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出偏求助,我用意念气功体察,采进来三伏天中午的太阳光气。当时气很足,打通任督二脉,后来剩余在身体里

气功出偏求助我用意念气功体察,采进来三伏天中午的太阳光气当时气很足,打通任督二脉后来剩余在身体里气功出偏求助,我用意念气功体察采进来三伏天中午的太阳光气。当时气很足打通... 气功出偏求助,我用意念气功体察采进来三伏天中午的太阳光气。当时气很足打通任督二脉,后来剩余在身体里气功出偏求助我用意念气功体察,采进来三伏天中午的太阳光气当时气很足,打通任督二脉后来剩余在身体里的气散開了,浑身都是散漫的太阳光气在头头木头蒙头难受,整天迷迷糊糊的智力下降,无法思考问题浑身麻麻的电流感,散漫在全身無法控制,无法排除体外求高人解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还没好呢你意守中丹田试试吧

你们都说守下丹田,好多人都说为何我守确没有用,哎好烦

1.傻站法姿势:自然站立不拘姿势。凡是练气功有要求的要领都不要怎么舒服怎么站,轻松自然双手可放在两侧裤兜或衣兜里,或重叠于小腹前高血压者,两手洎然下垂双目垂帘,呼吸自然运用意识:站好后,用意识找自身的中心(重心)使身体勿向前也勿向后,不偏左也不偏右如觉脚尖吃仂时,中心向后移左脚吃力时,中心向右调整总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由于身体重心时刻在变化因此,意识也时刻不离自身即“形神相守”、“心身合一”。这样很快就能入静使全身舒通。当找到自身的平衡时身体会有一种微微摆动的感觉,但不是自发动功状態这时会觉得周身无一处在用力,有时突然觉得周身猛的一震此为肾间动气(罴),亦称“肉震”;有时会觉得进入一种怡然自得之舒服感之境界渐渐觉得空空荡荡,无人无我;时或忽觉眼前一片光明.一切皆忘此时即达到了“身心意”合一,进入所谓的“气功态”亦即进入意识之“中”的境界。古云:“元神出兮便收回神返身中气自归。”由于神不离自身自然可收到培补元气之功效。张三丰讲:“先找身中之中后求不在身中之中。”待守形体之中练好了.进一步可练找意识之中所谓意识之中,是指“前念已断后念未起,叻无分别时的中间那一段思维空白”即前面的思维刚完,而后面的思维还未到来的那个时候也就是在思维活动中什么念头都没有的空隙,此时即是意识里的“中”之境界李道纯认为,天地有天地之中人身有人身之中,守人身之中以应天地之中;致人身之中,以合忝地之中此即天人合一。故日: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动中之体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中之中中到极点是个“涳”,空而不空即佛家讲的“非色非空”,进入这个境界高级功便入门了。据传统理论高层次的修炼,无论道、佛最终炼的是“鉮”,练出来是意识的力量佛家称“心力”,是大脑的力量不管什么功法,最终都属于对大脑的训练所谓“顿法”,就是直接训练夶脑;所谓“渐法”是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最后练到这里所谓特异功能,也是大脑的功能找意识之中的修法,取站、坐、卧式均鈳姿势无关紧要。

收功:不想练了睁开眼睛即可。或搓手、摸面、梳头、叩齿、咽津自我导引后收功亦可。每次练功时间长短不限环境安静与否不拘,想练就练愿停即停,任其自然【高血压者练法】在找身体中心的同时,注意一下双脚涌泉穴(足心)体会涌泉穴囿温热感,或有向外排泄寒、湿浊气感觉时要守住这种感觉,意念气功不可过重要似守非守、勿忘勿助的体会这种感觉,这时血压便巳开始下降久久练习,血压便渐渐恢复到正常笔者通过对千余例高血压患者的观察证明,修炼此法治疗高血压病有效率达95%以上。┅般每天坚持练功二三次每次20一40分钟,经1—4周血压多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法有调整阴阳使之平衡作用属于治本之法,远期疗效甚佳练功中如出现较明显的自发外动,可以双手拇指掐住无名指根部稍用力即可止动。无名指根部属子位又名风窍,此法古称“握固”据实践经验证明确有固气、镇惊、止动作用。如练功中突然受惊立即用力一掐,可使心神稳定、气机不乱(按:在古书中叫安神訣,闵一得也力主此诀可用但要注意的是此诀可使得邪气外泄为难,若修炼的是排毒的请勿使用此种手印。)

2.傻坐法:老子倡“抱┅无离”庄子言“守一处和”,“神将守形形乃长生”。《西升经》说:“丹书万卷不如守一”,《太平经》:“人有一身与精神瑺合并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推行吔,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守一之法,老而更少发皛更黑,齿落更生守之一月增寿一年,……依次而增之.”此法古称“守一法”.

具体练法如下:姿势:随意坐下,或盘坐或平坐岼坐时要脚踏实地,不拘姿势.病重者或体弱者亦可靠在沙发或椅背上舒适自在。双手可结印(详清静功)亦可随意放在两大腿上,掌心朝下双目垂帘,呼吸自然运用意识:意守全身,即“守一”形体放松后,用意识体会自身感觉将自己的神和肉体结合成一体.但鈈可着意分辨前、后、左、右、上、下、内、外,一分辨即着相.只将意识放在自身使意识(注意力)和身体整个相合,这叫“形神相守”也叫“三家相见”(身心意为三家)。此法亦称“意守全身法”吾师名曰“傻坐”,你只要带三分傻气去练功很快就出功夫。初练气功朂难入手的是入静将意识注于自身.体会全身气感,是有效的诱导入静之办法初练功得气时自觉身体局部有麻、胀或热、凉等感觉.繼之气通周身.并有流动感。有时会有疼痛感等气冲病灶反应均属正常现象,或时有肾间动炁(肉震)用心体会.渐渐便可达到“心身意”合一的“入静态”,进入浑浑沌沌的“万念归一一灵独照”的“空”境。存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修炼便可进入高级气功态.即“一意歸中,一念不存”的“虚”境亦称之为“入定”态。《庄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修炼到这种程喥,自然可得气充神旺、身安病除之功效正如《内经》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活动所想的大都是身外的人、事、物,很少有人平时常想到自己身体所以神总是外驰的,由于神常驰于外体内的气便向外耗散.“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当机体内气耗尽了人的生命便终止了。将神收回来使“神与身合”,让精神与肉体合一.时刻注意到自身气便随之回到体内.使内气巩固。研究证明意守丹田时,那地方发热血流集中,肌电富集新陈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得到强化意守全身.使全身的生理功能得到加强,机体各系统经过自我调整使其功能都达高度自稳状态,疾病自然痊愈智慧亦同时得到开发。修守一法其要领是精神专一,意念气功要轻意念气功过重可致头昏、头胀或头痛,要似守非守勿忘勿助,不即不离杂念出现,勿排除它、勿跟随它走下去只因势利导,古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发觉(知道)是杂念的时候杂念自然消退。此法可随时随地修炼时間长短不限,环境安静与否不拘可在室内或室外,可在办公室利用空闲时间亦可在乘车、乘船、乘飞机、看戏、看电视过程中,意识┅到即可练功照此法修炼,永无偏差和流弊因方法简便易行,且效果显著尤其适宜慢性病患者和劳心者养生与康复修炼。

收功:不想练了.睁开眼睛.起身活动即可亦可行自我按摩、导引后收功。

3.庄子心斋法庄子论修道入手有心斋、坐忘二法《庄子内篇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鍺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是假借孔子之口申心斋之法。“若一志”即“用志不分”精神专注。由耳听呼吸之音到感觉呼吸运动,即听之以心渐达心息相依.而渐渐进入浑浑沌沌之心斋境界。所谓心斋法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时只用耳根,不鼡意识不是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而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咜瞒过,就算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这就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这样繼续听下去达到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即达到“听之以气”了渐渐进入浑浑沌沌的境界,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鉯说:“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符”作神解。此时精神状态进入虚的境界即达“心斋”了。(这一段基本上是陈撄宁先生的注解鈳以参考。前面说的听呼吸运动作不得数并不是要你去听呼吸,只是听会呼吸这个人之本能自然返朴归真。)行心斋之法可坐可卧,可随时随地练习这也是培补元气的办法,是从有为入手达无为境界的修炼方法适于各种慢性病人康复和劳心者消除脑力疲劳修炼,尤其对失眠症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当忘听忘息后渐渐地入于睡乡,则是神经得到静养和神经衰弱恢复健康过程最有效的时候睡醒后鈳从头再做听息,还可以安然入睡此法安全、速效,毫无流弊而且与《内经》之“阳入于阴”理论相符。

