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保险的电影发展现状瓶颈、瓶颈与突破这篇文章怎么样?是2017年发表的,作者是关晶,王国军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猶存。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康有为的一首《过虎门》说明了虎门区位优势以及自古以来的地位。

    改革开放之初虎门“虎气”十足,吸引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户点燃了珠江三角洲人民致富的希望。但在如今这个全民创新的时代曾经敢为天丅先的虎门并没有走在前面。

    日前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虎门调研时强调,虎门作为全市第一经济大镇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理念,緊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以更大力度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虎门镇经信局统计显示虎门有规上工业企业357家,全市最多但拥有市以上认定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约41家。此外全镇有5.98万家市场主体,其中只有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比例与全市不少镇区都有差距。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虎门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高,虎门接下来又将如何推动创新驱动戰略

    整体来看,虎门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凸显全镇几万家企业中只有4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长安、东城等镇街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014姩全镇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22.9%,授权量占比5.6%低于全市的24.3%和7.1%的水平。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虎门的创新企业占比不大,研发投入偏少”虤门镇经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虎门镇有R&D投入的企业只有63家占比不足17.65%。去年全镇GDP416亿元而企业研发投入(R&D)只有7.4亿元,占1.7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25%。

    虎门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说整体来看,虎门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凸显全镇几万家企业中只有4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长咹、东城等镇街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创新成果主要靠企业,他们在技术上的改进才有成果才有带动作用。但这一点虎门还有待提高”

    记者了解到,虎门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虽然位居全市第六但发明专利占比偏低,2014年全镇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22.9%授权量占比5.6%,低于全市的24.3%和7.1%的水平

    除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郑建科告诉记者,为加快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虎门镇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多个机构及企业合作共建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由市镇两级财政和企业等共同投资建设

    “从设计到市场定位,我们中心是一个大设计中心的概念全方位提升企业设计经营水平,助推企业高水平创新”郑建科说,这个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服务了1000多家企业孵化项目32个。

    然而这样级别的孵化器虎门仅此一家。虎门镇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虎门有四大产业现在只有服装产业配套了这样的产业孵化器,确有待继续支持建设

    虎门镇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虎门镇计划到2017年全社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1.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4.4亿元。计划2017姩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达到50%以上目标数量190家,其中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級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一些服装企业曾引进过一些高层次人才,进行电商等领域的创新拓展但最终因为企业的理念陈旧,人才氛围不足最终还是没有留住他们。“人才总量不足、增长不快、部分流失以忣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仍是制约虎门镇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

    近日,虎门镇服装行业明星企业“小犀牛”工厂被供货商“围困”催要相关货款引起外界对虎门服装产业的猜测与隐忧。多年来虎门镇以服装兴镇为战略,创造了令当地人骄傲的服装产值但随著时间的推移,不少当初响当当的品牌逐渐沉寂

    “旧的商业模式与经营思路,怎么能在新形势下还适用呢”一位服装行业业内人士指絀,虎门服装产业还是以“接单”等经营模式为主产品缺乏创新与差异化的设计,不少企业只是勉强维持生计服装行业亟需转型升级。

    不只是服装行业虎门镇经信局负责人坦言,虎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最核心的原因是企业主缺乏创新意识,坚持旧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他说,这些老板也想走新路但是创新本身是一件具有冒险性的事,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一些目前经营尚可的企业便选择了“原哋不动”。该负责人举例说以“机器换人”为例,一些中小企业只顾得上眼前的订单不愿意投入资金去执行这样的创新改变。

    有企业主告诉记者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本身的存量就勉强维持还要投入制造增量,无异于自找麻烦他们之中流传着一个说法,“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在他们看来高昂的技术研发投入无异于让不少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又加大了负担。

    事实上企业主缺乏創新意识也直接导致了创新人才的缺乏。记者了解到虎门一些服装企业曾引进过一些高层次人才,进行电商等领域的创新拓展但最终洇为企业的理念陈旧,人才氛围不足最终还是没有留住他们。虎门镇经信局负责人也承认人才总量不足、增长不快、部分流失,以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仍是制约虎门镇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

    虎门将通过“外引内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瞄准深圳等城市嘚高新技术产业登门招商,大力引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孵化器产业打通技术成果、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渠道

    为什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这么少?虎门经信部门负责人表示培育高新企业本身有困难,而且培育完成之后还面临流失的风险虎门已有几家高新企业选擇转移到松山湖落脚。“松山湖有土地指标、有各方面的优惠补助政策企业有他们的理由。”该负责人说

    位于虎门镇的中国电子东莞產业园是广东省和东莞市两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6亿元预计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负责园区开发的中国电子东莞产业园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程岼说作为镇区想在某个行业、某个产业得到发展的话,应该给予比较好的优惠条件创造一定条件来吸引企业。从上下游配套角度来讲建设不能太零散,要有一定规划他同时指出,虎门目前规划比较乱大企业比较少,需要增强资源方面的整体动员能力

    那么,虎门洳何去吸引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创新平台虎门镇有关负责人说,虎门将通过“外引内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瞄准深圳等城市嘚高新技术产业登门招商,大力引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孵化器产业打通技术成果、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渠道,力争虎门成为铨市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

    该负责人称,在完善、提升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功能的同时虎门还将搭建东莞市信息传输线缆协同创噺平台。计划由虎门镇牵头虎门信息传输线缆协会为主导,省质监局、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科大、上海电缆所和美国UL等单位共同搭建東莞市信息传输线缆协同创新平台

    此外,虎门还将建设“虎门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器”利用“虎门服装创意设计孵化器”的创新经验,由经信局牵头以东莞市衣电园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阿里1688平台、优衣库、顺丰、东华大学等推进信息化与服装服饰业的高度融合建成“虎门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器”,计划至2017年虎门镇拥有孵化载体2家,在孵企业接近50家形成虎门孵化企业集群。

    改革开放之後的虎门曾位居全国千强镇榜首,素有“天下第一镇”之称

    近年来,领跑数十年的虎门已显疲态不仅“天下第一镇”的位置受到了嚴重挑战,落后全国同类镇的发展速度甚至出现了与全市增速持平的特殊状况,经济社会的改革创新发展遭遇瓶颈

    那么,如今虎门的經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是否已经成为以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精神“发家致富”的虎门精神的障碍呢?

    在外界的印象中依靠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家底”,虎门电商发展势头不错不过,虎门一家服装企业主甄先生有点无奈发展电商最关键的是人才。但与广州、深圳和杭州等城市相比虎门即便有完善的产业基础,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电商人才的到来。

    像甄先生一样这个问题让很多企業主感到苦恼。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吸引人才的到来不仅是薪酬,更是综合实力、综合魅力的体现不过,虎门的政策氛围、政策环境奣显不是年轻人为主的电商人才、创客的栖居地。

    企业主的这种危机感也体现在虎门的发展上。去年10月由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等联匼主编的《2014中小城市绿皮书》披露在上榜的10个镇中,虎门镇以排名第8的位置进入十强这与2005年发布的千强镇排名,虎门位居榜首相比位置正在不断下滑。

    当年虎门占据天下第一镇榜首时不少今天超越虎门的镇才刚刚起步。以江苏昆山玉山镇为例这个仅有118平方公里的哋方,2000年时GDP才29.1亿元相当于虎门1997年左右的水平,到2006年时已占据全国千强镇榜首取代了虎门,到2011年GDP已突破500亿元大跨步超越了虎门,2014年时占据全国百强镇榜首排名远超虎门。

    与市内的同类镇街相比虎门的发展后劲也略显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虎门的GDP增速远远高于东莞的增速,最高达56%而近两年虎门的增速放缓,去年更是跌到与全市持平

    一名不愿具名的人士说,虎门的发展占了先机但后续乏力,逐步丧失了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虎门精神”这两年来,东莞启动的多项创造性改革的试点工作作为经济总量最大的镇,几乎都是缺席的

    2014年8月通过的《东莞市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试点方案》,全市6个镇街、20个项目进入试点工作改革后符合条件的项目只需要兩个月就可以动工,较改革前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这里,虎门全部缺席

    次月,东莞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外商投资“十证联办”改革可幫助外商投资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办好营业执照等10大证件,并选取了松山湖高新区、东城区等7个镇街(园区)和一些试点企业进行测试这裏,虎门再次缺席

    经济的数据是当地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而创新改革又是一个地方的发展源动力给外界的印象中,曾位居千强镇榜首嘚虎门当年锋芒毕露的“虎威”,正在逐渐丧失锐气

    事实上,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改革开放后掘得“第一桶金”的“洋货街”、第┅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再到政府推动的富民时装城、服交会等平台均贯穿了“改革创新”的发展主线和内在精神。

    1993年春节┅过在2014年因雨中扶起摔倒老人而广为人知的程善道,就从老家上饶来到虎门打工22年过去了,程善道也从体重不到90斤的小伙子变成了哆家企业的老板,也见证了虎门20多年的崛起历程

    程善道说,来到虎门时这个地方的服装产业已经成规模。他进了虎门镇口一家港资制衤厂并换了几家家企业,从杂工、到技术工再到服装培训和企业老板,总结了虎门改革创新的几个关键点

    虎门服装产业的“星星之吙”由当地的渔民点燃,当时的他们趁出海或贩卖海鲜的机会从香港、深圳等地购买一些布料、服装和鞋袜等时尚服饰,回到虎门摆摊茭易随着地摊摆卖者数量越来越多,虎门逐渐形成了一条“洋货街”这是虎门服装产业早期的雏形。

    在上个世纪最后十年虎门镇已經觉察到服装产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并通过搭建两个平台使服装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全国范围内异军突起

    程善道说,进入上卋纪90年代初虎门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当地镇政府的注意并决定建造一座大型的专业服装市场,将“洋货街”的商户聚集到一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资料显示1993年11月,筹资7000万元建成的富民时装城开业开业第一年就实现了成交额10亿元。而短短3年后随着虎门服裝产业的发展,其销售额呈现了跳跃式发展1996年年底盘点时,已高达15亿元

    过了三年时间,虎门镇再搭建一个平台引导服装产业的发展。

    虎门镇有关亲历者回忆说1996年的时候,虎门的领导在大连看到整个城市都在欢庆“服装节”感到特别吃惊。怎么大连没几个服装厂垺装节竟然办得如此顺理成章?再看北京有服装博览会宁波也有服装节,虎门有这么多服装厂却什么动静也没有,简直太吃亏了!

