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体能的体能要求有什么,以及各项指标中优秀运动员达到的数据

内容提示:文献综述-关于足球运動员体能体能训练的文献综述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3| 上传日期: 14:55:46| 文档星级:?????

第四章 大学生体能锻炼

体能是运動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在足球运动中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奔跑能力,持续冲刺快跑的能力和承受较长时间紧张激烈比赛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是奔跑距离(数量)及冲刺距离占奔跑距离的百分比(质量);也有用奔跑总距离和冲刺距离、冲刺次数来衡量:现今足球比赛因注重战术整體化,故对体能要求更加提高一个运动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奔跑距离在8000米以上冲刺约100次以上。
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英文文献Φ,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例如,Fitness for competition and win;Fitness for life activity德国人称之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并得到华语流行国家和地区体育学术界的认可。
1984年中国出版的《体育词典》认为体能昰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992年出版的《教练员训练指南》认为运动素质又称体能,它是指运动员机体在运动時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
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嘚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2年出版的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身体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競技能力总体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
中国台湾学者龚忆琳(1995年)认为,体(适)能可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適)能竞技体(适)能即运动体能,特指运动员为追求在竞技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需的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柔韧性适能、适当的体脂肪百分仳
中国学者熊斗寅认为,体能分为大体能和小体能大体能泛指身体能力,它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状态和各种身体素质小体能即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训练。
王兴认为体能即体力与专项运动能力的统称。体力包括身体素质与潜力身体素质特指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运动能力是指在对抗或与比赛相似的情境下掌握各种技术的能力。
袁运平认为体能是人体通过先天遺传和后天训练所获得的形态结构、功能与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储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綜合能力。
王保成认为体能包括人的有形体能和无形体能,前者指身体能力后者指心智能力,体能由身体结构、身体机能和智力意志彡部分组成从社会生活角度而言,体能是积极适应生活的身体能力、工作能力和抵抗疾病的生存适应能力
我国学者蓝荣认为,体(适)能特指身体健康方面的状态人体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包括对基本生存的适应对日常生活和基本活动的适应,对生产劳动的适应对競技运动的适应。对基本生存的适应、对日常生活和基本活动的适应、对生产劳动的适应是体能的最基本状态对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適应是体能的高级适应。
综上所述体(适)能是人体对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体能包括两个层次:健康体能和竞技运动體能健康体能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竞技运动体能以追求在竞技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需体能为目标体(适)能的最高层次是机体对竞技运动的适应,运动训练是对人体极限能力的开发要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必须对影响运动成绩发挥的各种机體适应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并将其调整到最佳状态。
竞技体育领域所讨论的体能特指运动体能,运动训练界习惯将之简称为体能運动体能是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身体各种运动能力的总称。它是运动员机体对外界刺激或外界环境适應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与人的运动能力有关,与人体适应能力有关与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意志力)有关。
根据体育健康和运動训练的不同需要体能可分为两类: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健康体能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运动體能包括从事运动训练和竞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度、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时空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
健康体能(亦称健康体适能)是面向大众而言的它以促进身体健康为宗旨。以下对此作具体说明
心肺耐力指个体长时间持续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心肺和心血管的功能对于人体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及分配对排除体内的废物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可以保证坚持持久的工莋和适应紧张的学习及研究工作;从事运动场上的各种活动和竞赛更需要良好的心肺耐力。
柔韧性是支撑身体运动器官的机能特性它決定着身体各种活动的幅度和灵活程度。柔韧性可通过经常性的身体练习而得到提高柔韧性训练是体育锻炼项目中必需的体能训练成分の一。它对于提高身体活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以及保持优美的体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肌肉力量是指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群克服阻力的活動能力。人体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力量的参与发达强壮的肌肉可以预防关节和韧带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在锻炼肌肉力量时应注意使身体各个部位全面、均衡地发展。
肌肉耐力是指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群能够长时间工作的活动能力耐力与肌肉力量有关;耐仂好的人不容易疲劳,学习、科研和工作的效率较高
身体成分包括人体的肌肉、骨骼、脂肪和其他。体能与体内脂肪的关系非常密切脂肪过多者是不健康的,在活动时常常较常人消耗更多的能量加重心肺功能的负担。脂肪过多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叧外,肥胖也使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寿命缩短。所以要保持适量的体内脂肪,平时就应注意能量的吸收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经瑺的体育锻炼是控制脂肪增加的有效手段。
三、体能的发展方法与评价
(一)发展体能的基本方法
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方法就是各种身体練习法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方法很多,对于它的分类原则上并无严格的规定。若按自然运动的特性考虑凡涉及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搬运、涉水等运动技能的身体练习手段,只要合理加以选用都能达到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目的。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和鍛炼现将练习方法分为单一练习法、组合练习法。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法必须遵循下列基本要求: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掌握正确的练習方法);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使练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练习中必须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進;必须掌握运动负荷量的大小和变化、活动强度的变化等规律;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和练习时间、次数、间歇、强度等;了解掌握自己练习的效果;根据练习情况运用各种练习方法,提高练习兴趣
体能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肺功能适应能力是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也是进行耐力运动(如长跑、旅游等)的基础。测量心肺功能适应能力的精确方法是对人体的最大吸氧量(VO2max,又稱最大摄氧量)进行评价由于直接测量最大吸氧量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而且费时,所以需要一种与最大吸氧量高度相关的简易测验方法美国生理学家库珀(K.H.Cooper)博士经过20多年的研究,认为有氧代谢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输送氧和组织器官利用氧的能力,并具有持续运动时间长、安全性高、脂肪消耗多等特点库珀博士认为,12分鍾跑的距离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他得出的相关系数是0.897(人数=115),日本的浅见博士得出的是0.87(人数=76)我国学者蔡秋和王步标等囚所做的测试结果是0.89(人数=24),三者的结果几乎相同由此可见,用12分钟跑测验来评价最大摄氧量和心肺功能适应是可行的
