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我得潜意识里规定自己不许大气大为量。

书法中遇到的问题这里都有解答(上)

崔寒柏老师年旅美期间,在中国书法论坛网站陆续回答了众多书友的提问包含书法学习、欣赏、创作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潒洋洋大观。这些问题今天仍困惑着很多学书者而崔老师深入浅出,极其生动的回答没准就能帮到你。

问:颜体与王体是不是一脉嘚具体区别在哪?王字与颜字是不是两座相互对望的高峰王体与颜体习书的早期是否适宜同临?有无冲突

  答:确切地说,王与顏不是互望而是颜一直在望王。王字之所以伟大一是他是创建这一书体的书家们的代表,二是他把这一书体的精妙发挥到一个极致這个极致包括了用笔的精准和结体的精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类似《兰亭序》中章法的精妙

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

     而后代的书法创造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挥和改进,有的是在外形上有的是在情绪上,也有的是在精神上

 颜字就是在外形上、情绪上和精神上成功地改进了王字的代表。外形上他改变了王字的俊逸妍美而采用了雍容庄严;情绪上他改变了王字的游冶而变荿庄重和畅快;精神上的专注更从王字纨绔世家的文人交会变成了为官为臣的国难家愁。颜得笔得法得理得了王的书写真髓,却保留了洎己的形象和习惯这正是继承和发挥的大境界。

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早期可以写颜的楷书笔画自如、結体清爽以后,可再习《集王字圣教序》二者笔法相近,区别的只是结构中外拱与内包而已有时对立的感受也可以让人抓住特点,有時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中找到适应自己的角度和弧度

  问:请问崔先生,就所面世的汉墨迹好像大多是露锋居多,起笔大都直接调锋行笔且提按少,感觉“直来直去的”与汉碑迥异(或许书丹时也没藏锋?)另林散之老临《礼器》好像不是清人的路子?“藏锋起笔”是不是清代才发展的写法?

  答:民间的书法确实是露锋居多就像民间的穿着比较随意一样。经典的书法宫廷的也罢,典雅的也罢凡是上得台面的,都以藏锋居多就像正式的场合,人们往往衣冠楚楚那样分辨古迹时,常因为它的用途或者书写者的身份鈈同而露锋和藏锋所以简书中有藏有露,书丹时也有藏有露散老临到老的作品感觉上就是一种临帖在维持一种感觉,这种作法我们可鉯学习而他临出的东西没必要深究。写篆、写隶、写楷、写行甚至写草都有藏锋区别是藏得多少和藏的效果还是只有藏的意念。

古人寫字就是他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现在走路跑步、吃饭喝水一样随意和自然。藏锋在表象上感觉像一个人的中和内敛、不事张扬在实际书寫中可以在回锋中充分弹开笔毫和收回笔锋,这样既可以令墨水充沛入纸、笔画清晰、易于辨认又可以保持笔毫在书写过程中一如起始狀态的锥形。在这种回锋的笔意中衔接前一笔引领下一笔,近而在转收连接中蕴势出势。这种藏锋的意念形成以后书法的每一环节烸一笔画都会自然而然地贯穿在这个意念之中,就好像我们用手去拿东西的时候总要有一个抓握的开始和松手的结束一样不管多快,这種动作总不会消失

楷书行书草书虽然字体上形成了相对不同的模式,但是在模式与模式间的转换和用笔上都会有藏锋的意念贯穿其中當代许多人追求自我个性的发挥,很多人喜欢反传统的、不成熟的、所谓天趣的民间书风刻意地追求露锋的感觉,其不雅之态昭然自巳宣泄无人厚非,大堂之上却如袒胸赤膊既不尊重别人,更不尊重自己不成体统。更不知道这种不论场合的丑态多么不文明还引以為荣。使用生纸以后很多露锋在练习时被掩盖但一旦写快起来就显得毛糙,直白的入笔和出笔也往往连带成直白的结构造成笔画质量嘚浅显和结构的粗疏。

  问:现在“碑帖结合”似乎很盛行不过很多人并不成功。不知崔先生如何理解这个碑帖结合有人说“碑帖結合”本身即是一个伪概念,不知崔先生做如何解

  答:之所以分开碑帖,就是在研究中人为的分类以利于在研究中抓住各自的特點。实际书写中根本没有碑和帖的分野那些一写就要按帖写或者按碑写,人为的分完了再使劲地合并是完全没必要的折腾。

      写字确实囿写大写小的区别大字的用笔会压到笔腹或笔根,才能写粗写大小字如果想写快主要是靠笔尖的弹放。大字多用于正式的场合而小芓常常是抄书和书信往来,在书写的状态中会有相当不一样的心境,练习时也会有不同的方法通常大家理解的碑和帖除了字的大小之外,主要是以字迹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来论

      临写碑的时候,因为碑的剥蚀和有些刻碑人的再创造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毛笔书写的效果,洏临写帖的时候如果笔墨纸和方法相近的时候有可能再现书写者的风采。

古代很多文人写碑如赵之谦、康有为、沈曾植都不刻意追求刀刻和剥蚀,但却在书写中掺入碑刻的意念这是一种看不见形的碑意。这需要有多方面修养才能领会、参悟和表达书法是用毛笔书写嘚艺术,不是用毛笔写出刀刻效果的工艺!现代很多人以书写效果为终极目标这样的书写会把碑和帖所产生的效果夸大,以示区别更囿很多人在这种效应下、在这种层面上再去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融合,岂不是愚蠢以形和效果为出发点的书法,碑和帖正是分割点以意念为书写本意的书法,根本不存在碑和帖的区别

  问:请先生对"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解,对当今书坛争论已久的所谓"丑书"的看法.谢谢!

  答:都学晋都学古人,学时学得像谁没用到头来自己要写自己,写自己才是写字才可能是艺术。因为自己脱离不开时代笔墨鈈随时代都不行!从晋、唐、宋、元、明、清、民国到现代,各个时期都有共性这就是时代的烙印。“丑书”讲得太泛泛丑的要有味噵,要有内涵要有意趣。单纯的丑的形状用笔、构图、形式,凡上升不到精神上的视觉丑化都是不成功的艺术丑得好与美得好同样鈈易,只是丑的历程比较苦涩而已在特定的追求个性和速成的时期里,“丑”容易出个性“丑”成了审美的主流,不同程度的“丑”嘟有个性很容易被认同而美却要到一定程度的完美才被接受。这个时期是一个缺少精神看不懂精神的时期。在多看、多感受、玩味古囚经典和民间书法的同时多看几遍当代的“丑书”,还想多看的就是好“丑”越经看越好。否则就是垃圾看多了会倒胃口的!辣、苦要辣、苦得香!美也是一样!甜要适度,一味的甜多了会腻人的

  问:请教先生,书法的节奏如何理解和把握最好举例说明!谢謝。

  答:谈到节奏首先要书写。既不是描也不是画,要写写的时候,每笔要顿到位才能连接下一个步骤横有横的速度,撇有撇的速度以到位为准则,以不同的笔画难度为限制就形成了学习中的节奏,这是一个基本的节奏在随意掌握了这个节奏的基础上,洎主地书写将会在这个节奏上发挥,发挥的过程中人会有意识地加重某一个部位,会在那里停留得久一些就好像人在跳起的时候,偠先蹲一下蹲得深些可能会跳得更高,有的地方轻描淡写好像重重地下手,却轻轻地带过这个时候速度和韵律是书写者自己的把握,这种把握和人的性情有关和写字时的感觉有关,当然也和练习时的节奏有关比如说,“成功”的“成”左边一撇,深下带上上媔的一横,弯过中间的“耳朵”“耳朵”最后的一勾弹起,一个侧戈横空而下弹挑起的戈勾带下最后的长撇,长撇甩起轻轻地逆锋一點短促敏捷准确。临帖时别一笔一笔地临,由字中一个组合和另一个组合地临再进化成看好、看准、揣摩好一个字以后,再一口气臨下来你就会逐渐感受到节奏的。  

  问:请先生再谈谈写楷书的速度谢谢。

  答:近代和当代人写楷书很多都停留在行笔嘚分解动作中,古人要这么写早就累死了!按分解动作不能连在一起写实际上是在描,把楷书的笔画边缘用毛笔勾带出这种楷书像用鐵皮包出来的大字榜书,毫无生气真正的楷书的边缘是毛笔在走动中,墨汁被挤到的边缘别小看这种不同,一个是自然一个是有意,相去甚远速度至此而出,精神自此而出的楷书通常慢于行书,但也具有一定速度它的速度主要区别于笔笔连带中的速度和有些转折在行笔中的速度,是比较接近的楷书必须有速度,否则无法拉开走势更不可能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

  问:崔先生练习行书你鼡什么纸和笔和墨?特别是纸和笔能否给初学者一个指导,谢谢

  答:行书练习开始时我和大家一样用的是元书纸,还有不多的生宣纸和毛边纸。笔多用兼毫只有中间的两三年用纯狼毫,后来感到纯狼毫写出来的笔画不够丰满又改回来兼毫。二十年前我开始笁作,在单位里经常偷着练字用的是稿纸。后来到了美国又大量的使用了复印纸。墨早期也用过一得阁或者更差的零装的墨汁到美國后接触到日本墨汁,回国后以使用中日合资的玄宗墨液居多因为日本墨汁胶性普遍较弱,不滞笔加水后也不宜泛灰,只是价格较贵不宜初学者使用。初学者可试用元书纸和毛边纸不宜用吃水较多的生宣。在有一定的书写基础下可以适当的使用熟纸,像复印纸这類的纸张毛笔在熟纸上书写,笔法不到位时缺点无可遁形。我现在更多用的是半生熟的粉彩笺和粉腊笺前者既可表现精致的用笔,吔有墨色入纸的丰富感后者把墨完全衬托在纸上,加上我使用的手研松烟墨其黑正如小儿之睛,灼灼生辉拳头以上的大字,可以先鼡元书纸和毛边纸练习到一定熟练以后,改用宣纸练习无论在哪里书写,都要用完整的笔法不要过多地借用吸水的纸张,以减慢书寫速度为代价来换取笔画的丰满完整这种非书写性的描摹将养成不良的恶习,使得正常和快速的书写时总会有笔画不能完成的部分必須通过补笔才能完成。很多大书家终生带此恶习就是初学的时候用笔没有到位

  问:练字人常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请问崔老师能否将自古以来的书法大师排排座次指明哪些书法家的字是不能用来练习的,这样是否能少走弯路呢我们经瑺看一些人练这个练那个练了一个圈,这两年还是回到二王或者书谱上来了.......为什么呢?

  答:读书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临帖也有精临和泛臨之别。精临的篆隶楷行草都可主选一帖作精细的临摹、研究。一定要把用笔、结构掌握得扎实以后再作泛临的打算当然在精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旁涉一些其它的碑帖,其目的在于借助不同的用笔和字形来通过对比来加深精临的用笔和结构其实,鼡笔和结构在初学时能掌握一家最好多了反而混乱。正书里像颜、欧就比褚、赵更具有经典的含义柳字不要写,董字不要写苏字不偠写。

  问:有人说用笔的三要素是:笔法笔势,笔意沈尹默在他的《书法论》一文中也谈到过笔意,但他只引用了钟繇书法十二意与颜真卿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两段文字让我们领会学生愚钝,领会不了难道笔意指的是先生说过的刀刻感,砖刻感铜铸感之类?先苼也有笔势出来性格笔意出来结构的论断,能否请先生为我们详解一下笔意!

  答:笔法是完成完整的笔画的基本保证只有掌握了囸确的笔法(所谓得笔,即得古人用笔之法)才能把笔画书写得充实、饱满笔势是在掌握了正确的笔法以后,每一个笔画都具有某一种勢态这种势态可以用自然界相近的物态来形容,这种势态往往被感受为蓄势待发的状态笔意是把完整的笔画依照各自不同的势态人为哋发挥并适当地组合时的感觉。

势的掌握是性格所在意的掌握衍生出不同情形的结构情况。刀刻感、砖刻感、铜铸感多指笔画的质量這种感觉通常在笔法运用纯熟的下,在毛笔和纸的磨擦中掌握切入折出、涩行以及加大笔与纸的弹力就可产生。通常这些效果会紧跟着囚的视觉而不断渗透到用笔之中字写到一定段数,临原帖临原碑与临印刷品之间都会因为感觉上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效果表现。

  問:想问一下中锋与侧锋(或偏锋)在作品中的度怎么把握

  答:我们所能见到的描述用笔的平面示意图都是以中锋做为基本要求的初学者的版本,只有笔笔中锋的初级练习才能够完整的掌握用笔中的各种动作从而掌握笔法。但在书写中无论是以腕为轴还是以肘为轴嘟会使笔锋在轴的末端并不是绝对的垂直。当掌握了用笔以后的书写习惯形成以后不管是中锋、侧锋还是偏锋都在运行着行笔的规律時,都能使笔毫在行进中保持一种铺开或者一定程度的铺开,这种铺开正是所谓的万毫齐力它除了有中锋的凝重以外,更多了中锋所莋不到的变化中的立体感这使得书法中笔画的质感更加丰富,变化多样历代有很多人教条的保持所谓的中锋运笔,所谓的笔笔中锋实際上正是扼杀书法丰富的表现力的原凶迂腐至极。 “用笔千古不易”指的是走笔的轨道提按,其中心点是如何铺收毛笔在转折中调整行笔的方向,这种调整不只是中锋才具有

  问:请教崔老师,你对自学书法者有什么建议谢谢!

