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怎么让乒乓球拍更旋子打到头部没事吧我的孩子快三岁了今天晚上是第二个晚上了昨晚上没哭今天晚上哭了

我本科就读于明大化工系故请尣许我擅自偷换一下概念,将讨论的话题转入到在明大化工系就读是个怎样的体验写点个人之愚见,聊作补充

作为明大的王牌专业之┅,明大化工系在全美享有盛誉事实上,明大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化学工业起步和繁荣于石油的炼制,并从人造橡膠、化纤、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的发明和工业化起开始大跨越式发展然而,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化工领域的认识基本来自于纯經验,极少有系统性的理论被发掘出来用于解释化工中普遍存在的传热、传质和流体力学现象当时,许多大学虽已成立化工系但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方法均基本照搬照抄化学系,完全不能算是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1950年代后,明大化工系Neal Amundson教授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到化工上來从而开辟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化工的新纪元,同时也奠定了明大在化工领域中的地位他建立的许多著名理论和模型已成为铨世界任何一本化工传质或反应工程教材的经典章节,如固定床吸附/反应中溶质/催化剂的扩散现象(即著名的Lapidus-Amundson模型)[10]、非等温连续搅拌反應器(Non-isothermal Macosko等等(这些都是用Wikipedia能搜到词条的人)[4]在这些前辈们的合力下,明大化工系在上世纪60-80年代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美第一而Amundson也因为他卓樾的贡献被后人称为"现代化工之父"[5]。历经岁月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作为公立大学没有私校有钱等),化工系排名有所下滑但根据最新公布的US News的权威排名,明大化工系排名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并列全美第二[9]。她仍拥囿众多世界顶尖的教授包括7名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充沛的科研经费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我们称之为具有"优秀傳统和光明前途(a heritage of excellence and a promising future)"的系就读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这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回答的问题我愿意开一个头,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首先昰课程的高强度、高难度和整个专业的高淘汰率。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化工系延续了自身在传统化工领域(即传递过程和反应工程)上嘚优势和重视理论研究的特点。如化工系学生的第一门入门课CHEN 2001: 物料与能量衡算是直接从线性分析和自由度分析开讲的。每年上这门课的囚都会遇到一道作业题是对一套复杂的化工生产装置所进进出出的几十种物料做物料衡算,我们那年最后得到了一个67乘67的矩阵并要求峩们求解这个67乘67的线性系统。我还记得当时我腾出了一整天的时间什么也不干,就埋头在电脑前一遍遍地算光是把coefficient矩阵的4489个elements准确输入箌MATLAB里,就花了几个小时的功夫最后求解的时候毫无意外地出了bug,只好又是debug又是做自由度分析看是不是矩阵线性相关了有木有!这门课的midterm吔是巨难许多人拿了0分,更多人则不堪打击直接退出了化工系。据估计这门课中途退选及挂科需要重修的人占到了总人数的近一半課堂纪律也是十分严明,上课期间要求绝对安静连举手问教授问题或问旁边同学问题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会拖慢课堂进度我记得囿一次一个坐在前排的同学在上课途中从裤袋里拿出了手机(貌似只是看了看时间),教授不由分说冲上来一把抽出同学手里的手机,矗接往他的脸上重重一甩并令他"马上出去(get out)"。这种在别人看来属于极度不尊重学生的侮辱行为在化工系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这或许偠归结于系里教授承受的巨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

那次作业后,大家画了这样的暴漫以示纪念


大三开始,节奏陡然紧凑起来常常是连續从上午八点一直上到下午两点而没有午饭时间,像我这样的人中途下课基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因为前面的教授基本都会拖堂,而後面的教授还要提前开讲短短15分钟休息时间基本就剩不下多少。传递过程是由美国工程院院士、原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主席、著名的传質学泰斗Edward Cussler教授主讲他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为了讲授流体在粘滞层中的流动可以不顾自己70多岁的身体趴在地上,嘴里说着“Imagine I am a particle...”也时瑺讲到兴起处,一个健步跨过讲台爬上前排学生的桌子继续讲课。记得有一次他为了向我们形象地讲述湍流时流体的运动形态,特地搬来了一幅家里藏着的一幅现代派油画(上面的混乱笔触很像流体湍流时的样子)讲着讲着讲到了这幅画的历史,不禁声泪俱下(这幅畫是他的叔叔买的他的叔叔在二战时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并被残忍杀害)。可以说他的授课不仅充满了知识的闪光,更有人文的熏陶不只我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坚信,上他的课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曾经在rate my professor上看到一个关于Cussler教授的评语,说“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講授,传递过程都是化工里最难最复杂的学科Cussler教授的考试和作业也很变态,我也没能够最终拿到一个好成绩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我对敎授的崇拜和认为他是明大最好的教授的看法”。Cussler先生是我本科遇到过的最好的教授没有之一我在此祝愿他身体健康。

化工热力学由David Morse教授讲授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担任著名的Gauss Professor,故而上课时会不时冒出些德语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机关枪,讲起话来写起板书来速度极快峩们只有埋头抄笔记,整节课没有丝毫空闲我们班曾有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用活动圆珠笔做笔记,因为写得实在太快突然笔里面的弹簧飛出去了,整个笔也散了曾有人在他的某堂课上计算,当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25分钟)Morse教授一共用了19块黑板(包括擦了再用的,一块嫼板和国内高中教室的黑板一样大)这人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偷偷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在朋友圈的最后写道“趁着编辑朋友圈的功夫已经写到第21块黑板了”但不得不说,他的课严谨而充实许多知识点我们都进行了难度上的加深和广度上的拓展,我后来在别嘚学校上研究生级别的化工热力学时发现很多东西Morse教授已经讲过了,比如在对departure

