板也是。

: 1、音质电钢完胜(毕竟是上百万货的音色),真钢泛音较为丰富,但是几万块钱的真
: 钢音色还是金属感太强,不喜欢……
: 6000多的电钢弹过两三台,喇叭太差,音色库可能也不够好,听起来和真钢差的较多
: 你的起点很高啊。普通人家一般还是几万元的真钢,那么你选的电钢价位是多少?
雅马哈545,一万多点,喇叭比五六千的强太多,听起来比较真,电钢便宜货一听就是喇叭发出来的,这个琴弹下去手指和踏板都能感到琴体的震动。
电琴好处就是每个音都是完美的,真琴每个琴都有个把音听上去非常别扭,虽然跑音就跑一点点,我又不能总让调律师来调。那个三角从冬天到现在几个月不调就有些别扭了,琴行预约一次上门要排队一个多月……

这是我自己的水平问题,不是电钢的问题哈哈,用我家的三角琴弹也不会比这个更好了。不过您说的对,真琴对于下键轻重可以表现的更好一些,但是并不是我这个水平可以驾驭的

最近发现,三角琴踏板似乎容错性更高一些,原来在电钢上踏板切换的不够快的话延音就会断开(尤其是小节第一个音特别短而且是和弦的时候),而真琴同样的动作就能连上,我自己都不知道是练习的踏板收放再快一些呢,还是就算了(反正真钢没这个问题)

所谓百万级别的音色,是指雅马哈顶级CFX,这个琴没有内置施坦威的音色是个遗憾,但是有贝森朵夫的音色,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 我也好奇几百万的音色是什么… 不过精神可嘉 弹得也有模有样!不过电钢的弊端“放松”的感觉 “下键”的感觉体会不到。 乐曲完整性不错,节奏还有点硬,需要处理。踏板也是。

这个问题 在真琴上练习,会好很多的。 贝森多夫的音色的确很棒。 曾经弹过象牙琴键的一款收藏琴,很棒的。 不过您说,不是您水平可以驾驭的,不对。 专业钢琴范畴内,小汤姆森1 第一册开始就要教下键的轻重缓急。 我置顶的文章里提及到了。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我自己的水平问题,不是电钢的问题哈哈,用我家的三角琴弹也不会比这个更好了。不过您说的对,真琴对于下键轻重可以表现的更好一些,但是并不是我这个水平可以驾驭的
: 最近发现,三角琴踏板似乎容错性更高一些,原来在电钢上踏板切换的不够快的话延音就会断开(尤其是小节第一个音特别短而且是和弦的时候),而真琴同样的动作就能连上,我自己都不知道是练习的踏板收放再快一些呢,还是就算了(反正真钢没这个问题)
: 所谓百万级别的音色,是指雅马哈顶级CFX,这个琴没有内置施坦威的音色是个遗憾,但是有贝森朵夫的音色,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我也是两个都弹,电钢晚上用不扰民而已。

电钢当然可以体现下键的轻重,无非就是层次没那么多而已,比如真钢最用力和最小力弹出来的响度比值比如说是100,那电钢可能有60-70吧。其实也未必有这么多,因为平时电钢不舍得开最大音量,要是真开满了,应该层次也是蛮丰富的,但是实在是太吵了。

对我来说,假设就弹一个键仔仔细细分辨强弱,应该能区别出这个差别(电钢和真钢的差别),但是真正演奏时,力度能分出大和小就我这个水平而言就是极限了(指较难的曲目而不是小汤一的难度),也许我想有一些力度的控制,然而手能到正确的位置就很不容易了,还来不及考虑是FF还是F呢,FFF和PPP还是能分出来的,这种情形也许真钢能更好的表现出FF和F(电钢其实也能)

事实上因为手指能力问题,弹到正确的位置时已经无法控制力度了,有些音就是勉强滑过去的,还要求力度那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啊,哈哈。

啰嗦了半天,意思就是说,电钢琴是可以体现力度和放松的,但是我掌握不了(真琴我也掌握不了)。不知道您弹过几个电钢,都是什么档次的,为啥就非说下键和真琴不一样。话说真琴和真琴之间差别也是很大的啊。

: 这个问题 在真琴上练习,会好很多的。 贝森多夫的音色的确很棒。 曾经弹过象牙琴键的一款收藏琴,很棒的。 不过您说,不是您水平可以驾驭的,不对。 专业钢琴范畴内,小汤姆森1 第一册开始就要教下键的轻重缓急。 我置顶的文章里提及到了。

传统出身 ,电钢弹过3w左右的 还不错。玩过键盘,年轻时候也演出过,也教过些弹电钢的学生 所以会有如此判断。不过每个人需求不一样,爱好不一样,还是看个人需求和实际的。 只是真钢入门会对基本功训练有些帮助,在演奏各种电钢轻松些。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两个都弹,电钢晚上用不扰民而已。
: 电钢当然可以体现下键的轻重,无非就是层次没那么多而已,比如真钢最用力和最小力弹出来的响度比值比如说是100,那电钢可能有60-70吧。其实也未必有这么多,因为平时电钢不舍得开最大音量,要是真开满了,应该层次也是蛮丰富的,但是实在是太吵了。
: 对我来说,假设就弹一个键仔仔细细分辨强弱,应该能区别出这个差别(电钢和真钢的差别),但是真正演奏时,力度能分出大和小就我这个水平而言就是极限了(指较难的曲目而不是小汤一的难度),也许我想有一些力度的控制,然而手能到正确的位置就很不容易了,还来不及考虑是FF还是F呢,FFF和PPP还是能分出来的,这种情形也许真钢能更好的表现出FF和F(电钢其实也能)

很赞同您说的真琴和真琴还是有差距的,的确如果想走偏专业路线的,还是要用好一些的琴。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两个都弹,电钢晚上用不扰民而已。
: 电钢当然可以体现下键的轻重,无非就是层次没那么多而已,比如真钢最用力和最小力弹出来的响度比值比如说是100,那电钢可能有60-70吧。其实也未必有这么多,因为平时电钢不舍得开最大音量,要是真开满了,应该层次也是蛮丰富的,但是实在是太吵了。
: 对我来说,假设就弹一个键仔仔细细分辨强弱,应该能区别出这个差别(电钢和真钢的差别),但是真正演奏时,力度能分出大和小就我这个水平而言就是极限了(指较难的曲目而不是小汤一的难度),也许我想有一些力度的控制,然而手能到正确的位置就很不容易了,还来不及考虑是FF还是F呢,FFF和PPP还是能分出来的,这种情形也许真钢能更好的表现出FF和F(电钢其实也能)

尤其是价格的差距也是非常远
: 很赞同您说的真琴和真琴还是有差距的,的确如果想走偏专业路线的,还是要用好一些的琴。

我想这个版上有能力和毅力走专业路线的还是不多吧,甚至能坚持过业余10级的都没几个,买个两三万的真钢,我个人真觉得远不如我买的一万出头的电钢,甚至我这个5万的国产三角,音色和触感上也没法和电钢比(我个人感觉啊),而且能坚持调音的家长又有几个。

我娃班上有几个学琴的小朋友,用电钢的听音都很准,随便弹个音都挺说出音名(我已经不中了),那些用真钢的没有一个可以。

: 很赞同您说的真琴和真琴还是有差距的,的确如果想走偏专业路线的,还是要用好一些的琴。

这样吧 回头我也贴下学生的习作。 关于听音方面,从视唱练耳方面考虑,这跟琴是没有联系的。 这个板块的家长们,我认为还是很积极也能坚持的,毕竟现在交流如此便捷。 多说点,您说的业余10级还是音协考级吧?若在北京中央院的考级更正规,其次上海院。既然您也好学,不妨考虑下英皇考级相关内容,更适合您。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想这个版上有能力和毅力走专业路线的还是不多吧,甚至能坚持过业余10级的都没几个,买个两三万的真钢,我个人真觉得远不如我买的一万出头的电钢,甚至我这个5万的国产三角,音色和触感上也没法和电钢比(我个人感觉啊),而且能坚持调音的家长又有几个。
: 我娃班上有几个学琴的小朋友,用电钢的听音都很准,随便弹个音都挺说出音名(我已经不中了),那些用真钢的没有一个可以。

还有,并不是要走专业道路,的确很难很艰辛。 只是希望 能让这件学琴小事,更专业化。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想这个版上有能力和毅力走专业路线的还是不多吧,甚至能坚持过业余10级的都没几个,买个两三万的真钢,我个人真觉得远不如我买的一万出头的电钢,甚至我这个5万的国产三角,音色和触感上也没法和电钢比(我个人感觉啊),而且能坚持调音的家长又有几个。
: 我娃班上有几个学琴的小朋友,用电钢的听音都很准,随便弹个音都挺说出音名(我已经不中了),那些用真钢的没有一个可以。

我老了,也没啥时间,不能做常规训练了,能大概顺出几个喜欢的曲子就很满足了

练耳和练琴技我觉得不能割裂开,音都不准的琴,弹得再好又怎能培养对音乐的正确欣赏呢?