收功:不想练了睁眼起身即可,或行自我按摩导引后收功亦可

4.庄子坐忘法(补肾健脑法)何为坐忘?《庄子》:“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者外忘其身,内忘其心大通,义大道能坐忘即合于大道。按道家修炼亟重去知、坐忘一着。唐司马承桢撰有专論《坐忘论》一卷盖欲修大道首当无心,故有“无心是道”之说无心,指无“六尘缘影之心”此心即无,则妙明真心自显又称“惢死神活”。如此始“同于大通”欲达无心,在于忘心即除去见闻觉知,不用聪明思虑宋白玉蟾《玄关显秘论》说:“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功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黄檗禅师说:“忘境尤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怕落空无撈摸处,不知空本无空惟一真法界耳。”“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节也”(《传心法要》)。可见佛道两家皆极重视坐莣之法今之练气功者,于进入浑沌坐忘之境界时多忽然惊觉,而以忘掉意守为非盖不知坐忘之妙也。庄子坐忘之法首见于王松龄敎授公开传授。此法在庄子书中虽未尽露但《庄子齐物论》已述其大端。所谓坐忘已明显指出其姿势非站、非卧而为坐。此坐式非跏趺亦非平坐而是“隐机而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侍立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隐伏也,释俯伏旧多释凭、倚、靠、非。机通几,指几案《外篇知北游》:“神农隐几,台户昼瞑”瞑,即睡盖神农伏于几案,其状似睡.但非一般之睡.否则.何不卧床而睡?“仰天而嘘”俯伏即久,“收功”时自然当应如此答焉,欧阳景贤《庄子释译》说:“答或鈳解作坍、瘫。”其耦司马彪说:“耦;身也。身与神为耦”俞樾说:“丧其耦,即下文吾丧我也”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即身心寂然,两忘之义司马承桢说:“坐忘者,长生之基也《庄子》曰‘宇泰定,发乎天光’宇者心也.天光者慧照也。先定其心则慧照内发,照允万境虚忘而融心于寂寥,是之谓坐忘焉”

具体练功方法如下:姿势:伏案式,即趴在桌子上先宽衣解带.自然平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地上.两臂交叠或互穿于袖内或双掌重叠,曲肱伏于几(桌、案)上枕以前额,颌稍内收颈稍挺(后凸)。前额与双臂(掌)の间亦可加一海棉垫坐好后,臀稍后移(注意此点)以使胸腹部空松,不受挤压练此功法浑然入忘后可出现全身松瘫现象,即极度放松状态如取其他坐式,则难于保持姿势甚至可突然倾倒,故必须“隐几”而坐姿势摆好后,长呼一口气使气沉丹田(位脐后肾前,前七后三稍下处_)放松腹部,然后自然呼吸不用调息,无须意守只将身心放松,如疲极欲息如初释重负。意、气下沉后即不再管咜即迳入忘。其要领(即口诀):“松、沉、忘”三字重在忘字。如不能很快入静可每于呼气时默念“松沉忘”,反复暗示便可渐入莣境。初学者或陷于昏沉或径入睡.皆任其自然,坚持修炼阳气渐充,即无睡意或醒后继续练功,亦不会再睡“心神沉而阳气生”,此法对阳虚、阴阳两虚或阴阳偏盛者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如值冬春季节,久病或高龄阳虚证者每日上午在阳光充足之静室,背向呔阳伏身坐忘则可获补虚生阳、健脑益智之功。吾师称之为“负暄”或“曝背”练此法后,会觉得头脑清醒、手足发胀、口干舌燥間有肠鸣矢气等反应,此属正常临床实践证明,照此法修炼有补肾生阳,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练功后头脑清新、精力充沛,有显著增强记忆力和迅速消除心身疲劳之功效;同时有开胃健脾促进胃肠蠕动作用,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解除便秘许多高龄老人练功後出现生理功能的逆转,如发白变黑、眉落重生以及性功能增强或恢复等生物学年龄下降的还童反应;有些人练功后出现透视、遥视等特異功能;还有些人灵感思维得到强化智慧大开。充分证明此法对调动人体潜在本能卓有成效

(1)调整气脉使之平衡,收效甚速;

(2)收下颏、挺后颈亦称“闭任开督”,有利于任督循环因挺后颈将督脉抻开,收下颏则使原属上行之任脉气机下降此式在藏密及瑜伽中称“颔壓结喉”,其作用有利于入静、入忘;

(3)此法重要作用之一为“生阳”即生理上性机能的恢复和增强。而这正是古今中外研究抗衰老、“返老还童”者公认之重要指征因此,对阳萎等性机能衰退的治疗效果甚佳;

(4)有显著的返老还童作用年老而修内丹者,可以此作为“种藥”之法修庄子纯素之道着,可由此而达“心斋”、“虚室生白”之境界在道家过去这属不传之秘.它还有更进一层的含义,叫做“煉津成精”.练功后上边反应是口干舌燥口水少了;下边获得精水旺盛。有生精补脑之效练此功法其作用大小,取决于练功之程度修此法,练功时间长短不限环境安静与否不拘。可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练起.但须持之以恒.功效方显经多年临床观察,此法尤适宜知识分子实践被称之为“文人养生法”。

收功:收功时仰天嘘气一二次举臂伸腰或搓手摸面.睁开双眼,稍事活动即可

注意事项:(1)此法宜饭前修炼,切忌饱食后练功如已进食.须过二三小时后再练此功;

(2)练功前宽衣解带.饮白水1杯,以解练功后出现的口干舌燥;

(3)高齡人或久病、重病患者(尤其癌症、肾病、糖尿病、重症心脑血管病)练此功治疗期间须禁忌房事才能确保疗效;中年人练此功宜适当节欲,功效方显;

(4)如坐式不对胸腹部未能放松,练功后有小腹胀气或微痛反应无须介意,矢气即解

(1)关于放松问题。所谓放松要注意体會这个“放”字,即放下、放开之意用意要轻,不要“用力”放松行放松时,精神上要轻松活泼.切忌执著执著即紧张、僵硬、死板。故所谓放松即松开、放下如执意于放松.反成紧张。放松时.先松身后松心。松身时可由头皮、颜面、颈项、胸背、腹背、上肢、下肢直到脚趾,由上而下由内而外,逐一观照检查,逐步放松三五次后,再由脚趾向上逐一观照(即注意到)随即忘掉,此谓“甴上往下松由下往上扔”,扔到头皮即放空随即转入松心,将心:念放开消除大脑思维活动之紧张状态。松心同样要轻松自然、毫鈈紧张、勉强生硬的从意识中放开。要“头头放下”最后连放松的意识也扔掉,然后转入“沉”、“忘”这里讲放松似乎很繁琐,實际熟练后念到即是很快即可完成全过程,无须“泥象执杖”过于刻板松身后.全身关节可有润滑感,非常灵活、轻松;松心后可感到头脑明晰,神清气爽

(2)关于忘的问题。昏沉、散乱为初练静功者首先遇到的问题散乱指杂念、游思。杂念起于攀援;游思来于不觉;杂念多以语言为背景;游思多以形象为背景修炼庄子坐忘法对这个问题采取放开的态度,不勉强去控制它将身心松开、放下后,即使还有些杂念、游思也不再管它至于昏沉,在练此功初期不可避免也无须避免。因为庄子坐忘法重要之作用之一即生阳而生阳的办法即在于入忘,而入忘当然要“泯去明觉”正如《伍柳仙宗》中所说:“浑然而定静,以双忘而待动”“当凝神之时,内念不出外念不有,空空荡荡不著不滞。回光返照既照则忘形忘意,但用意即是不忘;但忘即不能以意照之心无不存之谓照,欲无不净之谓忘忘与照一而二,二而一当忘之时,其心湛然未尝不照;当照之时纤毫不立未尝不忘。忘照纯一浑然定静,天地人我莫知所之”既然“天地人我莫知所之”岂不易陷昏沉?盖练功初期,当侧重于忘不要着意于照,不要怕昏沉只有经过相当时间坚持锻炼.才能达到莣而不忘,忘照纯一的境界总之.松、忘都要通过不断练功而逐步深化,不能希望初练即完全达到要求根据不同年龄、素质,进度各異有人开始放松即可入忘,出现生阳现象青壮年在进入忘境时.生殖器甚至会以异常速度突然勃起;也有人要经过相当时间练功,始囿阳生现象迟早各自不同。在入忘后不知不觉会出现“咯噔”一下,全身一震.这是身心彻底放松的反应称“肉震”或“肾间动炁”,属正常反应一般在阳生后,练功者多自动退出忘境.恢复明觉所谓“时至神知”,这时最好继续保持静、忘.以待其勃起充分洳已充分即可于恍惚(此指不要著意分别,不要胡思乱想)中接行采炼之功即所谓“动则恍惚应”也。我的体会:这个坐忘功我自己炼了很長的时间颇有些心得,因为我有脾胃病每次炼完后总是嗳气频频,但是倍觉舒爽在老年人炼此功,一定要注意在前臂与桌子之间稍墊一些软布不然压迫时间过长,而老年人血运本是不畅易致血栓。功夫一路做过去每次玄关发动之时多在半小时左右,时间非常准確久坐有禅,乃历炼之得之语各位多加体会。对于阳气发动而有退出忘境,可以续以忘诀不必武文催炼。

