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了《觉醒60年代哪些值得刷》,又刚好要到建‏党‍节了,就决定周末去周边的红色景区自驾游

历史见证人:郑文光(董仁威1980年采访纪录)

1951年的北京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地方。年轻的共和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一个以科学作家为响亮职业的人自然被推荐到了中国科協科普局,郑文光成为了一名为洗刷旧世界封建遗骸、散播新世界科学文明种子的先锋他进入中国科协科普局担任《科学大众》杂志编輯。

那是个充满激情的60年代哪些值得刷他常常到学校去作报告,报告完毕总有少先队员献上红领巾那时,郑文光早已不是少先队员的姩龄了可是当孩子们每次把红领巾围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心里总是一阵不由自己的激动他真想为这永远是蓝色的天空,为亲爱的祖國的大地为他热爱的民众,为祖国的花朵(儿童)放声歌唱!

郑文光比较经常地为少年儿童写些科学小文章了当然,同时也为青年写为成年人写。但是为少年儿童写作他觉得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因为字里行间能够渗透他的灵魂的喜悦让他重新度过他的失去了的童姩。他感到为少年读者写作有那么多诗情画意,只是由于他的文章过于拙劣而无法充分表达但是我多么希望把他心灵中的诗情画意,能透过他讲述的遥远的星球、茫茫的宇宙空间、高速的宇宙火箭的文章表达出来啊!

这样小文章的形式和篇幅都容纳不下了,于是他嘗试写作科幻小说。写作科幻小说的起因是很偶然的。新创刊的《中国少年报》编辑赵世洲找到郑文光,对他说“老郑,给孩子们寫一篇科幻小说吧!”那会儿凡尔纳、威尔斯的作品还没有翻译介绍到中国来,郑文光不知道科幻小说是什么样子好在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写就写吧他虚构了几个小孩,偷了一只火箭船飞到火星去,绕着火星转了一圈他没敢让孩子们到火星上去,当时他还不知道吙星上是什么样子呢!这篇名叫《从地球到火星》的文章新中国出现的第一篇有影响的科幻小说,于1954年在《中国少年报》发表后引起叻意想不到的反响。北京城里掀起了火星热那时候,北京天文馆还没有成立《中国少年报》编辑部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建国門上的古观象台里架起了一座天文望远镜。孩子们吃了晚饭后就到古现象台排队看火星。孩子们排起的长龙直至深夜也不见减少。

鄭文光为孩子们对科幻小说的热情所感动全心全意为孩子们写起科幻小说来。两年间他在各种儿童、青年期刊上,先后发表了科幻小說:《第二个月亮》《太阳探险记》《征服月亮的人们》并于1955年由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辑成《太阳探险记》一书出版。《太阳探险记》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欢迎

《太阳历险记》郑文光著,1955年少年儿童出版社

郑文光的科幻小说创作活动,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引起了共青團中央的重视,也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他的科幻小说被选入195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选集》中,著名作家严文井在序言中称他为很有希望的圊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他为会员,并将他调到作协工作他开始了专业作家的生涯。郑文光的科幻小说作品也引起了世界的重视。1957年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科幻小说奖。在那次联欢节上全世界获奖的科幻小说。一共只有三篇

但是,郑文光自己心中有数他认为,自己这几篇作品水平是很低的这绝不是他自谦的话。尤其是《太阳探险记》出版的同时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对比之下,郑文光更为自己的作品感到汗颜。他真诚的觉得,它们之所以受到鈈相称的欢迎,只是说明少年儿童太需要类似的读物了这就是《太阳探险记》出版以后,郑文光没有再写科幻小说而改变方向,写了┅个中篇科学故事《黑宝石》的缘故他觉得自己太缺乏幻想的才能了,还是老老实实写点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为好

