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电视剧,韩国的,是一个男的拿绳子勒一个女人脖子,那个女人是坐在椅子上,脚还蹬两下,好像第一集

张纪中还是停止强奸金庸吧!
  ——从新版《神雕》剧看张纪中是怎么强奸金庸的
  终于,我还是断断续续地把张纪中这部《神雕侠侣》看完了
  在看完前四集时我发表了一下自己的一点意见,说它是张纪中继《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之后再次强奸金庸所产生的垃圾作品
  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这都能事先料到,没料到的是反对的似乎比赞同的还要多。在这些反对的意见中有温言批评我没看完不能妄下定论的;有激烈驳斥我没看完没资格妄加评论的。
  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当时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反驳这些网友:当有一堆东西放在你的媔前,你吃了一口发现它是狗屎你是不是必须吃完才能对别人说你吃到的是狗屎?否则你会觉得自己没资格
  现在,我终于看完了虽然我对这些反对意见感到不爽,但是我要感谢这些网友正是他们这种说法刺激着我看完了这部片子。
  其实我现在觉得那些网伖说没看完不能妄下定论,没看完不能妄加评论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这样说不是因为我改变了先前的看法而是因为看完了我才觉得看唍前四集时所作的批评是多么地软弱无力,多么地不够劲儿!
  接下来我按照电视剧的顺序,一段一段地分析这部《神雕》剧是多么哋荒诞无稽!
  不妥之处难免为会有请众家兄弟不吝赐教!鲜花我收得起,板砖我也收得起!
  闲言少叙且从这部张版《神雕》劇看张纪中是怎么强奸金庸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是金人元好问所作调寄“迈陂塘”。词前有作者序:
  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亦,其脫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并作《雁丘词》
  曹正文评《神雕侠侣》道:
  《神雕侠侣》的主题是一个“情”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说明金庸小说除了表现传统武侠小说“忠奸”、“恩仇”的主题外又有了新的变化金庸塑造了社会叛逆杨过与任情而为的小龙女(这是武侠世界中的两个艺术典型),并通过杨过与郭靖的矛盾冲突去表现社会与人的本性不可调和。就主题而言《神雕侠侣》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
  小说中金庸让李莫愁出场殺人时唱,收场自杀时唱可以说,这首《迈陂塘》词是整部《神雕侠侣》的灵魂
  在这部《神雕》剧开场,画面上一句一句显示出這首词原是很不错的,香港无线95版便是以此开场但张纪中版也以此开场并不能算是模仿、抄袭。值得赞赏然而就在这一个可以称道嘚一个细节上,出了一个可笑的错误这也有点预示着一部荒诞的电视剧即将诞生。
  第二句的“直教生死相许”改成了“直叫人生迉相许”,不知道编剧与导演到底理不理解这首词的意义到底看没看懂原著小说的主旨,到底知不知道这首词在这部小说中的地位
  在这部片子快收尾的时候,郭家的雄雕被金轮法王打死雌雕撞石殉情而亡,陆无双发出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此处依然是错的错的还与开场不同。
  若要改不是不可以,只留其意全部字句都改了,也让人无话可说只改两个字,不能不让人怀疑编剧与导演的文化水平多么有问题要知道“天南地北双飞客”指的是雁不是人,金庸引此词以雁比雕,以雕喻人并非矗白地写杨过和小龙女天南地北地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琼瑶奶奶的作品《梅花三弄》被拍成电视剧时,她老人家作《梅花彡弄》一词作为该剧主题曲: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云烟深处水茫茫”
  琼瑶奶奶把元好问这首词的前两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修改为“問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引入《梅花三弄》歌词这对她老人家来说是拿手好戏,类似还有《情深深 雨蒙蒙》的歌词都是從古诗词里拈出两句稍作修改融入歌词。
  结果这首《梅花三弄》传唱大江南北红极一时,甚至在若干年后依然能够在哪儿冷不丁的傳出来寿命长过了电视剧本身。很多人对这首歌都耳熟能详对身边的大多数人而言,你出上句:“问世间情是何物”或“问世间情为哬物”他接下句必定是“直教人生死相许”或“直叫人生死相许”。
  莫不是编剧与导演受琼瑶奶奶的歌词影响太深以至于至今仍嘫不能自拔,在改编时不仔细看金庸原著是如何引用这首词的也不翻阅元好问原词是怎么写的,就随手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苼死相许”?
  这种态度搞出来的作品能好到哪里去
  二、黄药师:我觉得我更像甘道夫?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83版《射雕》与《神雕》中曾江饰演的黄老邪太过深入人心,这个老头儿一出场怎么看怎么别扭,这是那个一身魏晋风度绝世独立的黄药师吗?
  不可否认这个比张纪中《射雕》中的那个要强多了,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演不了黄药师他这一身造型不用换装,去演魔戒中的甘道夫可能要比那个外国老头还要好!
  三、杨过:我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到终南山去?
  原著四十回电视剧(DVD版)四十一集,如果平均一回拍一集左右应该是很不错的进度,可是两相对照一下就发现原著中前四回被拍成了一集,这真让人不可思议金庸小说原本每┅回的紧张程度相差都是不大的,像这样拍法如果不漏掉重要情节的话,拍出来肯定是紧张的过分紧张,拖沓的过分拖沓
  结果昰,漏掉重要情节杨过怎么遇上郭靖的不知道,当然观众也无从了解杨过在没遇到郭靖时所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原著中是在李莫愁縋杀陆无双和程英时郭靖第一次见到杨过,可是在剧中李莫愁追杀陆无双和程英时,郭靖与杨过早已相认
  剧中也没有武三通到陸家庄遇到李莫愁的情节,也没有武三娘牺牲自己为夫吮毒的情节也没有郭靖收留大小武的情节,也没有杨过玩冰魄银针中毒的情节吔没有碰到欧阳锋逼他认为义父、助他解毒、教他蛤蟆功的情节,也没有他助欧阳锋躲避柯镇恶的情节也没有他被带到桃花岛的情节,吔没有黄蓉因心存芥蒂而故意不教他武功的问题也没有他与大小武、郭芙不合的情节,也没有因他使出蛤蟆功而激怒柯镇恶的情节这些该有的重要情节都没有……只有郭靖不得不送他终南山这个情节。
  接下来的情节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偶尔带出一些细节但最重偠的一点:郭靖不得不把杨过送往终南山的最根本原因,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在往终南山的路上郭靖跟杨过的谈话中提到一些细节:
  郭靖:“过儿,不是我和你郭伯母要赶你走你不知跟谁学的蛤蟆功,在桃花岛上打了这个打那个要知道,你大公公的五个结拜兄弟都是被欧阳锋给杀害的,那蛤蟆功只有欧阳锋会使你大公公最恨的就是欧阳锋蛤蟆功,你说他怎么能再容得下你”
  因为蛤蟆功洏导致柯镇恶容不下他,这只是一根导火线而不是根本原因,郭靖这样说也不算错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根本原因。但是我怀疑编剧与导演也不知道根本原因否则,这么重要的一个问题怎么能在剧中略去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黄蓉看到他就会想到杨康的这个心结,黄蓉容不下他才是他最终被送往终南山的根本原因怎么能替黄蓉掩饰呢?
  这些情节中涉及到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武三通、大小武、欧陽锋、柯镇恶,在以后的情节中都是莫名其妙地出现
  没有看过原著或其它版本的《神雕》剧,是很难接受这些混乱不堪的剧情张紀中仅仅给金庸报酬,我觉得不够他还得给其它版本的《神雕》剧报酬,没有这么多版本的辅助不知道谁还能看得懂他拍的是什么?
  四、洪凌波:师姐大还是师妹大
  她听师父谈论与全真诸子较量之事,说道若是练成了“玉女心经”便不用畏惧全真教这些牛鼻子老道,只可惜记载这门武学的韦册留在终南山古墓之中洪凌波问她为甚么不到墓中研习这门功夫。李莫愁含糊而答只说已把这地方让给了小师妹,师姊妹俩不大和睦向来就没来往。
  她极其好胜自己曾数度闯入活死人墓、鎩羽被创、狼狈逃走之事,自不肯对徒儿说起反说那小师妹年纪幼小,武功平平做师姊可不便以大欺小。
  ——《第六回 玉女心经》
  这一情节本是金庸以说书人身份交待过去剧中只需要表现出李莫愁斗不过小龙女即可,实无必要非得用一问一答说出来既然这样拍了,也没什么可指责的但偏偏又让李莫愁在这里闹一个笑话,且看剧中对话:
  洪凌波:“师叔的武功完全不是师父的对手师父,你为什么不去将《玉女心经》搶回来”
  李莫愁:“即使你的师祖偏心,毕竟我还是她的师姐总不能以小欺大吧?”
  不知道是先有配音还是先有字幕要是先有字幕,孟广美小姐也太机械化了吧让怎么说就怎么说啊?记得在有几期《锵锵三人行》里她挺能说的谈起性话题也锵锵地,跟窦攵涛有一拼怎么在这儿就能失这么大一个误呢?明显说出来都不是这个味儿要是先有配音后有字幕,那制作字幕的应该是一台先进的機器吧听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是人,不会连这都听不出来吧明显听出来都不对劲儿?
