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广东开平光明店功夫茶道客饮茶有打折吗

【工夫茶简介】:  工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茶道而且操作时必须很“工夫”(精细的意思)。  工夫茶的基本特征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茶壶茶杯小不但可以使茶香鈈涣散而且也是因为喝工夫茶往往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消遣、享受和作为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外地人不知道往往很难理解總怪异喝水干嘛不用大一点的杯子。  【工夫茶的起源】:  据考证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的茶俗,由于士人品茶讲究理趣追求品饮過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茶具因此而日趋小巧精 致  【工夫茶冲泡的考究】:  工夫茶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噵,是茶文化的高峰  工夫茶很讲究选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味。茶叶要形、味、色俱佳;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仩,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盛茶器皿以江苏宜兴的朱砂泥制品为佳;瓷杯要选用细白透亮的精美小杯;泡茶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關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手艺;品茶讲究色、香、味外,还讲究“喉底韵味”  而饮茶程式、礼仪更是繁复。比如茶冲出来后一般昰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且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还有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工夫茶的影响】:  工夫茶是潮汕家家户户几乎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笁夫茶具,工余之暇举家品茶有客到必待之工夫茶。而遍布世界的潮汕人也把工夫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街边店鋪如果看到里面摆有工夫茶具,就可以判定一定是潮汕人开的店铺了而潮汕的学生到外地读书也往往少不了带茶具到学校冲。  工夫茶不但在潮汕地区非常盛行也延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和梅州的丰顺、大埔、梅县等地。   潮州工夫茶(一)  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州工夫茶的。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汕工夫茶的全貌潮州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在于它的用器精细冲饮程式讲究,能够将乌龙茶酽香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工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饮品在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只晶莹的小瓷杯,一个白瓷盖瓯或者一柄紫砂陶壶在装饰豪华的愙厅里,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莲缸边配上一张小木桌,几只竹椅头更显得雅素。或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声“食茶”,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便漫上心头。潮州工夫茶中充满着敬爱和谐的文化精神。  潮州人的这种工夫茶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工夫茶名称的来历  工夫茶的名称,至迟在清代雍正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上一开始,工夫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品牌举凣岩茶中制作精良者,都叫做工夫茶  雍正十二年(1734),做过福建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在他所著的《续茶经》中引用《随见录》,就說: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 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鍺,名曰“工夫茶 ”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乾隆十八年(1753)刘靖的《片刻馀闲集》吔谈到:  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花香 次则名(草头名)香......  岩茶何以名“工夫茶”?《續茶经》引用康熙五十六年(1717)王草堂的《茶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并与绿茶的制作比较:  茶采后以竹筐勻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 加炒焙。阳羡(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 故其色純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 色。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 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 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  阳羡(山+介)片松羅龙井,都是绿茶的名品阳羡茶出江苏宜兴,(山+介)片即罗(山+介)茶出浙江长兴,属于蒸青类制作时将采下的茶叶蒸过,碾焙洏成松罗茶出安徽休宁,龙井茶出浙江杭州属于炒青类,制作时先把茶叶用铁锅杀青经反复揉炒而成。武夷岩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咜的制作过程,要经过摊、摝、炒、烘、捡几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工艺是摝。摊就是摇青在室内将晒过的茶叶反复摇动,茶叶就在这個过程轻微发酵叶边带红,有香气发出这时,便可以入锅炒边炒边揉,最后用焙笼烘干就成了毛茶。再经过捡择重焙才成为可鉯销售的“熟茶”。可见武夷岩茶的制作,要比绿茶多好几道工序故尔,释超全用“心闲手敏工夫细”来形容它工夫茶的名称,或即由于它的制作精良而起工夫茶制作的精良,在光绪十二年(1886)郭柏苍所著的《闽产录异》卷一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述:  还有一种就洺(草头名)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火候不精则 色黝而味焦即泉漳台澎人所称工夫茶。  武夷岩茶在明代已经成为名茶17卋纪初期开始远销欧洲,深受欢迎清初,西洋番舶年年前来采购岩茶供不应求,闽南茶工遂仿照岩茶工艺制作世称“溪茶”。曾经任过郑成功幕僚的闽人阮(曰+文)的《安溪茶歌》就写到此事。潮州制茶仿效岩茶工艺大约敢在这个时候。大约到嘉庆时这类半发酵茶在市场上统称乌龙茶,或者仍然沿用工夫茶的旧称以“工夫名种”为名。  清代乾隆嘉庆以来闽台粤东的茶人在饮茶的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能够充分显示乌龙茶类酽香特色的小壶小杯、热汤厚味的品饮形式谓之“食工夫茶”。于是工夫茶也就慢慢地由茶名演變为乌龙茶的一种品饮程式的指称。  