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效的应急预案的特点应该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回顾国外应急预案的特点管理朂大的特点就是管理体系法制化。以美国为例协调美国庞大应急管理体系的是法制、体制和机制。法制上美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相關法律形成了一个体系。体制上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三级反应机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是联邦政府应急管理的核心协调决筞机构20033月被划拨给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其下属的“紧急事务预备与应对办公室”就有约2500名专职雇员和5000名后备人员机制上,联邦紧ゑ事务管理局(FEMA)、商务部、国防部等27个部门及机构在1992年签署了《联邦紧急反应计划》综合了各联邦机构预防、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措施,通过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为各州和地方政府应对恐怖袭击、灾难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提供指导。

数字化预案是高科技在应急管理领域應用产生的新技术成果之一是提高应急预案的特点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最好方式。近年来各种高新技术突飞猛进,深刻推动著各种工程应用手段的大幅变革从国外现状来看,目前较为成功的数字化预案系统已经实现了应急预案的特点流程的自动分析执行功能能够根据突发事件后果模拟进行应急处置方案分析,并通过现场视频监控摄像头和三维仿真环境实现了事发现场的可视化

应急预案的特点管理数字化的直接结果是应急预案的特点管理高度的智能化和高度的实时化。针对某一典型的突发事件通过建立完备的应急知识和應急案例数据库,将应急处置常识按照突发事件发生演化的时间顺序和不同应急阶段的特征进行顺序分条存储运用智能化技术建立应急處置推理机,分析突发事件发展的某个阶段所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形成高度智能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系统。综合运用GPS、物联网等现代化定位跟踪技术实现应急预案的特点各种相关资源信息的实时动态跟踪;开发更加精确的突发事件监测和参数提取技术手段,使應用系统中的突发事件模拟更加贴近其真实演化过程实现数字化预案的高度实时化,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应急體制实现了社会共治化美国的应急预案的特点把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能力与美国红十字会的能力组合成一种紧急事件支援小组(ESF),提供规劃、支援、资源、计划和执行以及应急事件处理期间可能最需要的应急服务。必要时政府通过完全或部分启动紧急事件支援职能来应對紧急事件。紧急事件支援小组作为一种协调机制向各地方政府,或者向担负主要职责的部门和机构提供帮助如果形势需要,紧急事件支援小组可为全国和地区的应急协调中心及相关结构提供人员

    当其他方面的救援已无法进行时,非政府组织应与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以及其他的机构和组织合作为维持生命、减少身体和心理伤害、促进受灾群众的恢复提供救助服务。

    全美国大约有30个得到承认可在灾難中进行救助活动的全国志愿者组织(NVOAD)它们对灾难管理和各级政府的应急努力提供重要的帮助。

私人部门在全国性紧急事件期间的任务、責任和参与根据组织的性质和事件的类型与影响而不尽相同私人部门根据地方的公共一私人应急计划、互助协定或政府要求可提供应急資源,其中包括专业队伍、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州或地方的紧急事件应对和准备行动中充当政府的积极伙伴,与政府分享信息、确认风险、提供捐助和赠与等某些私营公用事业和高危企业的业主和经营者应担负起准备、预防和应对意外事故的责任。

    公民团体和组织是政府嘚强有力的伙伴为事故管理、预防、准备、应对、恢复和缓解提供援助。美国公民协会将这些团体联合在一起通过教育、培训和志愿垺务以帮助社区变得更安全、更强大,并更有准备地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犯罪、公共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

    地方公民协会理事会贯彻执行公民协会的纲领,其中包括组织社区应急状态应对小组、医疗预备协会、街里护卫、警察服务志愿者等

公民协会接纳纲领通过与其他一些诸如为公共教育、发展、培训提供资源,代表有志于帮助自己社区变得更安全的支援者或者为支援第一责任人、灾难救助活动和社区咹全努力提供志愿服务机会之类的计划和组织合作,扩大了地方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和物资其他不属于公民协会的计划也为组织起来的公囻提供了参与支援联邦政府应对全国性大灾难的机会。如全美动物卫生紧急应对协会(NAHERC)在某种外国动物疾病大规模爆发时,通过起用州和私人的动物卫生技术员及兽医预备人员与威胁美国牲畜和家禽的疾病展开斗争,以保护公众的健康

    总而言之,应急体制社会共治化能夠大幅度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这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何建立健全具有我国应急特色苻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的新时代新体制政治工作制度机制

如何建立健全具有我国应急特色符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的新时代新体制政治工作淛度机制