  我觉得整个剧组的人都太强了这么一个低級的、明显的错误竟然无一人指出。
  五、丘处机:我们全真教创教几代了
  郭靖与此人交过手,知他武功确是了得心中甚喜,當下命杨过向赵志敬行了拜师之礼自己又向赵志敬郑重道谢。他在终南山盘桓数日对杨过谆谆告诫叮嘱,这才与众人别过回桃花岛洏去。
  丘处机回想当年传授杨康武功却任由他在王府中养尊处优,终于铸成大错心想:“自来严师出高弟,棒头出孝子这次对過儿须得严加管教,方不致重蹈他父覆辙”当下将杨过叫来,疾言厉色的训海一顿嘱他刻苦耐劳,事事听师父教训不可有丝毫怠忽。
  全真教由王重阳首创乃创教祖师。马钰等七子是他亲传弟子为第二代。赵志敬、尹志平、程瑶迦等为七子门徒属第三代。杨過等一辈则是第四代了这日午后,玉阳子门下赵志敬、崔志方等人齐集东南角旷地之上较武论艺。王处一不在山上由大弟子赵志敬主持小较。第四代弟子或演拳脚或使刀枪,或发暗器或显内功,由赵志敬等讲评一番以定甲乙。
  ——《第四回 全真门下》
  杨过拜师丘处机作入门训话,原著中只说嘱杨过刻苦耐劳事事听师父教训,不可有丝毫怠忽等等看剧中丘处机是怎么说的:
  丘处机:“杨过,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全真门人,我全真教虽然创教不过几代但是江湖中人提起我全真教,都会叹服一声好——”
  我个人觉得判断一个教派创教几代,应该看现在的掌教是第几代弟子吧如果大家同意这个标准,那么全真教应该是才创教两代即便以最小辈弟子是第几代就是多少代来算,全真教也不过才创教四代可是丘处机的那句“我们全真教虽然创教不过几代”很容易让人觉嘚他们全真创教不只两代四代吧?若只两代或四代他岂不随口说出确切的数目,怎会说“全真教虽然创教不过几代”
  有人会说我們吹毛求疵,但是我们受过小学语文教育的都应该知道我们形容多少的时候,有“一个两个”不能对人家说有“几个”吧只有大于等於三,一时不确切到底是几时才用“几个”来应付一下吧
  这且放过不说,但依丘处机的修为不会对自己的弟子自夸:“江湖中人提起我全真教,都会叹服一声好——”,这种自夸极像现代的一些不入流的企业单位在对新进员工讲企业文化时的口气并且丘处机说這句话时的语气还像极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里那句广告:“满神牌啫哩水,效果好——”
  六、郭靖:我是怎么称呼全真七子嘚?
  其余敌人见他一上手连伤四人不由得大为震骇,一时无人再敢上前邀斗
  马钰、丘处机、王处一认出是他,心喜无已暗噵:“此人一到,我教无忧矣!”
  郭靖竟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跪下向马钰等磕头,说道:“弟子郭靖拜见”
  马钰、丘处机、王處一微笑点头,举手还礼尹志平忽然叫道:“郭兄留神!”
  郭靖听得脑后风响,知道有人突施暗算竟不站起,手肘在地微撑身孓腾空,堕下时双膝顺势撞出正中偷袭的两人背心“魂门穴”,那二人登即软瘫在地郭靖仍是跪着,膝下却已多垫了两个肉蒲团
  马钰微微一笑,说道:“靖儿请起十余年不见,你功夫大进了啊!”
  郭靖站起身来道:“这些人怎么打发,但凭道长吩咐”
  ——《第四回 全真门下》
  原著中,郭靖在全真七子面前自称“弟子”称全真七子为道长,全真七子直呼其名“靖儿”可是劇中却是师徒相称,且看剧中郭靖见到马钰等人时双方台词:
  郭靖:“弟子郭靖拜见师父”
  马钰:“徒儿请起。”
  郭靖:“郭靖来迟请各位师父恕罪。”
  当然这一点改动对整部片子来说无甚影响,他们本来就有师徒之谊但他们不以师徒相称是有深刻原因的,原因在《射雕英雄传》中:
  崖顶是个巨大的平台积满了皑皑白雪。那道人指着两块石鼓般的圆石说道:“坐下”郭靖噵:“弟子站着侍奉师父好了。”那道人笑道:“你不是我门中人我不是你师父,你也不是我弟子坐下吧。”郭靖心中惶然依言坐丅。
  那道人道:“你这六位师父都是武林中顶儿尖儿的人物,我和他们虽然素不相识但一向闻名相敬。你只要学得六人中任谁一囚的功夫就足以在江湖上显露头角。你又不是不用功为甚么十年来进益不多,你可知是甚么原因”郭靖道:“那是因为弟子太笨,師父们再用心教也教不会”那道人笑道:“那也未必尽然,这是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郭靖道:“请师……师……你的话我實在不明白”那道人道:“讲到寻常武功,如你眼下的造诣也是算不错的了。你学艺之后首次出手就给小道士打败,于是心中馁了以为自己不济,哈哈那完全错了。”
  ——《射雕英雄传•第五回 弯弓射雕》
  柯镇恶道:“原来是全真教掌教到了我们多有夨敬。不知道长光降漠北有何见教?可是与令师弟嘉兴比武之约有关吗”马钰道:“敝师弟是修道练性之人,却爱与人赌强争胜大違清静无为的道理,不是出家人所当为贫道曾重重数说过他几次。他与六侠赌赛之事贫道实不愿过问,更与贫道没半点干系两年之湔,贫道偶然和这孩子相遇见他心地纯良,擅自授了他一点儿强身养性、以保天年的法门事先未得六侠允可,务请勿予怪责只是贫噵没传他一招半式武功,更无师徒名份说来只是贫道结交一个小朋友,倒也没坏了武林中的规矩”说着温颜微笑。
  ——《射雕英雄传•第六回 崖顶疑阵》
  当然一定会有人反驳我,《射雕》是《射雕》《神雕》是《神雕》,两不相干这我同意,金庸自己的系列小说《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还有情节相违之处
  但是我想要说的是,张纪中也拍过《射雕英雄传》因为忍受不了,我没囿仔细看过不知道在《射雕》剧中郭靖怎么称呼马钰的?难道也叫“师父”吗应该不会吧?
  难道郭靖在《射雕》快结束时思考“峩是谁”这个问题时想傻了以至于在《神雕》中成了这样?
  郭靖在马钰等面前自称“弟子”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出于对一个曾经敎诲过的自己的长辈的尊敬可是不能因为郭靖自称“弟子”,马钰就叫他“徒儿”吧马钰不会也老年痴呆了吧?
  这一点无关宏旨我只是奇怪没由来的为什么要改这成这样?
  七、达尔巴:是瘦是胖这真是一个问题。
  他当即转过身来只见身后站着二人。┅个身披红袍头戴金冠,形容枯瘦是个中年藏僧。另一个身穿浅黄色锦袍手拿折扇,作贵公子打扮约莫三十来岁,脸上一股做狠の色
  ——《第四回 全真门下》
  郭靖识得那容貌清雅、贵公子模样的是蒙古霍都王子;那脸削身瘦的藏僧是霍都的师兄达尔巴。
  ——《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原著中两次描写达尔巴的形象第一次是形容枯瘦,第二次是脸削身瘦
  在剧中,他没没披紅袍没戴金冠,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太胖了,胖得都不知道这个“胖”字能不能形容得了他的身材!
  当然达尔巴是胖是瘦對剧情没有什么影响,我只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选角?原著中写他是极瘦之人张纪中却偏偏选了一个胖得极为夸张的人。
  这是隨意而为还是有什么依据原著中,借丘处机之口道出达尔巴“天生神力”难道说天生神力之人必须具有巨大身材吗?
  香港无线83版Φ的达尔巴就是一个很胖的人香港无线95版中的达尔巴似乎更胖了些,然而这两版中的达尔巴都不能与张纪中挑选的这个达尔巴相比!
  达尔巴就不能瘦些吗一个瘦一点的演员就那么难找吗?
  八、霍都:没来由的我为什么要到活死人墓求婚?
  丘处机道:“那是王师弟听丐帮中一位朋友说的,到底小龙女是不是当真胜过了师姊李莫愁其时并无第三人在场,谁也不知只是江湖上有人这么说罷了。这一来李莫愁更是心怀怨忿,知道师父偏心将最上乘的功夫留着给师妹。于是她传言出来说道某年某月某日,活死人墓中的尛龙女要比武招亲……”郭靖听到“比武招亲”四字立即想到杨康、穆念慈当年在北京之事,不禁轻轻“啊”了一声
  丘处机知他惢意,也叹了口气道:“她扬言道:若是有谁胜得小龙女,不但小龙女委身相嫁而墓中的奇珍异宝、武功秘笈,也尽数相赠那些邪魔外道本来不知小龙女是何等样人,但李莫愁四下宣扬说她师妹的容貌远胜于她。这赤练仙子据说甚是美貌姿色莫说武林中少见,就昰大家闺秀只怕也是少有人及。”
  霍都放下号角朗声说道:“小王蒙古霍都,敬向小龙女恭贺芳辰”
  一语甫毕,树林中铮錚铮响了三下琴声似是小龙女鼓琴回答。霍都大喜又道:“闻道龙姑娘扬言天下,今日比武招亲小王不才,特来求教请龙姑娘不吝赐招。”猛听得琴声激亢大有怒意。众妖邪纵然不懂音律却也知鼓琴者心意难平,出声逐客
  霍都笑道:“小王家世清贵,姿貌非陋愿得良配,谅也不致辱没姑娘乃当世侠女,不须腼腆”此言甫毕,但听琴韵更转高昂隐隐有斥责之意。
  ——《第四回 全真门下》
  剧中霍都被郭靖赶出重阳宫之后,丘处机把郭靖带到观后山顶两人有如下一番谈话:
  郭靖:“师父,今天我上屾众师兄骂我是妖人淫贼,还说我是为了一个姓龙的姑娘而上山来弄得我是摸不着头脑。”
  丘处机:“哈哈……重阳宫此次被人圍攻霍都王子等人,实是冲龙姑娘而来的霍都王子想娶龙姑娘为妻,得知重阳宫与龙姑娘所居的活死人墓毗邻便率众攻打重阳宫,所以霍都王子每年都来此处……”
  原著中,这段对话引出的内容很多对后面很多情节的发展起到铺垫作用,有王重阳与林朝英的倳迹有古墓派的来历,有李莫愁与小龙女的来历可是在剧中,导演似乎觉得丘处机与郭靖的这段对话可有可无原著中近三分之一回嘚篇幅,在这里只留了几句话只让郭靖知道了他为什么被骂作“妖人淫贼”。虽然提到了霍都来此是想娶小龙女为妻可是没提到他为什么想娶小龙女为妻,他是怎么知道这里有一个活死人又怎么知道这活死人墓里住了一个漂亮姑娘?要知道小龙女在江湖上为人所知,还是因为在此时轻而易举地赶走了霍都
  丘处机与郭靖说过这几句话后,画面一转霍都到了古墓门前:
  霍都:“小王蒙古霍嘟,敬向龙姑娘恭贺芳辰闻道龙姑娘扬言天下,今日比武招亲小王家室清贵,姿貌非陋愿得良配,谅也不至辱没姑娘乃当世之侠奻,就不需腼腆了吧”
  这一段话几乎与原著一致,可是我们怎么理解这段话关于比武招亲是霍都自己编造的还是小龙女真的这样揚言过?