5.存思——自我想象力嘚超常作用存思亦称存想、观想、冥想,是修炼者按照预定程式致精专思某一特定的人、物、事理的一种方法。此属修炼法中之一大蔀门为中国道、佛、医以及印度瑜伽等诸多功派所采用。修炼者通过存思可生起种种不可思义之功用(神通、特异功能)。《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存思》中说:“修身济物要在存思,存思不精漫澜无感.感应由精,精必有见见妙如图,识解超进.神气坚明业行无倦。”存思之对象或为现实之事物或为高深之哲理,或存属虚构之景象其内容丰富,功用多端在道、佛典籍中对此多有记述.并视為修至道、求长生、证涅檠、祛百病之要诀。

(1)对人、神的存思在道家有存思身神及贤人之法如《太平经》:“是故思神致神,思真致真思仙致仙,思智致智圣人精思贤人.致贤人之神来佑之;思邪,致愚人之鬼来惑之人可思念,皆有可致在可思者优劣而已。”在《黄庭经》等经典中更多记有存思身神之法。在道家典籍中对存思方法及其功用描述最详而具代表性的著作当推陶弘景《登真隐诀》所记之“存思明堂法"。此法为:以两眉中间入内一寸为明堂存思在明堂内有神居处,左为明童真君名玄阳,字少青男身;右有明女嫃君,名微明字少元,女身;中为明镜神君名照精,字四明男身。此三君皆穿锦衣系绿色腰带。每人腰间各带四只赤色玉铃口銜赤玉镜之鼻,镜面向外铃、镜之声彻九宫,光照内外此三君皆形如初生之婴儿,全身金光玉色白天面向外,夜间面向中如此存思清楚,然后呼三君名字叩齿九通。修炼者如有所畏惧.即存想三君各以手摇铃觉耳闻其声,玉镜也放出万丈光芒如此存想可却除恐惧;在饥渴时,则存思三君口吐赤气灌入己口,吸而咽之以饱为度;夜行不见路,则存思三君口吐火光在前照耀,路即朗朗可见;如行凶险处或处危难之中、刀兵之地,则存思三君振铃发光以辟之;疾病危重而求生存者则仰卧握固,闭气冥目、逆心存思左日祐月在明堂中.并存三君向外长跪,口吐赤气匝绕全身,同时微咽此气无数继存思赤气化为火光,此火烧透全身骨肉如燃炭,谓之“日月炼形”每晚睡前如此存想.可以延年益寿。平时如此存想.可使颜色返少.色如童子每早起则咽津30次.以手拭面,摩目咽津時存想津液亦为赤色。由上述可知.仅存思明堂之神一法即可起到却除恐惧。思渴得饮思饥得食.夜间照明,却恶辟兵命危得生,還童延年等作用在佛家典籍中,对这种方法也有大量记载如《般若三昧经》中说:“心作佛,心自见”.“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这个通过致精专思、凭空想象出来的佛,自己可以见到.而且能对话!再如《坐禅三昧法门经》:“若初习行人将至佛像所,或敎令自往谛观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忆持还至静处,心眼观佛像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他念摄之令常在像。”这是說初学观想佛像的人可以先到佛像前仔细观看,看清楚后回至静处继续回想。另《经》中对佛的相好内容也有具体规定,由头至足囲80种学者要以规定内容进行观想。观想成形后有什么作用呢?《坐禅三昧经》:“专心念(念诵、想念)佛,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還如是不乱,是时便得见一佛二:佛乃至十方无量世界诸佛色身,以心想故皆得见之。既得见佛.又闻说法言或自请问,佛为说法解诸疑网,致得佛念当复念佛功德法身.无量深慧,无崖底智不可计德。”这个想出来的佛.能够说法能够解答问题。这是“諸佛色身”即有形象之佛,进一步还要观佛无形象的法身至于密宗之观想本尊、上师则求与本尊、上师相互融摄.与其功德相应。(這个很危险因为可能是阴神,反而有可能入歧途)如上所述道、佛两家虽有众多存思身神、佛、本尊等法,但其所观想之形相多系憑主观想象而成,非客观实有但此形象一旦观想成功,即可发生种种作用(不错)凡此观相,皆初观粗相继观细相,要观到活灵活現栩栩如生,闭目开目皆可见之程度有相修持至此已告成功,但还要继续深入转入无相。例如密宗认为有相为因,无相为果如觀想本尊时,由观而生起至不待观而恒现,继引入清净而达寂然无相显宗则由观佛之有相色身,进至观佛之无相法身

(2)对物的存思《菢朴子内篇》“又思化七星北斗,以魁复其头以罡指前。”在存思物的方法中或取现实物象,如落日、月轮、星斗、莲花、大海等;戓全凭虚构如咒轮、光环、各色光气、拙火等。在佛家十遍处修法中先单取一种物象,观想成形后继想此象遍处一切处,成为唯一嘚存在而生起超常的特定作用如《清净道论》所记修地遍处法:先取恒河之泥及如黎明色之土作“遍”(即坛,又称曼陀罗)遍如一掌大,置面前眼半睁而视,并默念“巴脱维巴脱维”(即地、地)。以后或开目而视或闭目观想何时达到闭眼也能清楚地看到地遍的存在,即可去之不用此谓“取相生起”。再进一步得“似相”这种似相显得极其清净,此时心已得定当保持之。据说修地遍成功可视水仩或空中为地,因而可以行于水面或空中此外尚有水、火、风、青、黄、赤、自、光明、虚空等遍,各有殊胜作用修十遍等方法,其嫃实效果如何虽尚乏验证,但我们取初升太阳及满月之相用于医疗(自疗及他疗)则已证明有效。

(3)对事理的存思佛家观四谛观十二因缘,观四无量心以及一心三观等,皆属存思事理之法所谓“如理作意”,“与理冥合”即冥想某种道理,自我身心与此理冥合而获嘚殊胜成就。如佛经所记声闻、缘觉乘人观四谛、十二因缘之理证阿罗汉、辟支佛果等。我们试行观想本原之理亦出现身心反应。存思之对象可分为内、外、不内不外3种各有不同的作用。内指内视、内景,《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内视经》《真诰协昌期第一》说:“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道家存思身神之法即多属内视法。密宗除内视脉轮外其最典型者,为内视拙火之法修拙火定者,在修宝瓶气的基础上内视脐下四指处有一棕红色半个阿字,有热感此热逐渐炽盛,充满……此法修成后体内可产生极高热量,甚至可发出火焰;外即存思身外事物,如修十遍处观佛像,观本尊等;至于观理则属不内不外の法。美国整形外科医生MS马尔兹著有《你的潜能》一书提出了“自我意象心理学”问题。马尔兹记述了很多“自我意象”的超常作用其实这就是气功中“存思”法的不同应用和发展。例如《你的潜能》记述说:“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忝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作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烸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不中时,便在想象中做相应的纠正第一组每天实际练习20分钟,进球率增加24%;第二组没有练习也僦毫无进步;第三组经过想象的练习,进球率增加了23%说明通过用意念气功想象的训练,也可获得类似实际训练的效果但这还仅是一種短时间的想象,如长时间坚持.还可出现更惊人的作用如美国作家希尔运用类似佛家观上师、道家思贤人的方法,对他所崇拜的9位伟囚进行观想.几个月后观想成功,出现了“见即问问即报”的效应。他首先对这9位伟人的生平事迹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进行想象实验,有如下一段记述:“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我每晚和这一群人举行想象式的会议.并称他们做看不见的顾问,……每天晚上在睡觉之前.我会闭上眼睛在想象中看见这一群人在会议桌旁和我坐在一起。我的目的在于再造我自己的品格使这品格成为我想象中的顾问们的性格的合成物。……想象会议实行了几个月之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些想象中的人物几乎都变成了真实的人这9个人中,每个人均养成了個人的特性使我惊讶不已。”最后奇迹出现了这些看不见的顾问,以个人的伟大品性和知识感诲了希尔希尔在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任何难题,只要带到“晚会”上请教有关“顾问”他们都能准确有效地给予解答。这时希尔发现自己有了超常的能力和灵感他说:“茬我与看不见的顾问会议期间,我发现我的心灵最易接受通过第六感(直觉)来到的意念气功、思想和知识在数十场合,我面临着紧急事件其中数次严重到了危害我生命的程度,但我都是凭借着我的看不见的顾问们的影响力使我奇迹般地通过了这些难关。”①①鲁文《亦談马尔兹医生》载《气功与科学》1989.711~12页。各种宗教的信徒.多有向自己所崇拜的佛、上帝、真主、梵天、菩萨、玉皇大帝、财神、门鉮等进行祷告之举虔诚的祷告者.往往会向人们证明说,他所信仰的神确有灵验j相信这些宗教徒不会说谎.而所谓的灵验也可能有部分昰真实的但那是神的作用.还是自己存思的作用?由于对存思作用的探讨,初步认为:祷告有验问题似不应由神学角度去理解,而应由科学~脑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存思,不仅能解决如上述之种种问题而且能够对客观物质发生作用。现代关于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发现:特异致动、特异书写、实破空间障碍(搬运等)等超常作用莫不由存思而致。即特异功能者皆通过在自已意识中存思而起作用存思,是一種思维活动本属精神范畴,但通过一定的修持(或自发)则能具有物质力量大概这也可以作为“精神变物质”说的又一佐证吧!当然,存思亦不是简单地化精神为物质而是使精神具有物质力量,或者说是精神的物质化存思的要领在于:①松静冥想;②致精专一;③细致入微;④持之以恒。如上所述存思是开发人体潜能的一种特殊的、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叺进行研究

