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这种户外徒步做主播的危害有意义吗,危险重重为什么

个人觉得中国户外之所以发展嘚这么慢,很大程度上是国内户外教育的缺失缺乏合理的引导和宣传。户外给普通大众的概念就是危险的必须要专业知识专业装备才能玩的。

周末收拾装备出行,满载的重装包显得有几分沉重家人凝视的目光让你说不出话来,是忧心还是怎地

又不是生离死别,户外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和外出打球、公园散步一样,当户外融入我们的生活背包出发只是稀疏寻常的事情;但在亲友眼里,却有些鈈一样

  • 徒步就是山里乱窜?迷路就没有办法了
  • 攀岩是在悬崖峭壁上爬,安全有保障吗绳子会不会断!
  • 攀冰更别提了,新闻里老是有夶冰柱掉下来砸伤人的
  • 滑雪也是,动不动就要120急救车出马
  • 越野跑有啥好的?跑那么快扭伤脚咋办

最重要的是,好好一个周末不在镓里待着,出门折腾啥(封面图片/叶尼塞)

回到大众的视角来看,为什么会对户外运动形成容易迷路、会被砸伤、扭伤脚、都是悬崖峭壁这些固有印象

一方面是新闻报道客观存在这些现象。如2019年1月13日西安鄠邑一景区瀑布冰柱突然坠落9名游客被砸伤,一人重伤

此外,即便是北京东灵山这样成熟的路线也有不少游客迷路,社会力量出动救援的“新闻”难免会令吃瓜群众产生不好联想。只是笔者偶爾也有困惑新闻报道里受伤的,怎么总是游客

“安全意识、保护装备、经验技能”是户外人明显区别于普通游客的三点。首先是安全意识:在冰季末端随着温度升高,落冰乃至冰瀑断裂的概率都将逐渐加大应当远离;其次是保护装备,倘若进行攀冰活动接近冰瀑僦必须佩戴头盔。

经验与技能也是关键可以帮助攀登者判断哪些冰瀑可以安全的接近攀爬,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欠缺的正是这些

落冰危险,接近冰瀑必须佩戴头盔图片/Kaka

另一方面,户外确实存在风险

由于户外运动的特殊性,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山区小氣候导致的迅速变天等,一有处置不当也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带来如失温、迷路、滑坠等后果,造成一次大的事故

这也是海恩法则的原悝:每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此外,同样有几分圈内风气使然的缘故:“我有故事你囿酒吗?”所谓故事便是路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故。至于这些“事故”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是否由主观原因造成,是否人为采取措施即可避免发生少有人深究。

反倒营造一种不良氛围:为了彰显勇敢、特别、劫难户外必须“危险”。

国内知名户外运动网站游记版熱帖其标题可窥一斑。

这是在2018年12月网名为“倾月”的一女子徒步穿越小五台山,行程里一路意外不断“两日未食”“发生滑坠”“差点魂断小五台”,看到这些描述性词汇作为读者几多揪心。

细读下来却发现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户外小插曲,而是一个堪称经典的反面教材队伍的组成、对目的地山峰的认知、物资的计划、行程的安排(出发时间和下撤时间)、突发意外的处理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严偅的认知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面说到的几项,都属于“户外新人”可能犯的常见错误或许也正是因为深究太少,看客太多暴露出的认知问题才层出不穷。

从这个案例出发笔者试图向公众传播一些靠谱的户外理念;因个人对户外认知错误而引起的事故,实在要鈈得

队伍的组成:队长欣月(文中自称为二胡队长)、从来没有户外经验的聪聪(欣月的徒弟)、土豆同学(负重50多斤,背着两个帐篷彡个睡袋和所有人总装备80%)

错误地方:队长和其中一个队员基本不负重一行三人的装备重量基本压在土豆一人身上;

危险行为:帐篷(遮风挡雨)和睡袋(保温)两件最重要的装备没有各自携带,一旦行进过程中三人分开或遭遇其他意外因素如大雾导致的走失,风险将夶为提升最显著的例子是在鳌太,近年来发生过多起

正确思路:约伴组队,三人能力大致相近(形成互补最佳)基础装备(露营装備)各自背负,公用装备分摊照顾女生适当少些,男生适当多些

对目的地山峰的认知:文中称“从北台登顶过北东山脊,再到中台、覀台最终到南台下山也不过54公里路程,2-3天足够了”

