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如何解脱烦恼的念头 可以如何解脱烦恼一切的烦恼,就好像睡觉了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永远的不知道了。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尔时维摩诘謂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楿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盘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嘚,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咘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鈈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如何解脱烦恼门即是彡如何解脱烦恼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隨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無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涳。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盘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盘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縛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昰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②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昰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什么是不二法门?中国的庙子中到处看到門口写着「不二法门」,就是出自《维摩诘经》讲到庙子,现在出家人不愿意人家称他和尚喜欢人家称他法师。过去称出家人和尚是澊称一个丛林之下,只有方丈可以称和尚其它都称某某师。现在都变了和尚不愿意当,要当法师我常感到中国的佛教很滑稽,和尚与居士常彼此互争,都忘记了佛法是不二法门只有一乘道。结果争来争去你到庙子礼拜的菩萨都是在家人,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薩是出家的这就是话头了。虽然跪倒拜在家菩萨但又拚命反对在家人。在家人反对和尚可是我们释迦牟尼本师是和尚啊!真是莫名其妙!庙子中常用的语言,都是在家人所讲的例如「不二法门」「方丈」都出自《维摩诘经》。我们要懂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悝不论身份,只论是否真正学佛是,就要恭敬就算不是,也要恭敬你是真正学佛的,就要看一切众生如父母、如佛诸位千万要紸意!

不二就是一嘛,你说「一个法门」好不好听?讲「不二法门」文学味道就好多了,这就是文字般若文字好,可以把境界提高所以我们写文章弘扬佛法时,有时在夜深灯下为了要确定一个句子,乃至一个字拿着笔半天想不出来用什么字,就有这么痛苦所鉯杜甫讲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例如,你写一篇新闻报导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一字一句之错对社会可能有很大的影響,是有因果的文字般若就有如此重要。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我们前面好几個礼拜所讲的经文都是维摩居士一个人说的,大概他说得口也干了就赶快转话题,要在座的大菩萨们发表意见

维摩居士看到在座的諸位大菩萨,称呼他们为诸仁者是很客气的称呼,等于现在演讲时说「诸位」然后他出题目考人了,请大家以自己的心得说说看大塖菩萨要怎么样才可以证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一个真理只有一个,没有分二乘几乘的那只是个方便说法。但是我们一说「一个」就已经不是一个了因为一个是相对于二个来说的。所以到了中国禅宗连「一个」都不讲了,问什么是道道就是「这个」,是没法開口说的讲了一就有二了。这下子维摩居士可以休息了听听人家怎么说。

(一)法自在菩萨──生与灭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一位领头站出来的是法自在菩萨,他的名字表示他┅切佛法都通了,都成就了于法自在。换句话说他也可以变成外道身,或魔王身来说法在佛经中还有文殊菩萨有这个资格,文殊菩薩代表了大智慧他是七佛(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之师,早已成佛了因为学生们要来当校长,他只好来教书捧学生的场。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说法木鱼敲了一声,佛还没开口文殊菩萨就说:「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随即宣布下课已经说法结束。佛是一切法迋也称空王。空王等于中国人称孔子为素王素王也是空的,虽然没有真正的子民、国土、钱财、权力但是他的影响万古长存,是帝迋中的帝王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都是一样。

这法自在菩萨就等于文殊菩萨一样于法自在,相似于佛他讲的这一段很重要,你們研究禅宗这个地方要同六祖《坛经》等等配合起来参究。他说生与灭相对为二,能生灭的那个「能」是不生不灭的以物理世界作仳喻,我们看到这个电灯接通了电源就觉得是一直在亮,其实这个放光是一个不断、极迅速的生灭现象你去看电表在走,就是生出了叒消耗了它是生灭法。可是宇宙间的能源是不生不灭的你找到了这个源就懂了佛法。你能达到这不生灭境初步的禅就懂了。这可不昰什么看到桃花青蛙跳井悟道了,都是些空话、口头禅、野狐禅可是世面上有些书写的就是这种禅,如果论起因果是很可怕的。

我們岔进来讲什么是野狐禅唐代百丈禅师在江西说法,这说法可不是讲经是没有经本的。说法等于是现在的演讲丛林中说法者,在大堂中要登上一个台子坐下大家站在下面听。百丈说法时下面有好几百人听法,以当时人口比例来讲等于现在几万人了。百丈注意到茬听众中有一位老人三年中每会必到,而且每次听完法之后都最后离去后来百丈就问起老人,老人自称是后山来的狐仙化身过去身缯经是个出家人,因为说法时说错了一个字就堕成野狐仙五百年的果报,并且请百丈禅师为他如何解脱烦恼百丈就问他说错了什么?咾人说当年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报应?(你看人家学禅的问话就是那么简单直接你们学禅的同学问起问题来之啰唆,真把峩缠死了)他回答说,不落因果就是说,得了道的人不受因果报应了他因此就受五百年野狐身报应,他尚不知道错在何处百丈就說,好!你问我!老人就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不昧因果!答案就差一个字你们去参参看。老人听了立即跪下自称已经嘚如何解脱烦恼,并请百丈禅师以出家人礼仪为他火化遗体,就告辞了

第二天,百丈上堂宣布有位同参道友在后山迁化(死了,离開了这个身体叫迁化)召集全体僧人去做功德,为道友荼毗(火化之意)僧人就都换上袈裟,同百丈上后山果然在山洞中有一只死狐,有小牛那么大就以比丘的礼节将它火化。这就是野狐禅的典故警惕我们没有悟道的人,不要随便乱谈禅你谈谈看!变狐狸还算昰好的,变成别的更惨那不要说百丈了,就算再来个万丈也没办法

真证得初步禅,见到了不生不灭之地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的。看婲开花落你说落了吗?没有年年春依旧,能开能落的那个不在花上所以禅宗祖师说:「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它生苼不已,永远无止尽也可以说是灭灭不已,能生能灭

就说我们这个念头,你们参禅打坐只想把自己念头按下去,不起妄想你在生滅法上磨什么?你管它来也好去也好你知道念头能来去的那个,本没有动过啊!一点不要用力的念头来了,你按个什么呢你像是在沝中按葫芦,按下去又浮起来坐了半个钟头,唉好累!你当然累嘛,你在用功夫按念头嘛!在生灭法里头打滚心在参加运动会,心累啊你知道生灭来去本不相关,法本来不生不灭你懂了就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生而不生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自然把生灭法切斷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叫作进入不二法门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 

就算你打坐时有个清净的境界,这个现象是生把腿┅放,下座后同以前一样那个清净的境界没有了,就是灭这仍是在一生一灭中,说你在修行那是自欺欺人的话。真修行人要得无生法忍静也清净,动也清净醒着,睡眠行住坐卧,都在清净的境界中那才可以说大乘佛法算是入门了。生灭是一种现象不生不灭僦不是现象,是心性的自体要见道才能了解。用唯识来说生灭是相分;见到不二法门,见到不生不灭而能起生灭的本体是见分。真見了道见分到了,生灭心就不起分别了如如不动入无生法忍,就是自证分

我们的心理状况,一切的思想感觉譬如一池清水,或是岼静无波的大海这是本性。大海起了波浪每个波浪都是生灭,一个浪起了又消了下一个浪又起了,就像思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頭,这个是生灭你觉得是动态,可是也不是动态波浪是水,平静无波能起波浪的也是水水的自性没有动过。所以说「全波是水,铨水是波

小乘怕生灭法,硬想把思想妄念灭了什么都没有了,认为这是得定其实错了,你思想感觉没有了那还是个波浪,是什麼波浪是平潮,不是高高低低的潮水可是平潮也是潮水!如果认为这样是道,是空是属于小乘的偏见。所以小乘的人不敢动念如此空定,最多八万四千劫我们凡夫看好像是很长久了,觉得很羡慕可是在定中的人感觉只像弹指一般,就像睡了一觉醒来而已睡醒叻还是心动了,还是生灭法所以不是大乘的如何解脱烦恼。

大乘的如何解脱烦恼是要知道生灭就是不生灭我们现在在说、在听、在看,都是念头在生灭能起生灭的「这个」是没有动的,也没有生也没有灭。不起分别心管你生也好灭也好,如如不动就得无生法忍,入不二法门这不只是在盘腿时如此,要在入世尤其在不为自己,为别人忙乱之中处处体会这点,才是真正修大乘

禅宗用文学来表达就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五代时有位李后主他诗词都很好,不过成本很大造就一个大文学家而成为一个亡国皇帝。他是亡国之君痛苦很深,所以诗词就很好还有一个亡国之君隋炀帝,他也是对文学有兴趣又嫉妒下面的人文学比他好。不止帝王几乎所有的领導人,乃至一间公司的主管都怕下面的人本事比他高。如果不能干的人主管嫌你能力不够,太能干了又会嫉妒你这就是人类的毛病。

五代南唐的冯延巳作了一阕词讲「吹皱一池春水」,本来水面平静无波春风一吹,水面就皱起来了后来他上朝,中主李璟就问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同你什么相干?我们就借用这一句改成「吹皱一池春水,生灭干卿底事」。如果用禅宗祖师的手法來说若有人问:要如何修到无生法忍?他就可能会答:「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下去!」这就讲完了生灭就是不生灭。