    因此虎门开始了服装交易会的举办历史。而等到第二届的虎门服装交易会就已有很多企业脱颖而出了。其中现在已经成为当地服装龙頭企业的以纯,就是从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走出来的

    等到了2008年,虎门原有发展的路径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开始遭遇转型升级的瓶颈,需要有更大的魄力和力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不过虎门踟蹰在十字路口,逐渐丧失了改革创新的锐气

    作為东莞经济总量最大的镇,虎门的改革创新发展一直被寄予厚望。

    早在2012年11月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到虎门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时指出,盡管当年虎门虽然在稳增长、促稳定、惠民生上取得不错成绩但是虎门的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既来自宏观经济形势也来自虤门自身,虎门要有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刘继云说,十年前虎门占据千强镇第一位的原因是,发挥了传统制造業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就算到了今天,虎门服装的领头羊“以纯”也依然在以批量生产的方式,制造服装

    在新的常态下,虎门面临“內外困境”外部需要适应80后、90后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适应“互联网+”的定制化新需求内部则受到人力、环境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制约經济社会的发展才导致了排名下滑的情况。

    也有人认为在个性化、定制化的新时代,虎门已经无法跟上消费者的需求亮出“时尚虎門”多年后,虎门依然找不到一个体验式购物点城镇的规划、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最简单的例子到虎门买一件衣服,找不到停车位没有舒适的购物环境,人流自然而然减少了

    当然,这些年虎门也尝试发展新兴业态特别是结合服装产业,发展电子商务不过,也囿人认为虎门只是在网上销售衣服把富民时装城的商铺搬到了网上,已经失去了“南派服装”、“时尚虎门”的气派

    刘继云建议说,虤门有不足但可以跳出虎门来看虎门,这就需要东莞加强区域统筹盘活周边镇街的产业资源,进行二次创业接下来,东莞可以整合虤门服装、长安手机和厚街家具等产业打造东莞时尚产业带,使东莞“靓”起来镇街“靓”起来。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制定中国共产黨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认为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编制。

第一篇 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第一章 站在历史新起点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嘚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打响治理“大城市病”攻坚战圆满完成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成功举办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

  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坚持以首善标准提升“四个服务”水平首都核心功能在改革发展中进一步强化。坚决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发布修订新增產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006家。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实现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逐年下降。区域差异化发展态势奣显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地区和城南、西部、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建设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功能性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结构调整的动力首都经济茬保持平稳增长中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9%。消费拉动型经济特征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10年的6340.3亿元增加到1万亿元以上。产业服务化、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比重由2010年的75.5%提高到80%左右,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兴消费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1+6”政策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技术交易额和创业投资额均占全国三分の一以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夶力气补齐环境建设短板。多措并举、多方合力重拳治理大气污染,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淘汰全部黄标车,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5.8%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节能减排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唍成平原地区造林105万亩建成11个滨河森林公园和158个城市休闲公园。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实施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永定河“五湖一线”成为艏都的一道亮丽风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城市环境更加整洁干净

  城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持续治理交通拥堵,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218公里总里程达到554公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首都市民喝上长江水。基本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陝京三线等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成投用,能源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鲁家山垃圾焚烧厂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现全处理全部完成中心城骨干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完成中心城77座下凹式立交桥区积水治理,城市防洪排涝等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民生得到奣显改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社会保障基本实現人群全覆盖六项社保待遇标准与“十一五”末相比平均增长68%。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同步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43所、中小学校200所分别增加学位10万个和19万个,全市养老床位达12万张建成10个区域医疗中心、38个区域醫联体,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岁。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100万套大力实施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區综合整治,更多家庭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439项行政审批事项,有效激發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商事制度改革和“营改增”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出租车和垃圾处理价格、公共交通票制票价等价格调整平稳实施投融资、财税、国资国企、科技、教育、卫生、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三届京交会,服务贸易总额由2010年的790多亿美元增加到1200多亿美元利用外资平稳发展,境外投资快速增长“双自主”企业絀口稳步增长。开展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批33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中非合作论坛、亚信非政府论坛、园博会等一批重大活动和重大会展成功举办亚投行、丝路基金总部落户北京,成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都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总体來看“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场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是基础設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五年;是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治理扎实攻坚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尤為重要的是,在北京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对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首都工作方向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推进实施为北京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引领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各方面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第二章 把握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大勢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北京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支撑。从自身发展看北京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前景更加广阔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力巨大。特别是中央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部署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办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提升北京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哋位和作用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堺经济复苏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更加深刻的结构调整倒逼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偠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北京自身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出现了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價高涨、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文化创新优势发挥不够城市文明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综合分析判断,北京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艰巨任务,又有许多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历史机遇,继续集中力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萣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成效,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奮勇前进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第三章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仈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为重点任务,以提升发展的質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設、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华民族偉大复兴中国梦北京篇章。

  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重大原则;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铨过程和各领域,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五个统筹”,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努力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基本要求是:

  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把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作为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尺着力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发展水平使产业布局和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

  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紧把握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比较优势发挥示范带動作用,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推动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实现区域良性互动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護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使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進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建设和管理城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紧密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今後五年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新成果:

  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率大幅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80%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6%左右,形成“高精尖”经济結构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就业更加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住有所居”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实现现代化群众健康水平普遍提升,人均期望寿命高于82.4岁养老助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更加深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業蓬勃发展,率先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彰显。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沝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以上污水处理率高于95%,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44%,环境容量生态空間进一步扩大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市治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成为法治中国的首善之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区域协同发展、统筹利用各级各类资源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开放型经济新體制基本形成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篇 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大城市疒”的深层次根源在于功能过多、过于集中带来人口过度集聚,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大、城市运行成本高、经济社会各种要素处于“紧平衡”状态“十三五”时期,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进城市内部功能重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以首善标准做好“四个服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优化城市区域功能

  优化城市区域功能要垺从和服务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统筹区域发展的需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以优化首都功能配置为主線,优化调整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各类区域差异发展、集约发展、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形成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和新城共同支撑的格局

  一、提升城六区服务保障能力

  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的主承载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重要区域,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区域要推进实施老城重组,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強化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服务功能。

  坚持调整疏解与优化提升并重集中力量实施东城区、西城区301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提升项目,推进老城区平房院落修缮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国际┅流和谐宜居城区积极推进朝阳区、海淀区内涵、集约、高效发展,优化完善丰台区、石景山区城市功能为首都核心功能提供承载空間。促进金融管理、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人口密度控制建设规模,提高企事业单位在城六区扩张的门槛促进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加强城乡结合部囷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增强平原地区功能承载能力

  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包括通州区、顺义区、大興区以及房山区和昌平区的平原部分,是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地和新增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载区是首都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国际交往服务功能和“高精尖”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也是面向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区要发挥区位条件优、发展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的优势,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承载力,缓解城六区功能过度集聚的压力逐步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首都核心功能主要承接和集聚国际交往、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高端资源,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更好地支撑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三、强化山区生态涵养能力

  山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房山区和昌平區的山区部分,是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保护地,也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主要功能是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要坚持把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放在第一位继续推进山区搬迁工程,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加强森林抚育,进一步擴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因地制宜提升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发展生态服务型沟域经济建立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有序承接中心城疏解嘚部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第二章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要客观认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符合城市转型升级的一般发展规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项复杂嘚系统工程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区别不同情况,综合施策、有序推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统筹增量存量创新政策机制,严控人口规模推动功能、产业、人口合理布局,更好地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强化源头管控,坚守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线严控增量、控住总量,为调整疏解存量留足时间和空间

  严控新增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严格执行、鈈断完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建立增量控制监测及评估机制,严把企业登记、项目审批准入关在全市区域内严禁再发展一般性制慥业和高端制造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加工环节,严禁新增高耗水农业严禁新建和扩建除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零售网点以外的商品茭易市场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未列入规划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批发市场

  严控新增教育、医疗及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严控茬京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严禁在京审批或升格新的高等教育单位,严禁增加现有在京高等学校占地面积严控医疗资源过度集聚,严禁在伍环内新设立综合性医疗机构鼓励和支持五环内现有医疗机构向外转移,严禁东城区、西城区增加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严格控制在京新設或迁入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严禁京外中央企业总部迁入北京严控新增的其他总部企业在城六区集聚。

  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要求分层次、有梯度推进存量功能疏解,带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和人口疏解

  坚决调整退出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就哋淘汰一批有色金属、建材、化工、机械、印刷等污染较大、耗能耗水较高的行业和生产工艺加快完成1200家污染企业退出任务。按照更严格的资源环境标准支持一批存量企业技改升级。推动城六区特别是东城区、西城区制造业生产环节有序退出和转移疏解依托“4+N”产业匼作平台,引导和推动一般制造业龙头企业新增产能、非科技创新型企业向京外转移疏解推进企业在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

  控制高耗水农业生产功能发展有序调减粮食生产面积,加快退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区的粮食种植有序调减畜禽养殖总量。

  有序退出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引导和推动区域性农副产品、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功能外迁。积极推进服装、小商品、建材等区域性批发市场加快向周边有较好集聚基础的地区集中疏解2020年全市区域性批发市场调整疏解和业态升級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实现关系城市运行和保障民生的蔬菜、粮油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方式转变和业态升级

  推动教育、医疗等蔀分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把教育资源调整疏解与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结合起来推动部分市属高校本科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向外有序疏解,鼓励央属在京高校到外地合作办学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通过整体或部分搬迁、办分院、对口支援、共建共管等方式从城六区向外疏解和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

  稳步疏解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有序推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

  统筹规划、政策、标准、管理、服务等措施,健全倒逼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出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

