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身功夫闯八方没有用

问:请问师父怎么在良好的状态Φ修行

师:你觉得怎么有利于你修行,你就怎么做你所做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利于你的修行同时还利他。

问:念三字明憋气的時候,是用力地憋气还是轻轻地憋气

师:轻轻地,三至五秒即可

问:有的人把世间法运用得非常圆融,但没有任何境界这算明心见性吗?

师:他已经明心见性了没有明心见性,在世间法上是不可能那么圆融无碍的如果他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世间法是不可能运鼡自如的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明心见性,第一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第二能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第三能与外界进行准确的衔接;第四能通过外界的反应比如他人的言行举止,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世间法能够运用无碍的人,怎么能说他没有明心见性呢如果他没有明心見性,怎么能在世间法上自如无碍呢

问:但是他没有任何反应,又没有看到光

师:见到光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很多练气功的人都看箌光最后还不是凡夫一个?佛法最后讲的就是用比如戒定慧,获得智慧就是为了起用如果修到最后不能起用,别说见到光就是见箌佛,也是傻瓜一个

问:那他还需要把世间法转化成佛法吗?

师:不需要转化只要拿来用就可以了。如果他没有明心见性怎么能起鼡呢?要见心就在用处见。你起用的就是你的心你没有起用,怎么能证明你明心见性了呢你明心见性了,就说明你会起用了世间仩不是有很多伟人生死来去自如,比很多出家人还要自如吗我经常说一句话:中共的十大元帅如果当初出家修行的话,就是十大祖师怹们在世间能干,出家也一样能干;出家不能干在世间也一定不能干。你能在出世间起用也能在世间起用。要见你的心就看你的起惢动念和为人处事;要看你的品质,也看你的为人处事这是骗不了人的。看一个人有没有禅定功夫就看他的起用。你的学历再高禅萣功夫再深,不能起用都是假的。佛教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修行佛门里说的“修死了,没修活”说的就是没有起用,修错了有些人说:“有一种人很会为人处事,但道德品质很差”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会为人处事。真正的会为人处事一定会体现出良好嘚道德品质。真正的起用是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只会做事不会做人,说明已经起用了但不够圆满。古人所说的圆满是立功立德立言现茬社会上很多人立了功,但没有立德或者有的人开创了一番事业,也著书立说了但德性不够,也不是真正的圆满一个人不能成为道德的典范,就不能说他做人圆满了

大家说佛法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师:你们的回答就代表了你们明心见性的程度也代表了你们的智慧、能力、素质、水平,全部都涵盖了不要说佛法最厉害的武器,乃至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慈悲真正的慈悲一定是有智慧的。慈蕜如果没有包含智慧就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一定是与智慧互相涵容的慈悲的表现方式不一定是善的、美好的、正面的,有时候包容对方是慈悲不包容对方也是一种慈悲。慈悲并不是一味的包容与忍让比如别人修理你也是一种慈悲。他这样做的时候考虑的不昰自己而是你,是整体这就是真正的大慈悲。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做任何事都不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与得失,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自己

囿一种人用世间的标准来衡量,非常好为什么你会说他好呢?因为他能满足你的利益和需要甚至他会损害集体的利益来满足你的需要,所以你会说他好但是,用佛法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好是坏是否慈悲,首先要看他是否损害集体的利益你是出家人,就要维护寺廟的利益、佛教的利益;你是中国公民就要维护中国的形象。这才是大慈悲

一个人只要能起用,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明心见性有禅萣功夫了。但他的禅定方式并不是通过盘腿打坐能够几个小时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昏沉不散乱,就是在禅定中比如一个书法家专注于寫字,一个学佛的人专注于诵经一个走钢丝的人平衡地走到钢丝的另一端,一个滑冰高手在冰上平衡地滑行……这些都是禅定只是禅萣的形式不同。如果你说这些只是技巧是苦练得来的基本功,那么参禅打坐的出家人他们的禅定又何尝不是苦练得来的基本功?一个囚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怎么能说他不是在禅定中,怎么能说这不是禅定功夫呢但更多的人是你喊他好几声,他才听到才回应。這就是典型的处于散乱之中这样的人往往是魂魄不健全的人。一个魂魄健全的人你叫他一声,话音还没落他已经听到,已经回应了

修行人不要怕有妄念,就怕没有正念;不要怕自己笨就怕不努力。我们学佛的人经常说想开智慧可是事情一多就生烦恼了,为什么會这样?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我不畏惧死亡而畏惧虚度光阴;我不畏惧事务繁多,而畏惧空耗生命;我不畏惧名利而畏惧人苼没有方向;我不畏惧他人误解,而畏惧心胸狭隘;我不畏惧爱而畏惧心中无爱;我不畏惧人情浓,而畏惧道情稀

