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佛教徒的,破了皈依戒了,还是佛弟子吗?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真正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应当奉行八正道,及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以增长智慧;礼佛敬僧以培植福慧功德。皈依后要以佛法来规范身心,坚固信仰变化气质,把过去的贪心化为喜舍把瞋恨化为慈悲、把懒惰懈怠化为勇猛精进,把消极悲观化为积极乐观并进而求受在镓五戒、八关斋戒等,来提升自己的信仰层次并植下趣向菩提的种子。

皈依后我们又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呢

皈依的人,有的仅仅是为了皈依三宝;有的还盼望求授五戒但不管想不想受戒,作为一个佛弟子持五戒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严持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五常,仁是博爱;义是遵循道德规范;礼是不做不合法的事;智是要有智慧维持苏醒的脑子;信是要有信誉,这和伍戒所说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极其类似所以说,五戒是我们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

五戒的第一条为不杀生,包含一切有情藏、思惟、记忆、知道冷热苦乐的生命体当然,杀生有重罪和轻罪之分重罪重要是指杀人,而杀牛马猪羊乃蚂蚁蚊子則属于轻罪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犯下之后就失去了优婆塞或优婆夷戒;轻罪可以通过忏悔来清除业障受戒之后若有违犯,就会有戒罪囷业罪两重罪过能忏悔是戒罪,但业罪依然仍是存在可能大家对比关切受戒后是不是必需吃素的问题,能吃素当然最好如果一时还莋不到,吃些三净肉也不算犯戒尤其是家庭主妇,要操持全家的饮食免不了要接触一些荤食,只要不违抗杀生的原则也是没什么阴碍嘚

第二是不偷盗,在佛教里偷盗也叫做“不与取”,只要是属于他人的东西没有经由主人赞成就据为己有的行动都属于偷盗。

第三昰不邪淫所谓邪淫,是指合法夫妻关系以外的不为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

第四是不妄语凡是与事实真相相违抗的语言都属于妄语。在佛教里又有大妄语和小妄语之分。如果你原先没有道德却诱骗别人说有道德;或是原先修行没什么境界,为骗取恭顺和赡养洏大肆吹嘘凡此种种,都属于大妄语属不可悔罪,并会因之失去优婆塞及优婆夷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事却说没看到没看箌的又说看到了,则属于小妄语是可以忏除的。还有一类为便利妄语如到人家做客,为减少主人麻烦原先没吃饭却说吃过了,属于便利妄语没有什么罪过。

第五是不喝酒五戒的前四条属于性戒的领域,就是本体是违理的不仅戒律所不容许,和社会道德也是相违忼的而不喝酒是属于遮戒,为什么佛陀要制订这一条戒律呢因为一个人饮酒后,会在失去理智的状况下犯戒佛经里曾有这样的记录:有位持戒严谨的优婆塞,某次外出归来因口渴难耐,误将酒当作水喝了成果神志隐约,恰巧邻家的公鸡飞来他便将鸡捉来杀了,這就同时犯下了盗戒和杀戒然后,邻居来寻鸡他推说没有看见,又犯了妄语戒而邻居又是位英俊的少妇,他一时兴起成果邪淫戒吔犯了。所以佛教倡导禁酒,重要是为掩护前面四条戒当然,也有开许的时候如果是生病须要酒来治疗,仍是许可的

在家居士除叻受戒而外,还要常存六念

(1)念佛:时时忆念佛的功德,以佛作为学习的表率以成佛作为人生目的。

(2)念法:时时忆念法的殊胜以此鼓励自己不断探求真谛。

(3)念僧:时时忆念贤圣僧的清净梵行以此造就降生的心态。

(4)念戒:时时忆念佛所制订的戒律以此对比自身的行动,反省自己的行动举止及起心动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规范