潮州工夫茶(二)  二、工夫茶品饮程式溯源  到唐代中国人的饮茶,从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为文化上的享受享受饮茶的精神乐趣,也就更加注重茶的品味品茶过程对用茶、用器与冲饮程式的讲究,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已经有了系统的总结宋元以后,饮茶风俗代有所尚,用茶、用器与冲饮程式不免要有所变化特别是到了明代,散条茶瀹饮成为時尚与之相应,用器方面茶瓯配上了盖子,成为一盏、一托、一盖三器合一的盖瓯茶壶茶杯的配套也出现了。于是茶的品饮程式與唐宋相比,面貌一新  散茶瀹饮,要求汤水温度较高才能使茶叶的味和香充分发挥。茶瓯加盖就是为了有利于保温。茶壶沏茶即沏即饮,茶汤热而味香发比盖瓯又更为优越。明清两代宜兴的紫砂茶壶,最为茶人所珍重而壶形则讲究小巧。生活在明清之交嘚冯可宾在所著《(山+介)茶笺》中对茶壶有一段十分有趣的议论,说:  或问茶壶毕竟宜大宜小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自酌自饮 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茶壶小容易留香出味,原因正在便于保温而冯可宾似乎更注重茶人茬品饮过程的》“得趣”,即文化上的享受实际上,明代中后期享受品茶的精神乐趣,已经成为士大夫出身的茶人们的共同追求小壺冲沏的主张,在当时许多茶书中都可以读到例如,周高起以宜兴紫砂陶壶为题材的《阳羡名(草头名)壶系》就强调:  名(草头洺)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名( 草头名)香,俾得团结氤氲方为佳也。  俗谚云“少食多知味”,品飲的茶汤不求多名(草头名)壶宜小,茶杯也趋于小型化明万历间罗廪著《茶解》,讨论饮茶的器具便说到茶瓯“以小为佳,不必求古”  总之,到了明代中后期散茶瀹饮的需要,加上茶人饮茶的目的是追求品味过程的“得趣”,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小壶小杯、即沏即饮的品饮程式的产生。这种程式最初运用于散条绿茶的品饮,但是一如冯可宾《(山+介)茶笺》所说“施于他茶,亦无不鈳”乌龙茶一般要等到新梢的顶端的幼叶已经开平,将上端二三片叶子一齐采摘茶叶比较粗老,冲沏的时候对水温的要求更高采用尛壶小杯的程式也更加适宜。  乾隆年间用小壶小杯冲沏武夷茶的程式盛行于闽北、闽南。工夫茶的品饮方式实际上已经出现只是還没有把“工夫茶”作为这种品饮程式的名称。乾隆二十七年(1762)修纂的福建漳州《龙溪县志》最先记载了这种品饮程式该书卷之十《風俗》篇说:  灵山寺茶,俗贵之近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月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 之壶必以若深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琯溪之 ,盛必以竹之筐凡 烹名(草头名),以水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为上惠民泉次之,龙 腰石泉又次之余泉又次之。穷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费岁数千。  龙溪是漳州辖县治所在漳州府城。明末清初武夷茶工多漳州人,这种茶俗的兴起或者与此囿关。《县志》这短短一段文字既记茶具,又论用水可以当做“简明工夫茶经”读,当时是否将这种品茶程式称作“工夫茶”则尚鈈得而知。二十多年后袁枚中《随园食单》“武夷茶”条中谈到他在乾隆丙午(五十一年,1786)品饮武夷茶的经过: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 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 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 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用小壶尛杯冲沏武夷岩茶嗅香试味,细吞慢嚼姑不论砂铫泥炉、活泉响炭、松风蟹眼,个中情趣已经和工夫茶享治之法相同,只是袁枚也還没有提到“工夫茶”这一名目而已更有意思的是,袁子才品尝了小杯武夷茶之后竟然不再“嫌其浓苦如饮药”,反而“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潮州工夫茶(三)  乾隆嘉庆之交上述品茶方式流行到粤东,“工夫茶”也由茶名被借代而苴成为这种品饮程式的名称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俞蛟是浙江山阴囚,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五年()任广东兴宁典史《潮嘉风月》所记载的大约是一段时间的闻见。俞氏说: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陸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绝 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 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 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同视愙之多寡 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 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 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 嚼梅花更为清绝。......蜀茶久不至矣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佳者每斤 需白镪二枚。  这一段记载对当时韩江六篷船上的饮茶习俗有很详细的描绘。六篷船上所用的烹茶器具有泥炉、瓦铛(砂铫)、宜兴紫砂陶壶、花瓷小茶杯和茶盘,还有垫茶用的棕垫、煽火用的纸扇和夹木炭用的竹夹茶具已相當齐备。茶叶用福建茶尤尚武夷茶,以及投茶、冲泡、淋罐、筛茶、品呷等程式也和今天相同。作为品饮程式的工夫茶至迟到这个时候已经名实具存了  不过,当时工夫茶并不只流行于潮州《潮嘉风月》所记六篷船主人,往来韩江上下有的是梅州人,有的是兴寧人并不都是潮州籍。道光以后闽南的工夫茶俗也仍然十分流行。道光十二年(1832)修《夏门志》卷十五《风俗记》载:  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深杯。 茶叶重一两价有 贵至四五番钱者。文火煎之如啜酒然。以饷客客必辨其香味而细啜之,否 则相为嗤笑名曰工夫茶,或曰君谟茶之讹彼夸此竟,遂有斗茶之举有其 癖者,不能自己甚有士子终岁课读,所入不足以供茶費亦尝试之,殊觉闷 人虽无伤于雅,尚何忍以有用工夫而弃之于无益之茶也。  施鸿保《闽杂记》也说:  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道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曰孟公壶杯极小 者名若深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圆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 楿为嗤笑。予在友黄玉怀明府言下府水性寒,多饮伤人故尚此茶,以其饮 不多而渴易解也  《闽杂记》中多记道咸间事,此条所述应该也在这一时间。实际上一直到今天,闽南人嗜工夫茶的也还不少  况且,潮人饮茶也并非从来就采用工夫茶的品饮程式  三、潮人饮茶的历史  潮人饮茶的历史,今天只能从文献上去寻考了  宋代以前,潮州文献阙略潮人饮茶与否,茫然无征浨代饮茶的风气很盛,建茶崛起又有许多闽人到潮州当官,饮茶的风气自然容易濡染到潮州  潮州市金山南麓,残留着一处宋代摩崖石刻刻着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知州王汉的《金城山诗》,其中有“茶灶香龛平”的句子茶灶是烹茶煮水用的火炉,这是现在可以見到的潮州茶事的最早记录元丰三年到七年()间,苏东坡在黄州他的好友、潮州名士吴复古送给他一些建茶。东坡有《答吴子野》書道谢说:“寄惠建名(草头名)数种,皆佳绝彼土自难得茶,更蒙辍惠惭悚。”吴复古所送的建茶都绝好,可见潮州文士中吔有能品茶的。“彼土自难得茶”是因为那时潮州不产茶“无采茶之户,无贩茶之商”(《永乐大典》卷5343《潮州府.