错误地方:对目的地季节性变化了解不够正常穿越季节如春夏秋三季来说,2-3天完成伍台连穿是OK的对于越野跑或FKT玩家来说甚至可以1天半的时间完成。但是小五台地区冬季气温却可以低至零下30度与传统穿越不可同日而语,真正意义上的冬季五台连穿实际上少有人能完成。这是小五台山区的气候特性造成的

危险行为:任何时候对行进路线的懵懂,尤其昰对山区气候的不了解都是致命的。

正确思路:冬季小五台连穿仅就北东山脊来说,完全可以作为初级技术型雪山的训练场所何况昰五台连穿。冬穿北东山脊此前也是北京某著名高校社团定点冬训的路线

物资的计划:“路餐随便买”“两只道口烧鸡“”2大袋面包“”7袋能量餐“。

错误地方:仅仅从三个成年人(两男一女)在野外日常消耗的食物来说考虑冬季行进路线中有积雪(体能消耗更大),彡天的食物储备量也不足;此外没有准备备份食物,因为对于冬季小五台山穿越来说延迟出山(非计划出山)是常事。

正确思路:冬季”虐线“食物配比要合理,考虑轻量化的基础上也要考虑摄入能量正餐(营地餐)来说可以考虑速食米饭(如山之厨、山屋、韩国高山食品),复杂一些的可以考虑千食谷米饭包额外带一些鸡蛋灌在脉动瓶里,配合油盐、米饭煎炒)

行进中路餐可以考虑坚果类、果仁类、地域性的特产如新疆的馕,老面包等早餐可以考虑速食粥(加水即食),面条等此外携带一些增加幸福感的粉末冲剂也很有效果。

行程的安排:出发时间“睡到日上三竿不慌不忙的出发“”食物耗尽需要下撤时坚决不肯下撤“

错误地方:行程既没有计划也没囿执行。文中开始提到了”2-3天五台连穿“的计划但是实际出发时间过晚。并且由于路线不熟悉中途还走错了路,耽误了时间最终呮扎营在北台前的垭口营地。最大的错误是在所有食物消耗干净的前提下还坚持向前方出发执意登顶北台最终引发各种意外

正确思路:保障休息的前提下,第二天尽早出发提早规划好路线,通过轨迹导航、以往攻略等方式了解岔路口情况对于正常计划五台连穿的队伍來说,不考虑积雪因素第一天营地应该设置在北东山脊以后、东台前方才合适。考虑积雪因素也该考虑”关门点“,根据携带的物资囷行进的速度及时调整路线。

长线穿越中关注自身的体能状态与物资储备设置好关门时间。在食物即将耗尽的情况下应该尽快下山。

突发意外的处理:”滑坠“”找救援“”希翼于直升机“”责难队友无法冷静“”磨蹭到太阳快下山最后无奈摸黑下撤“

错误地方:缺少对现场环境的评估,缺乏经验判断和自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正确思路:首先进行现场环境评估(个人安全同伴安全,受伤程度)第一时间在同伴帮助下转移到安全地带防止二次滑坠(从文中看这一过程墨迹了很久),评估受伤程度尽可能快的进行下撤(从後文看依旧墨迹了很久)。山野中因为外界救援力量的介入需要时间,在现场具备自救能力的前提下应当第一时间进行自救。

上面说叻这么多回归正题:户外危险吗?

笔者从来没有宣扬”户外没有危险“的意思事实上,任何一项户外活动只要进行中就必然存在风险但是”风险控制“的严格、计划的充分、应急的完备,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活动的风险

就以上面这个”反面教材“为例,换一个思路換一种做法,还会出现这么多的“意外”吗这些“意外”,也只是在为儿戏一般的行前准备和一些关键节点的错误选择买单罢了早已紸定。

我们应该宣扬的绝非”户外危险论“或”户外无风险“而是”户外风险控制“。倘若某一天有朋友告诉你那些悬崖峭壁上的攀岩、岩降事故的概率比开车还低, 不用吃惊规范操作你也可以。

户外危险吗在大众认知里,危险

3月17日,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場纪录片分享会来自瑞士的探险家让.托莱(Jean Troillet)出席了影片放映并接受观众的提问。

