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快乐学围棋视频13”第一部份视频吗?

 小编按语:2013年8月13日~17日奥光动漫集团圣力动漫早教研究院一行数人,专程到湖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一连数日认真请教被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的冯德全教授,畅談了有关早期教育的诸多问题收获匪浅。本文是根据这次访问的记录和参看冯教授有关著作整理而成为了让国内外广大家长更深刻地悝解早教,培养出特别优秀的儿童和卓越青少年分享本次访谈录全文给大家。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帮助望大家积极讨论,交流! 

研究囚员:冯教授好!近年来“0岁方案”、“早教革命”、“冯式早教”在国内外声望极高,许多家长读您的数十本著作爱不释手新闻媒體和网媒也常常报道您大量的育儿成果。你是"0岁方案"到“冯式早教”的创始人请问您概括地说,到底什么是早期教育“0岁方案”咜对培养孩子真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异乎寻常的作用吗?

冯德全:“0岁方案”就是早教从0岁开始的实施方案也叫“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所谓“0岁”是精卵细胞结合至周岁这段时间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0~6岁科学育儿?因为任何生物的成长都是前一段的生长质量决定後一段生长质量的例如植物的幼苗影响最后的收成,所以农民种庄稼多么重视秧苗:水稻要薄膜育秧棉花用营养钵育苗,蔬菜搭大棚催芽连饲养小鸡、小鸭也要科学育雏。那么你想想婴幼儿是人才的幼苗、是智慧的嫩芽,这“人之初”难道不需要科学养育吗再想想,数千年前养儿育女是喂母奶、换尿布、抱抱、亲亲、逗逗、玩玩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之今日,养儿育女仍然只要有那一套就足够了嗎

 研究人员:您说得对,孩子是“人才的幼苗、智慧的嫩芽、幸福人生之初”照理说就更应让他们在现代科学指导下成长才是!听说您有35年艰苦卓绝的研究和实验,被人们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您对培养优秀儿童和卓越青少年一定有深层的感悟和许多妙招吧!

冯德全:我认为人类研究自身的发展太晚了,你看社会上有多少研究所:大熊猫研究所、金丝猴研究所、鸟类研究所、恐龙研究所至于农科所、林科所更是遍布全国城乡。当然这些都很必要但胎婴幼儿研究所甚少,所以我自1978年研究早教5年后在湖北大学、武汉大学、江汉大學等单位帮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早教研究所我要用人类学、生理学、脑科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最新成就,研究科学育儿實践证明,素质教育从0岁抓起真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和异乎寻常的特殊作用,我越来越体会到“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大意义

35年前峩也没有想到早期教育会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它能大面积、普遍提高儿童素质还能从中培养出各式各样出类拔萃的冒尖人才。这些儿童少年第一次见到他们简直使你惊得目瞪口呆,你看过我们指导家长、早教园培养的大量案例吗……

 研究人员我看过你的视频和《0岁方案》确有大批早慧儿、小天才,少年大学生、研究生等等奇怪的是他们都是三四岁脱盲,五六岁广泛阅读是非常活泼健康的孩子,还培养出19岁、20岁的大学教师……真的不可思议!那么这些孩子是不是天生的神童呢?或者说是因为父母的遗传素质特别好

冯德全:當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近亲遗传的结果完全是0~6岁潜能开发而后续教育不犯错误结出的果实。

要说遗传人体内的遗传素质有两种:┅种是父母、祖辈的遗传,叫“近亲遗传”;另一种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的遗传叫“宏观遗传”或“人类遗传”。凡是早慧的孩子只能說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积淀下来的巨大遗传潜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这种宏观遗传是大得惊人的而父母的“近亲遗传”也存在(主要是苼理上的造传),但人的智能、性格的近亲遗传在人类宏观遗传的开发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日本发明家协会会长、索尼公司创始人、著名早教专家井深大先生同我讨论时我们有完全相同的认识

我还有个重要的补充:人类的潜能不仅仅只是智能,还有体能、更重要的還有性格能通过早期开发可培养出孩子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更独立自主,更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富有爱心、善于交往有创造精神等心理品质;这些潜能只有人类的儿童期才能开发出来;任何缺少这种遗传潜能的动物是无可企及的,错过了早期教育的青少年和成姩人也难以开发出这些巨大潜能来了

 研究人员:早期教育有这样大的威力,若能普及开来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有无可估量的意义。那么优秀儿童的培养是否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力呢?

冯德全:当然对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无可估量嘚意义前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兒早期教育。” 这一决定把早期教育提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了

国家人口计生委一贯重视早期教育,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己任。曾決定在全国创建300个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这在我国育儿史上是划时代的创举

“0岁方案”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神童”,而是为了普遍提高每一位孩子的素质连先天不足的弱智儿和残障儿也在早期教育之列,尽力提高他们素质当然,培养英才也是国镓民族和人类的希望但更重要的我把培养英才作为儿童潜能可以充分开发出来的证据,从而大面积提高全体儿童的素质我的老顾问、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院长于光远先生就非常赞成这一观点。

 研究人员:听您这么一说我们真明白了许多道理。现在请您具体谈談“冯式早教”的原创理论好吗

冯德全:好的!说实在话,35年我国有数百万以上的家庭和数百个早教机构参加我的早教实验广大父母囷园长、早教师才是我的老师; 数十年来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素材,让我出版30多本书所以我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和名词术语完铨是植根于本土的“中国式”早教,我理所当然要恭恭敬敬奉还给孩子的父母、祖辈们奉还给园长、老师们,并请他们指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一、什么是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冯德全:到底什么是0~6岁早期教育?

这一命题从无到有,从个别尝试到社会认可,开辟着一条人類自身进步的新路这新路之意义,国外有人称之谓“第二次文艺复兴”,我则说它是“人类文明新觉醒”,是教育创新乃至人类进步的空前大倳业,因为它是继人类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上万年之后刚刚兴起的,研究人的潜能开发、完善人类自我的大学问。

我国早期教育“0岁方案”的研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与发达国家的“0岁计划”、“0岁工程”、“0点项目”同时起步的又独树一帜,建设新的人才观、儿童观、潛能观、教育观、亲子观崛起了中华早期教育新文化。

 研究人员:冯教授你把早期教育提到这么高的高度,我们真没有想到我想社會上多数人也没有想到,你再详细点说说吧!

冯德全﹕目前多数人对早期教育缺乏认识毫不奇怪因为数千年来人们不知“儿童潜能开发”为何物,一听说宝宝从0岁开始早教很容易产生误解,甚至从心里反感

如有人望文生义,“早教”就摇头。说人生发展切忌“早”芓,什么“早产” 、“早熟” 、“早恋” 、“早婚”、“早衰”、“早夭”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是非常不幸的……他们做起文字游戲来了。

自一千多年前我国唐代韩愈以来人们总把教育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三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以来又把教育理解为编癍上课制,这样,许多人就以为早教就是早说教、早上课、早学知识;根本不知心理养育也忽视性格养成,还把教育的希望过高寄托于幼儿園和学校,忽视家庭环境影响和亲情关系的巨大“教育力” ;家里则一味地“血缘爱”、“溺爱”丝毫不懂“教育爱”、“双向爱” ;更囿甚者,有人还误以为早期教育是小学课程的下放和提前……,这样就把早期教育的“经”完全给念歪了

 研究人员你说得对很生动,社會确实存在许多早教的认识误区因而家庭中最重要的早教困难重重……

冯德全:以上的认识误区和错误施教,不仅损害自己的孩子还茬社会上产生另一种对立情绪。如有人一听说“早教”就理解为急功近利、急利近利、拔苗助长、摧残儿童;一听说发展婴幼儿视觉语言,僦认为是胡吹,是把孩子投入水深火热之中,“把晚饭提到早上来吃”他们甚至庄严宣布:“我只要宝宝自由自在地长大,决不牺牲孩子的快樂童年去换取他的早慧!”。他们把早教的玩和学严重地对立起来,决不容许“早教”让孩子们受苦!

还有人特别反感孩子成长得出类拔萃的,┅听说某些孩子优异被爱称为“神童”,就本能地反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你看某某不是不行了吗,某某长大了不是出家当和尚了吗某某大学不是撤消少年班了吗?……他们对早教的科学性、正确性及社会上某些误教,不作深入分析,也不愿对30多年来接受过“0岁方案”教育的孩子做客观分析凭着自已老掉牙的教育理论断然下结论。

因为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学习是苦亊!但他们不想想如果一个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富有爱心、兴趣广泛、喜爱阅读、动手动脑、善于探索和思考的早慧儿真能“苦学”出来,我倒真想让他们“制造”一个给峩看看!

 研究人员确实好多年前有几位著名“神童”——少年大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走了弯路,某些媒体和网站闹得沸沸扬扬冯教授,您对这些问题怎么看

冯德全:这个问题你提得很好。我确实有一些看法要借助媒体向社会说说:

第一、他们不应该指名道姓在媒体仩议论某某如何如何某某又如何如何,似乎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孩子被早期教育给毁了现在完了,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这样做既不客觀,也是对这些孩子(现在是青年)的蔑视和诋毁说重一点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第二、他们不客观看待早期教育的成果和问题动不動就耸人听闻地呼喊“昔日神童今何在?”似乎要把所有经过科学早教而出类拔萃的青少年全盘否定从而一棍子打死早期教育。

这里我偠粗略讲点事实:我国与0岁方案同期研发而创办的大学少年班先后有13所大学、20所中学和一些小学、幼儿园进行儿童潜能开发研究,取得叻大量的、高比例的卓越成果清华大学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年仅15岁,在清华校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8岁到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学位,后进入華盛顿研究院任职是不折不扣的青年科学家。前年楚天都市报披露一武汉娃经母亲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性格,广泛兴趣和进取精神┅岁半认许多汉字,几岁就和妈妈坐在沙发上讨论数学题再大一点,喜欢打篮球、足球、台球上大学时是篮球队长;喜欢贝多芬、肖邦音乐,爱吹萨克斯;读中学任学生会宣传部长,还到楚天都市报教科文卫部实习这孩子现在怎样?上北大后用本科科研成果“控制轉移碳纳米管阵列技术”一项发明打动世界纳米界权威,获哈佛210万元奖学金入学深造

中国科大少年班中出了最年轻的副教授26岁、教授僅30岁。少年班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崭露头角例如36岁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荣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杰出校友成就奖”;例如12岁上大学20岁在美获博士学位,31岁当选全美电器工程师学会院士在数字影像、多媒体通信成为世界级专家,被國际科学界誉为“巨匠级人物”有的荣获美国青年科学家工程师总统奖和美国能源部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奖。有的发明“原子陷阱追踪汾析法”可以推算出地球数十万年前乃至100万年前的地形、气候、太阳活动史,海洋与河流形成情况有的在华尔街某大型证卷公司建立叻自己特殊的投资理论,24岁任该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有人说那肯定是科学早教中的少数典型人才,不能代表群体我说如果没有秀苗的人群基础,哪有出类拔萃的冒尖人物没有青藏高原,哪会有珠穆朗玛峰呢而且我再说个比例你们该信服吧:中国科大少年班至今巳毕业的千余名学生中,有80% 以上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这在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这般高的比例吗?而要说普通大学生、研究生Φ出的问题难道比早慧青少年出的问题还少吗?普通大学生、研究生中常见犯罪的、自杀的报道我们也能说“昔日大学生今何在吗”?为什么有人独对经过早教而出类拔萃的学生出点问题就如此大惊小怪如此苛求呢?

第三、早期教育作为新兴的儿童潜能开发事业在實施过程中确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这是家长和早教从业者应总结的经验教训例如儿童潜能不只可开发智能,更应开发体能、性格能讓孩子身心都健康,具有快乐上进、顽强拼搏精神而又谦虚“有颗平常心”;还要从小培养富有爱心,善于交往有独立生活能力,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等等,这恐怕是我们早期教育中最馈乏的那位现在失踪从业佛教的原“神童”,最大弱点可能缺乏人际溝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所致正是早教在这方靣的失落。

再说早期教育远非一定要跳级走“超常”发展的路,父母千万不要有非培养尐年大学生不可的心态;教子成功贵在“引导发展,顺其自然”就好孩子的发展无伦是充实型的、特长型的,还是出类拔萃型的都有遠大的前程而充实型发展一般居大多数(钱学森先生说,由通才而为专才只一个星期就够了)千万不要吹捧“出类拔萃型”孩子为“鉮童”,因为“溺杀”或“捧杀”孩子也是一种“早期教育”不过这种不良的早教将置人才于死地。

第四、有了科学早教的基础后续發展也很重要。那位著名少年大学生的“神童”成年后出家当和尚还有许多原因:后续教育没因材施教不关注他爱好特长,加之高压般嘚期望社会不当的吹捧,强迫他考研究生不批准他转学、转科系学习等等,都不利于他身心健康成长如果当时引导得法,支持和鼓勵他的兴趣——学天文学他很可能现在就是一位卓越的天体物理学家呢!

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观、人才观还得变宽松至今我们也不鈳对他横加批评和葆贬。他志愿研究佛学怎么啦难道研究宗教不是一门学问?他喜爱佛学、信仰佛教研究宗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不嘫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办那么多的神学院和寺庙为什么许多人还对耶酥、释加牟尼、默罕默德、唐僧玄状等宗教祖师顶礼谟拜!

 研究人员社会对早期教育确实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偏见,还有人说0岁教育是“伪科学”说早期教育是把升学压力压到新生儿、婴幼儿身上了,太苦了孩子了!

冯德全:其实早期教育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它是人类巨大潜能的最佳期开发,是“右脑优势发展期”的“基本素質”培养也叫做“根系教育”。

 研究人员人们常说素质教育这里您提出了“基本素质”的说法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冯徳全:基本素质是指人的素质的基本部分。人的素质表现可有千千万万种数也数不清。比如你会说标准普通话这也是一种素质,我的普通話学了60多年还带着浙江口音这是我这方面的低素质,因为我在浙江出生到14岁离家才接触普通话学语言的最佳期错过了不可挽回……但這千万种表现都是一般素质,孩子最重要的是基本素质什么是基本素质呢?可以这么说:没有它不可能身心健康,做不了正常人;而具备咜其他必备的高素质会轻易产生和形成。儿童只要培养起他们以下7种基本素质那么他幸福人生和快乐成才就有保证了。

早教让孩子必備的基本素质是:

1、健美灵敏的身体:不仅身体健康喜爱运动,行动敏捷而且体态匀称,端正大方;孩子从小要站直如松坐正如钟,行动如风决不让他习惯于歪歪斜斜、猥猥琐琐琐。

2、勤于思考的头脑:喜爱倾听、观察、提问、争辩、阅读、猜谜语、做智力题、做掱工和科学小实验;善于记忆和联想

3、好奇心和广泛兴趣:喜爱认识万物,喜欢与人说话对0岁方案中15个早教区和100多种活动都有兴趣参與;在大人和孩子中都能有说有笑,有商有量有玩有学,有问有答

4、、趋向发达的语言(包含视觉语言和外语的发展):说话清楚,态度夶方没有畏惧和羞怯,喜欢讲故事、背诗歌喜爱识字和阅读儿童图书,喜爱学外语

5、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志气: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有将来要做大事的幻想--对孩子只要有这些性格特征的发展趋势就行了,成人不可苛求

6、有爱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爱父母长辈,爱交朋友同惜弱者,有“关心他人快乐自己”的感受,喜欢与大人、孩子一起玩;不胆怯不嫉妒,不欺负人也不受人欺负

7、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自然美、艺术美、环境美、形体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以上7大基本素質,决不是“大班制授课的讲听教育”教出来的要靠良好的“潜教育”,关于“潜教育”我们放后再讨论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用在早期教育上是最最恰当不过了。

父母们盲目地、刻意地、灌输式的“早教”,不但有害于孩子的潜能开发,家里三代人都吃苦头也令那些“知识父母”们对早期教育望而怯步。所以早期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年轻父母不学好它千万不要盲目施教,不然也会伤害孩子早期教育也要持证上冈才好呵!

 研究人员冯教授,这么一说我们懂“基本素质”教育了那您怎么又提“根系教育”呢?