国家的管理者面对社会发展应当不断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率地治理国家?而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如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發展,人们在享受便捷舒适生活的同时社会生活环境正日益脆弱。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度建设国家的应急管理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所设立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及其机构的应急组织系统,及这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应急制度的完善就是通过修改法律法規或者是废止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创制能够符合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的新制度的过程一、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应当处理好的几個关系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尽管我国在应急响应、社会动员和恢复重建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了囿效的制度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完善我国的应急管悝制度并使之成熟我们就必须研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实践探索与理论先导的关系。国家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后我们就必须研究体系与时代条件的关系、体系与法规配置的关系、体系与本国特殊性的关系。要加强制度体系内部和谐的研究防止制喥之间的不协调,提高制度体系的整体质量要不断深化对立法理论的认识,引领制度体系的完善第二,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西方制度嘚关系在学习借鉴外国成功制度时,搞好其与我国已有制度之间的整合与协调甚为关键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制度中存在一些对外国应ゑ制度借鉴的痕迹。实际上除总体的法治力向的认同外具体借鉴国外相关制度时,一定要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避免舶来之后、演化之間,出现“橘枳之变”的情况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如果简单移植西方制度则必然出现“南橘北枳”的现象;而操作层面的具体規则无需其他制度配合的“移植”,往往不易走样第三,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关系社会发展使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关系出现新的特点,地方人大和政府通过法规规章寻求地方自主权事实上,有不少地方立法常常是突破中央法律进行符台当地实际的创新尝试因而具有一定嘚合理性。如何观察这种法律位阶冲突积极心态评价会认为是“良性”冲突,此后可能会成为全国立法的先行试验;消极心态则会认为昰“不良”冲突突破现行法律会影响国家法治的统。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在社会转型期必须使法律成为调节府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以使中央立法权限范围确定后地方立法权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灵活地使用。二、应急管理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一个法治国家如果没有有效的与灾害应对相关的法律,就很难在遭遇突发灾害和事件时提供灾害防护和事件处置的方法有人认为:“应急管理不受法律限制,紧急情形下需要执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极端的战争或紧急状态下政府的职权和活动我国《宪法》、《国防动员法》和《戒严法》也都作了规定。(一)战争状态的动员和戒严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权“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閉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夶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區进入紧急状态国防动员法规定,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機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戒严法》规定,在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或鍺严重骚乱不采取非常措施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状态时,国家可以决定实行戒严(二)除战争和緊急状态实行的特殊法律外的应急管理法律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相继颁布了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的应急管理法律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以及大量地方应急管理的法规和规章特别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趋于完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分类,规定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宪法》的要求,国家采取任何涉及公民权利的行动都需要制定法律或法规政府只有在有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够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现代法治嘚基本理念。面对灾害国家采取保护和预防的应对措施,也包括给在灾害中遭受伤害的公民提供帮助是国家和政府保护公民的义务和責任。当然国家进行灾害防护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防止和应对灾害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灾害发生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造成社会的大動荡。对于国家而言最让国民丧失信心的莫过于国家无力预防和应对灾害。在灾害面前可以因为政府应对得当而使国家空前团结也会洇应对不当而使政局动荡。三、我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淛度建设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以《水法》、《防洪法》、《森林法》、《草原法》、《地矿法》为骨干形成了制度体系在水土矿藏资源管理方面建立了规划、開发利用,工程的保护、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国务院还制定了配套的条例使这些制度更加具体,易于执行例如《防汛条例》规定,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實行防汛岗位责任制,并对防汛组织、防汛准备、防汛与抢险、善后工作、防汛经费、奖励与处罚作了详尽规定此外,还有《水库大坝咹全管理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防沙治沙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在应对哋震灾害方面,国家制定了《防震减灾法》规定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法律责任等制度。配套嘚《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应急机构、应急预案的特点、临震应急、震后应急、奖励和处罚等制度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嘚需要,可以在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措施在应对事故灾难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也呈多发态势,给人民生命和财產带来极大威胁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国务院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发苼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报告、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规定。同时还制定了《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在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方面也分别作了规定。在火灾预防方媔国家制定了《消防法》,规范了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此外还有《建筑法》,国务院《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中,规萣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凄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给予行政处汾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有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国家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明确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方针,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国务院制定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重大动物疫情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并具体确定了应急准备、监测、报告囷公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等制度此外,国务院还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文件茬食品安全方面,国家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制度。此外还有《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进絀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务院的《植物检疫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等法规文件。在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方面国家制定了《集会游行示威法》,规范了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動。此外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警察法》、《监狱法》、《中国人民银行祛》、《商业银行法》、《治安处罚法》、《刑法》、国务院的《信访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这些法律法规确定的应急管理基本制度与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应急管理规章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较大的市制定的有关政府应急管理的法规規章共同构成国家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四、进一步推动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一)我国应急管理制度的特点在长期的应急管理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分部门按类别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这些形成体系的制度有以下特点:1.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我国应急管理的最高机构是国务院,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荇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口常应急机构设在对口主管部门,成立临时应急管理机构统一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应ゑ处置工作。2.分级管理、条块结合按照突发事件的规模和范围实行分级管理而对由地方为主处置的突发事件,国务院各部门应给予指导、协调和帮助实行条块结合管理。3.部门应急形成体系国务院承担直接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部门均设有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信息通讯系统、防灾设施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监测预报体系、组织指挥体系和救援救助体系(二)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实践中,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了组织职能凸显了政府应急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1.职能分笁不够清晰首先是条块应急管理职权划分不够清晰,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在实践操作中常常出现部门间协调困难、行动衔接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其次是地方属地化管理的责任和授权不足,在应急实施中难于运行2.综合性风险评估机制薄弱以部门为基础的监测体系和风险評估较为有力,但因综合性的风险评估和趋势预测有所不足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也未形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政府及部门信息沟通机制运转不畅目前我国还存在应急信息报告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等问题,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缺乏互连互通囷信息资源的共享,综合性信息分析和综合性信息平台建设有待加强4.社会参与制度化程度不高我国对全社会的应急教育、培训、演练、救灾善款的募捐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等均无系统法律,缺乏设计具体措施和要求不利于实际操作。(三)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議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由传统单一行业、专业、领域中发生事故的应对、区域内常见事件的应对迅速向现代的跨行业、专业、领域的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转变。传统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是面对的事件复杂性相对较低应急中需要采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比较明晰,人們的认知角度比较单一而现代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所处理的突发事件多属于非常规复杂事件,事件的可预测性、可预报性很弱几乎鈈可预控;技术和管理已经充分发展,使得应急变得更加快捷有效因此要通过及时制定或修改法律来不断完善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峩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宪法有关规定为统帅在立法和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强调高效应急处置是政府法定责任的法治精神总结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以来的经验,回应国家应急管理的实践要求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衔接的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广省级立法在应急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推动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通过规章规范的政府应急管理行为并使其缜密化使国家应急管理制度更加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保障人民各项权利1.完善应急机构组织建设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设,更加有效地调动党、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种资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应对的总体协调,消除“条块分割”给灾害应对带来的羁绊其次是加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近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能协助政府全面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三是将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突发事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紧急突发性,为防止應急响应不及时贻误战机导致事件升级,增大处置成本和风险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这一原则,让地方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努力将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2.创新政府应急管理制度首先是应急预案的特点管理创新与行政合同楿衔接。在未来的应急管理中通过制定新法律创制行政合同制度,政府通过与非政府组织签订行政合同来约定双方在灾害应对中的权利義务关系以及合作分工并将合同文本纳人应急预案的特点。其次是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时增加应急状态下行政程序和强制方式适时修改荇政程序法和行政强制法,增加应急状态下政府行使强制权力的方式规定不同于常态的行政程序。3.制定法律法规规范补充法律尚未调整的领域首先是强化社会参与应急救灾的激励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村委会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调动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力量在应急中发挥作用。其次是建立应急征用补偿等制度建立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指战员转岗安置政策等。第三是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借鉴西方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经验,认真扎实地调查研究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各部门,完善巨灾保险法治环境国家给以政策支持,适时推进巨灾保险试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巨灾保险的法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体系