就这个楼的楼主而言,我和楼主一样经过长期反复的比较,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愿意与楼主探讨探讨

: 这样吧 回头我也贴下学生的习作。 关于听音方面,从视唱练耳方面考虑,这跟琴是没有联系的。 这个板块的家长们,我认为还是很积极也能坚持的,毕竟现在交流如此便捷。 多说点,您说的业余10级还是音协考级吧?若在北京中央院的考级更正规,其次上海院。既然您也好学,不妨考虑下英皇考级相关内容,更适合您。

没有强调练耳和练琴单独训练,而是相辅相成。 练耳的听觉训练,对于练琴更是多多益善。 尤其入门时候,有个好的听力,对学习是有帮助的。 相信学琴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基础,需要教师带领下找到音感。 音准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很大方向,是听不出音 还是音准精确度有问题,这不能一概而论的。 而且,最重要一点,这也跟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电钢只是“方便”了学音乐的过程,仔细钻研也是大有学问。 最后,关于音乐的正确欣赏,这更是整个学科值得探讨的问题了,这不仅仅是练琴一方面的。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老了,也没啥时间,不能做常规训练了,能大概顺出几个喜欢的曲子就很满足了
: 练耳和练琴技我觉得不能割裂开,音都不准的琴,弹得再好又怎能培养对音乐的正确欣赏呢?
: 就这个楼的楼主而言,我和楼主一样经过长期反复的比较,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愿意与楼主探讨探讨

把帖子看了一遍,看您的水平,和我讨论就有点说不上了,我水平太低了,不谦虚。我的比较太有限了,电钢就摸过不记得型号的罗兰,还有现在天天摸的korg lp380,都是几千块的水平,这两个琴简直一模一样,估计一个型号的贴牌。仔细摸过的钢琴有家里的雅马哈YUX,80年代的老琴,米字背,调律师给挑的,状态良好。还有随便弹过的卡哇伊,几个杂牌琴。没有超过5W的。几万的电钢我都没见过,后面的讨论就以前述为准。

声音:电钢自身带的喇叭没法用,声音太不rich了,肯定和音量开的太小有点关系。我一般用入门耳机AKG K121S,声音就好一些。但rich无论如何也不能和真钢琴比,几百平方厘米的振膜和将近两平方米的音板根本没法比的。我测试过,电钢开好大的声音,邻居一点听不见。真刚非常小心的弹,一进楼道,差好几层楼听得真真的。我知道,几千的电钢的声音也可能是从200万的琴上扒下来的,但电子化过程有损失(估计不大),但发音系统差别太大了。便宜电钢,建议用靠谱的耳机,如果直接大音量电钢,不如真刚了。真刚的声音丰富程度是没法形容的,我觉得甚至杂牌真刚,很金属,很锐的声音都比我那几千块的电钢rich得多。我只是说rich哈,别的先不提。随便想想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几万的真刚,大部分都是投在发音上了,电钢上的喇叭,估计成本就几百,比HIFI音响还差得远,怎么可能和真刚比呢,保存的声音再好也没用的。

音准,这个电钢自然完胜。真刚一年2调是最起码的,4调较好。音乐家每月调,演出琴每场调。家里同时都有的好处是,都是440,可以用电钢比比真刚,就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调律了。比如我家目前的情况,中音高音都好,低音真刚明显跑了,刚调完就这样。我不知道,如果调律师完工了,我打开电钢检查音高,调律师会不会不高兴。

触感:这个差别太大了。我认为电钢和真刚是两种乐器。lp380回弹的弹簧感太强了,下键和回弹力量是一样的,感觉键总是向上推手指,这个和击弦机的感觉完全两码事了。几万的电钢可能不一样。用指尖,肉垫,平按,力度一样,真刚也会发出差别很大的声音,电钢没区别,这个是认真比较过的。所以我一般不让孩子玩电钢,毁手感(因为电钢有十几种模拟乐器,孩子总想玩)。真刚如果非常非常慢地按下去,是完全没有声音的,电钢无论多慢,最后会出声,开关吗。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击弦机和“弹簧+配种”不是一码事。

音量:真刚上练习的是如何用力度控制音量,大音量是靠手指上的爆发力的。电钢,有音量旋钮,声音对比虽然还是靠手上的控制,但层次差别就小太多了。

几万的能买真刚了,之所以还存在几万的电钢,我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乐器。作为老朽人士,我认为真刚>>>>>电钢。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老了,也没啥时间,不能做常规训练了,能大概顺出几个喜欢的曲子就很满足了
: 练耳和练琴技我觉得不能割裂开,音都不准的琴,弹得再好又怎能培养对音乐的正确欣赏呢?
: 就这个楼的楼主而言,我和楼主一样经过长期反复的比较,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愿意与楼主探讨探讨

: 对!但问题是以后自动档的车越来越多,手动档越来越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开手动档,为啥非得学手动档不直接学自动档。

这么看来,您体验过的琴不够多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首先我这个电钢下键的触感就完全不像弹簧,是颇有重量感的,键到底的弹性感非常好,可以说远胜我家那台三角,但又完全不是电子琴那种。而且,和真琴一样,缓缓下键是不会出声的,而电子琴则做不到这一点,其他电钢我没有仔细试过这个功能,印象中几千块的电钢应该也能做到,而您说您家的电钢“无论下键多慢都要出声”,这个结论让人很疑惑——模拟真钢这也太差了吧!这这这,这不就是纯粹的电子琴吗?或者说……管风琴

第二,不同的力度弹下去您说“电钢声音没区别”,这也是和我的电钢不同的地方,我这个琴不仅音量不同,音质也有很大的不同,特重力度下键,会有金属震颤的声音,而轻轻下键,则比较柔和。
在用贝森朵夫音色的时候这个效应尤为明显,很多人评价贝森朵夫弹不动,就是下键力度轻的时候发出来的声音和想象的有很大区别,我的电钢模拟这一点非常到位!在低音区,普通力度下键的音色有种“绷绷”这样的味道,而用力下键,才会像普通钢琴那样发出“缠绕了铜丝的钢弦”那样的带有颤抖的音色。
这个技术雅马哈称为“分层采样”,也就是在用不同力度弹琴的时候,不仅音量不同,而且音色也不同,甚至连制音器离开和压到琴弦上的声音,在开大音量的时候都能感觉的到。

电钢的技术进步还是很快的,也许您家的琴做不到这样的效果,所以您觉得和真琴差别较大。而我这个电钢,不仅模拟出了力度,而且因为用的喇叭较多,安排布局也比较合理,所以和真琴共鸣的效果也非常类似,就如我以前的帖子所说,触键的时候和真琴一样能感觉的琴键的震动,踏板也可以——这一点比较像立式琴,而三角琴的踏板则没有多少这样的感觉

我挑二手琴的时候就以电钢为准来选音色和手感,结果当然只能是大失所望,二手琴琴键的一致性首先就跪了(总有个别键手感不良),音质后来我也悟了,怎么说10万的二手琴也没法和百万的音质比啊,挑来挑去,商家也要跪了——这个大叔技术如此初级,而且只会弹那么一两首曲子,居然挑了那么多琴全都不满意!他到底是要闹哪样啊?所以我最后还是老老实实买个新的琴吧。这个里特米勒R9有一点我比较满意——黑键是实木的,手感非常舒服

: 把帖子看了一遍,看您的水平,和我讨论就有点说不上了,我水平太低了,不谦虚。我的比较太有限了,电钢就摸过不记得型号的罗兰,还有现在天天摸的korg lp380,都是几千块的水平,这两个琴简直一模一样,估计一个型号的贴牌。仔细摸过的钢琴有家里的雅马哈YUX,80年代的老琴,米字背,调律师给挑的,状态良好。还有随便弹过的卡哇伊,几个杂牌琴。没有超过5W的。几万的电钢我都没见过,后面的讨论就以前述为准。
触感:这个差别太大了。我认为电钢和真刚是两种乐器。lp380回弹的弹簧感太强了,下键和回弹力量是一样的,感觉键总是向上推手指,这个和击弦机的感觉完全两码事了。几万的电钢可能不一样。用指尖,肉垫,平按,力度一样,真刚也会发出差别很大的声音,电钢没区别,这个是认真比较过的。所以我一般不让孩子玩电钢,毁手感(因为电钢有十几种模拟乐器,孩子总想玩)。真刚如果非常非常慢地按下去,是完全没有声音的,电钢无论多慢,最后会出声,开关吗。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击弦机和“弹簧+配种”不是一码事。