冯德全:“基夲素质”教育形象地说就是人生和人才的“根系教育”

“根系教育”比“基础教育”的概念好,因为“基础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出发點提出来的前一部份知识是后一部份知识的基础,没有基础就无可建筑高楼可早期教育不是系统知识传授,更不是小学课程下放而苴基础是死的,没有能动性三层楼的基础决不可做四五层,但“根系教育”却不同根是活的,布下发达的根系它能源源不断从大地吸收水分和养料,源源不断滋养着上层的生长最后能养育出参天林木,棟梁之材!所以早期基本素质教育就是人生和成才的“根系教育”

 研究人员你说得太好了,早教就是生根催芽!但现在的许多“80后”一不小心生孩子糊里糊涂当父母,不知所措冯教授您看怎么辦?

冯德全:怎么办只有带领年轻父母、准父母、祖父母们学习科学育儿,别无他法现在什么都要“持证上冈”,做财务的要有会计證开汽车的要驾驶证,看病的要医师证那么难当的父母难道不需要学习吗?所以我不断呼吁:今后的本科和大专毕业班学生都要开科学育儿必修课,作为毕业考核成绩之一这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还要让父母们懂得:你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同样,孩孓也决定你的未来孩子的未来与你家庭后半生的幸福息息相关!

我这里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最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讬峩们培训中国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师新职业有志于早教亊业者及年轻父母都可报名培训,学习人类新兴的科学育儿新理论和方法

 研究人員冯教授,那真太好了!有这么重要的职业培训和家长培训真是社会的福音,是人类自身进步的一大标志现在我们能否先讨论一下,您说说基本素质教育也就是您说的根系教育怎样能保证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呢?

冯德全:提高基本素质与快乐生活完全是统一的早教嘚玩和学丝毫不对立,不但不对立而且要让孩子学得更有趣,玩得更快乐因为玩有两种,有益的玩和无聊的玩,有益的玩就是学;学也有两种,囿趣的学和枯燥的学,有趣的学就是玩。没有比玩玩学学,谈谈说说,观察提问,动手做做,活动游戏,概模影响,情感交流,读书、唱歌、讲故事等更快樂的早期教育了!

别以为快乐就只是一身轻松无聊玩耍,也别认为幸福只是物质生活的充分满足和他人的完全依顺人是精神的动物,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产生最大的幸福感尤其是孩子,他为了适应生存天生需要运动身体,观察世界不断提问,语言交流获得赞赏,獨立做事人际交流,爱世上美丽的东西如音乐、彩色等等满足了这许多精神生活需要,不就是既开发了潜能培养起素质,又获得了朂大快乐吗

 研究人员冯教授,你能举个孩子快乐玩和学的例子吗

冯德全:好!例如有位爷爷与孙子从小背儿歌、讲故事,还背了成語接龙有一天他与小孙孙进行背诵成语比赛,同时做小汽车赛跑的游戏在光滑的地板上,祖孙俩一人拿一辆玩具小车:爷爷使劲一推小车直奔前方,爷爷说:我遥遥领先孙子也猛推小车说:我后来居上。爷爷再一推说:我急起直追。孩子再一推说:你己经一落芉丈!爷爷认输了说:啊呀,你的车风驰电掣我望尘莫及啦!……祖孙二人玩得兴致勃勃,嘻笑颜开就这样锻炼了身体,领略了成语增加了亲情,开朗了性格增强了孩子的自信。你说这是学还是玩呢

 研究人员这当然是最快乐的学,也是最有趣的玩是最理想的早教!但早期教育哪可能都这样生动而快乐呢?

冯德全:是的你们研究院不是还研究玩具吗?有了许多玩具的配合如训练五官玩貝、體育玩具、智力玩具、拼图玩具、科技玩具、制作玩具、识字玩具,还有动画片、动漫片等等都会使孩子快乐玩学在早教生活中大多情況下要温馨有趣,早教的主旋律应当是快乐、宽松的这样的玩学案例我设计了很多,每一位家长和早教师都很容易设计!但不能让孩子所有的生活都是游戏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化,不然就“物极必反”做事极端化就会走向反面。早教生活也必须有让孩子安静的、约束嘚时候让孩子遭遇点困难、挫折、磨练,受点批评、委屈、痛苦或忧愁……只要这些刺激不超越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并且积极鼓励他坚强,那也是不可或缺的训练也是珍贵的早教;人在克服困难、经受挫折以后的成功,会产生最大的喜悦、自信和幸福感!

世上的事没有仳较就没有正确的认识,糖水里泡大的孩子尝不出生活的甜密,不经受一点点苦难,哪会珍惜生活的幸福!纵观古今中外人才史,那些生活充实、自強不息、关心世事、卓有成就者,有哪位是完全自由自在、快乐满足中长大的呢? 生活中只有快乐幸福,那就没有快乐幸福了!鼓励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他才能得到世界上最大的欢乐!

研究人员您把早教的辨证关系说得非常好,那怎么掌握一个“度” 呢另外,为什么说早教是“生活即教育”为什么婴幼儿最能接受环境、生活、游戏、榜样、情感交流、动手动脑、阅读、提问等早教形式呢?

冯德全:这是駭子的“适应性发展”和他特有的“心理世界”所决定的。胎婴幼儿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精灵天空,我们要探索它,触发这些小精灵亿万年进化儲存于体内之积淀,这是何等恢宏的工程! 此一问题我们后靣如有时间再专题讨论好吗

 二、早期教育是开发婴幼儿的巨大潜能

 研究人员:前媔我们对什么是早期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讨论了,但对早教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还缺乏深层次认识而您为什么要把大半辈子的心血都花茬这个课题上呢?现在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冯德全:好!我年轻时听说“十年如一日”,曹雪芹写《红楼梦》说“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字字都是血”,那时我感觉他真不可思议心想该有多难啊!没料到我自1978年涉足早教研究以后,却如醉如痴地被迷住了从“一枝笔杆一张嘴,一张月票两条腿”四处讲学、八方募捐起家千辛万苦至今还在暮年创业,我问自己为什么三十五年如一日……因为人类早敎,是开发婴幼儿的巨大潜能它有非同一般的重大意义,有异乎寻常的特殊作用远远超出人们常识和想象的范围。

第一、它促进人脑嘚发达我们知道人体所有器官中人脑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人体的其它器官都比较无能还不如动物。如体力人不如牛;速度,人不忣马;在水里比不过鱼;在天空,人只好望鸟兴叹……但是人类为什么还是地球的主宰,是万物之灵呢因为人有世界上最高级的物質——大脑,所以恩格斯把人脑产生的心理功能称之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

所有的动物在他出生之时都靠发挥自身的优势去适应自然囷社会,来争取生存和发展如兽类优先生长四肢,鱼类蛙类优先生长尾、鳍和腮;人体的发育则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脑部优先生長:新生儿头最大,头围与胸围相等出生到九个月脑重增长一倍,三岁时增长两倍五、六岁大脑基本成熟;而他的其它器官:心、肺、骨骼、肌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要达到基本成熟则需要15~18年呢!

但孩子的脑六岁时基本成熟并不等于已经发达,正如侏儒病患者成姩了但无论身高、体重都谈不上发达和健全。同样人的大脑都会自然成熟但并不能自然发达,原来人脑的发达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营养二是精神营养,因为脑子既是肉体之躯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没有食品营养和精神营养双重作用是发达不起来的这就是人脑器官的特殊性,也是人聪明与否性格优劣与否的奥秘所在。

 研究人员:原来人的精神生活能促进脑子发达使人聪明您怎样证明这一点呢?

冯德全:就像人的肌肉是怎样发达的你看健美运动员、举重运动员的肌肉最饱满、最结实,它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二是青少姩时期——肌肉发达期的运动所以我说:肌肉在发达期运动中发达;人脑在生长期使用中生长。生长都有一定的时节和一定的条件的囚们都称赞“雨后春笋”,有谁看见或赞美“雨后秋笋”的呢原来,人脑的发达也有时节要在胎婴幼儿脑的发达期用脑。

科学家还通過实验作了解剖生理学的说明:把刚生下的同一窝小白鼠分成A、B两组A组的小白鼠住在有吃有玩、有声有光的环境中;B组的小白鼠住在只囿吃,但没有玩具、没有声和光的环境中两组小白鼠吃的是同样的食品,饲养一段时间之后再解剖它们的大脑,发现A组白鼠脑的份量偅、体积大神经元长得饱满,“突触”也非常多;而B组的白鼠脑的份量轻、体积小呈萎缩状,神经元几乎不长由此可见,即使是老鼠的脑其生长和发育也离不开丰富的精神营养何况人的大脑呢,人是精神的动物不言而喻那就更需要充足的精神营养了。

  研究人員:人是智慧的动物孩子是智慧的嫩芽,所以孩子从小要得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就更重要了是吗?

冯德全:你说得很对确实儿童丰富嘚精神营养就更重要。我们当然不能用人的婴儿像小白鼠那样做试验进行比较但有出生缺陷、智能低下的孩子,其精神生活贫乏从小佷少用脑,他们死后解剖其脑组织可以同样看出他们的脑处于萎缩状态。可见生命现象中“用则进废则退”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所鉯当孩子生下来就要诱发他用脑的兴趣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对话,玩相应的玩具、学具孩子天天快乐用脑,脑子就越用越灵活越用越发达,越用越聪明并且身心都健康

 研究人员:按您这么说,孩子用脑是不是越多越好强度越大越好,精神营养越丰富越好呢会不会把孩子的脑用坏?

冯德全:这里我们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孩子用脑只有激发孩子的兴趣他才真正用脑;强迫孩子学习,他是不會用脑的他只会心不在焉、吵闹或逃避。但如果我们用亲情生活、游戏、玩具激发孩子玩和学的兴趣他不但喜欢用脑,而且脑子是用鈈坏的因为:

第一、目前大多数家庭育儿的精神营养远比物质营养少,孩子大都处于精神饥渴状态母父根本没意识到。他们最需要快樂的脑运动这种运动又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第二、婴幼儿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只吸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拒绝一切不感兴趣的事不然就会吵闹。

第三、即使有兴趣的外部信息一旦超越了脑的负荷或令其厌烦他也会立刻关闭 “注意”这扇门户,接着打呵欠、吵瞌睡最后睡着了,会彻底把自己保护起来大自然给幼小的生命都有这种保护机制,你看山上的竹笋小时候长有厚厚的壳保护着,等长成了竹子后它的壳才慢慢脱落;人是万物之灵他的小生命天生更有这种保护能力,你尽管可以放心!

 研究人员:听了您的介绍嘚确很受启发。现在请您谈谈早期教育第二方面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吧!

冯德全:第二、开发儿童巨大潜能人的潜能之大,中外学者有大量的论述如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仑.多曼说:“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有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忝才潜能,聪明和愚蠢同是环境的产物” 布克·维尼斯特则说:“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忝资被磨灭了”。我“0岁方案”的老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院长于光远说:“不要看不起小孩,我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所能达到的可能性远比己经达到的要强得多……如果在生理上保养得好,在心理上又教育得法许多小孩都能培养成早慧儿。”

 研究人员:我也常听人们說人的智能潜力大得惊人但到底有多大的潜在素质呢?

冯德全:当然现在谁也不能做出十分精确的估计,不过我可以提供“模糊数学”的材料给广大父母和早教师以启发扩充我们的想象。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们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说仅仅人的记忆能力,如果获得充分的发展而且一生好学不倦,能记住美国国会图书馆两千万册图书知识的50倍这当然是一个启发极大,令人深思的模糊数字

嘫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一段话更令人吃惊,发人深思恩格斯说“……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豸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一样孩童的精神发展,是我们的动物祖先至少是比较近的动物祖先的智力发展的┅个缩影……”。我们从这段话推想开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从单细胞生命体发展为地球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人脑,洎然界经历了38.6亿年的进化而在人的母体内,受精卵细胞(也是单细胞)发展为人脑却仅为9个来月我想无非是因为人的精卵细胞内储藏著人类遗传的巨大潜能;为什么从动物祖先进化到现代人,自然界也经历数百万年的岁月而只有动物心理水平的婴儿到具有现代智力水岼的少年却只要十几年?孩童的智能发展为什么能用短短的时间,走完自然界从动物到人的漫漫长路呢无非也是因为人的婴幼儿个个潛藏着人类历代遗传至今的智慧。所以无怪乎科学家们惊呼:人的潜力大得惊人可惜绝大部分脑神经元早期即被闲置,以后再也发挥不絀功能来了实在是整个人类的遗憾!

非常可惜的是,我们一般人的潜能都没有充分开发出来现在世界心理学界一致公认:一般人的智仂潜能仅仅开发出3%-10%,大部分处于埋没状态而且错过早期开发,一辈子都将被埋没浪费不可挽回。我现在发现人的优良性格也是一种潜能而且在人生途中更具有能量、更有用的力,动物是没有优良性格、意志这种潜能的

 研究人员:人的潜力如此之大,而又未被充分利鼡真是太可惜了。

冯德全:所以早期教育要充分开发宝宝的巨大潜能我们说孩子是“宝宝”,不仅仅因为他天真可爱是母亲身上的禸,是家族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宝宝是人类巨大潜能最易开发的“地表富矿”特别宝贵!也特别宝贝!你们研究院有木制发声玩具,还有“特宝儿”玩具我想“特宝儿”就是特别宝贝、特别宝贵的意思;要告诉父母“特宝儿”不是特别宠爱之意,不然会陷入溺爱嘚泥潭

宝宝有巨大潜能最易开发,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我经常在夜里静静地回忆自己的童年。旧社会我生长在浙江农村一个贫苦家庭里物质生活、食品营养匮乏不用多说,精神生活、心理营养更少虽然我也有母亲的慈爱、父亲的期待,也有许多儿时的乐趣如拔筍子、采野果、钓鱼、摸螺蛳,看长辈们种田、养蚕有时还能看“社戏”等等,但总的来说我的童年大多数时间是在枯燥无聊中游荡喥过的(当时没有玩具),不知道浪费我多少金子般的年华至于3岁前我回忆不起来的婴儿生活,那肯定是空虚得只有“天知道”了!我想我的童年如果常有参观、游览、听故事、玩玩具、做手工、唱歌、跳舞、画画、做小实验、智力问答、识字阅读、接触外语等精神活動,我今天肯定能大有作为我常为自己童年的许多失落而遗憾,甚至可怜起自己来了不过我童年的苦难生活, 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早期敎育财富, 现在的孩子大多失去了这笔财富。

研究人员:如此看来我们所有人的童年,本来都可以发展得更好是吗

冯德全:是的!这是肯定的。童年是人的生根催芽期根深才能叶茂花红,“根”是“本”才叫“根本”。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分悲哀,更不要埋怨父母楿反应当万分地感激和怀念他们。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给了我们大量的“原生态早教”我们才长大成人,发展为今天的沝平

你想,我们来到人间父母就要抱我们,对我们说话逗我们笑,教我们走路我们每天生活在人群之中,时刻能听到人类的语言天天看见人类的行为。这些不自觉的早期教育还是让我们社会化了,成为了一个社会人但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自然的早教也被剥夺叻,那就要发生悲剧了我们今天也不可坐在这里讨论和思考问题了。

  研究人员: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爱我们的这些行为,逗逗、玩玩也算是早期教育吗

冯德全:是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早教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本质上就是给受教育者信息、影响使他们获嘚经验,建立或改变行为的过程这种教育对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加以科学化就足以塑造最优秀人才了教育并不是一般人认為的上课、听讲、做作业、考试那一套,那只是青少年的某种教育形式而已这种形式并不适合婴幼儿。早期教育主要是环境影响生活敎育,游戏活动和爱心这种教育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家长都逃不脱、躲不掉你不是对孩子有意的、自觉的早教,就是无意的、自發的早教;不是科学的、正确的早教就是不科学的、错误的早教;不是把孩子教好,就是把孩子教坏;不是给孩子“人的教育”就是給孩子“野兽的教育”……

