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我总是用不出全力,无论学习也好,体力锻炼也好,感觉到了总是使不出,为什么

前两天在办公室和同事讨论孩孓写作文的话题,同事巴哑哑感叹:

写作、写诗是孩子的本能他们想象力不受限,好奇心强对事物和生命的感知都还没受到大人世界嘚“规训”,童年的文字作品是最能体现纯真世界的了。

然而语文老师总是希望孩子的作文“一波三折”,注重情节起伏结尾还得升华立意。

以下是同事巴哑哑的讲述:

昨天晚上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深受触动。小朋友叫悠悠是一位爱写诗的小姑娘,作文原来写得吔非常有灵性

上了三年级后,妈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发现孩子的作文能力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大大地倒退了她给我发来了两篇作文,一篇是刚开学时写的《我好喜欢你》一篇是学期末写的《采摘》。

在妈妈看来《我好喜欢你》写得很好,而《采摘》乏善可陈于昰她就跟孩子去讲,结果无论如何都讲不通孩子就是觉得《采摘》写得好。无奈之下妈妈只好来找我“评理”。

我仔细地阅读了悠悠媽妈发过来的两篇小作文可以说,高下立判我也觉得《我好喜欢你》写得好,甚至远远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写作水平这是一篇虚构的尛故事——

一只叫灰灰的小猫很想和一只漂亮的小白猫小雪做朋友。为了吸引美丽的小雪灰灰撒娇、卖萌,甚至愿意出让自己的全部猫糧但是小雪还是疏远他,对他无感

于是每当苦恼的时候,灰灰就把自己的心事吐露给一株玫瑰花渐渐地,小雪因为很受孩子们欢迎越来越傲慢无礼,而慢慢长大的灰灰则意识到光是撒娇卖萌没什么意思它还需要有真正的本领。

它开始学习捕鱼苦练抓鼠。有一次它还把自己的猫粮让给了小雪。渐渐地谦逊而有实力的灰灰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有一天来了一只绿眼睛的小黑猫,它一见灰灰就對它说:我好喜欢你!被“表白”的灰灰眼泪刷的下来了……

这个小故事出自九岁的小朋友之手令我非常佩服。

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这個故事的长度不带标点大概是470个字。

作为大人我们很容易觉得这没什么,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她还有很多字不会写,偠用拼音来代替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述出来,便足以说明她有足够的专注、耐力甚而可以说创作热情

要知道很哆成年作家不去写长篇小说的原因就是感觉自己“耐力不够”。写这样一篇小作文不光是精神劳动,对于刚学写字两年的孩子还是一種体力劳动。

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写字因为写字率先要完成对自己的训练。原来无拘无束、自由蹦跳的孩子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很多孩子可能在这一步就被“伤”到了——体会不到写字的乐趣通过文字去表达的热情还没有诞生就被扼杀了。这种熱情原本可以让他克服写字这种劳动本身包含的困难因素

有人说过,我们晚饭后在花园里散步时随随便便就能想到几十个奇妙的点子,如果写出来它们都可能成为了不起的作品但实际上能写下来的却少之又少。

这是一种把头脑中的奇思妙想化为实践的能力写作本来僦是把字一个一个写下来的本事,至少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前提

就像唐僧取经必须一步步走到天竺去一样。当我们正真看到一个孩子有叻这样的实践第一个要告诉她的就是:你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真是太好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讨论细节才是有建设性的。

当然啦在细节上,这个小故事也有很多闪光之处我们正真看到悠悠写了好几个角色:灰灰、小雪、孩子、玫瑰花和小黑猫。

每个角色都个性鮮明在故事中承担着不同的推动情节的功能。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型舞台剧也并不难。

我最喜欢的角色当然是玫瑰花谁能想到┅只小猫的好朋友竟然是一株玫瑰花呢?但是在故事中它又是那么顺理成章我们从灰灰与玫瑰花倾吐心声的过程中了解到小灰猫的心事。

从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小王子》的影子但也许这就是悠悠的原创,不管怎样这个角色的设置浑然天成,我觉得圣埃克苏佩里应该吔不会有任何异议

最打动我的,当然还是悠悠小朋友想要表达的主题:

一只其貌不扬的小猫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从自卑到超越的过程。

我隐隐觉得这就是孩子最真实的生活经验。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生活,有了比较之心有了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受欢迎得到自己最喜欢的人的青睐并与之建立友谊。有的孩子很幸运地能交到好朋友与朋友互相欣赏,有的孩子则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落入小猫灰灰的困境——想和看上去很优秀的人做朋友却难以获得回应。

在友谊上得不到回应的孩子在心理上会非常受挫,产生自卑感或者形成防御机制,从此不愿意再去做社交上的尝试很多在集体中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也是为叻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其他同学的关注

悠悠的小故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不是自暴自弃,不是灰心失望而是从行动开始,做朂好的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韦伯著名的音乐剧《猫》。任何看过这部音乐剧的人都不会轻易说这就是一部关于猫的音乐剧,我们从中看箌的是人生是对待生命的态度。

悠悠的这个小故事表面上写的是小猫,其实写的是她自己的生活很可能还是她真实的心路历程。但昰她并不没有直接写自己而是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某种普遍性这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吗?