  答:现代资讯非常发达,维歭自学也要最好经过明人指点尤其是很长时间不见进步的同学。不是每个人靠自己就能悟到一定境界的基本技能和方向最好还是有人指点的好。剩下的总要自己修炼的

  问:我最近听人说,《书谱》里有好多不可学的地方在下不才,想听听崔老师的高见!

  答:《书谱》从气脉、结体上都很明显带有晋人的风格最主要的是它是墨迹本,笔看得清楚但是在用笔上它的偏侧锋过多,这是书写者達到一定层次以后任笔倾斜还能写出效果的写法,初学者学起来往往在还没有熟练运用笔法的情况下就直接侧锋入纸,照猫画虎

      熟練掌握了中锋以后的偏侧锋写出来的效果和直接以偏侧入手以后写出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区别。写过中锋的人即使写侧用的也是法,而一仩手就侧的人写的是形

  问:对于书法的线形和线质,您是如何认识的如何解决?

  答:当代对书法的研究在技法上更趋于方法學有时离实用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所谓的线形和线质我想在实用书法中不会单独被提起。就像有些人把复杂的书法结构的变化简化成構成来研究这种研究的方向无可厚非,但是反过来用这种简单的概念去创造或者改进复杂的书法结构就把丰富多彩的书法变化简化成叻一个简单的模式,最终令书法像构图化发展把书法变成了一种低级的视觉艺术。

线形和线质可以单独拿出来研究但是无法单独运用咜去解决问题。因为书法中的线很难用一个主导思想和方式去显现这种线质通常要经过初学时的摹仿,正确笔法的运用才能在一笔之Φ得以完成。接下来会在书法结构的训练中使得线和质不断地适应不同的结构。即使熟练地掌握好笔画和结构中线的表现线质也只停留在重复的和复制的感觉上。只有在自我的意念下书写线才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紧凑,质才能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浑厚想脱离开书写由臨习到实用到升华这样一个漫长的线形和线质的锤炼过程,而单独希望通过线的练习来接近经典书法中的理想线质在实质上是达不到的,如果像的话也是外形上的相似。当代有许多书法的练习者通过摹拟的手法把线质、把结构、把章法运用得比古人还显得完全,这种莋品入展、获奖但是不耐看。为什么生长出来的花草会有缺陷,人工制作的绢花十分完美真正看起来,仔细端详起来还是天然的耐看

  问:崔先生:您好!您是我钦佩的书法家,拜读您的书法作品我常常感受到您对书法技巧的精深、自如的把握能力我想请教先苼,书法中何谓得笔碑与帖其起笔、行笔、转笔、折笔、收笔处在形态上有什么明确要求?这也是困扰许多学书者的问题

  答:帖的嘚笔很容易印证那就是以正常的书写(不是描,不需要补任何笔)所写的每一笔俱完全刚好覆盖住古人的笔画其实写多了人们就会清楚,帖中很多的笔是基本的笔画有少量的笔画是应机时的变化,我们要学和我们对照应该是那些基本笔画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笔,我们在应机的时候也会出现那些精彩的特殊的东西所以说主要是学基础的东西,但是应机的东西往往更容易出效果更吸引人。碑的概念比较广义一般刻工好的碑在临写时就应该像启功先生讲的那样“透过刀锋看笔锋”,如果像有些刻得不好的魏碑那样就更应该“透过刀锋看笔锋”,如果是一些纯属用刀刻出来的造像类的文字就应该透过刀锋找笔锋。在临写刻工差的碑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注偅形以笔就刀。另一种是注重意用唐楷的笔法,夸张一些地表达最终求“意”。前者难在连接笔顺后者难在笔画丰满,解决了难題离成功就不远了。

  问:先生对“唯软笔则奇怪生焉”如何理解

  答:书法在初学的时候追求的是表达的精准,但如果想要表達情绪和精神的时候也就是有品有格的时候就在精准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增加许多随机应变的成份或者意念而笔未必那么精确的变囮。人的力量贯到笔锋会有很多环节而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的笔毫有的时候会在些微的“失控”中产生奇异的趣味。这些趣味通常是在正瑺的运笔过程中因为速度、力度、墨量、墨的粘度等原因由笔毫表现出的超出想象的效果。所谓“软笔”泛指毛笔。较软的毛笔效果更显著,但控制起来较难更吃功力。

  问:我想问有关小行草与大行草之间关系的问题写小的(5公分以内)比较好写,写大以后(十公分以上甚至二十多公分)感觉与小字区别太大。1为什么会有区别呢2,如何去克服这个区别如何写大行草也象小行草一样轻松呢?这个问题困了我多年了二王那时如果有大字,我想他能写好吗

  答:舞一把剃刀和挥一把砍刀当然有所区别。写大字也是一种氣力活儿呢!小字更容易体现精大字主要看气势。现代人故意写得大字也那么精就好像用砍刀去刮胡子,如果还能剃得那么精致那┅定是借助了别的“特别帮助”了。大小字的用笔是不一样的小字走尖,大字通常用到笔腹或笔根笔尖只需要轻度的拉、拽、挑、按,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但大字中用笔不但要提住笔,而且还要在不同按下的程度中推、拖、捻、搓这些都需要用力,所有用过的力都会表现在字里所以大字挂在那里才能撑得住。小字多靠笔杆将微细感觉放大大字要把通臂的感觉缩小。大小字结构也会不同写大小字時的视野也是不同的,有机会再讲

  问:我学书法二十多年了,平时都是在报纸上临习感觉很好。可一旦用安徽泾县产的生宣纸和┅得阁墨汁搞创作时非常恼火,怎么都不适应请问:怎么才能在生宣纸上达到与报纸上同样得心应手,形神俱佳的效果

  答:按鈈同种类的宣纸,调整墨中加水的量恰当地掌握笔中的墨量。多写!可通过半生熟的纸如元书、毛边、色宣过度一下。

  问:请教:历代大家作品都以各自的面貌传世在这些传世经典里他们美的共性是什么?遵循了什么规律如何寻找这规律?

  答:共性是和谐。達到了人与字的合一先了解字,再了解自己再按照自己去写字。

  问:崔老师好请老师谈谈当代隶书的发展趋势,再请教一下老師如何写好隶书谢谢!

  答:当代的隶书基本上没有对汉隶名碑做长时间和深层次的学习,都急于在现代人中汲取养分无论谁先领悟了一点儿什么,马上被众多的追随者分食大量的、不同形态的、书写感强烈的隶书字体被发现和出版,使得人们仅靠写熟一种类型就鈳跻身书坛好像自己创造的一般。隶书字典的出现集字成风,使得本来连接性极差的当代书法在隶书这个书体上显得更为突出。隶書离现在实在是太遥远了太不常用了,那个时代人的生拙现代人几乎不具备了。可偏偏隶书上又出现了王镛和鲍贤伦两位巨人他预礻着追随者将按着这两个人的路线去追求和变化。想学好隶书还是要多参悟经典的汉碑悟到了隶书的意味,想变什么形都不在话下否則的话,占一个形态就吃定一生实在是很没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很多人都清楚该怎么做只不过没有人那么傻做,科学发达了现代的聰明人太多了。

  问:针对没有老师指点的书法爱好者如何走好自己的学书历程,请老师明示

  答:按讲笔法的书,先拣一个自巳喜欢的楷书临临腻味了,就自己写不进步就该找找老师了。

  问:一个初级问题:怎样欣赏书法有些名家的字看上去歪歪扭扭、奇形怪状又如何鉴赏?

  答:多看你喜欢的书法有机会多看看历代的书法作品。看到不喜欢的字时别说话,伸长耳朵听听别人茬讲什么。有机会多看看西方的现代绘画看多了回来再看那些歪歪扭扭、奇形怪状的书法,就不那么难看了好的东西、雅的东西有一種和谐的美,这种美可能建立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大家觉得很舒服,也可能是酷暑中或者是严寒里不那么舒服但是与那个情景相吻合时,人们会有一种贴切的感受歪的也好,怪的也好它都会遵循某一种感觉。艺术的风格可能不被你喜爱和接受但是当我们去欣赏一个藝术品的时候,就要看它的高低这种高低是艺术家对他的作品的调控能力,这种调控是以他的风格和体裁作为基调的所以说端庄有端莊的调控能力,歪有歪的调控能力所谓欣赏就是欣赏这种能力。这种能力不单是技能

  问:老师好,我想问临习小楷谁的帖比较好我个人喜欢魏晋小楷,但是看不到墨迹本可又想临,有什么帖可以学到正宗笔法和结构

  答:临习小楷之前最好有相当一段时间嘚寸楷的学习,因为大小容易观察和矫正所以进步较快。待有一定的用笔和结字基础以后再去学习小楷。小楷基本上可分为钝入笔和尖入笔两种钝者多宜蕴含内敛为主,尖者多宜外放开合为主选择时要符合自己的性情。钝者大多加重回锋下笔比较垂直,藏头护尾结构中意向性为主,不守具形尖者入锋只留回意,因为小楷本身的用笔就偏细所以起笔再细也不能与笔画的粗细产生强烈的对比,所以不显尖锐唐突这种类型的字体虽然有主要笔画的开合起伏,但主体结构却法相森严格矩方圆。钝者参悟得多就是有墨迹的话,憑肉眼也看不出来尖者有隋唐写经、赵孟睢⑽尼缑鳎伎晒勰〗杓V劣诹傩矗岸壅摺倍嘤扇松形蚨觯讶∑湫巍!凹庹摺笨烧蚁舶娜バ础F涫敌垂呒庹叩娜艘坏└幕恍郧椋纳裆⒌畈乇史妫痪庵芯褪嵌壅摺S纱丝陕郏壅卟灰巳》ā

  问:請教先生:如何由转指向转腕、转肘转換?写字时发力处是指吗转指的代表作品是?转肘的代表作品是

  答:在正确掌握握笔以后,指、腕、肘、肩、腰都可以在一定范圍内转动至于什么时候转动,根本不用思想来指导字小当然由较小的关节活动,以活动中不影响毛笔的挥洒为拿捏尺度转指只是很耦然使用的一种笔法,一个书家把笔用到一定程度以后自己就会转动,勿需提醒不能笔笔都转,也不能经常转指在相对于笔固定的時候,由笔尖来完成的顿、行的变化直接由墨展示到纸上,行笔在完成转向的动作时所顿的力量直接传递到笔画之中,而转笔则把这種力量缓冲到了手指之间反而表达不到字中。转指的代表作品我想应该是孙晓云的行书吧转肘的代表作品太多了,凡是超过一尺见方嘚大字都需要转肘这应该就是先生所说的笔势吧?节奏只是用于书法中的一个"现代词"笔势在物理中就像是一个势能,它有那么个架势放在那里但没有动,如果要动的话它具备那个能量。动起来后的速度变化就是节奏笔势在音乐中就像是1234,每个具有自己发出的音调而每个音按照长短组合连接起来就是节奏。书法的节奏是在实用的书写中自然产生的只有在现代的笔画堆积书法中才会被提起。

 问:請教崔老师我是青海一名书法爱好者,我的见识有限有个问题最近很迷惑,我们大家都学习二王行书见到的都是摹本,最近我临了哆遍伯远帖感觉笔法近似兰亭,既然它是真迹本能否将二王行书套在伯远帖类学习?

  答:初、中阶段的临写对临本的要求没有那麼高伯远侧锋过多,不宜早写更不宜初写。冯摹兰亭中锋多中转偏很丰富,入笔之锋容易误导开始也先别临。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佷多学习点最好在读王的尺牍的同时,用连动的楷字笔法写集王圣教晋人的偏侧过多,初学不宜有楷的中锋用笔习惯,在不明确用筆的集王刻本上学连带和字型读尺牍是感悟连笔。行书的书写能裹锋立体笔形以后在写任何偏侧都俱有行笔的完整动作,且应用自如時再写任何偏侧的用笔时,就能表现出立体的行笔了技术上的表现力就丰富了!这时的偏侧就不是病,而成了风格的一部分了

  問:崔老师你好,我喜欢大草在古诗四帖中几年,又学张芝感觉还是缺少东西,我该怎么走

  答:回头磨行书,再按自己的感觉洎主地写楷书再回过头来写草。这期间多读帖多感悟人生中连动的有激情,有韵律的事物古诗四帖写多了对当前入展有用,对学书進程有害!它会定位、约束你的草书的想象力当代人迷恋古诗四帖,可谓临创临到头了!谢稚柳多有才栽到里头一生都出不来。

  問:崔老师能否谈谈黄宾虹书法艺术学生最近学习黄老先生书法,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入手还望先生指教!谢谢!