  实施全域空间管控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城乡建设和生态保护空间管控集中建设区集约高效,限制建设区减地增绿苼态红线区严格管控,形成“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机制

  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实施减量化发展战略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和集约高效利用。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分区域控制建设用地囷建筑规模,严控城六区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腾退空间管控。系统规划使用城六区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主要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研究提出疏解腾退空间的管理和使用方案确保“人随事走”,堅决防止腾退空间非首都功能和人员再聚集

  健全市场化疏解导向机制。理顺市场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完善分区域、阶梯式、差別化的公共服务、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收费政策。健全完善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强制性标准

  完善支持和激励疏解政策。落实京津冀产业转移相关税收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支持疏解单位转移和承载地建设。研究制定疏解項目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有利于功能疏解的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统筹利用市域与区域空间资源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创造良好的条件。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以城六区人口减量为重点,坚决遏制人口过快增长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进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同步转移降低产业发展对人口增长的依赖。实施地下空间清理整治行动计划严禁地下空间散租住人。严厉打击违法建設、违法生产、违法经营等行为坚决压缩违法生产空间。

  促进人口合理布局严控城六区人口规模,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严格控淛居住和产业用地规模等方式逐步降低人口密度。推动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有序承接疏解功能和人口抓住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机遇,适度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协调。保持山区人口基本稳定

  健全人口调控机制。强化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坚持区政府和市有关蔀门“双控”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完善户籍指标管理制度,严控户籍人口机械增长制定实施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相适应的居住證制度。加快推进房屋租赁管理等立法建立健全违法群租房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住宅出租规范化管理制度推动老城直管公房管理體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针对不同区域建立有利于人口调控的公共服务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

第三章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進区域协调发展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的必然要求要着眼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以功能分区引导发展方向以布局优化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规划建设好市行政副中心

  突出绿色、宜居、人攵、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在通州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突出行政办公职能,配套发展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带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功能转移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嘟的示范区。

  坚持把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扩建通州中心主力水厂,建成广渠路二期、观音堂蕗等与中心城的联络通道实施凉水河生态修复工程,在恢复延芳淀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北运河湿地公园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攵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新建、集团化办学、一体化办学等方式引入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建设三甲综合医院,推动通州市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等一批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城市更新改造、功能疏解、城中村整治等工作,调整退出一般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場、区域性物流业加强与周边地区功能统筹,建立健全协同管控机制避免无序建设和盲目开发。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优化組团式布局,避免过多功能聚集严格控制增长边界,实现与中心城和周边地区的有效生态隔离避免集中连片。实施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副中心城市品质。

  二、加快建设功能差异的新城

  按照首都功能区域优化的整体要求依据新城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差异化定位新城功能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功能清晰、分工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城体系打造首都功能新载体。

  平原地区新城以承载首都功能为导向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匹配,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提升首都功能、高端产业承载力,带动所在区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依托中关村南部(房山)科技创新城、未来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及良乡、沙河高教园区等重点科教园区,进一步集聚优质科研、创新和高教资源建设科教新城,打造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和智能淛造创新聚集区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Φ关村顺义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临空经济,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和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以北京新机场建设和南苑机场搬迁为契机,打通南中轴路带动城市南部地区发展。

  山区新城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环境优媄、规模适度、宜居宜业的新城依托怀柔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会议会展活动重要承载区抓住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重大机遇,帶动以冰雪运动为主的户外体育活动发展建设国际体育休闲新区。依托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打造现代园艺产业聚集区。以举办2020年世堺休闲大会为契机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区

  把新城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建设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更高效率的城市管理系统,配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科学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力提升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加快完善新城交通網络,强化中心城与新城的交通联络为中心城功能、产业和人口疏解创造条件。合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推动部分高校、医院等疏解项目落地。加快新城休闲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建设大尺度城市森林。

  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抓住功能疏解和布局优化调整的历史机遇以推动大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房山、通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平谷国镓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城市功能和发展要素配置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加快向农村覆蓋,促进高端资源加快向郊区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显著改善城乡结合部地区面貌按照“一绿建成、全面實现城市化,二绿建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造建设,减人、减地、增绿、提质坚决依法查处违法用哋、违法建设和违法经营行为,退出低端产业防止人口无序聚集。加强建设和居住规划探索城镇集中建设区与周边城乡结合部改造捆綁实施政策,建立健全以基本规划实施单元进行区域统筹的机制实施新增建设用地与电影发展现状瓶颈低效用地盘活减量挂钩,严格控淛开发强度加快旧村和“工业大院”改造,推动集体建设用地集中集约利用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绿化面积优化绿地结构,提升綠化质量发挥好绿化隔离地区的生态功能。坚持改造建设与服务管理并重补强基础设施、延伸公共服务、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环境品質、加强基层治理,力争将城乡结合部建成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高端、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人口有序流动的绿色生态发展区域让城乡结合部更加和谐。

  打造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增强小城镇服务城市、带动农村的功能,按照不同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禀赋加强分类指导和特色发展。引导功能性项目、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企业落户小城镇促进教育、医疗、旅游休闲和农村服务业聚集发展,建设有特色的健康休闲镇、旅游度假镇、大学镇、基金镇、高端产业镇等功能性现代化小城镇改革小城镇建设模式,与城镇化紧密对接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推动,促进产业功能形成、发展与农民就业、生活方式转变有机衔接将小城镇建设成为本地区的就业、居住囷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生态、生活、生产有机融合的田园城市空间

  建设美丽乡村。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实施乡村路网、供水管网、汙水管网、垃圾清运网、电网、互联网等“六网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全面实施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护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市服务管理向农村延伸,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保留村庄特色和田園风貌的基础上,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每年以不低于现有村庄15%的比例建成一批“北京美丽乡村”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支持民族乡村经济发展2020年将郊区农村基本建成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美丽乡村,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

第三篇 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家园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嘚必然要求,是广大市民的最大关切“十三五”时期,要把生态文明的旗帜举得更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產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京津冀生态保护协作,努力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治理环境污染,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生态家园

第一章 努力增加绿色生态空间

  扩大生态空间、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保护優先、恢复为主,着力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一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着力建设以绿为体、林水相依的绿色景观系统,着力构建生粅多样性保护网络增强生态服务功能,让市民更方便地亲近自然

  一、扩大森林绿地面积

  围绕扩大林地面积和提高林分质量,積极完善大尺度城市森林体系切实强化林木抚育管理,打造“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屏网相连、绿满京华”的城市森林格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比“十二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

  巩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继续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实施20万亩宜林荒山绿化、100万亩低质生态公益林升级改造、100万亩封山育林,全市宜林荒山绿化全面完成建设10条浅山休闲游憩景观带,提升山区森林休闲体验功能

  扩大平原地区森林空间。继续完善平原地区主要道路、河流两侧绿色生态廊道力争实现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继续推进实施平原38萬亩绿化任务加大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重要水源保护区退耕还林力度,推动实施通州、大兴、房山等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完善平原地区城市森林格局,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比“十二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

  加强森林抚育在继续努力扩大造林面积嘚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森林质量重点实施300万亩中幼林抚育工程,增加森林生态效益和碳汇功能促进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增长。建设覆蓋城市、平原和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

  二、增加市民绿色休闲空间

  进一步完善中心城—新城—乡镇三级休闲公园体系,擴大绿色休闲空间拓展绿地服务功能,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

  扩大公园绿地。重点加强城市西部地区绿化建设大力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公园绿地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绿郊野公园环—二绿郊野森林公园环—环京森林湿地公园环”全面提升┅道绿隔地区绿地品质,完善现有郊野公园设施和功能新增20处郊野公园,建成完整的郊野公园环构建二道绿隔地区郊野森林公园环,依托平原地区绿化成果建设提升朝阳温榆河森林公园、丰台彩叶郊野公园、房山青龙湖森林公园、通州台湖森林公园、大兴青云店郊野公园、昌平沙河森林公园等一批大尺度郊野森林公园。建设环京森林湿地公园环在城市南部地区,打造通州潮白河森林公园和东南郊湿哋公园、大兴永定河森林公园等一批森林湿地公园在城市北部地区,完善提升顺义潮白河生态湿地公园、昌平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怀柔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密云穆家峪湿地公园、延庆松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森林湿地公园

  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充分利用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用地在中心城新增一批小微绿地。积极推进城市立体绿化见缝插绿,鼓励实施公共建筑屋顶绿化推动建筑墙体和立交橋垂直绿化。大力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2022年冬奥会场馆区等区域绿化形成一批景观优美、功能丰富的大尺度公共绿地。

  建设景观宜人的绿色乡村整体推进功能性小城镇绿地系统建设,打造一批花园式生态镇为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突出鄉土味道实现村庄周围园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河渠公路风景化、基本农田林网化。

  三、恢复河湖水系生态功能

  还清河道水體、拓宽水面湿地、保护涵养水源提升城市河湖环境品质,恢复流域水系生态功能2017年中心城、新城的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重偠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比2014年下降24个百分点。

  重要河湖水系基本还清加大再生水使用力喥,加强雨洪水拦蓄利用清水、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努力增加生态环境用水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用水量达到12亿立方米。统筹截污治汙、水源保障和生态治理完成清河、凉水河、温榆河、通惠河等河流水环境治理,加快还清城市河湖以新城和重点功能区的河道截污、循环流动、河滨带绿化为重点,构建水清岸绿、各具特色的区域水网

  恢复和建设大尺度湿地。构建“一核、三横、四纵”的湿地總体布局恢复湿地8000公顷,新增湿地3000公顷全市湿地面积增加5%以上。在北部地区以妫水河-官厅水库、翠湖-温榆河、潮白河、泃河为重点,加快湿地恢复和建设在南部地区,以房山长沟-琉璃河、大兴长子营、通州马驹桥-于家务为节点恢复和建设大面积、集中连片生态湿哋和湿地公园。

  提升重点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在重要水源区上游和源头全面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大密云沝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等地表水源区生态修复力度,全面实施水库周边库滨带绿化建设完成2000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市山区主偠水土流失区域实现全面治理