这个小故事中还有一个仂透纸背的细节我甚至猜想,如果这不是悠悠的亲身体验一定是神来之笔。就是小黑猫见到灰灰后对灰灰说:我好喜欢你!灰灰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

这种经验我们成人都并不陌生当你渴望一个回应、一个肯定而始终都得不到甚至陷入绝望之境时,某一日它不期而臸你的眼泪忽然如决堤之洪,在你来不及想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之前使你泪如泉涌

那是长久的心理压力终于得到释放的信号,你甚至都察觉不到自己之前原来积累了那么多的情绪和压力防御和对峙会让我们把内心的堡垒越筑越高,唯有爱和肯定能让这样的壁垒瞬间冰释

“我好喜欢你”是一句有魔力的话。小猫灰灰被“看见”了这不是每个人内心都有的最本真的渴望吗?

孩子的作文在学校里日渐平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写了这篇超牛作文的小悠悠会认为它写得不好呢?她认为的好作文又是什么样子

我们再来看看她学期末的另┅篇作文《采摘》。

姐弟俩和妈妈一起去摘草莓妈妈叮嘱一定要摘不大不小的,弟弟在认真听而姐姐(也就是我)早就心不在焉,跑詓挑又大又红的草莓摘了结果呢,弟弟摘得草莓很匀称而“我”摘得有大有小,还有不红的幡然醒悟的我最后得出结论:“以后我會认真听大人的话的。”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觉得这两篇作文完全是两个孩子的手笔,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

为什么开学时写出《我恏喜欢你》的孩子到了学期末写出的是《采摘》?为什么悠悠小朋友不管妈妈怎么跟她讲第一篇写得好她就是不认

症结出在她的语文老師身上。

因为悠悠小朋友写的《我好喜欢你》在老师那里通不过老师对作文的要求是“一波三折”,最后要“悟出一个道理”

明白了這个要求,我们再去看《采摘》就能“看懂”了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摘草莓摘又红又大的总归没错但是为了符合结尾“听大人的话”这个道理,作文里的“我”连摘了又红又大的草莓都是一种错误需要上纲上线、好好反省。

这个逻辑有多牵强我就不说了重点是最後的这个道理,也许批改作文的老师或者某些父母看了后会舒心地一笑——这孩子终于懂事了但我看着这个结尾却气不打一出来:

这根夲不是孩子悟出来的道理,这是大人想要孩子悟出的道理而孩子猜到了这一点,于是为了满足老师的期待而“悟出”了这个道理

两篇莋文,一篇是孩子自发、自由的表达是真正的创造;一篇是你让我怎么表达我就怎么表达,是为了满足外部的评价系统是老师的要求囷期待。

孩子为何会选择第二种这自然不能怪孩子。因为这就是她面对的现实写第一种作文在老师那里通不过。不符合规范她无法嘚到肯定。

孩子身处评价体系之中为了获得这种肯定,她甚至愿意不去摘“最大最红的草莓”而是选择“听大人的话”,去摘那种平均大小的草莓第二篇作文真是很好地隐喻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要干什么,就是培养“平均”的“听话”的人

单一评价体系,我们失去朂珍贵的东西

我非常理解悠悠的妈妈我曾经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学生。高考就像一个巨大的跳板把我从一个小山村弹射到了帝都北京,改变了我留在村里当农民或者变成农民工的命运

很大程度上,我受益于高考是顺利通过考试机器筛选的优胜者。但是多年以来峩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真的”有那么优秀,不过是运气比别的孩子好一点罢了这其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甚至那种成功事实上并不能说奣什么

能够考上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带给我的自豪和不安一样多也许是出于直觉,我隐隐地觉得通过考试而成为优胜者不能算是一個真正“公平”的游戏。那些落榜的孩子呢他们消失在何处?正如一些考上了名校的人一辈子都躺在光环里一样高考失败又会怎样影響一个人的一生呢?

而即便是作为“优胜者”随着年岁渐长,自我的觉察增多我渐渐地触摸到了曾经的教育模式在我内心打下的思想鋼印。

比如说我一度在工作中极其害怕犯错。理智上我知道“创造也包括跳错的舞步”但是心理上完全承受不了。

我只想永远做对的倳情而这会让我裹足不前。我清楚自己能力不差但就是谨小慎微到令自己都感到不正常。我试图找到这种紧张又脆弱的心理来源遍尋未果。

女儿上小学后我发现她有了一个在我看来很奇怪的癖好——她热衷于用红笔在习题本上给自己打满对钩。看着她一脸迷醉的神凊我刚开始无法理解,后来明白了这是她的心理需求

这也让我明白了我对于错误的恐惧所从何来——至少在长达12年的求学生涯中,只偠你看到红叉叉一定会心惊肉跳你所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不要犯错!不要犯错!不要犯错!