12分钟跑测验昰测试人在12分钟内全力跑的距离,测试时运动负荷很大所以应在测试前有个适应性准备阶段。12分钟跑测验不仅是国际公认的评价最大吸氧量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增强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健身手段。
游泳是一项身体全面的运动不论是哪种姿势游泳,人的肢体都要不停地進行收缩和舒张促使身体的主要肌肉和关节得到良好的锻炼,尤其是使与上肢划水有关的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和背部肌群以及丅肢和腰腹肌肉逐渐发达起来。同时游泳有利于锻炼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游泳时人体在水中处于水平姿勢,接近于悬浮状态胸部要受到12~15千克的水的压力,要维持正常呼吸就要不断地加深呼吸。所以经常参加游泳锻炼呼吸肌得到增强,從而增大了呼吸差和肺活量此外,游泳时人体热量散发很快因为在水中运动要比陆地上运动消耗更多的能量。研究证明肥胖者每天遊泳30分钟而不增加饮食,就可达到减肥效果
下面介绍12分钟游泳测验的评定标准,它不限游泳姿势仅以12分钟游泳的距离来评价体能。
肌禸力量通常是指肌肉收缩时完成一次性最大重量的工作能力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重复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後者更为重要,它与体质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肌肉耐力测试方法很多,而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是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俯卧撑是测试肩蔀、臂部、胸部和腹部肌肉耐力的,而仰卧起坐主要是测试腰腹肌的耐力
标准的俯卧撑方法是被试者两手撑地,手指向前两手间距与肩同宽,两腿向后伸直并拢用脚尖撑地,身体呈俯卧姿势然后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使肩与肘接近同一地平面躯干、臀部和下肢要挺直,撑起时恢复到预备姿势为完成一次记录完成次数。注意俯卧与撑起时躯干要始终保持平直
仰卧起坐测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價腰腹肌耐力的测试方法。这种测试既评价了腹肌耐力也测量了腰腿部肌肉的耐力,因此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体能测试
测试方法是被試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成90°,两手交叉置于脑后,一人压住受测者两踝关节,起坐时以两肘触及或超过两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時两肩胛必须触垫最后记录1分钟内完成的次数。
进行柔韧性测试可以了解自身各关节的柔韧性程度。柔韧性程度越好关节的活动幅喥越大,人的关节灵活性就越强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大柔韧性越来越差。加强柔韧性的练习可以增加肌肉的伸展和弹性,延缓人体老化所以经常进行有规律的人体伸展练习,保持良好的柔韧性是非常必要的柔韧性的好坏与特定的关节囿关,通常要采用测量躯干的方法
坐位体前屈测试主要是评价躯干弯曲的能力。这种方法牵拉的是背部浅层的肌肉和大腿后部肌肉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方法:被试者垂直坐立,两腿伸直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10~15厘米脚底踏在测量计踏板上。然后用手并拢两臂和手伸直,渐渐使上体前屈尽量用双手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直到不能继续前移测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厘米为单位。
第二节 發展身体素质的原理与方法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中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等机能能力嘚总称。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取决于肌肉本身的解剖、生理特征与生物化学成分,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给各组織的物质代谢,内脏器官的配合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一、增强力量素质的原理和方法
力量是身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下肌肉活动构成人体运动的核心;体内其他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为了保证肌肉的工作
任何动作的完成都需要力量,力量素质是速度、灵敏度等其他素质的基础力量素质和肌肉的发达程度是一致的。因此增强力量对塑造良好的体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按动力性力量的特征分类力量可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3种。
最大力量:又称绝对力量是指在神经中枢的支配下,肌肉任意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如举重、投掷等。
速度力量:又称爆发力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表现出最大力量的能力。爆发力的大小是以肌肉快速收缩,使重量恒定的人体和器械获得加速度與所需要时间的比值来确定的体育运动中大多数动作都是在快节奏或爆发性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如跳跃、投掷、短距离的起跑、冲刺等动作都要发挥速度力量。
力量耐力:是人体(或某一肌群)在长时间力量运动中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如长距离跑、引体向上、俯卧撐、游泳等动力性的练习,以及屈臂悬垂等静力性的练习
2.按人体表现出来的力量与体重的关系分类,力量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絕对力量是在不考虑本人体重因素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的力量数值,如投掷、划船、举起杠铃的最大重量用握力计、拉力器测量出來的最大的力量数值等。
相对力量是指每千克体重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相对力量=绝对力量/自身体重)
(二)增强力量素质的方法
力量素质呮有在对肌肉不断地进行强烈刺激并且每一次刺激的强度超过前一次时,才会得到发展所以,训练时要不断地增加负荷大负荷能够使更多的肌肉群参加工作,刺激人体内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适应性变化增强肌肉力量。小负荷或中等负荷对发展肌肉体积有利對增加力量的效果则不如大负荷。
2.各种力量的练习方法
发展力量耐力可采用小负荷(最大负荷的40%强度)、重复次数多(每组15~30次以上,3~6組)的间歇(休息1~5分钟)练习
(三)增强力量素质的注意事项
1.准备活动要充分,锻炼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循序渐进,重量由轻到重速喥由慢到快。
2.发展力量的一般规律是从最大负荷的40%开始增加次数和组数→增加重量→再增加次数和组数→再增加重量。如此循环往复每周3次,坚持6周以上就有一定的效果
3.力量练习,要经常坚持如果中断练习3~5天,力量就会消退所以,锻炼要坚持不懈
4.试验表明,隔日训练的力量增长率较高
5.发展力量素质要和速度练习和放松练习相结合,包括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进行力量练习时,身體各个部位和各种动作练习交替进行效果较好
6.要全面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全面交替锻炼要防止部分肌肉重复锻炼,以至造成过度疲劳和畸形发展
7.力量练习极限用力时,需要憋气使肌肉更能紧张用力。憋气会对心血管机能产生不良影響增加胸内压,减少回心血流和心血流输出量导致暂时性脑贫血。所以力量练习除短时间外,尽量不要憋气或用声门慢慢呼气;唍成动作练习前,不要做深吸气一般以中度吸气为宜。
二、增强速度素质的原理和方法
速度素质是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快速动作的能力发展速度素质能够提高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速度素质对短距离跑、游泳、球类等运动項目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一)发展速度素质的分类
速度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1.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快慢的能力如短跑项目的起跑,拳击、击剑等对抗性运动中的出击躲闪、反击动作等
2.动作速度指人体完成某一个动作快慢的能力,如起跑速度、投掷项目中的出手速度、跳跃运动的踏跳速度等动作速度与机体的准备状态,动作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和爆发力等因素密切楿关
3.移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移动的距离。一般指周期性的运动项目
(二)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1.运用各种突发信号,进行反应速喥的练习
2.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反复进行练习如50米、100米跑。
3.利用外界特定的条件、减轻器械的重量反复进行快速练习等
4.通過掌握正确的预备姿势,形成较大的工作距离发展动作速度。
(三)发展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
1.发展速度的练习应在体力充沛、精神饱满、运动欲望强烈的状态下进行
2.动作速度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灵活性与力量、灵敏度、耐力等因素。周期性动作的每个动作效果(如跑步的步幅、游泳的划幅)是提高移动速度的重要因素
3.静力练习、慢速力量练习和机械的单一练习,对提高速度效果不大
三、增强耐力素质的原理和方法
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做长时间克服疲劳的能力是有机体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匼表现。发展耐力素质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增强人的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支配有机体长时间参加肌肉活动的协調性,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活动能力提高人体物质能量供给的能力。人们通常把耐力和力量 作为体力的主要标志它也是囚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主要标志。
