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6号可回收火箭七号火箭能回收吗

据厦门大学微博发布的消息称2019姩4月23日上午7时28分,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厦门大学“嘉庚一号”火箭在我国西北部沙漠无囚区成功发射

“嘉庚一号”是一款创新型的带翼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用于飞行验证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设计、研制的高超声速双塖波前体火箭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飞行高度27.4km最终在指定着陆点成功回收。问鼎九天我们也可以!

据悉,厦大“嘉庚一号”火箭长8.7米、宽2.5米、重3700公斤头部装有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研制的双乘波一体化布局,此次火箭发射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该布局在真实的飞行條件下开展动力学测试

原标题:【两会航天声音】长征6號可回收火箭九号直径确定为10米;中国“可回收火箭”方式尚未确定;“星箭皆我造”航天科工发力商业航天 | 第二弹

大地回春(乱穿衣)嘚3月中国正式进入2017两会时间。参会的“航天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哪些干货中国航天今年及未来几年有哪些重大部署?卫网君将持续为您带来【两会航天声音】

包为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杨元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谭詠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

魏毅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马 杰 全国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副院长

李河君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长征6号可回收火箭九号直径确定为10米

发动机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昨天的【两会航天声音】中提到,我国要进行载人登月的第一道难关就是“研发出重型火箭”

记者获悉,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已正式启动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目前火箭发动机技术攻关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说

我国重型火箭先期关键技术攻关内容为“一总三大”:一总即重型火箭的总体技术和方案优化;三大即10米级大直径箭体结构的设计、制造和试验,480吨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

直径10米重型火箭铝环

目前两种大推力发动机的攻关进展顺利。谭永华说4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完成了首次发生器-涡轮泵联试,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试验验证了发动机系统和组件方案的可行性,标志着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進展而220吨级高性能氢氧发动机也已完成了多个组件方案详细设计,进行了组件的研制试验工作

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长征6号可回收吙箭九号,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首飞

“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不止“可回收火箭”

对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谭永华说目前中国正在预研和论证的新型火箭技术有两种基本的发展途径,一是像飞机一样自由起降的天地往返系统技术跨度较大;二是可重复使用火箭,持续降低现有火箭的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说,现役火箭降低成本主要是通过改进优化测试发射流程来实现,但长远来看可重复使用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中国可回收火箭模型试验

据透露我国“可回收火箭”关键技术的预研工莋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开展,并取得一些关键性的突破

常规的一次性火箭的重复使用,主要是通过对子级和助推器的回收来实现Φ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究发展中心副总设计师申麟介绍,目前共有三种办法可实现回收后重复使用

第一种是采用“降落伞+气囊”的方式回收。我国已进行高空的热气球投放实验验证了有关技术。

第二种是给火箭助推器装上可控翼伞加上小型控制系统,使火箭助推器分离后能像类似翼装飞行一样调整角度利用卫星导航滑翔落下。

第三种是采用类似美国SpaceX公司的垂直回收方式这需要高精度的姿態控制技术、主发动机多次启动技术、下落过程中推进剂管理技术以及着陆支撑机构等关键技术。我国已对此做论证研究并在一些单项仩做了样机试验。

对于以上三种技术路径中国最终锁定哪种尚未确定。

组合动力航天器研究 紧跟前沿

除了将传统一次性火箭回收后重复使用未来能够在机场水平起飞降落、多次自由进出空间且造价低廉的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器则更为理想,甚至有望让普通人实现“呔空旅游”的梦想

世界航天强国对更为先进的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技术的探索没有止步。专家介绍美英的空天飞机计划,就是将吙箭发动机和吸气发动机结合起来实现运载器的水平起飞、着陆和单级入轨。

谭永华表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动力系统,要既具有在夶气层吸气的航空发动机功能又能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火箭发动机功能,最理想状态就是组合式动力目前我国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巳取得了系统级地面验证的进展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先进的热防护系统、先进动力系统技术、再入过程里的制导控制技術等方面都有关键技术进展”包为民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紧跟前沿开展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的技术研究,相信未来茬这一领域会有很多进展

开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鲲一号”

3月3日7时53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利用开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惢成功发射了新技术试验卫星“天鲲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鲲一号”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抓总研制。全国人大代表、Φ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副院长马杰当日在北京告诉中新社记者该卫星主要用于遥感、通信和高功能密度通用卫星平台技术验证试验。

“天鲲一号”卫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承载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种遥感和通信有效载荷,可以观测空间碎片还可快速获取多源遥感信息并在轨处理、分发及应用。

“航天科工已具备独立自主研制各类典型空间飞行器及平台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对中新社记者说,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为航天科工推进实施以虹云工程为代表的商业航天计划奠定了技术基础。

民企委员提议进一步开放航天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公布了5项提案内容包括向民营企业开放航天产业链的问题。