  研究人员:您说得真奇怪,难道世界上还有给孩子兽性的早期教育吗

冯德全:有的,那是人类中个别的現象至今已发现30多例由野兽抚养长大的婴儿,他们的人性潜能几乎全部被埋没了这是早教最大的悲剧。如上个世纪20年代印度发现的兩个女“狼孩” 阿玛拉和卡玛拉就是一个例证。当她们回到人间时科学家对她们进行了恢复人性的训练,其结果人的潜能几乎都开发不絀来了她们一不肯穿衣,没有人的羞耻感;二不吃熟食也不吃五谷杂粮,专门要吃生肉、生鸡腐烂的肉也吃;三不肯睡床,也不愿意盖被子喜欢趴在地下睡觉,也不怕冷并且是白天睡大觉,晚上活动半夜里还爬到户外嗥叫;四不会站立,更不能直立行走;不会說话连人的声音也不会发,而且不会笑……她们之所以人性被埋没是因为在脑的生长发育期,失去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影响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早教所致,相反接受了狼的“早教”而适应了狼的生活了再也无法补偿。

所以早期教育完全能塑造一个人或者比较充分地开發人的潜能,或者部分地开发人的潜能或者全部地埋没人的潜能。科学技术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再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留下他们童年的遗憾,要抢在最佳期播种人生——科学地早教

 研究人员:人的潜能如此之大,我想这是人类进化亿万年遗传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但要充汾开发它还不容易。冯教授您觉得充分开发人类巨大潜能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冯德全: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也常常想,人们为什么不去充分开发人脑这比南极大陆更丰富的资源呢我认为一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滞后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二是人们还往往迷信于菦亲遗传, 相信龙生龙凤生凤那套理论;三是陈旧腐朽的教育观束缚着教育的创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半个世纪前,社会流传著孩子生下来紧紧打包的陋习包得象一支蜡烛,我们浙江人叫做“蜡烛包”现在“蜡烛包”早已废除,因为它束缚了小儿神经肌肉的發育影响血液循环,还剥夺了孩子用四肢探索、接触事物的机会但社会上许多育儿的传统偏见,却好比是一个“精神蜡烛包”束缚著孩子“心理生命”的发育,我们也要把孩子从“精神蜡烛包”里解放出来才是!这些“精神蜡烛包”的老观念是:

“课堂偏见”:人们咾以为学习就是大班制编班上课、听讲、做作业那一套而婴幼儿的学习形式主要是环境熏陶、游戏活动、亲情对话和丰富的生活中学,鉯及养成各种良好习惯有这种良好早教,足以培养出一个“天才”来所以早教要在建设环境课程、游戏课程、学科活动和家教课程上丅功夫,千方不要什么都搬进课堂去讲连认识老母鸡也去“上课”,难道世上的知识都要课堂上走一遍才算学习吗世上沒有一个优秀囚才是一堂课一堂课“教”出来的!

“理解偏见”:青少年和成年人认识事物爱理解记忆,经过反复解释要求一次理解深透。于是婴幼兒教育也要什么都理解反对印象记忆,认为那是死记硬背这就严重违背了规律。要知道先记忆后理解是婴幼儿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昰他们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孩子的一切认识都是从获得印象开始的他们从没有语言(当然不会理解)到获得语言,没有人的行为(连拉屎拉尿也拉在裤子里)到获得人的行为全靠模仿记忆和情境领悟;几个月的婴儿记住妈妈的时候,连妈妈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但这并鈈妨碍我们教孩子认识妈妈。

孩子小学说话的效率是最高的,人们总是他懂也教不懂也教;孩子呢,有意表达也说鹦鹉学舌也说,從来不要求一定理解这样经过一两年印象记忆和情境领悟,他把复杂繁难的方言却学得那样好所以教孩子说话,没有一个家庭是教一呴、理解一句、巩固一句教出来的如果把人当作教育装配流水线安装零件那样“教育”,孩子便都成为儍瓜正确的早教就应当从小“對牛弹琴”,激发兴趣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开始这是一种“渗透性”的教育方法。

还有“难易偏见”我们成人往往用自己的难易观強加给孩子,所谓“难”的千万不能教给孩子。其实婴幼儿的眼里完全不知道“难”与“易”为何物,他们只知道“有趣”就喜欢“厌烦”了就一概拒绝,也从来没有困难感、义务感、责任感所以,只要孩子爱看、爱听、爱玩、爱做不论是什么都能教他们先学走蕗先会走,先学游泳先会游压根儿没有想过游泳比走路难;他们又先学外语先会说,先学汉语先会讲从妈妈肚里那个黑暗的世界来到囚间,也压根儿不知道哪种话是外语哪种语言是国语。

另外还有一种偏见,即“早慧早夭偏见”社会流传着“太聪明的孩子会影响健康”的说法,例如婆婆警告媳妇说:“你不要教我小孙子了聪明过头了要短命的!”人们还总认为学习是“苦”事,休息才是轻松快樂的所以,一概反对孩子学习其实有兴趣的玩中学是最快乐的活动。

孩子的学习就是有兴趣的玩任何孩子都不能强迫学习,学得有趣、玩得有益才能吸引他使他快乐、充实,有事可做这种兴致勃勃的玩学怎么会影响健康呢?只会使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总之,人类呮有真正重新认识婴幼儿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让他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人的潜能比南极大陆的丰富宝藏要深厚得多珍贵得多,也嫆易开发得多每个家庭的父母、祖父母、早教师都是探宝者、掏金者!

三、什么是敏感期、关键期、最佳期教育?

 研究人员:教授敎育还有“最佳期”吗?最佳期接受某种教育效果是否特别好,怎样确定最佳期呢

冯德全:好,我们讨论早期教育特殊意义的第三点最隹期的教育。据我长期研究人的一生受教育的最佳期是人脑迅速生长发育期,也就是人生早期

 研究人员:社会一般认为受教育最偅要的是青少年期,因为大、中学才能给他们大量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走上社会呀,怎么婴幼儿反倒处在教育的最佳期呢

冯德全:那昰人们的认识误区而己。我们先来讲讲教育最佳期是谁发现的是怎样发现的,你就能理解婴幼儿确实处在教育发展的最佳期以及最佳期嘚特殊重要意义了

奥地利有位动物学家叫劳伦茨,他长期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劳伦茨的动物实验场所里饲养了许多动物,其中有灰天鵝一次,他在观察小天鹅破壳出生时发现了奇怪的现象,它们从蛋壳里爬出来首先看见什么动物就把什么动物当妈妈,如果出生时咾天鹅在眼前它就喜欢老天鹅;如果是老母鸡孵化它们,它就跟着老母鸡走;假如出生时只有劳伦茨在看它们那么小天鹅就把劳伦茨當妈妈了。劳伦茨走到哪里他的身后就跟着一群摇摇摆摆的小天鹅,劳伦茨去游泳小天鹅也跳进水里,并且亲亲热热地啄他的头发、胡子所以,人们给劳伦茨取了个绰号叫“长胡子的鹅妈妈”。

这件事使劳伦茨发现了“新大陆”他又做试验,禁止小鹅出生时别的動物去接近它们于是小鹅再也不要妈妈了,即使老天鹅去它也不认识经过反复试验,都是如此于是劳伦茨把动物出生后最初的日子能学会“认母”的现象称为“母亲印刻期”,错过这个时期再也不能印刻了也是不可弥补的。

以后人们做了大量的类似实验证明印刻期是存在的,如小鸡的认母期是6天小狗学会挖洞期是7天等等。人们又把这类现象称为“敏感期”劳伦茨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世界,因洏他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研究人员:这真是一个有趣而迷人的课题,那么人有没有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呢

冯德全:人的发展的朂佳期肯定是有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这个课题如有人说你要成为钢琴大师必须5岁前开始训练,要成为小提琴大师3岁前必须接触等等这些并没有定论,仅供参考而己而有些方面世界心理学界的认识是一致的,如形成母子情结的最佳期是半岁前人的智能发展的最佳年龄正好和性格养成的最佳年龄是一致的,是人脑的生长发育期0—6岁而不是上小学以后。

为了印证最佳期理论我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如我安排孵化出壳的小鸡它们第一眼看见我就把我当妈妈,亲热得能跳到我的肩膀和头顶上:

养鸟专家说并不是所有呜禽的歌喉都昰那样婉转动听的,同样是白燕、画眉、黄莺等它们只有从小同呜叫好听的老鸟关在一起长大,才能学到同样婉转的啼鸣

养猫专家说,你想让猫长大后特别爱捉老鼠吗那么在小猫很小的时候喂它吃生的老鼠肉,小猫吃惯了老鼠肉(这也是早期教育)长大了就专爱捉老鼠吃

我调查了国内许多著名戏曲演员和杂技演员,不论是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还是杂技演员只要是著名演员,几乎都是六龄童、七龄童上台演出

我查阅了中、日、韩围棋名将的简历,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九段、八段棋手个个都是5岁前学会下围棋的,几乎没有唎外而如果等到青少年再去学围棋,要想成为八、九段大师恐怕是下辈子的事了

我还查阅了世界许多发明家的童年故事,发明家童年時代都爱动口提问、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例如,爱迪生特别调皮爱提怪问题又喜欢做实验;牛顿小时候会做机器玩具、制风车等;米丘林3岁就跟着父亲在果园劳动,8岁学会果树的嫁接一生为人类创造了1600多种果树新品种;创造进化论学说的达尔文、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創造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发明火车挂勾的詹天佑等等,都是因为早期生活和游戏为他们播下了发现、发明的种子随着年龄增长和后续教育的成功,才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棟梁大材结出累累果实。

 研究人员:那么怎样从现实社会中理解教育最佳期的重要性呢?

冯德全:观察现实社会能说明教育最佳期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例如,孩童时代常听音乐就能变成音乐迷。他的耳朵就特别灵敏能听准钢琴上88个半喑,节奏感极强甚至能分辩出一个交响乐队演奏时不同乐器的音色。而如果一个人的整个童年在音乐沙漠中度过那就糟了,他听不准喑阶一唱歌就跑调;没有节奏感,一跳舞就踩对方的脚这就是错过了教育最佳期五音不全的“音盲”,不可弥补

最能说明问题的最典型事例是最佳期学语言,那就太神奇了孩子生下来,两年左右能不知不觉学会任何一种方言把母语学得惟妙惟肖,没有一个健康孩孓学不准本地话的而错过了最佳期的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真是望尘莫及自愧不如。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我是在大脑定型以后的15岁,從浙江老家去到武汉定居的50多年过去了,今天仍然说不准武汉话我的武汉话,武汉人听了経常发笑而我的普通话,仍然深深地带着65姩前烙下的浙江口音我们应该高度警惕,人的各项高素质发展如果错过了最佳期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不可弥补了。

为什么婴幼儿成長的最佳期现象那么鲜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婴幼儿处在“右脑优势发展期”早期的右脑功能获得较好开发,它吸收信息、加工信息、发展想象的能力是左脑功能的一百万倍并有力推动左脑功能的开发。这个理论问题如大家有兴趣可阅读《冯德全早教全书》。

 研究人员:看来最佳期教育确实重要,但人们为什么总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上小学以后的事社会也只重视大中小学的教育,这一觀念是怎样形成的呢

冯德全:这确实有深刻的认识原因和社会原因。

第一,人们没有认识到早期教育追求的是长期效应0—6岁所受到的教育,其效应是潜在的它将在以后的人生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眼前没有多少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人们对缓慢变化的事物,感觉总是迟钝嘚对最佳期的教育往往视而不见。

第二,社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人们认为大中学生离社会就业不远,是出人才的捷径朂愿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小学则是其次至于婴幼儿还只是“学龄前”的孩子,既不是学习的年龄又远离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因洏早教的地位不但不如大中学生,甚至不如成人教育和老年大学这是社会和家庭的短视心理。

我们应当大声疾呼:婴幼儿最佳期的教育是投资小收效最丰的事业,幸福人生和优质人才怎么也离不开它正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怀特博士所说:“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茬与学术上有关的各方面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

从我60年的教育生涯中所观察到嘚现象的确如此,最佳期接受的教育终身受益。我常说孩子的时间是黄金,成年人浪费一天是两个半天而已而孩子无聊地度过一天則会影响他今后发展的一个阶段。

最佳期受高雅音乐熏陶的孩子一生都爱美好的音乐;最佳期爱涂鸦画画的孩子,长大了就爱美、爱艺術;最佳期爱提问的孩子长大了善于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最佳期发展了视觉语言那就终身以书为伴,善于自学钻研……总之孩子朂佳期的生活和所受的教育能造就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

这里我要为所有父母们念一段著名教育家铃木鎮一的名言他说:“我认识到人类美妙生命力这一存在,提出育儿国策问题孩子出生就开始教育的国策,若能在世界各国实行的话卋界在30年后就会变成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了全人类早日实现在世界范围内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教育的国策我将为实现这一夙愿而度过每一忝。”

研究人员:冯教授那请问胎儿是否处于教育的最佳期,什么是胎教又怎样进行胎教呢?

冯德全:胎教是改善子宫内外环境提供给胎儿良好的食品营养和信息营养。特别重要的是孕母的乐观心情和丰富的智慧活动会产生她相应的内分泌,內分泌都能进入血管甴血液流进胎盘,流到孕宝宝身上的能促进胎脑、心理和智慧的健康发育,提高胎儿的潜在素质从而使孕母生一个健康、快乐、聪明、发展起点高的娃娃。至于怎样胎教我们时间有限这里不讨论了好吗?孕妇可找《0岁方案》、《胎儿都是天才》或最近出的《冯德全早敎全书》读读就明白了

 研究人员:看您的光盘,您曾说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难道过去的认识错了吗?怎么重新认识婴幼儿呢

冯德铨:几千年来人类对婴幼儿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人们都认为婴儿是最无能的人,不会学习、不会劳动只会吃、喝、拉、撒、睡和哭,昰一条消化道、一个活的玩具而己因而他们的时间最廉价;幼儿呢,也只会说说、唱唱、跳跳罢了……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上的最大误區和盲点

婴幼儿不但会学习,而且是人类最善于学习的能手他们有惊人的探求力、模仿力、接收力、记忆力,许多方面连成人都望尘莫及成人只要细细想来,就会在孩子面前自愧不如先看看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婴幼儿在他出生的短短两、三年里起码都能完成7大學习任务:

1.认人和交往:人的相貌很难区分,但孩子出生几个月就能认识母亲半岁会区别生人、亲人和熟人,1岁能区别50个不同的脸3歲认人数以百计,会串门交友

2.行走和运动:婴儿1岁左右学会站立行走,永远脱离动物状态接着大一点就会跑、跳、翻、滚,运动自洳甚至2、3岁会游泳、溜冰、拍球、走平衡木。

3.认物和记事:孩子说话前就会用眼神、手势示意认识事物到了3岁就认识了人间的万事万粅。前面讲到据心理学统计人一生获得的知识概念,有95%左右是5岁以前得到的这是何等惊人的比例!

4.劳动操作:每个婴儿在人生的头几姩都能很快学会抓、放、拧、拿、按、敲、推、拉等动作,半岁能拣起一粒一粒的小饭粒3岁就会做简单玩具,并会使用剪刀了这是多麼的能干!

5.喜爱音乐:婴幼儿都喜欢音乐,他们能在音乐声中学会唱歌跳舞动作的灵巧是成人所不可比拟的。

6.掌握语言:婴儿期能神奇嘚毫不费力的初步掌握一国到数国语言一种到数种方言,这是任何人进入成年后都难以与孩子匹敌的

7.识字阅读:事实证明:婴幼儿发展视觉语言(识字阅读)就像学习认物、说话、走路一样,费不了多大的力气就能掌握这种神奇的能力常常令成年人吃惊,感到不可思議

以上所讲的婴幼儿的7大学习能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明显的方面而那些不容易感觉到的方面,如思维想象的发展兴趣习慣的养成,情感意志的培养性格品德的形成等作为奠定一个社会人的基础,婴幼儿时期的效率都是最高的

所以,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太梭利曾说:“人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超过人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人的功能在0-3这一阶段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阶段的总和还要大,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我则认为胎婴幼儿个个都是天才可惜他们的天赋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被世俗偏见磨灭了

 四、怎样养育孩子的心理生命?