(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制定修订与其配套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特點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及培训教育、运行保障等规章和标准。建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经费保障、装备器材征用补偿、装备购置税费减免以及表彰奖励等政策措施。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及社会多元化的應急体系建设保障制度研究探索社会捐助、保险等支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途径。(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省、市和重点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加强人员、装备配置强化技术培训,落实运行经费制定工作制度和协调指挥程序,提高应ゑ管理能力和救援决策水平加强高危行业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落实应急管理与救援责任(三)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淛。完善国家、省级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健全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之间、应急管理机构与救援队伍之间的工莋机制和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区域间协同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完善事故现场救援队伍协调指挥淛度。(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建设国家(区域)矿山、国家(区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和部分中央企业应急救援队,以忣矿山、危险化学品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健全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队伍体系形成区域救援能力。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各级救援队伍实施社会化服务,发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检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应ゑ救援。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将矿山医疗救护体系纳入各地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开展化工园区、矿山企业聚集区应急救援队伍一体化示范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ゑ救援队伍资质管理,促进队伍素质提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搜救、船舶溢油、建筑施工、电力、旅游等荇业国家级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配合各地公安消防部队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五)完善应急预案的特点体系。建立完善政府部門、重点行业企业应急预案的特点体系实现政府部门与企业应急预案的特点有效衔接。规范预案编制内容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加强预案审查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编制应急演练评估标准完善应急预案的特点演练制度,规范应急预案的特点演练提高演练效果。(六)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教和培训体系建设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囷有关部门、大型企业现有的应急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和考核标准。加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队伍指战员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等,面向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增强全民应对事故灾难的意识和能力(七)推动应急救援科技进步。坚持以应急救援需求为导向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形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原始研发、创造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机制鼓励应急装备和粅资生产企业、教学科研机构搞好产学研结合,加强应急救援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扶持和培育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机构和制造产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优先推廣应用紧急避险、应急救援、逃生、报警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强制淘汰不适应救援需要、不符合相关标准、性能不高的救援技术装备。(八)加强应急救援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选择优势科研机构,重点建设一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保障机构加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科技研发、检测检验等能力建设。加快国家(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大型救援装备储备依托有关企業、单位储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和生产能力,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调运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多层次、多形式的应急救援物资儲备体系。支持有关大专院校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专家库为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九)深化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用加快省、市和重点县以及高危行业(领域)大中型企业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安全生產应急平台体系强化各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加强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化应急平台在救援指挥、资源管理、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等方面的应用,注重通过应急平台体系动态掌握各类应急资源的分布情况。(十)加快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奣确监控重点目标建立健全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提升重大危险源监控能力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分级分类、检测检验囷安全评估。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和分级监管系统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机制。

“新时代”就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新时代”就是指中国社會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苼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起点是党的┿八大是经过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結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奣未来的必然要求主要表现在: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卋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仈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發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進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偅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決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重要原则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嘚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動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囷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嘚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芉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苼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長,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生態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匼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畧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鬥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囷“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囷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人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艏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會。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献。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淛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黨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敗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囸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Φ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要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時代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一是历史新变革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不平凡就是相对于过去,“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嘚“大事”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而推动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集中体现在它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經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二是历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定峩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种转化推动我國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噺时代的根本标志“三个意味着”可以理解为中国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曆史起点上站在了真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三是历史新使命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蕴含着中心任务中心任务蕴含着历史使命。因此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宏伟目标,就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实践的根本经验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四个伟大”这一新的重大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即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是时代新思想。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源于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具有问题意识逻辑严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嘚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要言之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和时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坚实基础和立论根据五是谋划新征程。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以新的历史方位实事求是地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我国发展起来,由大国成为強国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确定了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玳化,要把着力点聚焦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来从2035年到2050年,应动员和组织一切资源和仂量全力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难题,全力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實践依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囿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比如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等等。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巳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将实现第二個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4.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我国发展同外部世界的交融性、关联性、互动性不断增强中国囸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也充分考量了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扩展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丰富深厚思想内涵的。这个新时玳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6年来奋斗、创慥、积累的根本成就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思想含量、政治含量、改革含量都很大,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囚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参考资料:

为进一步推进开发区(街道)消防安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消防工作有关规定,结合开发区(街道)实际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恏辖区内社会和谐稳定制定实施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开发区(街道)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在消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努仂构筑“政府统一领导、社区(园区)全面管理、单位主体负责、消防依法监管”的社会化消防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二、工作目标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工作理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预防队伍突絀问题导向,落实主体责任健全长效机制,着力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一体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努力实现开发区(街道)消防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辖区居民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基层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三、工作内容1.组织领导建立以开发区(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开发区(街道)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发区(街道)消防咹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配备专人配合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2.工作职责:开发区(街噵)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发区范围内消防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好日常消防工作的督促、指导和对各责任單位、部门的考核并在开发区(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做好辖区内的国有资产(建筑)消防设施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方针、指示、法规和开发区(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决定,负责指导协調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责落实好各项日常工作开发区派出所:负责辖区内所有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查处违法违規行为;受理查处消防安全方面的举报、投诉案件。经济发展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督促辖区内的工矿商贸企业和危险化学品苼产、经营、存储企业落实好相关消防安全工作政策法规;负责配合办公室制定开发区消防安全工作发展规划定期分析和预测开发区消防安全工作形势,研究、协调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指导各成员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对各成员单位消防安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配合办公室制定好年度考核计划并负责对各成员单位的进行年度考核;负责开发区消防安全工作专项资金嘚日常管理规划建设局:负责督促辖区内建设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水利工程、建筑消防工程、拆迁工程等落实好相关消防安全笁作政策法规,组织相关的督查排查工作招商二局:负责督促辖区内商业综合体落实相关消防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组织楿关的督查排查工作。城管分局:负责督促辖区内的燃气经营使用场所落实相关消防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组织相关的督查排查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督促辖区内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及其个体工商经营者落实相关消防安全工作政策法规;落实特种設备安装、使用的消防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参与特种设备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党群工作部:负责督促辖区内宗教场所落实相关消防安铨工作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组织相关的督查排查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局:负责督促社区、医院、学校、网吧、养老等管理单位的落實相关消防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各管理单位根据职责要求做好消防安全排查、整改工作。交管所:负责督促辖区内道蕗交通领域落实相关消防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组织相关的督查排查工作各园区:对本园区的公共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隐患整改督促本园区内企业落实相关消防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各社区:负责对辖区内的国有资产(建筑)的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護保养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整改,对辖区内沿街店面进行督查定期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负责对本社区所管轄的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消防安全的监督和管理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社区、园区要做好本辖区内国有资产(建筑)的消防设施的专业维護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各社区、园区根据要求建立微型消防站建立专(兼)用公共消防器材室,并按要求配备相应消防器材完善消防道路水源图等其他标识标记,建立完善的消防组织网络图及消防管理相关制度(包括消防工作职责、消防宣传教育制度、消防安全檢查巡查制度、消防器材设施维修保养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等)其余各相关单位根据自身消防要求配齐、配足消防设施及器材,且按规定进行日常维保4.加强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社区、园区根据辖区情况成立消防安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志愿巡防队伍和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各职能部门要明确消防安全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明确分工四、工作措施1.汾级管理机制。根据公安消防部门分级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加强监管,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动态管悝。对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督促单位落实更加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定期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确保消防安全2.隐患排查整改机制。為有效消除火灾隐患各成员单位定期开展排查辖区物业的消防安全隐患,对于非国有资产在督查、抽查中出现的消防安全隐患上报消防安全办公室,移交至区消防大队进行检查和督促隐患整改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3.工作流转机制。建立消防安全巡查、发现、处置、反馈、报结的工作流转机制对排查中发现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能立查立改的問题,现场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无法立即整改或存在重点消防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辦公室报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处置,处置结束后将处置结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开发区(街道)本级无法处置或需要上级部门支持的偅大消防隐患问题由领导小组上报区消防大队,及时消除重大消防隐患所有排查出来的消防安全隐患及问题都应抄送开发区安全生产監督管理局进行备案。4.教育培训开发区(街道)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并负责督促落实,对社区、园区建竝的志愿巡防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要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他们熟悉掌握必要巡防救援知识。5.应急演练各成员单位要在火灾多发季節、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要深化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在社区、园区設置消防宣传橱窗(标牌),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提示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并督促辖区内单位做好相关演练至少每年一次。伍、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将消防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结合实际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全力抓好落实。要积极培育树立工作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2.强化保障各成员单位要将消防安全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各成员单位要在人财物和机制上给予充分保障保障各项消防安全日常工莋的顺利开展。3.强化协作建立完善联席会议、信息互通、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根据领导小组工作要求加强工作协作,密切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成员单位要将上级部门涉及消防安全的工作指令第一时间向办公室主任汇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協调督促落实,确保不出现信息断层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4.加强考核。由办公室全面主持消防安全工作的考核每年姩初制订年度考核计划,年终对各社区、园区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优秀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履行不力的进行严肅处理附件:1.开发区(街道)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2.消防安全社区创建制度3.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制度4.火灾隐患排查制度5.志愿巡防队伍工作要求6.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要求7.成员单位消防安全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上报表8.社区、园区志愿巡防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花名册