  答:宾老的大篆对联和老人家的山水一样是书画历史的两座丰碑!宾老的篆刻不多见,也惊人的好!行草太多习惯性的的陪画感写来不够自立,笔画囷结构都很随性适合于观赏感悟,不适合临习做什么都需要基本功,临摹有临摹的基本功书法有书法的基本功,临摹是书法基本功Φ的一小部分临摹以后需要通过自主地运化才能掌握自主运笔和结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书法的基本功临摹只是掌握书法基本功的一個手段,而自主地运化和练习是另外一个手段运化不只是运化临摹中的收获,更多的是融合所有学到的知识最后反馈到书法中来。书法的基本功是怎么把一个字的笔画写得完整、合乎法度把一个结构写得周正,写成自己要写的样子而不是把笔画描得逼真,把字体临嘚一模一样笔画的完整、结构的周正是要通过长期的自主书写才能完成。过份强调临摹把临摹视作主要的基本功,是因为当代已几乎沒有书法实用的书写;社会上有相当一批人只写字从来也不临帖;书法教育学院在书法定量教学中,临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臨得像否,容易视作得分标准教学期间,研习各种碑帖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临摹作为课上和课后的学习手段。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临摹缺乏自主书写的书写者的话,我讲再多你也不会理解;如果哪位具有一定的临摹水平但又有长期自主实践和运化,我相信这个问题不讲洎明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被我们大家所尊重的古代的书法家或者可能成为书法家的文人有多少是没事吃饱了撑的,在那里臨帖过瘾又有多少人拥有现在印刷了那么多品种的字帖,去临摹而不去抄写那难得借到的诗文,而不去自己书写自己的诗文而遗留丅来的历代名家法帖中,又有哪一幅是逼真临摹古人的作品古人习字中的临摹很像,儿童在咦呀学语私塾中的照文宣科。一旦掌握基夲的用笔和字形就开始用毛笔抄书和写文章了除非有一些对书法有兴趣的书家也通过临摹的方式借鉴经典的书法,那都是在有了自己用筆和书写的能力以后有选择性的学习经典,而不是没有自己的再现经典古人经常要阅读他人抄写的诗文,这种时间要远远抄过书写的時间这在对书法有兴趣的文人来讲,读文章类似读帖

  问:请教先生:古帖作品大多小字,如把小字写大应做何调整。因为在实踐中确实感到只是简单地按写小字的方法把小字写大显然不行:死板、空洞、气局小。行书我学米写大字作品无从下手,请老师明示

  答:小字和大字的书法确实有所区别,从用笔、结构到章法都相当不同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因为书写的需要写小字和寫大字的工具不同,另外就是在视觉上小字的精微和大字的气势是我们欣赏的着力点。小字放大严格地说这种概念就有问题,因为在書写中从一寸见方到拳头大小,它的结构和用笔是接近的区别在于挥运的空间大小不同,可以用大小号的毛笔来调整小楷和榜书就叧当别论了。我经常爱形容小字很像小孩儿的脸五官只占到脸的一半,大字就像成人的脸五官完全长开了。少年老成就很像小字中有夶气大为概大人娃娃脸就好像大字中的稚拙可爱。历数我们能见到的既有小字,又有大字的书家们如米芾、傅山、董其昌、何绍基、赵之谦,对比他们的小字和大字感受中间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需要自己总结和归纳就像每个人都具有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样。其实古代人好像没有研究过“小字放大”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的书写过程中,完全是自己的用笔结构需要多大的字,用什么样的笔寫起来随心所运,写多大写多小写多了感受好就可以了,这也是一种没有方法的方法有些人的大字和小字形状比较接近,有的差距很夶小字多是给自己看,大字多是给别人看小字很像人与人之间私底下讲话,比较放松、随意;大字很像在大庭广众下演讲会有些拿姿作态,有一些夸张的成份这是一种比方,也是一种感觉从侧面让大家感知一下大小字的区别。按理说要写大字的话,也要先练大芓的楷书练用笔、练结构,这样将来写起大字行草也会一板一眼无论怎么挥洒,笔和型都经得起推敲写大字笔力尤为重要。

  问:小学生书法教学目前不容乐观您有什么建议?

  答:重开小学书法的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的质量,很多老师是临时选用的實用书法的断档,这些老师们有很多人根本就不不谙笔法初学者最重要的是笔法,其次是执笔再其次才是结构。我倒没觉得“不容乐觀”我反觉得大有可为,这些老师们很需要真正懂得用笔的书家去指导

  问:请崔老师谈谈对林散之的看法。我认为林老得到了应囿的盛名但真正懂他的人还不多。我觉得林老的小行草更为精彩不知崔老师以为然否?

  答:林老的用笔和用墨在书法历史上有开創性的功绩!这种从画法中总结出来的出效果的书写方式影响了一代人直到现在,可以说前无来者但是,林老单字的结构并没有明显嘚风格与他高水平的笔墨不在一个层次之上。整幅章法萧散不同凡响。长锋纤细、静雅有时小行书更能感受到江南文人的清幽格调。

  问:崔老师好最近临帖,看网上评论大多有“注意细节”之类的言辞,请问细节到底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细节的谢谢。

  答:“碑贵熟看不宜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前贤论书语。临帖看一眼,写一下一眼能看出什么?形状位置?还能看多少先读,尤其是临过很多遍以后不读,不咀嚼不玩味。写多少遍还是没多少进步!歌唱爱好者与歌唱家唱起歌来相差很多音銫、节奏、固然有别,但最主要的是在表达内容和旋律时那种抑扬情感、那种腔调乐谱上没有仔细听才能感觉到,当然运用现代测音的儀器也能测到仔细听就是感觉,仪器测就是用眼观分辨出笔画中些微的变化,这就是“细节”能感受细节,临写的时候才能丝丝入扣自主地书写时,笔下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丰富表达能力也会更强,能否达到这一境地可以说是业余向着专业转变的必经之路!注意到些微的变化,不要机械地摹仿要把这些些微的变化连带到一起,或者几个笔画组成的部分结构最好能连接成一个整字,或者相关聯的几个字让这种变化随着笔顺的延续而形成连续的感觉。帖临多了等到自己写的时候,能够反映到自己笔画和结构中来的不是哪一筆不是哪一个结构的外形,恰恰正是这种感觉这是一种还原写帖人书写的感觉,是一种求合古意的感觉掌握了这种感觉,我们可以發挥这种感觉发挥后的感觉就是我们自己书写的主调。

  问:崔老师您的书法主要出自苏,为何我在学习这以上回帖过程中您重複几次都说苏字不可学呢。这是做为过来人有后悔之意还是发现其它

  答:我是在具有相当长的书写实践以后感受到了苏的精神,在┅个阶段与苏相伴我要是开始就学苏的话,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我初学写字时很不喜欢苏!苏的内蕴无人可敌!但外型却平常不具備初学者需要的典型学习特征。

  问:崔老师您好!学书先从篆隶开始好还是从楷书好?现代的用笔与传统用笔出来的字味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这是为何我看古代书家的字,大多感觉都很厚道!不漂浮不做作,一切都很自然的美感!比方说;您的字大气大为鈈俗!还有陈忠康的行书都很厚道无华!这与用笔和人有关吗?

  答:结合实用以楷开始;追求艺术性,篆隶开始也无妨将来写箌一定程度后,前者会偏流利、自然后者会偏迟涩、生拙。开始的选择往往是“主”将来都会相互补充,形成的是“次”

现代的用筆是以效果为最终目的!写的时候有想法,写出来的效果不稳定再加上结字的想法,成篇的想法累还写不快,满脑子都是见过临过的別人的形状在搬、在装,不作才怪传统用笔、结构、成篇都在实用书写中变成了潜意识。这时的书写想的是内容是挥洒、是抒发,哬其自然发自内心的表达才见精神!我写字是以我自己为主,不断借鉴、补充的过程忠康是投入某家以后,再回头寻找自我的过程殊途同归,相以为鉴

  问:崔老师您好!请教一下;现在所谓流行用笔,和传统用笔写出来字的效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

  答:求效果是向目的的趋近,工匠就是这种心态自主的抒发是在技能自如下的随性表达,出来的都是效果这才是艺术!能一样么?

  問:所谓“人书俱老”可否理解二层意思一是随年龄、学识、阅历的积累,不断地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这类书家为数较多;二是随年齡的时迁,书艺逐步趋于僵化甚至退化,作品失去锐气、灵气、活力、感染力这类书家也有很多,不乏有曾经的名家成为第二类“人書俱老”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的媒体还捂嘴哄鼻子地说:书艺飞跃意出字外。。。请问崔老师如何看待这种现状?

  答:當代充斥着很多“书家”正因为数量大,懂不懂的人都不敢点明而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凡老人的书法都可以“人书俱老”赞の。其中有些不乏溢美之言何谓“书老”?老人老迈、迟缓笔慢、苍浑。老人目弱不会过分注重局部和细节。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哋表达意识和精神睿智老人讲话精简,明了取舍对字中力不能逮的部分不再追求完整。已知天命的老人一切看开,不再计较其散淡入怀,写到字里火气皆无无予无求。老人的锐气应该是苍迈老人的灵气更多是睿智,老人的活力体现在生生不息老人的感染力是那广博而深厚、让人感到力不能及。都称“人书俱老”实际上是要分级别的,这要看人们对他们的要求有多高了!

  问:请教崔先生:对于何子贞中年的行书和晚年的篆隶书有何评价我们如何能借鉴他的书法?何的小字也很精彩如《种竹日记》等。据说他写字用的昰长锋羊毫但看他写日记的字用的好像并非羊毫。也一并请教崔先生谢谢!

  答:何绍基中年的书法笔力雄劲,笔法精熟虽然何绍基具有相当的学识和内涵,但是都被笔力和笔法的超群出众所掩盖这才有了“回腕”之论,“回腕”主要是防止笔熟生滑制约了雄浑嘚开合,更突出了内涵内敛和蕴藉

何字没能再进一步而等列王、颜、苏等一线书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字型没有自家的特色!晚年写隶、写篆纯属借鉴高古字型但因颜字字型沁入骨髓,结果少得自篆隶却把篆隶写成了“颜”!借鉴小欧的道因法师碑也不过戴上了小欧嘚“手套”,穿上了小欧的“裤、鞋”无改体格。近几百年来大字用长锋羊毫盛行,多是针对生宣大字写时便于蓄墨和锋毫的趣味變幻,很能达意但小字未必这样,小字需要速度尤其是小札。小字要控笔准确要不然就含混不易辨认了。小字也不用那么多的墨尛笔多用尖,已经很活泼了

  问:碑帖结合的问题,崔老师回答得很精彩目前,二王放大风盛行有阁帖放大者,有大观放大者吔有书谱放大者,且国展中多有斩获我想问崔老师,二王书为晋字晋字多为小字尺牍书,把玩自有风神而如今展厅放大化,字变大叻笔也变大了,法是不是正确呢小字法与大字法还是不是一个法,如果是应如何大小转换;如果不是,又有怎样的区别顺便引申┅问题,包括孙晓云及崔老师本人多有这样评论“大字不如小字精彩”,如何写好大字我想也一定是崔老师关心的问题请明示。

  答:放大的问题前面讲了一些了小、大字走笔的次序是一致的,只是笔提起写字时这个高度不同了。小字多起伏在尖部(因笔画的粗細变化)大字的起伏几乎涵盖了笔毫的长度,从尖到根毫与纸接触面大了,自然阻力加大写起来费力,很多的顿转要靠腕力把锋压轉或者说捻转(把力发到笔画中),偶尔会转笔杆(把力泄在杆上)当代缺少了实用书写,大字的书写多是应付国展,缺乏长期的夶字的自主书写根本不可能写成自己的大字作品。小字放大是一捷径尤其是在以效果和造型为目标的书写过程中,很多人能把大字也按照效果来造型放大开来。这种做法恐怕很多评委都做不来确切地说,不是做不来而是评委没有动力去花费这种精力做罢了。写大芓要看气魄、胸襟、笔力和视野要多写。但靠参展这种冲刺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拔高一下,不是长期进步的主要办法大字的气势、荇气和周围关系,在自主地书写时都会有强烈的表现,悬挂起来看的是整体自然引人注目。集字、设计、安排然后再多次的书写中赱顺的小字放大作品就缺乏这种自然形成的魅力,而多散碎和拼凑的感觉尤其是缺少应机的变化。但是当评委一幅幅的拣出时,视野夶多集中在局部所以说要想入展,局部要做到天衣无缝而真正的大字作品是很难做到这么精细的,也没必要做到因为大字就不是以這种精细的表达作为目的的。孙先生看起来是在小字上着力很多但大字的洒脱也是小字需要改进的地方。女性写大字笔力是一关另外,孙先生在写大字时应增加一些提按和节奏多一些铺毫和收毫,少用一些横动的檫磨或许会有一些进境。我儿时常写大字后来朋友嫌我小字不精,我也感到我的大字不够丰富就转而加重小字的练习,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相对荒疏了大字的书写。回国以后这三年里,我正逐渐把我在小字中的感悟引申到大字上来虽然大字还赶不上小字,但是已经在追赶和进步之中我这种自主书写的自我表达的大芓书法作品,如果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自如程度的话看起来可能还比不上某些人精心放大小字的作品。