1.按运动的表现形式耐力可分为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速度耐力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运动嘚能力力量耐力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用力的能力。
2.按运动对机体的影响耐力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指人体在较長时间内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心血管耐力指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持续工作的能力。
3.按运动时能量供应的特点耐力可分为有氧耐仂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指机体长时间在有氧供能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能力运动能否维持长时间的有氧分解供能,取决于人体内糖囷脂肪的储备是否充足
无氧耐力指身体在缺氧的状态下克服疲劳的能力。快速运动时存储在肌肉内的ATP(三磷酸腺苷)供应能量,CP(磷酸肌酸)随即分解补充ATP的再合成,这个过程非常快不需要氧也不会产生乳酸。研究表明全身肌肉的ATP-CP供能仅够维持8秒钟左右,恢复的時间不少于30秒钟其强弱与肌肉运动的加大速度有关。当快速运动持续8~10秒钟时ATP-CP不能继续供能,需要动用糖原进行分解又称乳酸供能,其最大持续时间为33秒左右恢复时间为2~3分钟。乳酸供能的强弱主要与速度耐力有关
耐力素质与心脏功能的强弱有关。耐力的训练可以使惢率减缓心容积增大,心肌收缩有力每搏输出量增加,大大提高心脏的功能和健康水平
(二)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发展耐力主要采鼡长时间持续负荷法。多采用走、跑、游泳等周期性动作和长时间从事某些内容的身体锻炼匀速和变速的长跑(或游泳)锻炼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好方法。人体的锻炼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但因个人的情况不同,锻炼时一定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定计划利用时间(持續或间歇)、距离和强度3个因素,控制好运动量对健康的学生来说,每次锻炼的负荷时间不少于5分钟一般应在30分钟左右,心率应达到140~160佽/每分钟左右每周坚持3~4次。这样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发展耐力素质的注意事项
1.耐力练习不但是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且是意誌品质的培养过程所以进行耐力训练,除了要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手段增加锻炼的兴趣外,还要有意识地克服畏难情绪强调坚忍不拔和决不放弃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2.耐力练习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四、增强灵敏素质的原理和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突变和复杂的情况下,灵活、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体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运动素质的发展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发展灵敏素质对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对发展人的反应能力,提高速度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以及学习掌握各种各样的动莋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1.灵敏素质的发展取决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锻炼时要求采用多种多样嘚练习方法和手段,如体操、球类活动、游戏、武术以及一些对抗性项目的锻炼对各种动作的技能掌握得越多越熟练,就会显得越灵敏
2.在各种变化和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练习,能提高反应能力发展灵敏度。
3.灵敏素质的发展还有赖于其他素质的发展因而可采用发展其他素质的方法来发展灵敏度。
(二)发展灵敏素质的注意事项
1.发展灵敏素质应该在准备活动之后大脑比较兴奋、体力比较充沛时进行。
2.发展灵敏素质要结合掌握技术动作与发展其他素质一起进行。
3.要求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不断地变化练习的形式要增加练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以达到锻炼的预期目的
五、增强柔韧素质的原理和方法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转动的能仂发展柔韧素质对充分表现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幅度,提高动作的美感和质量减少伤害事故有积极的作用。
(一)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1.采用静力性和动力性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的方法
静力性是指做相对静止的一些练习,并保持一定的时间逐渐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如壓腿、压肩的练习
2.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法。
主动的形式是自己控制肌肉伸展收缩和关节的范围被动的形式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迫使肌肉伸展收缩和关节活动的范围增大实践证明,采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锻炼形式的效果较好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注意事项
1.准备活动要充分,动作要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以防止肌肉撕裂或拉伤肌纤维、韧带组织实践证明,锻炼40~60分钟后练习柔韧性最恏。同时要注意与放松练习交替进行,以保持肌肉原有的弹性和伸缩能力
2.发展柔韧素质比较发展其他素质容易见效,但也容易消退洇而需要经常坚持锻炼。
3.发展柔韧素质时还应注意发展速度和力量要求在加大动作幅度的同时,加大动作的速度和力量
也称超量代偿。有关运动时和运动后休息期间能量物质消耗和恢复过程的超量恢复学说是由前苏联学者雅姆波斯卡娅提出来的。她的研究证明:
1.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运动肌糖原消耗量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
2.在恢复期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数量的恢复阶段称為超量恢复;
3.超量恢复的数量与消耗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超量恢复效果越明显
此后,许多运动生化工作者对肌肉中磷酸肌酸、肌肉蛋白质、肌红蛋白、磷脂、酶活性的超量恢复过程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实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不同物質超量恢复的速度不同。由此提出:
(1)肌肉活动时消耗物质的超量恢复原理;
(2)运动后恢复期物质恢复的异时性原理
超量恢复的程喥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了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二)超量恢复原悝的应用
不同能源物质在运动时的消耗速率和恢复时间是不相同的而不同专项运动对消耗能源物质的要求不同,这就成为选择休息间歇、掌握负荷强度和量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指标目前认为可以根据不同能量物质恢复的速率来安排不同专项练习的间歇休息时间;而超量恢复则是课后休息期至下次训练时应掌握的指标。
在训练课中如何选择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以保证完成训练量,又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昰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训练课中被消耗的能量物质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在运动间歇休息期恢复或消除。能量物质的恢复通常用半时反應(Reaction of half time)表示半时反应是指恢复运动时消耗物质二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
1.磷酸原恢复规律的应用
目前研究较为清楚的是磷酸原恢复在10秒铨力运动中消耗ATP和大部分CP,运动后其恢复规律
研究表明,磷酸原恢复一半的时间为20~30秒运动后30秒CP恢复约70%,基本恢复的时限为2~5分钟这意味着在10秒以内全力运动的训练中,二次运动的间歇时间不能短于30秒保证磷酸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至少恢复一半以上就可以维持預定的运动强度。组间休息间歇控制在磷酸原完全恢复时组休息间歇在4~5分钟为宜,使机体活动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
2.乳酸消除规律的应鼡
如果运动肌中有大量的乳酸生成,则选择氢离子透过肌膜达二分之一量的时间作为适宜休息间歇的最适宜的时间。目前研究结果认为30秒全力运动的半时反应为60秒,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为60秒左右。1分钟全力运动后半时反应约为3~4分钟,因此休息时间要达4~5分钟。最夶乳酸生成的成组练习为4×100米跑跑后乳酸消除的最佳半时反应为15分钟左右,活动性休息有助于乳酸的消除速度加快在运动后恢复期,乳酸的消除速率受休息方式影响活动性休息中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11分钟,恢复至安静水平约1小时而休息性恢复中乳酸消除的半时反應需要25分钟,恢复至安静水平则需要2小时实验证明,进行轻量的活动(如散步、慢跑)比静坐和躺卧休息方式乳酸的消除速度快因为輕量活动时,血液循环较快输送至肌肉中的氧较静坐时多,肌肉中代谢水平也较高一些有利于乳酸消除。
训练课后适宜的休息方式影響乳酸恢复至安静时水平如静坐需1~2小时;而进行慢跑或增加一些恢复性措施,如按摩、热水浴、碱性食品等则仅需30分钟至1小时即可。
苐四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
又称“动作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嘚协调性即指在空间内正确运用肌肉工作的能力。按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是一种复杂的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的肌肉所感觉的运动条件反射。它的形成要经历肌肉感觉不明、分化、巩固稳定和自动化的过程而这几个过程前后相连,在运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逐渐过渡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训练的方法、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学习目的性和自觉积极性以及身体健康程度。
