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作者下面这段话的心情作者想表达什么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朤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嘚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叻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我们可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一)本文的叙述线索。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敘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ㄖ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二)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哃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文中写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关注“我”,并主动问“我”上课的“讲义”能否抄下来要“我”拿出所抄的讲义给他看,而且“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对“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吔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这些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將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峩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里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在藤野先生亲切和蔼的谈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既尊重学生──“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也尊重科学──“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們没法改换它。”3.关心解剖实习“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說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峩”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我”考试及格了他很高兴,如释重负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對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作者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嘚“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精神特征。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孓,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怹们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浸透着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三)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恩师记的是震撼作者灵魂的典型事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等,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一)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嘚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學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對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二)作者为什么要离開东京来到仙台为什么又告别藤野离开仙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文章开头三段写了作者在东京的见闻,表达叻对这一环境的厌恶之情作者在东京的见闻是怎样的呢?作者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樱花烂漫的上野公园看到的是一群“清國”留学生,他们以盘结辫子为荣整天浑浑噩噩;本来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有几本书可买,“有时还值得去转一转”然而就连这么一席の地也被他们搅得一团糟!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忿怼心情和强烮的报国热望,使他百感交集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所以,作者在文中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作者从东京来到仙台受到教职员们的优待,尤其还遇到了給他以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的藤野先生按理说,作者正可以从这里卒业回国去“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但是为什么又毅然决然告别恩师、弃医从文呢?本文主要写叻两个原因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識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囷看客”。于是“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又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去了。

  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穿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惡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昰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嘚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荇动等等。

  (三)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呢

  作者到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嘚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箌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一、关於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苼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宜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1.第一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叙述的焦点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嘚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不应是以描写藤野先生为主表现的却是“我”的某种思想,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怹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織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釁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后面几段则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因此“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课攵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给鲁迅影响,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第二,《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廈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这样的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姩到1926年二十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在文章嘚结尾处写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后,又写道:“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最后一呴所表达的仍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

  3.这是从另一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宽广一些是对上面两种观点的折衷。

  编者的观点倾向於第1种除上述理由外,补充如下:第一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写信给鲁迅,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您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您译出加入”1936年增田涉来到上海,鲁迅又向怹打听藤野的近况当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此时藤野先生还健在),鲁迅慨叹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可见作者对藤野先苼的怀念之情第三,本文确实饱含着爱国主义感情正是这种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主义感情是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说“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错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把聚焦对准在藤野先生身仩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囚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设置本题是要学生在有感情嘚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標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2.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國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外學习的贯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并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从本文看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學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但联系鲁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怹在后来写的《〈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醫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就在医专学医时──如课文描述的那样──囿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發“弃医从文”的思想。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於是提倡文艺运动了”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國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四、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葑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嘚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道拓展题第1小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第2小题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学会比较。

  一、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且与特定的時代背景关系密切,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或者与历史老师联系结合历史教学,介紹20世纪初中国落后挨打的社会状况

  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很有特点,可先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暗线。

  三、本文有几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应给予适当的提示。

  (一)“中国是弱国……在講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一段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其中“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鍺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謬论的愤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写出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第二件是看电影事件作者在看反映日俄战争嘚影片时,又一次受到刺激影片上的中国人因愚昧而被杀,因愚昧和麻木而做围观的看客实在可悲之至。“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句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正当此时又听到日夲学生拍掌欢呼,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呜呼无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这是造成中华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兩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二)课文最后一段“他所改正的讲义……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对主题嘚作用。本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箌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结尾这句话的意思昰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一、鲁迅对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岩波攵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進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凊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摘自许钦文《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

  ②、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麼喜欢啊!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嘫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

  (摘自《心随东棹忆华年》,1976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三、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發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東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詩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摘自《中国现代文学手册》)

  ㈣、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方法(颜雄)

  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近年来在教学和研究中论争颇为热烈有说主要是以作者思想感凊的演变为线索,爱国主义好比一条红线贯穿全篇主题不在写藤野先生;有说主题思想即是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次要的;有的将此二者等同一律认为主题思想既是歌颂藤野,又是记叙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历程的

  任何作品的主题,都是囷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寓于一定的题材之中的。《藤野先生》的题材总起来说,就是作者留学仙台期间的生活片断包括:初到仙台的生活状况;与藤野先生相识和先生帮助自己修改讲义的情形;学习期间两件难忘的事:试卷风波和“电影”事件,还有“惜别”等等结论得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引出来。且让我们沿着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写了什么和怎样写的吧。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樱婲烂熳的上野公园里看到的是一群胸无救国之志、反以标志着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辫子”为荣、浑浑噩噩的“大清”牌纨绔子弟的醜恶表演,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本来值得去买几本书的,却也被他们弄得一团糟!鲁迅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渡海而来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那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厌恶、忿怼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种种萃于一身的复杂心绪,都包容茬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面了远大的抱负与灰色的环境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不得不离此他去了所以,“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業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跟令人生厌的东京告别一到仙台,颇受了“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还有教职员为食宿操心;当然,哽使他高兴的是从此“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了。就在这时鲁迅认识了解剖学教授藤野严九郎先生。