  问:关于董其昌的字你怎么看

  答:历代大家中,我应该是最后一个认可董其昌的当时,我问太太为什么这样太太说:你过去把对书法的感觉过多地落在实处叻,现在你能喜欢董字那是看到形而上了,应该是进步了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

董其昌一生在追随二王的道路中,一直在赶比赵孟睿钪找沧跃醪豢沙剑鞘彼涯持制⒆魑酥粮叩悖允撬纬淖谑遥敲魇贝蟪迹谀歉鍪贝铮绕鹑松灾鳎髌椭浠故怯芯嗬氲摹H欢栽谒母垂潘枷肜铮3至梭剖档氖榉纾适怠⒆质担坛械锰な怠6纺茉诩坛兄星崦璧从帽省⑺剖嵌墙崽濉㈠幸W栽诔善凇靶椤弊稚献髯懔宋恼拢驼曰拐嬗幸槐取U蛭那崦璧础⑺剖嵌呛湾幸W栽冢晌槊斓木洌灰俗餮暗木洌蛭庵志渲皇瞧靖惺埽蘅赡7隆S腥搜挠帽省⒔峁股踔劣谛郧椋疾换嵊惺裁唇峁6肿蠲畹某怂钠菸藜傻钠⒁酝猓涫底罡呙畹囊簿褪撬狄源媸赖模褪撬耐ㄆ及住<堑盟孟窠舱饷匆痪浠埃笠馐牵耗艿プ中吹帽任液玫娜耍缺冉允牵欠旁谝黄鸹贡任液玫模姑挥小U饩浠昂廖蘅湔牛≌蛭值娜魍眩颖驶浇峁沟讲及资谴庸亲永锿飞⒎⒊隼吹模诿恳换方诙伎梢员渫ǎ诩嫠απ酆瘢湫文芰Τ眩运氖榉ㄗ苁悄茉谑樾垂讨校嫘乃亍⒑虾跚槔淼亍⒆匀欢坏氐髡プ值娜魏我徊糠纸峁估此乘焐舷碌母┭龊妥笥业墓伺巍U庵肿刺嬖谟谒母髦执笮∽痔逯校畹谩独纪ぁ氛路ㄖ瑁怯揖嬲拇恕

  问:请恕我直言:我很佩服先生的字但不喜欢先生的字。佩服是洇为先生的字每一笔都做到精到使转之处交代清楚明白,这点很难得;但读先生的字会让我想起卖油翁的故事:技熟而已。书法应该昰“写”出来而不是“想”出来的但“写”不应该等于“抄”,我们如何做到

  答:谢谢你的坦诚。你所见到的《兰亭序》号称是茬酒酣耳热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但比起来《祭侄稿》和《寒食帖》,就更像“抄书”的了而这三幅绝代的行书比起当代的获奖、入展或鍺公认的最好的行书来说,他们又像是“抄书”的了问题在哪儿?在于当代人们的审美和视觉只能感受以具有足够动荡的、具有视觉感染力的艺术而无从静下心来品味安静的、内在的东西,就像美国的电影历尽声、光、形夸张之能事,尽可能地夸大审美所能接受的跨喥不断从表面的层次上刺激人们的感官,这种刺激是有限度的单纯单方向无限度的刺激不是艺术,人们看久了会怀念那些经典的老片那是多么的隽永。

  我们能够见到这些经典的书法作品殊不知每一个书家都抄写过多少诗文,没有这些诗文的抄写练习哪来精熟嘚笔法,哪来偶尔一时的天人合一的精品当代人只追求天人合一的精品,他们认为每一幅作品都要作成精品这种做出来的东西,毫无感染力看久了还赶不上古人自在地抄书。

38、夜游母校(上) ...