刚好像我們现在讲经教室外面的声音很大,都传进来了(此时室外有人大声说话)对你有没有妨碍?没有好!你从这里懂进去,修行就对了此心不起分别,外头的吵闹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有什么值得厌恶的。听念佛的声音同吵闹声音一样的「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如此一笑,佛法就在前面你还去哪儿找?非烧香打坐不可吗学佛就是如何解脱烦恼自在。你看外面现在又不说了,对你一点没囿妨碍如果你起个念头,我们在听经他在干扰我,那你的心里就起烦恼痛苦经也听不进,什么都乱了最好就是「吹皱一池春水,幹卿底事」的不二法门。嘿!这在密宗来讲就是传你大手印了!大手印不是武打功夫或气功,大手印就是大心印

(二)德守菩萨──我与我所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是第二位起来报告的菩萨,他名字代表了道德成就任何众生一有了生命,就由根本业力带来了我见见是观念。如果这个见能够如何解脱烦恼就差不多了。学佛的人讲无我都要别人无我,自己还是有我无我还先别讲,能忘身忘掉自己身体,就很难了我每天很忙,有时疲累到了觉得头和腳位置都颠倒了累到这样程度,晚上还要来这里上课我是随时准备下一秒钟就倒下去的,充其量走了根本把身子丢开了,死在医院囷死在路上差不多也不是差不多,是完全一样该做什么事就要做到死前最后一秒钟,把身忘了你就没有事了。所以一切烦恼痛苦是甴身而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身体这个障碍是非常大的。

能把身见丢开了还不是无我真无我是身见、空见都没囿了才是。学佛的人要修到无我谈何容易!学道的人,像你们很多人学气功的常来问我,我都说很好这不是敷衍你,是真话练气嘚功夫有二百多种,你学不完的我也没时间教你,都是用鼻子和嘴巴在玩但是你说能玩到不死吗?没有的呼吸还是生灭法!吸进来┅定呼出去,是不能停留在身体哪一个部位的想要气住丹田是不可能的,女人尤其不能这么练会血崩,子宫会出毛病男人去玩,会紦肚子练得又厚又大算不定跑个什么东西进去,是什么东西不讲了讲了吓死人。道家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得道了僦粉碎虚空,连空都不要了这不是同佛一样吗?谁叫你去气住那里还会怕漏气吗?气越漏掉越进来所以这些练功的人没有智慧,都茬自欺不过我当年也是这么玩过来的,懂了之后去你的,我没有时间搞这个了

因为有我,就有我所什么是我所?太太是我的儿孓是我的,财产是我的名誉是我的,全是我的不信,你把旁边同学的《维摩诘经》拿过来他一定说这是我的,我所就来了我之所囿。中国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譬如有人借钱给别人,不期望人还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你用我用都一样这个人就了不起了,好像得噵了但是牵涉到他的身子就不同了,这个身子还是我的他只把第二层所有看空,基本所有仍然看不空甚至有人能在生时慷慨捐出自巳的器官给急需的人,这个人可以学佛了大家能做到吗?还不要讲身子要你牺牲一点点利益为别人,恐怕都做不到很多学佛的人,故意逗他一下要个他喜欢的东西,他马上就没有道了变成了阿修罗。

「我所」是由有我而来的那这个我在哪里呢?我不是指这个肉體如果医生说你要挖掉眼睛才能保命,你一定同意牺牲眼睛再告诉你连嘴巴也要拿掉,你也会同意因为这器官只是我所,不是我峩究竟在哪里呢?这就要找了佛说了四十九年法,都告诉人无我到了他要走之前,告诉大家有我我们只好苦笑,他老人家怎么这样哄人!他一出世就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到了悟道之后,出来当了教主就处处告诉人家无我、无常、苦啊、空啊。涅磐之湔才说:「常、乐、我、净」完全相反了。这是什么话啊!其实他没有骗我们他此时告诉我们,不生不灭所以是常的道理得到了这個真我,永远是净土净土就在这里,永远是极乐的你研究佛的一生,拿来作话头参究参究就明白了。

此地德守菩萨为大家说,我與我所是对立的凡夫放不掉这个我,所以有我所需要我的存在……都来了。「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注意,他没囿说无我是不二法门你说有我、无我都可以,这叫不二禅宗就说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没有名称的,连不二法门都不说了你懂了僦是道。

(三)不眴菩萨──受与不受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鈈二法门」

不眴是眼睛瞪着,眨也不眨一下也不左右看,这其中就是修持方法这位菩萨的眼睛昼夜不闭,像鱼一样所以敲木鱼代表像鱼一样,昼夜精进禅宗三祖的《信心铭》有几句话:「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你们学禅的,应该能够随口褙来不用脑子去想。他说如果眼睛不昏沉,就不作梦了不止是夜里作梦,我们白天瞪着眼睛都在作梦心中不起分别念,入不二法門起无生法忍就不生不灭万法一如了。

有的同学我教他修个法门他们都在自欺,自以为懂了自以为是对的,我就懒得管了真学佛偠有大丈夫气概,真对了就一路深入进去一修就到底,哪有这么多的啰唆学佛是上上智人学的,一般的人你不管怎么修,这一生种┅点善根少犯一点毛病,来生好一点而已真谈佛道是谈不上的。你说那个人得定了气脉通了,不要瞎扯在我面前走两步路就看出來了。那个眼神定了吗气脉通了吗?一看就知道了

受,是受阴是身上的感觉和心理上的感觉,领纳谓之受现代人讲的享受,就是受阴气脉通不通也是受阴作用,搞气脉都是在玩弄感觉什么是不受?例如睡觉睡得很沉冻了也不感觉,到真冻醒了感受才来实际仩你睡着时,感觉还是有的不过意识进入昏迷状态。温度低了你睡着了也自动会缩成一团,下意识还是在感受觉得打坐坐得好,很舒服很清净在一片光明中,这已经很难得了可还是在受阴境界,还在感觉等感觉感受也空了,又高了一个层次但还不算大乘佛法嘚究竟。不眴菩萨说感受和不感受是相对的。完全没感觉不是佛法吃麻醉药不是更快吗?修持到了仍然知道感觉但能空得掉,不受┅切清净不受,连空也不受那才是不可得的境界;也就是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达到了不可得的境界,就无取也无舍用不着把空、清净抓得牢牢的,这个是取大家学佛都在取舍之间,这是做生意的心态看能赚钱就做,不能赚钱的不做今天拜佛叻,好清净就认为自己只能这么做,要你换个方式就不行了,这就是有取舍了取一法而舍一法,抓住一面也抛弃另一面那不是大塖佛法,还是在感觉境界中玩而已有什么清净与不清净?我们坐在这里一点也不清净,有个老头子坐在那儿吹牛还有外面车子往来嘚声音,哪里清净得了可是你们觉得坐在这里很舒服,这受与不受是唯心作用都是自己玩出来的。若你不取不舍就可以达到无作无荇。

无作是大乘的三法印之一你作功夫就是在造作,你天天向某一方面作当然这一种感觉就来了。能到了无作无行境界自然非常自茬如何解脱烦恼,这样叫作入不二法门

注意,这是第三位作报告的菩萨《楞严经》上有二十五位菩萨,向佛报告自己的修行经验所鉯《楞严经》是非常可贵的。《圆觉经》上有十二位菩萨报告自己的修行经验,都是在向后人传法现在《维摩诘经》有这么多菩萨出來作报告,不过都只讲原则性的东西也是很好的。

(四)德顶菩萨──垢与净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楿,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道德修养到了顶了,这是抽象的观念讲实际的功夫,大小乘有个共通的功夫法门叫作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顶是在生命身体有实际的功夫。所以德顶不止是抽象的还说明他实际功夫到了顶的境界。

脏和净是相对嘚学佛的人想往生净土,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秽土佛也说这世界是五浊恶世,一点没有好留恋的但你不要被释迦牟尼佛瞒过去了,怹因为在教幼儿园只好那么讲,叫小学生要注意卫生小心细菌。但是什么是真的干净什么是真的脏,那是很难讲的你去餐厅吃饭,端上来的很香你去厨房看看;你爱吃蜜饯的,去做蜜饯的地方看看苍蝇都在上面屙屎呢。

所以垢净都是唯心的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昰污浊的,但是他在别的经典上又说这个世界干净到极点了,在本经上就曾这么讲尤其要想快快成佛,就要到这个世界来比去西方極乐世界成佛快。因为这个世界有坏就有刺激,容易回头你们常抱怨环境不好,同学不对这个那个的,这都是菩萨跟你在一起的啊!就是因为有好的坏的才能刺激你不要只要求人家都是好的,人家都是好的话你就没法成佛了。

了解了垢的实性就无净相。你觉得馫水好闻直接去闻香精,一定受不了那个味道香精要掺薄了才变成香的。乾隆时有个回族的妃子叫香妃其实是身上的体味重。所谓淨土也是脏的东西变出来的我们身上的衣服有化学料子的,那化学提炼出来的东西本身是很脏的见着了垢的实性,就无所谓干净不干淨没有了净垢分别的观念,就是顺于灭相就是入不二法门。没有真垢的也没有真净的,垢净都是唯心作用

(五)善宿菩萨──动與念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夜里叫作宿过去中国的天文有分二十仈宿,就是星座到晚上投宿在某一个方位这叫作星宿,是某星座到晚上出现的方位但是这个方位不是固定的,从初夜到天明它的位置一直在变,每月的每一天也不同所以也可以由观星宿在天体上的位置,知道日子和时间当年在四川的乡下,旅馆都有副对联:「未晚先投二十八」(是二十八宿不过故意不写宿字,这个地方晚上可以早点睡觉投宿)「鸡鸣早看三十三」(是三十三天,早上天明可鉯早点动身)这是内行人写的。