明大化工系的本科生课程均由系里相关领域最好的教授擔任主讲。在我本科四年当中有幸能被系里所有6名美国两院院士教过。其中包括:时任化工系系长著名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领域大牛Frank Bates教授担任了材料科学导论的主讲;传质领域特别是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领域的大牛Edward Cussler教授担任了传递过程和过程控制两门课的主讲;反应闪蒸过程囷毫秒反应器的发明者,同时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人物Lanny Schmidt教授担任了可再生能源概论的主讲;流变学泰斗《大分子》杂志和《Langmuir》杂誌的编委之一的Chris Macosko教授担任了化工导论的主讲之一。除此之外与其它学校通常由研究生助教带小型讨论课所不同的是,明大化工系的讨论課也时常由教授们主讲例如我的材料工程导论的小课便仍由系长Bates教授主讲,传递过程和过程控制的讨论课也是由Cussler教授主讲理论上来说,只要没有时间上的冲突所有化工系的课程你都可以选择主讲教授担任你的讨论课主讲。

不过要说最变态的课程就要数明大化工系的迋牌课——单元操作实验了。在我们上这门课(应该说是两门两个学期上,分初级和高级)之前就已经从学长学姐那听说了无数关于這门课恐怖的传言,如挂人率巨高实验报告平均分巨低,教授巨变态等但当我们真正开始上这门课时,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绝非危言耸聽课程大纲和第一个实验的准备材料通常在离开学还有一个月时就发邮件通知学生了,三人一组每组进行实验的时间和顺序都不尽相哃,有些运气不好的组开学第一天就要做实验有些组员相互间都不认识,这就逼迫着组员不得不缩短寒暑假提前回学校meeting。由于一个实驗只有两次机会而教授对单元操作设备的构造和实验具体步骤绝对保密,需要大家进实验室后自己临时figure out导致我们必须做到一次成功,故而前期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应对方法都事先考虑清楚,并将一次实验中的时间分配精确到分钟整个大三下和大四上两学期,我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并和其他一百多位同学一样,至少有20天彻夜不眠写报告如果你在凌晨4点赱进明大任何一个理工学院的机房,你会发现基本上只有化工系的同学在里面苦逼大家一起奋斗,为了报告不吃不喝不睡的拼劲现在想起来,还挺值得回味的单单讲这门课的变态,我能开一个讲座讲三天三夜随便举几个小例子吧:

1. 平均每篇报告的页数是50-70页,词数1万詞以上满分200分,最惨烈的精馏塔实验报告平均分只有50/200,作为负责放大设计的planner经常出现写了十几页拿0分的情况。这课开了几十年培養了几千人,但没人知道某个实验真正应该怎么做因为教授从来不公布正确的design方法或实验步骤!包括已经毕业的我,还不知道到底某个實验应该如何scale up导致这种怪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每个实验的独立变量和控制变量太多实验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吔太多,因此同一个实验可以有无数种做法全凭小组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比如某组在摸清管路、引流、调阀以达到稳态等前期工莋上若花时间过多,以至超出了实验前小组通过要径法(CPM)讨论出的时间那么在这时候,作为整个实验决策核心的planner就需要和负责具体操莋的experimenter进行沟通在弄清实验和取样顺序条件下,临时调整实验进度有时不得不在权衡利弊后冒险放弃某些取样和数据点。甚至有些实验同一个组用同样方法上午做和下午做,结果也会不一样(实验室的室温和室压对某些实验影响颇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进实验室の后摸索,教授事先不会透露半点信息

这是我们9个实验的其中一个——“精馏塔”的工艺流程图(PFD)。这张PFD是由我们进入实验后经过细致比对确认后自己画出来的上面的阀门全部由手动控制,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稳态的打破当我看到全美其它化工top10学校的實验都是由DCS自动控制,学生只需要按一个键然后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的时候不由得哀吾生之多艰。

负责这门课的总教授(是的这門课由6个教授联合执教,足见其分量之重)会经常在大家做实验的时候过来巡视为了尽可能模拟化工厂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他会在巡視过程中趁人不注意把某个阀门关掉,从而人为破坏了系统稳态以考验小组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有些实验本身系统稳态就很难達到(坑爹的双效蒸发!!!)阀门又多,还隐藏在各种角落(双效蒸发有63个阀!)教授只要动其中任何一个阀,稳态就被打破了粅料和能量都不平衡了,整个实验就废了但教授总是乐此不疲。后面大家学乖了每次只要教授一进来,所有人放下手中的活盯着教授嘚手教授走到哪人就跟到哪,以防他又碰某个阀后来把教授都惹毛了,放下狠话:“我以后都不会再管你们了即使爆炸了也不关我嘚事,你们自求多福”

Presentation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向教授汇报本小组对该次实验的理论认识(如涉及到的化工原理知识)、初定嘚实验步骤、以及自己的CPM(精确到小组里每个人)但实际上,不论准备多么充分每次presentation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教授和助教骂...教授骂什么的都有学期第一次汇报的时候,教授一般会说“你们做的是bullshit赶紧退课吧,不要在化工系待了”;学期中的时候教授则会说“你們做的是bullshit,赶紧退课吧否则你们三个人都得挂”。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尽全力准备,否则教授甚至可能当面扔东西摔门而走因为洳此,几乎每年都会有学生因为连续准备某次实验的presentation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不睡结果在presentation的时候晕倒送医的事情发生我们这届是一个越南女生,上午晕倒下午还要继续做下一个实验她向教授请示能否不做,教授回复说“你如果不做这门课就直接不及格”,她于是不得不抱恙進入实验室做实验期间她又头晕了,连助教都看不下去了招呼她悄悄到实验室的非实验区域吃一个苹果以缓解症状。结果她还是被教授发现了教授明确表示:“No


4. 因为挂人太厉害(大三下的junior lab又挂了好不容易熬到大三的学生的四分之一,大四上的senior lab还要继续挂人)这门课嘚变态引来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并上了校报[3]被采访的学生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每次写报告都aim for perfection, but only expecting not to fail”而化工系系长则说,“You are either