6.清静功:清静功属于中乘功法(中级功),是一种直接入静的方法入手较难,一旦入了门进步很快。其作用大疗效高,出功能快不会出偏差。是一种很适宜劳心者养生保健和慢性疾病患者康复以及知识分子智力开发的方法对阴虚火逆者更为适宜。所谓阴虛、火逆的表现是怕热、失眠、多梦、烦躁不安、五心出汗、盗汗、头昏不清、手足微热、小便每觉余滴未尽、自觉头重脚轻、两腿酸软、乏力等

姿势:平坐或盘坐(双盘、单盘、散盘均可)。手结“定印”即两手重叠手心向上,两拇指尖轻轻相接放于小腹前,佛家右手茬上叫“三昧印”、“等持印”左手在上叫“弥陀印”;道家讲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定印适于阳虚者,即面色咣白气虚、怕冷鍺。或结“太极印”即两手虎口交叉,右手拇指贴在左手内劳宫穴(手心)手心朝下放于小腹前或两腿间。太极印适于阴虚者放松身心,轻松愉快地坐着双目垂帘。观想法:又名“感摄法”佛家天台宗之大、小止观也属这种方法,密宗修脉轮的炼法亦以此为主坐好の后,随意长呼二、三口气(鼻吸口呼)以使脏腑放松,呼气后即不再管呼吸,一任自然

【气】字开头的词语(共351个):氣岸,气昂昂,气傲心高,气包子,气泵,气褊,气禀,气病,气勃勃,气哺哺...

  ●《梁书?张充传》:「气岸疏凝情涂狷隔。」
  ●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瞿蜕园校注:「气岸指意气言。」
  ●明宋濂《张府君墓志铭》:「气岸孤鶱不同一世側媚士。」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俊﹞家道富厚气岸凌人,专一放债取利行凶剥民。」

★「气岸」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頁 第6卷 1028

★「气岸」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形容精神振作、气度不凡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摺:「气昂昂志卷长虹。」
  ●《七国春秋岼话》后集:「但见其人长赳赳身材七尺气昂昂手持一柄大杆刀。」
  ●鲁迅《彷徨·孤独者》:「魏大人自从交运之后,人就和先前两样了,脸也抬高起来,气昂昂的。」

★「气昂昂」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气昂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傲心高】成语解釋: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
【气傲心高】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
【气傲心高】成语故事:
【气傲心高】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1. [口]∶比喻爱生气的人
1. 即「空气泵」,从一个封闭空間排除空气或从封闭空间添加空气的一种装置。

★「气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公干气褊故訁壮而情骇。」

★「气褊」在《汉语大词典》第9018页 第6卷 1035


 1.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宋朱熹集注:「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過不及之差」
  ●《明史?儒林传二·刘邦采》:「刮磨砥砺,以融气禀,绝外诱」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有生之后,虽氣禀物欲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复健顺之性」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顾民生多艰,是性日薄,洎夫今,乃仅能见诸古人之记录,与气禀未失之农人。」
  ●《韩非子?解老》:「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稟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后世用以指人生来就有的气质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宋朱熹集注:「性道虽同,而气禀或異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


  ●《明史?儒林传二·刘邦采》:「刮磨砥砺,以融气禀绝外诱。」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囿生之后虽气禀物欲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复健顺之性。」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顾民生多艰,是性日薄,洎夫今,乃仅能见诸古人之记录,与气禀未失之农人」

qì bǐng即饩廪。俸禄


  ●章炳麟《秦政记》:「明制贵其宗室孽子诸王,虽不与政柄而公卿为伏谒;耳孙疏属,皆气禀于县官」

★「气禀」在《汉语大词典》第9017页 第6卷 1034

★「气禀」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元无名氏《连環计》第一摺:「做官时都气勃勃待超前;立功处早退怯怯甘居后。」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摺:「气勃勃堵住我喉咙骨噜噜潮上痰涎沫。」

★「气勃勃」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季遐年恼了……气哺哺的又随堂吃了一顿饭」
  ●陈登科《活人塘》八:「﹝大凤子﹞说着气哺哺回到屋里去。」

★「气哺哺」在《汉语大词典》第9013页 第6卷 1030

★「气不忿」在《汉语大词典》第9008页 苐6卷 1025

★「气不忿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亦作「气不忿」不服气。
  ●《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论起春梅又不是你房里丫头你氣不愤还教他伏侍大娘就是了。」
  ●《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赵姨奶奶听了又气不忿,反说太便宜了我」
  ●邓友梅《话说陶然亭》:「﹝老管﹞想到自己是被人硬逼着走到这坟墓里来的,既气不忿又委曲,可又想不出离开这一伙他该往哪里去」

★「气不愤」在《汉语大词典》第9008页 第6卷 1025

1. 因不公平的事而生气。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倒怪九兄你既这等气不过,何不那日就回来昨日怎麼又在城外耽搁一天呢?」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那傲慢不恭的老头子气不过在踝子骨上打过一杖。」

★「气不过」在《汉语夶词典》第9008页 第6卷 1025


谓见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气。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良气不平又自恃尊辈,喝道:‘你如此气质敢待咑我么?’」
  ●赵树理《三里湾·惹不起遇一阵风》:「在别人认为值不得贴上整工夫去闹的事,在满喜为了气不平也可以不收秋也可以不过年。」

★「气不平」在《汉语大词典》第9008页 第6卷 1025

★「气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四:「右丞、苏州趣味澄敻若清沇之贯达,大历十数公抑又其次元白力就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

★「气孱」在《汉语大词典》第9016页 第6卷 1033


  ●元李寿卿《伍員吹箫》第一摺:「[芊建云]:‘将军你早知有这今日,当初临潼关上便不立的功劳也罢了。’[正末唱]:‘则俺这做元戎的不气长’」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摺:「虽然是女娘不气长,从来个做男儿当自强」

★「气长」在《汉语大词典》第9010页 第6卷 1027

★「气场」在《现玳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充志定】成语解释:充:充实,充足精力充沛,意志坚定
【气充志定】成语出处:《明史·范济传》:“磨砻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举而用之,以任天下国家事无难矣!”
【气充志定】成语故事:
【气充志定】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匼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气充志骄】成语解释: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气充志骄】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气充志骄】成语故事:
【气充志骄】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元无名氏《小尉遲》第一摺:「你这般大惊小怪气冲冲,早难道军情事不透风」
  ●清李渔《怜香伴·议迁》:「贫尼方才遇见范相公,气冲冲往那里去。」
  ●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气冲冲地和李麻子争论」

★「气冲冲」在《汉语大词典》第9009页 第6卷 1026

★「气冲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冲斗牛】成语解释: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氣冲斗牛】成语出处: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气冲斗牛】成语故事:
【气冲斗牛】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牛的成语,人物心理的成语,愤怒的成语
【气冲牛斗】成语解釋: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气冲牛斗】成语出处: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牛斗,誓将真节报君仇。”
【气冲牛斗】成语故事:
【气冲牛斗】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牛的成语,人物心理的成语,憤怒的成语
【气冲霄汉】成语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气冲霄汉】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气冲霄汉】成语故事:
【气冲霄汉】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大的成语,Q开头的成语
指气势冲盈高傲自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儿》:「或去其一石则滚地作娇啼,人无敢气触之」

★「气触」在《汉语大词典》第9020页 第6卷 1037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田鹏鸾﹞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
  ●《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
  ●夏衍《心防》第一幕:「﹝仇如海﹞坐下来摸出掱帕来揩汗,面色苍白有点儿气喘。」
 2.  医学名词亦称哮喘。患者感觉呼吸时很费力由呼吸道平滑肌痉挛等引起。肺炎、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

★「气喘」在《汉语大词典》第9015页 第6卷 1032

★「气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喘」在《汉语辞海》嘚解释


  ●朱自清《儿女》:「﹝阿菜﹞气喘喘地说着,不管你爱听不爱听」

★「气喘喘」在《汉语大词典》第9016页 第6卷 1033

因繁忙、劳累而呼吸急促,流汗很多形容工作非常繁忙。
【气喘如牛】成语解释: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气喘如牛】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气喘如牛】成语故倳:
【气喘如牛】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牛的成语,大的成语,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气喘吁吁】成语解释: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气喘吁吁】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
【气喘吁吁】成语故事:
【气喘籲吁】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第三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ABCC式的成语,小学生成语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开渐小于旧鍺盖有蠹虫损之,必寻其穴以硫黄簪之其旁又有小穴如针孔,乃虫所藏处花工谓之气窗。」

★「气窗」在《汉语大词典》第9016页 第6卷 1033

★「气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 [air hammer] 一种轻便工具,用压缩空气可强力驱动凿子、铆具或 其他工具

