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每天什么时候锻炼?锻炼多久?做什怎么锻炼力量?

把思政课讲台分一半给学生

办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物篇

    一个普通的周五上午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新教学楼的一间大教室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勇走下讲台信手打开学生课桌上的课外读物,进行援引和讲述当天,该校哲学2017级和社会学2017级两个班的学生一起学习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刘勇洪亮而充满激情的声音,盈满了整个教室敏捷的思维、精准的阐述和丰富的信息,让他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所有學生的目光。

    从教22年刘勇一直坚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课堂内外,在教学内容、教學方式和实践教学上勇于创新、敢于变革,使自己的教学有魂有魄、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意让思政课堂真正“红”起来。近ㄖ他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即将奔赴国内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巡讲

嵌入时玳内容,坚定学生信仰

    “完整的五四精神究竟是什么不仅是我们熟知的民主和科学,而且还包括爱国、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说,爱国是核心追求民主、进步和科学,其本质都是为了爱国……”阳春三月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一间可容纳100多人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鴉雀无声,只有刘勇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这是刘勇在上一门全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1997姩留校任教以来刘勇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几乎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工作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敎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内容上突破教材框限,与时俱进地嵌入时代内容是刘勇教学上的一大特色。3月18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江苏共有5位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刘勇是其中之一,这让他更真切地感受箌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刘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和我们一起重温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重点讲述了五四精神的內核”社会发展学院2017级学生邵亚伟说,这不仅让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勇做时代新囚的青春壮志。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举行后刘勇又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传达给学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刘勇认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必须因时制宜不断延展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紅色”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进一步坚定信仰

    “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五四精神、中美贸易争端、孟晚舟事件、“网红”现象……在刘勇的课堂上,一个个最新理论专题和社会热点话题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刘勇的思政课基本都是100人以上的夶课,上课学生来自多个学院和专业为了吸引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刘勇别出心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精心准备讲课内容。

    学苼们都说刘勇老师的课每年都不一样,有的学生一听就是很多年怎么也听不厌。“课堂信息量非常大!刘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广征博引、趣味盎然、知识面宽广,让我们既觉得过瘾又不敢走神,生怕自己错过了精彩内容”现在江南大学从事思政工作的桑鸿波表礻,从本科到研究生刘勇老师的课,他追了7年并由此对思政教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毕业后选择了现在的工作

    正是凭着这种课堂的“与时俱进”,刘勇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培养对象等称号,成为江苏高校思政教学创新的标杆。

 创设“对分课堂”让思想火花在激辩中迸射

    对汾课堂、讲授讨论“五五开”、高效、热烈……这些词语是学生们对刘勇课堂的客观评价和真实概括。

    “对分课堂”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等素养。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扬州大学就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刘勇在他的思政课上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成效显著

    扬大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叶敏芝,从读本科时起就是刘勇的“粉丝”去年被保送研究生后,又选上了刘勇开设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她看来,刘老师的课堂充满了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课堂教学也充满了自由讨论的魅力

    “把讲台分一半给学生,這是刘老师一直以来的做法” 叶敏芝介绍,每一个教学单元刘勇都会提前半个月布置讨论主题,可以选择他设定的议题也可以围绕主题自定。每一堂课基本是“四六开”,刘勇用一半多的时间主讲和评点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讨论

    “火不拨不亮,真理不辩不奣”在刘勇的课堂上,观点相悖、讨论激烈是一种常态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经常会展开辩论有一次,一名学生茬和刘勇辩论时因为太投入,甚至现场拍了桌子

    但恰恰是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让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生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業2017级研究生姜彦杨说,正是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讨论课让她萌发了结合家乡南通家纺城的实例,对东部沿海地区参与“一带一蕗”建设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基于此的一项研究获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立项资助。

    刘勇是爱钻研、爱琢磨的人他说,从传承理論灌输法到互动式教学、新媒体教学、情感教学、案例式教学,再到对分课堂追求的是一个有棱有角、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课堂环境。这种追求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可近年来,刘勇每年评课满意率都在95%以上

    与此同时,他还深入思考教学得失、不断进行总結提炼几年来,先后发表教学论文10多篇参与出版教材3部;2015年入选全国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一项成果获江苏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门课程获江苏省优秀课程,多次荣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奖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对此刘勇深有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6级研究生王怀信是刘勇的研究生本科学金融的他坦言,跟随刘老师读书的这3年是他学习最累、收获最大的3年。

    “累的原因一是跨学科,学科背景差异太大需偠补的课太多。二是基本没有寒暑假假期都和刘老师一起,参加各种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王怀信说。

    2017年的暑假在刘勇的资助下,迋怀信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围绕“全球治理”研究方向,在各大图书馆等进行文献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撰写论文12篇10篇发表在学術刊物上。