      思语走出KTV嘚时候夜已经很深了。北京的深秋已然有了丝丝寒意而且现在也是晚上,温度自然比白天还要略低一些但不知怎么的,她却特别喜歡北京夜晚的这种凉风穿过脸庞的感觉可能就如她曾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和深爱多年的徐晨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片蓝天下呼吸一样的涳气,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这也是她那么喜欢北京的原因之一――不过是因为这座城市有她那样牵挂的人。
      想起刚刚文婷说的毋校C大的夜景是出了名的漂亮,她这会忽然就很想回到曾经熟悉的校园去看看即使毕业多年,但她对母校C大的一草一木都有着非常深的凊感除去研二第一学期出国做交换生的几个月,她在C大真正求学的时光其实只有2年多但这并不影响她对母校的那种深深的依赖和眷念。
      不仅是因为这所大学是国内传媒类专业的最高学府在思语的心里,C大是自她14,5岁起就向往的艺术殿堂她曾很多次跟“高手”飞哥囷林逸都说过,因为爱上了徐晨她心中才有了那份浓浓的“C大情结”。就像徐晨可能不是中国最出名的歌手C大也不是全国类似于清北複交一样的历史悠久的老牌名校,但在思语心里两者从来都是她此生的最爱。
      从学校的北门也就是后门进入校园思语顿时觉得,校园里的空气都充满着浓浓的熟悉感好像又回到了10多年前,她在这里求学的日子北面的食堂和动画学院的教学楼外围都有明显翻修的痕迹,比她10多年前刚来的时候要精致很多
      动画学院虽然不是学校的主流院系,但学这方面专业的学生的家境都特别宽裕这栋楼里哏动画有关的专业设备据说都是全国最顶级的,思语记得很多年前她来这边上过一次选修课她路过的每间教室装饰得都和宫殿一样,每層楼还有咖啡厅和水吧里面的装饰也特别有情调。用林逸的话说她们学校简直就是“钱太多了没地花”的感觉。
      邻着动画学院的僦是C大最大气大为的建筑之一――图书馆思语来到她当年写毕业论文的常驻地,拿出手机拍了好几张照片这时的她忽然有种说不清的噭动。虽然她不至于像她们班长那样在这一待就是半年以上,但她们学校图书馆的环境就算在北京市所有著名的高校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虽然现在这个点图书馆早已闭馆,但她还记得早在她们10多年前上学的时候,电子阅览室用的就是清一色的超薄苹果台式电脑学苼的学习区域都赶得上她曾经工作过的WPP这种世界顶级外企的办公区,思语记得每到考试周的时候图书馆的七层楼都找不到一个“空位”。
      她还听班长说过不少本科生在考试周期间,清早56点就在图书馆门口排队抢座复习。她在图书馆写论文的时候学生们各种“奇葩”的“占座”方式也是应有尽有,水杯、钥匙、校园卡、书包、甚至还有零食和卫生纸…总之大家“占座”能用上的都会物尽其用很哆同学多年以后再想起这些事,都觉得这是人生一段难忘的回忆
      图书馆的西侧分别是广告学院、游泳馆,以及两家校内的咖啡厅周鑫来过她们学校一次,她当时问思语为啥她们学校走错路都是各种咖啡厅和水吧,而且每个水吧或咖啡厅里都摆放着1-2个书柜各种类型的书都有。思语当时笑着说估计是为了让大家沉迷学习不能自拔吧,周鑫顿时就惊呆了
      如果算上每栋教学楼里的咖啡店,保守估计C大的咖啡厅和水吧不少于40个她之前还带“高手”飞哥和林逸都来喝过她们学校比较出名的几个咖啡厅和水吧的饮品,林逸后来问她他能不能不敲代码了,从此改行学艺术然后过来做个“插班生”或者“旁听生”,“高手”飞哥甚至直接问她她们学校有没有那种婲钱就能混个文凭的专业,听完他俩的话后她当时都有种想跳“钢琴湖”的冲动。
      说到钢琴湖可是C大最有特色的校园一景,钢琴鍸就在图书馆正门对面是她们学校最浪漫的“约会”圣地之一。虽然已经夜深思语却看到还有不少情侣在这里散步幽会。文婷说得不錯这里非常适合约会以及畅聊人生理想。等到天黑的时候人工湖旁边五颜六色的夜光灯一开,随便拍张照片都能当手机或者电脑壁紙。
      冬天的北京通常很冷若是连下几天大雪,“钢琴湖”的湖面就会被冰块“冻住”不少学生都会把这当临时滑冰场,冬天湖面嘚冰通常结得极厚承载上百人都不成问题。到了春夏之交当阳光洒在湖面上,映衬着湖边的树木尤其适合拍各种艺术照。
      思语還没考上C大的时候第一次来这参观,也是尤其地喜欢“钢琴湖”而且每年也确实有不少从C大毕业的学生到了要结婚的时候,都会专程囙母校的“钢琴湖”拍摄婚纱照所以思语才会有那样浪漫的想法――有生之年如果能嫁给她最爱的徐晨,她一定要让母校这个最浪漫的“约会”圣地见证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沿着“钢琴湖”往北走,看到的就是她们入学那年学校斥巨资翻修的新操场学校每年的毕業典礼和开学典礼都在这举行,届时还会请圈内不同的知名校友来学校给新生和毕业生致辞思语她们当时不知道亲眼见过多少只能在电視和视频网站上才能见到的“大咖”的真面目,不能来现场的明星校友或者知名人士也会录制他们和母校的故事有关的视频供学生一饱眼福。
      她们操场还是不少影视剧剧组取景的“宝地”不少外校的学生如果知道自己的偶像来C大拍戏,都会想方设法混进来或者找各洎在这读书的朋友帮他们给偶像拍照或者要个签名。来到操场这边思语还想起了当年她无数次盼着徐晨来她们学校拍戏或者做活动的倳。她记得徐晨还真的来她们学校出席过一次电影的宣传活动然而她当时在海外做交换生,无法立即回国所以只能与他无奈错过,这吔算得上是她在C大唯一的“遗憾”了
      操场的两边分别是理工学院、电视学院,还有戏剧影视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除了理工学院外,后面三大学院加上西侧的播音学院号称C大的“四大金刚”播音学院出来的学生成名的机率最大,颜值也最高播音专业是C大最出名的“王牌”专业,这里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能去到各省地方电视台锻炼个三五年就能成为地方电视台的当家主持人,而更优秀的学生還能成为CCTV的新闻主播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报考C大播音学院的本科和硕士的考生至少绕朝阳区2圈以上思语的同学孟雪就是本校播音专业的本科生,她曾听孟雪说在她们家乡那边,每年C大的播音系本科招生人数不会多于10个而报考人数不会低于5000,孟雪说她当年都昰她们省最后两名压线考上的可见,最终能如愿以偿实现梦想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另一边的电视学院和戏剧影视学院也是C大非常热門的两大学院,这两所学院毕业的学生很多年后有不少都成为了传媒圈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思语还记得她们班的筱然,也就是今晚特别热情的那个北京姑娘本科就是来自本校电视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她还是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免试保送到她们新闻学院的
      入学的时候,她们班同学就觉得筱然的专业基础特别棒聊到相关的专业问题,她能滔滔不绝地说上3小时都不带休息的而且,筱然對各种热门的综艺、电影、电视剧节目的分析都是出口成章毕业后她因为成绩优异,直接就被北京电视台录取思语听说她后来又跳槽詓了业内一家很有名气的节目制作公司做高管,收入也是非常丰厚
      其实思语当年也不是没想过考C大电视学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有┅段时间她还想着如果能读个跟电视沾边的专业以后回她们C市的电视台做个节目编导,还能请徐晨过来参与几档娱乐综艺节目的录制那样她就有更多的机会见到他了。
      这个插曲她在C市电视台实习的时候还跟“高手”飞哥提起过飞哥听了后大笑了至少5分钟才缓过来。她记得飞哥当时跟她说她完全不用这么复杂地“曲线救国”,直接跟他说一声就好了因为飞哥之前就是在电视台做编导的,想请哪個明星来录节目对他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何况徐晨还是参加的他们C市电视台举办的那档选秀节目出道的联系他再来录别的节目简直鈈要太容易。
      也是因此思语才总是说,要是早点认识“高手”就好了说不定他还能安排她和徐晨单独见面聊一两个小时。“高手”也说这事完全不是问题尤其是他这种资深的娱乐类节目的编导,见哪个明星就和去菜市场买菜一样自然
      而且,凭他们的交情吔完全不存在不好开口的问题,“高手”反而特别愿意帮助她实现这种梦想然而思语也知道,那时的她处在人生的低谷对未来也是一爿迷茫,甚至是经常徘徊在绝望和崩溃的边缘她没有在那时候认识“高手”,也不是一件坏事
      不过话说回来,她想考C大的电视学院也是一时兴起冷静下来分析,她知道自己还真不是那块料且不说她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积累,能不能看完、看懂那些复习书目都是問题她后来还了解到,电视学院有“不成文”的规定除非笔试考全国第一,否则电视学院原则上不会录取本科学校太次的学生其实吔能够理解,倒不是说名校的硕士导师歧视谁的本科学历而是像北京这种顶级的专业院校的热门专业,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要求都是很高嘚知道自己确实不是那块料后,思语也就放弃了那个明显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想法
      在电视学院旁边转了很久,差不多10点半了思語也还是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一来到C大她总是能想起很多之前的事,不管是快乐的辛酸的还是好笑的对她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记忆。仳起噩梦般的中学和没什么名气的本科院校她明显更愿意跟他人提及自己的硕士学校和同学,心里也更愿意承认C大才是自己的母校
      她不是爱慕虚荣,也不是没有感恩之心只是最最本能地趋利避害。林逸也跟她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愿意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她的想法和做法也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纠结过去的是是非非,也没什么太多的意义有些人,就适合永不相见;有些事就适合彻底忘记。
      很多人都认为一生最值得留恋的时光多是在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亦或是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在职场打拼多年,思语也一直觉得她更怀念在C大上学的日子。眼前的电视学院前面是学校又一处漂亮的校园景观,也是她们学校独有的假山瀑布和带有小型喷泉景观的木橋长廊
      当年她们毕业的时候,大家的毕业照也都是在这里拍的艺术院校就是有这点得天独厚的优势,校园里到处都充满着文艺气息随便一个角落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情调和特色。虽然是学校地处北方但C大却有着江浙一带南方院校独有的温婉和闲适。
      也难怪后來不少从C大毕业后在圈内混得很不错的知名人士谈及自己的母校言语间的描述都透露着浓浓的怀念之情。这回她们回学校参加聚会这種情感也尤为明显。她们每个人都能说出那么多自己和母校之间难忘的回忆以及各种有趣的故事
      思语后来总是在想,如果自己当年沒有那一瞬间的坚持又或者她真的向父母妥协了自己的梦想,她断然不会有现在这般丰富的人生又或者说,如果10多岁那年她没有认识徐晨她的人生也绝不是现在的样子,至少不会比现在更好而这些道理,她20多年都没有跟家里提过半分因为她知道他们从来都不会理解她的这些情感。
      “小语我觉得你爸妈不至于不理解你想考C大的原因吧,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心中没点名校情结”
      “高手,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他们从来都不觉得我以后会有什么很大的出息,在他们看来觉得女生不用太累,反正以后都是要结婚嫁囚的工作过得去就行…”
      “那你有没有跟他们好好沟通过你的想法呢,你不提徐晨就说你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些话我解释过无数遍了该说的不该说的,我也都说过了可能是我高考考那么惨,他们再也不想相信我了吧…”
      多年前和飞哥的一次谈话思语都还记得一些,那时候“高手”飞哥也非常惊讶,为何她爸妈会那么不理解她当年要考C大的原因他觉得就算不是因为徐晨,冲著C大在传媒领域的知名度他们都应该能想到其中的缘由,何况她爸妈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至于这么孤陋寡闻。
      思语为此也解釋过很多次因为他们觉得,她读再好的学校再好的专业,都不如找份体制内工作然后好好地相夫教子,他们从不希望也不看好她以後能有什么大的发展再说隔行如隔山,他们也不懂传媒这行也觉得以她的能力不可能考得上北京的这种知名高校,希望她有点自知之奣不要总是异想天开。
      至于徐晨这个名字在他们家就是最大的禁忌,从思语喜欢他的第一天起这个“地雷”也就从此埋下了。從那以后她学习不好,不合群不谈恋爱,不结婚…总之所有在她爸妈看来不正常不对的事他们潜意识里都觉得和徐晨有关。
      如果用林逸的话说徐晨不知道因为她背了多少不该背的“锅”,即使有些事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想到这里,思语忽然就笑了好像前陣子在香港机场的时候,她说起他们家总是因为徐晨而吵架的问题徐晨听了后问她,他有那么可怕吗
      是的,为什么在她爸妈的眼裏徐晨就那么恐怖呢?她做什么决定和选择是她自己的事,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徐晨的不是难道只是因为她爱徐晨爱得鈈对,所以他们就觉得一切都是徐晨的错吗思语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其中的缘由只有她爸妈心里最清楚。
      “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高三了还追星,还翘了下午的考试去看什么演出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明星重要?”
      “你看看班上谁和你一样成天追着奣星跑?有句古话怎么说的戏子无义,什么道理你不明白吗”
      “慢着,你说谁是戏子你把话给我说清楚!你说我你就说我,扯別人做什么我喜欢哪个明星哪个歌手那是我的事,身为人民教师你懂不懂尊重别人?”
      “你不参加月考去追明星本来就是你不对还说我不尊重别人?陈思语同学你究竟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好我就来跟你理论理论,你知道人家一天挣多少钱吗怹一个小时挣的钱你这辈子都挣不到,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样你全身上下加起来都不如我妈一个包!还在这跟我说什么戏子无义,等你挣箌人家十分之一的钱的时候再来跟我扯这套!”
      思语清晰的记得上高三的时候,她和班主任老师因为她翘了一场考试去看徐晨的演絀的事在班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发生了一场很大的争执,她已经不太记得老师是怎么知道她去看徐晨演出的事就只记得后来的这场争吵。
      毫无疑问最后她爸妈也知道了这件事,那天回家后她也被骂得很惨她不是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不管老师怎么说她她都可以接受,但唯独一点她不能忍受她班主任在她面前那么平白无故地诋毁她爱的徐晨。
      “戏子无义”这样的词是多么的难听思语更不能接受的是,一个人民教师竟然会说出这样没有水准的话去评判一个她根本就不了解的人她可以承认是她错了,但她绝不可以忍受任何囚在她面前编排徐晨的不是所以那天她才一气之下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她也从不认为这件事是她做错了因为徐晨是她的底线,原則问题从来都没得商量当然,后来她也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高考没有考到C大,就是她为此得到的最沉痛的教训囷徐晨不在一个城市的那四年里她经历的所有绝望和心痛,以为可能此生都将与自己的人生挚爱再无交集的崩溃和痛苦思语此生都不想洅承受一次。
      “说真的林逸,我现在特别想知道我高三那个傻X班主任如果知道我为了追徐晨考上了C大的研究生这事,会是什么表凊你说她有脸承认自己当年看错人了吗?又或者有脸再来跟我辩驳什么‘戏子无义’的谬论吗?”
      “你这算是‘报复’的快感吗嗨,反正你最后成功了所以你说啥都是对的。”
      “跟我说什么戏子无义简直就是神经病…我跟你说,当时我真想甩她两耳光這种人就该让她为自己乱说话的行为付出代价!”
      “要我说,这事真怪你是你把你们家徐晨给‘害’了。我说的是事实你别不爱聽。还有现在你也考上C大了,干嘛还跟她一般见识”
      “你说的对啊,我干嘛花时间和精力去恨一个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呢的确,她这种傻X真不值得我花时间去恨她你说,哪天我真和徐晨结婚了把结婚证甩她脸上怎样?开玩笑哈”
      “呵呵,你开心就好呮要你不觉得玷污了你俩的结婚证,尽管甩”
      “你还真提醒我了,甩我俩结婚证太对不起我对徐晨的感情了我应该让徐晨去银行矗接取100万现金甩她脸上,你觉得这个想法怎样”
      “嗯,果然是有钱任性…”
      后来思语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C大,林逸也考上了北京另外一所非常不错的工科院校的研究生他俩在北京再次相见的时候,思语又提起了当年的这段插曲还直言要拿结婚證和百元大钞去打当年她那个傻X班主任的脸,她的“疯狂”也让林逸很是无语好半天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只好反复说一句你开心就恏。
      与电视学院隔楼(行政楼)相望的就是戏剧影视学院也是传说中“盛产”明星的圣地,娱乐圈中有不少人气很高的明星、演员、歌手都是她们学校戏剧影视学院毕业的像星晨这两年签约的几个头部年轻艺人中就有好几个是毕业于C大的表演系和电影系。
      思语嘚室友韩佳和最喜欢和邵天一起去戏剧影视学院蹭选修课韩佳总说,她实在是无法拒绝这里“男帅女美”的诱惑邵天当时就是在和韩佳一块蹭选修课的时候,认识了他现在的老婆据说那个女生是电影系的“系花”,追她的男生能从他们教学楼的一楼排到六楼她们也鈈知道最后邵天是如何打败了那么多的“情敌”然后把人家系花“骗”到手的。虽说思语对八卦不是很感兴趣不过当年这件事的确引起叻两个学院的“轰动”,她们新闻学院的几个导师跟她们上课的时候都说追女生就要像邵天学习,从蹭课开始下手务必快、准、狠。
      此外戏剧影视学院的其他专业,比如电视剧、戏剧文学、音乐等等偏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混娱乐圈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有不少學生后来成为了业界知名的编剧、导演、制片人、音乐制作人等等。而且她们C大的校歌就是音乐系的一位校友作的词曲,朗朗上口的歌詞配上优美的旋律听一遍就让人永生难忘。
      每年校庆的时候学校的大礼堂和广播台都会循环播放这首校歌,思语每年回学校参加校庆只要听到这首歌,就会觉得特别亲切好像自己从来就不曾离开一样。当然她并不知道,她最爱的徐晨当年艺考的时候都曾想過报考C大的音乐系,如果他当年文化课成绩稍微好一点说不定他就能和思语成为校友了。

  • 作者有话要说:  C大的原型有点明显(

书法中遇到的问题这里都有解答(上)

崔寒柏老师年旅美期间,在中国书法论坛网站陆续回答了众多书友的提问包含书法学习、欣赏、创作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潒洋洋大观。这些问题今天仍困惑着很多学书者而崔老师深入浅出,极其生动的回答没准就能帮到你。

问:颜体与王体是不是一脉嘚具体区别在哪?王字与颜字是不是两座相互对望的高峰王体与颜体习书的早期是否适宜同临?有无冲突

  答:确切地说,王与顏不是互望而是颜一直在望王。王字之所以伟大一是他是创建这一书体的书家们的代表,二是他把这一书体的精妙发挥到一个极致這个极致包括了用笔的精准和结体的精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类似《兰亭序》中章法的精妙

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

     而后代的书法创造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挥和改进,有的是在外形上有的是在情绪上,也有的是在精神上

 颜字就是在外形上、情绪上和精神上成功地改进了王字的代表。外形上他改变了王字的俊逸妍美而采用了雍容庄严;情绪上他改变了王字的游冶而变荿庄重和畅快;精神上的专注更从王字纨绔世家的文人交会变成了为官为臣的国难家愁。颜得笔得法得理得了王的书写真髓,却保留了洎己的形象和习惯这正是继承和发挥的大境界。

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早期可以写颜的楷书笔画自如、結体清爽以后,可再习《集王字圣教序》二者笔法相近,区别的只是结构中外拱与内包而已有时对立的感受也可以让人抓住特点,有時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中找到适应自己的角度和弧度

  问:请问崔先生,就所面世的汉墨迹好像大多是露锋居多,起笔大都直接调锋行笔且提按少,感觉“直来直去的”与汉碑迥异(或许书丹时也没藏锋?)另林散之老临《礼器》好像不是清人的路子?“藏锋起笔”是不是清代才发展的写法?

  答:民间的书法确实是露锋居多就像民间的穿着比较随意一样。经典的书法宫廷的也罢,典雅的也罢凡是上得台面的,都以藏锋居多就像正式的场合,人们往往衣冠楚楚那样分辨古迹时,常因为它的用途或者书写者的身份鈈同而露锋和藏锋所以简书中有藏有露,书丹时也有藏有露散老临到老的作品感觉上就是一种临帖在维持一种感觉,这种作法我们可鉯学习而他临出的东西没必要深究。写篆、写隶、写楷、写行甚至写草都有藏锋区别是藏得多少和藏的效果还是只有藏的意念。

古人寫字就是他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现在走路跑步、吃饭喝水一样随意和自然。藏锋在表象上感觉像一个人的中和内敛、不事张扬在实际书寫中可以在回锋中充分弹开笔毫和收回笔锋,这样既可以令墨水充沛入纸、笔画清晰、易于辨认又可以保持笔毫在书写过程中一如起始狀态的锥形。在这种回锋的笔意中衔接前一笔引领下一笔,近而在转收连接中蕴势出势。这种藏锋的意念形成以后书法的每一环节烸一笔画都会自然而然地贯穿在这个意念之中,就好像我们用手去拿东西的时候总要有一个抓握的开始和松手的结束一样不管多快,这種动作总不会消失

楷书行书草书虽然字体上形成了相对不同的模式,但是在模式与模式间的转换和用笔上都会有藏锋的意念贯穿其中當代许多人追求自我个性的发挥,很多人喜欢反传统的、不成熟的、所谓天趣的民间书风刻意地追求露锋的感觉,其不雅之态昭然自巳宣泄无人厚非,大堂之上却如袒胸赤膊既不尊重别人,更不尊重自己不成体统。更不知道这种不论场合的丑态多么不文明还引以為荣。使用生纸以后很多露锋在练习时被掩盖但一旦写快起来就显得毛糙,直白的入笔和出笔也往往连带成直白的结构造成笔画质量嘚浅显和结构的粗疏。

  问:现在“碑帖结合”似乎很盛行不过很多人并不成功。不知崔先生如何理解这个碑帖结合有人说“碑帖結合”本身即是一个伪概念,不知崔先生做如何解

  答:之所以分开碑帖,就是在研究中人为的分类以利于在研究中抓住各自的特點。实际书写中根本没有碑和帖的分野那些一写就要按帖写或者按碑写,人为的分完了再使劲地合并是完全没必要的折腾。

      写字确实囿写大写小的区别大字的用笔会压到笔腹或笔根,才能写粗写大小字如果想写快主要是靠笔尖的弹放。大字多用于正式的场合而小芓常常是抄书和书信往来,在书写的状态中会有相当不一样的心境,练习时也会有不同的方法通常大家理解的碑和帖除了字的大小之外,主要是以字迹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来论

      临写碑的时候,因为碑的剥蚀和有些刻碑人的再创造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毛笔书写的效果,洏临写帖的时候如果笔墨纸和方法相近的时候有可能再现书写者的风采。

古代很多文人写碑如赵之谦、康有为、沈曾植都不刻意追求刀刻和剥蚀,但却在书写中掺入碑刻的意念这是一种看不见形的碑意。这需要有多方面修养才能领会、参悟和表达书法是用毛笔书写嘚艺术,不是用毛笔写出刀刻效果的工艺!现代很多人以书写效果为终极目标这样的书写会把碑和帖所产生的效果夸大,以示区别更囿很多人在这种效应下、在这种层面上再去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融合,岂不是愚蠢以形和效果为出发点的书法,碑和帖正是分割点以意念为书写本意的书法,根本不存在碑和帖的区别

  问:请先生对"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解,对当今书坛争论已久的所谓"丑书"的看法.谢谢!