我说了,我没接触过顶级电钢,您的那个是那个型号?高端的想来和几千块的不一样。

korg lp380是无论多轻,都会有声音的。

我说的是“触键”,不是力度,这是两码事。电钢对力度当然是有不同响应的,但对触键没有相应。我说的触键,不知道专业上是不是这个叫法,就是指尖,肉垫不同位置弹琴的差别。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看来,您体验过的琴不够多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首先我这个电钢下键的触感就完全不像弹簧,是颇有重量感的,键到底的弹性感非常好,可以说远胜我家那台三角,但又完全不是电子琴那种。而且,和真琴一样,缓缓下键是不会出声的,而电子琴则做不到这一点,其他电钢我没有仔细试过这个功能,印象中几千块的电钢应该也能做到,而您说您家的电钢“无论下键多慢都要出声”,这个结论让人很疑惑——模拟真钢这也太差了吧!这这这,这不就是纯粹的电子琴吗?或者说……管风琴
: 第二,不同的力度弹下去您说“电钢声音没区别”,这也是和我的电钢不同的地方,我这个琴不仅音量不同,音质也有很大的不同,特重力度下键,会有金属震颤的声音,而轻轻下键,则比较柔和。

算了 不用争论了。 一个是电流 一个是机械。 两码事,多贵的电钢也是电流 没可比性。先入为主的主官感受,是很难改变的。

: 我说了,我没接触过顶级电钢,您的那个是那个型号?高端的想来和几千块的不一样。
: korg lp380是无论多轻,都会有声音的。
: 我说的是“触键”,不是力度,这是两码事。电钢对力度当然是有不同响应的,但对触键没有相应。我说的触键,不知道专业上是不是这个叫法,就是指尖,肉垫不同位置弹琴的差别。

是,我从来没有说谁好谁坏的问题,本来就是两种乐器。本来开贴的目的就是防止给娃买琴走错了路,已经亲历两家电改真,提醒一下。实在无意争论。
: 算了 不用争论了。 一个是电流 一个是机械。 两码事,多贵的电钢也是电流 没可比性。先入为主的主官感受,是很难改变的。

嗯理解的。 我也是建议真钢学习,更有帮助些。 3w+的电钢 的确在配重 音质上接近电钢,但触键感等掌握,真钢更完胜。毕竟学琴之路又不在一朝一夕,为何不从基础做好呢? 如果上升层面探讨,那就是初学要不要用好些真钢 和练习琴这个话题了哈 我倒是对这个感兴趣些

: 是,我从来没有说谁好谁坏的问题,本来就是两种乐器。本来开贴的目的就是防止给娃买琴走错了路,已经亲历两家电改真,提醒一下。实在无意争论。
: : 算了 不用争论了。 一个是电流 一个是机械。 两码事,多贵的电钢也是电流 没可比性。先入为主的主官感受,是很难改变的。

3w的电钢接近真钢… 打错字了 汗…

: 嗯理解的。 我也是建议真钢学习,更有帮助些。 3w+的电钢 的确在配重 音质上接近电钢,但触键感等掌握,真钢更完胜。毕竟学琴之路又不在一朝一夕,为何不从基础做好呢? 如果上升层面探讨,那就是初学要不要用好些真钢 和练习琴这个话题了哈 我倒是对这个感兴趣些
: : 是,我从来没有说谁好谁坏的问题,本来就是两种乐器。本来开贴的目的就是防止给娃买琴走错了路,已经亲历两家电改真,提醒一下。实在无意争论。

一步到位如果不是王思聪,可能性不大,好几百万斯坦威在那摆着呢,最大号的斯坦威白送给我,我都没地方放。我的建议:咬牙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买最好的。

: 嗯理解的。 我也是建议真钢学习,更有帮助些。 3w+的电钢 的确在配重 音质上接近电钢,但触键感等掌握,真钢更完胜。毕竟学琴之路又不在一朝一夕,为何不从基础做好呢? 如果上升层面探讨,那就是初学要不要用好些真钢 和练习琴这个话题了哈 我倒是对这个感兴趣些

我的电钢并不贵,现在卖一万出头,我买的时候一万三,雅马哈clp545

触键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只能说,我娃的钢琴老师似乎没有强调过这件事,只是让他不要折指,手要撑起来,手腕子不要塌,肩膀要放松,手指要自然落下,不要砸也不要缓缓落下然后用手指的力量去按琴键,就这些……
我个人也没有注意过这件事,这几天回去好好体验一下吧。以我的水平,弹琴时注意不到如此的细节,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学的关系,没有人告诉我在某个时候应该如何做。

无责任猜测一下,下键的力度现在已经可以很好的模拟了,但是肉垫这种事,就是琴键到底然后到手指肚变形那么超短的一小段时间的微妙变化,大概是电子系统需要更快更细致的采集才能模拟的出来,所以现在模拟的并不好吧。而人体对于身体的变形感受应该是非常清晰,同时纯机械装置也可以感受得到这个微妙的区别,从而在表现细腻的感情上真钢更有优势?

问题是我娃的钢琴老师从未提及此事,也许还不到时候?

: 我说了,我没接触过顶级电钢,您的那个是那个型号?高端的想来和几千块的不一样。
: korg lp380是无论多轻,都会有声音的。
: 我说的是“触键”,不是力度,这是两码事。电钢对力度当然是有不同响应的,但对触键没有相应。我说的触键,不知道专业上是不是这个叫法,就是指尖,肉垫不同位置弹琴的差别。

触键对声音影响很大的。我娃回课的时候,老师有时忙忙叨叨在本子上写东西,翻谱子,压根不看,然后突然打断,嗨,手型错了,触键错了,声音上区别很大的,我都能听出来。老师也许不强调这个词,我理解只要手型正确,三关节立起来,触键就是正确的,手型错,触键必然错。至于靠调整触键控制声音,这个是高级技巧了吧,以后的事了。霍洛维茨手是平着弹的,小指还勾着,手型全错,这是天外来客,不能用一般标准判断,但他小时候练琴,我相信也是手型严格要求的,俄罗斯学派很正点的。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电钢并不贵,现在卖一万出头,我买的时候一万三,雅马哈clp545
: 触键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只能说,我娃的钢琴老师似乎没有强调过这件事,只是让他不要折指,手要撑起来,手腕子不要塌,肩膀要放松,手指要自然落下,不要砸也不要缓缓落下然后用手指的力量去按琴键,就这些……
: 我个人也没有注意过这件事,这几天回去好好体验一下吧。以我的水平,弹琴时注意不到如此的细节,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学的关系,没有人告诉我在某个时候应该如何做。

怎么讲 有多少种声音 就有多少种技术,技术是为声音服务的。 从入门开始,要给孩子建立个好的音色。 下键的速度 方位 角度 触键面积 力量 这些都是有门道的。而风格因素,也让娃尽可能早了解。 比如莫扎特海顿的圆润清脆 和chopin的柔和婉转 慢慢培养欣赏感。
触键对声音影响很大的。我娃回课的时候,老师有时忙忙叨叨在本子上写东西,翻谱子,压根不看,然后突然打断,嗨,手型错了,触键错了,声音上区别很大的,我都能听出来。老师也许不强调这个词,我理解只要手型正确,三关节立起来,触键就是正确的,手型错,触键必然错。至于靠调整触键控制声音,这个是高级技巧了吧,以后的事了。霍洛维茨手是平着弹的,小指还勾着,手型全错,这是天外来客,不能用一般标准判断,但他小时候练琴,我相信也是手型严格要求的,俄罗斯学派很正点的。
: : 我的电钢并不贵,现在卖一万出头,我买的时候一万三,雅马哈clp545

这个琴的比较我没有回去仔细实践之前也不讨论了

“手型就是触键”这个话题倒是蛮有趣的,我想初级的小朋友绝对没有被要求手指头肚轻轻触键吧,初期不都是高抬手落下断奏这个套路吗,然后是高抬指连奏,再深的技巧还没学到

这种训练我是接受不了,太枯燥了,以至于现在我娃弹音阶的技巧远胜于我,一致性和速度都是。不过弹曲子他暂时还没法和我比,希望他以后能成为一个大家想象中的琴童吧

霍洛维茨这样的大神,我刚才又看了一遍他的卡门,应该说大部分弹奏还是指尖立的笔直的嘛!平着的指是不弹的啊,这位老大爷可能是手太大了,所以需要把5指收起来,省的碍事 O(∩_∩)O

再看看郎朗弹的钟,最后那一段连续8度快扫,他手掌已经快要竖起来了,就像个扫把一样,学琴不可能这么教的。但是仔细观察,他的手指的形状还是很规范的,我猜他手掌立起来是为了更快提速吧

我弹这段时间以来的感受是,如果手型不规范,势必一影响速度二影响发力三影响声音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所以反复练习的结果就是手型自动趋于规范,所以手型不是规定出来的,而是大家总结出来的可以最好的来演奏的方法,而不同的人手长的有些许区别,所以最终看来他们演奏的时候手型也不完全一样

触键对声音影响很大的。我娃回课的时候,老师有时忙忙叨叨在本子上写东西,翻谱子,压根不看,然后突然打断,嗨,手型错了,触键错了,声音上区别很大的,我都能听出来。老师也许不强调这个词,我理解只要手型正确,三关节立起来,触键就是正确的,手型错,触键必然错。至于靠调整触键控制声音,这个是高级技巧了吧,以后的事了。霍洛维茨手是平着弹的,小指还勾着,手型全错,这是天外来客,不能用一般标准判断,但他小时候练琴,我相信也是手型严格要求的,俄罗斯学派很正点的。

说句不针对您个人的话,您的水平看老霍跟郎朗
就跟平时踢野球的球迷评论世界杯一样。。

自己开心就好,别说教别人了...