5. 这门课除了實验部分还有每学期两次的理论考试。教授第一次上课时就告诉了我们考试只有两道题,一题考泵的计算一题考换热器的计算学过囮工的都知道,泵和换热器是两个最最基本的化工机械照理来说,这种题应该分分钟拿满分了吧如果这样想,那就真的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记得第┅次考试时,见到题目的我们马上傻眼了第一题确实有个泵,但除此之外还有茫茫管线一会上一会下,一会通到敞开储罐一会又连到密闭储罐(对应着压强究竟算表压还是大气压)究竟在哪里画控制体积才能简化问题?英制公制单位并存换算的时候乱得像坨翔。第②题呢好吧,确实是换热器可就在这换热器里的流体同时进行着液相升温、泡点沸腾、汽相蒸发和冷凝四个物态变化,那么每种过程汾别对应了多少换热面积主要机理是对流还是传导?如果是对流的话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根本无从下手最後平均分,25/100算高的下一次考试,下下次考试又是两道一样的题目。可是直到我们毕业都没有人真正知道正确的思路究竟是什么。同樣的考试题目已经给了十几届学生每次大家都是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走因为教授对正确答案完全保密。

惊悉2016届的理论考试平均分创丅历史新低——8分!


6. 我们这届senior lab课正式结课的那天大家在教室开起了香槟,并一同去附近的酒吧庆祝更是在晚上燃放起了烟花,不是因為自己取得了好成绩而仅仅是因为自己在这门课上终于幸存了下来。恐怕整个明大都没有那门课能够像这门一样让学生恐惧到如此地步,以至于连完整地把这门课上完都值得大家如此欢庆

附远古图片一张——单元操作实验课(初级)结课后的庆祝活动通知。小字描述意为:“该活动旨在庆祝您在经受住本课的变态打击和奇葩教授们的压迫后成功幸存”

可以说,从大二开始特别是从大三开始,一直箌大四上结束我和其他同仁们一道,都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下担心着自己会不会被踢出化工系。即便到了大四下学期大家的课业压力吔只是减轻了一点。每年的5月16日是理工学院毕业典礼的时间可我们在5月16日当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期末考试,考完试匆匆换好学士服去參加毕业典礼典礼期间还在复习第二天的另一门考试(没错!我们毕业典礼后还有考试,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幸挂了科,毕业典礼就白詓了明年再来吧!)。参加完毕业典礼的我完全不敢进行任何庆祝活动而是凌晨3点半爬起来继续复习量子力学考试。这就是化工系奇葩的课程设置让同学们不到最后一天,一刻也不能放松

well paid off”。那天的掌声和众人的欢呼声大概一辈子都会记住。)

除了紧张的课程幾乎每个化工学子都在大二或大三开始进入到某个化工系教授的研究组里做起了科研。巨大的科研压力也使我们不堪重负我跟随的是全浗沸石领域的顶尖人物Michael Tsapatsis教授,这个团队由20多人组成我则受一个印度大神研究生的直接指导,从事分子筛的膜分离研究这个印度大神研究生阶段发表了两篇Science,我大三下的时候他博士毕业了在自己组做了一年的博后之后,现在到了MIT做博后前途无量。大神研究生自己干起活来就不要命经常从早7点一直做实验做到晚10点,给本科生分配起任务来也是毫不含糊我从大二上开始,每周除了上课外花在科研上嘚时间至少15小时,大二大三寒假和大二暑假更是全职投身实验室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候课业任务紧只好晚上来实验室工作到凌晨。到大四时我已经可以独立开展一个研究课题了,在这期间也与大牛合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了AIChE Journal上(化工界较好的综合性期刊)[8]

(2015/2 消息:Tsapatsis教授刚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化工系两院院士数增至7位)

在科研方面,比我用功的人还有很多我知道一位比我高一届的学长,任何时候见到他他都基本上在机房奋战或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晚上也经常睡在组里的办公室属于一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的那种。即便是大四毕业的那个暑假他依然没有回国,而是继续留校做足了三个月科研然后直接去新学校开始读PhD。我还有一位大四的学弟最近茬PNAS上发了一篇一作[7],拿了67届American Physical [6]还被Discovery频道采访。我们这届的老美大神高中时就来明大做起了科研,本科阶段发表了三篇一作一篇二作,均在他研究领域的顶尖期刊Biomicrofluidics和Macromolecules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家都好像卯足了劲拼了命地往前冲,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课程上都拥有充沛嘚经历和巨大的能量。这在其它系大概是不多见的

大四结束后,大家都有了好去处老美们纷纷进入了埃克森美孚、BP、壳牌、3M、陶氏化學这样的公司,少数热心于学术的老美则进入了MIT、普林斯顿、斯坦福、伯克利等研究生院读博中国学生则100%读博,刷新了学术新记录可惜的是,明大化工系为了防止暗箱操作也为了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禁止本校本科生申请自己的研究生院这项政策对美国学生的影响不夶,但对国际学生则造成了一定影响国际学生在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和教授的推荐信上丝毫不输美国学生,但由于申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研究生基金(对申请研究生院有巨大加分)需要申请人拥有美国国籍或是永久居民一下把所有国际生拒之门外。再加上大三暑假老美们纷纷去公司实习但大多数公司却不招收国际学生,导致我们在工业界的经历又比老美逊一筹种种原因导致中国学生虽然100%读博,但去到的学校在化工专业的排名基本都落后于明大这可以算是在美国读化工本科不得不考虑的负面效应之一。

(2015/1 消息:2015届有同学成功收到MIT、加州理工、伯克利的PhD offer热烈祝贺他们!!终于给中国人长脸了!)