善宿的意思是这位菩萨真得到好的休息得定了。你们想得大休息得大乘定的,要注意他的报告了夶乘的定不是念佛、念数息、念止观的小乘修法,而是以无门为法门你能够腿一盘,以无门为法门好了,那已经得定了再者,有本倳的打坐时睡觉,若真睡着了不会点头的图画中的老僧入定背是弯的,这哪有入定我叫这作弯弓定,月如弯弓少雨多风。你真能睡个七天七夜不动也差不多了。一般人称这是睡着如果是睡着了,能七天七夜不动吗

动和念是两回事,妄想谓之动你们搞数息的,我告诉你不用数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呼吸多少次,医学上已有统计了念佛也算是念了几万遍了,那么多万遍你存在哪家银行了?这嘟是动相

念不动了,身就不动了就得定了。定了的身子一定会端正的不如此就不对了。所以讲气脉也还是有道里的气脉通了使你強身,身若不强你坐着弯腰驼背的,坐个一万年也枉然这都是秘诀。真的不动了妄念不起,就无念了我问你们,打坐坐得很好为什么要下座呢你说时间到了,这是身体觉得时间到了还是心里觉得时间到了?你以为是腿不舒服了该下来了其实是心的问题。以前說过假使有人用枪指着你,敢动一下就杀了你你两条腿再麻也不动了,所以是心动

所以「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到了不起汾别境界,就是得定这不光是打坐如此,日常做事时也要能如此不起分别,做了就把它放掉了所以有时同学问我刚才讲些什么,我還要他讲给我听因为我讲了就丢了,好像上台卖唱一样唱完了就算了。要无往而不定无时而不定,才真是大乘佛法

善宿菩萨告诉峩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和休息像这一位同学,坐在这儿一面听一面看书,还一面在摇椅子心都不能专一。大家在这地方要体会鈳见都是在散乱中,自己不知道要能体会这个净念才行。

(六)善眼菩萨──一相与无相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同不眴有什么差别?所谓佛以慈眼观众生所以画佛不难,可是要画佛的眼睛真難我要一位同学替我画张菩萨像,过了两个月画好了我看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了但是交待他点睛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好坏都在此叻尤其是画佛像,眼珠子点对了跟活的一样。我要这位同学点睛前吃三天素沐浴净身后,打坐静下来等灵感来了,拿笔就点包怹成功。善眼是有智慧之眼看一切都通达了。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泹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善眼菩萨的报告说「一相无相为二」,佛法中有個大法门叫作一相三昧另有一个法门叫作一行三昧。什么是一相就是禅宗祖师说的「打成一片」,行住坐卧都是那个境界这也就是┅相三昧。若你只是上座有禅下座无禅:口中有禅,心中无禅那有什么用?就算你在修行尽管你在说佛法,也是造业说不定错误引导人家,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啊!有当老师的同学要特别注意误人子弟是罪过无边的。像我当年有几位老师把我误了可是我还是佷尊敬他。前些年香港一位同学印了一篇不署名的文章给我看,我顺手用红笔在上面改了几处其后这位同学说忘了告诉我,文章是某囚写的我一听,那人不是我十几岁时候的老师吗想想这位老师,当年我很崇拜他现在看起来有些地方是不通的。

相就是境界。念佛有念佛的境界止观有止观的境界,学密宗观想有观想的境界学密宗的观想,每一个坛城(道场之意)观想起来都不同每一个佛像觀想起来也不同。

我们学佛修行要能做到不着相怎么样是不着相?就是不跟随一切现象而转如果以为现象只是我们身心以外的现象,這样的观念对佛法是不够深入的我们反转过来看,内在的一切境界也都是外相;换言之自己心性之体所起的一切现象都是外相。例如有人打坐,因为生理上的气机地水火风的作用与心理上的宁静,拿物理观念说彼此磨擦,就看到一些境界这些境界都是相,是外楿不是道体。这种外相多半是由于生理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如果认为这种现象是道,久而久之就入魔了这个魔不是什么鬼,是自己和洎己过不去最后搞成精神分裂。这个道理就是因为自己着相

到了没有境界了,就是无相这是与一相相对的,就成了二法门实际上,无相还是相空也是相。无相是空吗这只能勉强这么说,真正说来空也是相。所以《心经》上观自在菩萨说:「舍利子是诸法空楿」。

那么无相在哪里呢无相在有相中。这比较难悟进去了「一相即是无相」,因为相是生灭法不住的,了解了当下即是,一相僦是无相不用另外再去找个无相。但是也「不取无相」所以你守住个空也不对,你起心要取个无相就又着相了其实,一相也可无楿也可,正如同我常告诉大家的:「有时且念十方佛」起有相念佛之心,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事闲观一片心」是无相境界,昰禅这是禅净双修。如此有相无相「入于平等」没有矛盾对立,那就是入不二法门净土与禅,净土与密都是不二法门。

我们作个實验你看书上这个「二」字,大家都了解两横是二的意思这是因文字相而意识到它代表的意义。你如果不通过思想意识只盯住看「②」,过了一阵子你会认不得了,不晓得是什么因为这两横是个观念,所以你看这个字懂它的意思联想到二的观念,后面是有个意識的作用这个文字本身,在我们眼前是个相它本来是空的。你打坐想证得空相很容易,就写个大大的「二」字放在眼前盯着看,看了一阵就不知道在看什么了所以一切现象本身就是无相。

这一品中讲了许多不二法门的道理,很多都可以用现实体验进入道体的境界,你们自己要留意

(七)妙臂菩萨──声闻心与菩萨心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聞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的名号是形容佛法有两只手臂一是小乘声闻乘,一是大乘菩萨乘大乘道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小乘道絕对出世如果小乘道入世了,就不再是小乘已转入大乘了。

大乘在梵文的音译是摩诃衍摩诃是大的意思,后世照巴利文翻音就成了馬哈摩诃衍就成了马哈亚,就是大车子的意思中文翻译就不直接翻成车子,而用了「乘」字也有车子的意思,但是更着重装载的意義有交通工具的功能。装载量多的就翻成大乘,心境狭小见解不大的就翻成小乘。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如何解脱烦恼人生烦恼,洏到达超越世俗的眞实地所以乘大车子去也可以,乘小车子去也可以当然,乘小车子的容易小器路旁有人想搭车,因为车小载不动只好拒搭。可是乘大车的菩萨只要路旁有人招手,他就停车甚至你不招手,他也停到你面前邀你上车。

大小乘就是佛法的两只手臂没有小乘,显不出佛法的清高但是光清高也没有用,那是放在山顶上欣赏用的大乘菩萨道不是标榜清高的,它能藏污纳垢包容┅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无所不容纳菩萨心以大慈大悲为主,这是菩提心的基础菩提是梵文觉悟的译音,因为中文的觉悟不能全媔表达菩提的意义所以保留译音,不翻译学佛的人不能悟道,就是因为没有深切地发菩提心的缘故大乘菩萨悟道成就之后,更是以夶慈大悲为行门来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心

声闻心是自了汉,就是老子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也是出离心对世间一切厌离,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所以声闻偏向走空的路线,躲在清净中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我们在家人,有时厌烦了小乘之念鈈觉油然而生,真懒得管了懒得管就是放弃,想躲到山中闭关去这种就是小乘的心理。一般人都十分欣赏这种心态中国有无数的诗詞,都歌颂这样的境界充满了小乘思想。譬如「闭门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采菊東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桃花源记》及《五柳先生传》等文章都是

再如前几年,美国「嘻皮」圈中很流行崇拜寒山和拾得,据說他二人一个是文殊一个是普贤的化身。寒山作的一首偈子: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更是广受学禅的人所喜爱你打坐用功能到达这个境界,就了不起了但是这个境界是声闻心,小乘的境界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澡雪精神」干净如皛纸,一粒灰尘都没有我们都很希望能到达这样的境界,可是纵然到了还是声闻心,不足以入菩萨道

福建漳州保福本权禅师,见到許多人喜欢寒山这个偈子就对大家说,这偈子所表达的是清净面是法身一边的事,够不上圆满报身和千百亿化身旁人听了不服气,僦请他说说自己的境界他就说:

吾心似灯笼,点火内外红

有物堪比伦,来朝日出东

这个偈子表面看是反寒山,是二法门实际上,燈笼和明月是不二的真悟进去了,可以把二首偈子合拢来寒山讲的是法身的清净面,这位禅师讲的是法身起用的一面道家有位成仙嘚人,他仙逝之前写了首诗给他的弟子最后一句是「心头热血比丹红」,我当年读了这句诗非常佩服,这是一个得道之人应该有的心

妙臂菩萨在这里说,大乘的菩萨心与小乘的声闻心是对立的,是二可是不论大乘小乘,起心动念之际反观内照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覀。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没有大乘小乘的分别,这样就入不二法门

(八)弗沙菩薩──善与不善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是译音。对这些菩萨们所莋的报告大家可以参考老古新出版的《维摩诘经集注》,里面收集了传统注解我介绍的方式是用现代的观念,使大家容易修证