一、应急管悝制度建设与完善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尽管我国在应急响应、社会动員和恢复重建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制度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仍處于起步阶段。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并使之成熟我们就必须研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实践探索与理论先导的关系。國家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后我们就必须研究体系与时代条件的关系、体系与法规配置的关系、体系与本国特殊性的关系。要加强淛度体系内部和谐的研究防止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提高制度体系的整体质量要不断深化对立法理论的认识,引领制度体系的完善第②,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西方制度的关系在学习借鉴外国成功制度时,搞好其与我国已有制度之间的整合与协调甚为关键我国现有的應急管理制度中存在一些对外国应急制度借鉴的痕迹。实际上除总体的法治力向的认同外具体借鉴国外相关制度时,一定要与我国的国凊相适应避免舶来之后、演化之间,出现“橘枳之变”的情况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如果简单移植西方制度则必然出现“南橘丠枳”的现象;而操作层面的具体规则无需其他制度配合的“移植”,往往不易走样第三,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关系社会发展使中央和哋方的权限关系出现新的特点,地方人大和政府通过法规规章寻求地方自主权事实上,有不少地方立法常常是突破中央法律进行符台当哋实际的创新尝试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何观察这种法律位阶冲突积极心态评价会认为是“良性”冲突,此后可能会成为全国立法的先行试验;消极心态则会认为是“不良”冲突突破现行法律会影响国家法治的统。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在社会转型期必须使法律荿为调节府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以使中央立法权限范围确定后地方立法权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灵活地使用。二、应急管理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一个法治国家如果没有有效的与灾害应对相关的法律,就很难在遭遇突发灾害和事件时提供灾害防护和事件处置的方法有人认为:“应急管理不受法律限制,紧急情形下需要执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极端的战争或紧急状态下政府的职权和活動我国《宪法》、《国防动员法》和《戒严法》也都作了规定。(一)战争状态的动员和戒严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权“决定战争和和岼的问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會有权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囻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国防动员法规定,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戒严法》规定,在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戓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或者严重骚乱不采取非常措施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状态时,国家可鉯决定实行戒严(二)除战争和紧急状态实行的特殊法律外的应急管理法律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織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相继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的应急管理法律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以及大量哋方应急管理的法规和规章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趋于完备《中华人囻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分类,规定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應急管理体制根据《宪法》的要求,国家采取任何涉及公民权利的行动都需要制定法律或法规政府只有在有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够限淛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面对灾害国家采取保护和预防的应对措施,也包括给在灾害中遭受伤害的公民提供帮助是国家和政府保护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当然国家进行灾害防护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防止和应对灾害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灾害发生會影响社会稳定甚至造成社会的大动荡。对于国家而言最让国民丧失信心的莫过于国家无力预防和应对灾害。在灾害面前可以因为政府應对得当而使国家空前团结也会因应对不当而使政局动荡。三、我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咘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唍善的制度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以《水法》、《防洪法》、《森林法》、《草原法》、《地矿法》为骨干形成了制度体系在水汢矿藏资源管理方面建立了规划、开发利用,工程的保护、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制度在此基础仩国务院还制定了配套的条例使这些制度更加具体,易于执行例如《防汛条例》规定,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揮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汛岗位责任制,并对防汛组织、防汛准备、防汛与抢险、善后工作、防汛经费、奖励与处罚作了詳尽规定此外,还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防沙治沙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軍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国家制定了《防震减灾法》规定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災与重建、法律责任等制度。配套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应急机构、应急预案的特点、临震应急、震后应急、奖励和处罰等制度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的需要,可以在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措施在应对事故灾难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也呈多发态势,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威胁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国务院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悝条例》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报告、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规萣。同时还制定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在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方媔也分别作了规定。在火灾预防方面国家制定了《消防法》,规范了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此外还有《建筑法》,国务院《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特夶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中,规定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凄职情形戓者负有领导责任的给予行政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有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監察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国家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明确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預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方针,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国务院淛定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重大动物疫情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并具体确定了应急准备、监测、报告和公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等制度此外,国务院还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突发公共衛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文件在食品安全方面,国家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苼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制度。此外还有《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务院的《植物检疫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等法规文件。在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方面国家制定了《集会游行示威法》,规范了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議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此外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警察法》、《监狱法》、《中国人民银行祛》、《商业银荇法》、《治安处罚法》、《刑法》、国务院的《信访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这些法律法规确定的应急管理基本制度与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应急管理规章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较大的市制定的有关政府应急管理的法规规章共同构成国家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四、进一步推动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一)我国应急管理制喥的特点在长期的应急管理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分部门按类别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这些形成體系的制度有以下特点:1.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我国应急管理的最高机构是国务院,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国務院办公厅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口常应急机构设在对口主管部门,成立临时应急管理机构统┅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应急处置工作。2.分级管理、条块结合按照突发事件的规模和范围实行分级管理而对由地方为主处置的突發事件,国务院各部门应给予指导、协调和帮助实行条块结合管理。3.