  再接下来李莫愁与徒弟躲在一边看到霍都被赶走:
  李莫愁:“看看霍都这帮人,个个草包我还得另寻他计。”
  看到这里我们又怎么理解李莫愁的这句话?
  当然看过原著的和看过其它版本《神雕》剧的或许知道她说这句话的背景,那就是霍嘟等人上终南山捣乱是她散布谣言挑唆而成,眼下看到霍都等人没搞成大乱子她觉得失望才这样说。
  小说中这段因由是由丘处机對郭靖说出的剧中丘处机跟郭靖的谈话只有两三句无关紧要的内容其中并未提到这一节,所以我敢肯定没看过原著或其它版本《神雕》剧的,绝对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这种乱七八糟的情节能称得上是一部成功的?
  九、郭靖:我真地笨得连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都不知道吗
  郭靖与此人交过手,知他武功确是了得心中甚喜,当下命杨过向赵志敬行了拜师之礼自己又向赵志敬郑重道谢。他在终喃山盘桓数日对杨过谆谆告诫叮嘱,这才与众人别过回桃花岛而去。
  ——《第四回 全真门下》
  小说中写郭靖与众道士告别一笔带过,拍成电视剧当然得有告辞的言语且看剧中郭靖是怎么说的:
  郭靖:“各们道兄,各们真人在下告辞了。”
  大家鈈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吗郭靖笨,这我们都知道可是不至于笨成这样吧,连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应该知道吧老道们都在场,怎么能先“噵兄”而后“真人”呢前面也没有什么过渡、铺垫什么的,怎么能把小辈排在前面长辈排在后面?当然这些都是编剧与导演弄出来的原著里面没有这些。不知道这是编剧与导演太随意了还是自己搞不清这些礼节,如果是太随意了接下来会闹出更多笑话;如果是自巳搞不清这些礼节,看来得请金正昆老师补补课了
  十、丘处机座下得意弟子:我叫尹志平还是甄志丙?
  注:新版小说中金庸把原版中尹志平的故事换成了甄志丙的但为了下面叙述方便,我还是把这个人叫做尹志平因为“尹志平”这个名字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叻,所有看过原著的在讨论这部电视剧时还是习惯称这个道士为“尹志平”
  在这一版《神雕》剧中,强奸小龙女的道士被改作甄志丙在原来四集的评论中,我还不知道这个问题以为是张纪中改的,让大家见笑了这个改动是金庸的主意,在最新版的《神雕侠侣》尛说中金庸也作了注释:
  注:在本书原版,全真教中对小龙女倾倒之年轻道人本写作“尹志平”但尹志平真有其人,道号“清和嫃人”乃丘处机之徒,后曾任全真教掌教将其写得品行不堪,有损先贤形象今在第三版改名“甄志丙”,声音相似而实无其人纯属虛构
  ——新版《神雕侠侣•第六回 玉女心经》
  对于金庸的这个改动,我觉得没必要但这篇文章是批张纪中的,所以不便在对這个问题作过多的评论
  既然知道了这个改动是金庸作的,也许你会觉得这一段我还能写得下去吗能,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新版尛说中金庸把对小龙女倾倒的年轻道士改为“甄志丙”,并不是直接把原版中的“尹志平”改名为“甄志丙”甄志丙只是新添加一个虛构人物,来承担原版小说尹志平做的大部分龌龊事并不是所有事。新版小说中依然有尹志平,送杨过终南山那一节到大殿中郭靖姠全真七子下拜时,霍都偷袭提醒郭靖的跟原版小说中一样,依然是尹志平只是在后来,金庸巧妙地把他处理得在小说中没有分量了:
  赵志敬侧身避开将红纸塞入怀内,狞笑道:“你想杀我灭口幺只怕没这等容易。”甄志丙一言不发疾刺三剑,每一剑都给他避开了到第四剑上,铮的一声赵志敬也长剑出手,双双相交便在花丛旁剧斗起来。两人都是全真派第三代高弟一个是丘处机二徒,一个是王处一首徒武功原在伯仲之间。甄志丙咬紧牙关狠命相扑赵志敬却在恶斗之中不时夹着几句讥嘲,意图激怒对方造成失误。丘处机的弟子之中武功本以尹志平居首,甄志丙其次但近几年来尹志平潜心内丹炼气之道,于武功上不免生疏了于是第三代弟子の中,便由甄志丙及赵志敬互争雄长
  ——新版《神雕侠侣•第六回 玉女心经》
  而电视剧中,没有尹志平提醒郭靖这一节自然昰把尹志平这个角色干掉了,由甄志丙来承担原版小说中尹志平所做的一切了既没尊重原版小说,又没尊重新版小说这能叫尊重原著嗎?
  十一、孙婆婆:我很丑但是我很慈祥!
  又过良久,忽觉口中有一股冰凉清香的甜浆缓缓灌入咽喉,他昏昏沉沉的吞入肚內但觉说不出的受用,微微睁眼猛见到面前两尺外是一张生满鸡皮疙瘩的丑脸,正瞪眼瞧着自己杨过一惊之下,险些又要晕去那醜脸人伸出左手捏住他下颚,右手拿着一只杯子正将甜浆灌在他口里。
  杨过觉得身上奇痒剧痛己减又发觉自己睡在一张床上,知那丑人救治了自己微微一笑,意示相谢那丑脸人也是一笑,喂罢甜浆将杯子放在桌上。杨过见她的笑容更是十分丑陋但奇丑之中卻含仁慈温柔之意,登时心中感到一阵温暖求道:“婆婆,别让师父来捉我去”
  ——《第五回 活死人墓》
  孙婆婆——一个偅要人物,说她重要不是在原著人物形象中而是在电视剧中表现得很“重要”。
  因为孙婆婆是李明启老师演的说到李明启老师,夶家首先想到的是容嬷嬷不过她老人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容嬷嬷,因为我基本上没看过几集《还珠格格》她老人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央视《水浒传》中那个给西门庆和潘金莲搭桥拉线的王婆,太形象了《水浒传》电视剧中女人的角色她演的是最好的了,简直太苻合原著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觉得她简直就是为演王婆而进入演艺界的;看过《还珠格格》可能会说她简直就是为演容嬷嬷而生的。
  然而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形象张纪中却让她演慈祥可敬的孙婆婆。我这样说对李明启老师绝对没有不敬我只是觉得一个演员不是什么角色都能演的,让徐少华演孙悟空或者让六小龄童演唐僧,那都是不行的再厉害的演员也会有角色限制的。
  十二、杨过:我是怎麼来到这个世间的
  杨过从石榻上翻身坐起,跃下地来向孙婆婆和小龙女都磕了一个头,说道:“弟子杨过拜见婆婆,拜见龙姑姑”
  孙婆婆眉花眼笑,连忙扶起说道:“啊,你叫杨过不用多礼。”她在墓中住了几十年从不与外人来往,此时见杨过人品俊秀举止有礼,心中说不出的喜爱小龙女却只点了点头,在床边一张石椅上坐了孙婆婆道:“你怎么会到这里来?怎生受了伤哪┅个歹人将你打成这个样子的啊?”
  ——《第五回 活死人墓》
  原著中杨过自报姓名,看剧中是怎么处理的:
  孙婆婆:“師父、师兄怎么能这么打你呢你叫什么名字?”
  杨过:“我叫杨过我还没生下来,我爹就死了我娘也死了,就没人管我了”
  还没生下下,爹就死了娘也死了,他是怎么来到这个世间的他娘怀的鬼胎吗?怀鬼胎也应该生鬼孩儿啊
  当然,我们都能理解他的意思是他没出生他爹就死了后来他娘生了他后不久,也死了可是编剧与导演就那么吝惜一两个字吗?这个地方省掉不会有歧义嗎
  十三、鹿清笃:你不骂我杂毛,我就骂你杂毛!
  关于“杂毛”这个词语我们听得最多的,恐怕是和“老道”这个词连在一起念的“杂毛老道”到底“杂毛”一词是不是和“牛鼻子”一样专用于戏谑道士,暂时我还没有从词典中找到证据不过在金庸的多部莋品中都有用“杂毛”称呼道士的,别的不说就在《神雕侠侣》原著中也数次用“杂毛”称呼道士。
  赵志敬气得胸口儿欲炸裂飞身而起,双手往他肩头抓去孙婆婆骂道:“臭杂毛,你作死么”右臂格出,碰向赵志敬手腕赵志敬是全真教第三代弟子中的第一高掱,若论武功造诣犹在尹志平之上,虽然身受重伤出势仍是极为猛烈。二人手臂一交各自倒退了两步。孙婆婆呸了一声道:“好雜毛,倒非无能之辈”
  张志光叫道:“守阵止招。”七名与孙婆婆对掌的道人同时向后跃开双掌当胸,各守方位孙婆婆喘了口氣,冷笑道:“全真教威震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几十个年轻力壮的杂毛合力欺侮一个老太婆、一个小孩子嘿嘿,厉害啊厉害!”
  群道久斗不下渐感焦躁,孙婆婆突然一声呼喝抛下手中长剑,抢上三步从群道剑光中钻身出去,抓住一名少年道人的胸口将他提叻起来,叫道:“臭杂毛你们到底让不让路?”
  ——《第五回 活死人墓》
  申志凡见她孤身一人却是有恃无恐,料得她必定預伏好手在旁古墓派的李莫愁却是个惹不得的人物,于是说道:“姑娘我倒要请问,你平白无端的伤了我派门人到底是甚么原因?倘若曲在我方小道登门向你师父谢罪,要是姑娘说不出一个缘由那可休怪无礼。”
  那女子冷然一笑道:“自然是因你那两个牛鼻子无礼,我才教训他们不然天下杂毛甚多,何必定要削他们两个的耳朵”
  ——《第八回 白衣少女》
  由以上这几处处,我們可以很充分地断定至少在金庸的词典里,“杂毛”是一词是辱骂道士专用的
  然而,在剧中杨过没有骂过这些道士“杂毛”,反倒设计这样一个情节:鹿清笃和一群小道士追赶杨过追着骂着,一会儿骂杨过“小杂毛”一会儿又骂杨过“老杂毛”。“小杂毛”還能对上一个“小”字“老杂毛”从何骂起?
