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瞬间你觉得读书读得好很重要?

  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范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影响力》读书笔记一:

  《影响力》是在一两个星期前看完的。当时看完,是想就此写篇读书笔记的,不过因为其他的事给耽搁了,后来不了了之了。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笔记写的怎么样了,我当时有些尴尬地说还没写,瞬间就比较冲(zhuang)动(bi)地打包票:回头一定写,然后放在个人公众号上,说到做到。于是又因为了一些原因,这个回头就到了今天。

  我之所以这么废话地讲这些,不是为了要充字数,而是这背后就蕴含了《影响力》一书中所介绍的一大武器要素:承诺和一致。我当时对他相当于是做出了某种公开承诺,而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当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立场,我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会显得前后一致。我希望成为一个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人,我希望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即使今天事再多,熬夜也得把它写出来。

  书中总共介绍了六大影响力武器,除了承诺和一致之外,还有互惠、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这本书是第一次读,所以很多认识都是比较浅薄的,就简单地聊聊自己的几点。

  小的时候,我们被灌输的教育中都包含了这样一条:要学会乐于助人。说实话,我在其他的品德保持上都演得很辛苦,但乐于助人这一点,我却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满足,而且很多时候还能收获更多的东西。现在结合着互惠原理,能够收获更多东西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要是别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这是互惠原理告诉我们的。我帮助了他,对他也并无所求,但他会为此而产生亏欠感,然后就会想着尽快“还债”,这一现象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所以好善乐施就是在一点一滴的攒人品,终有一天会爆发。

  前几天,了解了番茄工作法的我想要下载一个此类APP试玩一下。我在手机APP Store上搜索“番茄”这个关键词,然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款收费软件,不过评论数很多,评分也很高。于是我就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不少用户对它的使用体验都是赞不绝口。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犹豫,就购买了它。社会认同的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特别是对于我们来说陌生的领域,我们会更倾向于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我购买APP的行为就完美地印证了社会认同的存在和强大。

  社会认同,具体到个人就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上购物时你是不是习惯去看综合排序?某家饭店生意火爆、门庭若市时你是不是更坚定了进去的步伐?当别人都在骂何韵诗“港独”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对她生厌?王宝强离婚引发舆论一边倒是不是让你对他充满了同情?

  可是社会认同原理并不总是有效和正确的,我买的那个软件因为更好用而且还免费的APP的出现被我束之高阁了,我之前看到的那些评论即便描绘的再天花乱坠,也不适用于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贴合自身的选择都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不能盲目地跟随,你要有自己的判断。

  而说到喜好这一要素,就让我想到现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长的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根据相关实验证明,颜值高的人在需要的时候更容易得到帮助,在改变听众意见时也更具说服力,所以知道为什么里根、宋美龄演讲时魅力四射了吧。前段时间在TED上回看了王力宏在牛津大学的演讲,内容不敢恭维,全程也几乎没有脱离手中的稿纸,但下面的妹子们听得一头劲。没办法,因为人天生就是喜欢看长得好看的人,然后喜欢和熟悉的小伙伴玩耍,这个熟悉也可以引申为跟自己性格、志趣相似。所以颜值高、跟自己相近、熟悉的人对我们就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

  上次看到有文章总结关于怎样起标题,可以更吸引别人阅读的几个法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可以加上某某权威人士说。譬如你要想表达怎样让别人变得更牛逼的观点,前面加上个马云说肯定事半功倍。书中这样写道: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权威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力之大,从KOL营销的兴起就可见一斑。权威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组织中,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中都有它的影子,它保证了组织的生存和延续。

  最后还有稀缺。物以稀为贵,这是我们人人都听过的俗语。还记得几年前被很多人吐槽过的饥饿营销吗?不聊利益方的商业道德,它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造成了万人疯抢的场景,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产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某个清晨我曾在耐克旗舰店的门口见过,一批少男少女为能买到限量版的运动鞋早早就过来排队。身为

在安迪与典狱长第一次交锋对圣经倒背如流的展现时
用银行家的理财能力和勇敢获得了第一桶啤酒时
为整个监狱工作人员整理税务时
因为对地质有所了解而下定决心挖起地道时
逃离监狱用上早已备好的假身份重获自由的那瞬间

之前网上有个话题特别火,叫那个瞬间让你觉得读书很有用?有人说:背诵岳阳楼记,能免费参观岳阳楼的时候有人说:看到所有人都在转“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文章,可以微笑拈花、庆幸自己不是脑残之一的时候。读书的用处,并不止于此。

英国BBC曾经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真实地展示了14个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轨迹。7岁,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孩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观察者》。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做出了规划。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贫民窟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他们只希望能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当他们长大之后,当年那几个富裕阶层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成为了著名律师。而当年出身底层的几个孩子,有的成为了泥瓦工,有的则当了出租车司机,甚至还有在大学辍学后成为了流浪汉的。然而,影片拍摄到后面,却出现了一个成功实现阶层逆袭的例子:

Nick来自小学只有一个教室的偏远贫困乡村,却热爱读书。21岁时,他顺利考上了牛津学习物理,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当上教授,并娶了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成功晋级精英阶层。因为读书,Nick克服了出身的局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现在的孩子,总喜欢把几个文化程度不高却事业有成的名人挂在嘴边,仿佛自己不用读书也可以成为其中之一。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不爱读书、总想走捷径的孩子,长大后会发现,自己所谓的疯狂的青春,换来的仍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之前孩子非常讨厌读书,为此我很是头疼,我也找过一些阅读培训机构,也给孩子看了一些试听课,但是总觉得有些不足,讲的内容不够深刻,孩子还是提不起兴趣,直到偶然看到一家叫“有卷读书”的,也是让孩子看了在线试听课,发现以下把孩子吸引住了,后来我仔细研究了有卷读书,发现确实和其他机构大有不同,并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引发孩子自主的思考,能够使孩子达到深层次的阅读,而不是浅显的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从书籍的选择上我也是很佩服的,有卷读书选书不是单纯地把市面上畅销书拿过来讲,他的好多书籍都是好多孩子不常接触到的,但是读过以后发现意义还是非常深刻的,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跟着有卷读书一直在学习。

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去到戈壁滩旅行,看见夕阳下无垠的沙漠,能够吟诵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全是沙子,快回去吧”。当看到湖面上一群鸟儿飞过时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能说“我去,全都是是鸟”当然这只是一种调侃,读书的用处,不一定在于功成名就、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谈吐,拓展了眼界和见识,让你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获得内心的平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是辛苦的但也是最轻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