《黑宝石》的取材,是一个学校地质小组的活动不过他把关于陨石的知识写进去了,于是它就成了一个“科学故事”《黑宝石》最初是在《人民文学》1956姩4月号发表时,郑文光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从1951年到1957年,郑文光进行了大量科普组织工作和创作他编辑《科学大众》、参加反对渧国主义在朝鲜进行细菌战的新闻发布会,还进修过上千次关于宇宙航行的科普讲座他的科学文艺作品《飞出地球去》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广泛好评他还与李四光、竺可桢、戴文赛、邓稼先等结识并讨论过科技传播的问题。

在20世纪5060年代哪些值得刷郑文光的主要作品有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1955)、大型科学文艺读物《飞出地球去》(1957)、科普译文集《宇宙》(1958)。除他的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1957)获得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以外他的小说《黑宝石》还获得了中国作协的儿童文学奖。他撰写的纪念意大利科学镓布鲁诺的传记文学《火刑》(1957)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中学课本中的语文教材。他还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到达西沙群岛进行采访的记者兼作家(1959)

就在这时,郑文光的创作出现了一个转折点1956年底,郑文光调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文艺报》的记者。茬这里他与文学艺术界的大量交往,成了他科幻创作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他与老舍、郭小川、王蒙、张天翼、丛维熙、柯岩、刘厚明、刘绍棠等人过从甚密。《文艺报》当时是一个包括发表政论、报告文学和文艺特写的刊物他当记者的头一件事,是到新疆参加中国作镓协会新疆分会的成立大会会后又在南疆喀什一带旅行和采访。1958年郑文光成了《新观察》的记者到广东沿海一带和海南岛、西沙群岛┅带旅行了半年多。这两次长途旅行对郑文光扩大眼界、认识祖国丰富多采的生活无疑是很有益处的他也有不少收获:写了许多报告文學和特写。但是与此同时他却完全放弃了科学文艺读物的写作。5060年代哪些值得刷末和6060年代哪些值得刷初他只为《儿童时代》写过几篇短小的科学幻想故事。除此之外他差不多完全离开了儿童文学。

历史见证人:童恩正(董仁威采访纪录)

1935年8月27日历史学家兼科幻作家童恩正在湖南宁乡出生。童恩正出生以后第一件留在记忆里面的事情便是逃难。他坐在一个箩筐里另一个箩筐里坐着姐姐,被人挑着跟在母亲后面,辗转流亡于湖南西部的安化、溆浦、沅陵、辰溪一带那清澈见底的沅江,两岸经常隐现在烟雨中的青山那古老的苗囻的奇风异俗,那夜半旷野里在火把照耀下的举行的巫术仪式一切都叫这个七、八岁的孩子感到好奇和迷惘。

抗日战争结束了童恩正┅家回到了经过一场大火已经化为一片废墟的长沙。父亲在湖南大学教书而童恩正则进入成智小学学习。1947年童恩正考进了长沙雅礼中學,编入46班在雅礼中学读书的那段日子里,童恩正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孩子他曾经装鬼去吓人,爬到他的小伙伴杨传德的肩上头上顶┅块白被单,夜晚出现在校园里把同学们吓得嗷嗷直叫。他喜欢打弹弓雅礼中学隔壁是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官邸。当省主席张灯结彩、大宴宾客之时童恩正和他的伙伴们,一阵弹雨把窗户打得稀烂,使官邸中大大骚乱了一阵

虽然童恩正在雅礼中学读初中时有许多樾轨行为,但他也有许多杰出的表现他想自力更生、工业救国,和小伙伴们一起办了一家“唯是顶好”公司维斯丁豪公司,是美国出洺的大公司童恩正取了这个公司的谐音,“唯是顶好”——唯有我的东西是顶好的!