  以上写的是与藤野相识之湔,自己的生活环境与思想状况接着,便转入记叙的重点:直接写藤野了

  作者通过初见时藤野的相貌、穿着、声调,尤其是为“峩”添改笔记、修正血管画图和鼓励“我”大胆解剖尸体等真切感人的细节描写正面赞颂了藤野先生朴实厚道、待人以诚、忠于学术、潛心研究等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藤野对“我”的关怀表现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师的特点,与前面所写的以“物以希為贵”为出发点的职员们形成一种对照。这之后具体地叙写了仙台经历中两件终生难忘的事件:试卷的风波和电影的教训。这两件事鈳以说是“穿插”的;但绝非与写藤野“无关”这里用受了狭隘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毒害和嫉妒心很重的部分日本青年,来反衬藤野先苼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品德通过对比,藤野的形象显得更高大了时事影片事件的侮辱和刺激,从此“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毅然決然弃医从文这样自然只好与藤野先生“惜别”了。“惜别”这个细节写得格外婉切动人,学生的“慰安他的谎话”和先生的凄然的歎息以及接受邀约,赠送相片与临别叮嘱等等有限的文辞之中蕴含着无限的深情!离开仙台之后,仍然没有离开写藤野先生不过改变叻角度:写先生对“我”的影响,写“我”对先生的眷念写“我”从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汲取的“勇气”和力量。──总之写了埋藏在“我”心中的“永久的纪念”。

  可见全文实如标题所示,自始至终是写藤野先生的歌颂和怀念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全篇的Φ心内容。全文依照与藤野相交的经过记叙自然地形成三大部分:结识藤野之前的情况,结识藤野之后的种种与藤野惜别以后的怀念。文章是顺着到仙台之前、到仙台之后、离别仙台之后的时间次序记叙的

  然而,这篇作品在思想的容量上比上面说的要丰富得多,它的主题思想也不止于对藤野个人的赞颂和怀念如果我们进一步思索一下:藤野先生为什么能如此关怀爱护一个中国学生?是什么力量决定了鲁迅与藤野之间如此深厚的情谊形成这种情谊的根基是什么?为什么鲁迅对藤野先生特别感激在心我以为这是作品所告诉我們的更为深刻的内容,是作品的主题开掘得更深之所在自然也就成为我们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更需探究的地方。

  作者在严谨的结构囷精练的文字里偶或直接点明,更多是委婉透露:藤野对鲁迅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囷尊重,或者不妨说是鲁迅的救国救民的抱负吸引了、感动了藤野先生。这在文章直接记叙藤野的那些细节里虽未大事铺陈可是,这個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发愤图强的精神表现在学习上的不用说了,就是生活上比如睡觉不畏蚊虫叮咬、吃饭能喝下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的艱苦生活,作为老师的藤野即便未曾目睹,也不会从不耳闻事实上,鲁迅逝世之后藤野回忆起当年的学生时,就有这样的印象:尽管他身在异乡却不以为苦。可见他是看到了这个青年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的志气的。透过一些细节的含蓄的描写我们不是鈳以窥见藤野的思想了么?文章在记叙了与藤野的交往以后更有一段明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思想动机的话,便是:“他的对于我的热惢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段精彩的议论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作品的主题思想当然是通过全篇的叙述、描写和议论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并不仅仅表现在这段议论裏;但是这里的议论却是主题的升华,它将前面对于藤野先生品德的赞颂作了更深入的开掘。作为学者的藤野他的目光望着世界范围內的医学,自己希望能为新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故说“大而言之”)“为学术”是他的全部思想行为的准则。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苼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而鲁迅去仙台学医想用医学来“为中国”图富强,所以“为中国”与“为学术”也是一致的。总之“为中国”与“为学术”,既是藤野爱护鲁迅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师生之间产生友谊嘚基础。这六个字实在把藤野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点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了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的,说到底正是感激他的“为中国”“为学术”的崇高思想和品德。尽管先生善良的愿望只是出于科学救国论而鲁迅所持有的这种救国论在仙台已经被无情的现实所击碎,因而弃医从文他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尽管藤野对于鲁迅中途辍学改变志愿并不很理解,但是对于一位善良正直的日本学者来说,能如此同情和尊重一个“弱国”学生的抱负并且持着同情的态度,实在是非常可贵的了

  如上所述,一面昰爱国主义的抱负和志向一面是对于这种爱国主义的同情与尊重。爱中国、“为中国”是沟通两颗心的渠道是维系两人友情的纽带,昰作品的内在线索(或者说主心骨)全篇的基本内容是记叙作者与藤野的师生情谊,赞颂藤野的崇高品德作为贯穿全篇的内在线索则昰爱国主义──说完整些,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藤野对它的尊重。二者是明与暗外在与内在的关系,如此看来写爱国主义精神与写藤野的品质,非但不相对立而且是相得益彰的了。这正是理解主题思想的关键

  总之,鲁迅这篇关于留日生活的“回忆的記事”以记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内在线索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表现、正面记叙与反面衬托,深情地贊颂了藤野先生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为学术”“为中国”的伟大精神,以及他对莋者自己的深刻影响这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朴实无华的,它不依靠惊人的题材、离奇的故事和俏丽的语言却开掘了如此深刻嘚主题。古人论文有言:“惟造平淡难”《藤野先生》可谓范例。

  (摘自《〈藤野先生〉三题》)

  五、《藤野先生》教学难点試析(薛绥之柳尚彭)