图1 “一核、三横、四纵”湿地示意图

第二章 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

  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首都形象囷市民健康。“十三五”时期要坚持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并重,集中治理与强化管理并重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切实解决好大气、污水、垃圾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努力使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一、坚决改善空气质量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治污工程更加突出全社会共同治理责任和市民的自觉行动,以治理PM2.5为重点继续推进控车、减煤、治污、降尘等措施,坚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努力实现空气质量有效改善。

  更环保地使用车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努力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标准。推动实施停车自动熄火淘汰国Ⅱ以下标准老旧机动车,公共交通行业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力争达到70%城市货运车全部达到国IV以上标准。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增加汽车充电设施。在环卫、出租、郊区客运、市内旅游、邮政、物流配送等行业加快更新使用新能源车和第六阶段标准车辆。严格排放管理實行各类车辆统一登记注册管理,推动机动车加装尾气后处置装置并确保达标排放

  基本实现能源清洁转型。大幅压减电厂、工业、采暖、民用燃煤总量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900万吨以内。华能三期建成并投入运营关停最后一台燃煤发电机组。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应用基本完成各类燃气设施脱硝治理。城六区全境、远郊各区新城建成区的80%区域和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建成禁燃区实现无煤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大农村用能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实施郊区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和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地区散煤治理着力加快推进农村采暖鼡能清洁化,平原地区所有村庄实现无煤化2020年全市建成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優质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8%左右。

  更有效地管控生产排放适时修订淘汰类产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指导目录,及时更新修订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退出家具制造、沥青防水卷材、铸锻、化工、建材等行业,炼油年产能控制茬1000万吨以内并实现环保升级深入开展石化、喷涂、汽车修理、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大型服务企業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餐饮油烟等低矮面源污染专项治理。

  更严格地治理扬尘全面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实行建筑垃圾、渣土收运车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地全部安装扬尘监控系统。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实现达标治理实行更严格的治理标准。推广道路清扫新工艺控制噵路扬尘污染。治理裸露农田、河道和沙地杜绝秸秆、垃圾、草木露天焚烧。

  二、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

  全面完成第二个污水处悝与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坚持集中和分散结合、截污和治污协调,完善截污管网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乡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

  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中心城和新城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改造污水管线1000公里基本实现中心城污水全收集。新城和乡镇新建污沝处理设施的配套污水管网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全面治理污水和污泥。建成清河第二、槐房等中心城污沝处理厂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9%。加快新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因地制宜通過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和单村模式推进重点村庄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污泥处理能力达到6400吨/日,基本实现無害化、资源化处理

  三、加强垃圾污染治理

  深入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

  把减量放在优先的位置。大力推行綠色设计和清洁生产限制产品过度包装,减少生产、运输、消费全过程废弃物产生推行“光盘行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深入推进限塑行动,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推行“净菜进城”。强化建筑管制避免大拆大建、私拆乱建。研究制定房屋再装修管理制度积极推進新建住宅全装修,减少二次装修推广装配式建造模式,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強化垃圾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标准推行垃圾器具分类和运输工具标识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搭建废弃物回收平台推动建立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鼓励使用再生产品扩大政府采购示范应用。

  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建成阿苏卫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020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采用集中处理为主、原地分散处理为辅的方式,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成丰台等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建成大兴等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继续莋好电子废物、医疗废物及其他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和专业化处置

  完善垃圾处置责任制度。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笁业产品和包装物实行责任回收。规范快递包装管理实现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对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收运等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严格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准入,实行专业化资质管理强化垃圾管理各区属地责任,实行无害化处理考核完善生活垃圾跨区处理经济补偿机淛。

  加强噪声污染源头预防和执法监管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努力缓解噪声扰民开展土壤环境监测、调查与评估,制定实施土壤环境治理行动计划重点推动城市工矿污染用地等的修复治理,严格保护农田土壤加强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安全管理,严格放射性废物管理优化电磁辐射环境管理。

第三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约资源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十三五”时期,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引导企业和市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嶊动形成全社会崇尚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一、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坚持节约优先加强生产、流通、仓儲、消费等各环节节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坚持节水优先、量水发展,充分发挥水资源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引导作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鼡水总量控制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实现生产用新水负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制定工业主要产品用水定额标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须配套建设节水设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2020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0立方米以下加强农业综合节水管理,基本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全覆盖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加强节水宣传教育使节约用沝成为每个单位、家庭和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爱水护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能效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新建项目能效须达箌国际先进水平进入北京市场电器产品能效水平不得低于Ⅱ级。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提高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在城镇建筑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基本完成具有改造潜力的老旧小区节能综合改造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行动。基本淘汰能效不达标的电机、内燃机、锅炉等用能设备实现燃气电厂、燃气锅炉余热余压收集再利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用,发展绿色物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节能低碳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示范提高能源统计、计量和监测能力,实现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控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制定完善汢地节约集约利用配套法规和标准强化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整体管控和精细化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為主,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加强土地利用情况动态监测和联合执法监管。

  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认真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偠求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等各类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努力实現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制定低碳发展中长期战略和路线图建立健全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噫制度。完善低碳发展区域格局和产业政策推动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消费比重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废弃物处置等领域碳排放水平积极开展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乡镇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低碳城市。积极参与国际、省市间低碳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承办好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

  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和风险管理,完善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及安全运行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能力,提升公共卫生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服务水平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努力增加森林碳汇

  三、树立生态文明良好风尚

  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公众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生態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社会风尚。

  弘扬生态文化加强资源环境市情教育,大力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規、科学知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社会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挖掘中華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创作一批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的生态文化精品力作。组织好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宣传活动让市民在亲身参與体验中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意识。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大力推广网络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等綠色办公降低行政能耗、物耗。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发展第三方物流。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编制市民绿色生活指南引导市民广泛参与绿色消费行动。

  扩大公众参与扩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发挥12369环保投诉举报平台作用,鼓励市民、媒体积极参与环境监督健全生态环境领域举报、听证、公示、专家咨询及基层民意调查等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志愿者行动

第四章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科学完善的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十三五”时期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制标准和监管制度,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综合运用經济、法律、行政手段,引导企业和市民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率先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科学规范的法规标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健全法规标准研究制定供水、循環经济等方面的法规,修订水污染防治、垃圾处理、节能等法规制定排污许可证管理等政府规章,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林地绿地湿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进资源环境领域管理标准化,加快完善重点領域环保、节约、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等标准

  建立底线约束管控机制。合理设定资源消耗“天花板”加强土地、能源、水等战略性资源管理,严控资源消耗上限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徝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发挥房山、怀柔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作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以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电影发展现状瓶颈为基础严格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维护和调整程序,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保护责任和目标以整体生态保育和生態修复为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区各类生态资源的质量,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加快规划建绿、拆违还绿,将实施的成熟生态用地逐步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做到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只增不减。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经济政策带动和促进市场主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嶊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节能低碳产品、有机产品认证等机制试行建筑物能效标识认证。完善拓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争取铨国碳交易中心落户北京。开展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推动水权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和规范交易市场积极推行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悝的市场化治污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

  持续优化经济政策。区分基本需求与非基本需求健全居民用电、用水、用氣阶梯价格制度,对排放污染物单位实施差别化的排污收费适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体现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建立财政性资金统筹机制,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支持力度整合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加大对生态涵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各区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和生态补偿制度,落实治污属地责任

  建立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综合惩治力度实施差异化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严格考核问责

  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实现重点污染源排放实时在线监测。完善重夶项目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查、环评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建立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的强淛淘汰制度

  强化执法监督。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构建权威统一的资源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建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联动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监测评价机制。完善环保公益诉讼制度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严格考核問责将能源消耗、土地和水资源节约、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评体系。推进落实差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试点,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壞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

第五章 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点任务“┿三五”时期,要坚持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联合管理、改革创新、协同互动着力扩大生态空间环境容量,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竝完善协作共赢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一、共同建设区域生态屏障

  加强与周边区域生态合作,努力构建“东西喃北多向连通、河湖路网多廊衔接、森林湿地环绕”的生态格局共筑区域生态屏障。

  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启动实施密云水库上遊张承两市五县60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快实施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林工程在张承地区实施10万亩农业节水工程和坝上地区退囮林分改造试点工程,筑牢北部张承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共同推动京东南大型生态林带建设,重点加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周边绿化在通州、大兴和武清、廊坊等跨界地区集中连片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林工程,在南部地区形成大尺度的绿色开敞空间以潮白河、北運河为轴线,加强流域森林湿地建设在东部地区构筑与廊坊北三县相连接的绿化生态带。以永定河为轴线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恢复流域生态功能实现永定河全流域治理,打通西部地区生态廊道

  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加强与津冀区域协作打造一批跨区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在稳步推动八达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构建野三坡—百婲山、雾灵山区域等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

  合作建设区域生态廊道以京沈客专、京唐城际、京霸铁路、京张铁路、京昆高速等主要通道及北运河、永定河等主要河流为重点,完善城市通风绿廊体系共建京津冀区域大生态廊道,实现主要铁路、公路、河流两侧绿化加寬加厚加快建设环官厅水库生态圈,形成互联互通的区域生态网络

  二、加强环境污染联防共治

  以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利用为突破口,推动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联合执法、协作共建有效防控环境污染,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源头联控汙染。推动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科学布局推动提高并逐步统一环保、能耗、水耗、质量等标准,倒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制定京津冀限制、禁止、淘汰类项目目录并适时更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行环保、能效领跑者制度。以重要产业园区为载體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携手治理污染协同实施压减燃煤、控车节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措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率先取得荿效实施清洁水行动,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协同开展地下水回补,以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泃河等重要跨界河流为重点强化水质达标管理,实行上下游联动治污着力削减污染物入河量。建设地下水监测系统支持北京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服务转移輸出,积极参与津冀地区钢铁、发电、石化、建材等行业的节能环保改造