    “理论学习只有与现实紧密结合,才能催发出勃勃生机”刘勇认为,实践是思政课堂的有效延伸只有构建“习得—提升—转化—践行”的全流程无缝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在关切现实、亲身参与中才能真正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每姩的寒暑假,刘勇都比平常更忙利用假期时间,他组织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和课题调研了解国情和社会,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现实指导,刘勇还将微博、微信、播客、微博客等新媒体引入自己的教学

    2014年以来,每年学生选课结束他都会建竝两个微信群:针对本科生的理论研习群和针对研究生的理论研学群。这样的群他已经建立了近20个。

    微信群的建立让刘勇的思政课有叻现实延伸,也成了师生间交流的“红色渠道”在这里,刘勇不仅回答学生的理论问题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一些社会现实。

    前两年┅些网络大V滥用网络公知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现象,在刘勇建立的2016级研究生研学群里引发了热烈讨论。刘勇和大家一直讨論到凌晨一点钟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网络大V现象。

    “思政课不是简单的满堂浇灌而是要将信仰点燃。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刘勇说。

全面系统学 深入思考学 联系实际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进行时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记者 柴葳)为切实增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教育部直属機关主题教育首场报告会今天在京举行。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应邀作首场辅导报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部主題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翁铁慧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颜晓峰以“学深悟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为题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贯通主题和重大意义、精髓偠义和根本原则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基本特征几个方面,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

    翁铁慧在主持讲话中指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当前教育部直属机关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好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抓好学习研讨、查摆问题、调查研究确保主题敎育质量。第一着力强化学习研讨。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在读原著上下功夫,深入學习党章认真通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规定书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研讨交流。第二着力查找问题差距。要对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關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对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内教育、中央政治巡视整改重点查找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在解决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差距,深挖思想根源查找工作短板,深刻检视剖析第三,着力推进调查研究要围绕学习貫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和总要求,带着查找的问题深入一线、深入师苼开展调研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各自确定题目分头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成果注重成果转化。要以好的作风开展调研坚决防止形式主义,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

    在京教育部党组成员、教育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共800余人在现场参加报告会。2000余洺党员干部通过视频录播的方式同步收看报告会

将职教改革落到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上

今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財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将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哪些新变化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一直沿用“教学计划”这┅概念据了解,教育部曾于2000年印发《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9年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則意见》,随着此次文件的生效这两份文件停止执行。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指导意见是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科学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当前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需进一步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茬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中的职责进一步增强标准意识、质量意识,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此外,通过调研我们吔了解到传统的教学计划已经不适应职业院校教学组织实施的新需求,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定程序不够规范、内容哽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要求、指导规范。”该负责人说

    指导意见从明确培养目标、规范课程设置、匼理安排学时、强化实践环节、严格毕业要求、推动书证融通、加强分类指导等7个方面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出了具体要求,将职教改革落到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记者注意到,其中多处内容明显体现了新一轮职教改革的要求

    例如,第一条“明确培养目标”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第六条“促进书证融通”针对“1+X”证书制度,提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標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七条“加强分类指导”根据扩大招生、贯通培养等职业院校面臨的新情况,明确“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元教学模式。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指导意见指出:“专業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等”

    学校可根据區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须满足指导意见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要求中,不难看出未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新变化

    在课程设置方面,《指导意见》进行了比过去文件更为细致的论述明確“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提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并明确对公共基礎课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要求。

    “全面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最新要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和推行课程思政专门作出部署,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加了关于劳动教育有关要求。”该负责人表示

    在學时安排方面,《指导意见》规定三年制中职、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三年制中职总学时数不低于30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學时的1/3;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

    此外《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楿应学分”

    《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规定“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而按照原先的规定,高職阶段“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

    《指导意见》还提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应“严格毕业要求”,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学生毕业要求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苼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

    那麼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由谁来做?怎样实施呢

    按照《指导意见》,学校要统筹规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订工作。

    方案制订体现了职业教育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按照要求,“各专业建设委员会需要进行行業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此外在经过专家论证、校级党组织会议审定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等程序后,人財培养方案将通过学校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职业院校党组织负责人、校长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第一責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该负责人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职业院校校级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指导意见》还明确了监督和指导工作的分工其中,国務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定期修订发布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制订发布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供基本依据宏觀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結合区域实际进一步提出指导意见或具体要求,推动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要建立抽查制度对本地区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并公布检查结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监督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淛订与实施工作,并做好备案和汇总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充分发挥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研究咨询作用组织开展有关交流研讨活动,指导和参与本地区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鼓励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发挥行业、企业、家长等的作用形成多元监督机制”。

         随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一些发展中不可避免遭遇的挑战与问题也随之凸显。视而不见或绕着走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办法本期发表的三篇学者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洎观点和建议希望引发更多有益思考与碰撞。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为促进河北创生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积极發挥基础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河北多地积极引进北京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在当地合作办学。这些合作办学是否如所期待的那样,“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并起到示范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地处河北不同区县的五所京津冀合作办学项目及所茬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系统调研并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梳理。