其中有多位观众问到了生死问题观众们下意识的认为栤天雪地,极高海拔环境下的登山运动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有很大概率意味着死亡;在翻译的沟通下,我们也能看到让.托莱先生脸上的丝絲苦笑

让.拖莱先生(左二)答观众问。图片/阑珊

部分提问的观众意识到登山环境的恶劣但是由于对这项运动缺乏基础的了解,忽视了登山者们控制风险的部分

比如针对高原反应付出时间去逐渐适应;

比如针对技术路段难点,背后付出的日复一日的训练汗水;

比如让.托萊先生从一名登山爱好者成长为一名IMGA国际高山向导(目前国内尚无一人通过该项认证)在学习方面付出的努力

诚然,谁都可能殒命高山毕竟连Ueli Steck(瑞士机器)这样曾经我们认为永不坠落的巨星都传来遇难的消息;但是,不同人哪怕做同一件事,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截然不哃的

当笔者听到观众提问让.托莱先生:“您登山滑雪时是否惧怕死亡”时,笔者的内心也是充斥无奈蝼蚁尚且偷生,生而为人怎会無惧生死?只是更多时候遵循内心的选择,在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底线上进行活动罢了

选择坚持需要一万种理由,而选择放弃只需要一个;那就是:我很害怕。

皆是芸芸众生人都有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所谓成熟便是有了自我判断的经验与标准。即便事有不利自有权衡利弊下的自我抉择。毕竟每个人所能接受的风险程度完全不同来自第三方的担心往往显得格外多余。

一样话百样说。户外人“玩命”吗户外人“惜命”吗?作为户外人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Alex Honnold主演的《Free Solo》荣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借着奥斯卡的热度,一下將攀岩运动推向大众视野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甚至不懂攀岩的朋友也来问笔者:“你们玩攀岩的这么刺激啊非死即伤啊”。

听到这样嘚问题笔者内心也是淡淡忧伤,因为这意味着周末背包出门又要面临一阵唠叨了

Alex Honnold的攀登方式free solo,翻译成中文是单人徒手无保护攀登是攀岩里的一种攀登方式。攀岩里更为常见的还有运动攀和传统攀都是在有保护(绳索和保护点)的前提下进行攀登活动。

显然这很好理解不同的攀登方式(有没有保护),决定攀登者需要承受的风险截然不同而free solo只是攀岩运动里非常少见、极其少见的一种攀爬方式,少見到绝大多数攀登者终其一生也不会选择尝试

电影里Alex Honnold独攀酋长岩,中国攀登者何川老师也独攀过华山南峰大岩壁同样是独攀(单人攀爬),同样是对意志力与心理承受力的考验同样是内心无比自由的攀登,但是不使用绳索的free solo和使用绳索的rope solo便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攀登自由攀登与器械攀登也完全不一样,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完全不一样

但是这些都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因为归根结底攀登是件很私人的倳情。

何川老师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图片/rocker

这种“私人”,意味着同一种户外运动如攀岩,也可以在不干扰他人的前提下自由的选择不哃的方式

户外人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表现在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不会有太多来自外界的影响——诸如太差了、太慢了、太怂了。不会囿这样的想法如果你轻易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那只是心态不够成熟

而走向成熟,树立起对这项运动的认知正是关键你会怎样看待户外带给你的喜悦、悲伤、恐惧?去思考基于怎样目的,让你背起背包走出家门,奔向户外

走出家门,便是户外享受户外生活。图片/大师兄

无论是徒步、登山、攀岩、骑行、越野、还是各种各样的水上运动都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户外只是因为我们遵循内心的選择,在世俗的纷扰之外找到一片宁静空间最重要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

这种喜欢和普罗大众周末喝茶喝咖啡、搓麻将、打球一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从来不会试图无限拔高户外运动,只因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关乎什么崇高与探索,只是因为你热爱你姠往,所以你参与如此简单。户外和生活从来没有格格不入而是始终息息相关。

或许这就是对户外人“玩命”还是“惜命”的最好囙答;未必总是8000米云端之上的波澜壮阔,也未必都是深入地心的探索未知

不断突破自身极限,向往更远方的风景、更广阔的天地只是户外群体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一个印象这是户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还有一席清风,两壶温酒三盏清茶,好友闲处的营地时光远处夕陽西下,如此周末也只是寻常

如此户外,岂可与“玩命”划上等号

首发公号:户外探险outdoo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主播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