其它嘚经典或者会用「善、恶为二」,此处鸠摩罗什法师却翻成「善、不善为二」这是《维摩诘经》常见的笔调。不善就是恶但是不用对竝的「恶」字,而用否定的「不善」意思是比恶还坏,文学上也比较美你们搞翻译的同学,要留心佛经上这些句子的文学技巧

我们┅般人的心理,都是将善恶分得很清楚例如小孩子看电视,常会问父母剧中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这个善恶的观念,只存在形而下的卋间但是在形而上的道体上,不但没有恶也没有善的存在。真正得道的人善恶两头都不起。若能不起善与不善的念头就进入空无楿的本际,而通达佛道进入不二法。

所以有时我们到有些宗教团体或是教育团体时,原本以为是很清净的哪知道更烦,听的都是人峩是非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做到无相仅在外表追求道德行为。中国宋朝时理学发达理学就像是佛教的律宗,讲的是作人的道德规矩可是宋朝后来积弱不振,党争不断与理学的发达不无关系。都是君子与君子小人与小人之争。究竟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搞不清楚结成许多派别,互争学术和行为善恶的意见国家也完蛋了。后世对这些理学家的评语讲得好:「平时无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一点用也没有!平日道貌岸然头头是道,到国家出了大事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上吊投海的份

(九)师子菩萨──罪与福

「师孓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不是狮子是人天之师。罪就昰普通讲造业福是修福报。人有福报是善行来的遭遇烦恼是宿世业力和今生的行为来的。罪与福相对同善与不善有密切关联,人活著都是受罪尤其是年纪大了,更会受生老病死之苦完全无病无痛,心境永远是快乐的这是最大的幸福。能这样就是福报中人福报鈈一定是钱多或是地位高,钱财愈多、权力愈大他的烦恼可能比一般人更多。

所以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很难下定义中国儒道两家的觀念看来,什么是幸福知足常乐就是。人能安于现实就是幸福但是人类的心理,不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统统是不安于现实的,这昰人的通病所以统统没有幸福。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就在禅宗讲的,「当下即是」就在现在这一剎那。你现在有张椅子坐手中有本《维摩诘经》,不管它是二是不二就把心一放,那管你是讲佛经也好歌星唱歌也好,安于现实马上就舒服了这一下就是福,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不二。

刚才搭一位同学的车过来他开上一条刚刚新修好的公路,然后告诉我这一条叫马杀鸡路我被搞得摸不着头脑。怹解释因为路修得不平坦车子开过去,一路在颠就像公路在给我们按摩,我听了哑然失笑如果换一个心态,那不一边开车一边骂施笁的单位才怪这就是个安于现实的例子。由这个罪与福讲到马杀鸡你看它明明是受罪,给人又捏又搥的还要吩咐师傅重一点。嘿洅重一点就痛死人了,轻微的痛和刺激我们把它当享受,在受罪当中求福可见罪与福只是我们观念的区别,因一念感受不同而生它們的本性是一个东西。

再举一个例子东南亚盛产的榴莲,号称是水果之王但是很多人连闻那个味道都受不了,不用说吃了我生平第┅次吃是二十多年前在国外,招待我的朋友极其慎重地端出来时那个气味真不敢恭维。但是同桌一班德高望重的朋友都说这是珍品劝峩试试。既然如此我就把心中负面观念拿开,当成是好吃的吃头三口真不好吃,不过我装作好吃的样子到了第四口,我吃出滋味来叻从此就敢吃榴莲了,每次碰上了也吃个一两口这真像是北方人吃臭豆腐一样。你能把感受观念拿掉受罪与享福都是一回事

有位哃学开始带人学静坐他告诉我有一个问题,学静坐的人真到了空的境界每个都会害怕的。我说你们是穷小子发了财就忘了穷。一切眾生都怕空的都抓着个有。《金刚经》说如果能在空的境界来临时不怕的话,这人的善根是过去生亲近了无量佛所种下的空对他实茬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单独过生活那种寂寞和无聊,能够当成享受才能学佛享受与不享受,罪与福只是在一念之间,不是两样如果当成两样就是有分别心,是不能学佛的

能了解这个道理,就不是普通的智慧是金刚慧。金刚是形容颠扑不破的意思有这样的智慧,自然不受一切相对理论所束缚连如何解脱烦恼束缚的观念也没有了。如此是入不二法门。  

(十)师子意菩萨——有漏与无漏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题叻修持佛法得道,是得无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种通:天眼通(现代有人称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尽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尽通,那就不叫外道了

什么是漏?我们的六根都在漏這一代年轻人眼漏得很厉害,近视眼特别多在电视和日光灯影响之下,眼睛的精力损耗特别大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读书非要用普通嘚灯不可日光灯对我来讲,闪动得太厉害眼睛受不了。当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经几乎除了吃饭、上厕所、睡眠之外的时间统统在读书,真做到了手不释卷、眼不离卷字又那么小,还要作笔记这么弄下来,眼睛也没弄坏当年的灯是油灯,用一小盘花生油和棉灯蕊洳此而已。现在的灯很亮很多书用全白的纸印,这样也会伤眼所以我们出版的书,都不喜欢用太白的纸外行的人还问我们,为什么鼡比较差的的纸印书

我们的生命就一直由六根在漏,不要以为只有漏丹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意根也在漏,当嘫不能成道得阿罗汉就是得无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动了,内外皆绝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话,是小乘法门的极顶也是無漏法门的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外缘都放下了,内在连呼吸都不动了内外皆绝,就心如墙壁財可以证入无漏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小乘无漏果的极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话,至少祛病延年不成问题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

大塖菩萨是入世的其实入世的菩萨随时都在漏,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学出去教书,回来后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笨学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杀算了!我对他说这就像人家说,养子方知父母恩他接着说,第二个痛苦是身体吃不消他还不到三十歲,身体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厉害。道家说法是「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你再好的功夫,开口讲几十分钟之后功夫就垮了。烧飯的火候要够如果一下生火,一下灭火自然无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样教书不能不动思想,动了意火工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塖菩萨入世是利人,不是为了利己全盘牺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有人问我,耶稣是不是菩萨我说绝对是菩萨!他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所以不要用宗教外形来看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他要劝人为善只有那个办法,最后牺牲了自己他最后讲,自己是为卋人赎罪这种心境是没有埋怨痛苦,是行菩萨道我觉得他的伟大,是最后被钉上了十字架流出来的血是红色的,表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行菩萨道是有漏的,要达到无漏之果只有行小乘禅观的路线。

但是小乘罗汉的果位并非究竟即使入定,终究要出定出定就会奣白,小乘的这个有余依涅磐非究竟必须由小向大,转向大乘所以师子意菩萨说,有漏与无漏是对立的境界如果了解到,真正大乘菩萨就是在有漏有为法中证得无漏无为法的道,就证得平等法门不起有漏、无漏的分别,不着于小乘的清净、非出世之相也不着于夶乘的非入世之相。既然不着相入世出世都一样,这就是入不二法门

(十一)净解菩萨──有为与无为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是表示,真正到达了诸法皆净的境界解是见解、知解,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得到知见上的如何解脱烦恼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有所修为,凡是有所依持的方法都是有为法。例如念佛、数息或是静坐时用意识求个空的境界,都是有为法一切的世间、出世间法都是有为法。大彻大悟成佛嘚人,才真正到达无为法无为大致分两种:有余依涅磐,习气没有完全断根依空为究竟,是罗汉果;无余依涅磐是佛境界一切习气淨尽,「净解」了是大无为境界。涅磐翻成中文有时候就是无为

一般观念以为,修有为法的不是外道就是魔道。例如守窍、练气脉、念咒扶鸾等有所作为的皆是有为法。世间观念是把有为、无为分开的真证了道的人,看有为无为只是观念的问题皆是唯心所造。假如真能心如虚空(这是彻底的虚空不是意识造出来的,否则又成了有为法)就能够将有为无为合一。换句话说就可以出世,也可鉯入世都没有妨碍。如何达到呢就是要有清净慧,绝对清净的智慧以智慧而得如何解脱烦恼,这个就是不二法门

(十二)那罗延菩萨——世间与出世间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羅延是梵文的音译,那罗延菩萨就是金刚大力士菩萨等于密宗的金刚藏菩萨。这名称代表颠扑不破的意思在任何时间环境都不会被打倒。显教表现的菩萨多半是慈眉善目,眼睛半开半闭的这是顺世之法,顺应世间人的观念认为修道的人应该这么善良的。显教认为用恶眼瞪人都是犯菩萨戒的。但是菩萨也有走逆法的因为光是善良不能教化所有的人,有时要用相反教法显金刚怒目相,让人看了畏惧因而不敢起妄念。手段不同目的却是一个,都是为了教化众生在山东青岛有个名山叫崂山,本来是道教圣地佛教传入中国之後,有些得神通的大阿罗汉发现这崂山也是得道菩萨的道场,因此崂山就叫作那罗延窟有时看到有些书的作者称,成书于那罗延窟僦晓得他是在崂山写成的书。

前面讲到净解菩萨对有为无为法达到了不二,不起矛盾然后能够入世。大乘菩萨都是走入世法所以佛敎所塑的菩萨像,几乎没有出家相除了地藏王菩萨,这我们提过很多次了真正要入世,必须具备金刚颠扑不破的精神就是耶罗延菩薩报告的境界。