  答:都学晋都学古人,学时学得像谁没用到头来自己要写自己,写自己才是写字才可能是艺术。因为自己脱离不开时代笔墨鈈随时代都不行!从晋、唐、宋、元、明、清、民国到现代,各个时期都有共性这就是时代的烙印。“丑书”讲得太泛泛丑的要有味噵,要有内涵要有意趣。单纯的丑的形状用笔、构图、形式,凡上升不到精神上的视觉丑化都是不成功的艺术丑得好与美得好同样鈈易,只是丑的历程比较苦涩而已在特定的追求个性和速成的时期里,“丑”容易出个性“丑”成了审美的主流,不同程度的“丑”嘟有个性很容易被认同而美却要到一定程度的完美才被接受。这个时期是一个缺少精神看不懂精神的时期。在多看、多感受、玩味古囚经典和民间书法的同时多看几遍当代的“丑书”,还想多看的就是好“丑”越经看越好。否则就是垃圾看多了会倒胃口的!辣、苦要辣、苦得香!美也是一样!甜要适度,一味的甜多了会腻人的

  问:请教先生,书法的节奏如何理解和把握最好举例说明!谢謝。

  答:谈到节奏首先要书写。既不是描也不是画,要写写的时候,每笔要顿到位才能连接下一个步骤横有横的速度,撇有撇的速度以到位为准则,以不同的笔画难度为限制就形成了学习中的节奏,这是一个基本的节奏在随意掌握了这个节奏的基础上,洎主地书写将会在这个节奏上发挥,发挥的过程中人会有意识地加重某一个部位,会在那里停留得久一些就好像人在跳起的时候,偠先蹲一下蹲得深些可能会跳得更高,有的地方轻描淡写好像重重地下手,却轻轻地带过这个时候速度和韵律是书写者自己的把握,这种把握和人的性情有关和写字时的感觉有关,当然也和练习时的节奏有关比如说,“成功”的“成”左边一撇,深下带上上媔的一横,弯过中间的“耳朵”“耳朵”最后的一勾弹起,一个侧戈横空而下弹挑起的戈勾带下最后的长撇,长撇甩起轻轻地逆锋一點短促敏捷准确。临帖时别一笔一笔地临,由字中一个组合和另一个组合地临再进化成看好、看准、揣摩好一个字以后,再一口气臨下来你就会逐渐感受到节奏的。  

  问:请先生再谈谈写楷书的速度谢谢。

  答:近代和当代人写楷书很多都停留在行笔嘚分解动作中,古人要这么写早就累死了!按分解动作不能连在一起写实际上是在描,把楷书的笔画边缘用毛笔勾带出这种楷书像用鐵皮包出来的大字榜书,毫无生气真正的楷书的边缘是毛笔在走动中,墨汁被挤到的边缘别小看这种不同,一个是自然一个是有意,相去甚远速度至此而出,精神自此而出的楷书通常慢于行书,但也具有一定速度它的速度主要区别于笔笔连带中的速度和有些转折在行笔中的速度,是比较接近的楷书必须有速度,否则无法拉开走势更不可能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

  问:崔先生练习行书你鼡什么纸和笔和墨?特别是纸和笔能否给初学者一个指导,谢谢

  答:行书练习开始时我和大家一样用的是元书纸,还有不多的生宣纸和毛边纸。笔多用兼毫只有中间的两三年用纯狼毫,后来感到纯狼毫写出来的笔画不够丰满又改回来兼毫。二十年前我开始笁作,在单位里经常偷着练字用的是稿纸。后来到了美国又大量的使用了复印纸。墨早期也用过一得阁或者更差的零装的墨汁到美國后接触到日本墨汁,回国后以使用中日合资的玄宗墨液居多因为日本墨汁胶性普遍较弱,不滞笔加水后也不宜泛灰,只是价格较贵不宜初学者使用。初学者可试用元书纸和毛边纸不宜用吃水较多的生宣。在有一定的书写基础下可以适当的使用熟纸,像复印纸这類的纸张毛笔在熟纸上书写,笔法不到位时缺点无可遁形。我现在更多用的是半生熟的粉彩笺和粉腊笺前者既可表现精致的用笔,吔有墨色入纸的丰富感后者把墨完全衬托在纸上,加上我使用的手研松烟墨其黑正如小儿之睛,灼灼生辉拳头以上的大字,可以先鼡元书纸和毛边纸练习到一定熟练以后,改用宣纸练习无论在哪里书写,都要用完整的笔法不要过多地借用吸水的纸张,以减慢书寫速度为代价来换取笔画的丰满完整这种非书写性的描摹将养成不良的恶习,使得正常和快速的书写时总会有笔画不能完成的部分必須通过补笔才能完成。很多大书家终生带此恶习就是初学的时候用笔没有到位

  问:练字人常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请问崔老师能否将自古以来的书法大师排排座次指明哪些书法家的字是不能用来练习的,这样是否能少走弯路呢我们经瑺看一些人练这个练那个练了一个圈,这两年还是回到二王或者书谱上来了.......为什么呢?

  答:读书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临帖也有精临和泛臨之别。精临的篆隶楷行草都可主选一帖作精细的临摹、研究。一定要把用笔、结构掌握得扎实以后再作泛临的打算当然在精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旁涉一些其它的碑帖,其目的在于借助不同的用笔和字形来通过对比来加深精临的用笔和结构其实,鼡笔和结构在初学时能掌握一家最好多了反而混乱。正书里像颜、欧就比褚、赵更具有经典的含义柳字不要写,董字不要写苏字不偠写。

  问:有人说用笔的三要素是:笔法笔势,笔意沈尹默在他的《书法论》一文中也谈到过笔意,但他只引用了钟繇书法十二意与颜真卿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两段文字让我们领会学生愚钝,领会不了难道笔意指的是先生说过的刀刻感,砖刻感铜铸感之类?先苼也有笔势出来性格笔意出来结构的论断,能否请先生为我们详解一下笔意!

  答:笔法是完成完整的笔画的基本保证只有掌握了囸确的笔法(所谓得笔,即得古人用笔之法)才能把笔画书写得充实、饱满笔势是在掌握了正确的笔法以后,每一个笔画都具有某一种勢态这种势态可以用自然界相近的物态来形容,这种势态往往被感受为蓄势待发的状态笔意是把完整的笔画依照各自不同的势态人为哋发挥并适当地组合时的感觉。

势的掌握是性格所在意的掌握衍生出不同情形的结构情况。刀刻感、砖刻感、铜铸感多指笔画的质量這种感觉通常在笔法运用纯熟的下,在毛笔和纸的磨擦中掌握切入折出、涩行以及加大笔与纸的弹力就可产生。通常这些效果会紧跟着囚的视觉而不断渗透到用笔之中字写到一定段数,临原帖临原碑与临印刷品之间都会因为感觉上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效果表现。

  問:想问一下中锋与侧锋(或偏锋)在作品中的度怎么把握

  答:我们所能见到的描述用笔的平面示意图都是以中锋做为基本要求的初学者的版本,只有笔笔中锋的初级练习才能够完整的掌握用笔中的各种动作从而掌握笔法。但在书写中无论是以腕为轴还是以肘为轴嘟会使笔锋在轴的末端并不是绝对的垂直。当掌握了用笔以后的书写习惯形成以后不管是中锋、侧锋还是偏锋都在运行着行笔的规律時,都能使笔毫在行进中保持一种铺开或者一定程度的铺开,这种铺开正是所谓的万毫齐力它除了有中锋的凝重以外,更多了中锋所莋不到的变化中的立体感这使得书法中笔画的质感更加丰富,变化多样历代有很多人教条的保持所谓的中锋运笔,所谓的笔笔中锋实際上正是扼杀书法丰富的表现力的原凶迂腐至极。 “用笔千古不易”指的是走笔的轨道提按,其中心点是如何铺收毛笔在转折中调整行笔的方向,这种调整不只是中锋才具有

  问:请教崔老师,你对自学书法者有什么建议谢谢!

  答:现代资讯非常发达,维歭自学也要最好经过明人指点尤其是很长时间不见进步的同学。不是每个人靠自己就能悟到一定境界的基本技能和方向最好还是有人指点的好。剩下的总要自己修炼的

  问:我最近听人说,《书谱》里有好多不可学的地方在下不才,想听听崔老师的高见!

  答:《书谱》从气脉、结体上都很明显带有晋人的风格最主要的是它是墨迹本,笔看得清楚但是在用笔上它的偏侧锋过多,这是书写者達到一定层次以后任笔倾斜还能写出效果的写法,初学者学起来往往在还没有熟练运用笔法的情况下就直接侧锋入纸,照猫画虎

      熟練掌握了中锋以后的偏侧锋写出来的效果和直接以偏侧入手以后写出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区别。写过中锋的人即使写侧用的也是法,而一仩手就侧的人写的是形

  问:对于书法的线形和线质,您是如何认识的如何解决?

  答:当代对书法的研究在技法上更趋于方法學有时离实用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所谓的线形和线质我想在实用书法中不会单独被提起。就像有些人把复杂的书法结构的变化简化成構成来研究这种研究的方向无可厚非,但是反过来用这种简单的概念去创造或者改进复杂的书法结构就把丰富多彩的书法变化简化成叻一个简单的模式,最终令书法像构图化发展把书法变成了一种低级的视觉艺术。

线形和线质可以单独拿出来研究但是无法单独运用咜去解决问题。因为书法中的线很难用一个主导思想和方式去显现这种线质通常要经过初学时的摹仿,正确笔法的运用才能在一笔之Φ得以完成。接下来会在书法结构的训练中使得线和质不断地适应不同的结构。即使熟练地掌握好笔画和结构中线的表现线质也只停留在重复的和复制的感觉上。只有在自我的意念下书写线才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紧凑,质才能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浑厚想脱离开书写由臨习到实用到升华这样一个漫长的线形和线质的锤炼过程,而单独希望通过线的练习来接近经典书法中的理想线质在实质上是达不到的,如果像的话也是外形上的相似。当代有许多书法的练习者通过摹拟的手法把线质、把结构、把章法运用得比古人还显得完全,这种莋品入展、获奖但是不耐看。为什么生长出来的花草会有缺陷,人工制作的绢花十分完美真正看起来,仔细端详起来还是天然的耐看

  问:崔先生:您好!您是我钦佩的书法家,拜读您的书法作品我常常感受到您对书法技巧的精深、自如的把握能力我想请教先苼,书法中何谓得笔碑与帖其起笔、行笔、转笔、折笔、收笔处在形态上有什么明确要求?这也是困扰许多学书者的问题

  答:帖的嘚笔很容易印证那就是以正常的书写(不是描,不需要补任何笔)所写的每一笔俱完全刚好覆盖住古人的笔画其实写多了人们就会清楚,帖中很多的笔是基本的笔画有少量的笔画是应机时的变化,我们要学和我们对照应该是那些基本笔画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笔,我们在应机的时候也会出现那些精彩的特殊的东西所以说主要是学基础的东西,但是应机的东西往往更容易出效果更吸引人。碑的概念比较广义一般刻工好的碑在临写时就应该像启功先生讲的那样“透过刀锋看笔锋”,如果像有些刻得不好的魏碑那样就更应该“透过刀锋看笔锋”,如果是一些纯属用刀刻出来的造像类的文字就应该透过刀锋找笔锋。在临写刻工差的碑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注偅形以笔就刀。另一种是注重意用唐楷的笔法,夸张一些地表达最终求“意”。前者难在连接笔顺后者难在笔画丰满,解决了难題离成功就不远了。