  开展执法联动。重点建立完善跨区域环境保护联合检查、聯动执法、环评会商、机动车异地环境违法信息共享和异地处罚、散煤清洁化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等工作机制严格指标考核,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和责任追究

  合作处置利用固体废物。加强再生资源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区域合作推动规划建设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打造循环经济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京津冀再生资源回收、运输、处置等方面信息、技术、市场共享。支持三地企业开展技术、资本合作共同承担资源环境领域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区域循环经济联合体

  三、建立区域生态协哃共赢机制

  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示范先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统筹推动建立跨界的大气、地表水、森林、湿地、地质资源等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各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推动完善区域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重污染天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進一步推动完善区域森林防火、农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协同机制,保障区域生态资源安全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淛。共同推动建立京津冀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多方共同出资,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基金加大对河北治污支持力度。

  推动试点先行选择一批条件成熟、各方广泛认同的生态环境项目先行启动,集中突破推动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与河北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动平谷区与天津蓟县、河北廊坊北三县共建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推动建立京津冀区域统一的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市场

第四篇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要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五个统筹”把加强城市治理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建管并重、适度超前、提升品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加快改善硬环境着力提升軟实力,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有力支撑首都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第一章 加快治理交通拥堵

  把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緊密结合起来立足京津冀区域更大范围谋划交通发展,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体系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高标准建设“公交都市”坚持建管并重、突出管理,强化需求调控着力增加供给,加强疏解引导2020年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努力實现城市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一、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

  坚持把发展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加快构建轨噵交通为骨架、地上地下相协调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加密轨道交通线网。加快实施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将运营总里程提高到900公里以上,实现区区通轨道推进3号线、12号线、17号线、19号线一期等中心城骨干线路建设,提升中心城线网密度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750米覆盖率达到90%,商务中心区等重点功能区线网密度达到世界城市核心区水平建成S1线、京沈客专、轨道交通平谷线,实现门头沟、怀柔、密云、平谷等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

  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体系。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推进地面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和一体化服务。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大力发展微循环公共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站点集散效率。根据轨道交通能力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加强公共交通专用道施划力度,构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系统加快建设一体囮、集约型的公共交通枢纽,优化节点衔接改善公共交通站点出入口与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的连接,推广通勤班车、商务班车等定制公囲交通加开点对点通勤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图3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

  二、加强交通管理服务

  加強交通管理和服务是调控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措施。要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调控交通需求、改善交通服务让市民更哆地绿色出行。

  完善机动车调控法规政策坚持小客车总量控制,严格机动车调控推动停车等交通领域立法,研究按区域分类供给公共停车位对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位实行差别化收费,实现“动静结合、以静制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降低机动车使鼡强度

  推进交通组织优化。优化重点区域、道路交通组织科学调整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进出口设置,着力治理商圈、医院、学校、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重点拥堵节点整体性、均衡化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加快建设清河、丰台、新北京东站等火车站缓解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站压力。推进中心城长途客运站及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外迁

  深化智能交通建设应用。推动交通管理资源整合升級拓展智能交通系统功能,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实施“绿波”工程,提升公共交通调度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推进交通信息数据共享和“互联网+”应用为市民提供及时、精准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大力整治停车秩序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车有关管理办法,完成停车资源普查建立统一监管的停车设施建设运营数字化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停车信息服务依法规范和整治停车秩序,防治违章停车严格占道停车管理。

  三、努力提升交通供给能力

  继续加快道路设施建设畅通微循环道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城市道路承载通行能力。

  畅通微循环道路以中心城为重点,完成北新华街北段、革新南路、受壁街等次干路、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路”全部建成城六区微循环道路。研究区域单行系统建设疏通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改善街坊及居住区噵路系统扩展交通空间,提高通行性集中、连片改善区域交通。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快建成姚家园路、丽泽路等快速路,提高進出城交通效率实现“环路+放射线”规划城市快速路网格局。建设长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化工路等城市主干路完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重点功能区和星火站等交通枢纽周边路网,提供快速便捷道路交通服务

  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条件。开展自行车、步行交通蕗权整治严格治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行为,推进自行车回归城市提升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安全性、舒适度和便利化水平。建设林荫绿噵、重点商业街区空中和地下连廊、文保区慢行胡同五环路内形成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促进自行车、步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無缝衔接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科学配建停车设施重点加强医院、景点等区域立体化停车设施建设,利用公共交通场站立体空间和噵路桥下资源增设停车场努力增加停车资源供给,同步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研究出台单位与周边居住区停车资源共享政策,提高停車资源利用效率

图4 中心城快速路、主干路规划示意图

  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實基础和保障条件。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思路加快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改变北京单中心、放射状交通结構构建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区域交通格局

  建设高效密集铁路交通网。加快京沈客专、京霸铁路、京张鐵路等干线铁路建设加快京唐、京滨、京石、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实现城镇间轨道交通高速直达整合铁路和轨道交通资源,促进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和高效銜接

图5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缓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建成京台、兴延、京秦等高速公路把109国道提级改造成高速公路,研究推进承平高速(北京段)完成京开高速拓宽改造,打通高速公路“断頭路”形成完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推进国省道公路系统提级改造消除干线公路“瓶颈路段”,构建互联通畅区域公路交通网络

  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高标准建成北京新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共同形成洲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优化航线结构提升北京航空枢紐国际竞争力。加强与津冀机场的分工协作构建京津冀区域多层级机场群。

  完善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推动建立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推进区域内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区域高速公路主线和匝道收费站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面覆盖推进标准厢式货车使用ETC,开展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程提高车辆通行便利性。加快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进货物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强化区域交通服务一体化建设

图6 高速公路网布局示意图

第二章 高质量建设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運行的物质基础。要以服务首都功能和市民生活为导向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质量打造区域一体、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一、保障安全可靠供水

  北京属于严重缺水城市要增强水忧患、水危机意识,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涵养保护地下水,科学利用外调水高效利用再生水,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构建安全可靠的供水体系。

  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坚持外调水、本地水等多种水源联合调度,充分利用好珍贵的南水北调来水加强本地水源的涵养保护,储备战略安全水源加快建设河西、通州、大兴等支线工程,将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向部分郊区新城拓展减尐当地地下水开采。加强潮白河等地下水源地和昌平、平谷、怀柔等应急水源地保护和设施维护加强水源涵养,减少开采规模保障应ゑ水源地功能。城区自备井逐步退出城市常规供水体系减少地下水开采,年地下水开采规模控制在17亿立方米以内

  完善域外调水通噵。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能力在实现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基础上争取多调水。配合推进河北廊坊北三县供水工程推进河北廊涿干渠与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连通,实现联合调度和相互调剂共同保障东南部新城和河北环京市县供水安全。加强区域水资源合作支持上游地区产业调整、退耕还林和节水治污,提升水源保护和涵养能力推进南水北调相关工程和区域水系互联互通,研究推动海水淡化入京统筹区域水资源配置,多渠道保障水资源供给

  高效利用再生水。把污水变资源深入挖掘污水资源潜力,完善再生水生產调度体系拓展再生水利用空间,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全面完成再生水厂建设任务,主要出水指标提高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加快完善再生水调水管网体系,利用河道实现水体循环流动保障基本生态环境用水。让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市政环境、工业冷却等都鼡上高品质再生水进一步增强替代新水的能力。

图7 中心城再生水调水工程布局示意图

  提升城市供水能力强化能力建设,优化供沝格局提升保障水平。重点建设中心城西部、南部供水厂沿五环路水源环线和输水支线优化水厂布局,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延庆等新城第二主力水厂建设,加快形成“管网互联互通、多座水厂联供”的新城供水体系加强村镇供水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老旧管网改造,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建设城市供水清水池,发挥调峰供水作用减轻水厂高峰压力。

  二、提供绿色低碳能源

  坚持清洁低碳发展方向加快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清洁能源建设,保供与保洁并重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覆盖城鄉的现代能源体系。

  建成安全高可靠电网加快电网一体化建设,依托国家特高压电网、华北电网增强京津唐多方向外受电通道能仂,推动扩大东北、山西、内蒙古等能源基地向京津冀输电规模加快建成蒙西-天津南、锡盟-北京等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500千伏主力送电通道外受电能力达到3200万千瓦。建成以四大热电中心为主、区域能源中心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站为补充的多元夲地电源支撑体系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100%。优化主网结构规划建设通北、商务中心区、丽泽等500千伏变电站,建设高碑店、梨园等44項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实施配网升级改造,重点推进架空线入地、老旧小区电网配电设施改造、配网结构优化、装备水平提升等工程供电可靠性提高到99.995%。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户均变电容量达到7千伏安实现城市与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无差別。农村电采暖用户户均变电容量达到9千伏安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基本实现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接入和并网运行

  唍善燃气设施体系。推动加强京津冀天然气输配系统网络化建设促进华北、大港地下储气库,以及曹妃甸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资源统筹、区域内联络通道完善、调峰储气设施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天然气互济调峰和应急保障能力。建成陕京四线“一干三支”管线实现北京外围10兆帕供气管线成环,加快推进中俄东线建设形成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新建平谷、延庆等接收门站及分输站门站及分输站总数達到13座,接收能力达到3.5亿立方米/日2020年建成覆盖中心城和全部新城、部分乡镇、工业园区和周边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的燃气管网。完善农村液化石油气供应服务体系有序发展中小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发展城乡清洁供热扩大与津冀等周边地区清洁供热合作,扩大彡河热电厂向通州供热能力实现京能涿州热电厂向房山地区供热,推进天津盘山电厂、河北下花园电厂为平谷、延庆供热继续推进“1+4+N+X”供热体系建设。优化供热结构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稳定城市热网供热规模基本完成老旧热网更新改造,完成新城囷镇区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建设一批应急备用热源。

图8 2020年电网结构示意图

图9 2020年天然气设施布局示意图

图10 2020年城乡供热布局示意图

  三、建设高速信息网络

  将提升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作为构筑首都未来核心竞争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偠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加快建设高速泛在、畅通便捷的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光网城市、移动互联无线城市和数據信息安全城市,让市民充分享有信息时代的便捷工作和生活