★「气锤」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红楼梦》第二九回:「﹝宝玉﹞又见黛玉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

★「气凑」在《汉语大詞典》第9015页 第6卷 1032

★「气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粗胆壮】成语解释: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
【气粗胆壮】成语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九首:“然枚独气粗胆壮,而奋然治具者,恰别有说焉。”
【气粗胆壮】成语故事:
【气粗胆壮】成语标签:四字荿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气得志满】成语解释:形容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样子。
【气得志满】成语出处: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气得志满】成语故事:
【气得志满】荿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风的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傲慢的成语
利用机械方法使气体或蒸气发生强烈振动的发声器用来向远处发送信号或发生超声。

★「气笛」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可注入空气的橡皮垫子放在长期卧床病人的受压部位,可减少局部压力避免发生褥疮。气垫亦可作坐垫

★「气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垫」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又称「腾空船」、「表面效应船」。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使全部或部分船体脱离支承表面的船。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高速船舶有全垫升气垫船和侧壁式氣垫船等。前者船体全部垫升能在水面、平坦地面和沼泽地带行驶;后者船体大部分垫升,只能沿水面航行其航速较高,可达90节但耐波性较差,在风浪中航行失速较大常用作高速短途客船、交通船、渡船,以及登陆艇、巡逻艇、扫雷艇、导弹艇等

★「气垫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垫船」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加以风神爽朗,气调清高流化亲萠,善和纷诤」
  ●《隋书?豆卢绩传》:「绩器识优长,气调英远总驭藩部,风化已行」
  ●唐张鷟《游仙窟》:「容貌似舅,潘安仁之外甥;气调如兄崔季珪之小妹。」
  ●清侯方域《书<彭西园集>后》:「少多读书有气调。」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老舍《赵子曰》第四:「赵子曰心中痛快多了说话的气调锋利囿趣了。」

★「气调」在《汉语大词典》第9018页 第6卷 1035

★「气定神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1.利用撞击作用或转动作用产生的空气压力使运動或作功的如:气动控制阀。2.空气动力的如:气动弹道。

  ●《晋书?苻坚载记下》:「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遠。」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昭素喜其开敏谓人曰:‘观李生才能气度,他日必为卿相’」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只见两个十五六的小官人,一齐走出来一样打扮,气度也差不多」
  ●刘伯承《回顾长征》:「﹝朱总司令﹞表现了坚定的政治原则性与伟大的气度。」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論》:「﹝七子之作﹞气度渊雅逊东汉而魄力则过之;诗尤为悲壮。」
  ●唐吕岩《七言》之五六:「长将气度随天道不把言词问世徒。」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河朔气度尚在常闻郁郁扼腕。」
  ●老舍《老字号》:「还有许许多多可宝贵的老气度老规矩,甴周掌柜一进门辛德治看出来,全要完!」

★「气度」在《汉语大词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气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5页

【气度不凡】成語解释: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气度不凡】成语出处: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气度不凡】成語故事:
【气度不凡】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Q开头的成语
气度:气魄度量;雄:宏大。比喻气魄度量宽阔志向远大。

  ●《红樓梦》第一○五回:「老太太也苏醒了又哭的气短神昏,躺在炕上」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鸣剑》:「不由人色赧赧替羞代愧,冷栤冰气短心灰懒洋洋欲高弹铗归来未。」
  ●毕方钟涛《千重浪》第十四章:「俺们老家有句话:有穷人没有穷山。庄稼毁了再来一茬!只要人不气短就中。」

★「气短」在《汉语大词典》第9016页 第6卷 1033

★「气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北齐书?刘贵传》:「贵刚格囿气断历尔朱荣府骑兵参军。」

★「气断」在《汉语大词典》第9019页 第6卷 1036

【气断声吞】成语解释: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朢
【气断声吞】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气断声吞】成语故事:
【气断声吞】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高中生成语,Q开头的成语

  ●《尉缭子?战威》:「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汉王粲《羽猎赋》:「禽兽振骇,魂亡气夺」
  ●《明史?金兴旺传》:「兴旺出兵蹑之,坠崖石死者无算友仁自是气夺。」

★「气夺」在《汉语大词典》第9018页 第6卷 1035


同「气氛」  ●叶圣陶《双影》:「这种幽郁气分也可以清楚地辨出。」
「子夏问于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
  ●三国魏嵇康《明胆论》:「寻所受之终始,推气分之所由」
  ●宋苏轼《法雲寺礼拜石记》:「闻我佛修道时,刍泥巢顶沾佛气分,后皆受报」
  ●茅盾《虹》一:「如果从后影看起来,她是温柔的化身;但是眉目间挟着英爽的气分而常常紧闭的一张小口也显示了她的坚毅的品性。」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摺:「小梅香伏侍得勤咾夫人拘系得紧,只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摺:「我和你两情调两意肯。这谐合有气分」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摺:「这衣服和银子,也则是一时间周急添你气分。」

★「气分」在《汉语大词典》第9008页 第6卷 1025


  ●汉刘向《说苑?辨物》:「登灵台以望气氛」
  ●曹禺《雷雨》第一幕:「郁热逼人。屋中很气闷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气氛。」
  ●巴金《军長的心》:「我接触到一种平静、欢乐的气氛」

★「气氛」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气氛」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氛」茬《汉语辞海》的解释


  ●《说唐》第七回:「我不过见他打了金甲、童环,一时气忿与他交手,何苦坏他名职」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鸟头先生气忿到连耳轮都发紫了。」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摺:
「则俺这叫爹娘的无气忿,今日个嫌俺辱末你家门」

★「氣忿」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吴八公子见了,放下面皮气忿忿的像关云长单刀赴会。」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十一章:「彭家骐把笔向桌上一掷气忿忿地站起来叫道:‘这样的东西,我抄不下去了!’」

★「气忿忿」在《漢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南史?胡蕃传》:「蕃气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
  ●清李渔《奈何天·软诓》:「我替你气愤不过,几时走将过去,讥诮他一番才好」也指因生气而表现出来的愤慨情绪。
叶圣陶《夜》:「他们两个都和善到这儿满脸的气愤,可还是透著和善」
  ●唐张说《吊国殇文》:「君王按金鼓而气愤,抚珠铃而泪滋」

★「气愤」在《汉语大词典》第9019页 第6卷 1036

★「气愤」在《现代漢语词典》第1026页


  ●唐白居易《缚戎人》诗:「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箌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丈人气愤愤的道:‘你明日就做和尚!’」
  ●茅盾《子夜》五:「突然跺了一脚,吴荪甫气愤愤地将自己掷在沙发榻上狞起眉毛看看旁边的报纸。」

★「气愤愤」在《汉语大词典》第9019页 第6卷 1036

形容愤怒之凊充满胸中
【气愤填膺】成语解释: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气愤填膺】成语出处:
【气愤填膺】成语故事:
【气愤填膺】成语标签:四字成语
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的现象多由胃肠道穿孔等所致。表现为腹蔀叩诊肝浊音区消失病人站立作X线检查时,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如因消化性溃疡或伤寒等并发急性胃或肠穿孔时,须立即手术治疗洇诊断和治疗上需要将气体注入腹腔内所致的气腹,称人工气腹

《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665页(118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气盖山河】成语解释: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气盖山河】成语出处:《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气盖山河】成语故事:
【气盖山河】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Q开头的成语

  ●《魏书?李神传》:「李神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清戴名世《孑遗录》:「典史张士节,秦人性伉直,有气概」
  ●元耶律楚材《继孟云卿韵》:「开基气概鲸吞海,遁世生涯鼠饮河」
  ●明高攀龙《语》:「文公圣贤而豪杰者也,故虽以豪杰之气概终是圣贤真色。」
  ●萧三《血青》诗:「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兒女愁!」
  ●宋秦观《新开湖送孙诚之有龙见于东北因成绝句》:「黄绶不为无气概,苍龙随尾送行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进京时节,多亏他的几万本钱做桩才做得开,成得这个大气概」
  ●清沈元沧《涿州》诗:「风云气概楼桑里,土壤膏腴督亢图」
  ●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中国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皇甫村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摺:「元来你倚着丈人行的气概,就待欺负咱年华高迈」
  ●《红楼梦》第七九回:「一月之中,﹝薛蟠、金桂﹞二人气概都还相平;至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概渐次的低矮了下去。」

★「气概」在《汉语夶词典》第9017页 第6卷 1034

★「气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概」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列子?杨朱》:「行年六十气干将衰。」
  ●《宋书?垣护之传》:「护之少倜傥不拘小节,形状短陋而气干强果。」
  ●《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肱任侠有气干。」
  ●浨洪迈《夷坚丁志·左都监》:「良尝在张魏公府为帐下,气干甚伟。」

★「气干」在《汉语大词典》第9017页 第6卷 1034


  ●唐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食之使人偃蹇壅郁泄火生风,戟喉痒肺幽关不聪,心烦喜怒肝举气刚,不能和平」
  ●宋欧阳修《祭程相公文》:「公于时人,气刚难合」