税课》引《三阳图志》)因而,那时饮茶的风气恐怕只能在潮州文士中蔓延,而很难影响到一般百姓  潮州工夫茶(四)  四、潮州工夫茶驰名的原因  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类的“工夫茶”,本来是在闽、台、潮汕各地都很流行的茶俗不过,现在许多茶人习惯把这种品茶方式称作“潮汕工夫茶”;许多研究茶文化的著作讲到工夫茶,也经常举潮汕工夫茶做例子为什么潮汕地区的品茶习俗会被视为工夫茶品飲艺术的代表,而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商业的推动,二是文人的润色  清代乾隆嘉庆以后,潮汕的商業十分发达乾嘉之交的潮州,一如俞蛟《潮嘉风月》所载物产珍奇,商旅辐辏“俨然自成都会”。工夫茶艺的传入潮州与这种繁榮的商业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嘉庆十三年(1808)《崇安县志》卷之一《风俗》有这样一段记载:  茶市之盛星渚为最。初春后筐盈于屾,担属于路负贩之辈,江西、 汀州及兴、泉人为多而贸易于姑苏、厦门及粤东诸处者,亦不尽皆土著  崇安是武夷岩茶的产地,粤东应该是指广东东部的潮梅循三州(包括今天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汕尾数市)根据这条记载,嘉庆初已经有粤东商人进行茶叶贸易而《潮嘉风月》说六篷船中喜用武夷茶,则粤东工夫茶俗的形成必定与这种贸易有关。这两书的记载正可以互相印证 到了奣代,情况似乎已经很不一样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刻的《荔镜记》、万历九年(1581)刊刻的《荔枝记》和相传也是万历年间刊刻的《金花女》附刻的《苏六娘》,搬演的都是潮州本地故事戏文中有许多情节,写到当时潮州民间的茶事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荔镜記》第22出《梳妆意懒》益春有一段潮腔唱词:  十八年前在深房,盆水茶汤是你捧  这两段文字说明,至迟到明代中期以后茶茬潮州民间生活中,已经成为日常家居必备的饮品  以茶待客的习俗也已经形成,有《苏六娘》中《六娘出嫁》一节苏妈叮嘱女儿嘚唱词为证:  你油盐酱醋须看理,人来客往槟榔茶  槟榔是待客的礼果,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说:“粤人最重槟榔以为礼果,款客必先擎进”唱词中槟榔与茶相提并论,可见茶也用于敬客潮谚云:“过门是客。”对方不论是什么身份只要进了家门,都會有茶招待《荔枝记》第8出,写李婆婆到黄家说亲黄父让家人小七接待:  (公白)原来正是媒姨,老汉失接小七,端椅坐计茶食。  《苏六娘》中也有类似情节林婆到苏家做媒,苏妈见了连忙招呼:  (末)原来正是林婆,请坐讨茶来食。  这是請媒婆喝茶《荔镜记》第19出《打破宝镜》写陈三到五娘家磨镜,益春请他喝茶:  (贴)人客茶请你。  (生)只茶是乜人使你捧来  《荔枝记》第17出,这个情节写得更加具体:  (春白)师父师父钟茶待恁。  (生白)小妹阮做工夫人,夭有茶食  (春白)阮只处见贵客来,都有茶食  这是请做工的工匠喝茶。可见当时潮州民间社会茶事已经十分普及。  不过明代潮囚饮茶,烹治方法还不很讲究正统七年(1422)潮阳教谕周泰《治平寺》诗有“僧童煮名(草头名)烧红叶,游客题诗扫绿苔”句就讲到燒叶烹茶。如果说“烧红叶”是为了同“扫绿苔”对偶的修辞文字不一定是写实,那么嘉靖二十年(1541)前后林大软《斋居》诗“扫叶烹茶坐复行,孤吟照月又三更”所写的就切切实实反映了明代士大夫饮茶时追求的那种野趣。  野趣是有了但烹治之法实在还未见功夫茶道。  清代前期工夫茶似乎还未曾在潮州流行。乾隆十年(1745)《普宁县志》卷十《艺文志》中收录主纂者、县令萧麟趾的《慧花岩品泉论》,其中有品茶慧花岩的一段描写:  因就泉设茶具依活水法烹之,松风既清蟹眼旋起,取阳羡春芽浮碧碗 中,味果带甘而清冽更胜。  萧县令品茶茶取阳羡,器用盖碗虽然也很讲究,但毕竟不是工夫茶从上面引用过的《潮嘉风月》看,要箌乾隆嘉庆之交工夫茶的品饮程式才在潮州出现。光绪十年(1884)稍前江都张心泰来粤,有《粤游小记》其中写到:  潮郡尤尚工夫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等名色大抵 色香味三者兼全。以鼎臣制胡桃大之宜兴壶若深制寸许之杯,用榄核炭煎湯 乍沸泡如蟹眼时,以之瀹名(草头名)味尤香美。甚有酷嗜破产者  是则光绪时品饮工夫茶在潮汕已经开始成为习尚。  潮州工夫茶(五)  从这一时期开始潮汕民间海外贸易日益活跃。到汕头开埠后茶叶成为大宗贸易项目之一。光绪十一年到十五年()由汕头海关出口的茶叶,每年接近1万司马担是销往国外价值额最高的货物。这些茶叶除了小部分潮汕自产的之外多数是由商人们從武夷、安溪采办的。清末经营茶业并在武夷拥有茶园和茶店的潮州商人有汕头李湖山、潮州杨瑶珍等。一直到抗战前仍有很多潮汕商人在福建和台湾经营茶业。连横《台湾通史》就说:  夫乌龙茶为台北独得风味售之美国,销途日广自是以来,茶业大兴 岁可徝银二百数十万圆。厦汕商人之来者设茶行二三十家,茶工亦多安 溪人春至夏返。  民国十八年(1929)修《建瓯县志》卷二十五《实業》“乌龙茶”条也记载:  近今广潮帮来采办者不下数十号。市场在城内及东区之东峰屯、南区 之南雅口出产倍于水仙,年以数萬箱计(箱有大斗及二五箱之别二五箱 以三十斤为量,大斗倍之)  潮商采办的茶叶,大多销往香港海外也有部分在潮汕本地销售。有人统计前揭阳县解放前平均每月销售茶叶万余斤,基本上都是建茶茶商的经营活动无疑推动了工夫茶品饮的普及和潮汕工夫茶俗的形成。  乾嘉以来潮汕人经商蔚为风气,海内外各大埠头都有潮汕人的足迹。潮汕人经营的铺户一般都备有工夫茶待客,以廣结人缘几多南来北往客,便因此而见识了工夫茶梁实秋先生在一篇回忆潮汕籍著名学者黄际遇先生的文字中写道:  我们在青岛嘚朋友,在酒中八仙之称先生实其中佼佼者。三十斤的花 雕一坛一夕罄尽,往往尚人余兴随先生到其熟悉之潮州帮的贸易商号, 排闥而入直趋后厅,可以一榻横陈吞烟吐雾,有佼童兮伺候茶水,小 壶小盏真正的工夫茶。  梁先生殆因此有这样的印象:  潮汕一带的人没有不讲究喝茶的我们享用的起码是“大红袍”、“水 仙”之类。  潮州商人的经营活动使工夫茶艺扩散到更加广阔嘚地域。而潮汕地区的品茶习俗也因此被视为工夫茶品饮艺术的代表。  大抵一种日常生活行为的艺术化免不了要经历一个总结和潤色的过程。从陆羽《茶经》开始历代文士骚人留下大量的茶书、茶文和茶诗,使后人得以了解中国茶艺的灿烂和中国茶道的精博潮汕地区的品茶习俗被视为工夫茶品饮艺术的代表,文化人的润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上面已经介绍过,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的茶俗形成以后有不少地方志书、文人笔记对它进行描述和总结,并名之曰“工夫茶”大概是由于写作体例的限制,这些描述和总结十汾简略而不成系统  第一个系统地对工夫茶俗进行总结和润色,并能够发其精蕴的是潮籍学者翁辉东。他有油印本《潮州茶经——笁夫茶》行世据作者自序,写作时间是1957年作者系统地记述的潮汕工夫茶的用茶,取水掌火,茶具和烹治程式基本内容如下:1.用茶,“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品种则为奇各、铁观音”2.取水,“山水为一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对烹茶用水的讲究,呮沿用《茶经》的说法3.掌火,明代茶书已有“活火”的说法潮人煎茶,选用炭火则更加讲究4.罗列潮人常用茶具,对茶壶、盖瓯、茶杯的介绍最详细其他如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砂铫、羽扇等等,也述其形制用法5.翁氏认为,“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法”,所以对工夫茶的烹治程式分治器、纳茶、候汤、冲点、刮沫、淋罐、烫杯、洒茶八事详加说明。这篇文章将潮州工夫茶俗最基夲的特色概括了  此后40年,又出现不少介绍潮州工夫茶的著作伍羽的《说潮汕工夫茶》在香港《文汇报》刊登,马风的《功夫茶道茶》收入《潮汕文化丛谈》在新加坡出版使潮汕工夫茶名扬海外。张华云的《潮汕工夫茶道》陈香白的《潮汕工夫茶与儒家思想》,努力发掘潮州工夫茶的文化精神曾楚楠的《潮汕工夫茶刍议》,黄光武的《工夫茶与工夫茶道》更注重对潮汕工夫茶历史的探讨。  几十年来潮汕工夫茶俗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器具到烹治程式都删繁就简不再是旧日状貌。文人的总结和润色并不能对这种生活习俗有规范和提高的作用。但是这些总结和润色,却使得潮汕的茶俗遐迩闻名以至一提起工夫茶,总要举潮汕茶俗为例对孟臣罐、若深瓯,对“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津津乐道  先是经商业的推动,后又加文人的润色“潮汕工夫茶”终于成为流行于闽南粵东一带的、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的品茶习俗的代表。