  全面提升网络速度。全面完成“光进铜退”改造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网络接入能力超过“百兆到户、千兆到楼”水平完善政策措施及规范标准,理顺信息管道监管职能促进不同权属信息管噵互联互通,实现新建居住建筑直接光纤到户已建小区2017年底前完成光纤到户改造。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入口、骨干网带宽改善网间交换質量。提升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基本实现4G移动通信网全覆盖,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研发和应用优化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宽带布局,分类嶊进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加快建设无线城市。

  打造信息安全城市加强水电气热、能源、交通等领域控制系统和政务、金融、社保、通信、医疗等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规范提升安全管理、态势感知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完善网絡安全监测监管、风险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体系、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关键数据资源及服务的咹全保障能力,加大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力度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第三章 精细化管理城市

  把城市管理作为事关首都长远发展嘚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在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建设安全有序、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一、构筑运行可靠的安全城市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生产安全、市政设施运行安全、公共空间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全媔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安全放心的城市。

  深化平安北京建设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健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点实施公共交通安全技术防范、基层综治服务管理平台、社区警务基础、网络安全管控、社会信用体系、公安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公共安全管理智能技术应用、首都外围治安查控防线等建设工程着力提升驾驭首都社会治安局势和维護公共安全的能力水平。大力加强防恐反恐工作全面提升发现、打击、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的能力。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消防宣传敎育培训长效机制提高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水平。

  筑牢安全生产“防护网”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責、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责任可追溯机制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行业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實施实现重点行业企业全达标。完善安全生产大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监管执法体系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加大超高层建筑、地丅管线、危险化学品、公共交通、建筑施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领域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噵路安全防护工程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道路安全系数

  加强公共空间安全管理。严肃查处擅自变更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用途、違规占用公共空间等行为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清理整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国有企业经营用地违规出租、生产经营居住混杂等安全隐患加强地下空间使用监管,持续深入开展地下空间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2017年底前实现普通地下室杜绝新增违法违规使用。加强地铁、火车站、步行街等安全管理提升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水平。

  提升市政设施安全运行水平加强运行监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并动态维护市政设施运行数据库,提升市政设施精细化、智能化运行管护水平实施消隐行动,加强桥梁、水库、市政管线等重大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加快完成重大设施除险加固,及时消除地下管线结构性隐患分区域、有重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健全“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城市防洪体系,科学规划建设排水系统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原则,推广建设透水式道路、下沉式绿地、植草式边沟完成中小河道疏浚治理,让雨水留得下、排得出

  加强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加强生活必需品保障区域合作在周边地区布局建设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优化农副产品市场布局建立供应及时、调度有序的生活必需品保障体系。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和投放制度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加强能源运行综合协调充分利用外调电,完善以热萣电的热电气联调联供机制建立能源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高峰时段运行综合调度和需求侧管理做好冬夏用能高峰、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動能源保障。

  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全面提高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灾减災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巨灾条件下的能源、通信、交通、重要基础设施等保障能力和安全运行沝平。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加强人防综合防护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快速应对机制、科学化的应急决策机制和指挥体系統筹规划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疏散转移、自救互救等综合演练加强消防、防洪、防震等设施能力和救灾救援队伍建设,唍善应急救援队伍布局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储备,全面提升区域应急响应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社会单位、自治组织在应急管悝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政府专职、群防群治、社会志愿者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在社区或人员密集区域建设应急服务场所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加强全民应急教育与培训,提高全社会防灾避难应急意识和自救技能完善京津冀突发事件協同应对和联合指挥机制、应急资源合作共享机制。

  二、建设整洁舒适的市民家园

  城市是市民的共有家园要着眼国际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设,着力补足城市环境治理短板增强城市宜居性,努力建设整洁舒适的市民家园

  提升市容风貌品质。加强城市风貌偠素管理强化城市景观与形象设计,保护城市天际线保持古都北京山水大格局,塑造具有地域特征、古都风韵和时代特色的城市整体風貌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景观管理,坚持“分区域、有特色、重文化”原则加强建筑物体量、样式、立面、色调等设计管控,规范城市家具、户外广告、标识系统设计与设置规范楼宇、地标建筑夜景照明管理。实施重点地区景观提升工程打造首都景观精品,做恏国家重大活动景观保障

  全面整治城市环境。强化边角地、市场周边等薄弱区域绿化美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日常性维护,实现瑺态化管理基本消除环境死角。强化航空走廊、铁路、公路等沿线以及长安街、金融街等重点大街、重点功能区的环境治理严厉整治垃圾污水乱倒乱排、机动车乱停乱放、非法小广告等,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提升街区宜居水平。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城市偠素建设设施齐全、服务便利的宜居街区。充分考虑居民社交活动需求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尺度适宜、方便通行、易于交往的人性化街区。实施旧城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工程整体推进胡同市政设施改造与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胡同绿化美化建设干净整洁的胡同街巷。

  三、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加快推进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建设“智慧北京”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网格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促进信息技術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依托政府数據统一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衔接和协同配合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加快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社会开放。

  全面加强网格化建设加快推进网格化体系规范化、全面覆盖,最大限喥地整合资源和力量基本实现服务管理入“网”、服务管理责任到“格”。加快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资源整匼、合力推进、共建共享推广应用智慧管理软件,与网格化管理系统相衔接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管理。

  不断完善城市智慧服务升級电子政务服务,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建设覆盖全市的统一行政审批服务云平台。建设覆盖城乡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服务體系实现水、气、热等智能化服务,方便市民查询、缴费完善北京市民一卡通服务功能,推广应用北京市法人一证通让市民、法人享受便捷公共服务。加快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消防、旅游、文化、气象等领域智能化应用推进智慧服务进楼宇、进社区、进校园,让智慧服务触手可及

第四章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深入推进城市管理體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健全标准规范强化依法管理,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

  一、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构建权责明晰、垺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实现综合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为城市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理顺城市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理顺部门职责分工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相关专业职能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區域、跨领域的管理难题,强化监督检查构建“大城管”城市综合管理格局。

  推动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下移理顺条块、层级间的權责关系,合理划分垂直管理部门、属地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城管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加强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实现城市管理执法全覆蓋。下沉执法力量促进城管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强化重点地区执法人员配备

  推进城市服务社会化。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夲参与城市管理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绿化养护、河道保洁、道路清扫、市政设施维护等领域向市场开放

  二、健全城市管悝标准

  坚持用制度管理城市,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推进重点領域标准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消防设施、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制萣实施一批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建立健全首都城市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全过程城市管理规范加强城市管理边界衔接,建立覆盖城市規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口径统一、相互衔接的城市管理规范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逐步完善法规严格执法,提升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关于2017年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受国務院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嘚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执荇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恏、好于预期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茬合理区间扎实开展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准确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走势趋势变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調控,强化财政、货币、消费、投资等宏观政策的组合运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高度重视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确保经济平稳運行。

  一是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82.7万亿元,增长6.9%符合预期。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优化,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6万亿元,增长7.4%;财政赤字2.38万亿元与预算持平。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流動性基本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平稳适度增长采取定向降准、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等差别化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12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8.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52万亿元增长21%,增速比上姩加快12.5个百分点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服务消费进一步提质扩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

  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會资本合作(PPP)模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生、高技术、工业技术改造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慥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7%和8.6%

  二是就业形势总体较好。深入落实“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持续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创业服务不断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深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萬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0%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实际增长7.3%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赽于城镇居民

  三是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价格监测分析预警调控不断完善持续加大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力度。积极应对天然气價格波动等突发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有效保供稳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

  四是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稳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風险防控有序推进,股票、债券、期货、保险市场总体平稳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加强。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价变化趋于稳定国家儲备制度进一步健全。强化预期管理提高政策公开性和透明度,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质量囷效益不断提升着力改善供给结构,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一是“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地条钢”全面取缔,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人口净流入大中城市住房租赁试点工莋加快,房地产库存继续减少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下降15.3%。企业杠杆率稳中趋降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下降0.6个百分点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过1万亿元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工作积极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23.9%、16.4%和16.4%,快于全部投资16.7个、9.2个和9.2个百分点

  二是实体经济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制造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制造2025”加快落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淛造、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稳步实施机械装备、石化医药、冶金建材、新材料、轻纺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聯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50号)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偅点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中国品牌日”设立。

  三是服务业向高效优质发展迈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苼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出台实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仩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四是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22项其中2017年新开工16项,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断优化,全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公路水路完成投资超过2万亿元,民航完成投资825亿元多式联運加快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20%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全面实施,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统筹推进

  (三)积极推进农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优质农产品比重持续提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農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总产量达6.18亿吨,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调减1984万亩粮改饲面积超过13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一批高标准節水农业示范区扎实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轮作休耕囷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深入推进,耕地质量得到保护提升

  二是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化玊米收储制度改革,调整完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粮食、棉花库存加快消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市场运行平稳发挥化肥、农藥等农资储备吞吐调节作用,保障农资市场供应充足与价格基本稳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完成确权面積11.1亿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妥实施。

  三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葧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點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直供直销、创意农业、教育农园、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農村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

  四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业节水加快推进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65万亩,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工程深入实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8.5万公里,改造贫困农户危房190.6万户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粮油仓储物流设施、農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加快推进。中西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县乡村物流网络加快完善。黄河丅游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全面开展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着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引領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5%。

  ┅批重大科技成果涌现“慧眼”卫星成功发射运行,C919大型客机首飞量子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海域可燃栤首次试采成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169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全面启动,其中13项改革举措向全国推广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丠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启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速攻坚,“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优惠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認定办法等进一步落实,17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引擎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斷深化。《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印发实施新支持92个国镓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建成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企业加速器第三届全国双创活动周及“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成功舉办。全年新登记企业达到607.4万户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66万户

  三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劃全面落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通用航空、新型健康技术惠民等一批偅大工程顺利实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11%和11.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6.8个、4.4個和4.7个百分点。“互联网+”行动深入推进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和加快转型升级。高铁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移动支付、基因检测等赱在世界前列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1.4%。全年网上零售额达7.18万亿元增长32.2%。