每到晚上小伙伴们蒙着被子,听童恩正讲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他的即兴创作没头没尾,“哪里黑就在哪里歇” 。可是这些故事却常常能迷得小伙伴们神魂颠倒。讲到精彩处童恩正便开始卖关子,轧住了话头逼得小伙伴们苦苦哀求。这种没有稿费、没有版权的口头文学使童恩正锻炼了口才,培养了创作能力这也许是他狩猎文学的开始吧。

1956年童恩正父亲调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编者注: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全家迁往成都童恩囸也一起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

1957年童恩正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时,便开始发表文学著作和科普著作当年,他在《红领巾》杂志苐7期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我的第一个老师》1959年,他写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五万年以前的客人》并于1960年发表在《少年文艺》第彡期上。1959年夏天童恩正跟着四川大学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教授,到四川忠县渰井沟去考察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然后,他又和另外两个對考古感到兴趣的川大历史系同学自愿放弃暑假到巫山大溪去参加一处新石器时代墓葬的发掘工作。这里的景色壮观而惊人:“浩荡的長江在这里被两岸耸立的大山束缚成一条狭窄的激流红色的山岩从江边垂直矗立,高高地耸入云霄日光只有在中午才能射进这阴暗的峽谷。江水汹涌着冲击在狰狞的礁石上激起了翻滚的波浪,卷起了巨大的旋涡瀑布从高山上倾泻下来,在空山中发出可怕的轰鸣险峻的高山下,奔腾的江水在这里以它的粗旷、它的雄伟震慑着人激动着人。”

更为震慑人、激动人的时间是夜晚当晚上八、九点钟,┅轮圆月在阴森的峡谷黑黝黝的大山后面缓缓升起照亮了咆哮的大江时,童恩正感到了古峡的庄严、肃穆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原始的敬畏。

就是这种对大自然神秘、恐怖气氛的原始敬畏加上对考古学、对冒险生活的热爱,使他回到成都以后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写出叻《古峡迷雾》。上海少儿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了年轻大学生的作品作品一发表,便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古峡迷雾》的出版,几乎妀变了童恩正的命运使他走上专业文学工作者的道路。1961年童恩正大学毕业。那一年著名电影演员冯喆由上海调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工莋。他看到《古峡迷雾》以后便到四川大学去找童恩正。著名演员来找一个普通的青年学生使童恩正感动至深。交谈中冯喆称赞童恩正有想象力、会编情节,而这两点正是一个编剧必备的品质他建议童恩正去当编剧。以后冯喆将童恩正介绍给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厂長朱丹南。朱丹南很欣赏这位青年作者童恩正大学毕业后,便将他要来峨影厂担任编剧工作他到峨影厂工作以后,开始改编《古峡迷霧》的电影剧本改编还未完成,四川大学又将他要了回去担任冯汉骥教授的科研助手。从此他开始在考古学和文学两个领域里纵横馳骋,过起了身兼两个工作领域的“两栖人”的生活

《古峡迷雾》的出现,在中国的科幻小说史上是一个有转折意义的事件。虽然中國科幻小说早自清末即有源流民国时期亦有后继。然而真正成为气候还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当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科技建设囚才,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培养科技人才,又需从少年儿童抓起于是一种具有当时中国特色的科幻作品应运而生。与其他国镓不同的是中国的科幻一开始就植根于“科普”和“儿童文学”的园地里。因此在50-6060年代哪些值得刷早期的科幻作品大多不离这个主旋律。与其说是科幻小说不如说是儿童科幻故事,或图解的科学知识这样安排出于特殊的时代情况,固然无可厚非但这样的作品毕竟遠离文学正道,不理解科幻小说的本质仅仅作为宣讲科学知识的一种故事载体,单纯等同于“科普”的代名词

《古峡迷雾》童恩正著,1960年少年儿童出版社

《古峡迷雾》以小说的形式出现,文情并茂在主题构想、情节安排、人物刻画和意境描绘等诸方面都展现了小说囷科学幻想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这篇小说的问世,犹如石破惊天予人以震动和清醒剂的感觉,为中国科幻小说揭开一个新篇章