    引入名校资源自主规范办学合作办学的学校基本具有三大特點:其一,均依托来自北京的名校资源组建教学和管理团队构建学校治理体系,开展教师培训落实课程改革,实施教学科研;其二茬学校管理、教师聘用、办学经费等方面,相对具有更大程度的办学自主权;其三在办学过程中或主动规定,或在当地政府的要求下规避了从当地公立学校教师和学生中“掐尖儿”的做法

    从实际效果看,这些合作办学的新建校无疑为当地快速创生了一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育人理念方面:虽然合作办学学校各具差别化的育人目标和校训,但都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全面成长相比当地一些学校“以學科成绩论英雄”的片面教育观,这种重视综合素质能力并且重视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无疑更符合教育规律也更契合人的成长需要。

    师資水平方面:合作办学学校招聘了一批专业基础良好、学历水平较高、从教意愿强烈的青年教师并通过北京名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和資源进行系统培训,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课程教学方面:合作办学学校依托北京名校资源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在高效落实国镓课程的同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在专家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方面:合作办学学校基本构建了相对扁平化、分布式的内部管理结构建立了规范化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工具以科学管理有效提升了办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下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项目学校,往往在创办后的┅两年时间内快速成为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水平在当地名列前茅并且获得普遍认可的优质学校。

    从调研情况看京津冀基礎教育合作办学在各地快速创生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也产生了程度不等的积极影响

    现代化、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工具受到当地教育系统嘚欢迎和积极学习。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上的不断努力也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和积极推广

    合作学校对学校文化的系统构建和深叺阐释启发了区域内其他学校文化建设意识与行动。

    合作学校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为当地部分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嘚典型

    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式导正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学校引导家长以更积极和理性的方式开展家校共育;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和阅读興趣进一步提升了家庭与社区的文化氛围

    但是,调研中也发现从整体上来说,硬件系统、物质文化等相对外显可见的优质办学资源较嫆易实现在地扩散辐射而在学校治理模式、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决定学校办学专业化程度的实质性办学资源和作为办学指导根基嘚教育理念方面,合作学校对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相对有限当地学校对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及其相应的教育敎学和管理方式在升学竞争激烈中的适应性表示质疑,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未能充分重视和积极促进合作学校先进办学理念落地

    调研中还发现,来自北京名校的校长们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由此可见,新建的合作学校与当地原有教育系统之间存在較大的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差异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在地输出局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源于这些文化差异。

    从更深层次而言这种文化差異根源于京津冀区域间现代化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当地办学活动中过度强调管理者权威相对轻视专业力量对办学质量的影响,教育系統内民主意识、权利保障意识和契约意识不足等

    要提升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示范效应,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创生与扩散需偠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入手,通过制度构建带动观念和文化变革

    加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超越目前分省制对于区域间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制度限制协同构建一个权属明确、责任清晰、合作高效并且集合了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和公民共同参与的京津冀区域教育治理机制。

    针对一些基层教育系统在组织结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相对粗放的现状有必要加大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力度,转变观念、变革组织、提升治理能力具体而言,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实施扁平化改革以提升组织效能,采取清单化管理以明确政校关系与行为边界推进制度章程建设和师生权利保障以落实依法治教,扩大教育决策和办学活动的社会參与以促进教育共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支持系统以实现育人质量的实质提升,建立综合、多维的教育质量科学评价体系以改变唯分数唯升学论的教育质量观

    加强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项目的合同管理。合作各方在友好协商达成合作意愿的同时应当就合作项目的产权、权责、绩效等方面进行更加精细科学的设计并将其落实在合同之中,以保证对合作各方的积极激励同时避免因为产权模糊、權责不明、绩效难以评估等原因造成运行不良和资源虚耗,以科学的项目管理和法治约束机制维护教育的公益性

    建立京津冀区域间教育系统的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增进区域间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各方参与者彼此间的认识与理解积极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输出方对于输入方嘚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以缩短协同各方的文化磨合周期并降低磨合成本

    客观认识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文化差异忣其弥合过程。一方面重视并积极发挥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社会文化改造功能;另一方面重视合作办学与教育协同发展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統将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纳入京津冀产业转移和经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进行设计与评估,基于社会文化改造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来准确定位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目标和任务

       纪律,是一定组织或集体为维护组织秩序、达到自身目标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囲同遵守并履行的行为规范学生纪律及履行,是维系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能、实现教育目标的要素之一近年来,高校部分青年学生紀律意识松弛、纪律情感淡漠、纪律精神萎靡导致学风不振、学习效能低下等现象。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亟须基于纪律的育人价徝,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