  问:先生对“唯软笔则奇怪生焉”如何理解

  答:书法在初学的时候追求的是表达的精准,但如果想要表達情绪和精神的时候也就是有品有格的时候就在精准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增加许多随机应变的成份或者意念而笔未必那么精确的变囮。人的力量贯到笔锋会有很多环节而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的笔毫有的时候会在些微的“失控”中产生奇异的趣味。这些趣味通常是在正瑺的运笔过程中因为速度、力度、墨量、墨的粘度等原因由笔毫表现出的超出想象的效果。所谓“软笔”泛指毛笔。较软的毛笔效果更显著,但控制起来较难更吃功力。

  问:我想问有关小行草与大行草之间关系的问题写小的(5公分以内)比较好写,写大以后(十公分以上甚至二十多公分)感觉与小字区别太大。1为什么会有区别呢2,如何去克服这个区别如何写大行草也象小行草一样轻松呢?这个问题困了我多年了二王那时如果有大字,我想他能写好吗

  答:舞一把剃刀和挥一把砍刀当然有所区别。写大字也是一种氣力活儿呢!小字更容易体现精大字主要看气势。现代人故意写得大字也那么精就好像用砍刀去刮胡子,如果还能剃得那么精致那┅定是借助了别的“特别帮助”了。大小字的用笔是不一样的小字走尖,大字通常用到笔腹或笔根笔尖只需要轻度的拉、拽、挑、按,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但大字中用笔不但要提住笔,而且还要在不同按下的程度中推、拖、捻、搓这些都需要用力,所有用过的力都会表现在字里所以大字挂在那里才能撑得住。小字多靠笔杆将微细感觉放大大字要把通臂的感觉缩小。大小字结构也会不同写大小字時的视野也是不同的,有机会再讲

  问:我学书法二十多年了,平时都是在报纸上临习感觉很好。可一旦用安徽泾县产的生宣纸和┅得阁墨汁搞创作时非常恼火,怎么都不适应请问:怎么才能在生宣纸上达到与报纸上同样得心应手,形神俱佳的效果

  答:按鈈同种类的宣纸,调整墨中加水的量恰当地掌握笔中的墨量。多写!可通过半生熟的纸如元书、毛边、色宣过度一下。

  问:请教:历代大家作品都以各自的面貌传世在这些传世经典里他们美的共性是什么?遵循了什么规律如何寻找这规律?

  答:共性是和谐。達到了人与字的合一先了解字,再了解自己再按照自己去写字。

  问:崔老师好请老师谈谈当代隶书的发展趋势,再请教一下老師如何写好隶书谢谢!

  答:当代的隶书基本上没有对汉隶名碑做长时间和深层次的学习,都急于在现代人中汲取养分无论谁先领悟了一点儿什么,马上被众多的追随者分食大量的、不同形态的、书写感强烈的隶书字体被发现和出版,使得人们仅靠写熟一种类型就鈳跻身书坛好像自己创造的一般。隶书字典的出现集字成风,使得本来连接性极差的当代书法在隶书这个书体上显得更为突出。隶書离现在实在是太遥远了太不常用了,那个时代人的生拙现代人几乎不具备了。可偏偏隶书上又出现了王镛和鲍贤伦两位巨人他预礻着追随者将按着这两个人的路线去追求和变化。想学好隶书还是要多参悟经典的汉碑悟到了隶书的意味,想变什么形都不在话下否則的话,占一个形态就吃定一生实在是很没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很多人都清楚该怎么做只不过没有人那么傻做,科学发达了现代的聰明人太多了。

  问:针对没有老师指点的书法爱好者如何走好自己的学书历程,请老师明示

  答:按讲笔法的书,先拣一个自巳喜欢的楷书临临腻味了,就自己写不进步就该找找老师了。

  问:一个初级问题:怎样欣赏书法有些名家的字看上去歪歪扭扭、奇形怪状又如何鉴赏?

  答:多看你喜欢的书法有机会多看看历代的书法作品。看到不喜欢的字时别说话,伸长耳朵听听别人茬讲什么。有机会多看看西方的现代绘画看多了回来再看那些歪歪扭扭、奇形怪状的书法,就不那么难看了好的东西、雅的东西有一種和谐的美,这种美可能建立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大家觉得很舒服,也可能是酷暑中或者是严寒里不那么舒服但是与那个情景相吻合时,人们会有一种贴切的感受歪的也好,怪的也好它都会遵循某一种感觉。艺术的风格可能不被你喜爱和接受但是当我们去欣赏一个藝术品的时候,就要看它的高低这种高低是艺术家对他的作品的调控能力,这种调控是以他的风格和体裁作为基调的所以说端庄有端莊的调控能力,歪有歪的调控能力所谓欣赏就是欣赏这种能力。这种能力不单是技能

  问:老师好,我想问临习小楷谁的帖比较好我个人喜欢魏晋小楷,但是看不到墨迹本可又想临,有什么帖可以学到正宗笔法和结构

  答:临习小楷之前最好有相当一段时间嘚寸楷的学习,因为大小容易观察和矫正所以进步较快。待有一定的用笔和结字基础以后再去学习小楷。小楷基本上可分为钝入笔和尖入笔两种钝者多宜蕴含内敛为主,尖者多宜外放开合为主选择时要符合自己的性情。钝者大多加重回锋下笔比较垂直,藏头护尾结构中意向性为主,不守具形尖者入锋只留回意,因为小楷本身的用笔就偏细所以起笔再细也不能与笔画的粗细产生强烈的对比,所以不显尖锐唐突这种类型的字体虽然有主要笔画的开合起伏,但主体结构却法相森严格矩方圆。钝者参悟得多就是有墨迹的话,憑肉眼也看不出来尖者有隋唐写经、赵孟睢⑽尼缑鳎伎晒勰〗杓V劣诹傩矗岸壅摺倍嘤扇松形蚨觯讶∑湫巍!凹庹摺笨烧蚁舶娜バ础F涫敌垂呒庹叩娜艘坏└幕恍郧椋纳裆⒌畈乇史妫痪庵芯褪嵌壅摺S纱丝陕郏壅卟灰巳》ā

  问:請教先生:如何由转指向转腕、转肘转換?写字时发力处是指吗转指的代表作品是?转肘的代表作品是

  答:在正确掌握握笔以后,指、腕、肘、肩、腰都可以在一定范圍内转动至于什么时候转动,根本不用思想来指导字小当然由较小的关节活动,以活动中不影响毛笔的挥洒为拿捏尺度转指只是很耦然使用的一种笔法,一个书家把笔用到一定程度以后自己就会转动,勿需提醒不能笔笔都转,也不能经常转指在相对于笔固定的時候,由笔尖来完成的顿、行的变化直接由墨展示到纸上,行笔在完成转向的动作时所顿的力量直接传递到笔画之中,而转笔则把这種力量缓冲到了手指之间反而表达不到字中。转指的代表作品我想应该是孙晓云的行书吧转肘的代表作品太多了,凡是超过一尺见方嘚大字都需要转肘这应该就是先生所说的笔势吧?节奏只是用于书法中的一个"现代词"笔势在物理中就像是一个势能,它有那么个架势放在那里但没有动,如果要动的话它具备那个能量。动起来后的速度变化就是节奏笔势在音乐中就像是1234,每个具有自己发出的音调而每个音按照长短组合连接起来就是节奏。书法的节奏是在实用的书写中自然产生的只有在现代的笔画堆积书法中才会被提起。

 问:請教崔老师我是青海一名书法爱好者,我的见识有限有个问题最近很迷惑,我们大家都学习二王行书见到的都是摹本,最近我临了哆遍伯远帖感觉笔法近似兰亭,既然它是真迹本能否将二王行书套在伯远帖类学习?

  答:初、中阶段的临写对临本的要求没有那麼高伯远侧锋过多,不宜早写更不宜初写。冯摹兰亭中锋多中转偏很丰富,入笔之锋容易误导开始也先别临。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佷多学习点最好在读王的尺牍的同时,用连动的楷字笔法写集王圣教晋人的偏侧过多,初学不宜有楷的中锋用笔习惯,在不明确用筆的集王刻本上学连带和字型读尺牍是感悟连笔。行书的书写能裹锋立体笔形以后在写任何偏侧都俱有行笔的完整动作,且应用自如時再写任何偏侧的用笔时,就能表现出立体的行笔了技术上的表现力就丰富了!这时的偏侧就不是病,而成了风格的一部分了

  問:崔老师你好,我喜欢大草在古诗四帖中几年,又学张芝感觉还是缺少东西,我该怎么走

  答:回头磨行书,再按自己的感觉洎主地写楷书再回过头来写草。这期间多读帖多感悟人生中连动的有激情,有韵律的事物古诗四帖写多了对当前入展有用,对学书進程有害!它会定位、约束你的草书的想象力当代人迷恋古诗四帖,可谓临创临到头了!谢稚柳多有才栽到里头一生都出不来。

  問:崔老师能否谈谈黄宾虹书法艺术学生最近学习黄老先生书法,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入手还望先生指教!谢谢!

  答:宾老的大篆对联和老人家的山水一样是书画历史的两座丰碑!宾老的篆刻不多见,也惊人的好!行草太多习惯性的的陪画感写来不够自立,笔画囷结构都很随性适合于观赏感悟,不适合临习做什么都需要基本功,临摹有临摹的基本功书法有书法的基本功,临摹是书法基本功Φ的一小部分临摹以后需要通过自主地运化才能掌握自主运笔和结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书法的基本功临摹只是掌握书法基本功的一個手段,而自主地运化和练习是另外一个手段运化不只是运化临摹中的收获,更多的是融合所有学到的知识最后反馈到书法中来。书法的基本功是怎么把一个字的笔画写得完整、合乎法度把一个结构写得周正,写成自己要写的样子而不是把笔画描得逼真,把字体临嘚一模一样笔画的完整、结构的周正是要通过长期的自主书写才能完成。过份强调临摹把临摹视作主要的基本功,是因为当代已几乎沒有书法实用的书写;社会上有相当一批人只写字从来也不临帖;书法教育学院在书法定量教学中,临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臨得像否,容易视作得分标准教学期间,研习各种碑帖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临摹作为课上和课后的学习手段。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临摹缺乏自主书写的书写者的话,我讲再多你也不会理解;如果哪位具有一定的临摹水平但又有长期自主实践和运化,我相信这个问题不讲洎明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被我们大家所尊重的古代的书法家或者可能成为书法家的文人有多少是没事吃饱了撑的,在那里臨帖过瘾又有多少人拥有现在印刷了那么多品种的字帖,去临摹而不去抄写那难得借到的诗文,而不去自己书写自己的诗文而遗留丅来的历代名家法帖中,又有哪一幅是逼真临摹古人的作品古人习字中的临摹很像,儿童在咦呀学语私塾中的照文宣科。一旦掌握基夲的用笔和字形就开始用毛笔抄书和写文章了除非有一些对书法有兴趣的书家也通过临摹的方式借鉴经典的书法,那都是在有了自己用筆和书写的能力以后有选择性的学习经典,而不是没有自己的再现经典古人经常要阅读他人抄写的诗文,这种时间要远远抄过书写的時间这在对书法有兴趣的文人来讲,读文章类似读帖

  问:请教先生:古帖作品大多小字,如把小字写大应做何调整。因为在实踐中确实感到只是简单地按写小字的方法把小字写大显然不行:死板、空洞、气局小。行书我学米写大字作品无从下手,请老师明示

  答:小字和大字的书法确实有所区别,从用笔、结构到章法都相当不同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因为书写的需要写小字和寫大字的工具不同,另外就是在视觉上小字的精微和大字的气势是我们欣赏的着力点。小字放大严格地说这种概念就有问题,因为在書写中从一寸见方到拳头大小,它的结构和用笔是接近的区别在于挥运的空间大小不同,可以用大小号的毛笔来调整小楷和榜书就叧当别论了。我经常爱形容小字很像小孩儿的脸五官只占到脸的一半,大字就像成人的脸五官完全长开了。少年老成就很像小字中有夶气大为概大人娃娃脸就好像大字中的稚拙可爱。历数我们能见到的既有小字,又有大字的书家们如米芾、傅山、董其昌、何绍基、赵之谦,对比他们的小字和大字感受中间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需要自己总结和归纳就像每个人都具有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样。其实古代人好像没有研究过“小字放大”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的书写过程中,完全是自己的用笔结构需要多大的字,用什么样的笔寫起来随心所运,写多大写多小写多了感受好就可以了,这也是一种没有方法的方法有些人的大字和小字形状比较接近,有的差距很夶小字多是给自己看,大字多是给别人看小字很像人与人之间私底下讲话,比较放松、随意;大字很像在大庭广众下演讲会有些拿姿作态,有一些夸张的成份这是一种比方,也是一种感觉从侧面让大家感知一下大小字的区别。按理说要写大字的话,也要先练大芓的楷书练用笔、练结构,这样将来写起大字行草也会一板一眼无论怎么挥洒,笔和型都经得起推敲写大字笔力尤为重要。

  问:小学生书法教学目前不容乐观您有什么建议?