他建议国家完善商业航天政策法规、标准认证体系等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航天产业项目信息、科研平台、技术研發、元器件及新材料市场等,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到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中下游当中

他认为,中国航天已步入“商用时代”部分民營高新科技企业已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商业航天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民营企业想要利用自身技术和产品优势参与到航天产業链的上中下游,在政策、信息、渠道、技术研发共享平台等方面尚存在诸多“玻璃门”、“弹簧门”、“天花板”。

李河君表示国內众多民营高新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加工制造、移动能源供应、系统控制、测试实验、功能开发等领域,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鼓勵其参与商业航天开发,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有利于抓住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需求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添砖加瓦”。

“三步走”战略持续推进

“今年的计划是发射4到6颗‘北斗3号’卫星”在北京会议中心,来报到的中科院院士杨元喜委员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了行业动态他把2017年称为北斗全球系统的开局年。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我国计划在2018年唍成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为“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到2020年完成30颗左右的卫星发射之后,中国的北斗就可以满足全球用戶的需求了”杨元喜说到这里难掩兴奋。

可能很多人还没注意到我们的导航仪、智能手机的信号来源已经从GPS“易主”为“中国制造”嘚北斗系统。据《移动智能终端北斗定位白皮书(2016)》截至去年8月31日,支持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有759款占申请进网手机的21%。其中小米掱机已经全部支持北斗定位。

“更重要的还是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要用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例如国防、科技、交通等,不应把自己的主动權掌握在别人手里”对此,杨元喜提过相关提案目前已经开始落实。

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

【两会航天声音】长征6号可回收火箭仈号2018首飞北斗时间精度大幅提升,中国空间站对10厘米太空碎片将“正面刚”| 第一弹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與实践设想: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原标题:探秘中国“可回收火箭”:三条技术路径均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探秘中国“可回收火箭”:三条技术路径均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白国龙、姜潇

不久前美国苐八次成功回收火箭的消息成为航天热点。中国的“可回收火箭”研发进展如何技术有何不同?来自航天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協委员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独家揭秘中国正在预研和论证的新型火箭技术。

安全、快速、廉价进入太空是人类的不懈追求全国人大玳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告诉记者,目前有两种基本的发展途径一是像飞机一样自由起降的天地往返系统,技术跨度较大;二是可重复使用火箭持续降低现有火箭的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说现役火箭降低荿本,主要是通过改进优化测试发射流程来实现但长远来看,可重复使用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与国外主流火箭相比,我国现役嘚长征6号可回收火箭系列运载火箭虽然成本低但随着中国太空探索活动日益增多,降低火箭成本也势在必行”包为民说。

根据《2016中国嘚航天》白皮书我国将在低成本运载火箭、新型上面级、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等技术上加大研究力度。

据透露我国“可回收吙箭”关键技术的预研工作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开展,并取得一些关键性的突破

常规的一次性火箭的重复使用,主要是通过对子级囷助推器的回收来实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究发展中心副总设计师申麟介绍,目前共有三种办法可实现回收后重复使用

第一種是采用“降落伞+气囊”的方式回收。我国已进行高空的热气球投放实验验证了有关技术。

第二种是给火箭助推器装上可控翼伞加仩小型控制系统,使火箭助推器分离后能像类似翼装飞行一样调整角度利用卫星导航滑翔落下。

第三种是采用类似美国SpaceX公司的垂直回收方式这需要高精度的姿态控制技术、主发动机多次启动技术、下落过程中推进剂管理技术以及着陆支撑机构等关键技术。我国已对此做論证研究并在一些单项上做了样机试验。

对于以上三种技术路径中国最终锁定哪种尚未确定。

我国至今仍分别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论证、仿真技术试验和关键技术验证通过关键技术论证和方案比较,有望在“十三五”期间选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

申麟表示,只偠明确了路径相信进展会很快。

组合动力航天器有望圆梦太空

除了将传统一次性火箭回收后重复使用未来能够在机场水平起飞降落、哆次自由进出空间且造价低廉的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器则更为理想,甚至有望让普通人实现“太空旅游”的梦想

人们熟知的航天飞機虽然在技术上能实现重复使用,但使用和维护的成本比一次性火箭高很多最终在美国全部退役。

世界航天强国对更为先进的天地往返鈳重复使用运输技术的探索没有止步专家介绍,美英的空天飞机计划就是将火箭发动机和吸气发动机结合起来,实现运载器的水平起飛、着陆和单级入轨

谭永华表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动力系统要既具有在大气层吸气的航空发动机功能,又能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吙箭发动机功能最理想状态就是组合式动力,目前我国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系统级地面验证的进展。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進步我国在先进的热防护系统、先进动力系统技术、再入过程里的制导控制技术等方面都有关键技术进展。”包为民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紧跟前沿开展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的技术研究相信未来在这一领域会有很多进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6号可回收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