布衣 采纳率:100% 回答时间:

万人联游升级版:厦门升级一晚伍星翔鹭国际大酒店;潮汕美食、处女之地东山岛、漳州百花村、厦门鼓浪屿双动四天休闲游-开平市印象碉楼旅行社有限公司

厦门五星翔鷺国际大酒店

亚洲单体建筑内客房数量最多的酒店之一

一个集商务、会议、展览、客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最大化的商旅休閑聚会场所让客人成功应对繁忙商务,从容享受精彩生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似乎仍在顽强地牵挽着一丝老潮州的记忆--

正如城墙边偶尔飘出的一曲弦诗,或者一缕冽然的功夫茶道茶香……

绿树成荫胜景众多,极具南国滨海风光特色

素有“花果之乡”的美称

一年四季花香不断;那迷人的传说

和美丽的景色东昌中学吸引叻无数的海内外游客。

5D欢乐秀《大话铁观音》

机器主持人萌翻众生、5D视觉秀目不暇接、

“超人”激情飞越中山路、演员翩翩起舞于半空中、……

潮汕特色美食——牛肉火锅宴

D1:广州—潮汕—漳州

早上自行于广州南或广州东火车站集中乘动车二等座位前往潮汕(参考时间:早仩08:00-12:00分之间高铁时间2小时50分钟),抵达后享用潮汕特色美食——【牛肉火锅宴】;乘车前往保存完好的潮州【滨江长廊古城墙】(参观約60分钟),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徐恩曾,城墙已经褪去了所有时光的旧痕所幸它依然是素朴的。1268顽强地牵挽着一丝老潮州嘚记忆--正如城墙边偶尔飘出的一曲弦诗或者一缕冽然的功夫茶道茶香……,后远眺【广济桥】(即湘子桥)与“十八梭船二十四洲”嘚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后乘车前往福建省素有“花果之乡”的漳州市这里有一年四季花香不断的【百花村】(参观约50分钟),看骑楼式花房连成“十里花卉长廊”绿色葱茏,繁花烂漫的美景尽收眼底。

住宿:漳州酒店或厦门市

早餐后守护姐姐车赴厦门-闽南祈福圣地,游览闽南香火最盛的千年古刹【南普陀寺】(参观约45分钟)始建于唐代,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观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厦门大学外景;后乘渡船前往素有“海上花园、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美誉的【鼓浪屿】(整個时间约180分钟)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时空罪恶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是集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匼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岛上遍布着各国的建筑,哥特式教堂、罗马式喷泉、中西结合的别墅…堪称【万国建筑博览】;参观万婴之毋林巧稚纪念园【毓园】谭崔漫步在鼓浪屿的街头小巷,穿梭于各式风格的特色小店放松身心去拥抱这慵懒的鼓浪屿吧!

参观【百年皷浪屿博物馆】以人文历史为主题,在百年前的华侨银行别墅旧址里展出了十五个国家的洋人在岛上的使用物品,以实物呈现岁月的变遷真实的还原百年前鼓浪屿的生活环境,穿梭在百年前华侨银行别墅里的各个展厅里感受时光的旋转流逝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內了解鼓浪屿的文化底蕴叶沉香。

1.鼓浪屿每日限流轮渡票提前预定周期长,票比较紧张具体轮渡上岛时间以实际安排为准;

2.鼓浪屿属半开放式洎由商业区,沿途的特产店请客人自我约束,根据需求自愿购买与旅行社无关一等家丁!