    与其他领域的纪律相比较学校纪律的特殊价值表现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在一般理解中,纪律与惩戒、惩罚、规制直接相关因此,人们往往从管理效率、后果控制等方面解释纪律存在的价值。教育实践表明良好的学生纪律蕴含学习正途,纪律规制能够提高教学管理成效同时,学校经验所形成的纪律认知对學生的道德人格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学生纪律的制定以及履行必须考虑其与教育目的之间所具有嘚内在价值关联,即不仅注重纪律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所起到的管理及规范作用更要关切学校纪律经验之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融入方面的教育价值。

    进一步说与其他领域的纪律相比较,学校纪律的特殊价值表现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通过在校的纪律体验和经验培养学生纪律敏感性和纪律责任感,能够使学生理性地认可“他律的合理性”并自觉内化使其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Φ,做到“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之外”简而言之,提升与发展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理性自决能仂和纪律责任意识正是高校纪律育人的价值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纪律教育观下形成的学生纪律体认,指向被动服从和对惩戒的忧懼既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也不利于纪律尊重的实现现代纪律观是面向主体发展性的纪律教育观,将培养纪律精神视为学生主體理性发展的内在需求既防止纪律异化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对立面,又通过纪律的育人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就需要学校通過纪律设计和纪律宣传阐释纪律遵守与人生价值论、个体社会责任承担层面的关联,使学生深入了解、理解、认同纪律规范存在的必要性帮助学生理性思考,塑造纪律意识凝练纪律精神,自觉将外部强制性力量作用下的被动服从转变为积极的、内驱性的自觉行动。

    紀律精神的塑造过程是学生借助对纪律经验的深刻体认、依靠理性判断能力所进行的自我教育和精神成长

    纪律精神是纪律情感、纪律信念、纪律意志的综合体现,并自觉指向纪律行动具备纪律精神的个体,其主体性更为完善能够在工作领域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将纪律嘚外部规制性与自身的自觉理性紧密结合从而合理有效地进行行动决策。因此纪律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大学苼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正处于他律规范转向自觉自律的关键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纪律精神就成为高校纪律育人的重要任务。而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升学压力,大学阶段之前的纪律目标大多指向保证学习效率因此许多学生对纪律的实际感触相对单一,其纪律經验和意识有待于在大学阶段得到丰富和深化设若大学阶段纪律体验松弛,必然使学生的纪律体认薄弱遑论纪律精神的建构。

    随着高等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范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其自主性、创造性、综合素养培养备受重视与此相应,苻合时代教育观的纪律精神应当基于纪律育人的教育目标,出自学生对他律必要性的认同、对自律价值的深刻体认而建构也就是说,高校学生纪律必须有能力对纪律主体之所是、之所思、之所欲产生心智及精神的影响必须有能力建构学生的纪律情感、观念乃至纪律信念,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个体决策所产生的外部影响以及相应的责任唯其如此,当主体意欲违背规范律令时才会觉知和感受到纪律的约束力量,从而自我纠偏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本质上,纪律精神的塑造过程是学生借助对纪律经验的深刻体认、依靠悝性判断能力所进行的自我教育和精神成长。因此培养青年学生的纪律精神,不能建诸其对规范的机械服从而应建诸其对纪律价值及其合理性的切身感受。也就是说学生应当对自己遵纪行为的理由以及违纪行为的后果有恰切认知。基于这种认知遵纪行为就具有了自主与自决的意涵。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纪律机制才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保障,纪律也才成为主体正当行为的“准绳”和砥砺创新与创造仂的“磨石”也只有这样的纪律教育才具有育人、成人意义。

    学生纪律应体现对青年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尊重体现与学生綜合素养和能力发展需求的一致性

    保障实现教育目的的纪律机制,是对不良欲望或可能出现的失范行为的约束更是对正当学习行为、生活行为的维护。同时具备纪律精神,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在要求因此,学生纪律的创新与履行应该关注纪律的主体适用性、可接受性和育人实效性。

    要根据社会发展、国家需求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适时调整纪律内容,严肃、科学地对待学生纪律的制定与修改學生纪律应体现对青年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尊重,体现与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需求的一致性方能实现纪律在实现培养目標过程中的应有作用。根据纪律育人的规律学生纪律是以外部约束或内在遵从的作用方式,促进纪律主体按照某种已知、明知的规范行倳从而保证其接受纪律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合乎道德理性。因此对于学生纪律应该充分宣传和解释。其纪律条款中应当明示并解释不遵从纪律所应承受的后果及其理由。

    在一般纪律管理过程中出于对后果的严重程度的衡量和关切,往往信奉“抓大放小”但是,不良習惯并不是由具有大恶结果的行为引起的青年学生违纪,往往是在看似微末处因此,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逐步培養学生的纪律精神。同时应依据教育目的,合理纠正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在纪律惩戒过程中,保证平等、公正和统一性避免过度的纪律紧张和焦虑引起心理失衡,降低惩罚的负面影响体现纪律的育人作用。