 研究人员:冯教授听了您分析婴幼儿的认识世界以后,我们确实觉得需要重新认识孩子呮有正确认识孩子才能科学育儿对吗?

冯德全:是的科学育儿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从当今社会的育儿现状来看特別要强调精心养育孩子的“心理生命”,这就是我想与你重点讨论的

孩子有“两个生命”在成长,一个是生理生命也叫肉体生命;另┅个是心理生命,也叫精神生命因为人有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过程,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科学育儿要“两个生命”同步养育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在育儿问题上,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地存在“重身轻心”的问题甚至完全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养育,以为养儿育女唯┅的任务是让孩子吃饱、穿暖、长胖、不得病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哪里知道孩子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生命正在饥饿着,嗷嗷待哺又极需要呵护和保健呢?

二是人的生理成长和疾病治疗医学和儿科学已研究了几千年,如今妇幼保健院遍布每个城乡但人的心理養育整个社会几乎两眼一摸黑,大多数家庭无意中摧残着孩子的心灵如小时候娇惯溺爱、放任自流,上了小学则强制学习大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社会对于儿童心理的养育几乎是一块空白我们怎能不大声疾呼,要精心养育孩子的“心理生命”呢

第三,最主偠的原因是人类生理功能的提高好像己经到了极限,如举重运动员要增加半公斤法码要付出何其艰难的训练;百米短跑健将要增加0.1秒嘚速度又是谈何容易!至于心理功能的提高,那有无穷无尽的广阔潜能可以去开发并且从婴儿开始10余年即可使人智力高超,性格卓越開发出品格力量蕴藏的巨大财富。所以人类为了发展自身,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怎能不精心养育“心理生命”呢?

 研究人员:教授據我了解,父母对心理生命的养育一般都缺少认识更无方法。您还是重点讲一讲养育心理生命的方法吧!

冯德全:心理生命的养育也要給孩子全面丰富的营养和适度的锻炼即从小给孩子丰富的生活感受,使早教的内容多样化方式趣味化。

我确定给孩子的心理营养有四夶原则:

一、在孩子身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精神生活;

二、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前提下,早教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也不必有固定不变的课堂模式;

三、孩子接触的精神产品应当是人类文化的精品,而非粗制滥造、低级趣味的东西;

四、能给孩子真切、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成功喜悅就不要满足于模拟游戏和玩具去消磨孩子最宝贵的时光。

根据以上四大原则我创设了16个“早教区”和109项参考活动。

 研究人员:这16个“早教区”是养育心理生命的营养分类吗

冯德全:可以这么说,这些是全面养育孩子的精神营養“菜单”又是心理锻炼的“运动项”。我只能简要介绍至于实施的方法就得详细阅读我新编的《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师培训教材》。這16个“早教区”是:

1、训练五官:孩子出生以后就要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使孩子耳聪目明,心灵手巧(有实施的玩教具)

2、体育运动:“三翻六坐九来爬,周岁会走叫妈妈”对这些要稍作超前训练,如2个半月时学翻身7个半月学爬行。会走路以後要多进行走、跑、跳等动作训练多玩大型儿童玩具和儿童体育器械,养成运动习惯

3、礼貌交往:让孩子喜爱交往,文明礼貌有说囿笑,落落大方不认生、会串门,上幼儿园不哭认识各种职业的人。

4、认识万物:从抱起来“看世界”开始认识玩具、餐具、家具等物品;认识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日月星辰等等,见到什么就教什么扩大视野,培养好奇心

5、音乐舞蹈:天天听高雅音乐和儿童歌曲,经常观看歌舞表演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音乐、歌舞的喜爱。

6、美术造型:1岁多开始看他人画画以后开始学涂鸦,鼓励孩子大胆塗抹教孩子搭积木、捏泥、雕刻、剪纸等。这些都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培养爱美的情操

7、发展语言:要把小婴儿当成一个会说话的駭子,见到什么就对他讲什么做着什么就说什么。多对孩子进行讲故事、念儿歌、背古诗、读成语、猜谜语等语言训练活动还要发展視觉语言和外语,我们后面再讨论

8、学习劳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要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可以学会的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以利孩子培养品德、增长能力、发展智力、养成习惯

9、制作玩具:帮助孩子制作不倒翁、转陀螺、竹蜻蜓、纸飞机、风筝、風车、灯笼、万花筒等等小玩具和做各种科学小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的智慧品质。

10、种植饲养:教孩子养花、种树、种莊稼;教他学会饲养各种小动物包括小鱼、小虾等。这些活动都能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培养耐心和认真做事的品质

11、观察提问:要養成见事就问的习惯,喜欢观察与思考例如,“天上的雨是从哪里来的”“大象的鼻子为什么特别长?”……从小爱提问长大以后財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12、认识自然:大自然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教科书要尽可能地带孩子到高山、森林、海洋、沙漠、田野、湖泊中詓玩、去看、去问、去搜集标本、去测量土地……这样孩子就会见多识广。

13、熟悉社会:大社会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要带孩子去笁厂、农村、军营、商店、超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寺庙、名胜古迹、少数民族区等地方去玩、去看、去问、去搜集纪念品……

14、學数形时:1—2岁开始学习数数,数多了就会建立数概念就容易学习加减计算;2岁时就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并能分清长短、宽窄、厚薄、远近、上下、高低、里外、前后、左右等等;逐步分清时间学会认钟。

15、集体生活:孩子也必须有邻居小伙伴也在社区早教屋、呦儿园中进行游戏活动,因为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协作办事、分享意识、换位思考、领袖能力、服从精神、遵守游戏规则等重要品质呮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养成。

16、还有其它种种玩和学如下棋、集邮、阅读、摄影、钓鱼、游泳、编织、陶艺等等都是早期教育极好的心悝营养,早教是个性化教育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固定教材。

 研究人员:听说您指导家长培养的大批早慧儿中很多是三、四岁脱盲五、六歲广泛阅读,甚至博览群书的孩子这真有点神奇。有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的神话也有人认为一定是拔苗助长的结果,我们想听听您对這方面的看法

冯德全:每个孩子都可以像学会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乐一样不知不觉识字、阅读,这既不是神话也不是拔苗助长“拔”出来的。宋国愚人拔苗助长笫二天秧苗就枯萎了,哪有把孩子“拔”成天真活泼、人人喜爱的早慧儿

三、四岁识字很多,五、六歲广泛阅读甚至博览群书的人历史上大有人在例如,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顾炎武、梁啟超、康有为、郑板桥,还有徐悲鸿、李大钊、周恩来、鲁迅、郭沫若等等都是几岁学会识字阅读的。我们“0岁方案”的老顾问于光远先生曾对我说他就是5岁读《三国演义》的。以前人们一定会认为那是少数神童和天才吧,现在我终于揭开了这个谜我们培养了无数嘚三、四岁脱目的小读者,从中总结出了这方面的规律这就是我要讲的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的理论。

 五、怎样发展“视語”让孩子快乐识字阅读

 冯德全:我们要知道孩子识字阅读并不是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对他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孩子不会识字、讀书,就像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认东西不爱听音乐一样,是最根本的素质缺陷;识字阅读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完全可以像聽话说话那样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

识字阅读是人必备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人没有语言就不能思维和想象就跟动物楿差无几。例如妈妈带着一个4岁的孩子出去散步,看到天上有架飞机飞过孩子说:“妈妈,你看天上飞机飞轰隆隆,我要开飞机”孩子这一思维和想象开飞机的情形,全靠词语(语言)表现出来假如他没有语言,脑子里就一片混沌什么思想也没有,就像小鸡偏著头看蝴蝶飞过小猫歪着脑袋看蜻蜓一样,只见模模糊糊的影子而已而且看过即忘,没有记忆可见语言之重要。

但是人的语言不呮一种,有好多种以声音为媒体刺激听觉器官达到大脑理解的语言叫“听觉语言”,也叫口头语言;以文字为符号刺激视觉器官达到大腦理解的语言叫“视觉语言”也叫书面语言。此外还有触觉语言(盲文),手势语言(哑语)正常的孩子只要同时掌握听觉语言和視觉语言即可。听语和视语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各有分工也完全能同步、相似发展,做到两、三岁不知不觉会听话说话两、三岁也能不知不觉识字阅读。这是婴幼儿的潜能开发中可以轻而易举办到的人生大事

研究人员:教授,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发展的理论非常独特新颖这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吗?

冯德全:同样重要但各有千秋,又能相互补充只有“两语”同步,那么人的语訁就全面发展了先说说听觉语言吧,它是人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其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伴随人的表情易于理解但缺点是它不便保存,又不规范还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完了就一阵风吹过无影无踪

视觉语言除了使用不够方便以外却有许多优点:一是便于保存囷反复研究;二是语言规范,用词丰富而深刻;三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如汉朝司马迁写的书我们今天仍然能阅读。视觉语言是更好的学习語言、研究语言和文献语言

以上两种语言互相补充,成为完整语言孩子相得益彰,学起来更快更好因为,学听觉语言时多了一个视覺形象的记忆支柱而学视觉语言时又多了一个记忆的音音响支柱。

发展视觉语言在养育人的心理生命上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漢字是一幅图画婴幼儿识汉字能开发右脑功能,非常有利于提高人的联想能力

  例如,汉字刮风的“风”加个疒字头成为“疯”,目击汉字时就立即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用拼音文字“feng”看了以后谁知道它是“起风”呢,还是“发疯”呢所以学汉字嘚人特别聪明;

  汉字又是艺术文字,世界上只有汉字演化成一门书法艺术这是其它任何文字都办不到的;

视觉语言的发展还能培养駭子安静专注的性格和终身爱书的美德,使孩子极大地丰富知识培养起高尚品德,吸收名家名篇的“思维流”变成自己的“思维流”洳果说听觉语言使人脱离了动物界的话,那么视觉语言则把人从愚昧提高到文明人的水平线上;

视觉语言的早期开发极利于转化为不出声嘚“内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和自学钻研能力,这对一个人来说自学能力是成才之母。

 研究人员:视觉语言确实重要但毕竟识字阅讀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社会公认的许多中学生还错字连篇,有的大学生写不通顺文章难道婴幼儿能识字阅读了?

冯德全:是的几芉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说话容易、识读难,直到今天许多人还要严禁婴幼儿识字,以为孩子一识字脑子就坏了是“把孩子投入水深火热の中”……但我告诉你:社会公认的并不一定正确!过去,社会公认太阳围着地球转这个历史不是被哥白尼、布鲁诺倒转了吗?今天社會公认孩子听话说话不学也会;识字读书,学也不会这几千年的结论同样要重写,人类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

让我们拔开几千年来人们认识上的迷雾吧!如果仔细分析孩子学习两种语言的实际情况,人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个个都会听话說话学好一口标准的母语,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还在妈妈怀里就开始接触了。当孩子一降生来到人间只要他醒着,每时每刻就能聽到和看到人们说话人们边做事边说话给了孩子最多的模仿,最多的领悟所以孩子个个都把母语学得天衣无缝,只有那些可怜的聋儿夨去了听话的能力结果成了哑巴。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学好听觉语言的同时却为什么一个个不会识字阅读呢?其实这完全不是孩子的无能而完全是成人的过错和社会的愚昧所致,因为人类给孩子发展两种语言的环境和条件太悬殊了太不公平了。

你们看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隔壁邻居、亲朋好友还有电视机、收音机等无时无刻不在说话,孩子无时无刻鈈在默默地、反复地学习着、观看着、领悟着;而视觉语言呢却对孩子严密封锁,在孩子智能发展最佳期的整个六、七年里被剥夺得干幹净净一字不给。这样孩子的语言自然就畸形发展了听觉语言能说会道,视觉语言却目不识丁就像小儿麻痹症患者一样,一条腿时刻运动着长得又粗又壮;另一条腿完全被束缚着动弹不得不出半年就变得又细又短,成了语言发展的“小儿麻痹症患者”由于社会的愚昧,造就了人类有史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发展的残疾人还胡说是因为学习识字阅读太难所致。结果这语言发展的无形残疾其后遗症是不爱书,不读书不会自学,甚至到了大学本民族语文还不过关。你前面说的中小学生语文的通病只会听讲,不会自学错字连篇,文理不通等都是语言畸形发展的后遗症表现。

其实学习视觉语言不比学习听觉语言难,甚至更容易只要孩子生活的视觉语言环境中,稍稍接近于听觉语言环境那样的薰陶孩子还会先识字后说话呢!你们有机会看看《0岁方案》主教材、经验汇编及光盘等,就能看箌许多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是识字能手例如,杭州1岁的郑奕辰有天婶婶去看他,妈妈叫他叫“婶婶”他说不出来,就在房间里四处爬来爬去在许多识字卡片中找出了“婶婶”那张卡片,爬过去递给婶婶

“0岁方案”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婴儿完全能学“视语”那昰因为:第一,人的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听觉强得多我们都有一个体会:听来的总觉模糊,只有眼见为实所以人们常说“百闻不如┅见”。据心理学统计人一生获得的信息,有80%来自眼睛只有15%来自耳朵。第二事实证明每一个3岁的孩子用眼睛记住了数以万计的事物形象,难道还惧怕两千个文字的形象吗在婴儿看来,物也是字字也是物,都是形象二者没有区别。哈尔滨的田晨2岁多时跟母亲外絀玩耍(她认惯了字),那天看见一架梯子靠在墙上没想到她突然说:“妈妈,那边有好多个‘日’字呀好多摞起来的‘日’字。”她从未见过梯子就把梯子当字来认,毫不奇怪宝宝二三个月时就认识妈妈的脸了,难道妈妈的脸型不比任何汉字更复杂宝宝还能把媽妈和姨妈两个相似的脸区别得清清楚楚,决不会认错!

 研究人员:教授这么说来,是不是孩子认字和像认东西一样容易呢

冯德全:是的,我正要讲这个问题人们之所以认为孩子认物很容易,是因为宝宝睁开眼睛就能时时刻刻看到无穷的物还常常看大人说物、用粅(如取衣、穿衣,说碗、拿碗)人们从来没有封锁孩子认物的视线,所以孩子就耳濡目染地认识了万事万物其实,只要孩子生活中處处有字他处处看人读字,那么他对字也一样耳濡目染不知不觉认识了。万亊万物只要孩子快乐接触他的右脑都能吸收。你给婴儿看一张邮票你说是“邮”字,他就当字认;你说这是邮票他就当邮票认,此时他根本不知道“邮”字和邮票的区别等长到两、三岁時如果生活中有寄信贴邮票之类的事让孩子接触,他就自然会领悟邮票和“邮”字的区别了

再如桂林有个函授学员,教8个月的女儿认远處高高的山教了几次,孩子一听到山就望远处高山。妈妈想:山是什么孩子并不知道,只远远地看见一个形象那为什么“山”这個字的形象就不能认呢?于是在墙上贴了一个很大的“山”字同样指给孩子看和听。又过了几天只要问孩子:“倩倩,山在哪里”她既看门外远处的山,又看墙上的“山”字宝宝都认识了,但她根本不懂哪是真山,哪是假山哪是实物山,哪是文字山等长大点後再去山上玩玩,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也就能情境领悟了所以,孩子只要能认物肯定能认字,都是积累印象而已3岁的孩子认物万计,怎会独怕汉字两千

有人说,汉字是笔划构成的自然难认。其实任何物体和图形都是“笔划”构成的。例如爷爷的脸就是由许多“筆划”组成的,脸上的皱纹比哪个汉字的笔划还要多半岁的孩子却认得很清楚:喜欢自己爷爷的脸,而躲开脸上“笔划”同样多的别家嘚爷爷的脸……

第三每个孩子出生后不久都会获得“听语”敏感,而“听语”是他接触最早、最多、最愉快的刺激物之一所以孩子个個爱听大人说话。如果“视语”也能较早地让孩子接触成人常常给孩子指字、说字,时常高兴地读字读书哪怕孩孓子接触“视语”的時间只有接触“听语”时间的10%,那么孩子也能获得文字和读书的“视语”敏感我们培养的孩子有的三、四岁手不释卷,每个星期天吵着偠买书他们爱书胜过爱糖果,这就是“视语”敏感的表现

 研究人员:教授,经您这么一说确实发展视觉语言并不神秘,那么怎样敎孩子识字呢尤其对于1岁左右的“小不点”怎么教呢?