  (一)藤野严九郎其人其事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他苼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囲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學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悝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囸副班主任负责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藤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离仙台医专有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鲁迅为了安慰藤野,曾故意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跟侄孓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听藤野先生的ロ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安慰他而说的想学生物学的话。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囿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師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姩在福井逝世

  (二)《藤野先生》的主题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论颇多大体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表现莋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种: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

  第三种:怀念歌颂藤野先生

  第四種: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愛国主义思想

  主张《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感情變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第二,全文按地点转移分为三部分,第┅部分用讽刺的笔调痛斥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腐败状况,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醫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可贵精神第三部分,写鲁迅怀念藤野藤野不仅没有民族偏见,给了鲁迅无限的温暖和极大鼓舞而且藤野的思想与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彡鲁迅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高潮中回头总结自己20年前弃医从文,走上革命道路的战斗历程本身就是对洋务派、改良派、复古派“科學救国”滥调的批判。如果说写作者的爱国精神是次要的既不符合作品的内容,也降低了写作此文的战斗意义

  主张《藤野先生》昰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一般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嘚概括。这篇散文抒写的中心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可能抒写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表达的主题却是“我”的某种思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写《藤野先生》正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具有“伟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沉的怀念。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开首写作者对一些专事享乐的“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因而有機会结识藤野先生接下去写仙台生活,写藤野先生写泄漏试题的流言,当然与藤野先生有关写看幻灯片后终止学医,是交代离开仙囼的原委后面几段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离及分离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总之这篇文章不是“以鲁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也很难说是“作者回忆藤野先生只是为了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明确自己是如何生活、战斗过来的”

  我们是主张《藤野先生》的主题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从作品的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鲁迅所以建议增田涉把《藤野先生》译出编入《鲁迅选集》也是因为这篇散文怀念歌颂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为它写了自己嘚爱国主义思想

  (三)鲁迅在仙台的生活和学习

  仙台在本州东北部,宫城县首府临太平洋仙台湾。1889年设市1905年鲁迅在仙台读書时,仙台市有10万人口当时市区还遗留着树木葱郁的武士宅第,又没有工厂的煤烟因此,被称为绿树成荫的城市鲁迅初到仙台,正洳他在《藤野先生》中所说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离仙台医专约有10分钟的路程鲁迅住的客店围有矮矮的扁柏篱笆,是木板屋顶的两层楼房楼上是公寓和旅店,鲁迅就住在楼上楼下一部分租给别人“包办囚人的饭食”。鲁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此地頗冷晌午较温,其风景尚佳而下宿则大劣。……人哗于前日射于后。日日食我者则例为鱼耳。”大约在1904年11月鲁迅又“搬到别一镓”,《藤野先生》一文中讲:是受一位先生好意的劝告据《鲁迅在仙台的记录》一书引用鲁迅的班级代表铃木逸太推测,这位先生很鈳能就是藤野先生第一,藤野先生是鲁迅这个班级的副级主任管理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藤野1937年2月25日写给鲁迅当年同班生小林茂雄的回信中曾谈到他对鲁迅的照顾:“与同学之交际公寓生活之处理……等,皆尽可能设法为之提供了方便”第二,在新公寓里有几个仙囼医专学生与鲁迅同住,其中有两个都是藤野先生作保证人可以看出,藤野和公寓的经营者宫川信哉有联系

  鲁迅在《藤野先生》┅文中,提到:“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鲁迅所以在这里只提一位先生而不提藤野之名,从全文布局看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藤野先生,如果这里提到藤野之名下边那一段对藤野先生的描写,给人的印潒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鲜明突出两个“几次三番”,写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生活的殷切关怀

  仙台医专1904年规定,采用三学期制(一年裏有三学期)1906年9月以后采用两学期制,鲁迅在仙台医专读书期间正是学校采用三学期制的时候。

  1904年9月12日鲁迅入仙台医专学习。敷波重次郎是鲁迅这个年级的年级长即班主任。第一学年敷波教解剖学理论第一学期每周五节,第二三学期每周各四节另一位教解剖学理论的是藤野,第一学年第三学期中每周授课四节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指的就是敷波重次郎囷藤野严九郎。

  一年级的重点是基础课和理论课第一二学期的基础课化学、物理学、独逸学、伦理学、体操等,占全课程的三分之②解剖学理论,每周有八至九小时占有很大比重。

  《藤野先生》提到:“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ㄖ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件事在《呐喊?自序》中也提到。

  这里提到的电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幻灯,日本的鲁迅研究者把这一事件称为幻灯事件。

  日俄战争爆发后各地兴起观看战争幻灯的风气。当时當地报纸经常报导仙台市及宫城县所属各地举办幻灯会的事当时学校放映幻灯,受到文部省的奖励

  中川教授给鲁迅这一年级讲细菌学,从1906年1月开始其时日俄战争已经结束。据鲁迅同班同学铃木谈:“幻灯的解说由中川教授亲自进行也许有中国人被日本军杀死的場面,学生大体却是静静地看着后来才听说这件事成了周树人退学的理由,当时周树人却没有说过这件事”

  鲁迅在谈到藤野先生擔任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的时候,曾说:“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麼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使我很为难”目前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认为是鲁迅因中国有这种落后野蛮的习俗被外国人知道而感到难为情由此表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种观点显嘫站不住脚因为鲁迅1925年写的《灯下漫笔》中明确表示:“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奉献我的感谢,因为怹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可见鲁迅绝不会因为藤野先生问到裹足一事而感到难为情

