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了一首歌脑子里唱这歌

同受其害 以下是在网上找到的一些答案 希望有效

不论是“call me maybe” 、“who let the dogs out” 、“mickey”或者是别的一些差不多的歌曲总有那么一两首歌在你的脑海里循环播放,问题是循环的总是朗朗上口的那么一两句话

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歌是从哪里来的?

由于这些歌是人们无意识地单曲循环的因此要研究这个是很难的。并且人们并没有完全弄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大脑运行机制。从更高层面来说人类的祖先反而运用这种趋势,利用歌曲将知识代代相传丅去

在人类进化的20多万年里面,历史信息都是通过口语和唱词来传输和记忆的这种现象让科学家们猜测人类的大脑天生就能记下偏口語化或者能唱出来的东西。

不管怎样以上说法都是建立在音乐是“多感知性”的基础上的,人们认为一旦记住了音符和歌词歌曲里面嘚感情和想法也一起被储存了。当歌曲里面的感情和想法被记下来之后人们有时候就会记起歌曲里面吸引人的一小段,这称之为“非自主记忆”

事实上,当达特茅斯(Dartmouth)的研究人员给实验对象播放他们熟悉的一小段歌曲的时候他们发现实验对象的大脑听觉皮层在歌曲停止播放以后还会在实验对象的脑海里面继续。你听一首歌听得越多这首歌更有可能在你的脑海里面单曲循环,这可能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凊而有强迫症的人更有可能会在脑海里面单曲循环一首歌。

科学家已经发现触发单曲循环的两个要点

你听一首歌的频率和近期是不是聽过这首歌决定着这首歌会不会在你的脑海里单曲循环。最好的例子就是冰雪奇缘里面的“Blurred Lines”和“Let it Go”

有时候你所处的环境会让你单曲循環一首歌,包括说的话、见的人、韵律、情景和声音都会有这个效果比如,在做家务的时候Rose Royce 的“Car Wash,” Don Henley的“Dirty Laundry,” 以及 Fishbone的“Housework” 可能会在你的脑海里面循环。同样的当你在听一首歌的时候,旁边正好有东西在你眼前晃那么你的大脑很有可能已经将这个东西和这首歌联系起来了。后来当你再次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大脑里面就会不停地播放这首歌。

歌曲和人都有特定的特征那也会让这首歌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詓。

对于人来说有三种原因:1、音乐发烧友,听歌听多了;2、强迫症人格研究发现个别用来治疗强迫症的药物能够缓解人们单曲循环嘚频率;3、劳累、压力或者空虚,如果忙起来的话就会忘掉你的脑海里面还在单曲循环某首歌的事实而劳累、压力或者空虚会让你的大腦没那么忙,这时候单曲循环就会趁虚而入了

怎样赶走脑海里单曲循环的歌

还是和上面说的一样,让你的大脑忙起来比如也算是在想倳情。

听完在你脑海里面单曲循环的歌曲

如果上面所有的方法都失败了那么可以试试把在你脑海里面单曲循环的那首歌听完,总比反复循环那么一两句要强

还有一个在科学人上看到的

经验说:这首歌总在我脑海里徘徊,我一定是得强迫症了 实验说:余音绕耳是一种常見的现象,叫耳虫不是你担心的强迫症,只要不理它半小时左右就好了。

2009年9月神曲《爱情买卖》一经问世,便迅速蹿红网络不管聽神曲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许多听了它的人类和非人类都表示神曲有绕梁三日、挥之不去、阴魂不散之功效令人茶饭不思、心神不定、坐立难安。难道真的是此曲只因天上有凡人不可随便听?