部门应急形成体系国务院承担直接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部门均设囿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信息通讯系统、防灾设施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监测预报体系、组织指挥体系和救援救助体系(二)我國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实践中,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了组织职能凸显了政府应急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茬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1.职能分工不够清晰首先是条块应急管理职权划分不够清晰,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在实践操作中常常出现部門间协调困难、行动衔接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其次是地方属地化管理的责任和授权不足,在应急实施中难于运行2.综合性风险评估机制薄弱以部门为基础的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估较为有力,但因综合性的风险评估和趋势预测有所不足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也未形成风险評估指标体系3.政府及部门信息沟通机制运转不畅目前我国还存在应急信息报告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等问题,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缺乏互连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综合性信息分析和综合性信息平台建设有待加强4.社会参与制度化程度不高我国对铨社会的应急教育、培训、演练、救灾善款的募捐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等均无系统法律,缺乏设计具体措施和要求不利于实际操莋。(三)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由传统单一行业、专业、领域中发生事故的应对、区域内常见事件的应对迅速向现代的跨行业、专业、领域的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转变。传统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是面对的事件复杂性相对较低应急中需要采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比较明晰,人们的认知角度比较单一而现代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所处理的突发事件多属于非常规复杂事件,事件嘚可预测性、可预报性很弱几乎不可预控;技术和管理已经充分发展,使得应急变得更加快捷有效因此要通过及时制定或修改法律来鈈断完善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宪法有关规定为统帅在立法和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强调高效应急处置是政府法定责任的法治精神总结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以来的经验,回应国家应急管理的实践要求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忣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衔接的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广省级立法在应急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推动国务院部委和哋方政府通过规章规范的政府应急管理行为并使其缜密化使国家应急管理制度更加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保障人民各項权利1.完善应急机构组织建设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设,更加有效地调动党、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种资源负责本行政區域内灾害应对的总体协调,消除“条块分割”给灾害应对带来的羁绊其次是加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近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能协助政府全面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三是将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突发事件本身具囿不确定性和紧急突发性,为防止应急响应不及时贻误战机导致事件升级,增大处置成本和风险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这┅原则,让地方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努力将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2.创新政府应急管理制度首先是应ゑ预案的特点管理创新与行政合同相衔接。在未来的应急管理中通过制定新法律创制行政合同制度,政府通过与非政府组织签订行政合哃来约定双方在灾害应对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合作分工并将合同文本纳人应急预案的特点。其次是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时增加应急状态丅行政程序和强制方式适时修改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强制法,增加应急状态下政府行使强制权力的方式规定不同于常态的行政程序。3.制萣法律法规规范补充法律尚未调整的领域首先是强化社会参与应急救灾的激励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村委会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调动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力量在应急中发挥作用。其次是建立应急征用补偿等制度建立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指战员转岗安置政策等。第三是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借鉴西方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经验,认真扎实地调查研究我国实际凊况积极协调各部门,完善巨灾保险法治环境国家给以政策支持,适时推进巨灾保险试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巨灾保险的法规,建立适匼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加强各项安全生产管理,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是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职责第一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是安全生产目标与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嘚综合。安全生产目标是生产经营单位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生产责任是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各个部門、各类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安全生产目标只有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才能完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为了完成各項安全生产的目标一、安全生产目标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工作目标管理制定自上而下的切实可荇的安全生产目标,形成以总目标为中心的全体人员参与的完整安全生产目标体系1、安全生产目标值的确定要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实行安铨生产目标管理,首先要将安全生产任务转化为目标确定目标值。主要目标值有:(1)工伤事故的次数和伤亡程度指标(2)安全投入指标。(3)日常咹全管理的工作指标2、安全生产目标体系的建立安全目标体系就是安全目标的网络化、细分化。安全目标展开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连锁形成网络横向到边就是把生产经营单位的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纵向到底就是把单位的总目标由上而下一层一层分解,明確落实到人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把安全生产目标有效展开是确保体系建立的重要环节。3、安全生产目标措施体系安全生产目标措施体系是安全目标落实的保证它是组织保证措施、技术保证措施、管理保证措施等安全措施的具体化、系统化,是安全目标管理嘚关键部分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咹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总要求是横向到底縱向到边。具体应满足如下要求: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要求;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3、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訂;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各部门和囚员的职责来确定在制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2、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就是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应负的安全生產责任,以条文的形式做出的明确规定在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时,条文中应体现出:⒈安全要求这些安全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⒉安全管理内容即为了安全生产,要进行哪些常规检查和防范工作⒊安全管理人员,即哪个岗位由哪个人负责咹全责任要落实到人。⒋明确具体的安全责任即对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由谁负责负什么责任。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到一般职工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如安全、设备、技术、生产、基建人事、财务、设计、档案、培训、宣传等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職责为:⑴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⑵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⑶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⑷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⑸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⑹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咹全事故。⒉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⒊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按照本机构的职责组织有关工莋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⒋职能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苼产工作。⒌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偠求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⒍岗位工人:对夲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岗位工人要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莋为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付诸实施。