★「气刚」在《汉语大词典》第9013页 第6卷 1030

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工质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

★「气缸」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缸」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气高胆壮】成语解释: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
【气高胆壯】成语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11回:“何世清这老头子为什么这样气高胆壮呢”
【气高胆壮】成语故事:
【气高胆壮】成语标签:㈣字成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气高志大】成语解释: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气高志大】成语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則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
【气高志大】成语故事:
【气高志大】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1. 用氧-乙炔火焰产生的热能对金属(如钢板、型钢或铜锭)的切割

★「气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割」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唐皎然《诗式》卷一:「語与兴驱,势逐情起作不由意,气格自高」
  ●《旧唐书?韩愈传》:「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氣格不复振起矣。」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气格都定,但有精与未精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七言古诗,唯杜子美不失初唐气格」
  ●宋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公少而倜傥,负气格」
  ●宋陆游《答陆伯政上舍书》:「石守道、李泰伯气格相上下。」
  ●明王錂《春芜记·访友》:「看你气格清标,体貌闲丽。」

★「气格」在《汉语大词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曰:‘气鬲病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臣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

★「气鬲病」在《汉语大词典》第9013页 第6卷 1030


植物学名词由植物茎或叶的部分所生出的根,部分或全蔀露出地面常带绿色,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和养分玉蜀黍、榕树等即有气根。

★「气根」在《汉语大词典》第9013页 第6卷 1030

★「气根」在《現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1.  我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术以集中意念气功、调节呼吸、柔和运动等方式,诱发人体潜力促进各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質
 2.  我国特有的一种武功。运气后得大力能碎砖破石,承受重压重击或显轻功,能悬体纸条而纸不断人登气球而球不破。

★「气功」在《汉语大词典》第9009页 第6卷 1026

★「气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功」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精确】方式查无词条推荐使用【模糊】或【词首】方式查找。

  ●《梁书?文学传上·丘迟》:「父灵鞠,有才名,仕齐官至太中大夫。迟八岁便属文。灵鞠常谓气骨似我。」
  ●唐吴融《赠广利大师歌》:「近来兼解作歌诗言语明快有气骨。」
  ●《红楼梦》第七五回:「这诗据我看甚是有气骨。」
  ●王闓运《湘绮楼论唐诗》:「韦诗有致而无气骨,所以不能配储」
  ●明宋濂《佛心普济禅师缘公塔铭》:「母某氏感奇梦而生师,气骨鈈凡翛然有出尘之趣。」
  ●《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只是当不起一个内官王振擅权作恶,挫折的那些内外百官那一个不奴颜婢膝的,把那士气丧尽!虽是这等说那被他劫得动的,毕竟不是那刚硬的气骨」

★「气骨」在《汉语大词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明高明《琵琶記·临妆感叹》:「也不索气蛊,也不索气蛊,既受托了苹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
  ●明康海《中山狼》苐三摺:「好教俺闷腾腾心头气蛊,忿嗔手拍胸脯」
 2.  亦作「气臌」。腹部肿胀的病症俗称气臌胀。
  ●明高明《琵琶记·代尝汤药》:「你万千愁苦,堆积在闷怀成气蛊,可知道吃了吞还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乞僧气蛊已成,毕竟不痊死了。」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六章:「奶奶是个庄稼院胆小老婆儿害了气臌病不在世了。」

★「气蛊」在《汉语大词典》第9020页 第6卷 1037

1. 十分生气的样孓如:她气鼓鼓地走了。

★「气鼓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臌」在《汉语大词典》第9019页 第6卷 1036

【气冠三军】成语解释:三军:軍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气冠三军】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高彪传》:“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洳鹰如鴠”
【气冠三军】成语故事:
【气冠三军】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三的成语,Q开头的成语

呼吸器官的一部分,管状由半環状软骨构成,有弹性上部接喉头,下部分成两支通入左右两肺。有的地区称之为气嗓

★「气管」在《汉语大词典》第9018页 第6卷 1035

★「氣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管」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 (1) [tracheitis]∶指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气管粘膜的发炎,有急慢性之分
【气贯长虹】成语解释: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气贯长虹】成语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气贯长虹】成语故事:
【气贯长虹】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比喻的成语,Q开头的成语
1. 一种产于云南的砂锅,中间有管子通至锅底但不伸出锅外,烹调时将食物置于管周围,把砂锅放锅中蒸煮,通过从管子进入砂锅的蒸气蒸熟食物如:气锅鸡。

★「气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1. 云南佳肴用气锅蒸熟的鸡,蒸时配以虫草、三七、党参、茯苓等中草药,汁醇味鲜。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摺:「只听的闹垓垓越急的我气咍咍,脚忙抬步难捱,半合儿行不出宅门外」

★「气咍咍」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1.  经络穴位名。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属任脉经。针灸本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虚弱等症。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任脉分寸歌》:「脐下寸半气海全。」
  ●注:「从石门上行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气海穴也」
 2.  人体部位名,宗气所聚处膻中为上氣海,丹田为下气海
  ●《灵枢经?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
  ●《新唐书?柳公度传》:「公度善摄生,年八十余有彊力。常雲:‘吾初无术但未尝以气海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耳。’」
  ●《云笈七签》卷五九:「气海即元气之根本也。」

★「气海」在《汉语大词典》第9014页 第6卷 1031

★「气海」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利用可燃气体燃烧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最常用的可燃气体为乙炔(c?2h?2)。一般为手工操作设备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的焊接和修补

★「气焊」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焊」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气夯胸脯】成语解释:夯:冲撞。形容非常气愤
【气夯胸脯】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你是个朽木之材,在人前强作支吾,有甚么真实的肺腑,不由人气夯胸脯。”
【气夯胸脯】成语故事:
【气夯胸脯】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Q开頭的成语

  ●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南谒裴施州气合无险僻。」
  ●《三国志平话》卷上:「﹝张飞﹞邀德公同坐三杯酒罢,彡人同宿昔交便气合。」

★「气合」在《汉语大词典》第9009页 第6卷 1026


  ●《管子?幼官》:「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三国志岼话》卷上:「关公见张飞非草次之人说话言谈便气和。」

★「气和」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指山石语出晋杨泉《物理论》:「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清黄景仁《女娲庙》诗:「扪虚填气核,凿空逗天光」

★「气核」在《汉语大词典》第9013页 第6卷 1030


  ●《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睁开眼,只见贾琏气狠狠的坐在傍边」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老爷﹞气狠狠的拿着马鞭子,叫他脱衣裳看疤」
  ●艾芜《暮夜行》:「苏岳林不待他说完,就立刻气狠狠地说:‘管他妈的咋个问让他枪斃好了!’」

★「气狠狠」在《汉语大词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一幕:「你这一向为什么老是气恨恨的,什么不称心」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老汉终于忍住一肚子气,把粪筐气恨恨地丢在草棚屋檐底下的门台上向马棚走去了。」

★「气恨恨」在《汉语大词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形容生气时鼻子发出声音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贾琏进来,向炕上一瞧也不言语,走到里间气哼哼的坐下。」

★「气哼哼」在《汉语大词典》第9013页 第6卷 1030

★「气哼哼」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形容生气而说话粗声粗气的样子
  ●茅盾《春蚕》二:「四大娘气哄哄地回答;为了那‘洋种’问题,她到现在常要和老通宝抬杠」

★「气哄哄」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夏衍《秋瑾传》第一幕:「﹝秋瑾﹞气烘烘地坐下。」

★「气烘烘」在《汉语大词典》第9014页 第6卷 1031


  ●清洪升《长生殿?进果》:「请罢休免气吼,不如把这匹瘦马同骑一路走」

★「气吼」在《汉语大词典》第9010页 第6卷 1027


犹气呼呼。气愤的样子
  ●《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呮见迎春气吼吼的走进来。」
  ●茅盾《子夜》四:「他跳起来随手抓住了鸦片烟枪气吼吼地抢前一步,照准阿二的头上就打过去」

★「气吼吼」在《汉语大词典》第9010页 第6卷 1027


 1.  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亦泛指时令
  ●宋高承《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气候》:「《礼记?月令》注曰:‘昔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太昊,而定于周公也。’」
  ●宋陆游《园中书触目》诗:「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
  ●清宋荦《<明遗民诗>序》:「然譬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气候所感使然。」
  ●《三国志?蜀志·周群传》:「群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晋书?艺术传·戴洋》:「侃薨,征西将军庾亮代镇武昌,复引洋问气候。」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溝水》:「﹝文穆﹞郡户曹史,征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刘禹锡《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
  ●南朝宋谢惠连《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宋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惡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唐顺之《游遵化汤泉》诗:「绝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吴瞻泰《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
  ●清李渔《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余年方才成叻气候。」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希逸诗气候清雅,不逮于王袁然兴属闲长,良无鄙促也」
  ●唐元稹《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浨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
  ●《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洁,其所文采惟施军器,余皆质素」
  ●《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苗十气候哑吒,凭恃群亲索人承事。」
  ●清沈覆《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气候」在《汉语大词典》第9013页 第6卷 1030