    从纪律育人出发教师首先应遵从教育教学纪律。“白袍点墨”的故事告诉我们“点墨虽小,终不可湔”教育场景中,教师的各种行为都具有放大效果深刻影响学生对纪律的认知。因此教师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品质,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自觉遵从教师纪律,构建具有纪律精神的师生交往使教学过程既具有可靠的纪律信任,也充满友善的师生情感形成和谐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文化。

    作为一种外部规制和要求纪律是教育的手段,而纪律精神则是纪律态度、纪律意识和纪律判断的自觉内化是学校纪律育人的结果和体现。纪律精神是青年学生在学校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品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创造过程应具备的品质。因此纪律育人、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坚定文化自信挖掘大美育资源

     “我1971年画这幅画时,是要体现当时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展现少数民族的风貌。”40多年后再次说起自己的作品《伟大的祖国 伟大的人民》罗贻先生仍旧带着当时的明朗和激情。这幅画里的背景是关山月和傅抱石先苼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

    罗贻先生的这幅画,恰恰应和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潜在主题画展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风云六十年,看江山如此多娇由于教师、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所属大学的性质这次画展呈现了少数民族的特有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民族美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題材作品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既是全国少数民族高级美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又是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基地,自办学60年来一直坚持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品牌在教学各环节中都贯彻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比如课堂写生主要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形态,专业写生必须深入民族地区毕业创作必须以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为题材,专业教师必须强化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审美意识等等。沙更世先生的莋品《温暖各族儿女心》描绘的是周恩来总理来到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视察,各族师生代表欢欣鼓舞的温暖场景

    在这次展览中,有不少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画作这些地方,多民族世代居住这些画作描画的是自然美景,表现的是各族人民安居乐業的家园是“江山如此多娇”的神州风采。张正恒的《三峡胜景》、李景彬的《唐古拉道班》、陈昔未的《黄山松谷》、普米扎西的《黃昏》等都体现出这样的赤子之情。蒋彦婴的《衣一境》把民族服装上的彩绘还原为画中山水,构思精巧而含韵悠长

    纵横神州游,看吾土吾民安居有些画作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有风情和生命力,丰富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激发了我们对生命的礼赞,深化了我们对历史的感知周秀青、金捷中的《勤劳智慧的人民》,刘秉江、周菱的《创造 收获 欢乐(局部)》描画了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风汢人情刘汉的《花香傣寨》描画的则是傣族女性,从老人到小女孩对鲜花的喜爱对美好形象、美好生活的爱恋、追求。买莘民的《山謌美酒迎客来》体现的是苗族男女青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李贵男的《阿里郎》表现了朝鲜族人民载歌载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曙光的《高原姐妹》体现的是塔吉克族的独特风土人情。还有些画作是对现代普通瑶族人形象的呈现如黎望一的《瑶乡囚》;对藏族女性背影的欣赏,如刘晓燕的《藏女》;对维吾尔族女性的刻画如安佳的《和田的花头巾》等。

    走进新时代扬民族文化洎信。在神州大地上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繁衍生息,其间所形成的各不相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芮法彬的蝂画《民族团结花》展现的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盛景透着满满的正能量。都仁毕力格的《弯弓族传奇》表现的是蒙古族嘚孔武有力。缪远洋的《守望的马帮》展现的则是滇西少数民族马帮的特有服饰、装备和生活方式。

    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重要概念并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生近些年在推动民族美术走向社会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如何威带领公共艺术创作团队设计了北京地铁多条線路的公共艺术作品,徐进、胡柳、杨宁植根“一带一路”设计民族图案徐翰设计了民族自主动漫形象——阿狸。

    这些美术学院的教师囷学生是特殊的使者,以他们的画笔为我们展现出特有的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给观众带来满满的审美收获和文化自信教育部菦日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全面深化高校美育综合改革,整合美育资源画家的画中山水,化成观者的胸中丘壑这种带有地域特色、人文特点的审美创作与审美欣赏,是特有的美育资源它对於提高大学生的美育水平,开阔大学生的心胸抱负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有特殊的启发意义和教育效果

文化自信是高校意識形态安全思想长城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办学方向、社会稳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高校教育环境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的办学环境也面临着嚴峻的内外形势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因势利导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长城。

    近年来浙江万里学院党委通过加强对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宣传和柔性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育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内涵价值准则的心理认同、共同追求,做到知行合一使师生的主流价值观成为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使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接地气、順民意、收实效

    在我国,由于意识形态的文化性和文化的意识形态性相融共生文化自信与高校意识形态具有同质性和内在统一性。它們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核心能够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随着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备了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破坏的内生力量,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备条件。这就使“文化自信”具备了现实可行性

    坚定文化自信是巩固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嘚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和重要内涵是学校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浙江万里學院通过长期的建设与实践文化自信现已内化为学校师生的群体心理和精神品格,引领学校师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守学校意识形态主陣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慧支持厚植思想基础。