: 这个琴的比较我没有回去仔细实践之前也不讨论了
: “手型就是触键”这个话题倒是蛮有趣的,我想初级的小朋友绝对没有被要求手指头肚轻轻触键吧,初期不都是高抬手落下断奏这个套路吗,然后是高抬指连奏,再深的技巧还没学到
: 这种训练我是接受不了,太枯燥了,以至于现在我娃弹音阶的技巧远胜于我,一致性和速度都是。不过弹曲子他暂时还没法和我比,希望他以后能成为一个大家想象中的琴童吧

哎我也不是说让您闭嘴。。毕竟大家多多交流才是真正目的,您就当我没说吧!

: 说句不针对您个人的话,您的水平看老霍跟郎朗
: 就跟平时踢野球的球迷评论世界杯一样。。
: 自己开心就好,别说教别人了...

这位老兄,我又没有说教,我只是说出我练习时候的感受而已,就像我作为球迷看看世界杯,然后说说齐达内的马赛回旋,当然我自己踢球肯定做不出来啦

我没有说教,没有说教,没有说教,重要的事说三遍!就是谈谈自己练琴的体会,自己观察的体会,要是这个论坛连这个感受都不让讨论……

最后我也说句不中听的,不知道您是做什么的,就算您能一耳朵听出施坦威和雅马哈九尺之间的区别(话说我觉得我也能),也不能否定电子产品进步一日千里,早几年电钢弹起来还像弹簧,现在早不这样了,相反,其带来的便利性和其它好处都是相当大的,对于大多数琴童来说,学琴又不是为了走专业路线,也走不了专业路线,能走专业路线的娃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会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自觉练琴,不弹就难受!只有这样的才能成为不世出的天才。剩下的娃,能熟练识谱,能控制手指,以后长大了,能自娱自乐来个口水歌自弹自唱就非常好了,我觉得这些娃用电的和用真的没好大区别。

: 说句不针对您个人的话,您的水平看老霍跟郎朗
: 就跟平时踢野球的球迷评论世界杯一样。。
: 自己开心就好,别说教别人了...

首先致歉,刚才戾气太重...

不过我身边太多考了九级的小朋友长大后都没法做到“自娱自乐来个口水歌自弹自唱”,有可能是考级体制的问题,也有可能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 这位老兄,我又没有说教,我只是说出我练习时候的感受而已,就像我作为球迷看看世界杯,然后说说齐达内的马赛回旋,当然我自己踢球肯定做不出来啦
: 我没有说教,没有说教,没有说教,重要的事说三遍!就是谈谈自己练琴的体会,自己观察的体会,要是这个论坛连这个感受都不让讨论……
: 最后我也说句不中听的,不知道您是做什么的,就算您能一耳朵听出施坦威和雅马哈九尺之间的区别(话说我觉得我也能),也不能否定电子产品进步一日千里,早几年电钢弹起来还像弹簧,现在早不这样了,相反,其带来的便利性和其它好处都是相当大的,对于大多数琴童来说,学

我觉得那些过了9级的小朋友拿过谱子来就弹或者说听几遍就弹难度可能太高,但是拿到谱子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来练习就能弹也就可以了,就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也可以做得到啊,无非就是练的时间长了一点
: 首先致歉,刚才戾气太重...
: 不过我身边太多考了九级的小朋友长大后都没法做到“自娱自乐来个口水歌自弹自唱”,有可能是考级体制的问题,也有可能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对于您说的这种程度,确实使用电钢还是钢琴的区别不大啊

: 我觉得那些过了9级的小朋友拿过谱子来就弹或者说听几遍就弹难度可能太高,但是拿到谱子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来练习就能弹也就可以了,就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也可以做得到啊,无非就是练的时间长了一点

就是嘛,这也是我觉得用电钢学也很好的原因,明确学习的目的,就能找到适合的途径和方法
: 对于您说的这种程度,确实使用电钢还是钢琴的区别不大啊

哈… @angelwang 也忍不住来回复了。 先入为主的概念是很难更改的,的确啊。 现在我带了几个过9级的小朋友学习,每个人的程度特点都不太一样 ,这也跟学琴习性有关。 对于基本功入门方面,断奏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很宽泛的,就像高抬指练习方式,总会忽略这个理论的根本意义。 在入门练习中,要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孩子的手指条件都不相同。 如果条件好些,手掌支撑力强,早期尽可能的进入断连奏的运用。这样,手指的独立性 力量 及灵活度多方面的进行,会对以后的技巧掌握有帮助。 总而言之,钢琴启蒙教育很重要,不能一味的当作流水线作业。 有时间去聆听大师们的音乐作品,也不妨多听听大师公开课程,会更有帮助。

: 对于您说的这种程度,确实使用电钢还是钢琴的区别不大啊
: : 我觉得那些过了9级的小朋友拿过谱子来就弹或者说听几遍就弹难度可能太高,但是拿到谱子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来练习就能弹也就可以了,就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也可以做得到啊,无非就是练的时间长了一点

V-Piano Grand如何,玩过么,手感怎么样,声音怎么样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没玩过,这个价位买电钢,行为艺术
: V-Piano Grand如何,玩过么,手感怎么样,声音怎么样

怎么行为艺术了?不用保养,不用调律,永远打开直接弹,多好啊?

: 没玩过,这个价位买电钢,行为艺术

你前面说挑了一大堆真钢,均不如意,应该是耳朵很好了。却一直坚持,电钢真刚差不多。甚不理。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位老兄,我又没有说教,我只是说出我练习时候的感受而已,就像我作为球迷看看世界杯,然后说说齐达内的马赛回旋,当然我自己踢球肯定做不出来啦
: 我没有说教,没有说教,没有说教,重要的事说三遍!就是谈谈自己练琴的体会,自己观察的体会,要是这个论坛连这个感受都不让讨论……
最后我也说句不中听的,不知道您是做什么的,就算您能一耳朵听出施坦威和雅马哈九尺之间的区别(话说我觉得我也能),也不能否定电子产品进步一日千里,早几年电钢弹起来还像弹簧,现在早不这样了,相反,其带来的便利性和其它好处都是相当大的,对于大多数琴童来说,学琴又不是为了走专业路线,也走不了专业路线,能走专业路线的娃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会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自觉练琴,不弹就难受!只有这样的才能成为不世出的天才。剩下的娃,能熟练识谱,能控制手指,以后长大了,能自娱自乐来个口水歌自弹自唱就非常好了,我觉得这些娃用电的和用真的没好大区别。

电钢,本来不占地方是个优势,做成三角的模样。当然,心里需求不同,也许有人喜欢。那玩意12万是吧,不如10万买个真钢,2万用来调律,一次500,一年4次,够10年了。
: 怎么行为艺术了?不用保养,不用调律,永远打开直接弹,多好啊?