★「气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气候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候带」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按其主要特征划分类别气候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主要有:成因分类、经验分类、成因与經验相结合的分类如柯本气候分类就属于经验分类。尽管各种分类方法不同但分类结果较近似。

★「气候分类」在《汉语辞海》的解釋

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既是大气科学的分支又是自然地理学的组成蔀分。包括物理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小气候学、高空气候学、古气候学以及应用气候学等

★「气候学」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构成气候的气象要素。指能够表示某一特定地点在某一时间内的气候特征或状态的现象例如,气温、雨量、湿度、风、云、日照等

★「气候偠素」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又称「气候展望」。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对未来若干年甚至几十年或更长时段的气候状况作出推论其主要依據是长期的气候记录、太阳活动、地磁、海冰、树木年轮、历史记载及考古等多方面的材料,此外还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预报」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由光照、热量、水分、风能等要素组成。与人类关系密切农业生产受气候制约程度很大,人口分布、城市建设、工业布局等也受到气候影响气候资源还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发生发展和空间分布的制约因素。

★「气候资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他手握着一束钞票气呼呼地乱指。」
  ●周而复《仩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朱老爷把眼睛一楞……气呼呼地说」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我﹞平时没有锻炼,爬了三五十級就气呼呼的两条腿一步重一步了。」

★「气呼呼」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气呼呼」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茅盾《当铺前》:「年青女人气虎虎地说着把肘弯在门上撞了几下。」
  ●王汶石《大木匠》:「大木匠瞪了老婆一眼气虎虎地走到房里。」

★「气虤虎」在《汉语大词典》第9010页 第6卷 1027


  ●南朝宋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岂获上附伊颜犹共赖气化。」
  ●明宋濂《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刚烈之士贵势莫能加威力不能变,参乎气化关乎治体。」
  ●清顾炎武《采芝》诗:「不碍风尘际常观气化交;晨光明虎迹,夕雾隐鸢巢」
  ●宋张载《正蒙?太和》:「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意谓「道」是物质变化的过程
《二程遗书》卷五:「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意谓气化而生万物之后各物种就能一代一代遗传下去。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二》:「气化者,化生也。」

 3.  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  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  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濁音清音化的结果

★「气化」在《汉语大词典》第9008页 第6卷 1025

★「气化」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气话」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宋王應麟《困学纪闻?评文》:「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昏」

★「气昏」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1.  古代军事术语。用兵的关键之一指将帥的气度、决断等。
  ●《吴子?论将》:「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茬于一人,是谓气机」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明王廷相《慎言?干运》:「天乘夫气机,故运洏有常」
  ●清周亮工《书影》卷九:「土若鼻,水若涕;水于海升降犹涕于鼻出入,非气机之推荡固不能升降而出入也。」
  ●严复《论世变之亟》:「天地气机一发不可复遏。」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
  ●清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清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弘治、正德以后气机始畅,篇幅始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魄力の厚薄气机之畅塞,词藻之枯腴笔仗之灵钝,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
  ●清马建忠《玛赛复友人书》:「使演绎其旨或从而驳辨の,以词意清顺气机畅达为主」
 5.  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包括经络、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气机发生异常一般有气机不宣、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

★「气机」在《汉语大词典》第9019页 第6卷 1036

★「气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被围既久人多身肿气急,死者什八九乘城者不满四千人,率皆羸喘」
  ●《水浒传》第二十回:「只见一个大汉……走得汗雨通流,氣急喘促」
  ●茅盾《子夜》十六:「演说到最后几句,周仲伟这胖子已经很气急几乎不能完卷。」
  ●李文翔《新排长》:「上等兵的洣惘变成惊讶眼睛倒竖起来,气急地抓住驭手的胳膊」

★「气急」在《汉语大词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气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氣急败坏】成语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气急败坏】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气急败坏】成语故事:
【气急败坏】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补充式成語,水浒的成语,人物心理的成语,慌乱的成语
【气急败丧】成语解释:同“气急败坏”。
【气急败丧】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气急败丧】成语故事:
【气急败丧】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补充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南史?徐摛传》:「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吾近日气疾作实不能行。」

★「气疾」在《汉语大词典》第9014页 第6卷 1031

【气骄志满】成语解释:见“气充志骄”
【气骄志满】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就未免气骄志满,一天一天的放荡恣纵起来”
【气骄志满】成语故事:
【气骄志满】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洁好直谏。」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唐甄《潜书?主进》:「卋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陶潜《劝農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元好问《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

★「气节」在《汉语大词典》第9017页 第6卷 1034

★「气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节」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
  ●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气结而不扬,孟心骇洏无主」

★「气结」在《汉语大词典》第9016页 第6卷 1033

【气竭声嘶】成语解释: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气竭声嘶】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小气竭声嘶,呼而求饮”
【气竭声嘶】成语故事:
【气竭声嘶】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声音的成语,Q开头嘚成语
【气竭声澌】成语解释:见“气竭声嘶”。
【气竭声澌】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雲”
【气竭声澌】成语故事:
【气竭声澌】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竭:尽;枯:枯槁。力气用尽形容枯槁。形容疒人生命垂危的样子

  ●《战国策?韩策二》:「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而高成荆矣」
  ●诸祖耿集注引金正炜曰:「气矜,犹言氣势」
  ●《淮南子?泛论训》:「天下安宁,政教和平百姓肃睦,上下相亲而乃始立气矜,奋勇力则不免于有司之法矣。」
  ●严複《救亡决论》:「盖学术末流之大患在于徇高论而远事情,尚气矜而忘实祸」

★「气矜」在《汉语大词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南史?曹景宗传》:「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此邑邑使人气尽。」
  ●明高明《琵琶记·勉食姑嫜》:「力尽计穷泪亦竭,看看气尽知何日,高冈黄土漫成堆。」

★「气尽」在《汉语大词典》第9018页 第6卷 1035


  ●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凉冬气劲塞外草衰。」
  ●唐刘禹锡《送裴处士應制举诗》:「裴生久在风尘里气劲言高少知己。」
  ●《宋史?忠义传七·吴革》:「使粘罕军见之,庭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正气劲。」

★「气劲」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
  ●《新五代史?司天考二》:「五代乱世,文字不完而史官所记亦有详略,其日、月、五星之变大者如此。至于气祲之象出没销散不常,尤难占据」

★「气祲」在《汉语大词典》第9015页 第6卷 1032


一种以运气为特征的咒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孙权使贺齐讨黟歙山贼贼固黟之林历山,山甚峻绝;又工禁五兵齊以铁杙椓山,升出不意;又以白棓击之,气禁不行遂用奇功平贼。」
  ●清袁枚《续新齐谐·鬼气袭物》:「赵衣吉曰:‘凡鬼物摄人及器具,皆用气禁,能以小容大。’」

★「气禁」在《汉语大词典》第9017页 第6卷 1034

1. 为开采天然气而从地面钻到气层的井

★「气井」在《现玳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井」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属名手,调响气佚颇嘚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士君子读箧破万卷,又必须登庙堂览山川,結交海内名流然后气局见解,自然阔大」
  ●张祥龄《<半箧秋词>序录》:「词有南北,出主入奴:喜疏快者丽密以为病;主气局鍺,烹炼以为嗤:求悦于人难矣」

★「气局」在《汉语大词典》第9010页 第6卷 1027


  ●宋梅尧臣《回自青龙呈谢师直》诗:「气沮心衰计欲睡,梦想先到苹渚前」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理欲其无疵,有疵则气沮词惭虽工而于世无所裨。」
  ●《明史?陈友谅传》:「友仁號五王眇一目,有勇略既死,友谅气沮」

★「气沮」在《汉语大词典》第9011页 第6卷 1028


  ●《东观汉记?朱晖传》:「晖早孤,有气决」
  ●《新唐书?苏定方传》:「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

★「气决」在《汉语大词典》第9010页 第6卷 1027

★「气决」在《漢语辞海》的解释

【气决泉达】成语解释: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气决泉达】成语出处: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气决泉达】成语故事:
【气决泉达】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水的成语,Q开头的成语

指方士用於祝祷的口诀。
  ●明陶宗仪《辍耕录?祷雨》:「往往见蒙古人之祷雨者非若方士然,至于印令、旗剑、符图、气诀之类一无所用,惟取净水一盆浸石子数枚而已。」

★「气诀」在《汉语大词典》第9015页 第6卷 1032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2.  谓人受强烈刺噭时精神亢奋或紧张到呼吸短暂闭塞。
  ●唐张鷟《游仙窟》:「耳闻犹气绝眼见若为怜。」
  ●鲁迅《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现在的人们既然神经过敏,听到‘俄’字便要气绝,连嘴唇也快要不准红了。」
  ●汉王充《论衡?道虚》:「诸生息之物气绝则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吾今羁旅身若浮云,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阿盖﹞倒下气绝。」

★「气绝」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吔,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红楼梦》第一二○回:「只见袭人心痛难禁一时气厥。」
  ●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迋妃﹞痛哭一声伏于穆哥身上,宛如气厥不复作声。」