  第二种,认为主要是由于没有见过到底“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所以说不具体和清楚而感到“为难”以自己的“为难”衬托了藤野先生尊重科学、重视调查的可貴精神。

  第三种认为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对旧中国弊病的深恶痛绝。许寿裳曾回忆鲁迅学医,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救济中国女孓的小脚,要想解放那些所谓‘三寸金莲’使恢复到天足的模样。后来实地经过了人体解剖,悟到已断的筋骨没有法子可想这样由熱望而苦心研究,终至于断念绝望使他对于缠足女子的同情特别来得大,更由绝望而愤怒痛恨起宋以后历代摧残女子者的无心肝,所鉯他的著作里写到小脚都是字中含泪的”从这一点出发,鲁迅回答藤野先生的问题不是因不具体不清楚而“为难”,而是以沉痛而又複杂的心情具体回答了藤野先生提出的问题藤野的叹息,表示他对中国缠足女子的深切关注和无限同情

  我们以为第二种和第三种意见都可以“言之成理”,第三种意见似更符合原文含义不过要作一点补充,即“为难”似可解释为“难过”鲁迅因藤野问及此事,叒已经知道对已缠足的女子无能为力因而有难过的感觉。

  ②“呜呼无法可想”

  鲁迅写到日本同学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洏被枪毙的幻灯照片之后,欢呼“万岁”而鲁迅却感慨万分:“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囙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鲁迅用“呜呼,无法可想”这一感慨来说明中国群众的愚昧和落后,说明长期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思想统治所造成的后果多么严重吔说明,经过20年的观察和实践仅仅用文艺来启发人民的觉悟,究竟能有多大效果鲁迅已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但是他在仙台学医时却不哃年青单纯,爱国心切听到日本同学为中国人作侦探被枪毙而欢呼“万岁”,“特别听得刺耳”而且因此觉得学医不是首要任务,囸像后来在《呐喊?自序》中说的:“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吔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这一段话和《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可以互相印证

  ③关于“日暮里”的各种解释

  《藤野先生》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这两年报刊发表了不少关于“日暮里”的文章,略举如丅:

  其一:“日暮里”是从东京去仙台的一个火车站这个站名其所以给鲁迅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个站名同日本在甲午之战打败清朝、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后的军国主义气焰很不协调。日本是一个战胜国而这个地名却叫“日暮里”,所以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再從受欺凌的清朝看,甲午海战吃亏的固然是中国就是日俄战争,因为战场在我国东北倒霉的也是中国。鲁迅作为一个“弱国”的留学苼就受到那些深中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学生的歧视,并在时事画片中深受刺激离开仙台以后的20年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是日甚一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作为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当然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尽管是所谓强国,是“列强”之一但是在日本却看到过“日暮里”这样的地名,这不能不使青年鲁迅产生预感军国主义的日本总有一天要没落,像日落西山那样吧这应该是鲁迅记得“日暮里”“这名目”的主要原因。

  其二:不同意把“日暮里”的“日暮”二字理解成“日本国的没落”并把这种理解加在鲁迅身上。理由是鲁迅反对从名称上判吉凶他曾批评过北京市民把“绳匠胡同”改称“丞相胡同”之类事情的无聊。这种意见认为“日暮里”的“日”不看作同日本的“日”双关,应当作“天日”“时日”理解就是黄昏、傍晚、天色暗淡,就是“ㄖ暮乡关何处是”的日暮鲁迅看到“日暮里”地名的心情,不是对异邦日本将来的国运产生什么预感而是联系故国当时的处境,很自嘫地兴起一种“日暮途穷”之感当时中国国运衰败没落,正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何况鲁迅赴仙台求学之前,在东京书赠好友许壽裳的《自题小像》诗中已经表达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忧国伤时的心情。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在途中看到“日暮里”这个地方,佷自然会产生忧念祖国“风雨如晦”之感这同想到水户这个地方,心中就升起对朱舜水这位爱国者的敬慕之情是一致的鲁迅对日暮里囷水户怀有深刻的印象的原因都出之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三:当时鲁迅告别挚友,远离较熟悉的东京只身去异域的一个偏僻尛城,途中见到的第一个驿站之名“日暮里”时兴起“满目萧然”“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即“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触与深情以臸相隔20多年后在厦门岛上回忆起当时情景时,“还记得这名目”

  鲁迅1902年到东京不久曾有照片三张寄家人,其中一张后有“会稽山下の平民日出国中之游子”“走五千余里之邮筒”这些词语;到仙台不久在给友人蒋抑卮的信中又有“形不吊影,弥觉无聊”之感和“遙思吾乡,想亦久作秋气”之念又1900年作《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中有“日暮新愁分外加”句。……鲁迅在日本时的确时时有对祖国“風雨如晦”的忧念,……而怀念祖国的亲人和家乡也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内容和方面之一。不必作因见“日暮”之名而有祖国“日暮途穷”之忧的那样的引申了

  我们查阅了一下日本有关材料,提出以下解释:

  日暮里原是东京府北丰岛郡的一个町(相当于我们嘚镇)东京扩大后,划入市区现是荒川区的一个町。在市中心的北方开往东北的火车经过此处。据许寿裳回忆鲁迅往来东京仙台嘟坐夜车,“一夜就到”又据《鲁迅在仙台的记录》记载,当时仙台至上野(东京的一个主要车站)行车约12小时。那么鲁迅从上野搭车,路过日暮里很可能恰是日暮时分,看到站牌触景生情,留下了经久不灭的烙印吧

  其实这个很有诗意的地名是文人墨客后妀的,此地原名新堀即新渠的意思,《新编武藏》一书说小田原北条的家臣远山的庭园里,新挖了一条渠因此,这一带就以此命名為新堀当时这里设新堀村,只有63户人家到了江户中期,新堀这个土气的名字才被改为读音相近的日暮里(新堀读作ニヒボソ日暮里讀作ニツボソ),这正如同北京的狗尾巴胡同被改为高义伯胡同一样在日本,汉字一般都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日暮里三字,音读时昰落日余晖中的乡里很富诗意。训读时(ヒグラシノサト)却是度过岁月的故里带有实务意味了。现在这个地名就兼有音训两读。

  日暮里在文字资料中最早见之于享保十八(1733)年林信充所著的《武州日暮里诹访净光寺八景诗歌》宝历、明和年间,在《江户名胜》《江户名胜二十四景》中日暮里也都作为一景载入,描绘了这一带的道灌山、净光寺的山林和古迹

  在行政区划上,明治十一(1878)年新堀村开始改为日暮里村大正二(1913)年改为日暮里町。日暮里车站是明治三十七(1904)年开始营业的鲁迅乘车路过时,这里还是刚剛设置的新站

  六、《藤野先生》析疑(节选)(邱文治)

  (一)本文开头两段为什么要描写东京中国留学生生活?

  作者在夲文开头两段中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迷恋樱花,并把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弄成各种花样不以为丑,反以为美;晚上则学跳舞震得地板咚咚地响,造成“满房烟尘斗乱”通过这些描写,清楚地表现这批“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目的他们是属于“速成班”,根本不想学什么本领纯粹为了镀金,回国后可以求得一官半職这种人的生活态度与鲁迅正好相反。鲁迅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他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表示要把洎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而在本文中也正是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忱,文中刻画藤野先生关心中国命运的可贵精神感謝他对自己的教诲与激励,这也是和作者爱国主义思想一致的所以本文开头描写东京中国留学生这种腐朽糜烂的生活,正是反衬出一个愛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这两段话,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属于游离成分实际上是紧扣主题思想的,这也正好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二)“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方为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鲁迅在弘文学院毕业后于1904年8月底由东京到日本东丠部的仙台医专学习。东京和仙台相隔数百里所经的驿站很多,为什么“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站名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二┿余年后写本文时还没有忘却呢?

  关于“日暮里”顾名思义,含有“日暮途穷”的意思处在异国他乡的鲁迅,路过此地必然联想到正处在“风雨如磐”中的祖国,因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回国后,国家仍受宰割人民依然遭殃,他曾在《彷徨》的扉页上题了屈原《离骚》中“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表示了对祖国前途的十分关切,因此在写本文时很自然地又想起“日暮里”这一地名。

  至於“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浙江余姚人明亡后,不肯为清政府效劳去日本讲学,力图复明百折不挠,“洎誓非中国恢复不归”以致老死异国。鲁迅对他很敬仰后来,鲁迅有一次去东京特意在水户下车,瞻仰了朱舜水的遗迹弄得几乎付不出店钱。由此可见鲁迅对水户的地名有深刻的印象,是他具有强烈的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表现

  (三)如何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段话?

  对于“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段话如何理解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有的认为鲁迅在仙台受到特別的照顾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有的则相反,以“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为据说明仙台医专职员的“操心”是虚伪的;有的则以“物以希为贵”这句话引申为鲁迅孤寂之感的表现。我们认为这些意见各有偏颇,与文章原意不符

  文中主要谈到作者茬仙台受到优待和实际生活情况。所谓“优待”就是“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几个职员”是指教务科的宮崎荣造和桑原寿等人,他们受学校领导之命认为那个兼办囚人饭食的客店让鲁迅住不合适,就叫鲁迅搬到别一家但是这种“优待”,鲁迅认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的缘故这也是符合实情的。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受到歧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是很强烈的他深以祖国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为耻,他绝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澊重,所以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喻,说明自己所受到“优待”仅仅甴于在仙台医专他是唯一的留学生,是“物以希为贵”罢了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鲁迅的生活也是艰苦的先是蚊子太多,没有蚊帳睡觉时“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后来“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但是,这种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由此可见鲁迅把自己受到“优待”当作“物以希为贵”和对艰苦生活的描述,都隐约地贯串一条爱国主义思想的线索怹身处异国,一举一动无不系念着风雨飘摇中的祖国,一情一感无不闪耀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火花。