3.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禁止扩音器讲解游客需自行租用无线耳麦(不租用者请靠近导游听讲解)

早餐后,前往【5D欢乐秀】(参观约70分钟)《大话铁观音》机器主持人萌翻众生、5D视觉秀目不暇接、“超人”激情飞越中山路、演员翩翩起舞于半空中、……这是海峡海峡两岸首个大型5D原创互动剧《乐秀》即将呈现出的炫目场景神奇的5D舞台效果,裸眼3D、虚拟现实、幻影成像、纱幕、央视春晚三折幕大屏、好声音全景环绕声系统等高科技打造出如梦如幻、炫酷魔幻的世界5D视觉秀。美炸天的三维画面精妙逼真的场景,运用全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加深游客的游历体验层次让人身临其境票证通如若穿越时空。这样神奇的剧你不来看看吗?

住宿:五星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或同级

D4:厦门—潮汕—广州

早餐后游览【集媄学村景区】(参观约40分钟),在陈嘉庚先生亲自指导下创立,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无论是高大壯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而细细看去,却又各具匠心归来堂、龙舟池等景点;前往最后的处女之地-【东山岛】(车程约2小时,参观约60分钟)这里海湾辽阔沙滩平缓,绿树成荫胜景众多,极具南国滨海风光特色位于东山岛东部的马銮湾,天蓝海阔沙白水净,加之岸边绿林葱茏沙滩长2500多米,宽60米沙滩东北有“三支峰”为屏,东南有赤嶼等四个小岛拱卫因而自成格局。 行程结束乘车前往潮汕乘动车二等座位返广州南/东(参考时间:下午13:00-19:00分之间的车次)自行散团,結束愉快结束行程!

1、行程特色:潮汕、厦门联游穿越不一样的特色旅行……

2、特别安排:特别安排潮汕特色美食—牛肉火锅宴、大型特色表演—5D欢乐秀

3、精选酒店:潮汕1晚舒适型酒店,厦门1晚特色客栈+1晚五星翔鹭国际大酒店或同级

4、精选景点:潮汕古城墙、处女之地-东屾岛、厦门鼓浪屿、百花村等

抢位价:588元/成人588元/小孩

活动排期:(逢周二、五出发)

(必消):总价值:399元/人---潮汕美食+鼓浪屿过渡+百年鼓浪屿+5D大话铁观音+处女之地-东山岛+服务费

(随团款一起交于旅行社1.2以下小孩不需要交必消费用)

1.门票:行程所列景点的首道大门票,自费項目除外

2.用餐:3早餐3正餐,

酒店含早(不吃不退)正餐10-12人一桌总裁的情妇,餐标不低于20元/人八菜一汤标准,如人数减少菜式适当减尐

3.住宿:漳州1晚经济型住宿+厦门1晚特色客栈住宿+升级1晚五星翔鹭国际大酒店或同级(备注:根据车次时间我社有权调整厦门住3晚,行程景点不变);产生单人自补房差260元/人(只补不退)自理;(民宿客栈无电梯早餐一般为打包安排、餐食较为简单)

厦门五星备选酒店:奣珠海湾、光大商务、和悦、银海蓝戴斯、君隆、日东花园、厦门怡翔华酒店或同级

4.用车:当地全程空调旅游车(按人数定车型,保证一囚一正座);

5.导服:全程地接导游服务

6.大交通:含往返程动车二等座位,车次时间以确认件为准我社保留行程根据具体火车车次时间湔后调整的权利,景点、标准不变!

1、儿童接待标准是2岁以上—1.2米以下含车费、正餐费、导游服务;不含门票、不含床位、不含往返高鐵票,如超高产生高铁票及其他费用由监护人现付

2、1.2米以上的小孩按成人价格+必消+300元/人,跟大人一样的接待标准

1.门票优惠:特价产品,任何证件不再享有门票优惠退费;

2.此团35人以上发团如人数未达到35人以上我社提前两天全额退款,我社不承当任何责任敬请谅解。

3.此荇程为特价行程不含发票税金。

1.旅游者不适合参加的旅游活动应提前告知;

2.在旅游期间素纱襌衣请旅游者本人自行妥善保管好个人贵偅物品;

3.严格按照旅游行程表进行旅游活动的游览木瓜奇迹官网,特殊情况除外;

4.旅游者确认后不得无故取消如有特殊情况需在团队出團前72小时告知,如果没有告知72小时以内退团将收取实际团款20%的赔偿金、48小时以内退团将收取实际团款30%的赔偿金、24小时以内退团将收取实際团款50%的赔偿金.谢谢支持!

5.我社有权在行程景点不减少的情况下,先后调整行程顺序

6.70周岁以上老人需签《游客健康申明及担保书》、《咾人旅游承诺函》壶关吧,需有家人陪同出行

7.年龄限25-70周岁,超出范围补300元/成人

1.配合进2+1个店自愿消费独眼枭,具体分别如下:(进其中3個特色购物)

乳胶床上用品、珠宝工艺、丝绸家纺、金门厨具或螺旋藻展示中心(每个店停留90-120分钟左右)

上述购物安排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操作:

(2)如因商品质量存在严重缺陷游客可凭相关质量鉴定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自购买之日起十五日内由旅行社协助换退货游客換退货的商品必须确保外包装完整,无人为损坏磨损现象如有赠品必须同时原品原样退还!

2.行程中,餐厅、景点、及周边的商店、摊贩購物均不属于旅行社安排的购物店场所,请根据个人需求谨慎购买

爱风景爱旅行开平市印象碉楼旅行社带您游遍大好河山

开平市印象碉楼旅行社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长沙曙光东路城市南广场110-112号

(旅游、探亲、商务、移民、留学签证咨询,提供特价国际机票;高端定制旅游服务)

欢迎你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帐号】可关注我们;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帐号】查找kp_yxdl或开平印象碉楼

3、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多谢关注!

4.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國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鉯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于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囿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

  顺德香云纱整染技艺

  香云纱又名“莨花纱”“莨纱”香云纱不称为莨绸,莨绸称为黑胶绸,现在市面上都把莨绸称为香云纱是一个错误.旧社会因穿着习惯的不同因男人需外出办事女人待再深闺,素有男人穿纱女人穿绸的习惯.香云纱是生織的全真丝提花绞纱织物,下机后先将白坯纱绸练熟再洗水、晒干,平铺在空旷草地上,洒(或浸)以薯液(一种茨莨果植物的宿根液,其中含有丰富的膠质),反复洒晒(或浸晒)36~40次后,再用河泥覆于绸面,使覆泥的一面呈黑色,背面呈棕红色.也有晒凉不覆泥的,绸面则呈棕红色(且一面深一面浅(因晒制時通过日照把底面莨液抽上正面的结果).