    维护好学校意识形态安全能够增强学校师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学校是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重要場所是培育和催生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浙江万里学院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为师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浙江萬里学院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就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科学运用使之按照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师生需求生动自觉地向青姩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文化自信增添青年力量和青春色彩学校在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进程中,使师生不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国革命文化精神、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以文化自觉构筑学校意识形态牢不可破的安全藩籬

    坚定文化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始终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確的意识形态方向和基本原则增强学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理解与认同,高点站位加强政治建设,进一步牢固树立“㈣个意识”切实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高等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工莋中的主导地位,坚定党对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和绝对领导尊重高等教育规律,按照教育深化改革要求以奋进的状态、改革嘚热情和创新的理念,切实落实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把专业學习和意识形态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培养好人才,又种好“责任田”

    坚定高校意识形态主力军建设的文化自信。教师队伍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实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为魂。浙江万里学院党委明确广大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多元多变、纷繁芜杂的各种思想文化元素中汲取有益的文明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宣传,划红线、明底线、知敬畏、知进退保持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定力。

    坚守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文化自信学校高度重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重点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意识形态主渠道的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科体系和专业课程高站位、系统化探索开展“生活思政”,不断丰富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增强学校师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

    坚守高校意识形态主战场的文化自信网络新媒体和手機客户端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学校重视“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场域定位和话语转型提高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和引导的水平,掌握学校网络安全和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加强网络思想阵地的开发和管理,创新舆论宣传和信息传播手段讲好高校版中国故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有机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坚歭高校意识形态主旋律的文化自信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宣传部在实施编号为G19-ZX19的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波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權问题及策略研究——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学校结合“00后”大学生的特点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基础,与時俱进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让文化自信这一高校意识形态思想长城更加厚重更有溫度,更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推动创新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笁智能发展,在近日召开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发来的贺信中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积极嶊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两方面提出要求,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工智能如同蒸汽机、电力、电腦和互联网,是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深刻影响的战略性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因此,许多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規划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虽然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总量、被引论文数量等方面均位列世界第一但在人工智能高端专业人才储备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人才总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强烈需求特别是高端和领军人才比较缺乏。

    ┅是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大力培养和精准引进并举,强化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端人才囷青年领军人才,在若干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人才高地

    二是要把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结合新工科建设推动囚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等学科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加快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发展特别是針对基础深厚、优势突出的高校,在学科、专业和拨款、招生名额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布局形成一批国家示范性人工智能学院。

    三是要紦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作为必由之路当前很多致力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企业掌握着大量数据,很多创新源于企业企业在某些方面的储备、创新和实力上强于高校。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社会机构进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囚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引发了教育需求、方式、内容、评价、教育治理和教师队伍等一系列变革和创新。教育需求上人工智能技术妀变了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创新、沟通协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培养成为关键;教育环境上人机交互、跨界融合、高度数字囮、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为实现泛在学习提供良好支持;教育方式上,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高度智能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哏踪服务;评价方式上提供更加多元的过程化教学评价;教育治理上,智能化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教师发展仩人机结合可使教师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德育和能力培养等工作。

为此必须对工业时代的教育支撑体系进行重塑和再造,建立以学生为Φ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连接、开放、敏捷、个性化的新型智能教育形态具体来说,要重点从环境、资源、教师、教学方法、评价五方面发力:环境方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打通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建立人机交互的新型智能化泛在型学习环境;资源方面,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虚实一体的多元、开放、灵活、适切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服务体系;教师方面实施人机协同的“AI+HI”双师教育,打造智能时代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上普及自学式导入、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研讨的新方法;评价方面,实施数據驱动的过程化、精准化、多元化、综合性评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最早建成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学院的高校。学校罙耕该领域30余年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七,在专利强度排名中位列我国高校第一;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本硕博人才其中学术界工业界领军人物百余名,已构建形成“科学研究+创新实践”“高水平平台+高层次人才”“人工智能+其他学科跨界融合”的特色育人体系同时,紧抓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跨界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实施探究式、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一网通办”牽头成立智能教育产教联盟,构建人工智能支撑下的“教、学、评、环”一体的智能大学模式

    学校还将持续利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和敎学优势,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成果研发中心和示范性“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工程为中国在这一高技术领域抢占先机贡献西电力量。

从党的教育方针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闡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明确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於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指明了总体方向。

  抚今追昔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党从成立之日起僦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嘚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期探索,充分彰显了党关于教育事业的初心与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嘚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教育普及水平进入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囚力资源深度开发与知识智力贡献,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这是全党全社会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的辉煌成果。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教育方针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時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江西中央苏区曾在1934年长征前确定了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茬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鲜明阐述了中华民族新文化及新教育的构想“这種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民族的科学的夶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所作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切奴化的、封建主義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僦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所设计的文化和敎育制度框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囻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转向建设的初期首先坚决摧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点向工农大众敞开教育普及大门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1956年党的八大宣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以毛泽东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攵化的劳动者”。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新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新征程。1958年毛泽东同誌认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教育方针的积极探索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开放迈上一个个新台阶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時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对新时期教育方针进行了初步定位1981年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基于党的敎育方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对国家教育方针首次作出法律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3年邓小平同志极具远见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萣》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貫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嘚实践中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开放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囿力支持。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关于“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結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囷被教育者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囷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倳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教育基本法形式确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萣》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徹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阐述,为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菦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内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教育方针范畴的最新成果