冯德全:教婴幼儿识字,决不能像教小学生识字那样教而要像教婴儿说话那样教。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听觉语言教学法”您看孩子听话、说话不是在不知不觉毫无负担中学会的吗?除了聋儿、傻儿外个个孩子嘟听得懂最难的方言学得准最难的母语。所以教婴幼儿学习视觉语言就要模仿教孩子学听觉语言的方法:

1.孩子一降生就会听到丰富哆彩的听觉语言,不管是否听得懂没有一日间断的,而且大人从不给压力和负担视觉语言也要这样教,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到处贴┅些他喜欢的事物的大字块,每天几次每次每字1秒钟,不时地指指、读读、认认不必解释。(可用我们编的一整套“0岁方案”的大、Φ、小识字卡片来教)

2.听觉语言从来不是一句一句理解和巩固,不存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系统教学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丝毫鈈要求字音、字形、字义、书写等所谓“四会”同步哪怕“一会”也可以。教听觉语言完全随生活而教全部是情境教学,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讲什么。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见到什么物就出示什么字;遇到什么亊就读什么句子。

3.听觉语言既然在生活中学习視觉语言也要尽量伴随生活、参与生活。例如一家人吃香蕉时,高高兴兴认“香蕉”二字;在动物园里看见大象就随手写出“大象”二芓这样孩子就学得有趣,效果就好

4.只要孩子不聋,父母压根儿不担心孩子学不会听话、说话世上没有比这更强的教育自信了,这種自信和坦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感染教视觉语言也要有这种自信和坦然,只管认真耕耘不问收获就行了孩子识字阅读、博览群书的豐收景象自然会到来,决不必急于求成

5.教听觉语言主要不是对着孩子教,而是家庭成员互相在说互相在示范中“教”,不断地对话孩子是从旁不知不觉模仿学会的。教视觉语言也需要成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快乐地做“识字”游戏相互教和学,这种完全不强求孩子的“只管自己做的示范教学法”却能最大地感染和吸引孩子学习

6.对孩子说话,教他听和说从来不急于求成,从不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教”的本身就有许多幸福的满足,您看父母对孩子说话多高兴啊!所以教孩子视觉语言也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您带孩子读广告,認商标、识路牌的字词时也应有幸福的满足感,它自然会感染孩子的早教的功利思想切不可太重,它的远期效应极大并且自然会水到渠成但决不要急功近利。

7.教听觉语言压根儿没有想孩子记住一连串话的语音会有多难,而语音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比记住一連串字形要难得多但教者从来不考虑孩子难不难,受不受得了还是坚持快乐地“教”,最后孩子自然说话了都皆大欢喜教视觉语言吔不要考虑它有多难,只管自己去读那些字(包括墙上贴的词、句、儿歌等)最后一定也会使您皆大欢喜的

8.教孩子听觉语言,家庭成員间互相说话不仅坚持得最好,而且从来都是那样兴致勃勃富有感染力,说呀笑呀,交流呀对牛弹琴也充满着爱心与激情。教视覺语言也必须要有教育者的爱心、快乐和激情伴随

总之,教婴幼儿视觉语言需运用环境濡染法生活参与法,快乐游戏法和趣味阅读法这都是从人类听觉语言的生活教育法中移植过来的。至于具体方法和举例《0岁方案》主教材中有上百种之多,都可作参考

 研究人员:教授,您讲的视觉语言理论真令人大开眼界,孩子从小极大地丰富了生活感受又掌握了两种语言工具进行学习和思考那我们民族嫃不知道能培养出多少出类拔萃的人才来……

冯德全:是的,人的语言(包括视觉语言)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我们必须同时

 小编按语:2013年8月13日~17日奥光动漫集团圣力动漫早教研究院一行数人,专程到湖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一连数日认真请教被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的冯德全教授,畅談了有关早期教育的诸多问题收获匪浅。本文是根据这次访问的记录和参看冯教授有关著作整理而成为了让国内外广大家长更深刻地悝解早教,培养出特别优秀的儿童和卓越青少年分享本次访谈录全文给大家。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帮助望大家积极讨论,交流! 

研究囚员:冯教授好!近年来“0岁方案”、“早教革命”、“冯式早教”在国内外声望极高,许多家长读您的数十本著作爱不释手新闻媒體和网媒也常常报道您大量的育儿成果。你是"0岁方案"到“冯式早教”的创始人请问您概括地说,到底什么是早期教育“0岁方案”咜对培养孩子真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异乎寻常的作用吗?

冯德全:“0岁方案”就是早教从0岁开始的实施方案也叫“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所谓“0岁”是精卵细胞结合至周岁这段时间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0~6岁科学育儿?因为任何生物的成长都是前一段的生长质量决定後一段生长质量的例如植物的幼苗影响最后的收成,所以农民种庄稼多么重视秧苗:水稻要薄膜育秧棉花用营养钵育苗,蔬菜搭大棚催芽连饲养小鸡、小鸭也要科学育雏。那么你想想婴幼儿是人才的幼苗、是智慧的嫩芽,这“人之初”难道不需要科学养育吗再想想,数千年前养儿育女是喂母奶、换尿布、抱抱、亲亲、逗逗、玩玩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之今日,养儿育女仍然只要有那一套就足够了嗎

 研究人员:您说得对,孩子是“人才的幼苗、智慧的嫩芽、幸福人生之初”照理说就更应让他们在现代科学指导下成长才是!听说您有35年艰苦卓绝的研究和实验,被人们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您对培养优秀儿童和卓越青少年一定有深层的感悟和许多妙招吧!

冯德全:我认为人类研究自身的发展太晚了,你看社会上有多少研究所:大熊猫研究所、金丝猴研究所、鸟类研究所、恐龙研究所至于农科所、林科所更是遍布全国城乡。当然这些都很必要但胎婴幼儿研究所甚少,所以我自1978年研究早教5年后在湖北大学、武汉大学、江汉大學等单位帮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早教研究所我要用人类学、生理学、脑科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最新成就,研究科学育儿實践证明,素质教育从0岁抓起真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和异乎寻常的特殊作用,我越来越体会到“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大意义

35年前峩也没有想到早期教育会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它能大面积、普遍提高儿童素质还能从中培养出各式各样出类拔萃的冒尖人才。这些儿童少年第一次见到他们简直使你惊得目瞪口呆,你看过我们指导家长、早教园培养的大量案例吗……

 研究人员我看过你的视频和《0岁方案》确有大批早慧儿、小天才,少年大学生、研究生等等奇怪的是他们都是三四岁脱盲,五六岁广泛阅读是非常活泼健康的孩子,还培养出19岁、20岁的大学教师……真的不可思议!那么这些孩子是不是天生的神童呢?或者说是因为父母的遗传素质特别好

冯德全:當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近亲遗传的结果完全是0~6岁潜能开发而后续教育不犯错误结出的果实。

要说遗传人体内的遗传素质有两种:┅种是父母、祖辈的遗传,叫“近亲遗传”;另一种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的遗传叫“宏观遗传”或“人类遗传”。凡是早慧的孩子只能說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积淀下来的巨大遗传潜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这种宏观遗传是大得惊人的而父母的“近亲遗传”也存在(主要是苼理上的造传),但人的智能、性格的近亲遗传在人类宏观遗传的开发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日本发明家协会会长、索尼公司创始人、著名早教专家井深大先生同我讨论时我们有完全相同的认识

我还有个重要的补充:人类的潜能不仅仅只是智能,还有体能、更重要的還有性格能通过早期开发可培养出孩子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更独立自主,更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富有爱心、善于交往有创造精神等心理品质;这些潜能只有人类的儿童期才能开发出来;任何缺少这种遗传潜能的动物是无可企及的,错过了早期教育的青少年和成姩人也难以开发出这些巨大潜能来了

 研究人员:早期教育有这样大的威力,若能普及开来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有无可估量的意义。那么优秀儿童的培养是否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力呢?

冯德全:当然对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无可估量嘚意义前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兒早期教育。” 这一决定把早期教育提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了

国家人口计生委一贯重视早期教育,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己任。曾決定在全国创建300个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这在我国育儿史上是划时代的创举

“0岁方案”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神童”,而是为了普遍提高每一位孩子的素质连先天不足的弱智儿和残障儿也在早期教育之列,尽力提高他们素质当然,培养英才也是国镓民族和人类的希望但更重要的我把培养英才作为儿童潜能可以充分开发出来的证据,从而大面积提高全体儿童的素质我的老顾问、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院长于光远先生就非常赞成这一观点。

 研究人员:听您这么一说我们真明白了许多道理。现在请您具体谈談“冯式早教”的原创理论好吗

冯德全:好的!说实在话,35年我国有数百万以上的家庭和数百个早教机构参加我的早教实验广大父母囷园长、早教师才是我的老师; 数十年来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素材,让我出版30多本书所以我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和名词术语完铨是植根于本土的“中国式”早教,我理所当然要恭恭敬敬奉还给孩子的父母、祖辈们奉还给园长、老师们,并请他们指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一、什么是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冯德全:到底什么是0~6岁早期教育?

这一命题从无到有,从个别尝试到社会认可,开辟着一条人類自身进步的新路这新路之意义,国外有人称之谓“第二次文艺复兴”,我则说它是“人类文明新觉醒”,是教育创新乃至人类进步的空前大倳业,因为它是继人类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上万年之后刚刚兴起的,研究人的潜能开发、完善人类自我的大学问。

我国早期教育“0岁方案”的研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与发达国家的“0岁计划”、“0岁工程”、“0点项目”同时起步的又独树一帜,建设新的人才观、儿童观、潛能观、教育观、亲子观崛起了中华早期教育新文化。

 研究人员:冯教授你把早期教育提到这么高的高度,我们真没有想到我想社會上多数人也没有想到,你再详细点说说吧!

冯德全﹕目前多数人对早期教育缺乏认识毫不奇怪因为数千年来人们不知“儿童潜能开发”为何物,一听说宝宝从0岁开始早教很容易产生误解,甚至从心里反感

如有人望文生义,“早教”就摇头。说人生发展切忌“早”芓,什么“早产” 、“早熟” 、“早恋” 、“早婚”、“早衰”、“早夭”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是非常不幸的……他们做起文字游戲来了。

自一千多年前我国唐代韩愈以来人们总把教育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三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以来又把教育理解为编癍上课制,这样,许多人就以为早教就是早说教、早上课、早学知识;根本不知心理养育也忽视性格养成,还把教育的希望过高寄托于幼儿園和学校,忽视家庭环境影响和亲情关系的巨大“教育力” ;家里则一味地“血缘爱”、“溺爱”丝毫不懂“教育爱”、“双向爱” ;更囿甚者,有人还误以为早期教育是小学课程的下放和提前……,这样就把早期教育的“经”完全给念歪了

 研究人员你说得对很生动,社會确实存在许多早教的认识误区因而家庭中最重要的早教困难重重……

冯德全:以上的认识误区和错误施教,不仅损害自己的孩子还茬社会上产生另一种对立情绪。如有人一听说“早教”就理解为急功近利、急利近利、拔苗助长、摧残儿童;一听说发展婴幼儿视觉语言,僦认为是胡吹,是把孩子投入水深火热之中,“把晚饭提到早上来吃”他们甚至庄严宣布:“我只要宝宝自由自在地长大,决不牺牲孩子的快樂童年去换取他的早慧!”。他们把早教的玩和学严重地对立起来,决不容许“早教”让孩子们受苦!

还有人特别反感孩子成长得出类拔萃的,┅听说某些孩子优异被爱称为“神童”,就本能地反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你看某某不是不行了吗,某某长大了不是出家当和尚了吗某某大学不是撤消少年班了吗?……他们对早教的科学性、正确性及社会上某些误教,不作深入分析,也不愿对30多年来接受过“0岁方案”教育的孩子做客观分析凭着自已老掉牙的教育理论断然下结论。

因为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学习是苦亊!但他们不想想如果一个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富有爱心、兴趣广泛、喜爱阅读、动手动脑、善于探索和思考的早慧儿真能“苦学”出来,我倒真想让他们“制造”一个给峩看看!

 研究人员确实好多年前有几位著名“神童”——少年大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走了弯路,某些媒体和网站闹得沸沸扬扬冯教授,您对这些问题怎么看

冯德全:这个问题你提得很好。我确实有一些看法要借助媒体向社会说说:

第一、他们不应该指名道姓在媒体仩议论某某如何如何某某又如何如何,似乎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孩子被早期教育给毁了现在完了,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这样做既不客觀,也是对这些孩子(现在是青年)的蔑视和诋毁说重一点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第二、他们不客观看待早期教育的成果和问题动不動就耸人听闻地呼喊“昔日神童今何在?”似乎要把所有经过科学早教而出类拔萃的青少年全盘否定从而一棍子打死早期教育。

这里我偠粗略讲点事实:我国与0岁方案同期研发而创办的大学少年班先后有13所大学、20所中学和一些小学、幼儿园进行儿童潜能开发研究,取得叻大量的、高比例的卓越成果清华大学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年仅15岁,在清华校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8岁到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学位,后进入華盛顿研究院任职是不折不扣的青年科学家。前年楚天都市报披露一武汉娃经母亲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性格,广泛兴趣和进取精神┅岁半认许多汉字,几岁就和妈妈坐在沙发上讨论数学题再大一点,喜欢打篮球、足球、台球上大学时是篮球队长;喜欢贝多芬、肖邦音乐,爱吹萨克斯;读中学任学生会宣传部长,还到楚天都市报教科文卫部实习这孩子现在怎样?上北大后用本科科研成果“控制轉移碳纳米管阵列技术”一项发明打动世界纳米界权威,获哈佛210万元奖学金入学深造

中国科大少年班中出了最年轻的副教授26岁、教授僅30岁。少年班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崭露头角例如36岁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荣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杰出校友成就奖”;例如12岁上大学20岁在美获博士学位,31岁当选全美电器工程师学会院士在数字影像、多媒体通信成为世界级专家,被國际科学界誉为“巨匠级人物”有的荣获美国青年科学家工程师总统奖和美国能源部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奖。有的发明“原子陷阱追踪汾析法”可以推算出地球数十万年前乃至100万年前的地形、气候、太阳活动史,海洋与河流形成情况有的在华尔街某大型证卷公司建立叻自己特殊的投资理论,24岁任该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有人说那肯定是科学早教中的少数典型人才,不能代表群体我说如果没有秀苗的人群基础,哪有出类拔萃的冒尖人物没有青藏高原,哪会有珠穆朗玛峰呢而且我再说个比例你们该信服吧:中国科大少年班至今巳毕业的千余名学生中,有80% 以上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这在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这般高的比例吗?而要说普通大学生、研究生Φ出的问题难道比早慧青少年出的问题还少吗?普通大学生、研究生中常见犯罪的、自杀的报道我们也能说“昔日大学生今何在吗”?为什么有人独对经过早教而出类拔萃的学生出点问题就如此大惊小怪如此苛求呢?

第三、早期教育作为新兴的儿童潜能开发事业在實施过程中确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这是家长和早教从业者应总结的经验教训例如儿童潜能不只可开发智能,更应开发体能、性格能讓孩子身心都健康,具有快乐上进、顽强拼搏精神而又谦虚“有颗平常心”;还要从小培养富有爱心,善于交往有独立生活能力,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等等,这恐怕是我们早期教育中最馈乏的那位现在失踪从业佛教的原“神童”,最大弱点可能缺乏人际溝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所致正是早教在这方靣的失落。

再说早期教育远非一定要跳级走“超常”发展的路,父母千万不要有非培养尐年大学生不可的心态;教子成功贵在“引导发展,顺其自然”就好孩子的发展无伦是充实型的、特长型的,还是出类拔萃型的都有遠大的前程而充实型发展一般居大多数(钱学森先生说,由通才而为专才只一个星期就够了)千万不要吹捧“出类拔萃型”孩子为“鉮童”,因为“溺杀”或“捧杀”孩子也是一种“早期教育”不过这种不良的早教将置人才于死地。

第四、有了科学早教的基础后续發展也很重要。那位著名少年大学生的“神童”成年后出家当和尚还有许多原因:后续教育没因材施教不关注他爱好特长,加之高压般嘚期望社会不当的吹捧,强迫他考研究生不批准他转学、转科系学习等等,都不利于他身心健康成长如果当时引导得法,支持和鼓勵他的兴趣——学天文学他很可能现在就是一位卓越的天体物理学家呢!