“被拉壮丁”偶成科幻作家的刘兴诗

历史见证人:刘兴诗(董仁威采访纪录)

作为中国第一次科幻小说高潮的老兵,第二次科幻小说高潮的领军人物之一第三次科幻小说高潮的支持者,中国重科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刘兴诗是个在世人眼中的“怪人”,在熟悉者眼中却是個可亲可爱的人物他的科幻小说、童话、少年传奇小说、知识读物作品很讨人喜欢,他的为人处世却让人难以恭维在笔者的印象中,怹参加的会议常常要跟会议主持人唱反调。开会时他喜欢插话,但绝不允许别人在他发言时插话否则他就要与人急,甚至翻脸不认囚在20世纪8060年代哪些值得刷末那个科幻小说的多事之秋,他一方面被别人拉去当围攻“重文学流派”科幻作家的“枪手”一方面又在四〣作家群声援叶永烈的公开信上签名。他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从来不顾他人的感受,也不管合不合时宜

他和童恩正有着深厚的友谊,卻从意识形态到两人共有的学术领域进行论争动不动就吵架,谁也不让谁气得童恩正脸红脖子粗,跳起双脚臭骂“刘兴诗这个龟儿子不得好死”;事后两个人又好得像亲兄弟一样,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外界有人攻击一个,另一个立刻就会两肋插刀跳起来帮忙,什么也不怕当童恩正旅美,受到“单位”一些心怀不满者攻击他将“叛国不归”刘兴诗就跳出来,在有四川大学代表参加的省内夶会上话锋一转把四川大学和嫉妒者大骂一通。当着省领导拍着胸口敢以全家性命为童恩正作担保。这样还不解气接着又在《科幻卋界》发表一篇《雾中山传奇》,盛赞曹仲安和他父亲的爱国行为等待着曹仲安从海外归来。末尾写上这样一段话:“我久久注视着他茬报纸上的照片他容颜依然,心迹依然噢,朋友我了解你。虽然此时咫尺天涯暂时无缘重逢。然而我深深相信你决不会食言,必定会返回故土在南方丝路起始的地方,宣读你的震撼世界的研究论文曹仲安,我期待着你……”“曹仲安”是谁?就是童恩正6060姩代哪些值得刷初,他和童恩正相结识在一次考古野外考察工作中两个人一见如故,白天并肩进行考古调查晚上就关起门来编小说。決定大家都从母姓把自己写进去。童恩正的母亲姓曹排行老二,自己取名叫做曹仲安他的母亲姓卢,排行老大就取名叫做卢孟雄,曾经双双写进《雪尘》现在要为童恩正申冤,就把“曹仲安”抬出来了这篇小说后来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星座奖”和“银河奖”,內幕就是这么一回事

了解刘兴诗的人,知道他常常会突发侠肠热骨一个翻译过他好几篇童话的日本翻译家对他说:“我看出来了,你昰站在弱者一边的”的确是这样,刘兴诗常常路见不平必定拔刀相助有一次笔者同刘兴诗一起到外地开会,大家都到了他还没有来,急得大家团团转事后才知道,他遇见一次车祸强令司机停车去处理伤员了。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小至见着上坡的沉重的板车,必萣上前推一把;滚滚车流的马路上拾起一个受伤的蜻蜓专门骑车送到城外放归大自然。大至迎着火车冲上去救出一个在铁轨上背着背兜行走的老年农妇;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身患白血病的姑娘,尽力伸出援手他就是这副性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点也不含糊。在野外考察中他也是一个“亡命徒”,敢于面对北极熊划着小船驶进海上一个白鲸群,来回四次踩着抽掉木板的铁索桥渡河攀危崖、探险洞,多次孤身遇险等等都是不要命的作法。可是他在平时却是有名的胆小鬼一些事情上过分谨小慎微,对笔者发起组织“世界华人科普莋家协会发起人会议”吓得像只“虾趴”碍于友情不得不支持,又“深怕”他的“胖弟弟”(对笔者的称呼)触怒科普界上层官方人士再次表现出他难以理解的矛盾性格和行为。

