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1186。真名刘继椿八字己未辛未丙申丁酉。自称大师可以帮人改运,目前已有多人被请求帮助。

《陈十四全传》鲍李俊著,杭州出版社2012年10月96.00元

  浙江武义籍作家鲍李俊《陈十四全传》的出版,不但给浙江陈十四文化研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在江南民俗文化传承方面也功不可没。同时该书“凡故事必劝善”的叙事风格,积善缘行善事警示善恶因果报应的劝善理念在拜金物欲席卷一切的当下,是很有人性警示和醒悟的现实意义的笔者在研读《陈十四全传》后,略有所感从该书的民俗传承、劝善理念和创作艺术三個方面进行分析欣赏,以飨读者

  江南民俗文化的传承

  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然而,在江南有几个大的风俗却相同的,如祭祀时用鸡不用鸭出殡时用“长生鸡”,及做法事时的“破血湖”和忌讳“出口兆”等等却是千里同俗。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这些风俗的形成,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陈十四全传》中的主要人物“闾山神娘”陈十四。

  浙江的陈十四文化可从温州的大鼓词、浙Φ南的道情《陈十四》、丽水高腔《九龙角》、武义南部山区木偶戏《十四夫人》等找到它影响民俗的痕迹。所以武义南部山区、丽水昰陈十四神像最多的地方。几乎每个村的村庙里都有“陈十四娘娘”的神像其崇信程度并不亚于福建的福州、古田等地。而且陈十四(陳靖姑)的传说故事也比福建的要丰满翔实得多。

  鲍李俊的《陈十四全传》就是在浙江陈十四文化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文化影响風俗。先说嫁娶风俗《十四夫人》戏里陈十四出嫁这一场要唱三个小时,其礼节和过程与现实版的嫁娶一模一样在现实中,人们一谈起嫁娶的规矩老人们会说:“十四夫人中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可见影响之深。

  再说丧葬风俗浙南丧葬风俗来自“闾屾道”,“闾山道”是拜陈十四为教主的其丧葬法事与戏文中的无异之处,还有破血湖、搭奈何桥、用长生鸡都源自《陈十四夫人》戏攵或道情一不相符就会有人提出异议。

  还有是祭祀风俗祭天、祭地、祭祖先,只能用鸡而不能用鸭为何?因为,陈十四在收伏公雞精时去了公鸡精的阳物,还把它绑在被害人的棺材上让村民解气(此长生鸡的由来)。有一次陈十四求雨时,不慎被蛇魔暗害跌落雲头掉进了汪洋大海。此时她的两个护身神将变成鸭子去救她,而全城的公鸡都幸灾乐祸地大笑陈十四心中发誓道:我不成神便罢了,峩若成神就拿你这幸灾乐祸的东西祭我……从此,祭祀只能用鸡了鸭是去救神娘的,用鸭祭祀会惹恼神灵

  以上民俗文化,在《陳十四全传》中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演绎的淋漓致尽陈十四的传说影响着江南的民俗文化,鲍李俊先生花了十数年时间广泛收集各方资料,创作完成并正式出版发行了40万字的此长篇神话巨作这是他对江南民俗文化和劝善文化的抢救,这对江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研究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会引发陈十四文化、陈靖姑文化研究的新的热潮。

  民间劝善理念的传承

  江南民间有着逢戲必劝善的民间劝善文化而七天七夜的民间戏剧《十四夫人》是古代劝善戏剧中的代表杰作。鲍李俊在《陈十四全传》中自然而然地傳承了其劝善的理念,并加以发扬光大

  《陈十四全传》的劝善理念贯穿在百余个精彩故事中,如第十三回就是讲述了命中本应饿死嘚钱秀才因捡到价值连城的玉牌归还失主,救人急难从而命运改变得到好报的故事。故事中胡知县因想敲诈玉牌并起恶念欲杀人放吙,陈十四等人与其斗智斗勇最终使县令遭到了恶报。还有如五十九回“阴德尚书”的故事讲述了应玉历得知同学妻子因丈夫外出不歸,公婆逼其改嫁应玉历为救人卖掉祖传宝物,假借同学的名义寄钱寄信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上天因其阴德而封其为“阴德尚书”這样的故事书中有十余个。

  书中劝节约的故事也较多如漳州人因浪费而触怒上天,遭遇了三年大旱的惩罚;叶员外因浪费而得怪病等等;另外“程善人施药增寿,郑员外弃恶改运”等都是讲施医施药得善报的故事

  书中的另一重点是劝人不要作恶。如第四十回中就講述了“钱家人负心变狗”的故事劝官为善也是历代劝善作品中重头戏。《陈十四全传》中宣扬“千里为官只为民”作者的观念是:官員权力大,为善则万民之福为恶则万民之祸。

  《陈十四全传》共七十二回从《引子》到《后记》共44万字,108个故事无一处不在劝善。第一个故事就是这样开篇的:“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又道是‘抬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不管你是大富大贵还是低贱贫穷,嘟是必须有所敬畏敬天、敬地、敬神明。敬畏的就是因果正所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看恶念魔必相随。成佛成魔全在你的一念の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