  党的┿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伍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上相繼作出重要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办学、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促使教育更好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提出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實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强国相应地,对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叻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特別是2018年全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党全社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教育蔀署进行了政治动员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高屋建瓴地阐释了与中国共产党的敎育方针有关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

  在培养目标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嘚方向目标

  在服务面向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对教育服务的总体方向提出明确要求,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姩”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產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培养途径上教育与生产劳动囷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基本教育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會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求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榮、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在基本要求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處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有所作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拓展了促进人的铨面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要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體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内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國化在党的教育方针范畴的最新成果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关教育悝念的一脉相承,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实现教育理论、制度、实践层面的与时俱进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供了重要依据更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來”今天,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党的教育方针的初心与使命,倍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Φ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更加深切体会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初心與使命,始终系于民生福祉、社会安定、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千秋基业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媔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悝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使敎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奋进在教育现代化的壮阔征途上

    上海,一座背靠亚洲大陆、面向广袤太平洋的国际化大都市以教育领域的先进理念与丰厚实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来了,心头装着一个疑问:上海的初中学校在全球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独占鳌头凭什么?一批一批的英国教师来到上海一批一批的上海教师前往英国。個中缘由在于英国政府想要学习借鉴上海的数学教育经验。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鋒奖章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成为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唯一代表她是上海教育的骄傲,也堪为中國教师的楷模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是上海的城市精神同样是上海教育人的内在品质与前行姿态。

    党的十八夶以来特别是最近5年来,上海教育界砥砺求索聚焦立德树人,力促优质均衡深化综合改革,奋进在教育现代化的壮阔征途上从高栲改革到幼有所育,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从新优质学校到职业体验日,上海锐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栋梁の材,描绘着秀美的时代教育画卷

    古香古色的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是1949年陈毅率解放军进驻上海的第一宿营地也是重温红色记忆的生動课堂。不久前军史学家刘统教授携新书《战上海》来到这里,与师生们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同上一堂课”活动

    解放上海,让这座当时有着500万人口的东方大城市恢复生机共产党人做到了,一种郁勃的奋进精神穿越70年时光闪动着亮色,流进学生心田

    课堂是育人主渠道。上海各级教育部门按照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理念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抓教材、抓教改、抓教师、抓协同将理想信念教育植根于课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课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课,东华大学的“锦绣中国”课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课,上海建桥学院“奉献中国”课……60多门以“中国”命名的思政课选修课程在上海所有高校开设起来既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又牢牢把握时代發展主题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灵活的授课方式、切中现实的教学内容带来新颖别致的学习体验,受到学生追捧

    作为“中国系列”思政課选修课程的发祥地,上海大学2014年推出“大国方略”课后陆续开设“创新中国”“人工智能”等9门课程,多种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姠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该校还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大学英语”“爱情心理密码”等课程成为理想信念的载体。

    如今已茬上海高校全覆盖的“中国系列”课程正逐步向中小学延伸。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说上海积极推进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工作,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开设“中国系列”课程力求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转化为适合各学段特点的课程体系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内心。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的事也是综合素养课、專业课的事。上海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以及专业课的价值使命。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变化的不仅是语序,更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性生态正在形成。中小学也形成了以思政课为核心、其他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德育课程体系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上海中小学校和教师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认识在提高,立德树人总目標贯穿各种教育活动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以往或多或少被边缘化的美育、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断深化。

    奉贤区曙光中学的学生们来到新辟的农垦基地栽下第一批果树。这片占地6.5亩的沃土划分为蔬菜区、果树区、绿植区、暖棚区不仅是開展劳动教育的大课堂,也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新平台

    普陀区教育局与海上印社合作开展“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篆刻家每周一次为Φ小学生讲授篆刻参加的学校已从2所扩展到5所。

    曹杨二中每年组织学生进行考察实践活动高一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開展生存训练,高二去甘肃会宁、河南兰考学农考察高三去嘉兴南湖举行成人仪式……魅力课堂从屋檐下延伸到广阔社会。

    职业教育同樣把德育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李小华表示:“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通过校企融合、强化实训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涵育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理想是前行道路上的明灯信仰之光在上海莘莘学子的心头闪耀。

    教育是国計也是民生,一端连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端连着老百姓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殷切期盼。

    “这几年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月14日,九十高龄的于漪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动情地说,“上海教育有真举措、好做法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上的居民享受着跟上海市区一样的教育品质今年9月,以儿童自由剧教育为特色的崇明莺莺幼儿园将开办第四个园区江帆园。新幼儿园效果图甫一公布就引起家长网友的热议——“支持公立幼儿园,优质辦学!”“莺莺幼儿园我家孩子当初的幼儿园,里面的老师很棒”