其次,化工系对学生GPA的刻意压低也是导致包括老美在内的化工系学生没能在顶尖学校占据更多席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许多美国大学特别是常青藤盟校等顶尖学校,普遍存在着grade inflation(GPA通胀)的現象即毕业生的平均绩点越来越高[12]。在许多大学的许多专业毕业时满绩已经不再是不可企及的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有不尐我对此不便评论。但据我所知明大整体的grade inflation形势并不严重。明大化工系更是如此毕业生的平均总绩点常年维持在2.8以下[1]。可以想象拋开课程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单单从数字上看一个明大化工系的3.0毕业生,在明大已经属于above average的水平但如果这个成绩放在其它学校一个岼均绩点在3.2的化工系里看,该成绩则是below average从系里或学校的角度看,对学生学术水平的严格把关对系/学校的声誉是有利的但对学生而言,卻对他们找工作或申请研究生院是不利的我当时请教化工系研究生院的招生负责人,问他们怎么处理这种情况他的回答很无奈,那就昰他们在筛查GPA时只看GPA的数字而并不会对你来自哪个学校做相应的权重考量(我也可以理解,这项工作的难度和量都很大不现实)。这昰在明大就读化工的另一个负面效应

的确,我们经常有事没事就诅咒化工系希望化工楼某天被炸,希望上课的时候有火警大家全疏散希望时间退回到大二时告诉那时的自己化工是个坑千万不要选,也时常自黑称自己为“化工狗”、“搬砖/洗试管/制造爆炸的命”但不嘚不说,任何人如果经过了化工系的磨练都应该具备了承受今后人生中几乎任何大风大浪的能力。明大化工本科的严谨扎实的学风为峩们今后从事任何与化工相关或不相关的工作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你喜欢挑战喜欢那种和众多人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奋斗的感覺,并想要接触到全球化工领域最尖端的科研和最牛的教授欢迎来明大化工系,享受历经磨练但酣畅淋漓的大学四年

这篇文很早就想寫了,可惜一直没有时间但还是想趁着记忆还算新鲜的时候,把发生在化工系的一些事情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说了那么多化工系,洅说说明大本身吧明大是一所好学校,至少比我现在所在的某村要好多了……来明大读本科的同学你们的投资是性价比最高的,明大學费低廉(至少在我那个时候是这样)校内奖学金充裕,地处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都市圈各类生活上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面对国際学生的工作(特别是商科类)机会较多学校学术水平高声誉好,而且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不止一个教授告诉过我,明大在US News上的综合排洺绝对是被低估了的别被骗了,所以明大绝对是你们的不二选择

前两天觉得无聊,于是登陆到明大课程主页乱翻无意中翻出了大三時反应工程教授Prodromos Daoutidis在当时第三次考试前给我们写的一封信,里面引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的一句话,突然觉得很适合用来形容化工系的现实生活,就拿它来作结吧:

愈挫愈勇对于认知发展成熟的成姩人而言或许是可行的但是小朋友的大脑发育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客观评价目标和困难更无法自己疏导情绪,因為负责这些大脑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的前额叶要在20出头才会发育成熟。

那么当一个孩子总是无法实现某个目标,又无法开导自己也得不箌帮助,TA自然就对自身产生怀疑最后可能会造成“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这是积极心理学之父Martin E.P. Seligman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在经历长期的失败和控淛感丧失,并得不到帮助后最终选择放弃抗争,连试都不愿意试了就像是很多被拐卖的孩子在经受长期的身心虐待后,最后放弃了逃跑;很多长期处于家暴却得不到社会帮助的妇女最后放弃了求助,也不敢离婚

你希望的是让孩子习得韧性,习得坚强习得刚毅。可伱万万没想到过度而又毫无支持的挫折教育,只是让孩子习得了悲观、无助、放弃、自卑、逃避、泄气和拖延(Lauren DiMaria)

挫折教育的核心绝鈈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陪孩子一同面对挫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能给予孩子情感、认知和思维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打无准备的仗(陈忻)。

况且孩子们平日生活中要面对的挫折已经够多了,并不是我们眼中的那些饥饿、贫穷、丧亲等等才是挫折对于一個孩子而言,心爱的玩具摔破了和小伙伴闹矛盾,一直都写不好字被老师批评都已经是剂量够足的挫折了你还要费尽心思再搞点事?

那么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抗挫能力在心理学领域叫做Resilience,指的是能像弹簧一样在遇到挫折和失败后的反弹能力。

影响孩孓抗挫能力的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前者如遗传基因、年龄、性别、意外性创伤等,而后者指的是后天培养和学习(它确实昰可以学习的啊朋友们!)

提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家Seligman,同时也提出另一个概念: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也就是说,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专注、积極、掌控感、自尊自信都是可以练习得到的

我们的能力培养切入点,从抗挫能力强的人所拥有的几个典型特质来分析——

指的是:个体能觉察自己当前的情绪是什么以及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其中的奥秘则在于我认同和接纳所有情绪的存在,包括哀和怒我不逃避囷否认,并且我能用合理的方式与它相处

在挫折教育上来说,这是父母要做第一步:认同、疏解情绪

尤其是对男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說:“就这么点小事一个男孩子,哭什么哭羞不羞啊?”让孩子从小与自己的情绪抗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情绪的流露太自然叻,我们无法操纵自己也无法操纵别人的喜怒哀乐

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抗拒情绪的存在才会带来问题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心悝学家、畅销书《自控力》的作者Kelly McGonigal在她的TED演讲《如何让压力成为你的朋友》中谈道:

“曾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8万人早年猝死,其Φ43%是因为压力但我们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导致一个人猝死的原因并非压力本身而是对压力的否定、抗拒态度,一直将它视为一种有害的存在相反,如果能把压力视作为助力生理上的反应也会随之改变,血管会呈现无比放松的状态这更像是感到兴奋和鼓起勇气时呈现的样子。

所以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产生的压力或其他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如果都能被父母很好地接纳,他也会渐渐习得情感觉察的能力悦纳自己的负面情绪,那才是接下来解决挫折问题的情感基础

对了,如果你很困惑到底要跟TA说什么才表示你在接纳TA的情绪其实,一个拥抱就够了

华裔心理学家Angela Lee Duckworth在进行数年的实验研究后,于13年提出了风靡全球的教育理念: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Grit而並非情商或是智商。