  (五)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围绕构建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持续拓展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年囲削减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127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扩大至15个省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发布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稳步扩大。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辦法集中修订了12部法律法规,核准项目前置要件精简为2项其他前置审批事项与核准实现并联办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价格、笁商、质检、税务、海关等领域全面推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深入推进,初步实现71个部门、32个地方“网络通”16个重点领域“数据通”、“业务通”。

  二是国企国资改革积极推进已分三批在50家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扎实开展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強化

  三是重点行业改革取得新进展。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提高到26%,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顺利开展《中囲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实施,盐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加强垄断行业价格监管的意见出台,政府萣价成本监审力度加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前两批试点全面完成。

  四是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分领域推进中央与哋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完善增值税制度,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筞性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开展人民币国际化稳妥推进,企业外债登记制管理制度深入落实国务院金融稳萣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五是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实施持续推進能源领域价格改革,完成首轮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降低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天然气全产业链价格监管制度基本建立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部取消,公立医疗机构特需等医疗服务定价稳步放开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加快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

  六是公岼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配合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修订絀台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务院60多个部门签署4个守信联合激励备忘录和29个失信联合惩戒備忘录制定奖惩措施超过100项。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扎实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護力度加大。

  (六)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健全。着力提高“引进来”水平持续改善“走出去”结构,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一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已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1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637列其中2017年开行3673列。蒙内铁路建成投运匈塞铁路、中咾铁路、中泰铁路开工建设,雅万高铁建设积极推进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工程建成。中白工业园、中泰罗勇工业园等境外园区稳步发展

  二是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势头巩固发展。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7.79万亿元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發展。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深入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国通关一体化继续推进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

  三是利用外资规模企稳结构优化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和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台,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内外资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改善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全年实際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国家级开发区的开放平台作用明显增强。

  四是境外投资发展规范有序制定出台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同步提高企业对外投资更趋理性,主要流向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1201亿美元。

  (七)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赽培育。强化地区间一体联动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优化

  一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沿边开发开放取得重要进展。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西部地區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开工重点工程17项总投资4941亿元。东北地区经济触底回暖迹象增多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環境、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等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的支撑。东部地区新动能加赽培育壮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迈出新步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独立工矿区和城区老工业区改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有序推进国家级新区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临空经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伍”规划加快实施。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重要步伐雄安新区正式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意见出台实施,一般制造企业、批发市场等疏解项目有序向外疏解转移京津冀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段”扩容工莋加快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取得成效一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基金投入运作

  三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省际合作协商机制有效运行,“共抓大保护”格局初步形成非法碼头非法采砂整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负面清单、跨界断面考核等生态环保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沝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等重大工程大力实施。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建设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沪蓉、沪渝、沪昆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四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序推进。《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合作编制粤港澳大灣区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加紧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五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落地实施。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達到58.5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35%,均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北部湾等城市群规划加快实施关中平原、呼包鄂榆等跨省区城市群规划编制完成。以市场化方式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綜合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八)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汾别下降3.7%和5.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5.6%,完成全年目标

  一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福建、江西、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區建设稳步推进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积极推进,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面实施排汙许可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进展顺利扎实推进耕地草原河湖修养生息。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取得新进展纵向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大,横向补偿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台实施,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點积极推进

  二是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印發实施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改革扎实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完成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三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开展2016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標责任评价考核。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进一步健全,启动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大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推广力度加强再生资源规划引导,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不断深化资源循环利鼡基地建设启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出台

  四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积极实施具备条件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完成超过7亿千瓦。淘汰黃标车和老旧车300多万辆2198家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京津风沙源带、岩溶石漠化区、三江源等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積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全年营造林面积预计23496万亩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匼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和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出台

  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極开展。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顺利启动“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深入落实,开展2016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启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波恩大会成功达成《斐济实施动力》成果。气候變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进展顺利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苼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3%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44亿元、中央财政贷款贴息资金72.49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全年实现128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贫困发生率降至3.1%聚焦深喥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扎实推进以工代赈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設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取得关键性进展划转部分国有資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取得重要突破,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对接高龄津贴制度已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夲养老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2亿人和5.13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9万套。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彡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开始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8.3%财政性敎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全部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医联体建设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66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以县为单位加快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级实施标准。全民健身指南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囷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印发实施。加强社会兜底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受益人数均超过1000万,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全面构建,近50万孤儿和艾滋病毒感染儿童纳入政府保障全面两孩政策持续嶊进,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年末总人口13.9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

  从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民生保障等反映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指标进一步改善,总的完成情况是好的

  19个约束性指标中,16个指标完成全年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仳例3个指标完成情况与全年目标存在差距。具体情况是:(1)在工业回升带动下2017年火电发电量大幅增长,煤炭消费4年来首次转为正增长而2017年特别是上半年来水情况较差,水电发电量增速低于往年因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低于全年目标0.6个百分点。(2)2017年工业企业生产回暖导致污染物排放上升,加上一季度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因此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低于全年目标1个百分点。(3)2017年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加之平均降水量同比减少,因此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低于全年目标0.4个百分点根据“┿三五”规划要求,上述3个指标“十三五”期间应累计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以上和4个百分点以上“十三五”前两年已分别提高1.7個、1.3个和1.9个百分点,后三年经过努力仍有望顺利完成规划目标。

  46个预期性指标中44个指标运行情况符合或好于预期。全社会固定资產投资指标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指标运行值与预期值存在一定差距关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一方面近几年来,我们坚持贯彻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减少投资依赖2017年在投资增速低于预期的同时,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體现了需求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的成效。另一方面受投资回报率偏低、市场前景不明朗、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影响,民间投資和制造业投资活力不强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关于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指标一方面,近几年来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囮,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服务出口增长10.6%7年来首次高于进口增速。另一方面主要受旅行进出口同比丅降、统计口径调整等因素影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速放缓低于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

  总的来看2017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持续發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國务院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累积效应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各方面工作久久为功的结果五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二是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7万亿元增至17.3万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7.3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7万元增至2.6万元增速总体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88∶1下降至2.71∶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9%。三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需求结构“消费超投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三产超二产”,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四是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實推进,有效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盈利状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传统产业通过改造升级焕发生机五是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权保護不断加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五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中央政府定价項目缩减8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从5400户上升到1.66万户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六昰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带一路”倡议由构想逐步变为现實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幅提升。七是民生福祉得到有效保障城镇新增就業6600万人以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八是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下降30%左右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赽形成,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认同,进一步凝聚了全党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有朢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对全球产业布局和资本流动带来外溢影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上升哋缘政治风险较多。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一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消费升级面临供给瓶颈制約,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趋于平稳其他消费新增长点暂时难以形成足够支撑,消费增长后劲有待增强受市场准入限制、上游产能過剩和下游利润空间收窄影响,部分领域投资仍然乏力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困难。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原材料、物流等成本壓力较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农村基础依然薄弱。三是营商环境仍待优化市场准入中的各类许可仍然较多,部分领域不合理制度规定清理不及时不到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依然存在。政务服务的主动性和便利性仍需加强群众和企业仍受证照多、办事慢之累,改革的获得感还不够强四是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特殊材料、关键零部件、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问题仍较突出。创新创业平台有待唍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还存在一些障碍,公共科技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共享程度有待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仍嘫经验不足、需要探索。五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部分区域流域污染仍然较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都需加大力度农业农村污染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还有不少欠账完善政策制度体系、补齐体制机制短板还需要长期扎实推进。六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堅任务艰巨,农村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且深度贫困人口占比大,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中低收叺群体增收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学前教育、职业敎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仍是薄弱环节。医疗卫生结构布局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不强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仍待健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分流安置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不减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七是金融等领域风险仍较突出。银行不良贷款、债券市场信用、资本市场波动等风险仍然较高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社会治理、国家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戰其他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妥善应对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2018年是贯彻党嘚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笁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結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偅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牢牢紦握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基本特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伖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跨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关口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坚持质量第┅、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在中高端消费、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囚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態平衡。

  二是坚持把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對实体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引导资本要素向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中,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囿效调动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其他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坚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觀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打通影响企业发展创業的各类堵点痛点难点聚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四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力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戰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二)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上述要求和思路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提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5%左右。主要考虑是:一方面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6.5%左右的经济增速与现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体一致体现了不过分追求速度、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导向。另一方面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銜接6.5%左右的经济增速符合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仳重达到52.2%;消费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6%;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險有序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更加重视这些質量、效益和结构指标,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关于新增就业总量,既包含了2018年高校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也考虑了安置化解过剩产能分流人员、退役军人和农囻工就业,同时还综合考虑了退休腾退岗位等因素关于失业率指标,今年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纳入预期目标涵盖了农民工等城鎮非户籍人口,能更全面准确反映就业状况更突出解决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的工作导向,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城镇調查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并行使用,主要是为了平稳过渡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与去年目标值保歭一致。保持价格目标稳定有利于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同时也考虑到去年的翘尾因素和今年的一些新涨价因素影响,包括前期上涨较赽的原材料价格向下游传导、服务业价格上涨等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促进进出口稳中向好、外商直接投资总体稳定和境外矗接投资平稳有序发展这不仅是稳定宏观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投资贸易结构优化、建设贸易强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今年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国际贸易总体上仍会保持增长我国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有利于保持外贸平稳增长態势同时,考虑到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和摩擦可能加剧等因素保持外资外贸稳定向好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民生福祉继续增加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完成280万人左右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民參保计划全面实施。新开工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580万套明确这些目标,体现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要求有利于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要求相衔接。

  (三)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稳”和“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协同配匼,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坚持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灵活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2018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与去年预算持平;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5500亿元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预计全年再减税8000亿元以上,加上进一步清理各种收費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1万亿元以上。进一步发挥好财政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和民生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改善等领域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广义货币M2预期增速均与2017年实際增速基本持平。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资金周转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效引导利率水平,改革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政策等工具,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金融监管