不提价格的比较都是耍流氓

: 不要有电钢可以替代真钢琴的念头。科音lp380在家用电钢里不算差了,长时间反复和真钢比较过,不是一码事,触感完全不同,基本是另外一种乐器。成年人初学(我就是),电钢玩玩无所谓。娃学琴,或者成人比较有决心能坚持的,必须上真的。

不如意不仅仅是因为声音的问题,声音其实我有些还挺满意的,尤其是一台12万的佩卓夫,虽然音板都裂开了……那些二手的最重要的是手感脚感有问题,新的又太贵,便宜的金属音太强,如此而已。

这几天没有机会去比较我那台不在平时住的地方的三角琴,但是电钢我已经试过了,手指立起来(指尖触键)和平着(指肚触键)从相同高度下自由落体击键(试过了几个不同的高度),音色音强的确没有区别,过几天可以测试真琴了——话说您说的触键是这个测试的方法么?如果方法对,那我周四给娃回课的时候和周末的时候就可以用真钢来试试了。

其实我的耳朵并不好,能听明白中央C两边一共三个8度就是极限了,更高更低的基本听不准,但是我娃现在排除最高和最低那两个8度,剩下的键中,按任意一个键或者同时按两个键,无论远近,都能90%以上的概率能说对,所以挑琴的时候音准不准都是他把关,最后结论就是那些二手琴都不行……而他们班那些用真钢的,能比我稍好就可以偷笑了——大部分还不如我呢——我认为这就是用电钢的优势之一。

然后就是手感,两三万的立式琴,尤其是那两个日本品牌的,我也在别人家弹过几个,手感好的不多,而愿意花更多钱给初学小朋友买琴的家长又能有几个呢。当然也可能我是以电钢手感为基础先入为主了,也许根本就摸错了门,但是我弹的琴(怎么也有30台以上的三角,而立式新琴的弹的多)也算不少了,最起码下键的顺畅,回弹的速度,落键的质感是否舒服等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还是有我的基本判断的,尤其是试弹过那个最大号施坦威之后,就更坚定了我的判断。

大部分的琴手指离键的时候键回到原位的速度都低于我的电钢,有的回位的速度还相当慢呢,显得“黏黏糊糊”的,我一度以为这是电钢模拟的不好的关系,直到弹过施坦威之后才发现原来好琴就是应该这样快的啊

最后就是触键这种事,只能稍后得结论吧

: 你前面说挑了一大堆真钢,均不如意,应该是耳朵很好了。却一直坚持,电钢真刚差不多。甚不理。

第一 指尖触键指肚触键区别 入门级时可以请教教师讲解 (既然您对琴有些想法 多和教师交流);第二 两三万的日本琴  还是值得购买的,雅马哈的合资琴稳定性逐年提高 (也不清楚您是试了多少个真琴,看不上音色?也是醉了) 第三 不要拿您的高度 耳朵的灵敏度去与孩子们相比,儿童早期是需要教的;第三 有多少家长给孩子买几万的琴… 也是醉了 既然您对电钢也有自己追求,不允许家长们对真琴的要求么?第四,如果您对琴已有些探讨及个人感受,建议也多多提高教育方面的钻研。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如意不仅仅是因为声音的问题,声音其实我有些还挺满意的,尤其是一台12万的佩卓夫,虽然音板都裂开了……那些二手的最重要的是手感脚感有问题,新的又太贵,便宜的金属音太强,如此而已。
: 这几天没有机会去比较我那台不在平时住的地方的三角琴,但是电钢我已经试过了,手指立起来(指尖触键)和平着(指肚触键)从相同高度下自由落体击键(试过了几个不同的高度),音色音强的确没有区别,过几天可以测试真琴了——话说您说的触键是这个测试的方法么?如果方法对,那我周四给娃回课的时候和周末的时候就可以用真钢来试试了。
: 其实我的耳朵并不好,能听明白中央C两边一共三个8度就是极限了,更高更低的基本听不准,但是我娃现在排除最高和最低那两个8度,剩下的键中,按任意一个键或者同时按两个键,无论远近,都能90%以上的概率能说对,所以挑琴的时候音准不准都是他把关,最后结论就是那些二手琴都不行……而他们班那些用真钢的,能比我稍好就可以偷笑了——大部分还不如我呢——我认为这就是用电钢的优势之一。

绝大多数人学一阵子就不学了,所以电钢和钢琴不影响结果
但说电钢和钢琴区别不大,肯定瞎扯啊,我小汤水平都能感觉差别很大

: 对于您说的这种程度,确实使用电钢还是钢琴的区别不大啊

能从物理的角度给科普一下指尖触键和指肚触键产生区别的原因吗?

: 第一 指尖触键指肚触键区别 入门级时可以请教教师讲解 (既然您对琴有些想法 多和教师交流);第二 两三万的日本琴 还是值得购买的,雅马哈的合资琴稳定性逐年提高 (也不清楚您是试了多少个真琴,看不上音色?也是醉了) 第三 不要拿您的高度 耳朵的灵敏度去与孩子们相比,儿童早期是需要教的;第三 有多少家长给孩子买几万的琴… 也是醉了 既然您对电钢也有自己追求,不允许家长们对真琴的要求么?第四,如果您对琴已有些探讨及个人感受,建议也多多提高教育方面的钻研。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钢琴和钢琴之间,电钢和电钢之间的差别也很大,这个差别之大,在一些条件下很可能大于电钢和真钢之间的差别

有区别其实没有疑问,问题是这个差别对于我们的影响,带来的利弊——我个人认为,电钢在现在大部分人的学习期望高度(是否走专业路线),经济水平(真钢入门级立式琴,电钢同等价位可以买个非常好的),居住条件(楼房)和维护用心程度(多久调一次音)的这几个现实条件制约下,电钢有很多优势。

上面说的4点,第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应该是真钢电钢不影响结果,剩下的3项,毫无疑问都应该选择电钢,那结论自然就明了了吧

: 绝大多数人学一阵子就不学了,所以电钢和钢琴不影响结果
: 但说电钢和钢琴区别不大,肯定瞎扯啊,我小汤水平都能感觉差别很大

是的,我此前确实缺少和老师在这方面的交流,毕竟付费学习的是我娃而不是我,不好意思占用老师很多时间,因为老师也很忙,我娃下课了马上后面的小朋友就要上课,交流一下孩子学习的情况的时间都嫌不够用,哪有时间闲扯我自己的事儿。

第二点,两三万的雅马哈卡哇伊音色是真心看不上(无非就是共鸣强一些),手感也是,那些不怎么调音的怪调调琴就更没法听了,这一点没什么可醉的,事实如此

第三点,我自己应该比那些买两三万立式琴的家长对真琴还是有追求的(我对电钢当然比他们有追求O(∩_∩)O),毕竟我买了个三角不是(虽然是很便宜的三角),但是这个三角我在很多方面也不满意了,比如我说过的金属音色重,键盘觉得太硬,起键速度慢等等。根据这个经验,如果我要是只能在单元房买一个琴,那我肯定选择买个电钢,这也是我在“追求”之后的考虑

第四点,确实如此。希望能和版友多学习,也希望大家能多教我:我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告诉我为什么不对,对的是什么,为什么对,要不我学不到东西,白受批评 -_-

: 第一 指尖触键指肚触键区别 入门级时可以请教教师讲解 (既然您对琴有些想法 多和教师交流);第二 两三万的日本琴  还是值得购买的,雅马哈的合资琴稳定性逐年提高 (也不清楚您是试了多少个真琴,看不上音色?也是醉了) 第三 不要拿您的高度 耳朵的灵敏度去与孩子们相比,儿童早期是需要教的;第三 有多少家长给孩子买几万的琴… 也是醉了 既然您对电钢也有自己追求,不允许家长们对真琴的要求么?第四,如果您对琴已有些探讨及个人感受,建议也多多提高教育方面的钻研。

第二点 我觉得你有必要和您的老师好好聊聊的 那岂不是u1的音色也不如三角了… 还有 我真心觉得您对音色的概念有偏差 建议找教师(或教授)好好了解下。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我此前确实缺少和老师在这方面的交流,毕竟付费学习的是我娃而不是我,不好意思占用老师很多时间,因为老师也很忙,我娃下课了马上后面的小朋友就要上课,交流一下孩子学习的情况的时间都嫌不够用,哪有时间闲扯我自己的事儿。
: 第二点,两三万的雅马哈卡哇伊音色是真心看不上(无非就是共鸣强一些),手感也是,那些不怎么调音的怪调调琴就更没法听了,这一点没什么可醉的,事实如此
: 第三点,我自己应该比那些买两三万立式琴的家长对真琴还是有追求的(我对电钢当然比他们有追求O(∩_∩)O),毕竟我买了个三角不是(虽然是很便宜的三角),但是这个三角我在很多方面也不满意了,比如我说过的金属音色重,键盘觉得太硬,起键速度慢等等。根据这个经验,如果我要是只能在单元房买一个琴,那我肯定选择买个电钢,这也是我在“追求”之后的考虑

我说的哪不对,为什么不对,对的是什么,为什么对,希望能教我,我打这么多字真心希望能讨论,不是来挨批评的,要是您觉得我这破水平还不配和您讨论,那就别回我的帖了 -_-