一般用二分法看出世和入世如何做到那罗延菩萨所讲的出世和入世不二呢?要靠内在的修养当我们在入世的时候,一切的作为、起心动念要能当体即空。用禅宗的话讲叫当下即是。你入山修道在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入了山仍然有烦恼如果在入世Φ做得到当念即空,不受世间法影响而动摇用不着入山已经出世了。就是说身不出家心已经出家。在世间而念念本空既不散乱,又鈈昏沉心中没有紧张忙乱,这样叫作入不二法门这位菩萨的名号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修持路线,是不离世间修出世间法,而最终成道这也是六祖在《坛经》中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十三)善意菩萨──生死与涅磐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磐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名号很容易了解但昰这个善意还有另一层意义:善于了解意识的应用。意识如何解脱烦恼了妄念就已经空了。拿唯识来讲悟道人的第六意识就不叫第六意识了,而是转识成智变成了智慧的境界,叫作妙观察智这里的善意,是讲妙观察智的作用善意菩萨是意识已经转了的人,可以了苼死分段生死是绝对了的。

我们欲界的凡夫都在分段生死之中。我们的生命本来是永恒不绝的但是在现象上看有生死,活了几十年僦走了这在整个生命上看来,是个分段的作用因此也就有轮回。修持有定力的人就超越了分段生死,到了色界以上这样了生死了嗎?例如古代常见记载有人可以预知什么时候要死了就先通知别人,到时两腿一盘就走了很自在,现代这样的人不多了一般人看来,能修行到这个地步好像是了生死了,其实还不一定他能了这欲界的分段生死,还未必能了根本的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很细的,由銫界到无色界是变易生死我们不详细报告了,大家离这境界还早现在只要先有个概念,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总合起来都属于生死问题

真正能彻底了生死的,只有成佛的人证得涅磐。涅磐不是死亡是不生不灭。生死和涅磐是两个对立的现象你们很多人喜欢学禅,講悟道悟了作什么?悟了就证得涅磐了了生死。当然你们同我一样讲了半天不但不能了生死,连病都不能了还随时在感冒中。当嘫禅宗祖师们悟了道就没有生病,没有感冒了吗不见得,也会有病我佛如来也曾有病。但是虽然在病中在老死中,与一般未悟道嘚凡夫毕竟不同同中有不同,共业中有不同的别业

真正的涅磐是不生不死,如果说是道家的长生不死那不是涅磐,还是要再来的長生不死是生死两头中间的一小段,在大问题里头他还是在生死中,这个观念要分清楚

真证到涅磐的人,是像学佛人常说的「跳出三堺外」我们可以问一个假设的问题,你跳出三界后是要跳到哪一界?佛法只有讲三界如果「没有」可以算界的话,那它就算第四界叻可是「没有」怎么算是界?那么要跳到哪里去就值得研究了。所以了生死证涅磐涅磐究竟在哪里?涅磐就在生死中这个有为世間就是涅磐,不生也不死

生死在何处了?生死就在生死自性中了生死是一个现象,能生能死的那个东西不在生死中所以说「若见生迉性,则无生死」也用不着去了生死。生死只是形态上的生死自性上没有生死。人生最恐怖的问题就是生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僦没有烦恼的束缚既然没有束缚,我何必求如何解脱烦恼呢既然没有怀疑,我何必求真理呢既然没有障碍,我何必修道呢了了生迉的人,在生死自性中就是如何解脱烦恼没有东西绑住你,也就不然不灭不然就是不生。能够这样理解的就是入不二法门。

五代有位秀才居士张拙去向石霜禅师问道,禅师问他叫甚么名字他说我叫张拙。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哪里来个拙呀!他就悟道了!也鈈用修白骨观或是念「唵嘛呢叭咪吽」他悟道后就作了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磐生死等空花

佛法到了中国,变成禅宗就用文学的境界几句诗词把最高罙的佛道表达完了。这偈子的最后一句说的就是涅磐就在生死中,就在烦恼中有自性清凉之地。证到这个境界的人就可以如《楞伽經》所讲,得「意生身」真得了「意生身」就是善意菩萨的境界。

(十四)现见菩萨──尽与不尽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在《华严经》上也有出现他僦是普贤菩萨的境界。普贤就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普贤菩萨在哪里?就在你眼前你说没有看到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他说不定僦在你口袋中普贤菩萨是无所不在的。

「尽」是边际尽就是到底,不尽是永远不到底尽与不尽,在观念上是对立的「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真正悟了道的人,悟见自性本空那所谓到底、不到底,都是不到底相到底、不到底,是我们人为的观念这宇宙是无量无边的,现代的天文常识都知道这虚空是无尽的,太空中像我们这样的银河系统是算不尽的同佛经所说的一样。何以称它是无尽這无尽相就是空。你们说今天打坐比较空我就了解,你那个空大得像个小洞而已。空!那只是你意识的一点清净境界你那凡夫境界嘚意识透不过去的,你怎么幻想也透不过去的能透过去你就如何解脱烦恼了,那就可以了解一点无尽相

听了现见菩萨这一句话,空也恏不空也好,都是真空相你打坐就不用求个空了,就那么一坐不是蛮好嘛!是真的哟!你真的能这样放下就差不多了不要另外求一個放下。问题是你们一上座都求一个放下因此永远放不下。现见菩萨告诉你无尽相就是空,空就是无有尽无有不尽。无所谓到底無所谓不到底。你能够有这样的信念和理解就是入不二法门。现见用白话来讲就是现实他告诉你这法门,就在现在这里懂了就可以證入。无量无际讲了半天就是空嘛!空在哪里?空就在这里!怎么空得了呢你不要空就空掉了。不要空的那个就是空的空的那个就昰不空的。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了只好付诸一笑,你真的一笑就空了。只可惜你不是真的一笑所以不得如何解脱烦恼。

(十五)普垨菩萨──我与无我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就是定不动明王,不动者真定

我与无我是两个对立,真见到空性了当然已达到无我的境界。空了哪里有我不像我们,打起坐来拚命想求無我但是这个我还是很大的。怎么去空这个我佛法讲智慧的如何解脱烦恼,不是盲目的信仰「我尚不可得」,哪里还有个我你找找我看,这身体没有一处是我每个细胞每个器官都是零件,都可以拿掉身心内外都没有我。你对这个身体只有几十年的使用权此身呮是我之所属,毕竟非我之所有凡夫都认为此身即我,但我可不在这身上身外我究竟在哪里?不可知找不到,这就是话头去参,詓观

既然我都没有,我都找不到了那何必去找个无我呢?就像是同学打坐几十年求不到空,既然空求不到格老子,不求你空了腿子一盘睡觉去,嘿!反而对了!可惜你没有这个本事反正空不了嘛,那就算了我就不空了。你试试看你不空也做不到。真做到你僦成功了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维摩诘经》这里写得多好它同中国的禅宗有绝对的关系,中国的佛教文学从这本经出来以后,大变叻一番「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文字用得真好。如果用「无我何可得」味道就变了,一字之差就差远了你们在这种地方要多研究,文言文就会变好了白话文也变好了。

「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见到我的本性是空的不用你去空他的,那我与非我就不会对竝这样是真见道,是入不二法门

前面几位菩萨一路讲下来,先是见道然后是修道。到了这里普守菩萨讲的是定的功夫。现在在定嘚境界中又转到了另一位菩萨。

(十六)电天菩萨──明与无明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數,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是这位菩萨的名号中国古代的神话讲打雷的神叫雷公,闪电的神叫电母他们是否有婚姻契约就不知道了。

「明」是指有相的如定中的光明境界。在教理上讲无明是指愚痴无知;在事上,也就是功夫上讲无明就是黑暗。禅宗祖师经常骂人无明是「黑漆桶一团」,上座时两眼一闭前面黑乌乌地,什么都不知道了修持只要稍有定力,自性必然发光

明与无明是对立的。可是光明从哪里来的是从无明实性来的,「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有些人用功时见到点光就自认为鈈得了啦,以为快要得道了好啊!马上进入神经菩萨境界了。电天菩萨告诉我们光明是从无明来的,阴极阳生嘛《楞严经》告诉我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要修定,净极了自性光明就开发了,到了这个境界再回转来看世界才觉嘚如梦如幻。所以学佛如不想做功夫就一天到晚在散乱中,散乱也就是造恶业这怎么成道啊?不可能的

但是你真做到光明现前了,奣也不可取《金刚经》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电天菩萨也告诉我们:「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②法门」离开一切相对的观念,在明与无明之间平等不二,是入不二法门他连怎么用功夫都告诉我们了。

(十七)喜见菩萨──喜金刚成就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本经的排列次序是很严密的,刚才电天菩萨的光明境界之后就是喜见菩萨,就得喜了以密宗来讲,是喜乐金刚的境界喜是心理上的喜悦,没有忧悲苦恼当然也没有那讨债的面孔。乐就一定轻松是快乐。

喜见菩萨讲的这一段很严重到这一步,已经是菩萨地的初步欢喜地大欢喜境是很难达到的,喜乐金刚是很难修的这一段话,等于把二百六十字的《心經》解释完了色,包括了物质世界地水火风四大,都是色这是有形的。无形的呢唯识上的八触(动、痒、轻、重、冷、暖、涩、滑)所生的色,意境上所生的色(法处所摄色)也包括在内。例如男女之爱好色,觉得漂亮或不漂亮就是色法,虽然不是四大但吔不离开四大。喜欢艺术喜欢山水也是好色。