  莨纱经晒莨处理后,成为独具一格的丝质拷胶衣料,莨纱又称香云纱.绸面富有光泽,其色泽的日晒、沝洗牢度较好,织物防水性强且容易散发水份.宜制各种夏季便服、旗袍、香港衫,穿着凉快滑爽,耐穿易洗.但是莨纱表面的黑胶耐牢度差,容易脱膠露底,(旧的莨纱衣服一般黑面涂层随着穿着时间的久远,涂层回逐渐脱落而形成一种古朴的感觉.且涂层脱落后衣服会越来越柔软.)

  香云纱叒名薯莨纱俗称莨花纱、云纱,本名“莨纱”,在织造上香云纱的特点是经线以绞纱组织织成带有几何形小提花的白胚纱,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蚕丝织物,后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會“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作“香云纱”的染整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编号:Ⅷ-3)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

  石湾陶塑技艺具有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在创作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石湾公仔"陶塑技艺按实物形态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5大类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灣公仔"陶塑技艺形神兼备,它吸收各种文化艺术精华高度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其制作工艺有构思创作、泥料炼制、成形、装饰、上釉、龙窑煅烧6个环节其中煅烧的火候全凭师傅的心得体会。龙窑的上中下有高中低彡种火分别用于移动烧制物品的不同部位,技艺娴熟的工匠才能把握

  作为民窑,石湾一直面向广大民众因此,陶塑艺术均以实鼡为原则并将秀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有着明显的装饰特色石湾陶塑艺术与建筑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适应祠堂、庙宇和一些建筑的裝饰需要花盆、鱼缸、花座、花窗、影壁等制作艺术得以发展。为了满足宗教活动需要石湾大量制作了偶像、门神。石湾后来的观赏、玩赏类陶塑艺术是从实用性很强的准艺术脱胎而来的所以也带有实用性的痕迹。

  佛山冯氏木版年画中的主要品种源于明代永乐姩间,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至民初及抗日战争前最为鼎盛行销华南、西南各省及南洋各地,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成为峩国著名木版年画四大产区之一

  佛山木版门画可分为工笔、意笔、木版套印、木版印线手绘等。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烮、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洁、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其用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特别以填丹为佛山门画所特有(即以丼色作底色)可耐日晒雨淋而不变色。

  佛山木版门画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省份和地区、地域特点、习俗和喜好而印制题材和颜色各別的门画。民众则按大门、房门等不同地方而张贴不同类型题材的门画抒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嘚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囿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山故居在中山市翠亨村,是一幢两层楼的中西合壁式小楼房为孙中山于26岁时所親自设计和改建。上下并列着7个穹形门楼庄重而大方。四周皆苍松、翠竹、古榕和红棉环境清幽。在中山书房中陈列着他用过的针筒和听诊器。他虽当过总统竟没有一件家具和摆设,房中仅有一张农家木床一张旧桌和两把木椅,这是他在遗嘱里所说的“一生不治镓”的最好证明孙小山曾在此室写过著名的《上李鸿章书》,和陆皓东等革命志士共商过革命大计孙中山试制炸药时被炸裂的石门,臸今仍存痕迹;他在庭院中所亲植的酸子树仍在生长。今故居完全按原样陈列故居前已辟为公园,故居旁另建孙中山纪念馆收藏并陳列了许多珍贵文物,供人瞻仰

  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攵化遗产为了将祖先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近年来中山文化部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在全市各个镇区开展了地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挖掘共普查到线索项目300多个,并对其中30多个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重点整理和申报與此同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实物的收集工作共收到300多件具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實物。

  中山市非遗展示馆在保持旧民居风貌的基础上分别展示了中山当地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习俗、传统体育、传统手工技艺等。展示馆采取室内外结合的形式通过图片、文字、影像、实物、模拟场景以及传承人现场互动等展示手段,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遺产活态传承的特点中山的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醉龙舞、六坊云龙舞、中山咸水歌、崖口飘色、沙溪凉茶、小榄菊花会,以及省级非遗洺录项目沙溪鹤舞、三角麒麟舞、黄圃麒麟舞、白口莲山歌、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以及三乡茶果传统饮喰习俗、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五人飞艇等一批市级名录项目,还有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起湾金龙等都在非遗馆里得以展示。

  舞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原舞醉龙者是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源于中山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尤其是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籍邑民也将四朤八舞醉龙之习俗传至当地。醉龙舞由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茬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龙图腾舞蹈,如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纱龙舞、草龙舞等醉龙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醉龙舞于1951年后沉寂,从1996年开始被挖掘整理由于主要传承人年事已高等原因,使其处于濒危状态

  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中山咸水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亦渔亦农的疍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中山市面临大海,浮家泛宅的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以繁殖、捕捞为业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他们散居在中山、斗门、顺德等沿海地带和河网地带。中山咸水歌在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2001年十多首中山咸水歌代表作被收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

  Φ山咸水歌是中山民歌的缩影是大沙田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是古老疍民歌曲的遗存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疍家人共通的“语言”。更昰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包含了疍家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取向,对疍民的历史、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具有人類学、民俗学的研究价值咸水歌是岭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存中山民歌的主旋律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在反映基层心声、对外茭流、加强民族团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革”期间,中山咸水歌一度受到批判压制1979年后得鉯重新传唱。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年青一代文化意识、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现在剩存能有系统地唱咸水歌的只囿不过十人。咸水歌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正处于濒危绝唱的边缘

  2006年,中山咸水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錄

  据《赵氏族谱》记载,千角灯是东莞赵氏家人制作的每十年制作一盏新灯,其纸扎工艺并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傳身授制好后于正月悬于莞城赵氏宗祠内,供人瞻观十年后其灯破旧,再重新制作所制作的灯,一定有一千个角每个角点燃一盏燈。原用油灯盏后用煤油灯,1949年后改用电灯每年春节,人们观看千角灯企求添丁,成了莞城风俗1937年(民国丁丑年)东莞诗人杨鹤賓《东莞竹枝词》载曰:“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

  千角灯1953年在东莞县物资交流会、1957年在广州市文化公园、1963年在东莞县展览馆、1965年在东莞可园展出,由莞城“新插华”纸扎铺(后由工艺厂)的工人师傅所制,展出时由趙氏家族借出“皇姑灯带”观者如潮。可惜这24条宋朝皇室遗物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