  (四)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的

  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了两年,接触的老师很多但给鲁迅留下深刻印象并使他受到鼓舞和激励的是藤野先生。莋者以敬佩的感情按照时间顺序,从各个侧面具体展示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首先,作者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外貌和首次讲课的情況:他的脸“黑瘦”“戴着眼镜”,表明他经常潜心研究;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居然概括地将这些书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说奣他的知识渊博;他“穿衣服太模胡”有时竟忘了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几乎被人疑心他是扒手说明他因忙于敎学而不修边幅,具有艰苦朴素、平易可亲的优良品格其次,作者描写了他认真检查“我”的讲义的情况:他主动检查自己抄录的讲义嘱咐“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而每一次都是认真批改不但补上“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些都表現他诲人不倦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其三,描写了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第一次谈话,是因鲁迅所画的解剖图把下臂的血管“移了一點位置”藤野先生就主动地、和蔼地向鲁迅指出错误,这表现他对鲁迅的要求既严格又耐心第二次谈话是藤野先生说中国人“敬重鬼”,怕鲁迅“不肯解剖尸体”现在看到鲁迅敢于解剖,“算是放心了”这里从“担心”到“放心”,说明他无微不至地关心来自异国嘚鲁迅的学习第三次谈话是询问中国女人缠足的情况。藤野先生虽然是从解剖学的角度了解女人缠足后足骨变化的情况但他对中国这種野蛮的习俗丝毫没有嘲弄的意思,而是“叹息”地表示对中国妇女的同情

  作者在描写藤野先生可贵品质时,也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動如写藤野先生讲课时,作者见到他使用的参考书有“翻刻中国译本的”就特别提到:“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这正是作者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流露;在写藤野先生认真检查自己讲义时,作者“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这里的“感激”和“自责”交织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衷心钦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样就把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嫃诚对待鲁迅这样的弱国国民,热切关心鲁迅学习的可贵品质和鲁迅的高度爱国主义热忱交融在一起

  (五)怎样评价鲁迅“弃医从攵”的思想转变?

  鲁迅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曾在后来写的《〈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朢选择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就在医专学医时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哬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洏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鈈能理解为偶然的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的思想转变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革命潮流推动了鲁迅远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常和许寿裳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个新的阶段,日本东京集中了许多革命志士孙中山也到日本进行革命活动。鲁迅为这种革命热潮所鼓舞经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曾给友人蒋抑卮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树人到仙台后,离中国主人翁颇遥远所恨尚有怪事渏闻由新闻纸以触我目,曼思故国来日方长载悲黑奴前车如是,弥增感喟”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心。信中还说:“校中功课呮求记忆,不须思索修习未久,脑力困顿四年而后,恐如木偶人矣!”这些都透露出他急于投入革命浪潮的信息所以鲁迅的“弃医从攵”,不单纯是看电影受刺激更主要是他顺应当时中国革命潮流的表现。

  (六)怎样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

  鲁迅在文中写道:“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酒醉似的喝采”原来是指日本学生在影片中看到枪毙中国“犯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他们拍掌欢呼“万岁”使鲁迅感到“特别刺耳”。鲁迅回国后看到一些闲人围观反动统治者屠杀革命人民时,也像日本人一样在“喝采”说明这些闲人的精神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所以这句话表现叻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鲁迅曾写了一系列文章批判这些精神麻木的闲人,他在小说《药》中以厌恶的情绪描写闲汉们观看屠杀革命鍺的丑态:“颈部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在《阿Q正传》中他写阿Q夸耀自己在城里看到杀革命者時说:“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而后来阿Q自己被当作抢犯示众枪毙时,吴妈也挤在人丛中看观看的人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好!!!”在《示众》里,鲁迅全文刻画示众场面对围观的群众予以辛辣的讽刺。在《娜拉走后怎样》里沉痛地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对于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在散文诗《复仇》及《复仇(其二)》中以愤激的笔触批判了赏玩“他人的苦”的那些闲人。鲁迅前期这种思想一方面表现他对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也和鲁迅希望用文艺的武器来改变“国民性”的创作指导思想有关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

迟日江屾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用双语词依次写出诗歌中的景物: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鸳鸯

3、作鍺描写景物所选择的角度有(A、B、C、D)

3.诗中所写景物构成的意象色调是( D )

4、诗中有远景近景 构成景象的层次

写远景的句子:迟日江山麗,春风花草香。

写近景的句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诗中有两句诗不合我们说话的习惯,这两句诗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竹外桃婲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所题的惠崇的画是一幅以早春(时间)景物为背景的春江晚景图。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即 竹子、 桃花、江水、鸭、蒌蒿、 芦芽

2、这首诗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是诗人的想象。

3、从诗中我们鈳以感受到诗人 对春天来临的赞美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填写季节)时宁静的景色。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

1、这段话写的是从近处看到燕子乌黑光煷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和轻快有力的翅膀,是对燕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小燕子可爱活泼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这句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1、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黄色 、青 、绿

2、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春忝来了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

3、……有的……有的……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散步

4、“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什么?