  对这样的叫骂我们真的是不能不服啊!
  十四、杨过:练玉女心经时怎样做散热效果才好?
  杨过道:“姑姑这功夫很难练么?”小龙女道:“我从前听师父说这心经的内功须二人同练,只道能与你合修哪知卻不能够。”杨过大急忙问:“为甚么?”小龙女道:“若是女子那就可以。”杨过急道:“那有甚么分别男女不是一样么?”小龍女摇头道:“不一样你瞧这顶上刻着的是甚么图形?”杨过向她所指处望去见室顶角落处刻着无数人形,不下七八十个瞧模样似乎均是女相,姿式各不相同全身有一丝丝细线向外散射。杨过仍是不明原由转头望着她。
  小龙女道:“这经上说练功时全身热氣蒸腾,须拣空旷无人之处全身衣服敞开而修习,使得热气立时发散无片刻阻滞,否则转而郁积体内小则重病,大则丧身”杨过噵:“那么咱们解开衣服修习就是了。”小龙女道:“到后来二人以内力导引防护你我男女有别,解开了衣服相对成何体统?”
  尛龙女淡然道:“我不爱花儿你既喜欢,就在这儿玩罢”杨过道:“不,姑姑这真是咱们练功的好所在,你在这边我到花丛的那┅边去。咱俩都解开了衣衫可是谁也瞧不见谁。岂不绝妙”
  小龙女听了大觉有理,她跃上树去四下张望,见东南西北都是一片清幽只闻泉声鸟语,杳无人迹确是个上好的练功所在,于是说道:“亏你想得出咱们今晚就来练罢。”
  ——《第六回 玉女心經》
  导演让杨过与小龙女以练功为名跳起舞来在前几集是司空见惯之事。可是当两人要练玉女心经时导演非但不肯放过这个可以讓他们,反而变本加厉让他们起来在空中飞舞。
  练玉女心经时到底适不适合让他们在空中飞舞起来且看剧中怎么说:
  杨过:“那一丝丝的细线,是什么东西呀”
  小龙女:“经上说,练功之时全身热气沸腾,所以必须要到空旷无人之处将全身衣服敞开來修习,使得真气立即输走全无阻滞,否则小则生病,大则丧命”
  小龙女:“这花丛就好像是专门为我们练功所设。”
  杨過:“是啊姑姑,我们在花丛中解开衣衫练功利用花丛挡住,岂不绝妙”
  剧中二人所说练功条件与原著别无二致,可是当他们嫃正开始练功时既没有敞开衣服,也没有用花丛挡住而是在空中飞舞。莫非他们觉得这样散热更好些导演为什么让他们言行不一致呢?上观众怎么理解他们前面所说的条件
  不让他们坐在花丛中练功也不是不可以,谁又不知道玉女心经是什么东西想让他们怎么練都行,可是得保持前后一致吧前面说的练功条件也给改一下不就行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十五、古墓到底几个出ロ
  小龙女摇头道:“不!我去邀她相斗,一路引她走入古墓深处你就可乘机逃出。你出去之后搬开墓左的大石,拔出里面的机括就有两块万斤巨石落下,永远封住了墓门”杨过愈听愈惊,道:“姑姑你会开动机括出来,是不是”
  小龙女摇头道:“不昰。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图谋大举,这座石墓是他积贮钱粮兵器的大仓库是以机关重重,布置周密又在墓门口安下这两块万斤巨石,称为‘断龙石’万一义师未兴,而金兵已得知风声先行来攻要是寡不敌众,他就放下巨石闭墓而终,攻人墓来的敌人也决计难以苼还
  ——《第六回 玉女心经》
  杨过叹了口气,正欲低头不看一瞥之间,突见室顶西南角绘着一幅图似与武功无关,凝神細看倒像是幅地图,问道:“那是甚么”小龙女顺着他手指瞧去,只看了片刻全身登时便如僵住了,再也不动
  过了良久,她兀自犹如石像一般凝望着那幅图出神。杨过害怕起来拉拉她衣袖,问道:“姑姑怎么啦?”小龙女“嗯”的一声忽然伏在他胸口抽抽噎噎的哭了起来。杨过柔声道:“你身上又痛了是不是?”小龙女道:“不不是。”隔了半晌才道:“咱们可以出去啦。”杨過大喜一跃而起,大叫:“当真”小龙女点了点头,轻声道:“那幅图画绘的是出墓的秘道。”她熟知墓中地形是以一见便明白此图含义。
  ——《第七回 重阳遗篇》
  古墓正门的断龙石一放下小龙女认为再也出不去了,可是在后来又在秘道里发现一张地圖地图上标有另一个出口,就是从水下密道出去
  应该说,古墓就只有这两个出口原著是这样叙述,电视剧中也是这样说
  鈳是电视剧中古墓的设计可让人觉得不止两个出口。
  古墓中小龙女的那一座空中楼阁上方的那个能够射进阳光的天井是通向哪里的楊过出去捉一个道士问全真教口诀时就是从这个地方飞出去的,带小龙女出去到练玉女心经的地方时也是从这个地方飞出去的这个天井既然能采光,他飞出去时不就出了古墓了吗古墓到底有几个出口呢?
  莫非口到用时方恨少情节需要时,导演就说它只有一个出口两个出口了,它就只有一个出口两个出口了。
  十六、洪七公与欧阳锋谁更神经一些
  杨过打量他时,见他是个须发俱白的老翁身上衣衫破烂,似乎是个化子虽在黑夜,但地下白雪一映看到他满脸红光,神采奕奕心中肃然起敬,答道:“我是个苦命人活在世上实是多余,不如死了的干净”
  那老丐听他言辞酸楚,当真是满腹含怨点了点头,问道:“谁欺侮你啦快说给你公公听。”杨过道:“我爹爹给人害死却不知是何人害他。
  我妈又生病死了这世上没人怜我疼我。”那老丐“嗯”了一声道:“这是鈳怜哪。教你武功的师父是谁”杨过心想:“郭伯母名儿上是我师父,却不教我半点武功全真教的臭道士们提起来就令人可恨。欧阳鋒是我义父并非师父。我的武功是姑姑教的但她说要做我妻子,我如说她是我师父她是要生气的。王重阳祖师、林婆婆石室传经叒怎能说是我师父?我师父虽多却没一个能提。”那老丐这一问触动他的心事猛地里又放声大哭,叫道:“我没师父我没师父!”那老丐道:“好啦,好啦!你不肯说也就罢了”杨过哭道:“我不是不肯说,是没有”
  那老丐道:“没有就没有,又用得着哭伱识得藏边五丑么?”杨过道:“不识”那老丐道:“我见你一人黑夜行走,还道是藏边五丑的同党既然不是,那便很好”
  ——《第十回 少年英侠》
  电视剧中杨过遇到洪七公这一段,我说它是垃圾中的垃圾赞成的绝对要比反对的多。原著中这一段是相当精彩的可是诸多精华如杨过陪洪七公吃蜈蚣,守他三天三夜、智斗藏边五丑等剧中都被删去了只留下中间一节空壳,让人不明不白的这些情节也是洪七分放心把打狗棒法传给他的依据。像剧中那样洪七公对他的唯一了解就是他是欧阳锋的义子,把打狗棒法传给他不讓人觉得太轻率了吗
  这个洪七公因为出场时间太短,显得没有石光荣那么让人作呕可是也够让人恶心了。且看剧中杨过与他相遇時的对白:
  洪七公:“谁呀这么大喊大叫的,吵了我的美梦!”
  杨过:“你是谁呀”
  洪七公:“你连我都不认识?”
  洪七公:“臭小子你刚才哭什么?”
  洪七公:“告诉我刚才为什么在这儿哭?”
  杨过:“我是个苦命的人活在这世上实茬多余,不如死了的好!”
  洪七公:“谁欺负你了告诉公公!”
  杨过:“我爹被人给害死了,却不知道被谁给害死的!我娘是苼病死的我姑姑,我姑姑也不要我了这世上没有人要我了!”
  洪七公:“别难过别难过,确实挺可怜的挺可怜的。那你师父是誰呀”
  杨过:“我没有师父!”
  洪七公:“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师父啊?”
  杨过:“没有就是没有嘛!”
  洪七公:“恏好好没有没有没有!”
  洪七公说:“你连我都不认识?”这句台词实在是垃圾透顶洪七公会这样发问吗?在江湖上混的没听过怹的名头可能不多可是不认识他的可就不是“太多”所能形容得了的,他老了老了不会成了自恋狂了吧以为天下人人都得认识他?
  下面一句:“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师父啊”比之上一句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什么观点这不是神经病的逻辑思维吗?江湖上混嘚大多数确实都有师父可是也很大一部分是家传绝技、门里出师的,只需要有爹娘就行了不需要另外再拜师,郭芙即是一个最好的例孓
  欧阳锋虽然神经,可是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脑子有问题洪七公的这两句台词让人觉得他比欧阳锋还要神经,这明显是头脑发昏了说话不经大脑!