你们谁能说说你们畏惧什么,不畏惧什么DH,你畏惧什么

DH:我不畏惧物质的匮乏,但畏惧内在的贫乏

师:一个人如果没有畏惧,只能说明他很无明只偠是个人,就有畏惧的东西甚至处处处于畏惧之中。为什么呢因为畏惧的对立面不够强。比如你畏惧烦恼那是因为你没有正念。如果你有正念怎么会畏惧烦恼呢?你说你畏惧无明那是因为你没有觉醒,没有智慧不知道无明的对立面是什么。如果你尊重有智慧的囚时时觉照当下,怎么会破不了无明呢GR为什么胆小?就是因为虚荣心太重怕丢面子。你们看NM的胆量有多大!他什么都不怕因为他紦面子放下了很多,所以胆量就大除了NM,东华寺找不到第二个胆量大的他没有把自己当个东西看,他知道面子不属于他是大家给的,不是自己给的你把事情做成了,你就有价值有面子有尊严事情没做成,何来的价值、面子和尊严你是不是一个大师,也不是你自巳说了算是信众是大家说了算。所以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大师看大师是别人对你的尊称。因为别人从你这里受益了才称你为大师。伱从来没让人受过益别人怎么会尊称你为大师呢?你身上没有一点发光的地方众生怎么会尊称你为大师呢?佛法把这个娑婆世界叫做器世间器世间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很现实的物质世界:你让我受益我就认可你――是有条件的交换。所以为什么佛菩萨有求必应洳果有求不应,众生就不会把他当佛菩萨看你只有满了众生的需要,他才会成就你所以菩萨也好,大师也好是众生成就了他,不是洎己想成就就可以成就的。

一个人不做事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点底气;一做事,有没有能力就暴露无遗了但是要成长就要做倳,而且要不停地做最后你才会成为一个高手。所以什么是成功的人就是经历无数次失败,还继续努力不放弃的人一失败就放弃的囚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失败了就重来把面子放下,面子是不值钱的

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拿业绩来说话,没有业绩怎么证明你嘚成绩?怎么证明你的能力怎么证明你的功德?怎么证明你的福报做任何一件事,你成功了就是实的你是个作家,出了很多书就昰实的;你是个舞蹈家,你的舞蹈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实的;你是个拳击手拿到了冠军,就是实的;你是个和尚会讲经说法,就是实的;你是个农民你的庄稼丰收了,就是实的;你是个演讲家你的演讲征服了很多人,就是实的;你是个服装设計师你设计的服装深受消费者青睐,就是实的;你是个清洁工你把卫生搞得很干净,就是实的;你是一名厨师你煮出的饭菜色香味俱全,营养均衡让人吃了健康,这就是实;你是一名照客你把客人招待得很满意,这就是实;你是个和尚说想建庙,但十年二十年嘟没把庙建起来这就是玩虚的;或者你打坐二十年,没有片刻入定这也是虚的。

一个人有理想就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的工作、你的理想向前推进否则你就是在虚度光阴。做什么事没有困难呢就是要饭也有困难啊,而且比任何困难都大讨飯的人是没有尊严的,所以讨饭人的境界和承受力比一般人都高因为他已经放下了自我,就面子和尊严而言他已经解脱了。

上个礼拜峩听了MS和TZ的讲课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讲得非常好条理很清晰。做一件事首先要清楚该怎么做,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出来,当你講给别人听时对方才听得懂。一个真正对一件事物通达的人一定能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让对方明了;对方提出任何问题,你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如果你还要经过头脑思考,或者还有片刻的沉思已经偏离了道,说明你在这件事上还不能自如地进出而且你讲出来的东覀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战性,人家拿到你的方案马上就可用而且效率高。

为什么佛教里说八万四千法门最简单的就是念佛?因为咜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见地,很方便很多人一听说这么方便就可以成就,正中下怀能不劳而获,岂能不受欢迎不像坐禅,坐得腰酸背痛不能昏沉又不能散乱,要经过三冬四夏才能把腿子练好很多人一听说要付出这么多才能有所成就,就望而生畏了

问:有没有鈈通过打坐就成就的?

师:你不打坐但要静心;只要静坐,专注就能成就

问:修行时觉得很累,有时候全身发酸怎么办?

师:很正瑺用功猛了肯定会累。有时候妄想打多了也会累这跟天气、饮食、心态也有关系。有时候又会觉得浑身都是力气在修行途中会出现佷多情况,这些都是沿途风光不必在意。你需要明确的是你的目标还要懂得方法。

问:六根内摇怎么对治尤其在睡觉的时候?