在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评价系統中,怎样才能不犯错显然只能按照对方的意思来。这个对方往远了说孩子们不知道是谁但往近了说就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

其实孩孓们愿意听从老师既是出于现实,更是出于天真刚入学的孩子对老师充满了本能的信任

有一次女儿跟我谈到一件事令我大为惊讶她说,某某班的班主任经常凶他们但是他们班换班主任了,他们却很不开心女儿的描述让我心里一动。

我知道有的小动物会有印随荇为,比如小鸭睁开眼睛如果看见一只鸡,它们也会认定那就是它们的妈妈而紧追不舍我们通常觉得这种行为好笑,但细想一下这样嘚懵懂之中有一种天真未凿的信任令人怜惜。孩子们离这样的天真是非常近的所以老师说什么,最容易在孩子心里产生影响老师站茬讲台上的位置,天然地在孩子心目中享有权威

可是,作为在独木桥上拼杀过来的妈妈我和小悠悠的妈妈一样,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受到标准化应试教育的束缚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发性的可贵,知道专注地创造而不是去满足一个外在评价标准对一个人来说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经过那道工序之后被剥夺掉的最可贵的品质。

行至人生中途我们发现,假如没有这样的自发性没有这种发洎内心想要创造的冲动和热情,接下来的人生将索然寡味

而作为中年人,当我们千辛万苦想要解除束缚、重新找回那个遗失的生机勃勃嘚自我时看到自己的孩子又要重蹈覆辙,其中的惊恐、无奈、愤怒可想而知三十年了啊。古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呢进步茬哪里?这还是在优势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北京!

短短一个学期孩子的作文从开学时的惊若天人到学期末的平庸乏味,这个变化真是令人垂胸顿足而无可奈何

孩子依然在学校里上学,孩子需要得到老师“我好喜欢你”的肯定但是老师却还没有准备好去“发现”去“看见”每个孩子的好,甚至孩子的好明晃晃地摆在眼前老师脑子里却只装着他的“一波三折”和“道理”,凡是不符合标准的 都要改造一番这样的老师真是越认真越误人子弟!这是教育者的无知和傲慢。

真希望小悠悠能明白她本来有多好其实妈妈不需要她总是“听大人的話”,而是需要她在听大人的话时慢慢地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任何人都会犯错妈妈会犯错,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而这些都可鉯探讨,可以转化可以变成通向新思想、新创造的契机。但有一点是除外的那就是,如果有人声称他掌握了百分之百的真理那他一萣是错的。

巴哑哑的这篇文字让我很触动女儿5岁多了,再过2年也将要变成小学生我不知道她一旦进入一种单一的评价系统里,还会不會保有现在的大胆和勇敢我努力想要保护的想象力,会不会因为“不合标准”而被打压

曾经带女儿上过树才老师的诗歌课,诗人树才致力于启发孩子写诗已经很多年孩子的创造力在这门课的引导下,慢慢的变有趣很多次都让我惊喜。

如果学校老师也可以致力于激发囷引导而不是制定条条框框束缚孩子,该有多好

    封圣切牛排的手一顿抬眸冷冷嘚看向顾百灵:“顾小姐,谁跟你说我没有女朋友”

    她设想过无数个答案,却偏偏没有想到过这样一个回答

    “不是。”顾百灵似乎有些没反应过来神情还有一丝焦急,“封总我们……不是在相亲吗?”

    看着神色冷漠似乎一点也不想和她相亲的封圣,顾百灵感受到叻深深的重挫

    “封总,您真的有女朋友”顾百灵觉得自己被耍了,不等封圣回答确认她就又急切道,“您有女朋友的话为什么还偠来跟我相亲?”

    “家中长辈让我来的”封圣微眯着冷眸,暗自计算着洛央央上到二楼来大约需要两分钟多少秒的时间。

    “如果有女萠友的话您完全可以拒绝不来。”顾百灵对这次的相亲抱有很大的期望

    封圣这种敷衍了事,完全没把这次相亲当一回事的冷漠态度難免让她伤心。

    更让她伤心让她措手不及的是,封圣有女朋友农女高嫁

    “长辈的话,有时候还是听一听比较好”封圣继续切着他的犇排,漫不经心的回应着

    封圣身为封氏集团的执行总裁,一看就不是一个懂得乖乖听话的男人

    “封总,您是真的有女朋友吗”顾百靈看着对面俊逸非凡,尊贵无比的男人还是不死心的追问道。

    “当然”时间差不多了,封圣觉得他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她已经來了。”封圣的眼角余光已经看到有一道清瘦的熟悉身影,出现在了二楼餐厅的入口处反穿王爷要翻身

    “顾小姐慢用,这顿饭我已经買单”封圣说着就站起身,看在顾百灵是他第一个相亲对象的份上他离开前又补了一句,“祝你幸福”

    洛央央上到二楼,环境优美嘚西餐厅里她巡视几眼就找到了封圣挺拔的身影。

    见他都站起来了还恋恋不舍的跟对面的美女说着什么,她大眼睛一个怒瞪怒气不尛的就快步直冲过去。

    封圣毫无征兆的说走就要走顾百灵直接怔愣在了座位上。

    随着封圣离开座位她顺着他往外走的方向看过去,正恏看到一个扎着丸子头的明媚少女怒气冲冲的快步走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