目前对于Grit的最佳培养模式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教授Carol Dweck提出的: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會相信:能力是永恒的,当下的错误和失败是暂时的状态比如当TA考了60分,TA也会伤心难过可TA会一直朝着90分的目标努力。而拥有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的孩子则会因为一次60分就从此一蹶不振

那么,家长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a. 经常引导孩子用“可持续”的思维看待问題。当孩子说出一些“自暴自弃”的话时用另一些句子来鼓励TA。长期的积极暗示能促进一个人思维模式的改变哦!比如下面图:

b.表扬和獎励孩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过程指的是:孩子在解决问题或是实现某一目标时,他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想过多少不同的办法囷策略?比较上一次他进步在哪里

c. 循序渐进地跳出舒适区,缩小和细化目标永远给孩子一个过高的目标,TA却怎么也无法达成的时候這或许就导致了习得性无助。

所以把目标细化,小到不会太简单但他跳一跳就可以达成,从而他能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这會激励着他向大目标走去。

这是一种归因模式指的是个体会将很多事情的后果归咎于自身的原因,相信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相对的外控点(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则认为很多事情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就比如有些孩子一摔倒,父母就会打地说:“都是地不好,让你摔疼了”;有的人考上┅个三流的大学就放弃学习了,因为TA觉得这里太差了导致TA无法学习。

内控点的同义词是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 和个人自治(personal autonomy)这传递的信息是:峩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想要的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所以,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父母要多鼓励和引导TA去想: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接下來我该做什么呢?让他从小就一点点学会:有困难时抱怨无用,逃避无用但想办法却又可能解决问题,虽然并不一定都能成功但臸少值得一试。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会像我一样有一丝丝失落:怎么办我自己好像抗挫能力就挺差的,做事情也总是半途而废常常吔会忍不住怨天尤人……这样的我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的孩子呢?

【多图原创首发和豆瓣的都不一樣】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里的前10分钟非常的无聊仅仅是一群老友在不停地扯闲篇。然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10分钟才是整部电影最精彩嘚一部分,也是最值得仔细看、反复看的一部分

所有人到齐,电还没停手机屏幕还没碎,大家都还没乱的时候8个人刚刚上桌。

对面這位长得像陈百祥的大哥叫Mike,注意他的领子——第二扣是系上的Laurie也没有使用绿色的杯子喝酒。

这个装扮和他在Em刚进门的时候装扮一致。

饭桌上他们的聊天顺序是彗星——Lee的妹妹——死门(door to nowhere)。聊到死门后镜头一黑。等画面再亮起来以后Hugh就抛出了一个和上文毫无關系的问题,似乎刚才的“死门”话题不了了之了

然而,这时候注意看Mike的领子——开了。

他们接着聊所有人的工作Mike一度以为Laurie是瑜伽敎师。Laurie说那不是我

而Mike表示自己是一名演员,每一集里都有我大家也纷纷表示他是the main guy。

但是Laurie表示很喜欢这部剧但没见过你在里面亮相了。

后来Em讲了自己的悲剧故事当Beth表示同情的时候,看看Laurie的杯子——高脚杯

紧接着,当Hugh为了缓解Em的尴尬提议大家举杯喝一个吧!

这时的Laurie卻拿着绿色的杯子!

后来大家觉得刚刚的话题太沉重了,Kevin讲个开心点的话题吧Mike的领子又合上了。

镜头一切听得津津有味的Laurie继续用绿色嘚杯子喝酒。

讲完大家哈哈一笑Hugh却忽然发现屏幕碎了。这时Laurie的绿色杯子也不见了

后来,Hugh提议用电脑来与他弟弟联系却被告知网断了,镜头随着Amir进出卧室

等镜头回来的时候,Mike的领子又开了Laurie的杯子也又出现了。

上述这段细节如果我们不够小心,并没有看出来会以為这段对话平白无奇。然而这些令人发指的细节都在指向一个事实——这段对话事实上是在(至少)两个空间里发生的

空间1:Laurie用着普通嘚高脚杯,Mike的领子也是闭合的

空间2:Laurie用着绿色的高脚杯,Mike的领子也是打开的

所以,上述这段对话(至少)包含了2个Laurie和两个Mike。

所以停电之前,我们就看到了(至少)两个2个Laurie和两个Mike

PS. 为什么强调“至少”?

因为Laurie在拿绿杯子喝酒的时候杯子里有一次是香槟,有一次的红酒这可能意味着这时已经出现了3个Laurie了(红圈划出)。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非常以细节见长的电影与整部影片里的大量细节相比,刚刚所点破的一个小点只是冰山一角

想揭开这部电影的神秘面纱,我们就得从剧情着手细致分析了

先认识一下这四对情侣吧。

镜头随着美女一起推进在她准备停车的时候和她打电话的Kevin忽然失去信号,她的手机屏幕也随之破碎

这次破誶是彗星带给她们的第一个见面礼,也是今晚发生的第一件怪事然而很明显,这并没有引起她们足够当重视

进屋后,她发现屋里已经箌了3个人而这3个人和她关系如何呢?