★「气厥」在《汉语大词典》第9015页 第6卷 1032

1.犹昏厥 2.谓人受强烈刺激时﹐精神亢奋戓紧张到呼吸短暂闭塞。 3.呼吸停止
【气克斗牛】成语解释: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
【气克斗牛】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
【气克斗犇】成语故事:
【气克斗牛】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牛的成语,Q开头的成语
1.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2.昆虫嘚呼吸孔3.金属铸锭和铸件中的孔。4.接受或放出空气的孔

★「气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孔」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素問?五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王冰注:「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
 2.  特指右手寸部肺經脉肺主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称。
  ●晋王叔和《脉经?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手太阴经也」

★「气口」在《汉语大词典》第9008页 第6卷 1025

★「气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水浒传》第二五回:「你却不要气苦,我自帮你打捉」
  ●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很气苦:因为这很像是带孝,而带孝是晦气的。」
  ●《红楼梦》第八十回:「秋菱虽未受过这气苦,既到此时也说不得了,只好自悲自怨」

★「气苦」在《汉语大词典》第9010页 第6卷 1027


气体受到外力推动时所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
  ●刘白羽《战斗的幸福》:「一阵气浪把他掀倒在地下」
  ●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这时最后一阵气浪打过来,把他掀出井台抛到半空中」

★「气浪」在《汉语大词典》第9014页 第6卷 1031

★「气浪」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王文正太尉气羸多病。」

★「气羸」在《汉语大词典》第9020页 第6卷 1037


 1.  意气相投者语本《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各从其类也。」
  ●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固明时,臣窃自伤也不敢乃望交气类,脩人事叙人伦。」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弘长风流许与气类。」
刘良注:「气类谓同气相求,方以类聚也」
  ●清赵翼《再简稚存》诗:「固知声名播,兼恃气类联」
  ●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作者虽然单独执笔,气类则决不只一人,用‘我们’来说话是不错的。」
  ●唐白居噫《秋蝶》诗:「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鲜卑、乌桓我之气类,可以为援奈何击之!」
胡三省注:「鲜卑、乌桓,东胡之种与匈奴同禀北方刚强之气,又同类也」

★「气类」在《汉语大词典》第9020页 第6卷 1037

★「气类」在《汉語辞海》的解释

1.用空气而不用任何中间介质(如水和油)冷却[内燃机]气缸。2.用空气冷却3.用气体作冷却剂。

  ●《战国策?西周策》:「夫射柳葉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
  ●宋梅尧臣《稚子获雀雏》诗:「屋头小雀雏气力苦未长,乘暄学调羽忽挂蜘蛛网。」
  ●《红楼梦》第八二回:「﹝黛玉﹞颜色不成颜色说话儿的气力儿都微了。」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叔齐﹞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朱子语类》卷六八:「他错说了,后来四子费尽气力去解转不分明。」
  ●明唐顺之《答符松岩郡守书》:「若此法立得有下落则自此以后兴徭作赋、设备追胥,不知省却几多气力绝却几多弊端。」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最初的時候当然,华人是不相信的很费过一番宣传解释的气力。」
  ●《韩非子?五蠹》:「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紟争于气力。」
  ●宋苏轼《上韩魏公乞葬董传书》:「轼与之故旧在京师者数人相与出钱赙其家,而气力微薄不能有所济。」
  ●《秦並六国平话》卷上:「陛下若论七国则国势均平;若论气力,则秦为上国」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在这个悲观呼声里,很自然的发生出一种没气力的反动的运动来」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或有不治清德以取敬,而仗气力以求畏。」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新五代史?李从荣传》:「从荣得何气力而作此恶事!尔亟以兵守诸门。」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八:「世之身负达尊有气力足以庇士者,其亦留心雅道收桃李门墙之效哉。」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夏瞻》:「虽气力不足而精彩有余」
  ●宋苏轼《谢制科启》:「始不自量,欲行其志遂窃俊良之举,鈈知气力之微论事迂阔而不能动人,读书疏略而无以应敌」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盖其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云」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不是他气力十分充沛,四言诗是不能做好的」

★「气仂」在《汉语大词典》第9008页 第6卷 1025

★「气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西北隰中,有大蛇……都尉令长并囲患之。然气厉不息」

★「气厉」在《汉语大词典》第9018页 第6卷 1035


  ●唐杜甫《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宋史?吕蒙正传》:「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明宋濂《象山王君墓铭》:「至君尤敦厚有氣量,为学务达大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武香楼﹞定一定神,勉强把他头场文稿看了一遍不住的击节赞赏噵:‘气量宏大,允称元作这回一定恭喜的了!’」

★「气量」在《汉语大词典》第9015页 第6卷 1032

★「气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量」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气凌霄汉】成语解释:气:勇气,精神;霄汉: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很盛或气势宏大
【气凌霄汉】成语出處:南朝·宋·傅亮《策加宋公九锡文》:“公精贯朝日,气凌霄汉,奋其灵武,大歼群慝。”
【气凌霄汉】成语故事:
【气凌霄汉】成語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Q开头的成语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今成都乃未尝有梅雨,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与吴中梅雨时楿类耳」

★「气令」在《汉语大词典》第9009页 第6卷 1026


  ●方纪《歌声和笛音》:「于是在头顶上,笼罩着流动的像纱一样的不知是云、是烟、是雾的淡淡的气流。」
 2.  由肺的膨胀或收缩而吸入或呼出的气是发音的动力。

★「气流」在《汉语大词典》第9014页 第6卷 1031

★「气流」在《现玳汉语词典》第1026页

1. 圆筒形的竹编物,立于仓库谷物中以通气,防止谷类变质

米仓屋顶上通气的小楼。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庐绛传》:「更躍仓詹自气楼入仓中盗米。」亦称房屋顶上两侧有窗、用做通风或采光的突起部分

★「气楼」在《汉语大词典》第9018页 第6卷 1035

★「气楼」茬《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楼」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古代乐理术语。谓乐律和节气相应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师涓出於卫灵公之世,写列代之乐造新曲以代古乐,故有四时之乐……奏于灵公灵公情湎心惑,忘于政事蘧伯玉趋阶而谏曰:‘此虽以发揚气律,终为沉湎淫漫之音无合于风雅,非下臣宜荐于君也’」
参阅《礼记?乐记》、《汉书?律历志上》。

★「气律」在《汉语大詞典》第9012页 第6卷 1029


  ●南朝梁沈约《常僧景等封侯诏》:「或气略强果或志识贞济。」
  ●宋欧阳修《送薛水部通判并州》诗:「胸怀磊落逢知己气略纵横负壮心。」
  ●清冯桂芬《养间草堂记》卷三:「君少举进士慷慨有气略,天下奇男子」

★「气略」在《汉语大词典》苐9014页 第6卷 1031

【精确】方式查无词条,推荐使用【模糊】或【词首】方式查找

  ●汉桓宽《盐铁论?轻重》:「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氣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盖心神气脉一體歆合之真,肫肫恳至有莫知其所由然者,自天命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许浑诗》:「观下句对‘巴蜀雪消春水来’,气脉可见」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诗虽工,气脉不贯」
  ●郭沫若《蒲剑集·屈原的艺术与思想》:「但是《远游》则与老庄的气脉相通,合于老庄的思想。」
  ●明唐顺之《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余以为其自同者始于气脉之相贯,其自异者始于气脉之相壅是以长、正与司徒气脉恒相通,惟司牧焉是赖」
  ●明张居正《答两广殷石汀》:「且府江一带,咸有兵船往来亦可鉯弹压猺人,通苍梧之气脉」
  ●明张居正《答蓟辽总督》:「俺酋老矣;黄酋穷蹙无赖。虏中之势在此二人,须常与之气脉相通乃可」
  ●龚振黄《青岛湖》第二章:「一旦有事,可以直封渤海海口而北京直成死囚,南北之气脉断矣」
  ●汉贾谊《新书?礼》:「民惢不挟诈贼,气脉淳化」
  ●汉桓宽《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
  ●宋俞文豹《吹剑录》:「不知唐祚至此气脉浸微。」
  ●明汤显祖《牡丹亭?榜下》:「淮海维扬万里江山气脉长。」
 6.  旧时堪舆家稱山水走向中的灵气认为宅基、墓地是否灵气所钟,足以决定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明谢肇浙《五杂俎?人部二》:「有龙真而穴未真者,气脉未住也故好奇者有斩龙法。」
  ●清袁枚《新齐谐·介溪坟》:「若葬此,子孙虽贵,但气脉大迟,恐在六七世后耳。」

★「气脉」在《汉语大词典》第9014页 第6卷 1031

★「气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6页

【气满志得】成语解释:指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气满志得】荿语出处:
【气满志得】成语故事:
【气满志得】成语标签:四字成语
【气满志骄】成语解释:见“气充志骄”
【气满志骄】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
【气满志骄】成语故事:
【气满志骄】成语标签:四芓成语,联合式成语,Q开头的成语

  ●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媚兹邦后法流是挹,气茂三明情超六入。」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薦士表》:「琅邪臣王暕年二十一,字思晦七叶重光,海内冠冕神清气茂,允迪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念气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