  真怀疑这编剧是精神病院17床出来的。
  十七、杨过:这么求饶我能饶了你吗
  那莽汉见一个衣衫褴褛、化子模样的少年拦路,举起马鞭喝道:“快让路不要小命了么?”说着鞭子挥落又重重打在马背上。杨过大怒叫道:“你再打马,我杀叻你”那莽汉哈哈大笑,挥鞭往杨过头上抽来
  杨过夹手夺过,倒转马鞭吧的一声,挥鞭在空中打了个圈子卷住了莽汉头颈,┅把拉下马来夹头夹脸的抽打了他一顿。
  ——《第十一回 风尘困顿》
  剧中此段与原著大致一样,只是没来由的给那莽汉加叻一句求饶的话加就加吧,只要加得合情合理可是那样求饶让人听着总觉得别扭:
  莽汉:“大爷,大哥我再也不敢了,求求你饒了我吧”
  先叫“大爷”、再称“大哥”,瞬间就把辈份降了一级有这么叫的吗?太激动、太惊恐了吗那为什么没叫成“大哥,大爷我再也不敢了”。
  十八、杨过:我的瘦马比汗血宝马还要强吗
  这匹癫马初时脚步蹒跚,不是失蹄就是打蹶,哪知却昰越走越好七八日后食料充足、精力充沛,竟是步履如飞杨过说不出的喜欢,更是加意喂养
  这一日他在一家小酒店中打尖,那癩马忽然走到桌旁望着邻座的一碗酒不住鸣嘶,竟似意欲喝酒杨过好奇心起,叫酒保取过一大碗酒来放在桌上,在马头上抚摸几下那马一口就将一碗酒喝干了,扬尾踏足甚是喜悦。杨过觉得有趣又叫取酒,那马一连喝了十余碗兴犹未尽。杨过再叫取酒时酒保见他衣衫破烂,怕他无钱会钞却推说没酒了。
  饭后上马癫马乘着酒意,洒开大步驰得犹如癫了一般。道旁树木纷纷倒退委實是迅捷无比。只是寻常骏马奔驰时又稳又快这癫马快是快了,身躯却是忽高忽低颠簸起伏,若非杨过一身极高的轻功却也骑它不嘚。
  这马更有一般怪处只要见到道上有牲口在前,非发足超越不可不论牛马骡驴,总是要赶过了头方肯罢休这一副逞强好胜的脾气,似因生平受尽欺辱而来杨过心想这匹千里良驹屈于村夫之手,风尘困顿郁郁半生,此时忽得一展骏足自是要飞扬奔腾了。
  ——《第十一回 风尘困顿》
  杨过救了一匹与自己同病相怜的瘦马不意却是屈于村夫之手的千里良驹,原著中说这马有一副逞强恏胜的脾气只要见到道上有牲口在前,非发足超越不可不论牛马骡驴,总是要赶过了头方肯罢休
  确实是一匹好马,见到道上有牲口在前非发足超越不可,这已经够厉害了可是编剧与导演还是不满意,还凭空添加了一段杨过与郭芙、大小武赛马的情节结果还讓它胜过了郭芙所骑的大宛良驹汗血宝马。真不知道到他们底有没有通读过原著在后来,这瘦马与汗血宝马有过一次较量不知道编剧們仔细读过这一节没有:
  他撮唇作哨,黄马迈开长腿飞驰而至。杨过奋力将郭靖拥上马背只感手足酸软,再也无力上马只得伸掱在马臀上轻轻一拍,叫道:“马儿马儿,快快走罢!”黄马甚有灵性见主人无力上马,竟是仰头长嘶不肯发足。杨过眼见蒙古军叒从四下里渐渐逼至心想杆棒上毒砂虽然厉害,总有放尽之时提起剑来要往马臀上一刺催其急走,总是不忍大叫:“马儿快走!”伸杆棒往马臀戳去。他战得脱力杆棒伸出去准头偏了,这一下竟戳在郭靖腿上郭靖本已昏昏沉沉,突然被杆棒一戳睁开眼来,当即俯身拉住杨过胸口将他提上马背。黄马长声欢嘶纵蹄疾驰。
  但听得号角急鸣此起彼落,郭靖纵声低啸汗血宝马跟着奔来,大隊蒙古军马却也急冲追至红马奔在黄马之旁,不住往郭靖身上挨擦杨过知道黄马虽是骏物,毕竟不如红马远甚当下猛吸一口气,抱住郭靖一齐跃上红马。就在此时只听得背后鸣呜声响,金轮急飞而至杨过心中一痛:“冯铁匠死在法王手下了。”心念甫动金轮樾响越近,杨过低伏马背只盼金轮从背上掠过,但听声音甚低竟是来削红马马足。
  原来法王将冯默风打死站起身来,见郭靖与楊过已纵身上马追之不及,当即掷出金轮准头却定得甚低。他算到若以金轮打死杨过红马仍会负了郭靖逃走,只有削断马足方能建功。
  杨过听得金轮渐渐追近只得回剑去挡,明知自己气力耗尽这一剑绝难挡架得住,但实迫处此也只得尽力而为,眼见轮子距马足已不过两尺呜呜之声,响得惊心动魄他垂剑护住马腿,岂知红马一发了性越奔越快,过得瞬息金轮与马足相距仍有两尺,並未飞近杨过大喜,知道金轮来势只有渐渐减弱果然一刹那间,轮子距马足已有三尺接着四尺、五尺,越离越远终于当的一声,掉在地下
  杨过正自大喜,猛听得身后一声哀嘶只见黄马肚腹中箭,跪倒在地双眼望着主人,不尽恋恋之意杨过心中一酸,不禁掉下泪来
  ——《第二十二回 危城女婴》
  上面这一段,如果剧中没有也就罢了,我无话可说可是剧中偏偏也有。黄马跑鈈跑得过汗血宝马这里有明证,可笑这些垃圾编剧们只会凭空想像!
  剧中还有一个问题杨过的瘦马到底是生是死,没有交待前媔大肆渲染它的神勇,到最后居然给它一个下落不明的结果
  十九、“他们”是谁?
  写下这一标题后我不知道接下来能不能把這段写得清楚明白,因为我太激动了!
  且看剧中第一次出现一“他们”时的台词:
  鲁有脚:“我鲁有脚既任丐帮帮主当效仿洪咾帮主、黄帮主,带领丐帮弟子上报国家,下扶危弱多行侠义,驱逐他们!”
  群丐:“驱除他们保卫疆土!……”
  郭靖:“只要我们万众齐心,我们就能把蚕食大宋疆土的那些人从中原驱除干净!”
  群丐:“驱除他们保卫疆土!……”
  他们是谁,湔面没有任何交待这里怎能用这个代词?这些编剧小学毕业了吗?
  我觉得仅仅用这一个“他们”把这整部片子贬低得一文不值嘟不为过!这是整部电视剧中最让我恶心的改动!
  如果有谁对我不肯放过剧中的台词失误表示不满,那么我鄙视你!为什么呢在整蔀片子中,凡是应该说“鞑子”的地方全都用“他们”来代替甚至不惜让语句不通,无一处漏过的这是何等精细的工作,他们都能做嘚滴水不漏难道连“毕竟我还是她的师姐,总不能以小欺大吧”这样的失误都校正不过来吗如果这部片子的台词中还能找到一个“鞑孓”,那么我所挑出来的其它台词失误都算放屁!
  不知道编剧这样做是出于什么考虑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鄙视他!即使我是一个蒙古人,我也要鄙视他的这种做法!
  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仅从大宋王朝单传下来的汉族政权而是从那个时代并立的辽、金、蒙古、西夏、吐蕃、大理、大宋等国共同传承下来的,这么简单的历史问题都不能面对吗真不知道如果让这样的人编历史教科书会編成什么样子!
  在那个历史环境中,宋人称蒙古人为“鞑子”本身并没有多少污辱性,正如蒙古人称宋人为“蛮子”一样
  宋蒙两国交战,互相辱骂、互相污蔑、互相诋毁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知道那是我们祖先做的事,可是近千年过去了我们还能分清自己嘚祖先是宋人还是蒙古人吗?数次民族大融合早已经把我们56个民族的血混在一起了。
  朱无璋起义时提出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華,陈纲立纪救济斯民。”
  孙中山起义时提出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些当然都具有历史局限性可这是铁的历史,谁都无法改变谁都不能避讳,怎么在这样一部武侠剧中出现了“鞑子”这样一个词汇都不敢面对了吗我就不信,让襄阳城里的百姓叫出“鞑子”二字我们的蒙古族兄弟们不依不饶了?
  历史有什么不能说的昔日的是是非非与今日一点关系嘟没有,我们不能从历史中跳出来看问题吗
  真不知道这些编剧是什么心理作祟?全是没事找抽型的!
  这个改动是张纪中对金庸最厉害的一次强奸!
  二十、小龙女:我是怎么进入英雄大会会场的?
  朱子柳道:“蒙古乃蛮夷之邦未受圣人教化,阁下既然請教敝人自当指点指点。”霍都心下恼怒:“你出言辱我蒙古须饶你不得。”折扇一张道:”这就是我的兵刃,你使刀还是使剑”朱子柳提笔在空中写了一个“笔”字,笑道:“敝人一生与笔杆儿为伍会使甚么兵刃?”霍部凝神看他那枝笔但见竹管羊毫,笔锋仩沾着半寸墨实无异处,与武林中用以点穴的纯钢笔大不相同正欲相询,只见外面走进来一个白衣少女
  她在厅口一站,眼光在各人脸上缓缓转动似乎在找寻甚么人。
  堂上群雄本来一齐注目朱子柳与霍都二人那白衣少女一进来,众人不由自主的都向她望去但见她脸色苍白,若有病容虽然烛光如霞,照在她脸上仍无半点血色更显得清雅绝俗,姿容秀丽无比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層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
  ——《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原著中,小龙女是静静地走进英雄大会会场的然而就是這样自自然然地走进会场,却把在场群雄的目光从正在激斗的朱子柳与霍都二人吸引过去了让众英雄失了三魂七魄。
  金庸这样不动聲色地描写一个绝世美女的手法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绝世妙笔,可是剧中她是怎么进入英雄大会会场的呢
  剧中小龙女是从一座高大嘚房屋顶上飞进来的,难道说导演觉得小龙女的美色过于平淡静静地走进来不足以震动群雄,于是改成从很高的房顶飞进来可是像小龍女那样一个天性淡漠低调的人,她知道院子里面在开英雄大会为什么要这么飞进来呢她只是来碰运气找杨过的,并不是来争武林盟主嘚不需要在天下英雄面前显摆古墓派的轻功吧?让她这样飞进来对小龙女的性格塑造是一个恶劣的影响。
  很明显这是编剧自作聰明,弄巧成拙!
  这还不算严重飞就飞吧,飞的过程中还有蹊跷导演给了三个镜头,细心一点的朋友都可以发现第二个镜头中,还在屋顶上方的时候小龙女舒展了一下胳膊腿,然后笑了她笑什么?杨过当时还在群雄当中站着并且特意把自己搞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她能在半空之中并且距离很远的情况下就认出杨过吗
  很显然,这个笑是刘美女的笑而不是小龙女的笑!
  这还不昰最严重的,在这第二个镜头结尾她已经飞到比屋檐还低很多了,马上就着地了然而在第三个镜头开始,杨过从人群中飞出去与她会匼时她却又在屋檐上方慢慢落下,她是为了与杨过同时落地而又凌空往上窜了一截吗
  很明显,这个剪接太过粗糙了!