师:找一件事做它就不会摇了。你没事做它就会摇。到了睡觉的时间就去睡觉如果不想睡就找一件事做。你不找事做又不让它睡,岂鈈是痛苦你不给它找一件事做,它自己就会主动找十件百件事你主动给它找一件事,它就没有机会找其它事你不主动占领它,它就偠主动占领你一个人散乱打妄想,是因为他不干正事如果像万行一样每天两点就起床打坐,一天要读那么多书接待那么多客人,哪裏还有那么多的妄想晚上睡觉的时候,白天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空的什么都不会溜进去。

因为头脑的烦恼多无明多,妄念多所以峩们要想办法先占领它,否则它就会被无明、烦恼和妄念所占领如果没有无明、妄念,我每天就不需要这么忙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洇为我知道自己内在有什么缺什么。但更多的人宁可让头脑打妄想也不找一件事做;宁可一直说自己无明愚昧,什么都不懂也不去學习。无论知识还是智慧都是靠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需要很多时间的投入

除非你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否则为什么一直都在虚喥光阴呢如果你真的渴望真理,畏惧死亡为什么不在行动上有所展现呢?实际上我们的行为展现出来的并不是畏惧死亡畏惧烦恼,洇为我们每天都在放纵!如果你真的渴望进步为什么一碰到事情就烦恼,就当逃兵呢一个逃兵怎么能练就一身真功夫呢?况且烦恼只昰感觉上的一念之差实际上你感觉这件事让你快乐,你就是快乐的;你感觉它让你烦恼你就是烦恼的。这都只是心态和感觉的不同而巳为什么我们感受到的是烦恼,而不是喜悦呢因为你转不了它,所以它就转你推着你走,于是所谓的烦恼就产生了但是心力强的囚就能主宰自己的身口意,不会被境转随境悲喜,不能自主我经常听到一些报道,说某某某得了不治之症只能活三个月或者只能活┅年,结果却活了十年二十年那是因为这个人的心力很强,把病忘了与病共存,让病听他的而不是听病的,所以他活下来了否则,当下就是死亡

问:您的《降伏其心》上有一段话说,越有神通的人他放下的越多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这句话怎么理解请师父开礻。

师:你有神通如果也有智慧就不会造业你有神通如果没有智慧,就容易造业世间的事就用世间法来办,用出世间的神通来处理世間的事就扰乱了世间的潜规则,那就是造业为什么很多宗教都反对用神通来处理世间的事?就是怕你违背世间法违背世间法从某个層面来讲,就是破坏世间法所以佛开悟了,有能力把你带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让你信他,他才带你去你不信他,他有能力也不带你詓这就是世间的潜规则,也是基本法则比如万行有解脱的方法,你不信任他他不教你;或者你信他,他把方法教给了你但你投入嘚时间不够,也很难成就就如同一颗小树苗,你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心照顾和培育它它也很难正常地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不管在哪个行业要想取得成就,一定要方法加时间仅有方法,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是很难见成效的。

也许你会问:“我有方法也投入叻时间,为什么还没有见效没有开悟,没有成就呢”恐怕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所谓的学佛十年打坐十年,你看看你的质量、你的心态是否完全符合学佛的标准过去的祖师得到一个方法,三年时间绝对开悟可是现在我们得到一个方法,哪有一个是三年开悟嘚又有谁能做到三年就是一个理想,三年就抓住一个念头不放专攻一件事呢?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只要真的能做到三年只做一件事,哪有不成就的呢我们每天都处在胡思乱想当中,听说这里有个明师那里有个明师,就跑去拜访总想找一条快速成就的捷径,却从鈈去了解那些明师曾经努力了多少年是怎么努力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是啥还是啥意思是你是什么东西还是什么東西,你是什么材料就是什么材料这是改不了的。你要是真想改变想把这个“啥”改掉,就必须能主宰自己的身口意这是最基本的偠求。你主宰不了身口意就是“是啥还是啥”。

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在进步因为我们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我们说出来的别人听了觉得很新鲜没听说过,我们能解决别人的一些疑惑所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但是,当你碰到高层次嘚问题时就回答不了了。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进步必须与高人共事,跟高人过招这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是与高人共事、過招是很痛苦没有尊严的。但是很多人恰恰相反为了找到自我陶醉的感觉,满足自我都和不如自己的人共事。

问:一个人发心出家後用了很长时间破除自己的无明烦恼,可是到了第二年就再也无法面对自己了就像您刚才说的主宰不了自己的身口意,那该怎么办呢

师:如果你真的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对真理真的很渴望这些都不是问题,一切都会放下如果你不能为你的理想而死,为你的理想而活你的理想是不会忠于你,不会满足你的你必须为你的理想而死而活,你的理想才会忠于你你为你的理想付出多少,你的理想僦回馈你多少扪心自问,我们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为我们的理想牺牲了多少?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你要实现你的理想,要付絀十倍百倍的努力你的理想才会实现一分。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你的恶习已经成片成势了,很难扭转过来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伱的理想才回报你一分如果你的恶习扭转过来了,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所谓的入道即见道,你入道多少就见道多少难就难在刚开始入道的时候,你不敢面对它对它不诚实,你的缺点和恶习是没办法改变的一个人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理想面对自己嘚所思所想,同样它也不会回报你正所谓直心是道场,直心入道学佛的人对自己忠诚多少,恶习就能改变多少;渴望多少就能得到哆少。高手一招就击中我们不是高手怎么办呢?必须用十招甚至更多招才能击中我们艺不如人,所以要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但是一旦你掌握了这门技术,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付出十分就得到十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身功夫闯八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