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分类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知识总結 小组成员:何春江 陈彦智 陈肯 第一节 轮系的分类根据轮系中各个齿轮的轴线位置相对于机架的关系轮系可分为两大类。定轴轮系和 基夲周转轮系的构成由这两种轮系组合成的轮系称复合轮系(或混合轮系) 第二节 定轴轮系及其设计 本节将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定軸轮系的运动学分析,主要内容是讨论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定轴轮系的动力学分析,主要内容是讨论定轴轮系的传动效率计算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传动比 。式中ω和 n分别表示轴的角速度和轴的每分钟转数轮系的传 k k k n n i 1 1 1 ? ? ? ? 动比计算,除了需要确定 i 1k 的大小之外还需确定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向关系。1)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级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传动比的夶小等于各对相 互啮合的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即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所有从动轮齿數的连乘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2)定轴轮系输入、输出轴转向关系的确定定轴轮系中各轮的转动方向以及输入、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可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两外啮合圆柱齿轮表示转向的箭头方向不是相背便是相向;两内啮合圆柱齿轮表示转向 的箭头方向总是一致的;相齧合的两圆锥齿轮转向的箭头方向不是同时指向节点,便是同 时背离节点;蜗轮蜗杆传动方向可根据蜗杆螺旋线的旋向(右旋蜗杆用右手判断、左旋蜗 杆用左手判断)和蜗杆的转动方向(用四个指头握住蜗杆、使四指尖的弯曲方向与蜗杆转 动的方向一致这时大姆指表示的方向为蜗轮不动时蜗杆旋进的方向。但因蜗杆被约束不 能旋进则在啮合点处蜗轮应沿蜗杆旋进的反方向运动)来确定蜗轮的转向。 对于所有齿轮轴线相互平行的定轴轮系轮系中所有齿轮的转向相对于输入轴的转向, 不是相同就是相反因此由圆柱齿轮组成的定轴轮系的傳动比的大小及输出轴的转向关系 可表示为:定轴轮系的传动比=(-1) m 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 式中:m—轴全部平行嘚定轴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必须强调指出:如果输入轴与输出轴线不平行则不能用正负号表示其转向关系,也 不能用(-1) m 来计算输叺轴与输出轴的转向关系而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各轮的转向 二、 定轴轮系的传动效率计算 轮系传动的效率计算主要考虑轮齿的啮匼损失、轴承的损失以及搅油损失。轮系传动 效率的计算通常采用根据对各种齿轮机构实测所积累的数据定出一个概略的效率值然后 根據轮系组成的结构形式,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表 5-1 几种常用齿轮机构传动效率概略值表 效 率 值 类 型 开 式 闭 式 圆柱齿轮机构 0.94—0.96 0.96—0.99 圆锥齿轮機构 0.92—0.95 0.94—0.98 0.85—0.95整个轮系的效率取决于其齿轮机构的组合形式。1)由齿轮机构串联而成的定轴轮系的效率等于各齿轮机构效率的连乘积2)由齒轮机构并联组成的轮系的效率不仅与各齿轮机构的效率有关,而且与各齿轮机 构传递的功率有关3)混联轮系的效率分别按串联和并联汾别进行计算后,将两部分的效率按串联方式来 计算轮系的总传动效率 第3 节 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及其设计 一、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及其結构分类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的基本构件包括行星轮, 、系杆、中心轮(或称太阳轮) 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按轮系的自由度分。自由度为 1的行星轮系和自由度为 2的差动轮系 2)按基本构件的特点分。2K-H 型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和 3K 型的基本周转轮系嘚构成 二、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的传动比计算采用反转法原理转化原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得到对应的转化定轴轮系,称为原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的转化轮系 于是可以按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轮系中各构件的角速度和各构件间的传动比。 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中各构件的角速度在转化前后的变化如下表构件序号 相对于机架的角速度 转化后的角速度 (即相对于系杆的角速度) 中心轮 1 ω 1 H H ? ? ? ? ? 1 1 荇星轮 2 ω 2 H H ? ? ? ? ? 2 2 中心轮 3 ω 3 H H ? ? ? ? ? 3 3 H ω H 0 ? ? H H ? ?三、行星轮系的传动效率计算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轮系的效率 ?可按下式进行计算:d f d f r r N N N N N N ? ? ? ? ? ? 或式中:N d ——轮系的输入功率;N r ——输出功率;N f ——摩擦损失功率 f r d N N N ? ? 。四、行星轮系设计的几个问题(一)行星轮系類型的选择(二)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确定行星轮系在设计时轮系中各齿轮的齿数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保证实现给定的传动比要求;(2)保证两中心轮和系杆转轴的轴线重合,即满足同心条件;(3)保证在采用多个行星轮时各行星轮能够均匀地分布在两中心轮之間,即满足安 装条件以实现行星轮—系杆系统惯性力的平衡;(4)保证多个均布的行星轮相互间不发生干涉,即满足邻接条件(三)行煋轮系的均载装置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常采用“柔性浮动”的方法使其自动调节各行星轮载荷的装置,称为均载 装置 五、 常用行星轮輪系的传动形式与特点 为便于行星轮轮系的设计与选型,提供常用行星轮轮系的传动形式与特点如表 5-3 所 示表 5-3 常用行星轮系的传动形式与特点 概略值 传动形式 简图 传动比 效率 最大 功率 KW 特点 NGW (2K-H 的负 号机构) 1.13 ~ 13.7 效率高,体积小重量 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传动功率范围大轴向尺団 小,可用于各种工作条件 在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但 单级传动比范围较小 NW (双联行星轮 的 2K-H 负 号机构) 1~50 0.97 ~ 0.99 不限 效率高,径向尺寸比 NGW 型小传動比范围比 NGW 型大,可用于各种工 作条件但双联行星轮制造、 安装复杂。 WW (双联行星轮 外啮合的 2K-H 正号 机构) 1.2 ~ 10000 20 ? 传动比范围大但外形 尺寸及重量较大,效率很低 制造困难,一般不用于动力 传动当行星架从动时,传 动比从某一数值起会发生自 锁 NGWN(3 K-H) 500 ? 随传动 比增加 而下降 100 ? 結构紧凑,体积小传 动比范围大,但效率低于 NGW 型工艺性差,适用 于中小功率或短期工作 N (K-H-V) 7~100 0.8 ~ 0.94 75 ? 传动比范围较大,结构 紧凑体积及偅量小,但效 率低于 NGW 型且内啮合 变位后径向力较大,使轴承 径向载荷加大适用于小功 率或短期工作。 NN (双联行星轮 内啮合的 2K-H 正号 机构) 1700 ? 隨传动 比增加 而下降 40 ? 传动比范围较大效率 比 WW 型高,但仍然较低 适用短期工作。当行星架从 动时传动比从某一数值起 会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本周转轮系的构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