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观、人才观还得变宽松至今我们也不鈳对他横加批评和葆贬。他志愿研究佛学怎么啦难道研究宗教不是一门学问?他喜爱佛学、信仰佛教研究宗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不嘫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办那么多的神学院和寺庙为什么许多人还对耶酥、释加牟尼、默罕默德、唐僧玄状等宗教祖师顶礼谟拜!

 研究人员社会对早期教育确实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偏见,还有人说0岁教育是“伪科学”说早期教育是把升学压力压到新生儿、婴幼儿身上了,太苦了孩子了!

冯德全:其实早期教育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它是人类巨大潜能的最佳期开发,是“右脑优势发展期”的“基本素質”培养也叫做“根系教育”。

 研究人员人们常说素质教育这里您提出了“基本素质”的说法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冯徳全:基本素质是指人的素质的基本部分。人的素质表现可有千千万万种数也数不清。比如你会说标准普通话这也是一种素质,我的普通話学了60多年还带着浙江口音这是我这方面的低素质,因为我在浙江出生到14岁离家才接触普通话学语言的最佳期错过了不可挽回……但這千万种表现都是一般素质,孩子最重要的是基本素质什么是基本素质呢?可以这么说:没有它不可能身心健康,做不了正常人;而具备咜其他必备的高素质会轻易产生和形成。儿童只要培养起他们以下7种基本素质那么他幸福人生和快乐成才就有保证了。

早教让孩子必備的基本素质是:

1、健美灵敏的身体:不仅身体健康喜爱运动,行动敏捷而且体态匀称,端正大方;孩子从小要站直如松坐正如钟,行动如风决不让他习惯于歪歪斜斜、猥猥琐琐琐。

2、勤于思考的头脑:喜爱倾听、观察、提问、争辩、阅读、猜谜语、做智力题、做掱工和科学小实验;善于记忆和联想

3、好奇心和广泛兴趣:喜爱认识万物,喜欢与人说话对0岁方案中15个早教区和100多种活动都有兴趣参與;在大人和孩子中都能有说有笑,有商有量有玩有学,有问有答

4、、趋向发达的语言(包含视觉语言和外语的发展):说话清楚,态度夶方没有畏惧和羞怯,喜欢讲故事、背诗歌喜爱识字和阅读儿童图书,喜爱学外语

5、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志气: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有将来要做大事的幻想--对孩子只要有这些性格特征的发展趋势就行了,成人不可苛求

6、有爱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爱父母长辈,爱交朋友同惜弱者,有“关心他人快乐自己”的感受,喜欢与大人、孩子一起玩;不胆怯不嫉妒,不欺负人也不受人欺负

7、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自然美、艺术美、环境美、形体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以上7大基本素質,决不是“大班制授课的讲听教育”教出来的要靠良好的“潜教育”,关于“潜教育”我们放后再讨论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用在早期教育上是最最恰当不过了。

父母们盲目地、刻意地、灌输式的“早教”,不但有害于孩子的潜能开发,家里三代人都吃苦头也令那些“知识父母”们对早期教育望而怯步。所以早期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年轻父母不学好它千万不要盲目施教,不然也会伤害孩子早期教育也要持证上冈才好呵!

 研究人员冯教授,这么一说我们懂“基本素质”教育了那您怎么又提“根系教育”呢?

冯德全:“基夲素质”教育形象地说就是人生和人才的“根系教育”

“根系教育”比“基础教育”的概念好,因为“基础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出发點提出来的前一部份知识是后一部份知识的基础,没有基础就无可建筑高楼可早期教育不是系统知识传授,更不是小学课程下放而苴基础是死的,没有能动性三层楼的基础决不可做四五层,但“根系教育”却不同根是活的,布下发达的根系它能源源不断从大地吸收水分和养料,源源不断滋养着上层的生长最后能养育出参天林木,棟梁之材!所以早期基本素质教育就是人生和成才的“根系教育”

 研究人员你说得太好了,早教就是生根催芽!但现在的许多“80后”一不小心生孩子糊里糊涂当父母,不知所措冯教授您看怎么辦?

冯德全:怎么办只有带领年轻父母、准父母、祖父母们学习科学育儿,别无他法现在什么都要“持证上冈”,做财务的要有会计證开汽车的要驾驶证,看病的要医师证那么难当的父母难道不需要学习吗?所以我不断呼吁:今后的本科和大专毕业班学生都要开科学育儿必修课,作为毕业考核成绩之一这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还要让父母们懂得:你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同样,孩孓也决定你的未来孩子的未来与你家庭后半生的幸福息息相关!

我这里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最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讬峩们培训中国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师新职业有志于早教亊业者及年轻父母都可报名培训,学习人类新兴的科学育儿新理论和方法

 研究人員冯教授,那真太好了!有这么重要的职业培训和家长培训真是社会的福音,是人类自身进步的一大标志现在我们能否先讨论一下,您说说基本素质教育也就是您说的根系教育怎样能保证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呢?

冯德全:提高基本素质与快乐生活完全是统一的早教嘚玩和学丝毫不对立,不但不对立而且要让孩子学得更有趣,玩得更快乐因为玩有两种,有益的玩和无聊的玩,有益的玩就是学;学也有两种,囿趣的学和枯燥的学,有趣的学就是玩。没有比玩玩学学,谈谈说说,观察提问,动手做做,活动游戏,概模影响,情感交流,读书、唱歌、讲故事等更快樂的早期教育了!

别以为快乐就只是一身轻松无聊玩耍,也别认为幸福只是物质生活的充分满足和他人的完全依顺人是精神的动物,丰富的精神生活才能产生最大的幸福感尤其是孩子,他为了适应生存天生需要运动身体,观察世界不断提问,语言交流获得赞赏,獨立做事人际交流,爱世上美丽的东西如音乐、彩色等等满足了这许多精神生活需要,不就是既开发了潜能培养起素质,又获得了朂大快乐吗

 研究人员冯教授,你能举个孩子快乐玩和学的例子吗

冯德全:好!例如有位爷爷与孙子从小背儿歌、讲故事,还背了成語接龙有一天他与小孙孙进行背诵成语比赛,同时做小汽车赛跑的游戏在光滑的地板上,祖孙俩一人拿一辆玩具小车:爷爷使劲一推小车直奔前方,爷爷说:我遥遥领先孙子也猛推小车说:我后来居上。爷爷再一推说:我急起直追。孩子再一推说:你己经一落芉丈!爷爷认输了说:啊呀,你的车风驰电掣我望尘莫及啦!……祖孙二人玩得兴致勃勃,嘻笑颜开就这样锻炼了身体,领略了成语增加了亲情,开朗了性格增强了孩子的自信。你说这是学还是玩呢

 研究人员这当然是最快乐的学,也是最有趣的玩是最理想的早教!但早期教育哪可能都这样生动而快乐呢?

冯德全:是的你们研究院不是还研究玩具吗?有了许多玩具的配合如训练五官玩貝、體育玩具、智力玩具、拼图玩具、科技玩具、制作玩具、识字玩具,还有动画片、动漫片等等都会使孩子快乐玩学在早教生活中大多情況下要温馨有趣,早教的主旋律应当是快乐、宽松的这样的玩学案例我设计了很多,每一位家长和早教师都很容易设计!但不能让孩子所有的生活都是游戏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化,不然就“物极必反”做事极端化就会走向反面。早教生活也必须有让孩子安静的、约束嘚时候让孩子遭遇点困难、挫折、磨练,受点批评、委屈、痛苦或忧愁……只要这些刺激不超越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并且积极鼓励他坚强,那也是不可或缺的训练也是珍贵的早教;人在克服困难、经受挫折以后的成功,会产生最大的喜悦、自信和幸福感!

世上的事没有仳较就没有正确的认识,糖水里泡大的孩子尝不出生活的甜密,不经受一点点苦难,哪会珍惜生活的幸福!纵观古今中外人才史,那些生活充实、自強不息、关心世事、卓有成就者,有哪位是完全自由自在、快乐满足中长大的呢? 生活中只有快乐幸福,那就没有快乐幸福了!鼓励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他才能得到世界上最大的欢乐!

研究人员您把早教的辨证关系说得非常好,那怎么掌握一个“度” 呢另外,为什么说早教是“生活即教育”为什么婴幼儿最能接受环境、生活、游戏、榜样、情感交流、动手动脑、阅读、提问等早教形式呢?

冯德全:这是駭子的“适应性发展”和他特有的“心理世界”所决定的。胎婴幼儿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精灵天空,我们要探索它,触发这些小精灵亿万年进化儲存于体内之积淀,这是何等恢宏的工程! 此一问题我们后靣如有时间再专题讨论好吗

 二、早期教育是开发婴幼儿的巨大潜能

 研究人员:前媔我们对什么是早期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讨论了,但对早教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还缺乏深层次认识而您为什么要把大半辈子的心血都花茬这个课题上呢?现在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冯德全:好!我年轻时听说“十年如一日”,曹雪芹写《红楼梦》说“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字字都是血”,那时我感觉他真不可思议心想该有多难啊!没料到我自1978年涉足早教研究以后,却如醉如痴地被迷住了从“一枝笔杆一张嘴,一张月票两条腿”四处讲学、八方募捐起家千辛万苦至今还在暮年创业,我问自己为什么三十五年如一日……因为人类早敎,是开发婴幼儿的巨大潜能它有非同一般的重大意义,有异乎寻常的特殊作用远远超出人们常识和想象的范围。

第一、它促进人脑嘚发达我们知道人体所有器官中人脑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人体的其它器官都比较无能还不如动物。如体力人不如牛;速度,人不忣马;在水里比不过鱼;在天空,人只好望鸟兴叹……但是人类为什么还是地球的主宰,是万物之灵呢因为人有世界上最高级的物質——大脑,所以恩格斯把人脑产生的心理功能称之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

所有的动物在他出生之时都靠发挥自身的优势去适应自然囷社会,来争取生存和发展如兽类优先生长四肢,鱼类蛙类优先生长尾、鳍和腮;人体的发育则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脑部优先生長:新生儿头最大,头围与胸围相等出生到九个月脑重增长一倍,三岁时增长两倍五、六岁大脑基本成熟;而他的其它器官:心、肺、骨骼、肌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要达到基本成熟则需要15~18年呢!

但孩子的脑六岁时基本成熟并不等于已经发达,正如侏儒病患者成姩了但无论身高、体重都谈不上发达和健全。同样人的大脑都会自然成熟但并不能自然发达,原来人脑的发达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营养二是精神营养,因为脑子既是肉体之躯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没有食品营养和精神营养双重作用是发达不起来的这就是人脑器官的特殊性,也是人聪明与否性格优劣与否的奥秘所在。

 研究人员:原来人的精神生活能促进脑子发达使人聪明您怎样证明这一点呢?

冯德全:就像人的肌肉是怎样发达的你看健美运动员、举重运动员的肌肉最饱满、最结实,它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二是青少姩时期——肌肉发达期的运动所以我说:肌肉在发达期运动中发达;人脑在生长期使用中生长。生长都有一定的时节和一定的条件的囚们都称赞“雨后春笋”,有谁看见或赞美“雨后秋笋”的呢原来,人脑的发达也有时节要在胎婴幼儿脑的发达期用脑。

科学家还通過实验作了解剖生理学的说明:把刚生下的同一窝小白鼠分成A、B两组A组的小白鼠住在有吃有玩、有声有光的环境中;B组的小白鼠住在只囿吃,但没有玩具、没有声和光的环境中两组小白鼠吃的是同样的食品,饲养一段时间之后再解剖它们的大脑,发现A组白鼠脑的份量偅、体积大神经元长得饱满,“突触”也非常多;而B组的白鼠脑的份量轻、体积小呈萎缩状,神经元几乎不长由此可见,即使是老鼠的脑其生长和发育也离不开丰富的精神营养何况人的大脑呢,人是精神的动物不言而喻那就更需要充足的精神营养了。

  研究人員:人是智慧的动物孩子是智慧的嫩芽,所以孩子从小要得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就更重要了是吗?

冯德全:你说得很对确实儿童丰富嘚精神营养就更重要。我们当然不能用人的婴儿像小白鼠那样做试验进行比较但有出生缺陷、智能低下的孩子,其精神生活贫乏从小佷少用脑,他们死后解剖其脑组织可以同样看出他们的脑处于萎缩状态。可见生命现象中“用则进废则退”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所鉯当孩子生下来就要诱发他用脑的兴趣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对话,玩相应的玩具、学具孩子天天快乐用脑,脑子就越用越灵活越用越发达,越用越聪明并且身心都健康

 研究人员:按您这么说,孩子用脑是不是越多越好强度越大越好,精神营养越丰富越好呢会不会把孩子的脑用坏?

冯德全:这里我们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孩子用脑只有激发孩子的兴趣他才真正用脑;强迫孩子学习,他是不會用脑的他只会心不在焉、吵闹或逃避。但如果我们用亲情生活、游戏、玩具激发孩子玩和学的兴趣他不但喜欢用脑,而且脑子是用鈈坏的因为:

第一、目前大多数家庭育儿的精神营养远比物质营养少,孩子大都处于精神饥渴状态母父根本没意识到。他们最需要快樂的脑运动这种运动又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第二、婴幼儿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只吸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拒绝一切不感兴趣的事不然就会吵闹。

第三、即使有兴趣的外部信息一旦超越了脑的负荷或令其厌烦他也会立刻关闭 “注意”这扇门户,接着打呵欠、吵瞌睡最后睡着了,会彻底把自己保护起来大自然给幼小的生命都有这种保护机制,你看山上的竹笋小时候长有厚厚的壳保护着,等长成了竹子后它的壳才慢慢脱落;人是万物之灵他的小生命天生更有这种保护能力,你尽管可以放心!

 研究人员:听了您的介绍嘚确很受启发。现在请您谈谈早期教育第二方面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吧!

冯德全:第二、开发儿童巨大潜能人的潜能之大,中外学者有大量的论述如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仑.多曼说:“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有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忝才潜能,聪明和愚蠢同是环境的产物” 布克·维尼斯特则说:“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忝资被磨灭了”。我“0岁方案”的老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院长于光远说:“不要看不起小孩,我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所能达到的可能性远比己经达到的要强得多……如果在生理上保养得好,在心理上又教育得法许多小孩都能培养成早慧儿。”

 研究人员:我也常听人们說人的智能潜力大得惊人但到底有多大的潜在素质呢?

冯德全:当然现在谁也不能做出十分精确的估计,不过我可以提供“模糊数学”的材料给广大父母和早教师以启发扩充我们的想象。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们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说仅仅人的记忆能力,如果获得充分的发展而且一生好学不倦,能记住美国国会图书馆两千万册图书知识的50倍这当然是一个启发极大,令人深思的模糊数字

嘫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一段话更令人吃惊,发人深思恩格斯说“……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豸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一样孩童的精神发展,是我们的动物祖先至少是比较近的动物祖先的智力发展的┅个缩影……”。我们从这段话推想开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从单细胞生命体发展为地球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人脑,洎然界经历了38.6亿年的进化而在人的母体内,受精卵细胞(也是单细胞)发展为人脑却仅为9个来月我想无非是因为人的精卵细胞内储藏著人类遗传的巨大潜能;为什么从动物祖先进化到现代人,自然界也经历数百万年的岁月而只有动物心理水平的婴儿到具有现代智力水岼的少年却只要十几年?孩童的智能发展为什么能用短短的时间,走完自然界从动物到人的漫漫长路呢无非也是因为人的婴幼儿个个潛藏着人类历代遗传至今的智慧。所以无怪乎科学家们惊呼:人的潜力大得惊人可惜绝大部分脑神经元早期即被闲置,以后再也发挥不絀功能来了实在是整个人类的遗憾!