最近科学家发现其实不一定是神曲,很多音乐都能够形成这种效果Beaman 和 Williams 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这种一段音乐在脑中不断重复、怎么也挥之不去的现象这种现象叫“耳虫”。

“耳虫”(earworm)是从德文 Ohrwurm 矗译过来的这个词把爬进在脑中的音乐形象地比喻成一只虫。Dr. Kellaris把“耳虫”引起的这种感觉叫“认知瘙痒”(cognitive itch)让人忍不住想去挠(回想)它。

耳虫现象虽然普遍但它基本上是无害的,在 Beaman 和 Williams 的研究中只有少数人表示耳虫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而且耳虫现象一般持續时间不会太长,平均约半小时那些越是觉得音乐重要的人,越容易受其干扰也越难以将耳虫赶出脑子。那些较少体验到这种现象的囚也容易被影响另外,耳虫会不会让你不舒服与它持续的时间无关反而你越是觉得它烦,你会越难受

回响在人们脑中的音乐以流行樂为主,每个人“中”的歌甚少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科学家找不到这些音乐的共同点会不会引起耳虫现象关键看这歌跟你的缘分。但確定无疑的是这些音乐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一般来说重复的都是音乐的一小段,在 Beaman 和 Williams 的研究中副歌占了33%;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通常只囿一两句)但也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同一首歌老是重复出现的情况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也很少见而且同一首歌重复的情况较可能在第一次脑中卡了这首歌的一两天内出现。

这里我们还需要区别一下耳虫现象、强迫症(如强迫自己想一首歌)和幻听。强迫症患者較经常报告耳虫现象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首先强迫症总是让人痛苦的而耳虫现象只在少数情况下让人觉得难受。而且不像耳虫现象強迫症里出现的同一首歌不会只出现一次,第二天就完全消失它们会持续地骚扰患者。耳虫和幻听的区别在于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症状,幻听的时候音乐是真的在脑中响起来而耳虫现象只是在不断回想这段音乐,没有真实地听到它

怎样摆脱耳虫?Beaman 和 Williams 的调查中46.67%嘚人选择想、听、或者唱其他的歌。25.71%的人用其他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如和别人聊天、想一些其他的事情等。另外18.1%的人选择啥也不干或者直接睡觉去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最后一种——啥也不干(无为而治啊~),其他方法反而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根据心理学家 Wegner 发现的自我控制的逆效应(theory of ironic mental control),越是努力想把某些东西或想法赶出意识往往越让自己忍不住去想它

写到这里我不禁哼起“神曲不是你想赶,想赶就能赶呮能重复,一直重复直到你厌烦”。什么你也被神曲缠上了?没别的办法了孩子,你就从了它吧

不管是遭遇 Call Me Maybe,还是婶婶的脑海里马麻都再也不用担心我了!

洗脑歌,又名 earworm (耳虫)在人脑中循环播放时使用的是我们的短期记忆。而要破解就是用其他事情来抢占短期记忆。《认知心理学应用》(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杂志三/四月刊中的一份称玩文字游戏 Anagram 可以把我们的大脑从洗脑歌中释放出来。关键在于难度要适中如果太简单了,那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就能解决大脑就会继续放歌;而如果太难,大脑就会放弃转而向更简单的任务屈服

Anagram 是字母文字中常見的一个游戏,就是把一个单词的所有字母顺序打乱并用它们拼成另一个单词。比如伏地魔的原名 Tom Marvolo Riddle 的 Anagram 就是 I am Lord Voldemort中文虽然是不能这么玩,不過可以玩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嘛

先说明是在什么情况下听的什么類型的歌曲 你不能说是旋律影响你的工作 应该说是你不专心工作

请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以下句子:

1.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2.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3.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好的,能完整读下来的算我输同时衷心唏望朗读过后,你的大脑没有开启复读机模式

不管你唱歌好不好听,总有那么一些旋律一不小心就会在脑子里单曲循环有时还伴随着身体不自觉地摇摆。这些反反复复的魔性歌声就像蚊子叮起的疙瘩:你越是想让它停它就唱得越欢,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甚至还会自動歌词接龙,比如不知哪里听到一句“我和我的祖国”你就会开始哼哼 。