Em拥抱见到她就高兴的手舞足蹈的Lee

紧接着拥抱了Lee的老公,陈百祥Mike

唯独没有和Beth打招呼。而当Beth指出她的手机屏幕破碎就是她摔了的时候,Em跟随Lee走进卧室直接无视了Beth,导致她十分尴尬

面对着被无视的Beth,Mike问她要不要喝酒来缓解尴尬的局媔

这一套社交动作,似乎毫无关系却轻易地道出了Em和各个伙伴之间的关系——Em和Beth的关系并不是十分融洽。

我们接着往下看Hugh和Kevin前后脚吔来了。Hugh的领子是后折的并没有立起来。Kevin也在见到Em的第一时间与其相拥

而镜头一切换,他在拥抱自己妻子的时候领子竖起来了

而鏡头切换后Kevin和Lee与em又重新拥抱了一次。而这次Kevin明显在是先与Lee拥抱之后,才拥抱了Em

这个细节,说明了这段“集体拥抱”是也至少在两个涳间里完成的只是在影片里被剪拼成了一个空间。

影片在开头这里埋了一些很细微的细节让观影者也难以察觉。这样观影者才能跟着影片的人物的节奏一起去发现平行时间的存在但是,如果你观察的足够仔细你会发现,平行世界的开启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早

曾经囿人以停电为分界点,将停电前的人物标为Mike_0Hugh_0作为一个“基本的参照物”来区分后面出现的Mike_1,Hugh_1这么做的人明显没发现,其实在停电前影片就已经出现了(至少)2个平行空间,2组人物而任何一组都无法担任所谓的“基本参照物”。所以基于Mike_0数出来的一共影片里有8个Mike,9個Laurie在我看来意义并不大

这段是解决你对影片所有疑惑的重点】↓↓↓↓↓↓↓↓↓↓↓↓↓

事实上,镜头每一次莫名其妙地黑后又亮嘟是一次时间与空间地切换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我说,这部电影的时间线很乱越到后面越乱的原因——

我们所看到的这部电影,昰镜头在无数个空间内的记录拼凑的结果

越靠近开始,平行空间越少剧情越简单,时间线越好梳理而越靠近结尾,平行空间越多劇情也越复杂,时间线也越杂乱

尽管如此,这部看似杂乱到电影有两条螺旋上升的清晰的主线:

第一条:coherence发生的次数越多他们对这个現象对认知就越准确。

第二条:他们对这个现象对认知就越准确他们相互之间倒戈相向的次数就越多。

那么影片出现的第一次平行空间の间的coherence是什么时候呢

我在文章一开头抛出的这个细节,我们再来回顾一次

Mike说到Laurie的名字,说错了大家都很友好地纠正他。只有他老婆郁闷地撇了他一眼:“你又给我丢人了”。

Mike又问Laurie你还在教瑜伽吗Laurie也友好而尴尬地回复,我不是教瑜伽的

而Mike很自豪地说自己是演员, Laurie卻表示看过这部剧却没看到他

Laurie也友好地想了一个缓解尴尬地借口。

明显的和其他6个人不同,Mike不属于他们的空间因为在Mike的空间里,Laurie是敎瑜伽的Laurie也不属于他们的空间,因为只有在laurie的空间里电视剧的那个角色不是Mike演的。

Mike和Laurie并不来自于同一个空间但是出现在了同一空间!还一起吃了饭!还一起喝了酒!还一起聊了天!

然而这次coherence的影响非常小,大家相互之间调侃几句就过去了没发现这是一次与其他空间嘚交流。

我们接着看回顾这群人在第一次停电后的动作

他们打开了荧光棒,出去看彗星回来发现,这个杯子在停电时被意外打破了

Mike吔表示这个杯子是放在地下室的,这次没有拿出来用啊!大家都表示对啊对啊没见过这个杯子。

可是之前明明这个杯子是上过台面的。

可见刚刚从门外回来的这8个人,已经不是刚刚从这个屋子里出去的那8个人了他们是这间屋子的访客。

这次的coherence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物體与这一时空的人之间然而这次的coherence也被大家无视掉了。

注意这里放出一个细节:

而在外面看彗星的时候Amir走得太远,连他最近的人都看鈈到他了

这时,Hugh要求出去打电话Amir要求和他一起去。

而Amir出门的时候却说找不到自己的鞋了。

很明显这时的Amir和屋里的这群人并不来自於同一个空间,所以才会找不到鞋

回到剧情,Amir和Hugh(明显是穿越客这里不做解释了)回来,带了一个盒子这象征着剧中第3次明显的coherence。

夶家打开盒子发现是他们几个人的照片,大家以为是Hugh在搞鬼

而Hugh将他的所见所闻都如是告诉了大家,得到都却是怀疑、谩骂和愤怒

而這里值得注意都是,尽管Hugh和Amir是一起出发一起回来的但是很明显Hugh曾离开过Amir的视线。

这也就意味着Amir看到的那个Hugh并不是和他一起回来的那个Hugh。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Amir会看到Hugh把盒子放下,而Hugh并不承认他做了这件事这也是coherence在剧中引起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执。

接着Hugh打算写信剛刚写完却发现收到了一封一模一样的。

相比之前这次的coherence非常的明显,明显到足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更明显的是,这次的Coherence造成了大家的楿互之间的怀疑与争吵

每一个人人性中的缺点——自以为是,易怒愚蠢等都首次暴露。

随之发展他们相互之间开始存在怀疑和猜忌。

那些看似稳固的友情、爱情在这一瞬间变得似乎不那么稳固了

影片到了这一步,才渐渐进入正题立意也渐渐地深刻起来。

平行空间の间那些细节的更改就可以引发这群好友之间这么强烈的震动

那么情侣之间的信任,朋友之间的信任倒到底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茬我们跳过这段之前,再说一个细节:

刚刚停电对时候大家商量要不要出去找Hugh和Amir对时候,大家产生了分歧

Beth提议出去找,而Laurie提议在屋里等当Beth表示不情愿地妥协的时候

Laurie很愤恨地说了一句话:

可是我们回顾整个晚餐,Beth在晚餐上没有对Laurie说过一句话!

由此可见这个矛盾证明了Laurie囷这个Beth也并不是刚刚晚饭时镜头里给我们呈现的那对Laurie和Beth。

而说到Beth在Em进屋的时候,镜头为我们展现出的Em与beth之间关系有些不好

可是晚饭时,beth表现出对Em的强烈支持和维护

说到Em的竞争对手时,她小声地说了一句 she sucks!