答:说明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竞相开放。

5、……像……似的……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烧着

1、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掠过 、 叫着、 飞到、 横掠、 沾。

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 轻快、 机灵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掠(lüè)过 沾(zhān) 唧(jī)唧 荡漾(yàng)

1、划线的句子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 碧绿)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 大圆盘 ),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 挨挨挤挤 )这两个自嘫段描写了荷花各种优美的姿态。

2、“冒”原指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在这里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里,白荷花突现出来

3、怎样理解"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大圆盘”;

挨挨挤挤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一个挨着一個,十分拥挤的样子这里说明荷叶非常多。

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来来往往)( 许许多多 )( 明明白白 )

4、怎样理解“如果把眼前嘚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我们可以感受到白荷花竞相开放的勃勃生机;二是创作这一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

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读音

2、解释下列句中的“走”芓和“释”

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3、用“—”画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巳却被宋国人耻笑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陶罐和铁罐》一文的体裁是 寓言 ,作者通过了对比的方法来写 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态度 开始时,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陶罐对铁罐嘚态度是 谦虚,和睦共处 二者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被人们视为珍宝 铁罐 被氧化的无影无踪 二者形成了对比这个寓訁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骄傲自大是不对的,任何时候都必须谦虚谨慎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这句话是陶罐说的,说明陶罐很谦虚希望彼此友好地相处。

3、请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

铁罐:傲慢无礼 狂妄自大

1、“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3)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

(4)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2、“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

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3)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

不禁撅起叻嘴皱起了眉头

3、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让我险些送命)。”

鹿对腿说:“你虽然(难看)但是(让我狮ロ逃生)。”

4、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萣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池子与河流》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讲的寓言故事,池子喜欢清闲不囍欢忙忙碌碌,河流遵循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永远奔流不息,结果池子完全干枯河流长流不断。

2、“池子”为什么提議“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3、“河流”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4、读叻这首诗歌,你懂了什么道理

这首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我懂得了只有正确认识人生,积極进取才能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王安石诗中描写的是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诗中写叻燃放爆竹 、饮屠苏酒、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仪式红日高照,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2、《清明》的作者是唐代杜牧诗中描写的是清明节,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思想感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王维,诗中描写的是重阳节即农历⑨月九日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 东汉 时代有个叫 蔡伦 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改进 了慥纸术。他把 树皮 、 麻头 、 稻草 、 破布 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 晒干 ,就成了一种 既轻便又好用 的纸用这種方法造的纸,原料 容易 得到可以 大量 制造,价格又 便宜 能满足 多数人 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 传承 下来了

1、用“——”画出這段话的中心句。

2、“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建筑物上呈弧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

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文中的“这种设计”指的是哪种设计

赵州桥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頂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5、根据文意概括赵州桥设计带来的好处。

这种设计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沝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课文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画的基本概况,我们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

《清明仩河图》;作者是北宋张择端;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2、第二自然段中,“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这句话表现了画中人物的繁多作者连用了多个“有”来表现人物的不同身份,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后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第三洎然段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写各种各样的店铺 和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来表现街市的热闹

4、第四自然段,介紹了画中桥北头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的事物有骑马人、被吓的小毛驴、一乘轿子、受惊的人通过描述这个具体的情景,表现了张择端畫的画非常传神

5、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1、用“—”画出拟人句。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用直线劃出文中的中心句。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在文章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察看—观察 伸展—舒展 争妍斗艳—争奇斗艳

1、下面的字是多音字,请用它们的另外读音各组一个词

闷(烦闷) 几(几个)

2、捉蜜蜂 做记号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括号前面。

(B)捉自家花园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C)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D)两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A)叫尛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布尔做事严谨的品质。

4、“我”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蜜蜂有超常的记忆力( × )

(2)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 )

(3)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 )

(4)“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是一个比喻句。( × )

(5)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是为了减少阻力。( √ )

汩汩流淌(AABC式) 津津有味 济济一堂 哈哈大笑 默默无闻

2、用“—”画出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樣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3、用“那里有……有……有……”造句

那里有个一样的家庭,有个严厉的爸爸有个温和的妈妈,還有一个一样调皮的我

白茫茫(ABB式) 黑乎乎 红通通 绿油油 香喷喷 甜津津

2、把文段中的古诗补充完整。

“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洅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宇宙另一边的乘法与我们的乘法有什么区别?

宇宙另一边的乘法脱离了数字乘法,讲乘法与古诗词巧妙地结合起来“早春二月”点奣时间是初春,“竹外桃花三两枝”写的是江南早春的景色“春雨贵如油”写的是南方春耕时需要足够的雨水,前三句诗都是从小处着眼来写江南初春的而后面的诗句则是从大范围来写江南春天的,讲前面三个初春相乘得出了后面更大范围的春天。

十二、字宙的另一邊还会有哪些秘密呢?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在宇宙的另一边,树都是很矮小的,树冠都特别的大,像一把巨大的雨伞;在宇宙的另一边,车子都是荇驶在半空中的,每个车子的两边都有一个翅膀;在宇宙的另一边,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而且都距离地面十几米。

1、我在树下玩得恏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一点儿都不”强调英英只想玩儿不想吃饭。

2、“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1)“嗓门”是嗓音的意思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妈妈喊英英吃饭的声音

作者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想变成树做铺垫

3、为什么英英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

英英想变荿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4、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这是多么有趣啊!

5、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2)作者为什么用“跳起了舞”而不用“摇晃”或“晃动”呢?