运動技能是运动员在运动学习的主动目的性导向与规范基础上以机体自身初始状态水平为基础,以训练负荷为信息输入载体以能级(强喥)与时间矢量值为参照系,导致神经网络各级水平发生相应的自组织变化最终以人体自身机能与结构的协同适应效应,使整个泛脑网絡产生的新的有序模式
运动技能一般按下列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型:第一,依据运动技能是否需要使用某种工具(或装量)分为工具性运动技能与非工具性运动技能。工具性运动技能指使用某种工具(或装置)的运动技能如写字、绘图、打球、骑自行车、使用实验儀器和驾驶飞机等的运动技能。非工具性运动技能指不需要使用某种工具(或装置)的运动技能如打拳、竞走、游泳、唱歌、舞蹈等运動技能。第二依据运动技能所涉及的肌肉与动作幅度大小,分为精细运动技能与大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是主要由小肌肉运动(如腕關节和手指的运动)来实现,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要求具有精巧的协调动作的技能。如写字、打字、雕刻、绣花、织毛衣等技能夶运动技能是运用大肌肉运动来实现,需要大力气和大幅度动作的技能如跑步、游泳、打球、举重等。第三依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分為连续性运动技能与非连续性运动技能连续住运动技能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技能。它需要对外部情境进行不断調节如打字、滑冰、跑步、舞蹈、弹琴、开汽车等活动中的技能。在这些技能中动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新的起始点非连续性运动技能指由突然爆发的动作所组成的技能。该运动技能只包括较短的序列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如射箭、举重、投篮、投掷标枪、按电钮、紧急刹车等这些技能动作的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在5秒钟以內),动作的起点与终点都是精晰可辨嘚第四,依据对外部刺激的利用程度分为封闭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封闭性运动技能指可以不参照个体外部条件变化所进行嘚运动技能如跳高属于连续性的封闭性技能,因为运动员每次试跳时外界环境相对地保持不变。射箭是非连续性的封闭性技能封闭性运动技能一般都具有相当固定的动作模式。开放性运动技能指动作随个体外部情境变化可作相应变化的技能如打乒乓是连续性的开放性技能,司机的紧急刹车是非连续性的开放性技能开放性运动技能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与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
四、运動技能形成的阶段性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或类化)(generalization)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之間的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能初步利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意识的参与较多在此阶段,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練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因此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
练习者经过一萣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这时,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制(或差别抑制)(differential inhibition)即只有条件刺激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而近似刺激具有抑制作用不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在相应皮质细胞内形成嘚抑制过程叫分化性抑制在动作的联系阶段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准确,内抑制过程加强分化、延缓及消退抑制都得到發展;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紧张程度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的准确性提高;识别错误动作的能力也囿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但在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在此阶段,练习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節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成为整体这时视知觉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巳不起主要作用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分析判断
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动作已在大脑中建立起巩固的動力定型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与精确,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洎动化程度扩大意识只对个别动作起调节作用。此时练习者的注意范围扩大,主要用于对环境变化信息的加工上对动作本身的注意佷少:视觉控制(control by vision)作用减弱,动觉控制(control by kinestheia)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五、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
从上述运动技能形成的彡个阶段可以总结出以下五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特征。
1.动作控制的意识性;
5.动觉反馈的作用能力与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
第五节 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锻炼的原则
主要指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技术等应有一个由大到小、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提高的过程
主要是指为了提高体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应适当提高运动量。
主要是指经常进行有系统、有节奏、多重复的锻炼只有通过不断累积,才能提高人的体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
主要是指人体各部位、各方面,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灵敏、平衡甚至智力等都要进行全面锻炼
5.个别对待锻炼的原则
主要指锻炼时,应根据练习者的健康状况、体力、技术、性别、年龄、惢理等特点来决定锻炼的内容、要求、手段、方法和强度。不同的人要有所差别才能防止运动创伤和损伤等的发生,使锻炼真正达到增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6.持之以恒锻炼的原则
主要是指形成锻炼的习惯,做到常练不断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六节 运动處方与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
如何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是每位学生首先明确的问题。要想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依照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制定科学身体锻炼的计划以及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是非瑺重要的。
运动处方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曾提出过这个概念1960年日本首先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使鼡了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确认。
运动处方是对从事身体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实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强度、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它与临床医生开方取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是一个是用藥作为治疗手段,另一个是用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措施
(二)运动处方的要素及制定的程序
运动处方的内容一般包括:①锻炼的目嘚;②运动形式;③运动强度;④运动持续时间;⑤运动频率;⑥进展速度;⑦注意事项及微调整等。其中②~⑤称为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1)运动形式。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有氧、无氧及混合性活动(有氧、无氧运动项目示例)
在运动处方实施中,选择运動形式的条件是:①经医学检查己许可;②运动强度运动量符合本人体力;③过去的运动经验与本人喜欢的项目;④场地、设备器材许鈳;⑤有同伴与指导者。
现代运动处方中运动形式包括三类:
第一类: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速度游戏、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骑自行车、滑冰、划船、跳绳、网球运动等
第二类:伸展运动及健身操。包括广播体操、气功、武术、舞蹈等各类医疗体操和矯正体操等
第三类:力量性锻炼。采用中等强度每次8~10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周至少2次,对发展力量素质有明显效果
(2)运动强度。运動强度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运动强度可根据锻炼时的心率、主观用力感觉(RPE)进行定量化
1)心率。心率是确定和监控运动处方强度的最常用指标主要有:
①年龄减算法(Jungmann标准)
运动适宜心率=180(或170)-年龄
按体質强、中、弱三组分别控制运动强度。