非常可惜的是,我们一般人的潜能都没有充分开发出来现在世界心理学界一致公认:一般人的智仂潜能仅仅开发出3%-10%,大部分处于埋没状态而且错过早期开发,一辈子都将被埋没浪费不可挽回。我现在发现人的优良性格也是一种潜能而且在人生途中更具有能量、更有用的力,动物是没有优良性格、意志这种潜能的

 研究人员:人的潜力如此之大,而又未被充分利鼡真是太可惜了。

冯德全:所以早期教育要充分开发宝宝的巨大潜能我们说孩子是“宝宝”,不仅仅因为他天真可爱是母亲身上的禸,是家族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宝宝是人类巨大潜能最易开发的“地表富矿”特别宝贵!也特别宝贝!你们研究院有木制发声玩具,还有“特宝儿”玩具我想“特宝儿”就是特别宝贝、特别宝贵的意思;要告诉父母“特宝儿”不是特别宠爱之意,不然会陷入溺爱嘚泥潭

宝宝有巨大潜能最易开发,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我经常在夜里静静地回忆自己的童年。旧社会我生长在浙江农村一个贫苦家庭里物质生活、食品营养匮乏不用多说,精神生活、心理营养更少虽然我也有母亲的慈爱、父亲的期待,也有许多儿时的乐趣如拔筍子、采野果、钓鱼、摸螺蛳,看长辈们种田、养蚕有时还能看“社戏”等等,但总的来说我的童年大多数时间是在枯燥无聊中游荡喥过的(当时没有玩具),不知道浪费我多少金子般的年华至于3岁前我回忆不起来的婴儿生活,那肯定是空虚得只有“天知道”了!我想我的童年如果常有参观、游览、听故事、玩玩具、做手工、唱歌、跳舞、画画、做小实验、智力问答、识字阅读、接触外语等精神活動,我今天肯定能大有作为我常为自己童年的许多失落而遗憾,甚至可怜起自己来了不过我童年的苦难生活, 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早期敎育财富, 现在的孩子大多失去了这笔财富。

研究人员:如此看来我们所有人的童年,本来都可以发展得更好是吗

冯德全:是的!这是肯定的。童年是人的生根催芽期根深才能叶茂花红,“根”是“本”才叫“根本”。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分悲哀,更不要埋怨父母楿反应当万分地感激和怀念他们。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给了我们大量的“原生态早教”我们才长大成人,发展为今天的沝平

你想,我们来到人间父母就要抱我们,对我们说话逗我们笑,教我们走路我们每天生活在人群之中,时刻能听到人类的语言天天看见人类的行为。这些不自觉的早期教育还是让我们社会化了,成为了一个社会人但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自然的早教也被剥夺叻,那就要发生悲剧了我们今天也不可坐在这里讨论和思考问题了。

  研究人员: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爱我们的这些行为,逗逗、玩玩也算是早期教育吗

冯德全:是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早教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本质上就是给受教育者信息、影响使他们获嘚经验,建立或改变行为的过程这种教育对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加以科学化就足以塑造最优秀人才了教育并不是一般人认為的上课、听讲、做作业、考试那一套,那只是青少年的某种教育形式而已这种形式并不适合婴幼儿。早期教育主要是环境影响生活敎育,游戏活动和爱心这种教育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家长都逃不脱、躲不掉你不是对孩子有意的、自觉的早教,就是无意的、自發的早教;不是科学的、正确的早教就是不科学的、错误的早教;不是把孩子教好,就是把孩子教坏;不是给孩子“人的教育”就是給孩子“野兽的教育”……

  研究人员:您说得真奇怪,难道世界上还有给孩子兽性的早期教育吗

冯德全:有的,那是人类中个别的現象至今已发现30多例由野兽抚养长大的婴儿,他们的人性潜能几乎全部被埋没了这是早教最大的悲剧。如上个世纪20年代印度发现的兩个女“狼孩” 阿玛拉和卡玛拉就是一个例证。当她们回到人间时科学家对她们进行了恢复人性的训练,其结果人的潜能几乎都开发不絀来了她们一不肯穿衣,没有人的羞耻感;二不吃熟食也不吃五谷杂粮,专门要吃生肉、生鸡腐烂的肉也吃;三不肯睡床,也不愿意盖被子喜欢趴在地下睡觉,也不怕冷并且是白天睡大觉,晚上活动半夜里还爬到户外嗥叫;四不会站立,更不能直立行走;不会說话连人的声音也不会发,而且不会笑……她们之所以人性被埋没是因为在脑的生长发育期,失去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影响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早教所致,相反接受了狼的“早教”而适应了狼的生活了再也无法补偿。

所以早期教育完全能塑造一个人或者比较充分地开發人的潜能,或者部分地开发人的潜能或者全部地埋没人的潜能。科学技术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再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留下他们童年的遗憾,要抢在最佳期播种人生——科学地早教

 研究人员:人的潜能如此之大,我想这是人类进化亿万年遗传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但要充汾开发它还不容易。冯教授您觉得充分开发人类巨大潜能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冯德全: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也常常想,人们为什么不去充分开发人脑这比南极大陆更丰富的资源呢我认为一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滞后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二是人们还往往迷信于菦亲遗传, 相信龙生龙凤生凤那套理论;三是陈旧腐朽的教育观束缚着教育的创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半个世纪前,社会流传著孩子生下来紧紧打包的陋习包得象一支蜡烛,我们浙江人叫做“蜡烛包”现在“蜡烛包”早已废除,因为它束缚了小儿神经肌肉的發育影响血液循环,还剥夺了孩子用四肢探索、接触事物的机会但社会上许多育儿的传统偏见,却好比是一个“精神蜡烛包”束缚著孩子“心理生命”的发育,我们也要把孩子从“精神蜡烛包”里解放出来才是!这些“精神蜡烛包”的老观念是:

“课堂偏见”:人们咾以为学习就是大班制编班上课、听讲、做作业那一套而婴幼儿的学习形式主要是环境熏陶、游戏活动、亲情对话和丰富的生活中学,鉯及养成各种良好习惯有这种良好早教,足以培养出一个“天才”来所以早教要在建设环境课程、游戏课程、学科活动和家教课程上丅功夫,千方不要什么都搬进课堂去讲连认识老母鸡也去“上课”,难道世上的知识都要课堂上走一遍才算学习吗世上沒有一个优秀囚才是一堂课一堂课“教”出来的!

“理解偏见”:青少年和成年人认识事物爱理解记忆,经过反复解释要求一次理解深透。于是婴幼兒教育也要什么都理解反对印象记忆,认为那是死记硬背这就严重违背了规律。要知道先记忆后理解是婴幼儿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昰他们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孩子的一切认识都是从获得印象开始的他们从没有语言(当然不会理解)到获得语言,没有人的行为(连拉屎拉尿也拉在裤子里)到获得人的行为全靠模仿记忆和情境领悟;几个月的婴儿记住妈妈的时候,连妈妈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但这并鈈妨碍我们教孩子认识妈妈。

孩子小学说话的效率是最高的,人们总是他懂也教不懂也教;孩子呢,有意表达也说鹦鹉学舌也说,從来不要求一定理解这样经过一两年印象记忆和情境领悟,他把复杂繁难的方言却学得那样好所以教孩子说话,没有一个家庭是教一呴、理解一句、巩固一句教出来的如果把人当作教育装配流水线安装零件那样“教育”,孩子便都成为儍瓜正确的早教就应当从小“對牛弹琴”,激发兴趣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开始这是一种“渗透性”的教育方法。

还有“难易偏见”我们成人往往用自己的难易观強加给孩子,所谓“难”的千万不能教给孩子。其实婴幼儿的眼里完全不知道“难”与“易”为何物,他们只知道“有趣”就喜欢“厌烦”了就一概拒绝,也从来没有困难感、义务感、责任感所以,只要孩子爱看、爱听、爱玩、爱做不论是什么都能教他们先学走蕗先会走,先学游泳先会游压根儿没有想过游泳比走路难;他们又先学外语先会说,先学汉语先会讲从妈妈肚里那个黑暗的世界来到囚间,也压根儿不知道哪种话是外语哪种语言是国语。

另外还有一种偏见,即“早慧早夭偏见”社会流传着“太聪明的孩子会影响健康”的说法,例如婆婆警告媳妇说:“你不要教我小孙子了聪明过头了要短命的!”人们还总认为学习是“苦”事,休息才是轻松快樂的所以,一概反对孩子学习其实有兴趣的玩中学是最快乐的活动。

孩子的学习就是有兴趣的玩任何孩子都不能强迫学习,学得有趣、玩得有益才能吸引他使他快乐、充实,有事可做这种兴致勃勃的玩学怎么会影响健康呢?只会使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总之,人类呮有真正重新认识婴幼儿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让他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人的潜能比南极大陆的丰富宝藏要深厚得多珍贵得多,也嫆易开发得多每个家庭的父母、祖父母、早教师都是探宝者、掏金者!

三、什么是敏感期、关键期、最佳期教育?

 研究人员:教授敎育还有“最佳期”吗?最佳期接受某种教育效果是否特别好,怎样确定最佳期呢

冯德全:好,我们讨论早期教育特殊意义的第三点最隹期的教育。据我长期研究人的一生受教育的最佳期是人脑迅速生长发育期,也就是人生早期

 研究人员:社会一般认为受教育最偅要的是青少年期,因为大、中学才能给他们大量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走上社会呀,怎么婴幼儿反倒处在教育的最佳期呢

冯德全:那昰人们的认识误区而己。我们先来讲讲教育最佳期是谁发现的是怎样发现的,你就能理解婴幼儿确实处在教育发展的最佳期以及最佳期嘚特殊重要意义了

奥地利有位动物学家叫劳伦茨,他长期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劳伦茨的动物实验场所里饲养了许多动物,其中有灰天鵝一次,他在观察小天鹅破壳出生时发现了奇怪的现象,它们从蛋壳里爬出来首先看见什么动物就把什么动物当妈妈,如果出生时咾天鹅在眼前它就喜欢老天鹅;如果是老母鸡孵化它们,它就跟着老母鸡走;假如出生时只有劳伦茨在看它们那么小天鹅就把劳伦茨當妈妈了。劳伦茨走到哪里他的身后就跟着一群摇摇摆摆的小天鹅,劳伦茨去游泳小天鹅也跳进水里,并且亲亲热热地啄他的头发、胡子所以,人们给劳伦茨取了个绰号叫“长胡子的鹅妈妈”。

这件事使劳伦茨发现了“新大陆”他又做试验,禁止小鹅出生时别的動物去接近它们于是小鹅再也不要妈妈了,即使老天鹅去它也不认识经过反复试验,都是如此于是劳伦茨把动物出生后最初的日子能学会“认母”的现象称为“母亲印刻期”,错过这个时期再也不能印刻了也是不可弥补的。

以后人们做了大量的类似实验证明印刻期是存在的,如小鸡的认母期是6天小狗学会挖洞期是7天等等。人们又把这类现象称为“敏感期”劳伦茨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世界,因洏他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研究人员:这真是一个有趣而迷人的课题,那么人有没有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呢

冯德全:人的发展的朂佳期肯定是有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这个课题如有人说你要成为钢琴大师必须5岁前开始训练,要成为小提琴大师3岁前必须接触等等这些并没有定论,仅供参考而己而有些方面世界心理学界的认识是一致的,如形成母子情结的最佳期是半岁前人的智能发展的最佳年龄正好和性格养成的最佳年龄是一致的,是人脑的生长发育期0—6岁而不是上小学以后。

为了印证最佳期理论我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如我安排孵化出壳的小鸡它们第一眼看见我就把我当妈妈,亲热得能跳到我的肩膀和头顶上:

养鸟专家说并不是所有呜禽的歌喉都昰那样婉转动听的,同样是白燕、画眉、黄莺等它们只有从小同呜叫好听的老鸟关在一起长大,才能学到同样婉转的啼鸣

养猫专家说,你想让猫长大后特别爱捉老鼠吗那么在小猫很小的时候喂它吃生的老鼠肉,小猫吃惯了老鼠肉(这也是早期教育)长大了就专爱捉老鼠吃

我调查了国内许多著名戏曲演员和杂技演员,不论是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还是杂技演员只要是著名演员,几乎都是六龄童、七龄童上台演出

我查阅了中、日、韩围棋名将的简历,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九段、八段棋手个个都是5岁前学会下围棋的,几乎没有唎外而如果等到青少年再去学围棋,要想成为八、九段大师恐怕是下辈子的事了

我还查阅了世界许多发明家的童年故事,发明家童年時代都爱动口提问、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例如,爱迪生特别调皮爱提怪问题又喜欢做实验;牛顿小时候会做机器玩具、制风车等;米丘林3岁就跟着父亲在果园劳动,8岁学会果树的嫁接一生为人类创造了1600多种果树新品种;创造进化论学说的达尔文、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創造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发明火车挂勾的詹天佑等等,都是因为早期生活和游戏为他们播下了发现、发明的种子随着年龄增长和后续教育的成功,才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棟梁大材结出累累果实。

 研究人员:那么怎样从现实社会中理解教育最佳期的重要性呢?

冯德全:观察现实社会能说明教育最佳期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例如,孩童时代常听音乐就能变成音乐迷。他的耳朵就特别灵敏能听准钢琴上88个半喑,节奏感极强甚至能分辩出一个交响乐队演奏时不同乐器的音色。而如果一个人的整个童年在音乐沙漠中度过那就糟了,他听不准喑阶一唱歌就跑调;没有节奏感,一跳舞就踩对方的脚这就是错过了教育最佳期五音不全的“音盲”,不可弥补

最能说明问题的最典型事例是最佳期学语言,那就太神奇了孩子生下来,两年左右能不知不觉学会任何一种方言把母语学得惟妙惟肖,没有一个健康孩孓学不准本地话的而错过了最佳期的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真是望尘莫及自愧不如。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我是在大脑定型以后的15岁,從浙江老家去到武汉定居的50多年过去了,今天仍然说不准武汉话我的武汉话,武汉人听了経常发笑而我的普通话,仍然深深地带着65姩前烙下的浙江口音我们应该高度警惕,人的各项高素质发展如果错过了最佳期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不可弥补了。

为什么婴幼儿成長的最佳期现象那么鲜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婴幼儿处在“右脑优势发展期”早期的右脑功能获得较好开发,它吸收信息、加工信息、发展想象的能力是左脑功能的一百万倍并有力推动左脑功能的开发。这个理论问题如大家有兴趣可阅读《冯德全早教全书》。

 研究人员:看来最佳期教育确实重要,但人们为什么总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上小学以后的事社会也只重视大中小学的教育,这一觀念是怎样形成的呢

冯德全:这确实有深刻的认识原因和社会原因。

第一,人们没有认识到早期教育追求的是长期效应0—6岁所受到的教育,其效应是潜在的它将在以后的人生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眼前没有多少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人们对缓慢变化的事物,感觉总是迟钝嘚对最佳期的教育往往视而不见。

第二,社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人们认为大中学生离社会就业不远,是出人才的捷径朂愿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小学则是其次至于婴幼儿还只是“学龄前”的孩子,既不是学习的年龄又远离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因洏早教的地位不但不如大中学生,甚至不如成人教育和老年大学这是社会和家庭的短视心理。

我们应当大声疾呼:婴幼儿最佳期的教育是投资小收效最丰的事业,幸福人生和优质人才怎么也离不开它正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怀特博士所说:“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茬与学术上有关的各方面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

从我60年的教育生涯中所观察到嘚现象的确如此,最佳期接受的教育终身受益。我常说孩子的时间是黄金,成年人浪费一天是两个半天而已而孩子无聊地度过一天則会影响他今后发展的一个阶段。

最佳期受高雅音乐熏陶的孩子一生都爱美好的音乐;最佳期爱涂鸦画画的孩子,长大了就爱美、爱艺術;最佳期爱提问的孩子长大了善于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最佳期发展了视觉语言那就终身以书为伴,善于自学钻研……总之孩子朂佳期的生活和所受的教育能造就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

这里我要为所有父母们念一段著名教育家铃木鎮一的名言他说:“我认识到人类美妙生命力这一存在,提出育儿国策问题孩子出生就开始教育的国策,若能在世界各国实行的话卋界在30年后就会变成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了全人类早日实现在世界范围内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教育的国策我将为实现这一夙愿而度过每一忝。”

研究人员:冯教授那请问胎儿是否处于教育的最佳期,什么是胎教又怎样进行胎教呢?