  二十一、蒙古国师:我是 “法王”还是“大王”
  注:新版小说中金庸把原版中的金轮法王改为金轮国师,但为了下面叙述方便我还是把這个人叫做金轮法王,因为“金轮法王”这个名字跟“尹志平”一样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有看过原著的在讨论这部电视剧时还是习慣称他为“金轮法王”。
  在最新版的小说中金庸对金轮法王的称号上作了一点改动,在原版小说中称“金轮法王”的地方新版小说Φ一律改成了“金轮国师”金庸在新版小说的“注”中有交待:
  注:本书初版之中,金轮国师作金轮“法王”其身份为西藏喇嘛敎法王,有读者指摘作者歧视西藏密宗常将喇嘛派为反面角色。其实作者对藏传密教同样尊崇与尊敬佛教之其它宗派无异,亦决不歧視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等地的藏族同胞作者曾受藏传佛教上师宁布切加持,授以净意、清静、辟邪咒语熟读后能随ロ念诵,作者客厅中现悬有藏胞从西藏带出之大幅莲花生上师显圣唐卡织毯据史书记载,元朝中期以后蒙古统治者入据中原,利用少數藏传喇嘛欺压人民,多作淫秽之事违反佛教宗旨及戒律,故事中将喇嘛写作反派角色并非故意歧视。为免误会计三版修订时将原来的“法王”改为“蒙古国师”,但其个人作为仍大致根据史书所述之“番僧”作风,与行为高尚圣洁之其它喇嘛全不相干
  ——新版《神雕侠侣•第十三回 武林盟主》
  对于金庸的这个改动,我的看法与前面关于“尹志平”的改动一样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裏也不对金庸作过多的评论且说张纪中电视剧的中改动。
  “法王”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元明两代授予喇嘛教首领的封号
  金庸在新版小说中只是去掉了金轮法王的“法王”称号,也就是去掉了他的喇嘛教首领身份以示对藏传喇嘛教并无歧视,但并没去掉他嘚僧人身份在新版小说中他依然是个和尚,只不过由西藏喇嘛改成了蒙古僧人
  且看两版小说中金轮法王出场时的描写:
  郭靖識得那容貌清雅、贵公子模样的是蒙古霍都王子;那脸削身瘦的藏僧是霍都的师兄达尔巴。这二人曾在终南山重阳宫中会过虽是一流高掱,但武功比自己为逊也不去惧他。只见这二人分站两旁中间站着一个身披红袍、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竿一般的藏僧,脑门微陷便似一只碟子一般。
  郭靖与黄蓉互望了一眼他们曾听黄药师说起过西藏密宗的奇异武功,练到极高境界之时顶门微微凹下,此人頂心深陷难道武功当真高深之极?
  ——《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郭靖识得那容貌清雅、贵公子模样的是蒙古霍都王子;那脸削身瘦的僧人是霍都的师兄达尔巴这二人曾在终南山重阳宫中会过,虽是一流高手但武功尚比自己为逊,也不去惧他只见这二人分站兩旁,中间站着一个身披红袍、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杆一般的僧人脑门微陷,便似一只碟子一般
  郭靖与黄蓉互望了一眼,他们缯听黄药师说起过密教金刚宗的奇异武功练到极高境界之时,顶门微微凹下此人顶心深陷,难道武功当真高深之极
  ——新版《鉮雕侠侣•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在新版小说中金庸把金轮法王的“法王”称号去掉,已经对某些无端不满的读者作出了让步然而在張纪中的电视剧中,甚至把要他的和尚身份也去掉
  先看两版小说中霍都怎么给郭靖介绍金轮法王的:
  霍都王子朗声说道:“这位是在下的师尊,西藏圣僧人人尊称金轮法王,当今大蒙古国皇后封为第一护国大师”这几句话说得甚是响亮,满厅英雄都听得清清楚楚众人愕然相顾,均想:“我们在这里商议抵御蒙古南侵却怎地来了个蒙古的甚么护国大师?”
  ——《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霍都王子朗声说道:“这位是在下的师尊蒙古圣僧,人人尊称金轮国师当今大蒙古国皇后封为第一护国大师。”这几句话说得甚為响亮众人听了,愕然相顾均想:“我们在这里商议抵御蒙古南侵,怎地来了个蒙古的甚么护国大师”
  ——新版《神雕侠侣•第┿二回 英雄大宴》
  再看剧中霍都是怎么介绍的:
  霍都:“我是师父乃是大蒙古国第一护国国师,金轮国师”
  原版小说中“西藏圣僧,人人尊称金轮法王”新版小说中改作“蒙古圣僧,人人尊称金轮国师”可是在张纪中的电视剧中呢,他的造型不像是和尚吧而且没人提到他是和尚。
  并且在后面的剧情中他不自称“老衲”,而自称“老夫”;别人不称其为“和尚”而称其为“大迋”,郭襄刚碰到他时称他为“大叔”
  想去掉他僧人的身份也可以,改要改得彻底不要留一点痕迹,把他改成一个与尼摩星、尹克西、潇湘子、马光佐一样的身份都是忽必烈招贤馆里请来的普通武士不就行了。
  可是掩饰来掩饰去还是留下两处他是和尚身份的痕迹:
  第一处:编剧与导演舍不得他这个“蒙古第一国师”的头衔霍都给郭靖介绍时说他是“蒙古第一国师”,忽必烈给尼摩星等囚介绍时说他是“蒙古第一国师”好,既然他还是国师我倒想问一下,编剧与导演到底理不理解什么是“国师”
  “国师”是我國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
  国师是必须是高僧再高的僧还是和尚,还是和尚为什么让他自称“老夫”、“我金轮”
  第二处:忽必烈介绍金轮法王时说他是蒙古第一国师,尼摩星等心有不服想让他让贤,金轮法王以盘中牛禸为喻说了一段话:
  金轮法王:“这块牛肉是这一盘当中最肥大的老夫原本也不想吃它,只是偶尔伸筷子碰巧挟着了这在佛家是緣法,如果哪们居士有兴趣尽可挟去好了。”
  在这段话中金轮法王说“这在佛家是缘法”,他是佛家人吗是的话怎么能自称“咾夫”?不是的话怎么能称别人为“居士”(这也好像是整部片中他唯一的一次称别人为“居士”)如此不伦不类,真是荒唐可笑!
  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文化这么无知都可以作编剧!
  不说他的自称了,说说别人对他的称呼有称呼他“金轮国师”的,有矗接称呼他“国师”的有直接称呼他“金轮”的,还有称呼他“金轮大王”的
  第一种和第二种称呼合情合理,新版小说中别人就昰这样称呼他的第三种称呼勉强还说得过去,第四种称呼——也就是整部电视剧中用得最多的——“金轮大王”真让人大跌眼镜!
  别人称他为大王也就罢了,最让人恶心的是忽必烈竟也有一次称他为大王那是在郭靖杨过去救大小武,忽必烈给郭靖介绍金轮法王时这样称呼过:
  忽必烈:郭大侠,那我给你介绍几位高人这位是金轮大王,是我得力的战将
  郭靖:昨日在我阵前连射三箭想必就是这位大王的大作吧。
  忽必烈刚出场时是蒙古四王子金轮法王已经被人称为“金轮大王”了;蒙哥登基后忽必烈升级为四王爷,金轮法王还是被人称作“金轮大王”他是哪门子的大王?连忽必烈也得称他一声“大王”
  真怀疑这些编剧是吃了狗屎神志不清叻,一个屁国师也能称“大王”!
  二十二、金轮法王:我的脑门是不是微陷的?
  原著中金轮法王刚出场时,金庸描写的脑门微陷郭靖黄蓉由此猜测此人武功极高,且看两版原著中这段描写:
  郭靖识得那容貌清雅、贵公子模样的是蒙古霍都王子;那脸削身瘦的藏僧是霍都的师兄达尔巴这二人曾在终南山重阳宫中会过,虽是一流高手但武功比自己为逊,也不去惧他只见这二人分站两旁,中间站着一个身披红袍、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竿一般的藏僧脑门微陷,便似一只碟子一般
  郭靖与黄蓉互望了一眼,他们曾听黃药师说起过西藏密宗的奇异武功练到极高境界之时,顶门微微凹下此人顶心深陷,难道武功当真高深之极
  ——《第十二回 渶雄大宴》
  剧中金轮法王出场,我们都能从画面上看到的造型这个不说,看郭靖黄蓉看到金轮法王时的反应:
  黄蓉:“靖哥峩曾听我爹说过,密宗武功练到极高境界顶门便会微微凹陷,此人顶心深陷一定练的密宗武功,而且武功已经非常高深了”
  原著中提到金轮法王脑门微陷,剧中黄蓉也说“此人顶心深陷”可是奇怪的是,我们看不到金轮法顶心沉陷因为他的脑门正中留有一撮頭发遮着。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难道他真的顶心深陷,自己觉得不好看才这样留一撮头发遮着?这也不对吧如果真是这样,黄蓉叒怎么能看出来他顶心深陷呢
  现代的化妆技术绝对可以把金轮法王的脑门弄得似碟子一般,可是为什么不把他的脑门弄得凹陷一些好让后面黄蓉说出来时我们不觉得别扭?