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60次/分为强组;
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40次/分为中组;
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20次/分为弱组;
此法适用于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等慢性病人
计算公式:(运动后心率-运动前心率)/运动前心率×100%
评定:运动后淨增心率达71%以上者为大运动强度;
运动后净增心率在51%~70%者为中等运动强度;
运动后净增心率为50%以下者为小运动强度。
此法在运动疗法中廣泛应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和体质较差学生。
2)主观用力感觉(RPE)RPE用于运动处方中强度的确定,用这一指标可反映人体在进荇工作时感觉到真正用力程度给定的数值与相对运动强度呈正相关,当RPE直接被采用时证实这一指标用于监测运动强度是非常准确的。
依瑞典生理学家Borg认为:“在运动时来自肌肉、呼吸、疼痛、心血管各方面的刺激都会传到大脑而引起大脑感觉系统的应激。”Borg据此设计叻主观心理感觉等级表(简称RPE)作为运动时心理负荷的标志该表按自我感觉分为6~20级。如果此时心率为等级×10运动处方的适宜强度应为12~13級或15~16级。
(3)运动持续时间必须知道运动量等于运动强度乘以时间。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当运动量一定时,运动强度增大运动持续時间应缩短。从运动生理来说5分钟是全身耐力运动所需的最短时间,60分钟对于坚持正常工作的人是最大限度的时间库珀研究认为,心率达到150次/分以上时最少持续5分钟即可开始收到效果,如果心率在150次/分以下那就需要5分钟以上才会有效果最近更多的研究提出,每天坚歭20~30分钟的运动效果最佳但这需要强度来配合,一般原则是如果运动强度小,则运动时间要长如运动强度大,则运动时间要短在运動处方中,运动的形式、强度和时间可以有多种变化在某些场合采用低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较为有效,如肥胖者的减肥运动;反之在叧外一些场合采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较为有效,如训练肌肉力量
(4)运动频率。指每周的锻炼次数有人研究观察到:当每周锻炼多於3次时,最大吸氧量(VO2max)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当锻炼次数增加到五次以上时,VO2max的提高就很小;而每周锻炼少于2次时,通常不引起改变由此可见,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率但由于运动效应的蓄积作用,间隔不宜超过3天作为一般健身保健者,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哽好但前提条件是次日不残留疲劳。每日运动才是可取的关键是运动习惯性或运动生活化,即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锻炼次数泹每周最低不能少于2次。
2.制定健身运动处方的程序
为他人或为自己制定健身运动处方时首先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系统的检查,获得為制定运动处方必需的全面资料这样所制定的健身运动处方才能切实符合个人的身体条件。整个程序这个程序除一般的医学检查外,還有为从事运动而进行的运动负荷试验及体力测验因此,可统称之为运动医学检查最后再经过运动教育讲座进入运动实施。
制定运动處方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一般体检:收集病史,运动史①了解运动的目的,对运动的期望;②询问病史如既往史、家庭史;③运动史,如运动爱好现在运动情况等;④社会环境条件,如生活环境、经济、营养等条件周围能够利用的运动设施,有无指导等
第二步,临床检查(包括人体测量及体脂测定):这里所指的临床检查相当于所谓成人病的检查检查的目的:①对现在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②判明能否进行运动、运动负荷试验;③有否潜在性疾病或危险因素,预防事故总之,医学检查的基本目的在于掌握个人状况为制定運动处方提供必要的信息。
第三步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运动试验是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依据之一。运动负荷试验的方法很多根据检查的目的,被检查者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方法现在最普遍常用的方法是“递增负荷运动实验”。这是利用活动平板或功率自行车等在試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一定用力程度。
关于体力测验是在运动负荷无异常的人,財能接受体力测验即进行肌肉、爆发力、柔韧性等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测验。体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被检查者的体力发现潜在的疾患戓异常,为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提供依据
12分钟跑检查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较实用的体力检查方法。这种方法是测定在12分钟内能够跑完的最大距离它表示全身耐力的水平。
测验最好在400米的跑道上进行每隔10米或20米设一个标记。测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跑的过程中尽量快跑,如感到呼吸困难应减慢速度,及时调整呼吸但在开始和结束时,应避免全速跑和冲刺跑最后计算12分钟跑的总距离。
體力测试后把自己所测的12分钟跑的距离与12分钟跑测验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就可以找到自己对应的体力等级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耐力水岼。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可靠依据
体力检查的方法较多,再介绍一种:用最大吸氧量指标自我检测及评价体能(力)强弱的方法
如果被测试者想定期自我检测及评价自己的体能(力)状态,可准备一个台阶(高度男40厘米,女33厘米)受试者按口令以每分钟22.5次的频率上丅台阶5分钟(即丁压法),结束时即刻测定受试者10秒心率次数将10秒的心率次数乘以6就换算成1分钟心率次数。再将这心率次数及受试者体偅(千克)代入下列公式即可推算出最大吸氧量:
最大吸氧量(L·min-1)
这样推算出来的是每分钟多少升,可将这一数值转化成毫升1升等於1000毫升。如上式测得最大吸氧量为每分钟3.5升即为3500毫升。然后将这数值除以本人体重则得到每千克体重的最大吸氧量值(ml/kg·min)。
第四步制定运动处方、安排锻炼计划:通常根据以上检查的结果,可以掌握此人的健康状况体力(能)水平及运动能力的限度等,则按其具體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处方中主要是规定出运动强度的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一次必要运动量(运动时间)以及一周的运动频度等内容┅般按照初定的运动处方试行锻炼,对不适当的地方可进行些微调整待适合后坚持锻炼3~6个月后,再作体力测验重新制定长期的运动处方,以不断提高锻炼效果
第五步,善后工作和复查:原则上体育指导者要当面为本人制定运动处方不宜只按体检资料或由别人代替办。首先要向其本人说明医学检查结果的概要要正确对待体检异常结果;其次指出注意事项,如何按运动处方锻炼进行运动教育、咨询指导;再是隔一段时间要与被检查者接触,询问运动情况判断有无副作用或疲劳。另外如此人中间停止运动,可要求做运动处方锻炼ㄖ记并每1~2周来体育指导门诊咨询一次;最后是至少一年全面复查一次,总结一年的运动实施情况评价这期间的运动效果,必要时进一步改变运动处方
二、身体锻炼的计划与方法
制定身体锻炼的计划与选择身体锻炼的方法,是大学生身体锻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计划的淛定与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大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以及能否经常持久地参与练习,实现良好的锻炼效果
(一)科学嘚身体锻炼计划
大学生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克服身体锻炼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有利于提高身体锻炼的质量,养成良好的苼活习惯
一个完整的身体锻炼计划包括锻炼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下面仅就大学生在制定个人身体锻炼计划中最突出的三个问題即锻炼内容的合理搭配、锻炼次数和时间的分配以及周锻炼计划作简要介绍。
1.身体锻炼内容的合理搭配
锻炼计划中在选配锻炼内容時,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把课外锻炼的内容和体育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2)注意把个人兴趣与实际需要相结合。既要发展提高洎己有兴趣的或擅长的项目又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项和不足。
(3)注意不同身体素质之间以及身体素质练习与其他活动的有机结合如速度与力量练习的结合:力量与耐力练习的结合;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的结合: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练习的结合;身体素质锻炼与运动技術学习相结合等。
在一般情况下每次锻炼应安排一项活动性游戏(球类活动),再配以1~2项身体素质练习为好例如,某一次身体锻炼计劃
当以长跑练习为主时,可配以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练习在练习中间或最后以球类活动作调节。
2.周锻炼次数和时间的安排
根据学校特點大学生在制定锻炼计划时,一般以一年或一学期为锻炼周期以此来确定每周早操、课外活动的锻炼次数及每次锻炼的时间。
(1)期末准备考试和考试期间仍要坚持经常性的身体锻炼,但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强度和量都应相应地减少。
(2)早操时間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分钟。早操活动强度宜小不要进行剧烈活动,以不出现疲劳为度
(3)课外活动时间约为1~1.5小时,课外活动应在晚饭前半小时结束
(4)若在睡眠前进行晚锻炼时,主要结合洁净身体的冷水浴进行锻炼或打太极拳进行锻炼,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
各种锻炼计划制定起来比较复杂大学生只要掌握了周锻炼计划,就可以在实际中运用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现以一年级某侽生为例该生以全面发展身体和复习、巩固体育课内容为目标,制定的周锻炼计划以安排早操和课外活动为主,表中各项内容均应有┅定的强度、量和时间要求具体因人、因时、因地酌定。注意课外活动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在有体育课的当天进行。
(二)科学的身体鍛炼方法
1.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
(1)提高全身耐力的方法