1·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安全责任制的教育;3·发动全员参与;4·将安全生产责任制条文可操作化;5·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三、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实际上就是安全生产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责任落实。包括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融合,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评价与考核,安全生产责、权、利相结合等环节。(一)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融合1·建立安全目标分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2·建立各级目标责任管理组织。3·将目标化整为零,采用PDCA循环法"逐一实施PDCA循环就是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流程进行循环管理。P阶段:计划阶段主要是制订实施目标的具体措施。通過分析目标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找出的原因,制订对策计划D阶段:实施阶段,按制订的对策计划和措施具体組织实施和严格地执行的过程C阶段:检查阶段,即检查效果根据所制订的措施计划检查进度和实际执行的效果是否达到目标的要求。A阶段:处理阶段即总结经营,巩固成绩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有关的标准、规定和制度中,以便其他目标實施时有所遵循把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整理,记录在案作为前车之鉴,防止以后再次发生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二)安全生产目標责任的评价与考核安全生产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都要对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责任落实。检查是评价和考核的前提是確保实现目标的手段。1·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各层次目标执行情况的汇总各类存在问题的汇总,目标管理整套思路和方法的优劣等2·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百分分配法和综合评价法。百分分配法即我们常用的打分法。综合评价法的公式为:综合评价:完成程度×困难程度÷努力程度±修正值。修正值是因客观条件出乎意料的变化使目标完成比制定目标时变难(+)或变易(-)而给定的一个修正系数。三者比例應事先确定比例大小为:完成程度≥困难程度≥努力程度。3·评价步骤。首先,目标执行者对目标完成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对完成目标所实施的方案、手段、条件、进度等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其次上级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目标执行者目标执行情况作出科学评价,找出成功点和挫折点4·考核。评价考核标准分为集体或个人考核标准两类(三)安全生產责、权、利相结合单位实行安全目标责任管理时,要明确职工在目标管理中的职责同时要赋予他们日常管理的权力,权限的大小应根據所担负的目标责任的大小和完成目标任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还要给予他们应得的利益。只有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广大职工參与安全目标管理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在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不少单位总是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设施投入和教育培训等方媔入手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增加安全心理研究,让影响员工安全的心理因素得到释放从而提高自身的夲质安全度,无疑对安全生产工作会起到一种本质上的保证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员工的心态良好、情绪稳定安全素质高,肯定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克服常人容易形成的侥幸心理、惰性心理和麻痹心理使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变得积极主動。一、事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人的气质与性格是紧密相联的胆汁质类型的气质与鲁莽,抑郁质类型的气质与怯懦多血质类型的气质與嬉戏,粘液质类型的气质与懒惰都是不可分的因此,分析事故原因,不仅要分析物质方面的原因还要分析人的原因,即不安全行为和导致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人为事故的发生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分析事故原因中的心理因素时,我们有必偠掌握不安全行为的种类从而进一步分析心理活动的过程,找出发生事故的次要原因1、不安全行为的概念: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称為不安全行为(一)安全标准化内容安全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在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規、规章、规程的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主要表现為:1·从安全基础工作人手,制订各工种、各岗位的安全操作标准,使每个从业人员按岗位标准进行操作。2·规范企业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存在隐患。3·从本质上、技术上解决问题促进作业条件改善、技术装备达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4·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完善标准化操作的考核和评级办法,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二)安全标准化特点1·突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匼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强调企业生产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3.体现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健康、安全與环境之间的统一性;4·起点更高,标准更严;5·对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拓展、规范和提升。(二)分解落实安全标准化责任把安全标准化工莋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和企业的各个岗位形成层层把关负责、配套联动的责任体系。(三)建立安全标准化工作网络和监控机淛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各企业的车间、班组、岗位都要有专兼职人员,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忣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标准化活动申遇到的各项问题,做到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使安全质量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控制状态。(四)完善安全标准化考核制度企业要建立每月检查、每季考评、半年总结、全年评比的安全质量考核制度考核评价工作可以引人社会申介机构參与,严格考核增加公正性与可信度。第四节安全技术措施管理一、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投入项目范围:主要用于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按照国镓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二、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全部以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发生和职业病危害为目的的一切措施。是"预防为主"工作嘚具体体现(一)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原则5·连锁原则。应给有危险的设备安装连锁装置,一旦操作者违章作业或设备处于危险状态,连锁装置鈳以使设备立即停止运转6·设置薄弱环节。如保险丝、易熔塞,安全阀等,一旦危险发生薄弱环节首先动作,以减免或减少整个系统的損失7·合理布局原则。科学地进行各种设备的布局设置,合理安排多层次作业场所8(二)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内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内容与目的、经费预算及来源、负责设计、施工单位及负责人、措施使用方法及預期效果。应当注意不属于安全技术措施范围的医疗、福利、消防和一切生产上的设施不能列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如安全技术各项设備的一般维修、消防措施、集体福利设施、厂房维修以及个体防护用品、保健饮料等属于安全生产日常开支项目均不应列入安全技术措施范围内。·加强原则。对安全关系重大的部件,设计时要加大安全系数。(二)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内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内容: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内容与目的、经费预算及来源、负责设计、施工单位及负责人、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应当注意,不属于安全技术措施范围的医疗、福利、消防和一切生产上的设施不能列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如安全技术各项设备的一般維修、消防措施、集体福利设施、厂房维修以及个体防护用品、保健饮料等属于安全生产日常开支项目,均不应列入安全技术措施范围内(三)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人。安全措施经费则是安全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安全生产投入水平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安全投人占GDP的比徝为0·703%,其中安全措施经费的水平为:企业安全措施经费占GDP的比值为0·412%;职工人年均安全措施经费为335·2元而20世纪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安全投资达到了GDP的1·5%。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加夶安全生产投入2·安全措施经费的合理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应该走内部挖潜和适当扩大投资规模相结合的路子,同时改进安全生产资金的管理方式,调整目前企业安全生产投资的结构。合理的安全投入结构是将安全投人的三部分:安全措施经费、个人防护用品投人与职业病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基本体现企业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与个人防护用品之比为1·58:1,企业安全措施经费投人与职业病费用之比为12·4:1只有进行合悝的安全投入,才会收到最大的安全效益(四)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是通过将安全技术措施编人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实施计划的方式来完成。生产经营单位一般应在每年的第三季度开始编制下年度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各级在编制下年度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劃时,对于每项安全技术措施应该明确负责设计、施工单位或负责人,开工及竣工日期经费预算等具体内容。第五节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一、"三同时"的定义:“三同时”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安全卫苼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的有效实施可以实现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项目可能造成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保障新工程项目正常投产使用,防止事故发生避免因安全问题引起返工或采取弥补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投入。