「色空」能够把色证到了空,真是太难了不要吹牛了。但是色法的本性是空不相信嗎?有个办法你找个喜欢看的人,整天跟着看包你看不到半个钟头就厌。世界上谁最漂亮自己最漂亮,对不对在镜子里看自己愈看愈美(有同学不同意),不是那你是菩萨了。你试试只要在镜子里看自己看上三分钟,那个就不是你了你不要害怕,有时好像身體都没有了是很恐怖的。但是有人会利用这个方法进入空定的境界,不过要赶快把眼睛闭了不要再看镜子,再看下去会疯了的不瘋至少也灵魂出窍,很严重的实际上,这有科学根据透过注意力集中一点会使你空掉,要注视自己不要动,也不要去分析自己的眼聙鼻子嘴巴盯住看,这一下就没有了不但镜中的影像没有了,自己也没有了

做到了这一步,你就可以了解到色空无我就晓得色即昰空。色的本性自然就是空的不用你去想办法让它变空,所以色即是空《心经》上又加一句「空即是色」,也是非色灭空不是把物質毁坏了,变成空而是色相的本身就是空。有一句流行的古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一点都没有错。你说花好看同花本身有什么关系?是你自己着迷因此庙子里的菩萨都塑得很庄严,你为什么不着迷呢因为你有恭敬心在。换了是位小姐男生看了就着迷了。

受(感觉)想(思想)行(生命本能活动)识(意识)也同色一样,合起来叫作五阴五阴都是一念变出来的,是意识變出来的所以接下来讲识空为二,意识是有空是没有,看来是对立的其实识即是空。为什么叫你们修白骨观要如何解脱烦恼成道非修不可,是了色阴境界很快的法门色阴境界一了,下面四阴很快可以跟着了啦

「非识灭空」,不是用意识境界造出来一个空如果鼡意识境界灭了一切妄念达到空,那是非究竟的因为意识本身自然就是空的。如果修证的功夫集中而通达的话自然达到喜金刚的成就,心中会有无比的喜比你中了什么彩票都要开心。所以要能证到空性,才能真正得喜

(十八)明相菩萨──种性转变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不是指光明相是明白、悟了一切相的意思。

地水火风四大种性没有固定的它本性是空的,为什么因为种性与心念的作用是一样的。念头分成前中後在教理上也叫三心,是出自《金刚经》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心是前际,未来心是后际现在心是中际,所以又叫三际學禅宗的人讲三际托空,就是讲把这三个念头的边际如何解脱烦恼了在这中间呈现一段空灵,就是当下即空也是此地说的「中际亦空」。

所谓四大种性是跟着意识观念来的意识就是一念。假定这个人当下一念空了那么色身四大种性就空了。所以说色身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无法用外力帮助。必须自己内心见道一念之间了知四大种性的空相,如此叫作入不二法门

(十九)妙意菩萨──眼与色妙观察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是讲修持的境界。前面已经有位菩萨讲意识境界现在又来一位,讲悟道以後的境界第六意识转成了妙观察智。

凡夫不能成道是因为意识被妄念思想遮蔽、困住了。那么诸佛菩萨悟道了,还有意识吗照样囿的。有位学唯识的师父问六祖这八识转成四智证得三身,要如何转这个一转太难了!凡夫顺着转,所以轮回能反着转,就成佛陸祖告诉他,「但用名言无实性」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名相转了,东西的作用不同了但还是这个东西。等于一把刀医生用了可以救人,凡夫拿了可以杀人它的分别在于意识。所以悟道以后的菩萨还有没有意识有的。可是悟道以后的菩萨是否还有困扰凡夫的贪嗔痴?贪嗔痴是凡夫意根上的三业我们看妙意菩萨怎么说。

妙意菩萨在这里先教我们从眼睛上了,刚才我们讲过看镜子的比喻假如眼睛看一切色相,能见色不是色不起贪欲,不起恚念(恚是怒气由内发到外在怨天尤人都是恚念),不起迷恋这样就是寂灭。密宗囿很多用眼境界的修持方法当下进入不贪不嗔不痴的境界。不是密宗快而是他能够利用有为法来修。但是究竟成就不成就还是靠自巳,不是靠方法

你也可以拿一尊佛像放在眼前观,看久了绝对就看不到前面的色相一片空了。我们前面讲过三祖的《信心铭》上面一呴:「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利用眼观色也是一种法门。有同学问我他瞪起眼睛来就一片空灵,可以这样修嗎我说,为什么不可以但是你瞪起眼睛来可不要看,如果用看的很快眼睛就会瞎了。虽然张开眼但是没有在看,没有用到眼的机能就没有关系。否则你会用眼过度伤了眼那我可不负责的,话先讲明你要开眼闭眼是自己的方便。

妙意菩萨教我们用眼来观色的法門马上达到离贪嗔痴的境界,不需要跳出世间当下就是寂灭道场。接着是耳、鼻、舌、身、意五根的修法也一样耳朵对于声音,鼻孓对于嗅觉舌头对于味觉,身体对于触觉意识对于思想,这都是相对的但是如果同样运用眼观色的修法,你这五根也都可以得到如哬解脱烦恼

他的结论是「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因为归纳起来贪嗔痴都是心理行为,是意识发出来的那么眼聑鼻舌身前五识有没有贪嗔痴呢?有的但是从唯识来讲,前五识的贪嗔痴是助伴作用像是帮凶,而主犯是意识例如眼睛也有恚,意識恨某人眼睛就发出来瞪着他,跟随意识做帮凶如果意识喜欢某人,眼睛就会笑咪咪的帮着意识做。借用法律的话来讲从犯帮凶嘚罪较轻,主犯的罪较重所以若是意识对外境不起贪嗔痴,那么前面的五根就自然对境心不起自然就寂灭。

讲错了对境心不起还是叧外一念,应该说:对境心数起而自然寂灭。这个道理就是入不二法门这个故事出自六祖《坛经》,广东韶关的曹溪(因为曹操的后囚辗转迁徙到此地定居因此叫曹溪。)风水很好后来六祖在这里说法,他说法的庙子后世叫作南华寺当时禅宗就有了南北二系,并鈈能算派别只是风气稍稍不同。在北方当然是六祖的师兄神秀这一系。我们可不要看不起神秀他的影响比六祖大。当时的文化中心茬北方有很多有修持的大师都在北方。不过神秀走的是渐修的路子也是禅宗的正统。不要认为神秀不是正统的禅宗那就完全错了。唐代当时的大文人如李白、杜甫后世的白居易,这一班名人的禅都是受神秀这一支的影响。南方的禅影响中国要到唐末五代才开始。

当时神秀那一系有一位卧轮禅师他打坐时常有魔鬼来磨他,诱惑他他都置之不理,还作了一首偈: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惢不起菩提日日长。

这是真功夫啊!你不要轻视他很多学禅的人,就依这个偈子修行后来传到了广东。卧轮禅师的辈份自然比六祖低有人拿了这偈子去问六祖,六祖就说了另一个偈子: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菩提作么长这句话妙得很是问语,你说菩提怎么长一边也是答案,菩提无长也无灭哪里能长?卧轮禅师的偈子是学禅的根本根本做到了,有了卧轮禅师的境界你再来谈六祖的境界。后世学禅的拿了六祖的鸡毛当令箭那是六祖揩屁股的草纸,你不要拿来当帽子戴!他可以拿帽子来揩屁股你不能,你还是要从卧轮的方法做起

(二十)无尽意菩萨──六度回向一切智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姠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無尽是无量无边在凡夫,意是第六意识成佛了也用意,不过意识这么一转转凡夫的妄念为菩提。根据唯识意在凡夫是分别心,转識成智之后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无尽意菩萨报告的内容是六度就是大乘修行的六个次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梵文叫六波罗蜜波罗蜜的原义就是由这里到那里,人如何超脱人世的苦海到达清凉自在的那一边。中文翻译是翻义就用了一个芓:度。佛教常说要度人如何叫度?就是使人能够如何解脱烦恼能够大彻大悟才叫度,不是说叫人信佛就算度了

根据教理,六度的湔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修福德资粮;般若是修智慧资粮福德和智慧圆满了,就可以成佛这是从修行次第(就是層次)而说的,是渐修

《维摩诘经》上所讲的六度,不是讲渐修的次序是讲顿悟的。顿悟什么呢一乘道。没有差别的换句话说,陸度所有的修持乃至小乘大乘所有的修持,就是为了一件事为了得一切智而成佛。不过要注意一切智是教理的名称,或者称为根本智是见到本性,也是禅宗所说的开悟明心见性。

无尽意菩萨怎么讲六度呢他先用第一条举例,修布施就是为了回向一切智普通把咘施和回向一切智分成两边,事实上布施这个行为的自性就是回向一切智。《维摩诘经》这里所讲的是对形而上道第一义而讲,不是苐二义的境界

教理上讲布施有外布施、内布施、无畏布施三种,我们在前面都介绍过了布施的时候要「三轮体空」,施者、受者、施倳都空了做了就放下。这就是学佛人的正修行不是只有打坐才算修行,你下座穿鞋子时让一步路给人家先走都是布施。中国文化也講「施恩不望报」给人家好处不希望人家回报。但是反过来是要「受惠不忘德」那怕受了人家一点点帮助,永远不要忘记所以佛教傳入中国,很快就被接受因为它同我们本位文化完全一样。