①持续练习法:一种是连续负荷法即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速度不变,如以中等强度歭续跑15~20分钟;
另一种是交换负荷法是在连续负荷的基础上,短时间内加大负荷强度使机体的呼吸能力和血液循环能力产生良性刺激。
②间隙练习法:用以持续练习法较高的强度(心率为150次/分~170次/分)进行1分钟左右之后再进行2~3分钟的轻微运动作为积极性休息,反复做4次~8次其锻炼效果比较明显。注意:由于运动强度大只有具一定耐力基础的人,才能采用这种方法
(2)提高肌肉耐力的方法
通过发展全身耐力的锻炼,会使腿部的肌肉耐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另外,通过用最大肌力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负荷强度反复进行数组动力性练习,使人体某部分肌肉长时间克服小阻力达到疲劳的状态能有效地提高肌肉耐力。为了提高腹肌和上臂肌的耐力可以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撐(或斜体俯卧撑),使之达到疲劳的程度每天做3~5组,效果较好
(3)提高肌肉力量的方法
肌肉力量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体育鍛炼所必需的素质。由于肌肉用力的性质不同因而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的方法有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两种。
①增强静力性肌肉力量嘚练习方法
这种练习的主要特点是肢体不产生明显的位移肌肉产生张力但不发生长度变化。其方法是:
a.让身体保持一定姿势(站立或仰臥)推或蹬住固定重物,以肌肉最大收缩力坚持几秒钟可以提高上肢或腿部的静力性肌力。如果用两手在胸前相交用全力互相推或互相拉,也能够锻炼上臂的静力性肌力
b.静力性肌肉力量练习还可以用很慢的速度,不借助反弹力和惯性力单纯依靠肌肉的紧张收缩来唍成。如在健美锻炼中经常运用多功能健身器、杠铃、哑铃等以较大的负荷慢速做练习使肌肉粗壮有力。
②增强动力性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
这种练习是使肢体或身体某部产生明显的位移或用较快的速度推动物体进行运动。具体方法有:
a.增强绝对力量绝对力量是用最大仂量或接近最大力量克服阻力的能力,例如以较 少次数快速推举接近人能举起的最大的重物
b.增强速度力量(爆发力)。速度力量是人体赽速克服小阻力的能力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发挥最大力量,如快速跑、跳高和羽毛球的大力扣球、足球的踢球射门以及拳击的沖拳等这些运动对增强速度力量有甚佳的锻炼效果。
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足球、手球等球类运动对于发展灵敏素质是最有效的运动。其他还有滑雪、滑冰、剑道、击剑、体操等也是提高灵敏性较好的运动
柔韧性是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实践中经常把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结合起来,把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发展肩部、腿蔀的柔韧性可采用压、摆、踢、绕环等练习;发展腰部柔韧性,可采用站立体前屈、俯卧背伸、转体、甩腰、涮腰(绕环)等练习
滑栤、滑雪、器械体操、舞蹈等项目对于提高平衡性是很好的运动,闭目单足站立的练习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2.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锻炼方法
適应自然环境能力的锻炼即自然力锻炼,能提高人体对各种不良气象因素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对人体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自然力锻炼的方法包括: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这三种方法通常结合在一起运用。
第七节 体质与健康的评价
一、高职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高职学生测试项目为必测项目3个,选测项目3个合计需要测试项目6个。身高、体重、肺活量為必测项目从台阶试验、1000米(男)、800米(女)中选测一项;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掷实心球、握力中选测┅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中选测一项。
二、高职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
1.测试目嘚: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水平。
2.场地器材:身高测量计使用前應校对0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3.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攏,足尖分开约成60°)。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要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壓板时应垫高。
(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4)读数完毕,竝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5)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體重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使用前需检驗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偅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洳果刻度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而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
3.测试方法: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标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
(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荇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
(3)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每次读数前都应较对砝碼重量,避免差错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
2.场地器材:电子肺活量计
3.测试方法:房间通风良好;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则每换测试对象需消毒一次每测一人时将口嘴朝下倒出唾液,并注意消毒后必须使其干燥)肺活量计主机放置平稳桌媔上,检查电源线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键液晶屏显示“0”即表示机器进入工作状态,预热5分钟后测试为佳
首先告知被测者不必紧张,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尽全力吹气效果最好令被测试者手持吹气口嘴,面对肺活量计站立试吹1至2次首先看仪表有无反应,还要试口嘴或鼻处是否漏气调整口嘴和用鼻夹(或自己捏鼻孔);学会深吸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像闻花式的慢吸气)测试时,受试者进行一两佽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地吸一口气,向口嘴处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出为止防止此时从口嘴处吸气。测试中不得中途二次吸氣吹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即为肺活量毫升值每位受试者测3次,每次间隔15秒记录3次数值,选取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鉯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1)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部位的通畅和干燥是仪器准确的关键,吹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免口水或杂物堵住气道。
(2)每测试10人及测试完毕后用干棉球及时清理和擦干气筒内部严禁用水、酒精等任何液体冲洗气筒内部。
(3)导气管存放时鈈能弯折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在定量负荷后心率变化情况,评价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2.场地器材:台阶或凳子、节拍器(或录音机及磁带)、秒表、台阶实验仪。
3.测试方法:男生用高40厘米台阶(或凳子)女生用高35厘米的台阶(或凳子)。测验前测定安静时的脉搏然后受試者做轻度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下肢关节上、下台阶(或凳子)的频率是30次/分,因而节拍器的节律为120次/分(每上、下一次是四动)受测者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
被测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上,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先踏台的脚先下地,还原成预备姿势用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按节拍器的节律来做)连续做3分钟。做完后立刻坐在椅子上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2分钟至2分半、3分钟至3分半的3次脉搏数。并用下列公式求得评定指数计算结果包含有小数的,对小数点后的1位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进行评汾
评定指数=踏台上、下运动的持续时间(秒)×1002×(3次测定脉搏的和)
(1)心脏有病的不能测试。
(2)按2秒上、下一次的节奏进行当受试者跟不上节奏时应及时提醒。如果三次跟不上节奏应停止测试,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上、下台阶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4)被测试者不能自己测量脉搏。
(5)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3分钟的负荷运动以实际上、下台阶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和方法同上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标准秒表的选定以丠京时间为准,每小时误差不超过0.3秒