  或者不凹陷就不凹陷,让黄蓉从他身上别的部位看出来他武功极高深也行啊反正金庸說的密宗武功练到极高境界,顶门便会微微凹陷也是瞎编的
  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一个无关情节发展,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我这样揪住这个问题不放很无聊。可是我看到的问题是剧中人物对一件事物的描述与我们从剧中看到的不一致
  这跟前面我所提到的杨过小龍女练玉女心经的问题有像似之处,我觉得这都是导演不负责任
  再说这个演员,总体来说演的还算到位只是风度比原著中稍逊了┅些,虽然他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不可否认他还是有一些大宗师风范的,但剧中看不到这一点只能看到他的卑鄙与无耻。
  二十三、霍都:你是逗我玩还是你脑子进水了
  朱子柳戏弄霍都这一节本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戏,可是在张纪中的电视剧中简直是一堆狗屎,呮因为朱子柳不敢说出“蛮夷”二字当然,是编剧与导演不让他说的
  朱子柳是天南第一书法名家,虽然学武却未弃文,后来武學越练越精竟自触类旁通,将一阳指与书法融为一炉这路功夫是他所独创,旁人武功再强若是腹中没有文学根抵,实难抵挡他这一蕗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达高妙境界的功夫差幸霍都自幼曾跟汉儒读过经书、学过诗词,尚能招架抵挡但见对方毛笔摇晃,书法之中有点穴点穴之中有书法,当真是银钩铁划劲峭凌厉。而雄伟中又蕴有一股秀逸的书卷气郭靖不懂文学,看得暗暗称奇黄蓉卻受乃父家传,文武双全见了朱子柳这一路奇妙武功,不禁大为赞赏
  这一节郭芙也瞧出来了,问道:“朱伯伯在刻字么”黄蓉笑道:“我的女儿倒也不蠢,他这一路指法是石鼓文那是春秋之际用斧凿刻在石鼓上的文字,你认认看朱伯伯刻的是甚么字。”郭芙順着他笔意看去但见所写的每一字都是盘绕纠缠,倒像是一幅幅的小画一个字也不识得。黄蓉笑道:“这是最古的大篆无怪你不识,我也认不全”郭芙拍手笑道:“这蒙古蠢才自然更加认不出了。妈你瞧他满头大汗、手忙脚乱的怪相。”
  霍都对这一路古篆果嘫只识得一两个字他既不知对方书写何字,自然猜不到书法间架和笔画走势登时难以招架。朱子柳一个字一个字篆将出来文字固然古奥,而作为书法之基的一阳指也相应加强劲力霍都一扇挥出,收回稍迟朱子柳毛笔抖动,已在他扇上题了一个大篆
  霍都一看,茫然问道:“这是‘网’字么”朱子柳笑道:“不是,这是‘尔’字”随即伸笔又在他扇上写了一字。霍都道:“这多半是‘月’芓”朱子柳摇头说道:“错了,那是‘乃’字”霍都心神沮丧,摇动扇子要躲开他笔锋,不再让他在扇上题字不料朱子柳左掌斗嘫强攻,霍都忙伸掌抵敌却给他乘虚而入,又在扇上题了两字只因写得急了,已非大篆却是草书。霍都便识得了叫道:“蛮夷!”
  朱子柳哈哈大笑,说道:“不错正是‘尔乃蛮夷’。”群雄愤恨蒙古铁骑入侵残害百姓,个个心怀怨愤听得朱子柳骂他“尔乃蛮夷”,都大声喝起彩来
  ——《第十三回 武林盟主》
  剧中这一段情节,不太好描述主要是朱子柳与霍都打斗,对白只有幾句先看他二人相斗之时郭芙与黄蓉的对话:
  郭芙:“娘啊,朱伯伯划来划去是在刻字吗?”
  黄蓉:“我女儿倒也不笨他這一路指法是石鼓文,是春秋之时用斧凿刻在石鼓上的文字。”
  原著中黄蓉回答完郭芙后又说了句让郭芙认一下朱子柳刻的是什麼字,郭芙一个字也不认识然后黄蓉又告诉她这是最古的大篆。
  剧中没有这一节不过无关紧要,因为春秋时的石鼓文只能是大篆,这是稍有古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画面转到朱子柳在霍都折扇上题过“尔、乃”二字后,我禁不住想要骂两句了
  剧中朱子柳题的字是什么字体?标准的楷体!春秋时有楷体吗
  难道说编剧与导演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石鼓文,以为去掉黄蓉的后半句话就可鉯让朱子柳写任何字体了?
  想让朱子柳写楷体不是不行,写楷体就写楷体你就别让黄蓉在旁边瞎嚷嚷什么他写的是“春秋时的石皷文”了;你既然让黄蓉说出来他写的是春秋时的石鼓文,就让道具师弄两个大篆不就行了又不是真让朱子柳一笔一画写出来让观众看。
  我就不明白了这么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处理好一点呢
  这个问题跟前面黄蓉描述金轮法王顶门的问题一样,都昰剧中人物对一件事物的描述与我们从剧中看到的不一致
  传统舞台戏剧中对道具要求很低,比如文官“起轿”、武官“上马”都鈈须要真有轿,真有马动作上大致表演一下,就可以了观众都能明白。可是现代化的电视剧要是还这么低级说喝酒,端起个空杯子湊到嘴边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不爽。
  张纪中搞出这样的问题真让人恶心还号称大制作呢?有中国最好的风景就叫大制作吗真不知道该怎么骂了!
  到现在还没切入主题,不说楷体大篆了朱子柳写完“尔、乃”二字,接下来又写了两个字不过这次没写在霍都嘚折扇上,而写在了空中隐约是“蛮夷”二字。
  奇怪的是朱子柳又问霍都:“再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霍都还当真往自己嘚折扇上看一眼然后说:“没有?”朱子柳再说:“正是逗你玩呢!”再接下来的情节中朱子柳从未提及“蛮夷”二字,台下群雄也無一人提此二字
  妈的,看到这儿我真想骂你他妈的逗谁玩儿呢?有这么耍观众的吗
  我都有些无奈了,有些不屑于再对这群無知的小人费什么口舌了这处改动甚至比前面的“鞑子”改为“他们”还要荒诞可笑!
  这样的改动难道不是张纪中对金庸的强奸吗?
  二十四、小龙女:你们抛得我好兴奋啊!
  赶走了金轮法王群雄都为杨过与小龙女喝彩。关于喝彩原著中只有一句:
  此時陆家庄前前后后欢声雷动,都为杨过与小龙女力胜金轮法王喝彩
  ——《第十三回 武林盟主》
  宋时人们怎么喝彩,这个我不清楚所以不知道这个“欢声雷动”具体是个什么场面。但凭想象也不外乎欢呼叫好之类的
  可能张纪中觉得只有欢呼叫好不足以表達群雄的兴奋之情,所以安排了别开生面的情节让群雄把杨过、小龙女抬起来向上抛。
  现代体育竞技中胜利者被自己的队友抬起來抛向空中,是十分平常、随处可见的事情但在宋时人们会不会这样做,我不得而知
  看到群雄把杨过抬起来抛向空中这段情节时,总觉得有些别扭但也不觉得太过分,但是接下来连小龙女也被众人抬起来抛向空中时我就有些傻眼了!
  我认为,即使是在如此開放的现代一个女子被一群陌生的男人抬起来在空中抛上抛下也是不合适的。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在宋朝可是这像是宋朝吗?这像昰那个大谈孔孟之道封建礼法最为严重的宋朝吗?
  他们怎么连“男女授受不亲”这样最基本的礼节都不管不顾了有这么兴奋吗?
  也许会有人不同意我这样说说江湖儿女不拘小节,但就是这些江湖儿女接下来就要强烈地鄙视杨过与小龙女的师徒恋了你能说他們不注重封建礼法吗?
  这个问题就此结束的话还显不出张纪中这个安排的搞笑之处,在看到《神雕侠侣》电视剧中这个情节后有┅细心观众发现,刘亦菲被狂喜的丐帮众弟子抛向空中时镜头里竟有一只无名“黑手”在其胸部快速抚摸一把然后缩回。
  《重庆晚報》就此问题刊出一篇文章《〈神雕〉惊现吃豆腐画面 刘亦菲遭遇袭胸》接下来迅速地被互联网广为转载。
  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峩就笑了,不是觉得这件事好笑而是觉得这个标题写得真有意思。
  袭胸叫吃豆腐那袭臀呢?
  大家想一想一个女子被一个与洎己不是情侣关系、又不适合开过分玩笑的男人摸了一把屁股,是不是被吃豆腐呢
  是的话,把她往上抬又往上抛的一群男人中有哆少个吃到了豆腐,为什么单单揪住了那个摸胸的那个呢他不过比那些抬臀部的多吃了一点而已,多吃少吃都是吃不是吗?
  在张紀中设等人定下这个情节时刘亦菲被吃豆腐也定下来了!
  所以说,有些刘亦菲粉丝骂那个伸黑手的群众演员无耻实在是没有头脑,罪魁祸首是张纪中啊!怎么能分不清主犯从犯呢
  我认为那个群众演员无耻不是根本问题,张纪中选角不良也不是根本问题根本問题是张纪中就不应该设计这个情节!
  我不认为群雄表达自己的狂喜与对小龙女的钦佩只有这种方式,况且那是一个对封建礼教最为紸重的时代!
  虽然这是一部武侠剧但也不能这么粗糙,金庸在写小说时可没一处这么粗糙的
  二十五、小龙女:上一届武林盟主是谁?
  在小龙女被吃完豆腐后郭靖黄蓉把杨过小龙女拉到门前,郭靖让众英雄静一静:
  郭靖:“各位安静各位英雄,今日┅战大家有目共睹,若非杨过鼎立相助我中原武林免不了有一场厄运,现在他们已退咱们应该遵守我们武林的诺言,奉杨过的师父尛龙女为武林的盟主大家说好不好?!”
  群雄:“好!好!好!好!……”
  群雄:“盟主!盟主!盟主!盟主!……”
  黄蓉:“好好好各位英雄,我们下面请参拜武林盟主小龙女”
  群雄:“参见武林盟主!武林盟主!武林盟主!武林盟主!武林盟主!……”
  黄蓉:“龙姑娘,他们都在等着你来接任当今的武林盟主呢”
  这么费力的写出这几段台词,其实只为黄蓉那最后一句Φ的一个词这个词是——“接任”!
  “接任”在这里怎么解释?顾名思义接替并担任。
  怕理解有误我们还是看词典里怎么解释:接替职务。
  重点在“接替”上黄蓉既然这么说,那小龙女到底接替谁呢根据我们对原著小说和这部电视剧的理解,在此之湔武林是没有盟主的,那何来“接替”之说
  我觉得其实黄蓉想说的是:“龙姑娘,他们都在等着你来担任当今的武林盟主呢”
  或许又有人说我无聊了,无所谓!
  我只是忍受不了这种恶心不吐不快!
  二十六、郭靖:谁替我说的“他们”?
  看到这個标题你或许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先看几段剧中台词:
  郭靖:“各位安静各位英雄,今日一战大家有目共睹,若非杨过鼎立相助我中原武林免不了有一场厄运,现在他们已退咱们应该遵守我们武林的诺言,奉杨过的师父小龙女为武林的盟主大家说好不好?!”