: 第二点 我觉得你有必要和您的老师好好聊聊的 那岂不是u1的音色也不如三角了… 还有 我真心觉得您对音色的概念有偏差 建议找教师(或教授)好好了解下。

抱歉 才看到。 实际上学名是叫做水平触键和垂直触键。垂直是指前端,指尖上的的控制;水平是指肚。 这也是跟钢琴发展、音乐发展有关。 毕竟最初的琴是羽管键琴(不是管风琴) 而来。 而那时候的控制方法及音色的发音是很传统的。 这也是再演奏巴赫 亨德尔 到古典时期莫扎特 海顿会要求明亮 干净音色相关 。而到浪漫时期 水平触键方式运用起来。 因为连奏 legato 的更多的发展。 而如今经常以断奏连奏区别钢琴演奏方式,是并不完全正确的。 实际上是三种基本奏法 1非连奏 这里即是颗粒性弹奏法 ;2 连奏 即歌唱性弹奏法 3 断奏 。

抱歉 我的物理知识比较浅薄,毕竟从小音院附小附中度过,懂得… 但说说自己教课和弹琴的理解。 当触键面缩小后,那声音发音法则是相对颗粒化,音色更为明亮 有光度,甚至结实的(力度有关);而水平触键 受力面广,声音更为柔润,而加上力度改变,还能造就轻滑音色。再举例,当演奏歌颂性的连音句时,大多数是需要偏一点点指肚,需要圆滑的声响。而这个面积的掌握,也是需要跟音乐风格考虑,比如 在巴洛克时期的连线,不能跟浪漫时期的连线同等处理。 而要求颗粒性的乐句时,指尖的控制要求会高些。 而这些内容,入门的时候教师是要讲解的。
实际,这仅仅是手指的控制。 而演奏中,手腕 大臂 甚至于身体,都是演奏的一部分。
比如大臂的发力,当你需要明亮尖锐的声音,和深沉柔美的音色时候,是不相同的。
还有,触键的深度。深,相对清晰;浅,造就模糊的声感。
并且,在专业角度去思考下键的力量,这与手掌支撑、手腕的弹性 手肘的平衡是有关的。

: 能从物理的角度给科普一下指尖触键和指肚触键产生区别的原因吗?
: : 第一 指尖触键指肚触键区别 入门级时可以请教教师讲解 (既然您对琴有些想法 多和教师交流);第二 两三万的日本琴 还是值得购买的,雅马哈的合资琴稳定性逐年提高 (也不清楚您是试了多少个真琴,看不上音色?也是醉了) 第三 不要拿您的高度 耳朵的灵敏度去与孩子们相比,儿童早期是需要教的;第三 有多少家长给孩子买几万的琴… 也是醉了 既然您对电钢也有自己追求,不允许家长们对真琴的要求么?第四,如果您对琴已有些探讨及个人感受,建议也多多提高教育方面的钻研。

再发… 希望您能有所悟到…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哪不对,为什么不对,对的是什么,为什么对,希望能教我,我打这么多字真心希望能讨论,不是来挨批评的,要是您觉得我这破水平还不配和您讨论,那就别回我的帖了 -_-
: : 第二点 我觉得你有必要和您的老师好好聊聊的 那岂不是u1的音色也不如三角了… 还有 我真心觉得您对音色的概念有偏差 建议找教师(或教授)好好了解下。

手机回复有些慢,个人觉得您也是很有想法的,所以也乐意多沟通。 并且我也很好奇您去挑二手琴,坦白讲我从来都没有挑过 觉得自己耳朵没那么好;)。 2-3w的雅马哈相对稳定,后期维护便捷。 而且音色我觉得杭州产质量也越来越高了,作为入门级的琴可以了。 而您的预算,实际上可以购买卡哇伊和雅马哈纯进口了… 估计三角琴外观共鸣声响可能会有吸引力,但维护是很麻烦的。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我此前确实缺少和老师在这方面的交流,毕竟付费学习的是我娃而不是我,不好意思占用老师很多时间,因为老师也很忙,我娃下课了马上后面的小朋友就要上课,交流一下孩子学习的情况的时间都嫌不够用,哪有时间闲扯我自己的事儿。
: 第二点,两三万的雅马哈卡哇伊音色是真心看不上(无非就是共鸣强一些),手感也是,那些不怎么调音的怪调调琴就更没法听了,这一点没什么可醉的,事实如此
: 第三点,我自己应该比那些买两三万立式琴的家长对真琴还是有追求的(我对电钢当然比他们有追求O(∩_∩)O),毕竟我买了个三角不是(虽然是很便宜的三角),但是这个三角我在很多方面也不满意了,比如我说过的金属音色重,键盘觉得太硬,起键速度慢等等。根据这个经验,如果我要是只能在单元房买一个琴,那我肯定选择买个电钢,这也是我在“追求”之后的考虑

补充 2-3w的雅马哈合资琴里 是相对的能做到早期音色处理的学习。 (80楼)提及的方式。所以推荐…

: 手机回复有些慢,个人觉得您也是很有想法的,所以也乐意多沟通。 并且我也很好奇您去挑二手琴,坦白讲我从来都没有挑过 觉得自己耳朵没那么好;)。 2-3w的雅马哈相对稳定,后期维护便捷。 而且音色我觉得杭州产质量也越来越高了,作为入门级的琴可以了。 而您的预算,实际上可以购买卡哇伊和雅马哈纯进口了… 估计三角琴外观共鸣声响可能会有吸引力,但维护是很麻烦的。
: : 是的,我此前确实缺少和老师在这方面的交流,毕竟付费学习的是我娃而不是我,不好意思占用老师很多时间,因为老师也很忙,我娃下课了马上后面的小朋友就要上课,交流一下孩子学习的情况的时间都嫌不够用,哪有时间闲扯我自己的事儿。

学习了,我就说我水平不到,体验不出来这个东西,无论是真琴还是电琴,继续修行吧。

不过我还是有少许体会,我最近练的曲子有一个爆音,就是一个特别不和谐的多键组合但是声音又特别大,在乐曲中我是不完全明白它存在的意义,但是也觉得挺给力。

听原作爆发力很强,演奏到这里让人心头一震,这个感觉用电钢已经表现不出来了,用大力砸下去声音也没有这么爆破,但是在真琴上这个效果就出来了,不过这样的场景我并不能常见到。至于用指肚那样的柔美,以后学习中可能能遇到,不知道会不会让我换琴……

最后我从物理上考虑——我是学理科的——同样的力度用比较硬的指尖触键和指肚触键,由于手指最终能变形的范围不同,最易最终击弦系统对于击弦槌所造成的冲量还是不一样大的(想象一下汽车头部溃缩吸能的结构,现代吸能的车就是指肚,上世纪初的没有吸能的就是指尖),最终造成击弦的力度不同(撞车对于汽车成员的伤害值)。

原则上来说,这个冲量的变化可以用同样的手指位置来击键,但是用不同的力度来实现相同的效果(没有吸能系统的老式车,但是慢点撞车来模拟有吸能系统的新车对乘员造成同等的伤害),但是既然能用指肚这种方法来实现,可能对于人来说更容易,而如果是机器弹琴,则后者更容易实现吧。

: 抱歉 才看到。 实际上学名是叫做水平触键和垂直触键。垂直是指前端,指尖上的的控制;水平是指肚。 这也是跟钢琴发展、音乐发展有关。 毕竟最初的琴是羽管键琴(不是管风琴) 而来。 而那时候的控制方法及音色的发音是很传统的。 这也是再演奏巴赫 亨德尔 到古典时期莫扎特 海顿会要求明亮 干净音色相关 。而到浪漫时期 水平触键方式运用起来。 因为连奏 legato 的更多的发展。 而如今经常以断奏连奏区别钢琴演奏方式,是并不完全正确的。 实际上是三种基本奏法 1非连奏 这里即是颗粒性弹奏法 ;2 连奏 即歌唱性弹奏法 3 断奏 。
: 抱歉 我的物理知识比较浅薄,毕竟从小音院附小附中度过,懂得… 但说说自己教课和弹琴的理解。 当触键面缩小后,那声音发音法则是相对颗粒化,音色更为明亮 有光度,甚至结实的(力度有关);而水平触键 受力面广,声音更为柔润,而加上力度改变,还能造就轻滑音色。再举例,当演奏歌颂性的连音句时,大多数是需要偏一点点指肚,需要圆滑的声响。而这个面积的掌握,也是需要跟音乐风格考虑,比如 在巴洛克时期的连线,不能跟浪漫时期的连线同等处理。 而要求颗粒性的乐句时,指尖的控制要求会高些。 而这些内容,入门的时候教师是要讲解的。
: 实际,这仅仅是手指的控制。 而演奏中,手腕 大臂 甚至于身体,都是演奏的一部分。