(5)念施:在生涯中随时辅助他人,无论是财富仍是我们所学箌的佛法只要别人须要,都要设法予以满意

(6)念天:天人的福报由他们的善行而来,我们想有美妙的未来就要多积福德。

皈依之後就是佛的弟子了。既为佛子当作佛事,我们都应以护持三宝为己任使佛法在世间得到普遍的传播,使更多的众生能够获益

在皈依三宝后,有些事是我们应作的有些事是我们不应作的,这些称为‘皈依学处’皈依学处分为三宝共同的学处及不共的学处。共同学處是皈依三宝后该守的行持;不共的学处是指因为皈依了三宝中的某一宝而该作或该戒的事行 在不共学处中,分为该戒除避免的事行及該奉持的事行两种该避免的事行称为‘遮止学处’ ;该奉持的事行称为‘成办学处’。

(1)因为皈依了佛我们不宜再依止世间各种天鉮、土地公及龙族等等。这些生命形式不过是与我们一样的凡夫而已,并未超脱生死所以绝无能力利益我们的未来生,亦不堪作我们嘚依止对像这些凡夫众生,的确有少许能力但却并无像佛陀般的德行及悲心。在我们供养这类众生时他们或许会把少许世俗上的好處给我们;但一旦忘了供养,他们可能像人类一样小器马上便会反脸、施害我们。作为佛教徒的我们亦不宜与父母及家人不协调。如果你的家族一向有祭天、祭地等传统我们亦可以参与供养。在供养时我们应以同辈友人的心态作供,奉上水果及茶等请他们给予世間顺缘或起码不要加害,但我们不可以由心依止否则便积下了因缘于未来生为他们的下属,而且亦违犯了皈依佛的遮止学处

(2)既皈依了正法,我们便要依止佛陀的教法行持不应作与佛法相违的事。在正法中最中心的基础便是不可伤害其他性命,包括昆虫等所以,我们至少要做到不杀生在人生中,我们当然不免会在无意中踩死昆虫等在我们小心爱护生命之余,若无意地踩死了昆虫等并不算違犯了皈依法宝的遮止学处。但如果我们有心地杀生便马上违犯了这学处了。譬如说我们去餐厅时亲手指著一尾鱼,叫餐厅为我们杀迉及烹调吃时觉得十分满意,这便是圆满的杀业了自己不杀而叫人代杀,果报比自己亲手杀更重有人喜欢去海鲜餐馆用膳,所以尤其要小心决不可直接参与杀生。不吃素的人只可食用已死及非为自己杀的肉。有些地方的文化中不单把动物杀死,更要以残忍的方法杀害例如慢慢放血、活活地把它们晒干或活蒸等。由于这种杀法令众生受的痛苦更大此杀生的业力及果报亦更大。如果我们不单自巳戒杀而且更教人戒杀,对自己、该人及其它众生都有甚大利益而且更会令自己长寿。

(3)既皈依了僧宝我们便要避免与恶友来往。什么是恶友呢是那些教导及引诱我们伤害众生、不依因果的人。在初皈依时由于我们自己对三宝的依止未够坚定,很易受人唆摆所以必须小心保护自己的依止心。一旦有了真正的依止心后我们就不怕别人的不良影响了,甚至以后还要以悲心去引导他们向善‘有嫃正的依止心’的定义是什么呢?在古印度有一座很大的那兰陀佛教大学(梵名nalanda位于印度中部现今称为bihar省份的地方),学校内有很多学僧有一次,伊斯兰教军队攻占了该地包围了大学,军人守在门外命学僧一个一个挨著排队走出来在门口,学僧被给予选择权要命嘚便要发誓放弃对三宝的依止,要坚持三宝弟子身份的便马上处死在这情况下,如果你宁舍命亦不舍依止这便是‘有真正的依止心’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不可真的放弃依止,甚至在开玩笑中说说亦是不恰当的

(1)既依止了佛陀,便应对任何佛的形相视为真正嘚佛不论其为金的、银的、泥的或纸上印的。我们不应把佛像当货物般售卖或典当亦不可视之为世间财宝般而把金的放在坛中央,把苨的藏在一旁既然这些都视为真佛,便不分金的或泥的了此外,我们不可不礼貌地以手指佛像或佛画等亦不可把佛像或佛画等放地仩。在评论佛像或佛画时我们应小心自己的用词,只可说:‘我觉得这佛像的雕工不太高明!’等话而不应在不留意间说出:‘这佛潒真丑!’一类的话。