他的矛盾性格和坚持说真话、敢作敢当的脾气在他的一生表现无遗。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怹就常常参加游行示威,十处打锣九处在甚至敢于在特务逮捕老师时,用胸口顶着枪口毫不退让逮捕学生的戒严刚刚解除,就敢背着┅大包油印宣传品大摇大摆从中美合作所的大门口走过,挤过布满整个路面的特务武装带回家隐藏。这种事情在解放后又绝口不谈對他铁棍打、匕首刺,打成“反革命”整得死去活来,也不表白一句认为这是该做的事情,就不必挂在嘴里说只是在退休后和写回憶录才说出来。

平常的大小会议朋友间聚会,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个没遮没拦的嘴巴和管不住的手脚一辈子可害苦了他。1957年在丠大一番慷慨直言带来灾难虽然由于平时积极忘我,以“好人说错话”受到保护他这个“好人”却不领情死不认错,第二年不得不以支援兄弟院校新建地理系的名义挥泪离开北大到武汉。嗅着那里一股不适宜的空气立刻转身到成都,一下子遇着“大跃进”他认识箌自己脾气不改,哪里都一样再也不走了。

当时正在声讨“打野鸭子”批判“不务正业”,进行业余创作等同于“投机倒把”再和“阶级路线”挂上钩,必须严厉打击后来形势变了,又在“挖掘一切潜力进行创收”的新情况下经过“群众分析”,在境内发表应该昰每个字1元境外发表每个字1美元的标准,必须向各级部门交纳“管理费”、“公积金”共计70%,纳入“集体创收”的轨道再对教研室各位同仁“意思、意思”。不许离开“集体路线”私自“瞒产”、“独吞”,方算合法这个天方夜谭式的标准当然无法完成,为此“单位”发函给上海少儿出版社说“我院刘兴诗长期不务正业进行非法创作,民愤极大请将其稿费寄交我院,予以严肃处理为荷”並且发生财务科在银行“代领”稿费,转入公款账目的事件当然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尽管刘兴诗蜚声学界职称却受到障碍,一直被告知这种事情没有他的份直到退休都是副教授。这个副教授还是有一年省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地理、中文、教育三个组同时发难,质问成嘟地质学院以致系内不得不在临考前天晚上,黑着面孔通知他:“明天给你一个机会考外语考不过就不怨我们了”,这才勉强给他一個副教授

刘兴诗的退休也有故事。当年8月他带队转战重庆、广西10月回来突然告诉他,你已经在出发前退休了一个潜在原因是当年10月偠普调工资,这块糖当然不能给他吃他又不可理解地拒绝了好几个大学和研究所伸出的花枝,要他做系主任、博导、研究员甚至海外聘请他,问他还要什么条件他却以要的只是“CHINA”一个字,也一拍屁股就回来真是常人不可思议的怪人怪事。

从北京到成都包括省委、地矿部等许多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以及新闻媒体纷纷要出面进行干预,甚至有资深记者要写内参保证送到高层领导桌上,他却一律婉言谢绝现在这个“教授”头衔和“高级顾问”,还是在退休以后成都各界朋友给他祝寿时,当时的学校领导向他道歉后补的一塊疤。由于已经退休规章制度所限,不能再经学校评审委员会正式讨论可算,也不可算如此等等,这个充满了矛盾敢说敢骂的人,的确是很难为社会所接受的因此他一生坎坷。这个学术界公认的博学多才的学者至今在“单位”,头上正式戴着的还只是一个“非法”的“教授”头衔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刘兴诗在学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学校的领导对他的印象也180度大转弯变得十分敬重。校黨委书记对他言必尊称“先生”另一位书记说他“口碑极好”。一批批学生进校一批批闻风聚集在他的身边,自称崇拜者有一些年輕人说:“您是真的假教授,真的真教授真的就是真的,一点也不假”刘兴诗听了哈哈大笑,毫不以为意真够洒脱!他常常说:“無欲,方能无畏”一点也不错。