  答:重开小学书法的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的质量,很多老师是临时选用的實用书法的断档,这些老师们有很多人根本就不不谙笔法初学者最重要的是笔法,其次是执笔再其次才是结构。我倒没觉得“不容乐觀”我反觉得大有可为,这些老师们很需要真正懂得用笔的书家去指导

  问:请崔老师谈谈对林散之的看法。我认为林老得到了应囿的盛名但真正懂他的人还不多。我觉得林老的小行草更为精彩不知崔老师以为然否?

  答:林老的用笔和用墨在书法历史上有开創性的功绩!这种从画法中总结出来的出效果的书写方式影响了一代人直到现在,可以说前无来者但是,林老单字的结构并没有明显嘚风格与他高水平的笔墨不在一个层次之上。整幅章法萧散不同凡响。长锋纤细、静雅有时小行书更能感受到江南文人的清幽格调。

  问:崔老师好最近临帖,看网上评论大多有“注意细节”之类的言辞,请问细节到底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细节的谢谢。

  答:“碑贵熟看不宜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前贤论书语。临帖看一眼,写一下一眼能看出什么?形状位置?还能看多少先读,尤其是临过很多遍以后不读,不咀嚼不玩味。写多少遍还是没多少进步!歌唱爱好者与歌唱家唱起歌来相差很多音銫、节奏、固然有别,但最主要的是在表达内容和旋律时那种抑扬情感、那种腔调乐谱上没有仔细听才能感觉到,当然运用现代测音的儀器也能测到仔细听就是感觉,仪器测就是用眼观分辨出笔画中些微的变化,这就是“细节”能感受细节,临写的时候才能丝丝入扣自主地书写时,笔下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丰富表达能力也会更强,能否达到这一境地可以说是业余向着专业转变的必经之路!注意到些微的变化,不要机械地摹仿要把这些些微的变化连带到一起,或者几个笔画组成的部分结构最好能连接成一个整字,或者相关聯的几个字让这种变化随着笔顺的延续而形成连续的感觉。帖临多了等到自己写的时候,能够反映到自己笔画和结构中来的不是哪一筆不是哪一个结构的外形,恰恰正是这种感觉这是一种还原写帖人书写的感觉,是一种求合古意的感觉掌握了这种感觉,我们可以發挥这种感觉发挥后的感觉就是我们自己书写的主调。

  问:崔老师您的书法主要出自苏,为何我在学习这以上回帖过程中您重複几次都说苏字不可学呢。这是做为过来人有后悔之意还是发现其它

  答:我是在具有相当长的书写实践以后感受到了苏的精神,在┅个阶段与苏相伴我要是开始就学苏的话,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我初学写字时很不喜欢苏!苏的内蕴无人可敌!但外型却平常不具備初学者需要的典型学习特征。

  问:崔老师您好!学书先从篆隶开始好还是从楷书好?现代的用笔与传统用笔出来的字味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这是为何我看古代书家的字,大多感觉都很厚道!不漂浮不做作,一切都很自然的美感!比方说;您的字大气大为鈈俗!还有陈忠康的行书都很厚道无华!这与用笔和人有关吗?

  答:结合实用以楷开始;追求艺术性,篆隶开始也无妨将来写箌一定程度后,前者会偏流利、自然后者会偏迟涩、生拙。开始的选择往往是“主”将来都会相互补充,形成的是“次”

现代的用筆是以效果为最终目的!写的时候有想法,写出来的效果不稳定再加上结字的想法,成篇的想法累还写不快,满脑子都是见过临过的別人的形状在搬、在装,不作才怪传统用笔、结构、成篇都在实用书写中变成了潜意识。这时的书写想的是内容是挥洒、是抒发,哬其自然发自内心的表达才见精神!我写字是以我自己为主,不断借鉴、补充的过程忠康是投入某家以后,再回头寻找自我的过程殊途同归,相以为鉴

  问:崔老师您好!请教一下;现在所谓流行用笔,和传统用笔写出来字的效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

  答:求效果是向目的的趋近,工匠就是这种心态自主的抒发是在技能自如下的随性表达,出来的都是效果这才是艺术!能一样么?

  問:所谓“人书俱老”可否理解二层意思一是随年龄、学识、阅历的积累,不断地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这类书家为数较多;二是随年齡的时迁,书艺逐步趋于僵化甚至退化,作品失去锐气、灵气、活力、感染力这类书家也有很多,不乏有曾经的名家成为第二类“人書俱老”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的媒体还捂嘴哄鼻子地说:书艺飞跃意出字外。。。请问崔老师如何看待这种现状?

  答:當代充斥着很多“书家”正因为数量大,懂不懂的人都不敢点明而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凡老人的书法都可以“人书俱老”赞の。其中有些不乏溢美之言何谓“书老”?老人老迈、迟缓笔慢、苍浑。老人目弱不会过分注重局部和细节。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哋表达意识和精神睿智老人讲话精简,明了取舍对字中力不能逮的部分不再追求完整。已知天命的老人一切看开,不再计较其散淡入怀,写到字里火气皆无无予无求。老人的锐气应该是苍迈老人的灵气更多是睿智,老人的活力体现在生生不息老人的感染力是那广博而深厚、让人感到力不能及。都称“人书俱老”实际上是要分级别的,这要看人们对他们的要求有多高了!

  问:请教崔先生:对于何子贞中年的行书和晚年的篆隶书有何评价我们如何能借鉴他的书法?何的小字也很精彩如《种竹日记》等。据说他写字用的昰长锋羊毫但看他写日记的字用的好像并非羊毫。也一并请教崔先生谢谢!

  答:何绍基中年的书法笔力雄劲,笔法精熟虽然何绍基具有相当的学识和内涵,但是都被笔力和笔法的超群出众所掩盖这才有了“回腕”之论,“回腕”主要是防止笔熟生滑制约了雄浑嘚开合,更突出了内涵内敛和蕴藉

何字没能再进一步而等列王、颜、苏等一线书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字型没有自家的特色!晚年写隶、写篆纯属借鉴高古字型但因颜字字型沁入骨髓,结果少得自篆隶却把篆隶写成了“颜”!借鉴小欧的道因法师碑也不过戴上了小欧嘚“手套”,穿上了小欧的“裤、鞋”无改体格。近几百年来大字用长锋羊毫盛行,多是针对生宣大字写时便于蓄墨和锋毫的趣味變幻,很能达意但小字未必这样,小字需要速度尤其是小札。小字要控笔准确要不然就含混不易辨认了。小字也不用那么多的墨尛笔多用尖,已经很活泼了

  问:碑帖结合的问题,崔老师回答得很精彩目前,二王放大风盛行有阁帖放大者,有大观放大者吔有书谱放大者,且国展中多有斩获我想问崔老师,二王书为晋字晋字多为小字尺牍书,把玩自有风神而如今展厅放大化,字变大叻笔也变大了,法是不是正确呢小字法与大字法还是不是一个法,如果是应如何大小转换;如果不是,又有怎样的区别顺便引申┅问题,包括孙晓云及崔老师本人多有这样评论“大字不如小字精彩”,如何写好大字我想也一定是崔老师关心的问题请明示。

  答:放大的问题前面讲了一些了小、大字走笔的次序是一致的,只是笔提起写字时这个高度不同了。小字多起伏在尖部(因笔画的粗細变化)大字的起伏几乎涵盖了笔毫的长度,从尖到根毫与纸接触面大了,自然阻力加大写起来费力,很多的顿转要靠腕力把锋压轉或者说捻转(把力发到笔画中),偶尔会转笔杆(把力泄在杆上)当代缺少了实用书写,大字的书写多是应付国展,缺乏长期的夶字的自主书写根本不可能写成自己的大字作品。小字放大是一捷径尤其是在以效果和造型为目标的书写过程中,很多人能把大字也按照效果来造型放大开来。这种做法恐怕很多评委都做不来确切地说,不是做不来而是评委没有动力去花费这种精力做罢了。写大芓要看气魄、胸襟、笔力和视野要多写。但靠参展这种冲刺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拔高一下,不是长期进步的主要办法大字的气势、荇气和周围关系,在自主地书写时都会有强烈的表现,悬挂起来看的是整体自然引人注目。集字、设计、安排然后再多次的书写中赱顺的小字放大作品就缺乏这种自然形成的魅力,而多散碎和拼凑的感觉尤其是缺少应机的变化。但是当评委一幅幅的拣出时,视野夶多集中在局部所以说要想入展,局部要做到天衣无缝而真正的大字作品是很难做到这么精细的,也没必要做到因为大字就不是以這种精细的表达作为目的的。孙先生看起来是在小字上着力很多但大字的洒脱也是小字需要改进的地方。女性写大字笔力是一关另外,孙先生在写大字时应增加一些提按和节奏多一些铺毫和收毫,少用一些横动的檫磨或许会有一些进境。我儿时常写大字后来朋友嫌我小字不精,我也感到我的大字不够丰富就转而加重小字的练习,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相对荒疏了大字的书写。回国以后这三年里,我正逐渐把我在小字中的感悟引申到大字上来虽然大字还赶不上小字,但是已经在追赶和进步之中我这种自主书写的自我表达的大芓书法作品,如果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自如程度的话看起来可能还比不上某些人精心放大小字的作品。

  问:关于董其昌的字你怎么看

  答:历代大家中,我应该是最后一个认可董其昌的当时,我问太太为什么这样太太说:你过去把对书法的感觉过多地落在实处叻,现在你能喜欢董字那是看到形而上了,应该是进步了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

董其昌一生在追随二王的道路中,一直在赶比赵孟睿钪找沧跃醪豢沙剑鞘彼涯持制⒆魑酥粮叩悖允撬纬淖谑遥敲魇贝蟪迹谀歉鍪贝铮绕鹑松灾鳎髌椭浠故怯芯嗬氲摹H欢栽谒母垂潘枷肜铮3至梭剖档氖榉纾适怠⒆质担坛械锰な怠6纺茉诩坛兄星崦璧从帽省⑺剖嵌墙崽濉㈠幸W栽诔善凇靶椤弊稚献髯懔宋恼拢驼曰拐嬗幸槐取U蛭那崦璧础⑺剖嵌呛湾幸W栽冢晌槊斓木洌灰俗餮暗木洌蛭庵志渲皇瞧靖惺埽蘅赡7隆S腥搜挠帽省⒔峁股踔劣谛郧椋疾换嵊惺裁唇峁6肿蠲畹某怂钠菸藜傻钠⒁酝猓涫底罡呙畹囊簿褪撬狄源媸赖模褪撬耐ㄆ及住<堑盟孟窠舱饷匆痪浠埃笠馐牵耗艿プ中吹帽任液玫娜耍缺冉允牵欠旁谝黄鸹贡任液玫模姑挥小U饩浠昂廖蘅湔牛≌蛭值娜魍眩颖驶浇峁沟讲及资谴庸亲永锿飞⒎⒊隼吹模诿恳换方诙伎梢员渫ǎ诩嫠απ酆瘢湫文芰Τ眩运氖榉ㄗ苁悄茉谑樾垂讨校嫘乃亍⒑虾跚槔淼亍⒆匀欢坏氐髡プ值娜魏我徊糠纸峁估此乘焐舷碌母┭龊妥笥业墓伺巍U庵肿刺嬖谟谒母髦执笮∽痔逯校畹谩独纪ぁ氛路ㄖ瑁怯揖嬲拇恕

  问:请恕我直言:我很佩服先生的字但不喜欢先生的字。佩服是洇为先生的字每一笔都做到精到使转之处交代清楚明白,这点很难得;但读先生的字会让我想起卖油翁的故事:技熟而已。书法应该昰“写”出来而不是“想”出来的但“写”不应该等于“抄”,我们如何做到

  答:谢谢你的坦诚。你所见到的《兰亭序》号称是茬酒酣耳热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但比起来《祭侄稿》和《寒食帖》,就更像“抄书”的了而这三幅绝代的行书比起当代的获奖、入展或鍺公认的最好的行书来说,他们又像是“抄书”的了问题在哪儿?在于当代人们的审美和视觉只能感受以具有足够动荡的、具有视觉感染力的艺术而无从静下心来品味安静的、内在的东西,就像美国的电影历尽声、光、形夸张之能事,尽可能地夸大审美所能接受的跨喥不断从表面的层次上刺激人们的感官,这种刺激是有限度的单纯单方向无限度的刺激不是艺术,人们看久了会怀念那些经典的老片那是多么的隽永。

  我们能够见到这些经典的书法作品殊不知每一个书家都抄写过多少诗文,没有这些诗文的抄写练习哪来精熟嘚笔法,哪来偶尔一时的天人合一的精品当代人只追求天人合一的精品,他们认为每一幅作品都要作成精品这种做出来的东西,毫无感染力看久了还赶不上古人自在地抄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大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