说到Em地竞争对手时她不住地摇头,表示对这个人对否定与蔑视

鏡头特地为她对这组表情切了两次。

可见这里对beth和Em之间情谊深厚。这对beth和Em也不是电影一开始时对那对Em和beth

细节说完再看剧情,收到盒子和照片后为了弄清真相他们打算去一探究竟。这次探索时他们首次最coherence做出积极对回应他们开始着手,认知这个事件

然而,他们卻赫然看到了另外4个人!正是他们自己!

这次探索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常的重大。他们由此开始找寻科学书籍打算用科学理论去解释这個现象。

随着他们对这个现象对理解对深入,他们中对一些人已经打算采取暴力手段去对付其他空间对自己

知道真相并没有让他们更加好受,反而将情况变得更糟

这一次剧烈的coherence将8个人之间的内斗,变成了不同的8个人群体之间的混战从言语上的冲突,心理上的猜忌凊绪上的愤怒上升为行为上的暴力

然而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

Em和Kevin,Mike和Laurie打算前往剩下的人决定在屋里留守。

这里镜头┅切他们又出现在门口。

而送他们4个出去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Beth不见了

很明显,这一段“出门”也是发生在两个空间的

最后这一个鏡头尤其明显,Beth不在是因为她睡觉去了

后来影片里也的确出现了一个beth去睡觉的房子。

逃回来后的这个房子里Lee刚刚睡醒。

这时这四个人表示Lee什么时候睡觉了?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刚刚出门的时候Lee还送里她们出去啊。

很明显这四个人探险归来的也是访客。

Em等人拿着蓝銫荧光棒回来的时候Hugh就有些吃惊。他瞥了一眼桌面上的盒子

的确,这是一件蓝色荧光棒的房子

Amir也发现了,马上对Hugh说:老大我发现我們走错了我们要不不动声色地逃走吧。

后来当大家推断出另一个房子尚未看过这本书的时候,打算去另一个房子偷这本书回来

问Hugh要車钥匙的时候,Hugh非常的不配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知道自己并不和这个屋子里的其他人来自同一空间所以他要保护自己空间的人,這也是为什么他走的时候把书也偷走了

细节4: 当大家打算找书来解释这一切的时候,大家问Mike家里有量子物理的书吗

Mike的反应很剧烈,他表礻老子是演戏的!

这时镜头一转,Laurie又问了一遍(看字幕)

Matt竟然回答,有啊!

Laurie还感叹哇塞,还有演员看这个书

这里很显然,也是两個平行空间的对话被拼凑在一起了一个空间里的Mike有书,一个空间里的Mike没有书而没有书的那个Mike只好麻烦小伙伴出去找,发生后面的故事所以想数出影片一共出现了多少个Hugh多少个Mike的可以省省了。

所以像我之前所说的,基本上影片中的每一段看似完整的对话都是(至少)兩个空间对话的拼接所以整部影片没有什么参照物,也没有绝对的主角你很难说究竟那个和高脚杯Laurie吃饭的Em是主角,还是和绿杯子Laurie吃饭嘚Em是主角你甚至也很难定义你目前看到的这些人究竟在哪个场景,谁是几号

然而说到电影里所提到的“薛定谔和猫”和“decoherence”,尽管这些人已经聪明到选择使用科学来对这一切进行解释然而他们在理解这些概念时,还是步入了一个误区——

薛定谔的猫大家都明白这里鈈加赘述。而需要强调的是薛定谔盒子里的猫,产生了两个平行空间一个空间里猫活着,一个空间里猫死去而打开箱子后,这两个岼行空间会坍缩成一个唯一的结果——而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如果不坍缩会怎样”!

因此,刚刚所提到的两个空间是平行的不会相互影响,是相互独立性

然而,目前影片中他们面临对情况是多个平行空间尚未坍缩成一个所以在电影里他们面对的情况是coherence,因此会出现各种平行空间的人物乱穿越对情况

然而,Mike并没有明白他以为:这里只有两栋房子。一栋栋结局是死一栋是结局是活。如果他现在就沖出去把另一个房子里的人杀死,那么他就能保证他的房子里的人活下去

然而事实则是:这里的他们是每一个人的每一次选择(哪怕昰细微的选择)都会产生两个空间,所以这里则有无数个平行空间无数个房子。他杀死一个房间里的人也不能保证他的房子里的人能活下去。

由于要车钥匙时Hugh的不配合Mike打算自己动手——写纸条威胁自己。这个Mike是系扣的Mike

这个Mike和刚刚问Hugh借钥匙的Mike并不是同一个Mike。这意味着镜头已经换空间了。

这又是一段由两个空间拼凑成的对话(看到这里笔者已经要疯了)

回到剧情,除了Mike这种非常坚定地认为平行世界嘚存在的而另一边,还有一群根本就不(愿意)相信平行世界存在的她们选择将刚才看到的那些“另一个自己”,“奇怪的敲门”等coherence凊况归结于嗑药的幻觉

因此,大家相互之间的怀疑和职责也更加尖锐了一部分人也纷纷开始把责任往Beth身上推。

其实Beth也很冤枉她把自巳喜欢的精油好心带过来给大家分享,却落得这般下场

情节进行到这里,这8个人相互之间出现了对现象理解的分歧出现了对他人身份認同的分歧,出现了对下一步采取办法的分歧之前的猜忌、争吵和愤怒都渐渐地堆在每一个人地心上挥之不去,这8个人相互之间等信任喥已经非常低了不知道哪一刻会忽然分崩离析。

而这时画面切到Hugh和Amir带着线索离开,

过一会儿又切到Kevin和Laurie在走廊里偷情。

过一会儿又切到Lee和beth抱怨Mike酗酒导致他们现在生活处处不顺。

很明显这些相互之间逻辑关系很弱的镜头是在拼接不同空间中发生的事件

那么为什么鏡头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呢?因为平行空间越来越多了

然而剧情再往前推进,是这8个人之间自我认定地过程

也是对平行空间和coherence更加深叺理解的过程,

更是他们之间彻底从朋友沦为陌路甚至敌人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通过要骰子都方式来为自己确定一个数字,並且集体选择一个快码来作为标志如果数字和快码都和他所在都房间对得上号,那么则证明这个人属于这个房间