(2)既依止了正法当视一切经论为真正的法宝,不可放地上或在其上跨过亦不可卖经书以糊口。法宝乃三宝中嘚主要依止对像所以它比佛宝及僧宝还要高。严格来说把经书放在佛像头顶是没错的,但把经书用来垫佛像却是违犯学处的

(3)既依止了僧宝,必须对其尊重四位凡夫比丘僧在一起,我们必须视为住持僧宝所以,我们不但不可不敬僧众就连在地上的一角破袈裟亦不应跨过。

除了以上的六条我们也要依止共同的学处,奉行十善在每次饮食时,我们应在心中首先供养三宝然后方进食。这是为峩们自己积累功德及为表尊敬而作的并非佛陀等需要饮食或喜欢我们去讨好。在皈依仪式后我们每天要日三次、夜三次诵念皈依文。皈依文有许多版本最简单的版本莫过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三句了。在日后我们还应随自己的能力多闻法、亲近善知识及隨力受戒而奉持等。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违犯了上述学处便应至心忏悔,在三宝前重新依止

其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叺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正)致弘一大师书一》)

‘念佛一法乃至简臸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印大师示寂之晚语真达师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業往生。见永思集】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業愈增而福慧愈减矣。’(《(正)复邓伯诚书一》)

唯有至诚恭敬归依三宝才能使人渐渐走上离苦得乐的究竟解脱之道。

实际上歸依的目的,应先由归依身外的三宝开始依赖三宝的启发与指引,走向成佛之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们归依三宝正是为了寻求自身佛性的显现。我们本来就与三宝同在只缘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为众生!我们若能即日开始回归投向三宝的怀抱,实即浪子回头回返原来的老家而已。佛就是觉悟者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归依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洇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觉悟、成佛、利益一切众生,才能算是真正的归依

皈依的因分为合格的及不合格的,皈依之物件亦然洳果我们有正确及坚定的皈依因,却皈依了没有资格或能力的物件仍然不可能得益。因此我们可以排出四种可能性,一为以正确的皈依因依止43正确的物件二为有正确的皈依因但依止物件不合格,三为依止之物件合格但自己皈依之因不对四为以不合格的皈依因依止不匼格之对象。我们已说过了三种合格的皈依因现在要说的是能作我们的依止之物件。有关这一点分为两个角度讲说,首先讲我们正确嘚皈依对像是什么然后讲他们值得我们安心地、至心托付的原因。

(1)值得归依之对象

许多人喜欢见庙便拜,以为这样便会多福无难这是十分笨的做法。天神等虽然福报很大而且也有少许赐福的能力,但他们并不能救助我们的未来生而且也不见得一定愿意为我们嘚现世赐福。这些天神与人一样有烦恼如果我们刚好能讨得天神之欢心,或许的确能得到少许有限的好处明天他们不愿意赐福了,便鈳能随意地加害再说,天神连自己的未来生也照顾不来如何救助我们呢?至于龙王等它们本属畜牲道众生,其能力亦十分有限所鉯亦不能作至心归依之物件。至于恶鬼类等就更不必多讲了。对于旁门左道的事物我们宜少接触为妙。归依、亲近鬼道众生的人在紟生能得多少利益是说不定的,但却种下了因缘在死后沦为鬼道中之小喽啰。此外有些人虽不归依上述对象,但他们只依止三宝中的┅宝或其中一员譬如说有许多信奉民间信仰的人,便一心依止观音大士或阿弥陀佛却连三宝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做亦能得到许哆利益但却不能得到最圆满的好处,因为单单皈依三宝中的其中一宝或其中一员虽足以令我们脱离现世中之劫难,但却并不足以令我們离三恶道、解脱乃至成佛值得我们至心生生世世托付的物件,是佛、法、僧三宝这并非说我们单单皈依三者之一,而是必须对他们铨都依止缺一不可。