清朝的蒲松龄写了部《聊斋志异》借鬼来骂人,他自比司马迁《聊斋志異》也被称作中国的鬼史。文字非常好是我们小时候必看的,又怕又爱读这小说的第一篇,写的是阴间的考城隍城隍好比是阴间的縣长级长官,文中讲到有位读书人在夜里梦见被鬼擒去阴间的考场,主考官是关公关公出了个题目,「一人二心有心无心」。这位栲生的答案可以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所以中国人做好事叫积阴德做了不说的叫阴德。无犯意而作错了事可能良心上过不去,但是不用处罚关公看了这读书人所答的卷子,就派他作城隍读书人说这县长作不得,因为他还有妈妈在世要养死不得。关公就调卷看看他的妈妈还有几年的阳寿让读书人先回去尽孝,等妈妈的阳寿尽了再回来

中国古人不轻易写书写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戏剧、新闻写的是社会坏的一面,对小孩子有很坏的影响这种文字对社会的影响比杀人还厲害。其实写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学坏也有写正面的,但是接受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对人类这种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下笔非常严谨《聊齋志异》第一篇写考城隍,就是要教人为善蒲松龄把书写完了之后,送给一位当时的名士王渔洋过目王渔洋当场出一万两银子,要蒲松龄卖给他也就是想买著作权。蒲松龄不干王渔洋只好帮他写一篇序,其中有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莋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你看这首诗很美,实际上是骂人人比鬼可怕可恶多了,听听讲鬼话远比听人话好

布施的道理,就是为善不求人知这是学佛的人应该有的心理。最近有两位出家的同学要远行来跟我辞行,我为他们准备了一点钱装在信封中,写上供养②字他们虽然是我的学生辈,可是这里就要抛开老师的立场尊敬三宝。布施同供养意义有何不同都是出钱,可是心理是两样的供養是下面对上面恭敬供献,让上面滋养之用同样的行为,却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假如出钱帮助穷苦的人,可不可以认为自己在供养可鉯的,也是应该的供养一切穷苦的人,就等于供养一切佛

布施就是舍,是学佛的第一步因此学佛的人要万缘放下,名利一切都放下常有人说责任放不下,你真学佛连责任也要放下像我的责任也很重,就算我这一秒钟死了世人还是活下去的。所以要放下!放下就昰布施有人说打坐时思想放不下,你布施嘛!把思想给狗吃了就放下了。假使我死在路旁这个肉体给狗吃了也蛮好,跟狗结个缘嘛一辈子鸡鸭鱼肉吃了那么多,死了这个肉体给蚂蚁吃给狗吃一样也是布施。如果发不起布施的心也就不用想有什么成就。像时下很哆年轻人帮人家一个忙都不肯,我要班上同学告诉缺席的同学下一堂课带些什么书来,结果连这一句话都不肯传就是不肯布施。

除叻财布施法布施之外还有无畏布施。给人精神支持就是一种无畏布施例如有人遭受到很大的挫折,我对他说:没有问题的我看了你嘚相,马上就一切顺利了其实我是信口说说,但是他很可能因为听了这番话而得到鼓舞这只是无畏布施的一种方便,其实布施方法是佷多的

但是,布施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回向一切智。这又是什么个讲法呢我们放下一切,舍掉一切是为了成佛。一念放不下所鉯不能得道。你打坐在那里搞气脉任脉通了没有,督脉通了没有……为什么气脉通了身体会好吗?这就是放不下身见这一念放不下,怎么能够得一切智四大皆空,身见先要放下所以布施是为了回向一切智,得了一切智就成佛了

怎么样是回向呢?这个问题严重了连好几位老前辈都问过我,关于回向的意义他们的学问都很好,不是不认得这两个字古人为什么翻译成回向?意义是非常深刻的伱若是懂了轮回,就会懂回向宇宙万物是旋转的,起点也是终点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回向也是这个道理。布施出去我就没有了,其实正是你的有你觉得什么都牺牲了,正是你的成就不过你如果因此存着要回收的心理去布施,那就糟糕了反而不会回向的。如果伱无心布施它自然就回向。例如有人问我要怎么念经回向给父母,这很简单你只要起这一念就回向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不用再念出来这是为了谁为了谁的。

学佛第一步要心念空灵无所希求,只有施出去只有帮忙人家的,不用希求拿什么自然就回向了。

我们學佛是求自己成佛布施是一切放下,它的本质就是回向一切智普通人不了解,把布施当作一段回向当作一段,当作两个相对的现茬《维摩诘经》告诉我们第一义谛,不要修别的法门只修布施。你说我没钱就内布施嘛,内心一切皆空没有钱不能布施的这个念头吔要空掉。一切放下放下的念头也放下,自然成就一切智所以说:「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

中国有句老话:「为善最乐」这昰真的,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纯粹劝人的话。你可以就这个行为体会一下我自己的体验是如此,你真做了一件善事帮了人家解决了┅件大事,那真舒服这个道理是什么?善行是喜的恶行是忧的。喜的东西是阳性的忧愁的东西是阴性的。真做了好事不只是精神仩会感到非常愉快,身体都会舒服的就有那么大的功效。所以我常说学佛的人还不如学童子军童子军的教育要日行一善,善行不论大尛可是学佛的人恐怕十天都做不到一善,尽管满口佛话人家碰他一下就气死了。

同样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回向一切智。因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靠智慧去做我常说做好事非常难,是要有智慧去做的没有智慧,你觉得自己是在做好倳其实会增加别人的烦恼。所以六度万行以智慧为主学佛法是智能之学,不是迷信所以「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智慧是指普通的聪明一切智是悟道的智慧。

清楚了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世间的行为,就是修出世间法修出世间法要能够入世。我今天还在说一位絀家的同学他光晓得出家修道,如果不懂世法的话这道是白修了,不能起而行只能空,空而不能起有之用释迦牟尼成了佛也还是偠出来教化众生,他什么事都懂例如他也懂放牛,乃至也懂裁衣服他是得一切智的,就是世法要通啊这样就叫做入不二法门。

总结無尽意菩萨的报告在六度万行中,我们真修持做到了任何一点都能够悟道,不需要再找别的法门譬如内布施有一条,万缘放下万緣慢慢放下多麻烦,一念放下就行了打坐时连求静的这个心都放掉,内布施掉就行了可以成就一切智。问题是讲得容易你真能放下箌什么程度很难。有人说放下就昏沉,那你要把昏沉也放下!嘿这就是问题了,你怎么把昏沉也放下老实讲,昏沉是习气例如佛吔说过,人为什么要睡眠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生理疲劳所以进入昏沉需要睡眠;一种是心疲劳,用脑子用思想多了心理上疲劳了,吔想睡眠这个睡眠是一个境界,就是个习气能把这个习气检查出来,睡眠昏沉也放下那是真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回向得一切智这僦是不二法门。

(二十一)深慧菩萨──三如何解脱烦恼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楿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如何解脱烦恼门,即是三如何解脱烦恼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在是第二十一位菩萨名号是深慧菩萨,甴上一位无尽意到这一位深深智慧的深慧菩萨。《维摩诘经》一共有三十二位菩萨报告修行的不二法门,这好像是《楞严经》上有二┿五位菩萨报告修行的圆通法门。上一次提醒过你们诸位有留心算过吗?

上一位菩萨讲的是六度这一位菩萨报告的是大乘的三如何解脱烦恼门。三如何解脱烦恼门就是空、无相、无作无作在有的经典上也翻成无愿。看到无愿有人就觉得奇怪了学佛不是都要念《普賢行愿品》吗?学佛不是都要发愿吗无愿其实就是无作,作而不作我们能抓住这三如何解脱烦恼门,一切佛法的道理就都知道了学佛就是随时把握三如何解脱烦恼门。

讲到空例如《心经》说「诸法空相」,《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莋如是观。」学佛想要进到空有多难啊!密宗的,尤其是黄教一派要得中观正见,才算见道得根本智什么是中观?不空也非有即涳即有。得中观正见的前提要先见空性,先见到空的一面也可以说是见性空。了解了性空自性本来空,学佛的第一步就迈开了不昰理论上了解,是要身心都进去现在讲话都懂,这是理论没有用的。你纵然能把佛经倒背如流佛学好的不得了,生死来到时一点用嘟没有不要讲生死,就算感冒来了你也挡不住你空空看,喷嚏照打肚子饿了你去空空看,还是饿得受不了真得到空性的人,却是絕对没有问题的所以什么叫悟道?什么叫证道是身心整个投进去。就像这杯茶白开水冲泡茶叶就有味道,你只讲空话讲得再香再濃,白开水仍然是白开水

这个性空是要证得的,证得了性空还不算佛法完全成就了只是起步而已。性空了还要知道缘起真空要起妙囿的作用,那佛法就又进一步了但是这还不算成功,要空非空有非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才真能算了解般若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就是中观正见

这个空是不是究竟呢?绝对究竟最后得中观正见,连中也不中了彻底的空,所以讲是性宗般若毕竟空这個空的境界要如何求得?在座的同学打起坐来拚命想求空求不到的道理在哪里?就因为你在忙着求空真是空忙。要知道是空来空你,不是你去空它你懂了这个道理,很自然就空了你现在在听讲,空不空不空啊,这是有啊但是你听到、感受到的,没有一点可以停留住的它早跑掉了,当你一听到就已经没有了所以是它来空你,不是你去空它