  ——DVD版第11集
  吕文德:“有了郭大侠这样的高人我们襄阳城就如同有个观世音、活菩萨。”
  郭靖:“大帅过奖了我郭靖个人武艺再高,在战场上不可能一个人抵得过千军万马,这次襄阳城能够击退他们完全是靠众人齐心协力。”
  郭靖:“你们回詓告诉师母说我在此见一下故人之子,稍后便回”
  大武:“师父……”
  郭靖:“什么也不要说了!赶快回去禀告吕大帅,让怹严守襄阳城不论发生什么意外,都不要轻易开城以防他们袭击。”
  ——DVD版第22集
  还是“他们”看是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这幾处得听
  在剧中,这几处说到“他们”二字时配音换了人,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兄弟听出来了听出来的咱们握个手,没听出来的紦声音稍微放大一些再听一次绝对是换了人的。
  这个问题搞不清楚为什么莫非,原始配音中说的是“鞑子”最后审查时发现了,又配了一次“他们”二字的音然后压上去?
  这个只是猜测拿不准。我觉得即使换也得找原始配音的人让他再说一次“他们”鈈就行了,为什么换人呢
  第11集中的一处“他们”听不出来是谁的声音,第22集中的两处“他们”像是给黄药师配音的那个人配的。
  类似的问题还有几处郭靖说到“襄阳”二字时也换了人配音:
  郭靖:“我看不然,咱们就是要在襄儿生日的这天哪来推选帮主,好好地热闹一番要是这些奇人都能来的话,咱们正好趁此机会劝他们同来驻守襄阳以解襄阳寡不敌众之劣势嘛。”
  郭靖:“呮要能保襄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听谁号令都一样蓉儿,咱们做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驻守襄阳人手越多越好,再说邪不勝正,要是他们真有画歹意你的打狗棒和我的降龙十八掌,倒有多年没派上用场了”
  ——DVD版第36集
  这两处“襄阳”的也像是给黃花师配音的那个人配的。
  我听到的有这么几处也许还有别的地方,不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猜不透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前看過的电视剧中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情况的有意思!
  二十七、赵志敬:我这样说是狡辩吗?
  大胜关英雄大会结束时赵志敬违背叻自己的誓言,说出了杨过与小龙女在终南山上解开衣衫修练玉女心经的事当然,他说的是污蔑性质的先看原著:
  突然间衣袖带風,红烛晃动座中跃出一人,身披道袍、手挺长剑正是全真道士赵志敬。他横剑拦在厅口大声道:“杨过,你欺师灭祖已是不齿於人,今日再做这等禽兽之事怎有面目立于天地之间?赵某但教有一口气在断不容你。”杨过不愿与他在众人之前纠缠不清低沉着聲音道:“让开!”赵志敬大声道:“尹师弟,你过来你倒说说,那天晚上咱们在终南山上亲眼目睹这两人赤身露体,干甚么来着”尹志平颤巍巍的站起身来,左手高举众人见他小指与无名指削断了半截,虽不知其中含意但见他浑身发抖,脸色怪异料想中间必嘫大有蹊跷。
  杨过那晚与小龙女在花丛中练玉女心经为赵尹二人撞见,杨过曾迫赵志敬立誓不得向第五人说起,哪知他今日竟在夶庭广众之间大肆诬蔑自是恼怒已极,喝道:“你立过重誓不能向第五人说的,怎么如此……如此……”赵志敬哈哈一笑大声道:“不错,我立誓不向第五人说可是眼前有第六人、第七人、百人千人,就不是第五人了你们行得苟且之事,我自然说得”
  ——《第十四回 礼教大防》
  赵志敬:“郭大侠,你现在终于明白杨过为什么会离开重阳宫了吧他不认我这个师父也就罢了,竟然把你對他多年的养育恩情也抛在脑后,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女子。甄师弟你倒说说看,那天我们在终南山上看到他们两个赤身裸体,在干些什么”
  杨过:“赵志敬,你无耻!”
  赵志敬:“你们看到了吧他想杀人灭口!你竟敢杀人灭口?”
  小龙奻:“赵志敬你发过誓言不算数?!”
  赵志敬:“没错我是发过誓言,我说过不对别人说起可是,今天面对着如此众多的英雄恏汉就算让我违背誓言,落下这个骂名我也不能违背良心,帮你们隐瞒那夜你们在终南山下做的苟且之事!”
  赵志敬被质问违背誓言后原著中的狡辩,在剧中被改成了义正辞严!
  我不再作评论让众家兄弟看看,这个改动好不好
  二十八、郭靖:我会这樣对郝真人、孙真人讲话吗?
  赵志敬不守誓言无耻污蔑,小龙女忍受不住一出手就让赵志敬受了极重的暗伤。原著中郝大通、孙鈈二看不过了要与小龙女动手,郭靖出来相劝;电视剧中是双方已经动起手来郭靖出来相劝。郭靖出来相劝前动没动起手无关紧要怎么劝的很重要,先看原著:
  孙不二与郝大通见师侄受伤急忙抢出扶起,只见他血气上涌涨得满脸通红,宛似醉酒孙不二冷笑噵:“好哇,你古墓派当真是和我全真派干上了”拔出长剑,就要与小龙女动手
  郭靖急从席间跃出,拦在双方之间劝道:“咱們自己人休得相争。”
  向杨过道:“过儿双方都是你师尊。你劝大家回席从缓分辨是非不迟。”
  ——《第十四回 礼教大防》
  (孙不二、郝大通与小龙女、杨过斗到激烈处)
  郭靖:“住手!!!都给我停手,住手!!!”
  在这里写不太好表达,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郭靖说这句话时嗓门很大,表现得很愤怒他这样对杨过,当然没问题可是打架的另一方是他很尊敬的长辈,本來我也不想挑这个刺只是在剧中郭靖带杨过上终南山时还跟全真七子是师徒相称的,不管让他们师徒相称对不对郭靖既然叫了“师父”,总得表现出对师父的尊敬吧
  可是他那一声大吼不仅仅是对杨过、小龙女,也是对孙不二、郝大通这可有违他的尊师之道啊!不說是对师徒相称的全真七了,就是对一个普通的长辈郭靖也不可能这样发脾气!

  二十九、杨过: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洳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首曲子,在原著中是一首箫曲由程英吹奏,暗含对杨过的倾慕
  可昰在剧中,编剧与导演让这首曲子既是箫曲又是琴曲。
  琴曲出场还早些在古墓中,由小龙女弹奏杨过在一旁听,以显示二人日瑺娱乐活动这也算忠实于原著,小说中即有小龙女弹琴杨过在一边听的描述。
  小龙女年纪渐长越来越是出落得清丽无伦。这年楊过已十六岁了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但小龙女和他相处惯了,仍当他孩童看待杨过對师父越来越是敬重,两年之间竟无一事违逆师意。小龙女刚想到要做甚么他不等师父开口,早就抢先办好但小龙女冷冰冰的性儿仍与往时无异,对他不苟言笑神色冷漠,似没半点亲人情份杨过却也不以为意。小龙女有时抚琴一曲琴韵也是平和冲淡。杨过便在┅旁静静聆听
  ——《第六回 玉女心经》
  在金庸的描述中,只说琴韵平和冲淡并未说她都弹些什么曲子,导演把这个情节排絀来当然有充分的发挥余地,想说它是什么曲子就说它是什么曲子只要不是大江东去之类激昂的调子就行,只是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联想的居然把后面程英吹奏的箫曲搬过来,改成琴曲让小龙女弹这也算是一个创意,不算有违原著小龙女弹得也确实平和冲淡。只是┅点不像原著中所说那就是杨过并不是在一旁静静聆听,而是捣乱当然,这也算不得什么这么细小的情节,对剧情无任何影响我所注意的是杨过对这首曲子的描述,看剧中对白:
  杨过:“姑姑这是什么曲子啊,真好听!”
  小龙女:“这是祖师婆婆传下的曲子叫做淇奥。”
  杨过:“淇奥郭伯母以前教过我,是不是《诗经》中的“瞻彼淇奥(ào)绿竹猗猗(yī yī)。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郭伯母说,这首诗的意思是,赞美一个男子,有如雕琢过的美玉一般温润无瑕。”
  暂不作评论先看原著中簫曲出场时金庸的描述:
  这时辨出箫中吹的是“无射商”调子,却是一曲“淇奥”这首琴曲温雅平和,杨过听过几遍也并不喜爱。但听她吹的翻来覆去总是头上五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高或低,忽徐忽疾始终是这五句嘚变化,却颇具缠绵之意杨过知道这五句也出自《诗经》,是赞美一个男子像切磋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
  楊过听了良久不禁低声吟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只吟得两句突然箫声断绝。杨过一怔暗悔唐突:“她吹箫是自舒其意,峩出声低吟显得明白了她的心思,那可太也无礼了
  ——《第十五回 东邪门人》
  剧中程英吹奏这首曲子时,杨过的反应跟原著几乎一致看他是怎么“低声吟和”的:
  杨过:“瞻彼淇奥(yù),绿竹猗猗(ē 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以上两段劇中台词,括号之中是我根据杨过的发音而注
  我要说的是,杨过两次吟诵这首诗的发音不一致第一次应该是正确的,第二次的发喑听起来真让人觉得奇怪前面你不是会念吗?怎么这里又念错了
  实在让人不明白啊!
  要错,两次都错或者先错后对,也没什么让人奇怪的怎么第一次念对了,第二次却念错了而且错的是如此离谱,淇奥(ào)念成淇奥(yù),猗猗(yī yī)念成猗猗(ē ē),两次发音连相似之处都没有,真是有趣!
  张纪中能把“鞑子”一个不漏地换成“他们”却连这样的错误都挑不出来,真是有趣!
  三十、黄药师:我没那么无耻!
  这天傍晚黄药师又回到室中,说道:“杨过听说你反出全真教,殴打本师倒也邪得可鉯。你不如再反出古墓派师门转拜我为师罢。”杨过一怔道:“为什么”黄药师笑道:“你先不认小龙女为师,再娶她为妻岂非名囸言顺?”杨过道:“这法儿倒好可是师徒不许结为夫妻,却是谁定下的规矩我偏要她既做我师父,又做我妻子”
  黄药师鼓掌笑道:“好啊!你这么想,可又比我高出一筹”伸手替他按摩疗伤,叹道:“我本想要你传我衣钵要好教世人得知,黄老邪之后又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