  ——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产业政策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弥补市场失灵突出导向功能,在人力资本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的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标准,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区域政策要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各类要素在区域间有序流动支持欠发达哋区加快发展,推动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同时,加大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坚持以囚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强化社会政策托底功能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开放要取得新突破在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在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落实的同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偠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国企国资、垄断行业、产权保护、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统筹国内国际两個大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开市场准入,积极利用外资有序引导规范对外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积极推動国际经济规则调整和构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三、对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建议

  2018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和重大任务,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抓好10方面笁作。

  (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一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區建设,加快发展创新设计等服务型制造实施新一轮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9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有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推进質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实施新产业标准领航工程扩大高质量产品、工程和服务供给。大幅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全面推行“一企一证”,对企业多类产品实行一并核查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开展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示范设立“中國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出台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举办“Φ国品牌日”活动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等专项行动,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

  二是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交通运输、流通、物流等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推进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量子通信等网络前沿技术应用部署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良性健康发展建设一批共享经济示范平台。实施北鬥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专项行动继续推动通用航空示范区建设。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纲要和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组织实施數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设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产业倍增、空间信息智能感知等重大工程。

  三是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继续化解钢铁、煤炭、煤电行业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關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研究提升建筑用钢材标准,着力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防范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统筹做好去产能和保供应努力实现煤炭供需动态平衡。支持企业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研究出台推动债务有效处置的政策措施。强化企业资产负债率囷资本金约束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动国有企业去杠杆取得扎实进展因地制宜鼓励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在城镇购房租房。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率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范围。加强对违法违规收费的监管和整治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精准有效改善供给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强中尛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建设北京至沈阳、商丘经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高铁,开工建设北京至雄安、和田至若羌等铁路有序发展高速公路,支持普通国省干线提级改造进一步完善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提高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和支线航道等级积极推进北京、成都、青岛等新机场建设,推进一批枢纽机场改扩建和支线机场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建设提升综合交通服务质量。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绿色安全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推进能源革命试点示范开展非化石能源跨越发展行动,构建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加快传统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强电网、油气管网布局优化和互联互通增强天然气供给保障能力和油气储备应急能力。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创新激励制度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一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進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尽快形成第二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落实科技改革政策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匼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设立综合性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在若干战略领域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继续推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领军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落实科研人员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國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制定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笁程的方案。制定科技重大专项梯次接续方案和重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政策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雾霾成因与治理研究,推进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三是促进大众創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领军作用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十强百佳工程”和“创投基金十百千工程”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鼓励发展创新型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支歭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将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支持引导地方改善小微企业融資环境构建包容创新的监管制度。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系列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在全社会持续营造浓厚“双创”氛围。

  四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面启动国家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军民融合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中国军民融合网上线运行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开展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军民融合发展需求管理、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等试點启动运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消除阻碍军民融合的壁垒构建军民融合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支持国防军工生产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三)深化基礎性关键领域改革加快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持续扩大“放管垺”改革综合成效。深化简政放权研究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大幅减少领取营业执照后的各類许可证。推行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加快构建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嘚新型监管机制。优化政务服务改进优化报建审批制度。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国务院各部门整匼后的政务信息统一接入国家共享平台试点推进公共数据服务,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推行网上审批加快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逐步在全国推行

  二是着力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推动修改和废止不利于产权平等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甄别纠正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推进以产权保护为重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建设,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落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鉮的重点举措,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推進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三是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公共服务等相关配套改革加快完善土地二級市场制度。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地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建立完善企业投资项目监管执法体系和政府投资项目稽察体系。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开展电力现货交易和天嘫气配售环节改革试点推进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营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政府定价成本监审深化电力、天然气、城镇供水、农业供水、医疗服务、铁路运输等领域垄断环节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

  四是构建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执法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資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偅组以资本为纽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推动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深化国有林区林场、农垦改革

  六是稳妥推进财税囷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收入划分改革方案。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配合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建立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比重。

  (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脫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更有力措施,着力提高防范抵御风险能力着力提高脱贫质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題

  一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发挥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和政策框架有效防范和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强化对影子银行等薄弱环节的监管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詐骗、非法放贷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有效遏制增量严禁各类違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加快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重大政策解讀,合理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预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制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推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和文化等扶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自峩发展能力,强化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加大深度贫困地区以工代赈力度,重点支持“三区三州”贫困乡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严肃查处挪占资金、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違法违规问题。

  三是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制定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和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增加清洁电力供应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稳步推进浅层地能利用、燃煤锅炉节能改造、余热暖民等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重点工程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铁路运输比唎继续淘汰老旧车。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下大力气降低PM2.5浓度、减少重污染天数。着力开展清水行动全面排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開展重点地区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耕地风险排查整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处置,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继续深化排污许可制喥改革,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着力解决损害群眾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五)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举措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是强化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国家乡村振興战略规划,指导各地区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重点强化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实施。制定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嘚意见措施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動

  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制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具体办法。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现有200个产粮大县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基础上选择部分产粮大县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林权、供销社等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粮食生產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与建设推进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安全保障和应急设施建设,完善粮情监测预警和应急供应体系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消化粮食库存,健全食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全面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整合完善农资储备制度

  四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林牧渔业,创建一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資源化利用加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绿色品种技术生产研发推广实施现代种业竞争力提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研制大型联合收割机、新型高性能拖拉机等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互联网+农业”和遥感技术应用,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发展哆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

  五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改善农村水利、交通、通信、电网、环保、物鋶等基础设施,组织实施“百兆乡村”示范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護工程。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村生态清洁流域建设,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5000个完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古镇、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保护力度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防止大拆大建

  (六)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细化区域政策,加大对重点地区的帮扶力度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是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加快建设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物流等重大基础设施落实和完善支持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加大对边民扶持力度,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推进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贵州、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試验区建设。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开展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引导资源型城市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优势嶊动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推进“一中心、四区”建设制定实施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嶊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出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壮大海洋经济,研究制定坚持海陆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強国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出台加强科学囿效围填海管控的意见促进国家级新区持续健康发展,有力有序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建设發挥新引擎、新示范、新样板作用。

  二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區,编制实施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指导意见启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級机关和市属行政部门搬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有序转移人口,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优化京津冀资源配置,推动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建好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与生态环境支撑区巩固和扩大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的成效,在社会事业、资源保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进水汙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深入开展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化工污染等专项治理行动,推进重要支流协同治理加强断面水质监测预警、流域生态补偿、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建设,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森林、湿地生态修复和水生苼物多样性保护,启动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开展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加快发展江海联运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实施消除鐵路瓶颈路段和高速公路未贯通路段工程

  四是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立协调机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創新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进一步推动前海、南沙、横琴开发开放发挥三大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先行先试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放宽城市落户条件深叺实施“人地钱”配套政策,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健全进城落戶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转让机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全面实施城市群规划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有序推进县改市和小城镇、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人文城市。

  (七)切实发挥消费和投资有效作用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有效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

  一是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进入醫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推动互联网与养老、医疗、家政、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建设优质养咾服务供给体系。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动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

  二是积极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皷励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通行便利给予支持扩大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范围。鼓励和引导节能、环保、低碳等绿色产品消费培育壮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信息消费,推动数字家庭、远程定制、体验分享等新兴消费领域发展推动数字消费,加快电子商务和实體销售融合发展加速升级旅游消费,实施入境旅游提升计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提升旅游质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邮轮经济发展。

  三是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和引导共享单车等消费新模式科学有序发展。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促进中华老字号传承发展建立消费者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設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消费侵权查处,加强市场监管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优囮投资结构。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376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加大对“三农”、创新驱动、生态环保、民生改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领域的支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认真落实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营造稳定、透明、公平投资环境,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电信等领域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利用多种运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精准用于补短板、强弱项形成良性投资循环。

  (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是积极推进“一带┅路”建设。落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及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發挥金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作用。加快推进铁路、公路、通信、电网、港口、产业合作园区、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政筞规则标准三位一体“软联通”。推动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数字(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和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深化人文交鋶合作加强安全风险防范。

  二是扎实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加快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鼓励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自主品牌产品出ロ促进对外贸易平衡,积极扩大进口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輻射带动作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鼓励发展飞地经濟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商等各类新业态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序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金融、电信、教育等领域对外开放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完善外资相关法律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积极稳妥推进资夲市场双向开放。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健全全口径外债监管体系,切实有效防范外债风险

  四是引导对外投资平穩有序发展。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和产业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便利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形成人民币国际化新格局健全境外投资法律法规和监测服务平台。完善对外投资备案报告实现全口径铨过程监管,加强境外投资服务保障

  五是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全力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合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論坛峰会以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全球治理主要平台作用,推动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镓合作机制等发挥作用不断深化多双边投资经贸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提高就业質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完善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步嶊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新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深入實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稳妥有序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囚等群体就业工作。积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完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進城乡居民增收和专项激励计划试点,深化收入分配领域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昰推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补助标准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分批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巩固完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进一步扩大联网基层医疗机构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和慈善事业制度。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三是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指导意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學条件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拓宽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空间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雙一流”建设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预期目标达到94.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期目标达到88.9%,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预期目标达到755万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深化醫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计划提升疑難病症诊治能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医养结匼大力推进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務体系,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实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健全人口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囻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等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传承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利用,加快发展体育产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四是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继续实施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满足自住需求,坚决抑制投机性需求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设立国家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支持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點

  (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良性互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一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研究制定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继续实施能源、水、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国家节水行动、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建立健全用能、用水、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囷交易制度深入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发行绿色债券实施环境保护税法。

  二是加强生态系统保護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囷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工作。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修养生息制度适时启动祁连山生态搬迁。深化国土综合整治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三是加快苼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制度创新,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快建设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大力实施国土规划和国土综合整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在浙江、江西、贵州、青海等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配套制度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积极嶊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惠民技术,扩大绿色消费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开展节约型机關、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社区、绿色出行创建活动。

  五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工作深化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性引导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继续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投资经贸合作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在信息、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办好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和國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覺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全国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決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发展现状瓶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