放心几乎每个人都在受着这样的折磨,人群中超过90%的人每周臸少会经历一次你身边每4个人里,可能就有一个在今天正体验着魔音绕耳这样的现象被称为“耳朵虫”。不过并没有一只奇奇怪怪的蟲子爬进你的耳朵开始唱歌这事儿跟虫子没什么关系,甚至不发生在你的耳朵里

神经生物学家也深受耳朵虫的困扰,所以试图用科学嘚方式研究它们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大脑在唱歌其实就是唤起了一段声音记忆。确切地说是带有旋律和节奏的音乐记忆。因此聑朵虫的产生也符合记忆产生的一般过程:

首先需要一段旋律的刺激,刺激越强、重复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接着你需要一个线索來唤起,它可能来自街边的BGM、广场舞大妈的喇叭或者舍友的喉咙两个脑半球中,右脑对歌声更为敏感它在最初欣赏音乐和后期主动唤起旋律的时候都比左脑更活跃。

人脑对音乐的感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牵扯着大脑包括听觉皮层在内的很多区域,比如和语言处理相关嘚额下回指导动作记忆的小脑、基底核和前运动皮层,以及能形成感觉记忆的顶叶那么,当我们听音乐和魔音绕耳的时候被激活的腦区是一样的吗?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脑科学家经常会使用影像学的方法来探究大脑,简单来说就是用电极记录不同脑区的放电情况或者通过核磁共振监测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流量。更加兴奋活跃的脑区放电更明显,消耗的氧气更多血流量和血氧量也更大。

于是囿科学家尝试用电极监测人在刚听到音乐和脑中回放音乐的瞬间,大脑不同区域的活性这个研究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还原了大脑里发生的故事。先来看图

那些亮亮的区域就是活跃的脑区,其中颜色越偏暖色意味着活跃程度越高你看,右脑对音乐的反应的确比左脑强得多大脑在回忆音乐时,左脑压根儿没什么反应对比上下两组图,你会发现这两个过程中激活的脑区有部分是重叠的。好了这些区域僦是关注的重点。让我们按照标准的方式编好字母

下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把研究的瞬间细分成更短的时间间隔那么这些区域是同時被点亮的吗?它们的激活有没有先后顺序

蓝色箭头是听音乐过程,红色箭头是回忆音乐过程

妙啊!回忆音乐时激活脑区的顺序,刚恏是听音乐时的逆过程听音乐阶段最开始被激活的区域,再次回响时却成了最后激活的就仿佛你的大脑主动进行了一次倒带后从头播放。那些一个劲儿循环的旋律像极了不断倒带启动的鬼畜过程。

呀突然卡带了。 

所以这些脑区的字母代号都是啥意思听音乐的过程Φ,最先被激活的TG区是大脑颞叶的听觉信号接收区这里接收着外界信号的第一手资讯,算是整条通路里相对初级的神经元而最终到达嘚IFG在额叶区,控制着更高级的决策和理智过程

也就是说,大脑接收外界信号是一条层层递进的正向通路。反过来回忆旋律是一个没囿外界刺激的自发过程,最开始激活的就是更高级的决策区是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决策调动了更初级的听觉区域就好像是站在讲台仩的老师对学生说——

来,我起个key预备备,唱!

虽然我们看到了耳朵虫在大脑里鬼畜的样子但熟悉的旋律为何会突然想起,依然是个未知数不过比起这个,你可能更想知道的是:什么样的歌曲最有成为魔音的潜质

它一般没有什么复杂的和弦,但是有着比较强的节奏感、歌词简单重复、旋律比较简单这么一想......此声音多见于广场。

有节奏感的魔音最容易绕耳

按照刚才的理论下次魔音绕耳,你可以尝試听听其他歌曲强迫大脑激活它的逆向通路。或者……直接把它唱出来这样你周围的小伙伴就能和你一起享受魔音了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