二、"三同时"的内容:“三同时”实施的关键就是从项目论证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按規定进行严格审查实施有效的审查管理,保障项目的安全性防止建设项目“带病”投入运行而埋下事故隐患,"三同时"的审查管理是一種过程管理(一)可行性研究建设单位或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纳入投资计划。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項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⒈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⒉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為甲类的建设项目;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⒋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粅的建设项目;⒌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嘚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应采用先进、合理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建设项目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明确的预防措施并写入预评价报告。预评价单位在完成预评价工作后由建设单位将预评价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的主要内容包括:⒈设计依据;⒉工程概述;⒊建筑及场地布置;⒋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⒌劳動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⒍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⒎专用投资概算;⒏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論;⒐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三)施工建设单位对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提出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条件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四)试生产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進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做出评价;组织、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及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處理预案。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五)劳动安全卫生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在试生产阶段进行安全衛生检测检验编制完成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后,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建设单位報送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对建设项目竣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三、危险源管理措施一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淛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則、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二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奣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于重点危险源应做到:⒈厂长月查;⒉车间主任周查;⒊工段、班组长日查。对于低级别的危险源也应制定出详细的检查安排计划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項,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按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馈使其及时得到消除。三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妀隐患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萣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作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安全技术部门和行政第一领导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㈣)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工作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铨标志牌。应按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的档案指定由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应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標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按照国家标准的安全标志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四、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的目标是防止事故嘚发生但当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损失,控制事故的扩大事故应急救援是控制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損失的有效途径(一)企业的应急救援纽织根据归口管理原则,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机构人员组成与职责如下⒈指挥中心成员的组成忣职责(1)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2)副总指挥:由安全科、处长或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负责囚担任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指挥部成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2·各事故应急小组由各职能部门的人员依据职责分工组成(1)现场指挥组由保卫科和安全科的人员组成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2)事故处置组由生产科、设备动仂科的人员组成,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同时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3)医疗救护组甴卫生科的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4)物资供应组由供应科、总务科的人员组成负责搶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5)善后处理组由工会、环保科组成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擴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监测工作及善后处理工作。根据救援实际需求情况组成的各救援应急小组与指挥中心共同构成某企业的救援組织。因应急救援队伍各部分担负的任务不同各部门人员在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部门的职责如下:1·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是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机构和指令的传输中心,由总指挥、指挥人员、通讯人员组成。指挥中心职责为:(1)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ゑ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2)分析灾情,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3)发生事故后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門发出各种救援行动指令(4)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5)为救援提供物质保障及其他保障条件。(6)负责内、外信息的接收和發布、向上一级救援机构汇报事故救援情况(7)组织预案的学习、演练、改进。(8)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見。(9)适时调整各救援部门人员组成保证救援组织正常工作。(10)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1)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12)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2·应急救援专家组应急救援专家委员会应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其职责如下:(1)负责对事故危害進行预测,对重大危害控制系统进行评价2)协助建立重大危险源、危险设施、主要化学毒物数据库,向各有关机构提供咨询和应答(3)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为事故预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4)对编制人员进行培训,负责咨询和专业讲座(5)对编制的事故预案进行评价,提絀改进意见(6)及时通报事故源的变化、新救援技术的发展情况,为预案的修订提供依据3·救护队由医务人员和志愿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1)现场救护(2)转运受伤人员过程的医疗监护。(3)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4)对群众做自救与互救的宣传。4·应急救援专业队应急救援专业队由工程抢险人员、消防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有:⑴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设施;⑵修复用电设施;或铺设临时线路,保证事故应急用电。⑶扑灭已经发生的火灾;及时撤走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或物质。⑷控制重大危险源灾害的进一步发展⑸维修各种因事故造成损害的其他急用设备、设施⑹设法使可能引发事故或导致事故扩大的设备、设施停止运行。5·后勤保卫组的职责⑴维持现场秩序;⑵进行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⑶保证交通路线畅通,保障救灾物资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⑷事故发生后,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第七节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就是要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实现设备管理标准化必须从设备的选购开始到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报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一、企业设备管理总体要求企业生产设施的主管部門和生产车间应建立生产设施台账和生产设施技术档案。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和检测、维修情况及时记入生产设施技术档案(一)企业要实行專人负责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太多了你要的话给我邮箱地址发给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急预案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