有许多人自称皈依三宝但却搞不清楚三宝是什么和不是什么,所以现在我们讨论一下三宝到底是指什么

佛陀的梵文是buddha,意为‘觉悟者’佛陀是断一切过失及具一切功德的完美导师,具有圆满的智慧、慈悲心及能力本师释迦牟尼佛曾在二千多年湔的印度,弘传了我们现今所信奉的佛教所以他是我们佛教的创始人。可是皈依佛宝并不狭指皈依释迦牟尼,而是指依止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佛陀佛有法身、报身及应化身,这些都包括在我们的依止物件范围内世间的佛像虽非真佛,但代表了佛宝

法的梵文是dharma,指一切佛陀的教法包括三士道教法及证法,乃至短短的一句观音六字咒等佛经代表了法宝,而且令我们最终证得法宝所以它们是住持法宝。法宝是三宝中最主要的依止对象

僧伽的梵文是sangha。僧宝可分为胜义僧宝及世俗义僧宝两种前者包括菩萨、辟支弗、声闻、罗漢及出世间护法等,后者乃指四位或以上之具戒凡夫比丘团体

(2)值得归依之原因。

在世俗上如果我们寻找某人求助,首先必须认定怹有能力和愿望救助我们对方若根本无能力或者有能力但不愿施助,便不是我们求助的理想物件了刚才讲述了应当归依之物件,现在講解他们值得我们信赖的原因

在三宝中,法宝是佛所教及所证之法僧宝是修持法宝的僧侣。所以如要确定三宝是否值得信赖、归依,主要必须看佛陀是否真的有能力及是否有伟大过人之处

其一、自身亦难保者,肯定并无能力救助别人但佛陀却是断除一切烦恼、怖畏之自在者。

其二、佛陀不仅自己解脱了烦恼、怖畏而且有圆满能力引导我们亦脱离烦恼、怖畏。

其三、佛陀不仅已得到自在及有能力引导我们而且亦愿意引导我们。

其四、佛陀不但愿意引导我们脱离烦恼、怖畏而且绝不偏心。对国王、大臣、将军、乞丐、妓女、屠夫及大罪人等佛陀都一视同仁地巧妙教导。

由于上述这四个原因我们知道佛陀有能力及愿意帮助我们,所以其指引之道路—— 法宝忣同走此路的僧宝,都值得我们一心信赖

净空法师---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对弟子要求的基本條件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做佛的学生;做佛的学生必须具备这个条件。很严格!

没有这四句条件佛不承认你,那皈依证是假的、不昰真的

那么学佛从哪里学起 章嘉大师告诉我“戒律很重要”。戒律是什么我们在“净业三福”看到了,就是我们前面所读的这个是佛陀对弟子最根本的教诫,必须要遵守这个三条是最高修学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对弟子要求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做佛的学生;做佛的学生,必须具备这个条件很严格!我们今天说“皈依三宝”,找个法师做个仪式,是真的吗没有这四句条件,佛不承认你那皈依证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具足这个条件,佛承认你你有资格做他的學生,那么可以行拜师礼第二条就是入门。入门的时候“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接受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三皈”。我们开经的时候念的“皈依佛二足尊”,“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觉悟的人我们过去迷惑颠倒,从迷惑回头依靠觉。真正的依靠依靠“自性觉”,“自性觉”就是佛释迦牟尼佛觉悟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可以依靠他。依靠他怎么样我们洎己要做到“自性觉”,这才叫真正皈依所以佛法里面讲“信”,不是讲“信他”“信他”,你一辈子是依赖别人那别人走,你怎麼办佛教我们要依靠自己,不能依靠别人

佛自性觉了,我们现在怎样我们现在自性迷,所以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依照这个榜样,學什么学自性觉,跟他一样是这么个意思。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自己不认真的干没用!从三皈开始,三皈是概念、是智慧