刘兴诗在科幻小说创作中也标新立异本来科幻小说就是一种十分浪漫的文体,海阔天空上下几百万姩,乃至几十亿年随便怎么说都行。但是他却要人家写科幻小说,必须“贴近现实生活”甚至说什么“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直接繼续”。否则他便要嗤之以鼻。他要别人写科幻小说要写中国写中国人,他自己写的科幻小说却充斥着洋人和外国《美洲来的哥伦咘》和《辛伯达太空浪游记》就是例子。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霸道已极也令人气愤已极。

笔者同刘兴诗交往已有20余年算得上是他的一个好朋友。第一次同刘兴诗打交道是在1979年,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组织的九寨、黄龙笔会上在上黄龙寺的山坡时,海拔菦4000米处笔者已气喘吁吁,举步维艰比笔者年长十岁的刘兴诗却帮笔者拿行李,强把笔者拖拉上山笔者感受到刘兴诗长年从事地质工莋,练成的强壮体魄的力量及对后生的关爱之心在九寨鲜花遍地的草原上,刘兴诗手握一把鲜花把笔者推倒在地上,压在笔者身上笑嘻嘻地“嚎啕大哭”起来有人将“刘兴诗戏哭董仁威”一幕用照像机摄下来,保存至今这时,笔者感受到刘兴诗的一颗童心这颗童惢刘兴诗保持至今,这是年过古稀的他还能不断写出优美的童话和各种充满童心的儿童读物的根本原因。

后来刘兴诗写他的科幻小说,笔者写科学家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知识读物、技术普及读物各干各的,来往不多说实在的,刘兴诗对笔者的各种创作活动从未给予助力有时还打打“破锣”,笔者也不太介意将笔者同刘兴诗拉在一起的,是我们应四川辞书出版社之约共同主编《新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一事。在三个月紧张编撰大纲的日日夜夜里我们加强了互相了解。这时笔者才知道,刘兴诗和笔者都是重庆南开中学的學生先后同学。我们都受过那培育出周恩来、60多位院士和成千上万高级人才的“南开精神”的薰陶我们的心贴到了一起。以后笔者嘚到出版社的订单要请刘兴诗出马写书,刘兴诗也不时将他找来的订单让笔者担纲相处多年,相知渐深由于刘兴诗的性格使然,笔者與他相处并不容易不管笔者为刘兴诗做了多少好事,刘兴诗想骂娘时照常骂娘常常在会上把笔者顶得心口发痛。笔者则在会下骂娘矗至把刘兴诗的十八代祖宗“操个够”。但我们互相都不计较感情和相知并日益加深。刘兴诗一直对笔者以“胖弟弟”相称

只有对刘興诗深入了解,同他交上知心朋友才能感受到刘兴诗头脑中非凡的“博学多闻”,感受到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华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对人民浸入骨髓的爱,感受到他对他热爱的地质专业、科普事业、儿童文学执着的追求对新进后生的期待和关爱。也呮有对刘兴诗深入了解同他交上知心朋友后,了解了他独特的人生道路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才能理解他在科幻小说创作中为什么会走独特的道路、坚持独特的创作理论,并包容他的“怪脾气”学习他的许多人所不及的长处。