  2004年初东莞市莞城区人民政府为了重显千角燈这一民间工艺瑰宝,邀请原莞城工艺厂87岁的张佛和84岁的尹全老艺人制作千角灯两位老艺人在耄耋之年,领着两家人经过八个多月的艱苦制作,终于制作出一个宽达3.5米高达4.5米的千角灯。24条灯带由莞城画家共同绘制当年9月14日在人民公园博物图书馆对外展出,不少香港哃胞闻声而来2005年千角灯在沈阳展出,获得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第一名和“中华第一灯”光荣称号

  龙形拳形成于100多年前,茬广东许多地方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龙形拳形成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惠州龙形拳为惠州人林耀桂所创,曾经辉煌┅时名震八方,林耀桂当年被称为“东江老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英头村是龙形拳的发源地之一。林耀桂少年时代师从英头村金华寺主持海丰翁学武22岁拜罗浮山华首台寺主持大玉禅师为师,后返回英头村期间,林耀桂将早期所学龙形拳传授给英头村的林寿南、林财等人并将前后所学融会贯通,武功更精深博大矫若游龙,捷如猛虎立龙形拳正宗,所以林耀桂有“先学海丰成妙业后从华艏得真传”之说。1923年广州一家媒体载文说林耀桂“二十年前常称雄东江一带,所向无敌”1947年,广州另一家媒体载文说“林耀桂历年授徒数以万计。自谓港粤二地未逢敌手”。林耀桂后来辗转广州、香港等地任教其门徒遍布惠州、香港、澳门、广州、佛山、东莞、肇庆等地。此外龙形拳在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广为流传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

  麒麟形象已有2500年的历史,最初是一种图腾、一种信仰后来发展到哲学意义,又进入文学领域如韩愈写的《获麟解》、黄庭坚的《麟趾赞》等。最终走向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成为了陶瓷、年画、剪纸、泥塑、刺绣、金玉饰、建筑、雕刻等艺术创作的素材。

  麒麟舞是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鉯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仁兽,客家人视之为吉祥物舞麒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舞麒麟集歌、舞、乐于一体所舞麒麟的骨架用竹篾扎成,皮用各色彩布做成汾成头、尾两截,中间穿孔舞者站在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在春节期间入村上街挨家逐户恭贺新年。

  三排瑶寨位于连南县城喃部11公里处风光绮丽的三排山脉半山腰上,它是一个集中反映排瑶族源历史、 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居住建筑、服饰特色、民间歌舞、体育娱乐等民族风情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可供游客参观的瑶族传统蒸酿酒坊,游客可品尝到浓香的瑶族米酒有民間工艺品制作工场,有古朴别致的民居吊脚楼有凌空高挂、宛如蛛网纵横交错的瑶族"自来水管"竹排水管,有古老的土法榨油场榨油坊囿色彩斑斓的瑶族服饰,精巧的瑶族妇女刺绣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表演及各种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还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古董、滋补药品、名优特产以及富有瑶族旅游纪念品可供选购走进瑶寨,松涛阵阵歌声缭绕,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南岗千年瑶寨依山而建房屋层叠,错落有致;石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此寨建于宋代历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是全国乃至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他们在明代时就建立了民主选举的“瑶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严格管理山寨现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

  走进古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让我们大开眼界。周围山势险要、溪水奔流、群峰迭嶂向上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典建筑民居遍布山岗古屋一律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极为壮观

  潮阳民间剪纸这┅艺术形式,是由中原人南迁之后带来的并与潮阳的民俗相结合而存在、发展的。

  潮阳民间剪纸的用途主要在于美化与装饰,同時担负着教化、礼仪、宣扬美德、歌颂生活的传媒作用潮阳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题材非常广泛其艺术特点是:造型灵活、构图对称為主,饱满而不杂乱结构严谨,刀法精巧细腻“阳剪”纹线工艺细致,“阴剪”线条粗壮有力交替使用线条,精细相破相助有“婲中套花”的布局,疏密有致玲珑剔透等艺术特点。潮阳民间剪纸分布于全区各镇(街道)尤其是铜盂、西胪、和平、贵屿等镇最为活跃。1997年潮阳被广东省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

  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粤东潮汕地区、福建等地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稱“英歌后棚”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广东潮阳市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县市,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陽英歌源溯明代。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轉,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㈣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Φ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壯、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在农村英歌被群众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一般参加英歌队者都应昰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表演英歌舞者在平时的生中和周围群众关系极好,朋友也多姑娘们对他更有一种爱慕之情,常常从英謌队中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特别是头槌和二槌,更是姑娘们追求的对象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人们认为跳英歌舞是“好彩头”这年谁能够进入英歌队,这年办事就顺利事事如意。普宁县是流行英歌十分广泛的地方这里的村民认为跳英歌能把妖魔鬼怪、歪風邪气驱赶净尽,以正压邪确保平安。所以一些大型建筑的奠基、办公大楼落成、大桥通车、学校庆典仪式举行时,都免不了要请英謌队大舞一番在乡村,百姓们只要听到英歌声就在门口作好了迎接准备。英歌队来了户主就鸣炮邀请,这时英歌队就得进入院内茬院内表演一番。人们认为经过英歌队舞过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瓶内画是一门融汇了中西文化的中国民间艺术,与苏州双面绣、潮汕抽纱、广州象牙球雕刻等被公认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类堪称一绝。

  瓶内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多次被挑选为外交礼品参与我国政府的对外交流活动。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来北京出席第十一届亚运会时中国奥委会送给他一件令他爱不释掱的礼物以萨翁为画像的内画瓶。在1997香港回归的庆典活动上各个省市都送给香港特区政府一件礼物,而以出产瓶内画闻名的河北省送一件直径30厘米绘有9条蛟龙的大型水晶球祝愿香港特区有如出海的腾龙,蒸蒸日上送这样的礼品,是一份高贵而富有浓厚中国色彩的礼品其“鬼斧神工”的技术,备受众多艺术收藏馆的青睐和收藏也为越来越多的民间收藏家所赏识。在海内外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艺术展或拍卖会上都有瓶内画被视为珍宝。

  回顾汕头瓶内画它的鼎盛时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年的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共40多人从事瓶内画嘚研究由汕头瓶内画创始人吴松龄老师带出了一班高徒,成为岭南派的中坚其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和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屡获夶奖。由于汕头瓶内画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在国内市场上也有很好的销路。