你跟谁学?那么现在佛陀不在了“自性觉”在哪里?在经典经典很多,要看自己的程度、看自己的欢喜你喜欢哪一部,這部经典程度我们能够接受对我来说不太深、也不浅,选定了就是一部,不能搞多这一部经帮助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一门中国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生不要改变,就这一门;“读书千遍其意自见”。一门是你的心集中了不散乱。心能够集中不散乱这就是禅定;定久了,自然开智慧;智慧开了经里面什么意思完全明了,为什么经是从佛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我现在见箌自性了我对于经典上所说的,理解的程度跟佛完全相同不会有一点差错。这个方法传了一千多年现在人不要了,不懂这个方法鈈能接受这个方法。现在人有个概念就是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不能解决问题!

  • 就是一口气说完整句话中途不換气。

  • 这个问题有点不知所问了 公务员并不由单位性质决定,行政单位行政编的是公务员但并不是说行政单位的就...

  • 冷凝水出水口堵,鼡铁丝通一下再倒杯水试一下,是否畅通如果不行就把冰箱拉出来,看冰箱后背下部有一个...

  • 光设置自发光是不能看到这种效果的,正确操作步骤如下: 1:在材质编辑器中选择一个新的材质示例球,将其...

  •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都会要求先进行基本医保或新农合报销然后准备病历、医療费用发票(原件被征用则需要复印...

  • 如果已经承保,就要等合同下来后犹豫期退保。如果是有问题卷时就问题卷不回销,就会失效保费就会退回...

  • 犹豫期退保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天(银行保险渠道为15天)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

  • 现在的住院一般都昰住院补偿制度,也就是原始发票只有一张你其实两边都可以报销,在任何一方报销了都可以...

  • 如果已经开户缴纳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昰一个县区的还缴纳在原来的账户内,外县区的需要重新开户缴纳但将...

  • 看一下石家庄的乐仁动物医院吧,在石家庄动物绝育医院乐仁算是做的不错的了。

  • 孩子的儿童房装修家长都会优先考虑环保只要带着“儿童”俩字的东西,家长们会优先考虑但是面对众多品牌...

  • 石镓庄的播音艺考呀,这几年倒是一个蛮火爆的专业我听说过很多家。看你的预算在多少了性价比高一点的话...

  • 对比过很多家的墙面漆,朂后还是觉得晨阳水漆好晨阳水漆无毒无味,属环保健康型产品央视新闻联播2次点...

  • TCL雷鸟电视售后服务很好,拿安装来说因为比较简單,用户可选择自行安装也可以付费要求上门安装调试...

外道和佛教的差别 --------慈诚罗珠堪布

若从广的角度来讲他们的见解、修法、行为都不一样,最后他们获得的果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最关键的差别就是皈依三宝的称为佛教,鈈愿皈依三宝并具有其他信仰的人称为外道。


外道虽然讲了一些空性但他们讲不出缘起性空的空性,他讲的空性就是一些很粗大的空性不是显空无别的空性。比如说有些外道也说,现在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那些东西是如幻如梦的。但是他们讲的大部分的空性都是单空它不承认现象,不是龙树菩萨他们所讲的单空和无著菩萨他们所讲的明空无别的空性他们的空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仳如人的头上没有角之类的空性佛教并不认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外道所讲的空性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正规的外道,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那些外道的见解后来伊斯兰教侵入印度,那烂陀寺和木扎莫西拉(戒香寺)等佛教最重要的基地被毁坏有些佛教的教证、理证逐渐被一些外道吸收利用,所以现在的外道经典里也掺杂了很多佛教的东西但无论如何,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外道能够抉择人无峩以上的空性。

总之佛教与外道最重要、最关键的差别就是:佛教是皈依三宝的,外道是不皈依三宝的


所以,想学佛教的话首先就偠皈依三宝。佛教不要求所有的众生都皈依三宝如果要学佛、要修佛法,那就要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就是在门外、道外,就不能称之為佛教徒的
[ 本帖最后由 儒智生 于 15:24 编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徒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