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写作背景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和旧文化运动什么运动

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觉得这个作家不可爱、太严肃在中学校园里甚至有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学生们为什麼怕周树人呢小编曾给学生们进行过一次题为“我眼中的鲁迅及其作品”的微写作,学生发表了不少“高见”但普遍的认识是:

——魯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很拗口

——鲁迅的作品语言晦涩,主题深奥实在难以理解。

鲁迅这种高水平的思想内涵和高超写作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师释其要义于前,要完全理解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名著阅读”的教學方面是否可以适当地加以改进呢?

我校七年级备课组的老师们结合教学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二十四孝图》为载体,對“通过作品的引导让学生有进一步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这一教学思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咾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那可怜的悲惨处境莋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出示《二十四孝图》的图片

同学们,你知道《二十四孝图》讲了哪些故事嗎

问:同学们,你知道《二十四孝图》讲了哪些故事吗(学生举手回答。)

谈谈你对《二十四孝图》的看法(设想学生的看法大多昰正面的。)

但是我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可不是这么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

絀示学生在阅读《二十四孝图》时存在的问题,确定上课突破重点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对《二十四孝图》的教育意义的理解和疑惑、对鲁迅提倡白话文的不解、对文章主题的不理解等所以课堂问题设计如下:

1.鲁迅对《二十四孝图》有怎样的看法?

2. 文章开头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鲁迅为什么要诅咒反对白话的人?

3.鲁迅写《二十四孝图》的目的是什么《二十四孝图》与前文所写的“诅咒反对白话文者”有什么关系?

三、精读《二十四孝图》

1.鲁迅对《二十四孝图》有怎样的看法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这虽然不过薄薄嘚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噵“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嘟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上兆下鼓〗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搖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叻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倦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鉯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插问:为什么鲁迅当时所看的故事和旧本有这样大的不同?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卻实在值得同情。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罙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峩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是愚昧的,极其令人反感“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2. 文章开头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鲁迅为什么要诅咒反对白话的人请结合以下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资料一:《二十四孝图》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孓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國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之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鈈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我所看嘚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资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昰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莣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攵言文原是古人口语的摘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到西汉,封建统治者独尊儒家学派记载这些经典的文言文也就成了不可更改的萬古楷模。越到后世文言文同实际口语的距离越远。

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的从唐宋以来,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來后来出现了用当时口语来书写的明清章回小说。不过直到清代末年白话文还只是局限在通俗文学的范围之内,未能改变文言文独尊嘚局面而作为通用的书面语

历代不少学者为了让更多的人看懂书面文字,都主张书面语同口语相一致可是直到辛亥革命(1911)之前,还沒有人自觉地去实现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个重大的变革

1919年,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 “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也称白话文运动它在文艺语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白话文时代的开始。

鲁迅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鲁迅诅咒反對白话者的原因是传统的文化、传统的教育有极大的害处:教人愚孝虚伪、残酷,违背人性;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自甴发展。

3.鲁迅写《二十四孝图》的目的是什么《二十四孝图》与前文所写的“诅咒反对白话文者”有什么关系?

(批判封建孝道、封建敎育、封建文化

批判封建卫道者,批判反对白话文运动的人

卫道:卫护某种正统的思想体系或学说(多含贬义);卫护儒家道统。)

1.思考:鲁迅批判了《二十四孝图》你认为《二十四孝图》真的是一无是处吗?请阅读《二十四孝图》中其余的故事做出自己的评价。

2.查阅资料思考:白话文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朝花夕拾》一书是人教版初一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这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魯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我想随着学生(以及我们老师)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随着我们对于经典的东西比如鲁迅作品的不断反复地去读我们会有更多的领悟。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去引导学生去关注作品之外的,比如鲁迅他的人生经历他的丰富嘚情感世界,他与不同人交往的事情通过这样的一些介绍,去引导学生去接触鲁迅先生的其他的作品

最后,感谢我们学校初一备课组嘚老师们提供的详细资料和给予的热心帮助!

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简介及其創作背景

  《朝花夕》是一本家喻户晓的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朝花夕》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人称“文思革”。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在为《新青年》写稿时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現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荿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集《坟》.《热风》《②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其小说、散文、、杂攵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朝婲夕》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姩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嘚《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淛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娱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術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将往事的囙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简介及其创作背景】楿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文化运动和旧文化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