哈 机器弹琴… 那得写多少程序预估带入啊。 爆破音应该是和弦+外音的组合吧 这就是乐感培养了!坦白讲 非常强调入门时期的乐感 ,这才是学习的标准!强弱 分句 层次,小汤1就要好好的代入 。 指肚的柔美,实际上你在弹久石让的作品 还有流行歌曲改编多数是这样触键的。 也是需要手腕 手臂的流动。 言归正传 既然您很喜欢音乐也乐意研究 (这其实是很赞同的 并不是学着玩) 我建议您和教师多沟通些 更促进。 (有条件选择资深教师)。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习了,我就说我水平不到,体验不出来这个东西,无论是真琴还是电琴,继续修行吧。
: 不过我还是有少许体会,我最近练的曲子有一个爆音,就是一个特别不和谐的多键组合但是声音又特别大,在乐曲中我是不完全明白它存在的意义,但是也觉得挺给力。
: 听原作爆发力很强,演奏到这里让人心头一震,这个感觉用电钢已经表现不出来了,用大力砸下去声音也没有这么爆破,但是在真琴上这个效果就出来了,不过这样的场景我并不能常见到。至于用指肚那样的柔美,以后学习中可能能遇到,不知道会不会让我换琴……

补充 这不是你的水平不到,因为各行如隔山。 这是需要领进门的师傅 教授的。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习了,我就说我水平不到,体验不出来这个东西,无论是真琴还是电琴,继续修行吧。
: 不过我还是有少许体会,我最近练的曲子有一个爆音,就是一个特别不和谐的多键组合但是声音又特别大,在乐曲中我是不完全明白它存在的意义,但是也觉得挺给力。
: 听原作爆发力很强,演奏到这里让人心头一震,这个感觉用电钢已经表现不出来了,用大力砸下去声音也没有这么爆破,但是在真琴上这个效果就出来了,不过这样的场景我并不能常见到。至于用指肚那样的柔美,以后学习中可能能遇到,不知道会不会让我换琴……

二手琴我也是计划挑三角的,因为另一个房子较大,买个琴不仅仅为了演奏,装饰也是其中一个目的……

音色和音准是两个概念(音准我娃把二手琴都枪毙了),我说的音色举例来说,我不喜欢比较“金属感”的音色,就是像敲小铃铛或者吉他上金属弦的音色,相比我更喜欢有点像尼龙弦的音色。

还有就是我不喜欢比较没有变化的音色,比如一个长音,小提琴都是要揉弦的,钢琴其实也是,我家电钢单音长按下去就能听到些许的颤动的声音,其实钢琴也有,但是我见过大部分不太贵的琴都会在部分键(有的在低音区,有的在中音区,有的在高音区)声音缺乏这个微妙的变化,就像小提琴没有揉弦那样枯燥,非常不喜欢。估计这也是低档琴无法搞定的——起码10万以内的二手三角都做不到,立式琴就更不用说了

后来我也悟了,凭什么这种价位的琴要和百万级的琴比音色呢,所以最后还是买个新琴吧。起码音准没问题

最后我想问问,三角琴维护起来麻烦在哪里……卖琴的木有告诉我,就是说半年请调律师调律就行了

: 手机回复有些慢,个人觉得您也是很有想法的,所以也乐意多沟通。 并且我也很好奇您去挑二手琴,坦白讲我从来都没有挑过 觉得自己耳朵没那么好;)。 2-3w的雅马哈相对稳定,后期维护便捷。 而且音色我觉得杭州产质量也越来越高了,作为入门级的琴可以了。 而您的预算,实际上可以购买卡哇伊和雅马哈纯进口了… 估计三角琴外观共鸣声响可能会有吸引力,但维护是很麻烦的。

十万以内的二手琴 的确要好好琢磨的 。  坦白讲 我都不太会挑二手琴   而且个人更喜欢圆润饱满的泛音音色 雅马哈的进口三角是考虑范围 。 斯坦威当然更好 这也要看预算了。  ps 只是比较同等价位的钢琴 (立式 三角) 国产三角稳定性不如原装进口立式, 所以需要调琴和呵护。这样。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二手琴我也是计划挑三角的,因为另一个房子较大,买个琴不仅仅为了演奏,装饰也是其中一个目的……
: 音色和音准是两个概念(音准我娃把二手琴都枪毙了),我说的音色举例来说,我不喜欢比较“金属感”的音色,就是像敲小铃铛或者吉他上金属弦的音色,相比我更喜欢有点像尼龙弦的音色。
: 还有就是我不喜欢比较没有变化的音色,比如一个长音,小提琴都是要揉弦的,钢琴其实也是,我家电钢单音长按下去就能听到些许的颤动的声音,其实钢琴也有,但是我见过大部分不太贵的琴都会在部分键(有的在低音区,有的在中音区,有的在高音区)声音缺乏这个微妙的变化,就像小提琴没有揉弦那样枯燥,非常不喜欢。估计这也是低档琴无法搞定的——起码10万以内的二手三角都做不到,立式琴就更不用说了

: 哈 机器弹琴… 那得写多少程序预估带入啊。 爆破音应该是和弦+外音的组合吧 这就是乐感培养了!坦白讲 非常强调入门时期的乐感 ,这才是学习的标准!强弱 分句 层次,小汤1就要好好的代入 。 指肚的柔美,实际上你在弹久石让的作品 还有流行歌曲改编多数是这样触键的。 也是需要手腕 手臂的流动。 言归正传 既然您很喜欢音乐也乐意研究 (这其实是很赞同的 并不是学着玩) 我建议您和教师多沟通些 更促进。 (有条件选择资深教师)。

我们老师从没有强调过这些事,就是纠正手型,当然练习音阶的时候音高也是要求一致的,老师是音乐学院教学专业的,现在培训机构最大的优势是——离家近(流川枫的名言),如果找名师,多半得每周送去一次鲍家街附近,实在是太远了 (ㄒoㄒ),我们又没打算走专业路线,我这娃也明显看出来不是这块专业料,因为他压根就不喜欢练习,每次说要练琴了都叽叽歪歪的,我希望他能掌握一些弹琴的技巧,能长大后自娱自乐弹弹流行歌曲就挺好了。

现在娃学到小汤3了,刚刚接触连奏和控制音量,我印象中小汤二中唯一要求音高的就是《印第安鼓》,这个暂时电钢还没问题,以后会不会有问题,待我观察……

至于我自己……我老了,找个老师学,尤其是名师,又得去音乐学院那边……首先我媳妇就不同意我浪费这个时间吧*_*,嗯嗯,还是家庭和谐是首位的……我现在就是对照着久石让音乐会的视频找类似的效果,当然这样效率是太低了,有些问题自己可能是无法自行发现正确的方法的,不过自己也是瞎玩罢了,我也不急,解决不了就算鸟……

明白了,不过媳妇要求琴也要做装饰,所以必须是三角,而预算就那么多,您懂的……所幸娃听音挺准,不准了我就多请调律师来调吧 O(∩_∩)O

: 十万以内的二手琴 的确要好好琢磨的 。  坦白讲 我都不太会挑二手琴   而且个人更喜欢圆润饱满的泛音音色 雅马哈的进口三角是考虑范围 。 斯坦威当然更好 这也要看预算了。  ps 只是比较同等价位的钢琴 (立式 三角) 国产三角稳定性不如原装进口立式, 所以需要调琴和呵护。这样。

机构里找高级别的教师。 音阶实际上要代入点色彩的。 在英皇系统里是有要求的。 网上教学视频很多 可以看看的。 印第安手鼓是顿音处理。 但太阳升起 等课程是有连线legato 了 还有落提 等演奏方式,也是有门道。 但尤为重要乐句分句(呼吸)小汤一里最好代入。 教材方面也可以学学巴斯蒂安的 您可以看看。
再多说句三角琴,肯定要比立式护理复杂 精密度 工艺制造程序也要求高 所以勤调琴。 (国产的工艺 我认为还是稍微落后的 仔细呵护) 拙见…
【 在 qkm 的大作中提到: 】
: : 哈 机器弹琴… 那得写多少程序预估带入啊。 爆破音应该是和弦+外音的组合吧 这就是乐感培养了!坦白讲 非常强调入门时期的乐感 ,这才是学习的标准!强弱 分句 层次,小汤1就要好好的代入 。 指肚的柔美,实际上你在弹久石让的作品 还有流行歌曲改编多数是这样触键的。 也是需要手腕 手臂的流动。 言归正传 既然您很喜欢音乐也乐意研究 (这其实是很赞同的 并不是学着玩)

: 还有就是我不喜欢比较没有变化的音色,比如一个长音,小提琴都是要揉弦的,钢琴其实也是,我家电钢单音长按下去就能听到些许的颤动的声音,其实钢琴也有,但是我见过大部分不太贵的琴都会在部分键(有的在低音区,有的在中音区,有的在高音区)声音缺乏这个微妙的变化,