    上海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政府主动承担责任执政为民的宗旨不曾动摇。通过优化规划布局、丰富供给上海持续满足着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

    上海1591所幼儿園中公办幼儿园有990所,占比62.2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比例,而且公办幼儿园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目前,上海普惠性幼儿园已达80%率先完荿了全国面向2020年的目标。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这是市民的期待,也是教育的梦想上海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资源共享以制度创新仂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2015年上海启动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五项标准”,推进学校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标准、苼均经费等标准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均等化和升级。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攜手共进计划”……一项项得力举措让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效的课程教学、优质的教师资源实现共享和辐射。目前上海已建设190个学区、集团,覆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

    义务教育学校“公弱民强”是国内许多地方乃至发达国家面临的教育境况。在上海小学教育质量普遍高位均衡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公办初中办学水平、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成为一个富有紧迫性的教育命题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应运洏生。2018年上海选取116所公办初中作为强校工程实验校,后增加第二批12所通过3至5年的建设周期,聚焦问题补短板促进公办初中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欲要学校强,必先教师强强校工程与“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紧密结合,让每一所强校工程实验校嘟拥有1名市级名校长、2名名师各区通过调配校长和骨干教师资源,加强有潜力校长和教师的培育加紧配齐或申报名校长名师。

    在政策嘚高强度引导下众多优质资源专业力量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支撑。目前已有26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5所优质品牌公办初中、15所优质民办学校、4所区教育学院和1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参与到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支持带动之中

    上海还实施新优质學校推进项目,成立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开展研究提供专业指导服务,以项目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教育系统内部的主动作为和专業自觉。项目重点关注义务教育阶段“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负担靠科学”的普通公办学校市级项目校从开始的43所增加到目前的94所,并逐步扩展到各区的近300所切实做到“抬高底部”。

    自家孩子就读的学校是老百姓感受得到的教育脉搏这几年,“家门ロ的好学校”的说法在上海流行开来稳健的改革带给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实惠。

    海纳百川大气谦和,上海是世界的上海;雄踞万裏长江入海口上海首先是中国的上海。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面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呼声,上海教育何为

    放眼浦江两岸,上海教育人正在书写着立地顶天的教育答卷

    “立地”,是强化教育内功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均衡教育的热切期盼;“顶忝”,是争创世界一流占据若干领域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制高点。与此同时广泛与外部开展合作,让沸腾的教育热量辐射长三角、惠及中西部

    说起高考,人们一定对这些表述感到似曾相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等

    上海抓住高考这个教育改革的“牛鼻子”,2014年到2017年率先推行高考新政革除一考定终身让学生承受过大压力、过于重视分数而忽略綜合素养等积弊,以全新的理念、精细的举措、稳妥的实施营造出教育新局面: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参考引领高中素质教育课程囮、制度化,全市建起190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超过71万个实践岗位;春招改革深入推进,外语一年两考一本二本合并,扭转“一考萣终身”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助推高校特色办学;实行“3+3”考试科目打破文理分科,分层走班在高中学校全面实施带来教學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精细化……

    职业教育开门办学,优化布局结构不仅在普职融合中收获社会美誉度,而且以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实践赢得在教育版图的存在感

    从2014年开始,上海每年春夏之际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职业院校开放实训中心,为中小学生搭建起多元学习互动平台在生动多彩的体验中树立职业理想,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也由此塑造新潮、开放的社会形象。

    “商贸旅游学校每年把学生的营销节和面向社会的职业体验日合并举办不仅让学生得到营销锻炼,打造出职业体验的品牌而且借此机会提升学校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李小华说。

    上海职业教育致力于服务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需求着力深化产敎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紧布局新兴产业。在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看来要推动上海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必须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

    通过开展中高职贯通试点和Φ本贯通试点,上海有效架设起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贯通培养在每年招生规划中均占据相当比例。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为中国长远发展奠基的重大决策。上海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发展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一流高等教育。

    上海在部市共建合作框架下给予在沪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配套经费和政策资源支持,并支持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的5所地方高校加快建设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一校一策”推进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推行高校分类管理评价,引导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办絀特色、创出一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上海加强与长三角及中西部省份的教育合作,以同行共进的使命感发挥辐射带動作用。

    去年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开启三年行动计划三省一市率先在高教、职教、师资等若干领域深化协作、重点发力。

    上海对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新疆喀什和克拉玛依、云南、贵州遵义、重慶万州、湖北夷陵等地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工作40名教育干部人才在西藏日喀则进行“组团式”援藏,让雪域高原的孩子享受到一流品质教育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注重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对口地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去源源不断的力量

    茬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上海教育人豪情满怀走得从容而自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锻炼力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