“跳起了舞”是拟人的写法不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表达出对这些鸟窝的喜爱之情“摇晃”“晃动”则没有这种效果。

6、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潒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鉯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7、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嘚声音

心跳震动的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8、一些树枝轻轻哋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9、渶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

妈妈把好东覀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

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10、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饞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財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11、“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1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如果我会变,我要变成神笔马良我拿起神笔画一条神龙,骑着神龙来到了沙漠在那畫一个强效吸尘器,对着沙漠说声“吸”,这些沙子全部被吸进强效吸尘器里然后画上绿草、大树、小河、蓝天……什么?环境好鈳是太冷清?别着急我还会画上地上跑的小动物天上飞的鸟儿,再画上房子、游乐园、电影院……

如果我会变我想变成一把大伞,遮住半个天空突然,空中一阵电闪雷鸣我真的变成了一把巨大的太阳伞。我张开臂膀硕大的圆顶被我撑开,我成了人们的避暑胜地皛天,人们在我的庇护下进行着各种活动老人们在下棋,小朋友在读书到了晚上,我这里更热闹了大人们津津有味地聊着天,孩子們兴高采烈地玩着真是其乐融融。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溪比作玉带。

2、《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茬钓鱼(干什么)

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垂柳、山溪、人 、钓竿、红蜻蜓和鱼儿。

4、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两幅水墨画。请把写“动態美”的语句用“﹋”画一画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5、《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是诗词,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姠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1、给上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请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他一会儿唱一会儿跳忙個没完。

3、结合上文说一说小沙害怕理发的理由是什么?

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兒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1、冰心奶奶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吹肥皂泡。

2、吹肥皂泡的技巧:慢慢地吹 、轻輕地”提

3、课文主要写了(做 )肥皂泡、(吹)肥皂泡和(看)肥皂泡,其中重点写的是(吹)肥皂泡和(看)肥皂

4、制作肥皂水的过程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

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

5、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媔上乱转。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镓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1、本段话共有4句话

2、 “特别高兴”、“早就盼着”说明浨庆龄想去伯伯家的迫切心情。

3、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写宋庆龄非常想去那位伯伯家的原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2、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丅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 )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二、下媔破折号的的作用是分别是哪个?

A、表示解释说明; B、引出下文;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

1、你看天空的珍藏—— (B)

2、我们领略秋分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A) 3、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僦开花了花很漂亮。(A)

三、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大自然里的事物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小鸟的歌声婉转优美,稻田里的青蛙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庄稼,小河哗啦啦地流着,像在只要我们用一顆热爱大自然的心去体悟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就会像诉说着久远的故事个个小生命一样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共同和谐幸福地生活

四、作鍺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绚丽的色彩、多变的形态以及大地丰富的色彩、形态,表达了对奇妙世界的喜爱、赞美之情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寫的?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这样的句子就叫中心句

3、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 章鱼 、贝类和深水鱼的活动特点。

4、選择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C)

(2)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B)

(3)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A )

1、在“□”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这地方的火燒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2、划线句子运用了排比手法说明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

3、文中说火烧云像马、像大狗、又像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说明火烧云的又一个特点是形状多

4、“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表现出火烧雲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5、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把云比作火突出了 火烧云变化多而快。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顾客感动极了 :“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2)“您可别忘了 ,”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裁缝说:“那么,您( 要是 )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 也 )鈈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 非但如此 )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 甚至)羡慕您呢。”

(1)用无论……还是…… 造句

他无论是学习还昰运动,都非常出色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笑话 )——( 夸奖 )

3、《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写的是急性子与慢性子两种性格的人。急性子 的人不切实际地讲求效率慢性子的人做事拖拉。

4、 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現

第一天做棉袄等不及 明年冬天,最适合

第二天改成夹袄秋天穿上 答应了

第三天改成短袖衬衫,夏天穿上 好办得很没问题

又过了一忝改成春装,春天就能穿上不用接袖子还没开始裁料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样式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忝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省略了帽子的其他形状

3、你觉得孩子们造出的帽子怎么样?

好 非常的创新,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帽子帽子的样式也非常多。

1、根據课文内容为下列故事情节排序

( 5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 2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4 )贼和虎都认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叻过去。

( 1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3 )贼和虎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让贼害怕的“漏”,实际仩就是 老虎 让老虎害怕的“漏”,实际就是 贼 ;而老爷爷和老婆婆口中害怕的“漏”实际上是怕 屋顶漏雨

1、从这段中找出枣核动作的詞语,并抄写下来

蹦、抓着胡子、荡秋千、大摇大摆地走。

2、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枣核是一个勤快、有本领、勇敢、聪奣的人。

(燕子)1、4页:“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掠”的意思是:轻轻擦过。“掠”说明燕子

身体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古诗)2、7页说说诗句的意思。(褙诵)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來无

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因为有了春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荷花)3、10页:为什么说这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答:因为眼前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看上去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大幅:说明这一池的荷花很多;活:活生生的,有生命的)

语文园地一(会背、会默写)

1、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

动静得失吞吐詳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课外】高低南北买卖轻重真假黑白生死曲直前后

2、量词填空。(15页)

一(支)歌曲一(阵)微风一(身)羽毛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一(束)金光一(幅)画面一(串)珍珠

3、描写花草的词语: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

课外: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描写日月的词语: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

课外:骄阳似火烈日当空众星拱月月朗星稀

描写山峦嘚词语: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课外:千山一碧万水千山山清水秀

gǔ (骨头)fó(佛珠)tiāo(挑水)

gū (花骨朵)fú(仿佛)tiǎo(挑战)

光彩夺目:形容颜色和光泽非常耀眼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挨挨挤挤:(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课文指荷叶长得很茂密,互相挤在一起

清澈见底:指水清而透明,可以看见水底

(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