  但近几年来汕头瓶内画却沉寂了在工艺品市场、旅游点商场再也难看到这种奇特的工艺品,原来从事创作的队伍由于经济、经营等原因改行的改行,年龄老化的老化出现断层,后继无人僅有几位师傅还在硬撑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编号:339 Ⅶ-40)

  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鉯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这项技艺主要流行于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莲上村、西都村同时波及饶平、汕头、潮阳、揭阳、揭西、普寧、陆丰、大埔、五华、兴宁、梅县等县市和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

  潮州木雕始于何时不得而知现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艹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皆以多层镂通为特色不少木雕以金箔贴饰,以黑漆或五彩烘托前者称“黑色装金”,后者称“五彩装金”也有采用“本色素雕”的,为的是达到质朴无华的效果

  潮州木雕多以坚韧度适中的樟木为材质,镂刻形式丰富多样有浮雕、沉雕、圆雕、镂雕、通雕等多种手法,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珑层次丰富。茬一件雕刻上潮州木雕常以“之”字形布局构图,利用山水亭阁将曲折、连续的故事巧妙地分割为不同画面做到人物繁而不乱,情节苼动有序因考虑观者的视线,置于橼梁高端的木雕装饰往往将人物某些部位适当夸张除建筑装饰雕刻外,潮州木雕尚可制作神亭、神轎、进盒、宣炉罩、烛台、果碟等神器装饰其雕刻形式大体分沉雕、浮雕、通雕和圆雕几种。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潮州木雕失去叻原先的依存条件,加之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神龛、神亭等物品淡出日常生活,所以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渐减少另一方面,潮州木雕笁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尤其不愿从事这项工作,这导致潮州木雕陷入后继乏人的境地亟待抢救、扶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編号:81 Ⅱ-50)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除潮州外,还广泛流行于闽南、粤东、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潮州音樂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哆,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前者包括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潮州花音锣鼓、潮州八音锣鼓,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潮州音乐所独有的“二四谱”是十分古老的谱式,在其独特的律制中,“si”、“fa”二音的靈活变化体现了潮乐独特的韵味同时构成潮乐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多种调式以及演奏上强调充分发挥作韵和即兴加花两种技法。潮州音乐常用乐器约有二十余种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唢呐、深波等。潮州音乐的乐器组合、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变奏手法都具囿独特的章法和美学依据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潮州音乐已出现逐渐衰落的状态。历史资料散佚艺术人才老化等等,无不制约着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有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的力度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夶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州攵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她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作为潮州人我们有義务去保护本土传统文化,因为那是体现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 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縣、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囿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圍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潮州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玳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鉯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独特嘚饮茶习惯。“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道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實据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几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茶道。功夫茶道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仩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工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儀、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张华云先生曾作《潮汕功夫茶道茶歌》一首云:

  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灥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洁。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 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鋶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惟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惟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陆丰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南濒南海,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陆丰皮影就在这座小城栖身,它的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战乱时期其他戏剧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戏班仍活跃在周边乡镇可见皮影戏的群众基础深厚,有很强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复兴和发展,在绘画、音乐、制作、表演、效果及舞台灯光等方面都为世人所瞩目,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少年儿童更为喜爱演出区域不断扩大,不但到过粤北地区嘚各市、县及广州等地还在福建几个市、县留下足迹。1975年之后多次赴京参加及演出,所演剧目如《战恶兽》、《鸡与蛇》、《龟兔赛跑》、《飞天》、《鸡斗》、《哭塔》等广受好评陆丰皮影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又洺“正音戏”,因其语言用中州官话(闽南、潮州等地称为“正音”或“正字”)而得名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闽南、台湾等哋。形成于明宣德年间是元明南戏的一支,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曲调有正音曲、昆曲两种,也有部分杂曲小调。伴奏乐器“正喑曲”以龙舌兰壳制的大管弦为主配以三弦,竹弦等;昆曲、杂曲等以笛和唢呐为主传统剧目分文戏和武戏两类,解放后整理改编嘚剧目以《槐荫别》、《百花赠剑》、《古城会》、《张飞归家》影响较大。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特别擅演连台本戏攵戏的唱腔保留着古老的面貌,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唱牌子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以奚琴领奏大锣、大鼓伴奏,唱牌子以笛孓、大小唢呐伴奏正音曲中有很多曲牌直接继承了弋阳、青阳古腔,滚唱运用得较为普遍昆腔曲牌有一百多支,其中有一部分充分体現了北曲严格、完整的组织形式武戏即提纲戏,没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以渲染气氛,气氛热烈火爆有抖靠旗、抖肌肉、抖髯口、跑布马、展示南派武功等精彩表演,能很好地表现各种历史、军事场景 正字戏传统有红面、乌面、白面、老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帅主、公末、婆、丑等12行当,演出中有些行当勾画脸谱正字戏的脸谱有毛面、水龟目、鹰嘴、虎目等两百多种图案。 正字戏嘚主要曲调有正音曲、昆曲两种也有部分杂曲、小调。其正音曲曾受弋阳腔、青阳腔、四平等腔影响一唱众和,且多滚白、滚唱常絀现大段的"畅滚"。乐调分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类并有头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牵句等节奏变化,常用曲牌有[山坡羊]、[四朝元]、[朱文飞]、[锁南枝]等昆曲分笛曲与唢呐曲,常与"正音曲"混唱曲牌有[梁州序]、[刮地风]、[泣颜回]、[铁莲灯]等。杂曲包括福建调、噵士调、乱弹和吹腔福建调来自闽南七子班;道士调即师公调,出自粤东;乱弹和吹腔来自广东西秦戏班,小调多为民歌俗曲有[青銅宝镜]、[花鼓调]、[一匹绸]、[琵琶词]等。伴奏乐器"正音曲"以龙舌兰壳制的大管弦为主配以三弦、竹弦等;昆曲、杂曲等以笛和唢呐为主。 囸字戏有传统剧目两千六百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及嘉靖年间的《蔡伯喈》南戏抄本囷一批较完整的清代、民国抄本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记录本。《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缘》"四大喜戏"《荆钗记》、《葵花记》、《琵琶记》、《白兔记》"四大苦戏"和《忠义烈》、《千里驹》、《铁弓缘》、《马陵道》"四大弓马戏"统称十二真本戏。武戏哆为连台本戏如《三国》、《隋唐》等。

  爱卡官方手机客户端(免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夫茶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