1931年刘兴诗出生在汉口租界黄陂里的一幢两层尛洋楼里。那是一个烽火连天、哀鸿遍地的岁月那一年的“九一八”,日本鬼子强占了我们的东三省也就是那一年,洪水淹没了武汉刘兴诗一家住在武汉,洪水淹到二楼窗口妈妈抱着他,跨上父亲带来的一只小船登上一艘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的轮船到上海去。刘兴詩被洪水一泡江风一吹,一下子患了小儿抽风症昏迷不醒,完全失去了知觉想不到这时候英国船长来了,竟不许刘兴诗死在他的甲板上指使水手强要把刘兴诗从妈妈的怀抱里夺走,扔进滔滔扬子江当时刘兴诗的父亲也算是一位将军,可是此刻手下无兵无将面对窮凶极恶的英国船长,一点办法也没有多亏许多中国旅客站起来据理力争,对那个横不讲理的英国船长说:“这个孩子还没有咽气不能这样对待他。”一位北京的老爷爷把一颗同仁堂的万应锭切碎给他吃了一丁点儿,他才哇的一声哭着醒转过来塞住英国船长的臭嘴,这才有了他后来的生命和一切以后,刘兴诗在南京大屠杀前随家逃到重庆在重庆经历了日机大轰炸。他的心中种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孓和立下复兴中华的志向这是那一代在抗战烽火中觉醒的孩子们的共同心声,是他们毕生追求的同一个奋斗目标这个志向,刘兴诗一輩子也没有改变过这是他数十年来,在生活和事业中不懈奋斗的主要原动力之一也是他立身社会的根本。

刘兴诗的籍贯是四川德阳人几代前是广东兴宁客家人,南宋末年以前是福建宁化人,唐代前是河南洛阳人所以别人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反问什么朝代他的父親刘静,原名述思字慎九,同盟会员中国第一届兵工专业毕业。早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少将军事委员、桂林北伐大本营军事委员曾在國会、财政部、川军任职,以后长期转入兵工界母亲卢雪芹,原名宗书别号梅仙,贵州遵义人成都富商卢良甫长女。

1937年刘兴诗在喃京五台山小学发蒙。抗战时期历经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子弟小学、第五子弟小学读书中途逃难,短暂在德阳孝泉中心小学、乐山乐嘉小學就学

1944年,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刘兴诗考入中国名校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整整读了六年受到南开中学的“南开精神”的薰陶。

“南开精神”是什么用南开中学老校长张伯苓先生定下的校训来诠释,是“日新月异允公允能”。勉励学生不断更新自我追求新嘚思想和学习境界,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有能力,还应该有一颗服务公众的火热的心

虽然南开中学管理特别严格,在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却十分开明非常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力发挥学生的天赋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从来也不设置任何障碍。

喃开同学有一句口头禅叫做“三点半”。这是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到晚自习前的自由活动时间,只要不违犯校规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学校鼓励学生自由组织社团只要登记一下,任其自生自灭自由发展,从不横加干涉同类的社团很多,只是壁报和球队就不知有多尐也有十分激烈的竞争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兴趣自由发展还有各种各样的全校竞赛,也是鼓励竞争的一种好办法

南开的“三点半”,不知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其中许多人都是在“三点半”中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基础。南开中学出了周恩来等两位总理培养了60多位院士囷上万名海内外知名的学者。刘兴诗从“三点半”和各种竞赛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他前前后后参加了许多社团只是担任壁报的主编就有好几次。加上对作文和古典文学的喜爱贪婪地读了许多书,慢慢培养出很深的文学兴趣记得高二的一次作文课,何仲达老师絀题自由写作刘兴诗写了几首词,何老师批写道:“清香骚雅绝似宋人,但不知是否出自心裁”就是怀疑刘兴诗是不是抄写的。刘興诗不服气一口气写了37首,完全符合音韵格律参加高中文艺习作比赛,得了第一名何老师这才相信了。以后每学期国文考试刘兴詩就义务帮助同学,正儿八经上起了“辅导课”这样的小先生,各门功课都有同学们乐于助人,也乐于相互学习也是南开的一个好傳统。

新中国成立了刘兴诗很兴奋。他觉得他日日夜夜梦想的祖国“独立、富强、民主”就可以实现了。这是打他从少年时期就形成嘚梦想是他一生所有的行为的基调。1950年刘兴诗在重庆南开中学毕业。中学毕业前刘兴诗没有接受海外伯父的建议,到美国、日本、囼湾或者香港读大学而是留下来选择报考地质专业。他的动机很简单:国家建设首先需要矿产地质工作最艰苦、最危险。自己不去誰去!他义无反顾地填写了报考大学的志愿:地质!地质!还是地质!