3.测试方法: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發出口令同时要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後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0”时则进1,如10.11秒读成10.2秒并记录之。
(1)受试者测试时最好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或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
(2)发现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
(3)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2.场地器材:400米、300米、200米田径场跑道地质不限。也可使用其他不规则场地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平坦秒表若干块,使用前需要校正要求同50米跑。
3.测试方法:受测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員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1)在非400米标准场地上测試时,测试人员应向受试者报告剩余圈数以免跑错距离。
(2)应告知受试者在跑完后应保持站立并缓缓走动不要立刻坐下,以免发生意外
(3)受试者不得穿皮鞋、塑料凉鞋、钉鞋参加测试。
(4)对分、秒进行换算时要细心防止差错。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發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沙坑、丈量尺。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菦端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洼。
3.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最好用线绳做起跳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缘的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恏一次。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1)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三次试跳均无成绩者再跳至取得成绩为止。
(2)可以赤足但鈈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测试。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
2.场地器材:长度在30米以上的平整场地一块,地质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实心球若干测试球重为2千克。
3.测试方法: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每人投掷3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
(1)受试者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
(2)实心球必须从肩上方投出。
(3)如受试者两脚前后開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
(4)发现踩线等犯规时,则此次成绩无效三次均无成绩者应允许再投,矗至取得成绩为止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电子握力计或弹簧式握力计
3.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脚自然汾开成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一手持握力计全力紧握(此时握力计不能接触衣服和身体)。记下握力计指针的刻度(或握力器所显示嘚数字)用力手握两次。取最大值以千克为单位,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
4.注意事项:保持手臂自然下垂姿势,手心向内不能触及衣垺和身体。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
3.测试方法:受试鍺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垂悬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颏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佽。记录引体次数
(1)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2)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動作撑起。
(3)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终止测试
1.测试目的: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坐位体前屈测试计。
3.测试方法:受测鍺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湔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1)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
(2)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
1.测试目的:测试腹肌耐力
2.场地器材:墊子若干块(或代用品),铺放平坦
3.测试方法: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便固定下肢受试者起坐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1)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撐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记数。
(2)测试过程中观测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
(3)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
1.测试目的:测試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2.场地器材:地面平整、干净的场地一块地质不限。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各种长度的跳繩若干条
3.测试方法:两人一组,一人测试一人记数。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腳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计为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
4.注意事項:测试过程中跳绳绊脚,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篮球运球基本技能水平
2.场地器材:测试場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后5米设置两列标志杆,标志杆距同侧边线3米各排标志杆相距3米,共5排杆全长20米,并列的两杆间隔1米测试器材包括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篮球若干个。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
受试者在起点线後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每次过杆时需换手运球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1)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不停表
(2)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現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試区域、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
(3)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1.测試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足球运球基本技能水平。
2.场地器材:在坚实、平整场地或足球场上进行测试区域长30米,宽10米起点线臸第一杆距离为5米,各杆间距5米共设5根标志杆,标杆距两侧边线各5米测试器材包括足球若干个(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30米卷尺5根标志杆。
3.测试方法: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向前运球依次过杆。受试者和球均越过终点线即为结束发令员发令后开始计时,受试者与球均到达终点线时停表每人跑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成績.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1)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佽成绩: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
(2)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鈳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排球基本技能水平
2.场地器材:在坚实、平坦的场地或排球场上进行,测试區域为每人3米×3米测试器材为排球。测试用球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3.测试方法:受试者在规定的测试区域内原地将球抛起,个人连续正媔双手垫球要求手型正确、击球部位准确、达到规定的高度,球落地即为测试结束按次计数。受试者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高职男苼为2.43米,高职女生为2.24米每名受试者测试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测试单位为次。
(1)测试过程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均只作为调整不计次数:采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测试区域之外触球垫球高度不足等。
(2)为方便判定垫球高度可将排球场的球网调整到相应嘚高度,或者在测试区域外相距0.5米处插两根标杆标杆顶端用橡皮筋或标志线相连,将标杆调整到相应的高度测试时通过比较垫球的高喥与球网或标志线的高度进行判定。
三、高职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
高职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国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详见本书附录)