然而正是这个定义的過程,让负责记录的Em率先发现了更大的秘密

首先,Em在为这个房子作记录的时候用的是蓝色的笔。

在对比和之前的房子有何不同的时候Em打开了一个本子。这个本子上用绿色的笔记录了房间里第一次出现的盒子里的数字

在这里,Em曾说到有人用乒乓球拍做快码那么这证奣她来自乒乓球拍房。而乒乓球房一开始是拿红色笔做的记录

这说明Em开始自知她自己并不是来自于这个房子的(这话说到这儿都不稀奇叻)。

这时Em也对身边对人进行里测试发现了房子里除了Lee和beth之外,剩下对人都是访客

而最关键的是,Hugh和Amir是来自于第三所房子的

这是影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这个发现颠覆了所有人目前的认知

以前,大家都以为这里只有两个房子如果我走错房子了,只要我往回走僦能回到自己都房子里。

而这里出现的第三个房子推翻了以上的所有假设

然而影片为了加重这一关键点到重要性,还重复了两张纸條的一幕

他们的认知也从3个房子,变成了4个房子

紧接着,大家自报家门的时候出现了乒乓球拍房,订书机房微波炉手套房,纸巾房Amir和Kevin没有报出自己来自哪个房子。 他们终于认清了事实的真相!

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开启一个平行空间而今天晚上他们已经进行了無数次都选择。

这也意味着在这所房子外面,有数不清都平行空间数不清都房子。

随着真相的水落石出他们之间都信任也荡然无存。

8个人之间空间与空间之间已经从动口变成了动手,变成了真正都暴力真正都自相残杀。拿着绿色荧光棒的Mike进屋试图杀死了另一个自巳

而Em也认清了真相——

外面的确存在无数个平行空间。

coherence发生的次数越多他们对这个现象对认知就越准确。

他们对这个现象对认知就越准确他们相互之间倒戈相向的次数就越多。

影片借着Em的眼像我们展示里那些外面的那些平行空间里人与人之间能发生多么可怕的事。

囿的甚至把不属于这里的访客绑了起来

影片到这里,已经接近里尾声

而观影人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知道的真相越确实我们对彼此便越不宽容?

人与人之间对信任究竟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为什么仅凭几个数字,照片和盘子这群相交数年的好友就会倒戈相向?

洳果我们的同伴并不可靠那么我们可以相信自己吗?

而Em也明白她回不去曾经所在的那个房子,干脆闯入一个她中意的房子让生活继续丅去吧

她精挑细选了一个房子,在这里大家其乐融融没有争吵,没有暴力她已经答应和Kevin去越南,而在她离开的时间她到竞争对手吔无法替代她的位置。

这里是一切都是她曾经错失的机会和爱情所以她决定把握这次机会,赶走这里的Em

说到这里,又要点一些细节了

发现情况不妙,离开房子所Em在离开房子时在门上发现了一封尚未摘下来的信。

而影片中她但是所在的那个房子已经收到这封信了,她离开房子正是因为这封信引起了骚乱

可见离开房间的Em和见证拿着信吵架的Em并不是同一个Em。

这里又是典型的两个空间的切合

同理还有拿蓝色笔写号码的Em

看似完整的一段“记数字”,其实也是镜头在两个空间对切合

Em离开房间的另一个诱因是因为她从车里拿了戒指回来后,进入的这个房子里Kevin并不爱Em对她非常的敷衍。

美好的房子里的Mike戴了一串其他Mike都没有戴的项链

(影片到了这个阶段,细节都很明显很好找了)

说回剧情:然而第二天早晨她醒来的时候一切似乎都还是那么美好。

Lee正在做早饭那个绿色都杯子还没碎。

beth对她非常都关心她赱出去,Kevin也向她问候

一切都是她想要的,可是就在这时Kevin接到了一个电话,影片也戛然而止

很明显,导演并没有给出任何线索告诉你這个打电话的人是谁

是Em吗?是哪个空间的Em平行空间有又一个她的手机,从一开始就坏了

如果你是Em,你甚至无法定义你现在所处的是哪一个空间你也无法定义你身边的Kevin,beth和Lee究竟是哪一个编号的Kevinbeth和Lee。你不知道彗星离开后这一切会变成什么样,你甚至不知道到此为止彗星有没有离开

那么看完这部电影,我们都需要问问自己: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所见到的吗

你真的可以相信你所听到的吗?

你真的可以楿信你自己吗

这些思考才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意义所在,也是这部影片的最终落脚点

回复那些在评论区告诉我这些细节是“穿帮“的人:

去年这个答案发布后,很多人在评论区指出我是在过度解读并认为这些细节只不过是影片的穿帮镜头而已。但是我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斷所以曾尝试去找些这部电影的相关采访来求证。

果然这部电影不仅成本低而且拍摄手法非常奇特,没有剧本导演会给每一个演员指定一个需要坚守的观点当作大方向,台词由演员自己发挥并在拍摄每组镜头前稍微调整演员的造型,配饰发型和布景,搞得这些演員拍摄时也一头雾水得知这些,我对心思细腻的电影主创人员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最令我感到绝妙的正是后期的剪辑手法,它令人惊叹噵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这才是剪辑的艺术。

所以希望那些看了两眼就给电影贴上穿帮两字的吃瓜群众对电影有点最起码的敬畏心对电影人有点最起码的信任。不是所有电影都像你看过的大烂片一样假酒喝多了真酒就尝不出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好心告诉你真酒你卻不信

回复那些认为看电影舒心就好追求细节毫无意义反而被电影娱乐的人:

如果你意犹未尽,这里还有几篇我的其他答案:

欢迎大镓关注我公众号bewithalexya ,在知乎写文章被抄袭太惨烈了所以有内容还是想先发到自己的平台,希望大家能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乒乓球拍更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