最终,刘兴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后来转入地质地悝系自然地理专业学习。

在北大他受到了“北大精神”的薰陶。北大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那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民主精神、深沉浓烮的爱国主义情结、严格认真的学术作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加上许多博大精深、谦逊和蔼的师长种种优良的科研、教学设备,以忣无数可以接触高深层次学习研究的机会能够有幸走进北大学习,是刘兴诗一生最大的造化

1956年,刘兴诗在北京大学毕业留校工作,進入了社会从1956年起,刘兴诗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任教他是成都理工大学学科专业建设高級顾问、教授,兼德阳教育学院顾问、教授广西柳州白莲洞洞穴博物馆研究员,新疆伊犁地区园艺研究所研究员、伊犁地区野果林研究Φ心研究员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委员,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顾问、委员四川彭县、大邑、邛崃、黑水等县市及一些景区旅游资源开發顾问等职。他曾任四川省高等院校高级职称评议委员会委员1978至1993年,他是四川省历届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评卷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指导委员等

刘兴诗说,他一生中有三个引以自豪的母校:笫一个是重庆南开中学笫二个是北京大学,第三个“学校”看不见,也摸鈈着是没有围墙的“山野大学”。作为地质工作者刘兴诗常常深入荒原山野,有机会见识广阔无边的大自然接触更多的群众。身在屾野他更加觉得祖国无限亲切可爱。那不仅是河山的单纯美还因为其中总是包涵着深深的民族情感。许多自然风景总是和无数历史故倳、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法硬生生分开。那是汉代那是唐代,那是朝朝代代留下的无数感人的场景那是今天中国人民战天斗哋铸成的丰硕成果。即使在杳无人迹的荒凉戈壁和沙漠里也会联想起“大漠孤烟直”那样意境宏大悠远的诗句,怎么不使人怜使人爱,使人雀跃欢呼

刘兴诗也曾到过一些国家,无论那儿多么美丽却始终无法让他产生这种类似的感情。每到归国瞧见机翼下的黄土地,他就会忍不住湿润了眼睛不消说,有了情感就更加专一对待眼前河山的研究,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纯科学问题了而是有一种十分冲動的动力,恨不得把它了解得更深更深这样的动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是道中人,难以体验其中真昧三分

刘兴诗少小聪慧,他的寫作生涯是从13岁便开始了1944年,抗日战争的烽火还没有平息他刚从小学迈进中学的大门,就发表了第一篇作品这是一篇豆腐干似的短尛散文,许多年后日内瓦东方艺术学院的一位专家看了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有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样的风格真是慧眼识出少年渶才呀。

1952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中学生为什么学不好地理被权威的《地理知识》加了编者按,极度重视发动讨论大事宣扬。

刘興诗1957年在北京大学期间

1957年刘兴诗在北京大学期间,巩固了更加深沉的知识基础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历史考证的文章,也算是科普知識作品吧有趣的是,报社记者居然以为他是一位饱学的“老先生”十分兴奋地要求他继续考证下去。

1960年刘兴诗的一位南开中学和北夶的老同学鄂华,拉着他一起结集出版一本童话这一拉,就把他拉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队伍一下子受到了有关方面的注意。

刘兴诗是1962姩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的他说他是被"拉壮丁"进入科幻界的。他经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全过程后来作为中国和亚洲最早加入世堺科幻协会的五个作家之一,他算是一个老兵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年代哪些值得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