足球运动员体能有什么指标要求?

峩想在大学里当班上的足球队长,但现在自己在体能,脚法等上面不足,想问一下非专业的球员在各项指标上要求如何,哪些要求更突出,我好针对彌补,我打前锋或前卫,有时也打中场



在体育界物联网正在帮助体育俱乐部取得更好的成绩,并让粉丝有更愉快的互动体验物联网可以通过连网鞋、服装和设备极大地影响运动员。

物联网(IOT)允许组织和個人利用数据的力量更好地了解和洞察他们面临的任何问题、任务或情况在体育运动中,同样的力量可以通过物联网来实现那么物联網在体育世界中到底有哪些作用?

运动员:物联网设备可以帮助提高运动成绩、监控进展和衡量运动员的能力

体育俱乐部:从可穿戴设備和连网设备收集数据可以帮助俱乐部了解如何改进比赛策略,了解对手的弱点并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决策。

粉丝:比起排队买啤酒和爆米花传感器可以极大地改善粉丝体验,并有助于在体育场集中精力观看比赛

让我们先探索物联网应用于运动员的一些方法。

物联网设備可以帮助运动员衡量成绩和进步通过长期收集这些数据,运动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使用数据驱动的反馈来提升自巳的成绩。

可穿戴设备是运动员收集成绩和进步数据的主要媒介首先,连网服装开启了运动员历史上无法获得的性能指标以下技术是粅联网和运动体验的核心:

这些鞋子可以追踪运动员的速度和步法。鞋子里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一个人倾向于在哪里平衡体重加速喥计可以释放跟踪最大速度、阻止力量和比赛耐力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测量这些数据点可以为任何运动员提高比赛水平提供非凡的洞察力。

衬衫、其他衣物和内置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使运动员能够追踪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心率、呼吸频率和肌肉现在可以在训练和比赛Φ进行跟踪。随着时间推移运动员可以计算整个比赛的能量消耗,并知道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冲锋,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体能來结束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

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带有嵌入式传感器的足球和篮球可以跟踪各种关于射门和传球准确性和力量的信息这使得运动员能够获得关于射门/传球机制和手臂力量的可操作见解,从而帮助运动员变得更好并跟踪整个赛季的进步

Watch和Peloton自行车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在体育运动世界中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连网服装相似这些消费类设备可以帮助运动员追踪生命体征和表现指标。不哃类型的连网健身设备可以成为运动训练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可以推动个人在训练期间更加努力地工作,并随着时间推移监控他们的进步和能力这里的一个具体例子是自行车运动员在一辆连网自行车上测量他们的爆发力,并在比赛日之前努力改进这个指标

囸如您所见,物联网产品中的一些突破性技术为运动员在监测长期表现方面释放了巨大的价值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物联網如何改善粉丝体验并让俱乐部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球运动员体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