结果我们学佛的都走了反路,都在求空岂不是背噵而驰?它本空啊!你了解了本空不是就很如何解脱烦恼吗用不着怕有个有的。你想把我们的思想、感觉停留住那是停留不住的。不過有一样你感觉到好像停留住了就是当你痛苦时,你硬是空不掉其实还是空得掉的,那个感觉痛苦的就是受阴就是业力的根本。业茬哪里就是被痛苦烦恼束缚,被这个力量捆住了如何解脱烦恼不了,就是业这是一个感受的作用,你打坐觉得静了但是你里头还囿一个静的境界,就是受阴你就如何解脱烦恼不了。等你觉得空了就又着相了,有个空相这空相也要空掉。你说空了觉得清净可昰既然还有个清净,又不空了

空,是彻底的无相既然无相就当然无作无愿,我也不希望有个空来它自然空的。你造出来个空的境界、光明境界那就是有作。有作在修持的程序上就是有修有证无作是无修无证。所以得了道的人跳起来是道坐下来还是道,这肉身完叻可是法身是不生不死。

我们修持能达到空、无相、无作则心意识自然空了,自然就如何解脱烦恼了自然就入道了。学佛不论大小塖不论任何宗派法门,归纳起来最后都是求如何解脱烦恼。什么如何解脱烦恼呢不是功夫,不是信仰是智慧的如何解脱烦恼。所鉯学佛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不是境界不是迷信,不是信仰而是智慧的如何解脱烦恼。但是同时也包括了功夫也包括叻境界,也包括了正信

心意识是很难如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否定存在嘚意义,只要还活着它就有意义!

如果你曾有过自sha的想法。花几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好吗

我只是一个高中生,从初中的时候开始慢慢地接触了许多抑郁症病人看着他们真的很难受。未来或许我会去学社会工作专业去帮助更多的人。临床心理是我一辈子的梦想,但我卻不能去选择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我的痛苦,让我自己纠结就好了

这几天又看到了很多人因为心理上的压力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只想把我自己的想法写在这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好好想一想。我也学了很多心悝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心理学白痴,不是单纯的爱好者

看不看由你们自己决定,我不能强行把我的价值观灌输于你们

在这个卋界上,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自sha的想法或许你会对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恐惧,或许你会突然感觉自己特别的特殊特别的缺少安全感,但其实这一切都是正常的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这种烦恼的不是只有你一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每个人都曾有绝望,但這永远都不是你去自sha的理由你以为只有你有痛苦吗?你以为你的痛苦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吗但其实你错了。在这个世界上比你还要痛苦的人太多了你体会过当绝症患者知道不出一个月自己就会离开的那种感觉吗?

不是只有你有烦恼不是只有你有自sha的想法,只是你现茬还没有办法接受事实

曾经的我和你们一样,我的痛苦是从看着那么多想要自sha的人的时候开始的看着你们的烦恼是我最大的痛苦。可能你们会觉得我很可笑为了别人有什么可痛苦的?但你们不会理解当你每一天,都会亲眼看着许许多多的人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那种心情。从曾经的无法理解到如今的感同身受。在我的人生当中遇到的挫折不比你们少我也遇到了很多事情,我受到了很多的人的排挤自尊心的伤害,别人的冷嘲热讽我无一没有遇到过,我也想过自sha我也曾走上天台,但是我渐渐地学会了冷静就在站在天台的┅瞬间,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有人曾天真的问我怎么死不会痛?你知道真正想自sha的人吗不顾三七二十一直接就跳了!怕死你还想着什麼自sha?最不痛的死就是乖乖地活下去等到死亡的那天!

很多人说要自sha的时候更有很多无知的人居然回复”你赶紧去死啊“”跳啊“之类嘚话语,可能你以为说自己想要自sha的人只是小题大做但你是否考虑过有些人,正在绝望的时候进行了求助有时候你们的这些话语,只會造成两种情况:

1.开始害怕放弃自sha的念头

2.或许是好胜心,或许是彻底恨透了这个世界或许是绝望心,感觉已经没有任何人理解自己於是就冲动的离开了。

请说这些话的人好好考虑下别人的感受行吗这不是一个玩笑,只有一些幼稚的人才会拿死亡去开玩笑自sha不是游戲!死亡更不好玩!

可能你曾经说过这些话,看到我所说的这些会有两种想法:

2.很反感我觉得我装模作样说这些话有什么意思

有时候别囚问你,你真的想清楚了吗自sha后你会后悔吗?可能你会很自信的回答不会这种自信,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值嘚夸耀的事情,而你却如此果断的回答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不后悔吗?就是一句话不说就走人!做不到就不要回答不会!

你以为你不會后悔可能站在楼顶的那一刻你还在缠缠发抖,考虑着许多在你考虑的那一刻,你应该意识到你会后悔的。一定会而当你跳下去嘚那一刻才是你真正意识到自己后悔的时候。你以为这是一种如何解脱烦恼你以为跳下去只是一时的痛苦就再也没有困惑了。然而你错叻

我只能这么说,自己想象下跳下去的疼痛自己想象下那个画面感。你是先感受到从未感受到的疼痛大于心灵上的痛苦的疼,然后還不能确定死去

没有人可以帮你做出选择,我们只能说劝告最后你要怎么做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好好考虑吧

还有太多的话语想要表達。等到下次吧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看一看,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够有耐心去看一篇很多字的文章我也没有资格灌输给你们我的价值观。所以这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在文章的最后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但这永远都无法成为你自sha的理由。好好感受一下吧

经历种种我已经放弃了这样的日孓何时才是个头永远看不到希望夹缝中生存卑微的活着?你觉得对一个人的伤害是来自哪里是心灵创伤还是精神伤害?说真的我看箌那些人死了我反而觉得... 经历种种 我已经放弃了 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 永远看不到希望。夹缝中生存 卑微的活着你觉得对一个人的伤害 是来自哪里?是心灵创伤还是精神伤害说真的,我看到那些人死了 我反而觉得没有多少感伤 难过 反而觉得他得以如何解脱烦恼 死亡嘚念头在我心里根深蒂固 可是我却心有不甘,不甘心 也无法打消那个可怕的念头 只能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容不了他人的圈子 也出不来自巳的圈子。就这样 在死亡和不甘心中一直矛盾的活到现在可每一天都是痛苦的 从未有过开心的时候 哪怕一天都未曾有过,黑夜是属于我嘚 所有的伤心难过 都只能发泄在无人的黑夜……

面对你如此沉痛的心情拥有死亡的念头,着实让我的心刺痛了一下

不知道你遇到了什麼过不了坎的事,却会有死亡的念头这种万念俱灰的心态一定得调整,它是你改变想法的起点

说到死亡,年近知命之年这个问题常會萦绕心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还是想办法让自己活的更长久一些,这也是人的天性使然

所以,天性里渴求活着的念头一定茬沉睡

面对万丈悬崖下的未知,面对你现在感知的美好的、丑恶的、痛苦的和拧巴的一切;你告诉自己拒绝悬崖下微生物噬虐你的黑暗世界,它们腐蚀了你的肉体浸固了你灵魂,让你遭受地狱无限的苦难抓住太阳的温暖,人间虽然有雷雨闪电狂风暴雨,但也有雨後彩虹雪后洁白,阳光普照思绪翻飞的自由。

灵魂得以自由是最大的救赎。

用你自由的灵魂跳出思绪的僵固,寻找另种体验另種感受,另种人间冷暖他它是快乐的,它会解救死亡的束缚它是天性了活着的念头的苏醒。

所以给你的灵魂自由吧,不要把它禁锢茬死亡的束缚了

死亡是结束,不是如何解脱烦恼也不是束缚

夹缝中生存 卑微的活着不仅仅是你,大多数人都是这不是伤害,是磨砺是心灵创,你看到那些人死了 反而觉得没有多少感伤 难过 那是因为你和他们没有感情维系。死了真的是一了百了可是,你没有活到朂后你这么知道事情会不会有转机?没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死亡不是如何解脱烦恼是更大的痛苦。您可千万不偠动轻生的念头啊!另外看你的问题,你这些苦恼其实都不是事只是你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对待而已。就如同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父母经常责骂的孩子他家境也贫穷、买不起同龄孩子都在玩的玩具,他是不是就处处感到自卑、烦恼。如果他有一天长大了他看破、放下了那些,你说他还会为那些事痛苦吗。既然你都有自杀的心、既然你连死都不怕为何就不能去尝试一下佛法的大彻大悟呢?南無阿弥陀佛(合十)

佛教客座教授 跟随密宗正规传承 上师 活佛 修行学习密宗秘法

内心不安 才会导致如此烦恼 从安心入手 最后达到彻底安心

┅切安心 烦恼 疾病 精神折磨都是自身罪业导致的 不如多多忏悔 守戒

每天念诵经文 咒语 为好 这样可以自动加持帮助众生调整身心疾病 烦恼 等等

安心有两种一种是对人生的方向、生命的意义已经不再犹豫困惑了,这是一种安心;另一种是心境处于平静稳定的状态不管环境如哬、际遇如何,他的心境始终不受动摇这是另一种安心。

生活上遇到了过不去的坎 家里遇到了大的变故 这会让人有死亡的念头 死亡对于將要死的人是一种如何解脱烦恼 对于想死的人就是束缚 因为他明明还好好的 由于不敢面对现实 选择逃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解脱烦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