二手琴一般是新琴价格打对折,所以十万以内差不多能买到不错的C1 C2

: 十万以内的二手琴 的确要好好琢磨的 。  坦白讲 我都不太会挑二手琴   而且个人更喜欢圆润饱满的泛音音色 雅马哈的进口三角是考虑范围 。 斯坦威当然更好 这也要看预算了。  ps 只是比较同等价位的钢琴 (立式 三角) 国产三角稳定性不如原装进口立式, 所以需要调琴和呵

第一条,你认为的所谓差别就不评论了,至少几个小朋友的几个老师都不这么看
第二条,这些制约因素对于学琴来说都太次要了。如果希望多学几年,完全不会从经济水平、居住条件、维护琴的角度来考虑买什么琴,走错了路耽误多大功夫啊

: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钢琴和钢琴之间,电钢和电钢之间的差别也很大,这个差别之大,在一些条件下很可能大于电钢和真钢之间的差别
: 有区别其实没有疑问,问题是这个差别对于我们的影响,带来的利弊——我个人认为,电钢在现在大部分人的学习期望高度(是否走专业路线),经济水平(真钢入门级立式琴,电钢同等价位可以买个非常好的),居住条件(楼房)和维护用心程度(多久调一次音)的这几个现实条件制约下,电钢有很多优势。
: 上面说的4点,第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应该是真钢电钢不影响结果,剩下的3项,毫无疑问都应该选择电钢,那结论自然就明了了吧

是的,挑了好几台C1C2,7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都有,哎……怎么说呢,比较旧的总有个把键像烂掉了一样手感不妥,弹到那里就像走路没看见,突然踩到一个坑里一样,卖家倒是拍胸脯说没问题再调调就好了,但是我试琴之前都跟我说是仔细调过的“精品”了,这玩意听着前后矛盾啊,总觉得有猫腻……放弃

比较新的不多,有一台能自动演奏的C1差一点也就定了,可是我娃说不喜欢那个音色……天知道这位是咋想的,就是不同意,最后也就算了,毕竟这玩意主要是为他服务的,似乎应该参考他的意见。现在想来,还是比我买的国产三角应该好不少呢,但是后悔也没用了

: 二手琴一般是新琴价格打对折,所以十万以内差不多能买到不错的C1 C2

回去要把这段给娃看看,他有个老师批评他弹琴技术太差

: 抱歉 才看到。 实际上学名是叫做水平触键和垂直触键。垂直是指前端,指尖上的的控制;水平是指肚。 这也是跟钢琴发展、音乐发展有关。 毕竟最初的琴是羽管键琴(不是管风琴) 而来。 而那时候的控制方法及音色的发音是很传统的。 这也是再演奏巴赫 亨德尔 到古典时期莫扎特 海顿会要求明亮 干净音色相关 。而到浪漫时期 水平触键方式运用起来。 因为连奏 legato 的更多的发展。 而如今经常以断奏连奏区别钢琴演奏方式,是并不完全正确的。 实际上是三种基本奏法 1非连奏 这里即是颗粒性弹奏法 ;2 连奏 即歌唱性弹奏法 3 断奏 。
: 抱歉 我的物理知识比较浅薄,毕竟从小音院附小附中度过,懂得… 但说说自己教课和弹琴的理解。 当触键面缩小后,那声音发音法则是相对颗粒化,音色更为明亮 有光度,甚至结实的(力度有关);而水平触键 受力面广,声音更为柔润,而加上力度改变,还能造就轻滑音色。再举例,当演奏歌颂性的连音句时,大多数是需要偏一点点指肚,需要圆滑的声响。而这个面积的掌握,也是需要跟音乐风格考虑,比如 在巴洛克时期的连线,不能跟浪漫时期的连线同等处理。 而要求颗粒性的乐句时,指尖的控制要求会高些。 而这些内容,入门的时候教师是要讲解�: 摹�

我们讨论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是“大部分娃最后学到一定程度就不学了”,抛开这个前提条件讨论算耍流氓吧 ^O^

你开始不是也承认在这个条件下电钢真钢没区别么

: 第一条,你认为的所谓差别就不评论了,至少几个小朋友的几个老师都不这么看
: 第二条,这些制约因素对于学琴来说都太次要了。如果希望多学几年,完全不会从经济水平、居住条件、维护琴的角度来考虑买什么琴,走错了路耽误多大功夫啊

理工科背景的人去考虑艺术问题
艺术背景的人考虑工程问题一样

不是说不行,而是,充满了一种浪漫化的感觉:)

触键方式导致音色变化这个,从科学道理上去想,真的不如听钢琴老师的

科学方式,简单来说是这样

单音发音,是由锤头敲击琴弦产生
但手指给了琴键冲量后,锤头其实是脱离了击弦机构的
所以如果不考虑声音的结束
只要冲量一样,无论是指尖,指肚,鼻子,雨伞尖
单音的发音是不会有任何区别的

换句话说,一个钢琴的一个音,只有音量区别,没有音色
理工科的孩子们好好想想,什么叫音色
同样一个中央C,单簧管跟长笛吹出来,波形不一样
泛音能量比例不一样,这才是音色
钢琴单音怎么改变音色你告诉我:)

决定钢琴的音色不是发音,而是包括声音结束以及音与音之间的链接、重叠、相互覆盖
手指不同的触键,会造成潜意识、下意识中不同方式的离键区别
这才是为什么老师会跟你说
“这一段手指要抠起来弹!”
“这一段手指要放平在琴键上抹”
并不是说其他的姿势就做不到这些想要的音色

: 最后我从物理上考虑——我是学理科的——同样的力度用比较硬的指尖触键和指肚触键,由于手指最终能变形的范围不同,最易最终击弦系统对于击弦槌所造成的冲量还是不一样大的(想象一下汽车头部溃缩吸能的结构,现代吸能的车就是指肚,上世纪初的没有吸能的就是指尖),最
: 原则上来说,这个冲量的变化可以用同样的手指位置来击键,但是用不同的力度来实现相同的效果(没有吸能系统的老式车,但是慢点撞车来模拟有吸能系统的新车对乘员造成同等的伤害),但是既然能用指肚这种方法来实现,可能对于人来说更容易,而如果是机器弹琴,则后者更容

买琴必须让琴厂把琴调好了

: 是的,挑了好几台C1C2,7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都有,哎……怎么说呢,比较旧的总有个把键像烂掉了一样手感不妥,弹到那里就像走路没看见,突然踩到一个坑里一样,卖家倒是拍胸脯说没问题再调调就好了,但是我试琴之前都跟我说是仔细调过的“精品”了,这玩意听着前后矛盾啊
: 比较新的不多,有一台能自动演奏的C1差一点也就定了,可是我娃说不喜欢那个音色……天知道这位是咋想的,就是不同意,最后也就算了,毕竟这玩意主要是为他服务的,似乎应该参考他的意见。现在想来,还是比我买的国产三角应该好不少呢,但是后悔也没用了

这个我没法给二手商家规定啊……人给我挑之前都说了,这个如何如何好,是精品云云,然后我发现问题了,人家又拍胸脯说啊这是小问题,肯定能解决,我最后只好选择放弃吧

: 买琴必须让琴厂把琴调好了

对对对,考虑到这个条件,我也觉得没啥区别,其实我更赞成不学琴,或者成年了再学  
:  我们讨论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是“大部分娃最后学到一定程度就不学了”,抛开这个前提条件讨论算耍流氓吧 ^O^  
:  你开始不是也承认在这个条件下电钢真钢没区别么

: 换句话说,一个钢琴的一个音,只有音量区别,没有音色
这个我必须不同意您的说法,猛砸发出的那种颤动感和轻轻弹的一致感那完全不同,尤其是靠左边弦很粗的地方这个效应更明显,真琴如此,我的电琴也模拟出来了
也许这两种差别不应该叫“音色”的差别,但是应该也绝不仅仅是“只有音量的差别”
: 理工科的孩子们好好想想,什么叫音色
: 同样一个中央C,单簧管跟长笛吹出来,波形不一样
: 泛音能量比例不一样,这才是音色
: 钢琴单音怎么改变音色你告诉我:)
我所谓的音色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不喜欢的音色就是金属味比较重的,类似于听起来像敲打一个铁片那样有点脆脆的,还有就是我已经说过的有点单调好像小提琴没有揉弦那样枯燥的感觉

为啥施坦威听起来好听,评论是“华丽,有帝王之气”,那我所谓的音色就是这意思,具体是什么波形。基音泛音啥的,我倒是没有从物理学上考虑,就凭感觉吧

这个说法不是“让一台固有的琴改变音色”,其实上面说不同力度弹还真能一定程度改变一根弦发音的模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琴教学视频初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