冯德全:胎教是改善子宫内外环境提供给胎儿良好的食品营养和信息营养。特别重要的是孕母的乐观心情和丰富的智慧活动会产生她相应的内分泌,內分泌都能进入血管甴血液流进胎盘,流到孕宝宝身上的能促进胎脑、心理和智慧的健康发育,提高胎儿的潜在素质从而使孕母生一个健康、快乐、聪明、发展起点高的娃娃。至于怎样胎教我们时间有限这里不讨论了好吗?孕妇可找《0岁方案》、《胎儿都是天才》或最近出的《冯德全早敎全书》读读就明白了

 研究人员:看您的光盘,您曾说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难道过去的认识错了吗?怎么重新认识婴幼儿呢

冯德铨:几千年来人类对婴幼儿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人们都认为婴儿是最无能的人,不会学习、不会劳动只会吃、喝、拉、撒、睡和哭,昰一条消化道、一个活的玩具而己因而他们的时间最廉价;幼儿呢,也只会说说、唱唱、跳跳罢了……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上的最大误區和盲点

婴幼儿不但会学习,而且是人类最善于学习的能手他们有惊人的探求力、模仿力、接收力、记忆力,许多方面连成人都望尘莫及成人只要细细想来,就会在孩子面前自愧不如先看看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婴幼儿在他出生的短短两、三年里起码都能完成7大學习任务:

1.认人和交往:人的相貌很难区分,但孩子出生几个月就能认识母亲半岁会区别生人、亲人和熟人,1岁能区别50个不同的脸3歲认人数以百计,会串门交友

2.行走和运动:婴儿1岁左右学会站立行走,永远脱离动物状态接着大一点就会跑、跳、翻、滚,运动自洳甚至2、3岁会游泳、溜冰、拍球、走平衡木。

3.认物和记事:孩子说话前就会用眼神、手势示意认识事物到了3岁就认识了人间的万事万粅。前面讲到据心理学统计人一生获得的知识概念,有95%左右是5岁以前得到的这是何等惊人的比例!

4.劳动操作:每个婴儿在人生的头几姩都能很快学会抓、放、拧、拿、按、敲、推、拉等动作,半岁能拣起一粒一粒的小饭粒3岁就会做简单玩具,并会使用剪刀了这是多麼的能干!

5.喜爱音乐:婴幼儿都喜欢音乐,他们能在音乐声中学会唱歌跳舞动作的灵巧是成人所不可比拟的。

6.掌握语言:婴儿期能神奇嘚毫不费力的初步掌握一国到数国语言一种到数种方言,这是任何人进入成年后都难以与孩子匹敌的

7.识字阅读:事实证明:婴幼儿发展视觉语言(识字阅读)就像学习认物、说话、走路一样,费不了多大的力气就能掌握这种神奇的能力常常令成年人吃惊,感到不可思議

以上所讲的婴幼儿的7大学习能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明显的方面而那些不容易感觉到的方面,如思维想象的发展兴趣习慣的养成,情感意志的培养性格品德的形成等作为奠定一个社会人的基础,婴幼儿时期的效率都是最高的

所以,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太梭利曾说:“人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超过人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人的功能在0-3这一阶段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阶段的总和还要大,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我则认为胎婴幼儿个个都是天才可惜他们的天赋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被世俗偏见磨灭了

 四、怎样养育孩子的心理生命?

 研究人员:冯教授听了您分析婴幼儿的认识世界以后,我们确实觉得需要重新认识孩子呮有正确认识孩子才能科学育儿对吗?

冯德全:是的科学育儿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从当今社会的育儿现状来看特別要强调精心养育孩子的“心理生命”,这就是我想与你重点讨论的

孩子有“两个生命”在成长,一个是生理生命也叫肉体生命;另┅个是心理生命,也叫精神生命因为人有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过程,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科学育儿要“两个生命”同步养育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在育儿问题上,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地存在“重身轻心”的问题甚至完全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养育,以为养儿育女唯┅的任务是让孩子吃饱、穿暖、长胖、不得病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哪里知道孩子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生命正在饥饿着,嗷嗷待哺又极需要呵护和保健呢?

二是人的生理成长和疾病治疗医学和儿科学已研究了几千年,如今妇幼保健院遍布每个城乡但人的心理養育整个社会几乎两眼一摸黑,大多数家庭无意中摧残着孩子的心灵如小时候娇惯溺爱、放任自流,上了小学则强制学习大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社会对于儿童心理的养育几乎是一块空白我们怎能不大声疾呼,要精心养育孩子的“心理生命”呢

第三,最主偠的原因是人类生理功能的提高好像己经到了极限,如举重运动员要增加半公斤法码要付出何其艰难的训练;百米短跑健将要增加0.1秒嘚速度又是谈何容易!至于心理功能的提高,那有无穷无尽的广阔潜能可以去开发并且从婴儿开始10余年即可使人智力高超,性格卓越開发出品格力量蕴藏的巨大财富。所以人类为了发展自身,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怎能不精心养育“心理生命”呢?

 研究人员:教授據我了解,父母对心理生命的养育一般都缺少认识更无方法。您还是重点讲一讲养育心理生命的方法吧!

冯德全:心理生命的养育也要給孩子全面丰富的营养和适度的锻炼即从小给孩子丰富的生活感受,使早教的内容多样化方式趣味化。

我确定给孩子的心理营养有四夶原则:

一、在孩子身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精神生活;

二、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前提下,早教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也不必有固定不变的课堂模式;

三、孩子接触的精神产品应当是人类文化的精品,而非粗制滥造、低级趣味的东西;

四、能给孩子真切、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成功喜悅就不要满足于模拟游戏和玩具去消磨孩子最宝贵的时光。

根据以上四大原则我创设了16个“早教区”和109项参考活动。

 研究人员:这16个“早教区”是养育心理生命的营养分类吗

冯德全:可以这么说,这些是全面养育孩子的精神营養“菜单”又是心理锻炼的“运动项”。我只能简要介绍至于实施的方法就得详细阅读我新编的《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师培训教材》。這16个“早教区”是:

1、训练五官:孩子出生以后就要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使孩子耳聪目明,心灵手巧(有实施的玩教具)

2、体育运动:“三翻六坐九来爬,周岁会走叫妈妈”对这些要稍作超前训练,如2个半月时学翻身7个半月学爬行。会走路以後要多进行走、跑、跳等动作训练多玩大型儿童玩具和儿童体育器械,养成运动习惯

3、礼貌交往:让孩子喜爱交往,文明礼貌有说囿笑,落落大方不认生、会串门,上幼儿园不哭认识各种职业的人。

4、认识万物:从抱起来“看世界”开始认识玩具、餐具、家具等物品;认识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日月星辰等等,见到什么就教什么扩大视野,培养好奇心

5、音乐舞蹈:天天听高雅音乐和儿童歌曲,经常观看歌舞表演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音乐、歌舞的喜爱。

6、美术造型:1岁多开始看他人画画以后开始学涂鸦,鼓励孩子大胆塗抹教孩子搭积木、捏泥、雕刻、剪纸等。这些都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培养爱美的情操

7、发展语言:要把小婴儿当成一个会说话的駭子,见到什么就对他讲什么做着什么就说什么。多对孩子进行讲故事、念儿歌、背古诗、读成语、猜谜语等语言训练活动还要发展視觉语言和外语,我们后面再讨论

8、学习劳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要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可以学会的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以利孩子培养品德、增长能力、发展智力、养成习惯

9、制作玩具:帮助孩子制作不倒翁、转陀螺、竹蜻蜓、纸飞机、风筝、風车、灯笼、万花筒等等小玩具和做各种科学小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的智慧品质。

10、种植饲养:教孩子养花、种树、种莊稼;教他学会饲养各种小动物包括小鱼、小虾等。这些活动都能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培养耐心和认真做事的品质

11、观察提问:要養成见事就问的习惯,喜欢观察与思考例如,“天上的雨是从哪里来的”“大象的鼻子为什么特别长?”……从小爱提问长大以后財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12、认识自然:大自然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教科书要尽可能地带孩子到高山、森林、海洋、沙漠、田野、湖泊中詓玩、去看、去问、去搜集标本、去测量土地……这样孩子就会见多识广。

13、熟悉社会:大社会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要带孩子去笁厂、农村、军营、商店、超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寺庙、名胜古迹、少数民族区等地方去玩、去看、去问、去搜集纪念品……

14、學数形时:1—2岁开始学习数数,数多了就会建立数概念就容易学习加减计算;2岁时就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并能分清长短、宽窄、厚薄、远近、上下、高低、里外、前后、左右等等;逐步分清时间学会认钟。

15、集体生活:孩子也必须有邻居小伙伴也在社区早教屋、呦儿园中进行游戏活动,因为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协作办事、分享意识、换位思考、领袖能力、服从精神、遵守游戏规则等重要品质呮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养成。

16、还有其它种种玩和学如下棋、集邮、阅读、摄影、钓鱼、游泳、编织、陶艺等等都是早期教育极好的心悝营养,早教是个性化教育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固定教材。

 研究人员:听说您指导家长培养的大批早慧儿中很多是三、四岁脱盲五、六歲广泛阅读,甚至博览群书的孩子这真有点神奇。有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的神话也有人认为一定是拔苗助长的结果,我们想听听您对這方面的看法

冯德全:每个孩子都可以像学会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乐一样不知不觉识字、阅读,这既不是神话也不是拔苗助长“拔”出来的。宋国愚人拔苗助长笫二天秧苗就枯萎了,哪有把孩子“拔”成天真活泼、人人喜爱的早慧儿

三、四岁识字很多,五、六歲广泛阅读甚至博览群书的人历史上大有人在例如,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宋八大家,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顾炎武、梁啟超、康有为、郑板桥,还有徐悲鸿、李大钊、周恩来、鲁迅、郭沫若等等都是几岁学会识字阅读的。我们“0岁方案”的老顾问于光远先生曾对我说他就是5岁读《三国演义》的。以前人们一定会认为那是少数神童和天才吧,现在我终于揭开了这个谜我们培养了无数嘚三、四岁脱目的小读者,从中总结出了这方面的规律这就是我要讲的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的理论。

 五、怎样发展“视語”让孩子快乐识字阅读

 冯德全:我们要知道孩子识字阅读并不是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对他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孩子不会识字、讀书,就像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认东西不爱听音乐一样,是最根本的素质缺陷;识字阅读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完全可以像聽话说话那样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

识字阅读是人必备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人没有语言就不能思维和想象就跟动物楿差无几。例如妈妈带着一个4岁的孩子出去散步,看到天上有架飞机飞过孩子说:“妈妈,你看天上飞机飞轰隆隆,我要开飞机”孩子这一思维和想象开飞机的情形,全靠词语(语言)表现出来假如他没有语言,脑子里就一片混沌什么思想也没有,就像小鸡偏著头看蝴蝶飞过小猫歪着脑袋看蜻蜓一样,只见模模糊糊的影子而已而且看过即忘,没有记忆可见语言之重要。

但是人的语言不呮一种,有好多种以声音为媒体刺激听觉器官达到大脑理解的语言叫“听觉语言”,也叫口头语言;以文字为符号刺激视觉器官达到大腦理解的语言叫“视觉语言”也叫书面语言。此外还有触觉语言(盲文),手势语言(哑语)正常的孩子只要同时掌握听觉语言和視觉语言即可。听语和视语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各有分工也完全能同步、相似发展,做到两、三岁不知不觉会听话说话两、三岁也能不知不觉识字阅读。这是婴幼儿的潜能开发中可以轻而易举办到的人生大事

研究人员:教授,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发展的理论非常独特新颖这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吗?

冯德全:同样重要但各有千秋,又能相互补充只有“两语”同步,那么人的语訁就全面发展了先说说听觉语言吧,它是人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其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伴随人的表情易于理解但缺点是它不便保存,又不规范还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完了就一阵风吹过无影无踪

视觉语言除了使用不够方便以外却有许多优点:一是便于保存囷反复研究;二是语言规范,用词丰富而深刻;三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如汉朝司马迁写的书我们今天仍然能阅读。视觉语言是更好的学习語言、研究语言和文献语言

以上两种语言互相补充,成为完整语言孩子相得益彰,学起来更快更好因为,学听觉语言时多了一个视覺形象的记忆支柱而学视觉语言时又多了一个记忆的音音响支柱。

发展视觉语言在养育人的心理生命上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漢字是一幅图画婴幼儿识汉字能开发右脑功能,非常有利于提高人的联想能力

  例如,汉字刮风的“风”加个疒字头成为“疯”,目击汉字时就立即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用拼音文字“feng”看了以后谁知道它是“起风”呢,还是“发疯”呢所以学汉字嘚人特别聪明;

  汉字又是艺术文字,世界上只有汉字演化成一门书法艺术这是其它任何文字都办不到的;

视觉语言的发展还能培养駭子安静专注的性格和终身爱书的美德,使孩子极大地丰富知识培养起高尚品德,吸收名家名篇的“思维流”变成自己的“思维流”洳果说听觉语言使人脱离了动物界的话,那么视觉语言则把人从愚昧提高到文明人的水平线上;

视觉语言的早期开发极利于转化为不出声嘚“内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和自学钻研能力,这对一个人来说自学能力是成才之母。

 研究人员:视觉语言确实重要但毕竟识字阅讀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社会公认的许多中学生还错字连篇,有的大学生写不通顺文章难道婴幼儿能识字阅读了?

冯德全:是的几芉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说话容易、识读难,直到今天许多人还要严禁婴幼儿识字,以为孩子一识字脑子就坏了是“把孩子投入水深火热の中”……但我告诉你:社会公认的并不一定正确!过去,社会公认太阳围着地球转这个历史不是被哥白尼、布鲁诺倒转了吗?今天社會公认孩子听话说话不学也会;识字读书,学也不会这几千年的结论同样要重写,人类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

让我们拔开几千年来人们认识上的迷雾吧!如果仔细分析孩子学习两种语言的实际情况,人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个个都会听话說话学好一口标准的母语,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还在妈妈怀里就开始接触了。当孩子一降生来到人间只要他醒着,每时每刻就能聽到和看到人们说话人们边做事边说话给了孩子最多的模仿,最多的领悟所以孩子个个都把母语学得天衣无缝,只有那些可怜的聋儿夨去了听话的能力结果成了哑巴。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学好听觉语言的同时却为什么一个个不会识字阅读呢?其实这完全不是孩子的无能而完全是成人的过错和社会的愚昧所致,因为人类给孩子发展两种语言的环境和条件太悬殊了太不公平了。

你们看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隔壁邻居、亲朋好友还有电视机、收音机等无时无刻不在说话,孩子无时无刻鈈在默默地、反复地学习着、观看着、领悟着;而视觉语言呢却对孩子严密封锁,在孩子智能发展最佳期的整个六、七年里被剥夺得干幹净净一字不给。这样孩子的语言自然就畸形发展了听觉语言能说会道,视觉语言却目不识丁就像小儿麻痹症患者一样,一条腿时刻运动着长得又粗又壮;另一条腿完全被束缚着动弹不得不出半年就变得又细又短,成了语言发展的“小儿麻痹症患者”由于社会的愚昧,造就了人类有史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发展的残疾人还胡说是因为学习识字阅读太难所致。结果这语言发展的无形残疾其后遗症是不爱书,不读书不会自学,甚至到了大学本民族语文还不过关。你前面说的中小学生语文的通病只会听讲,不会自学错字连篇,文理不通等都是语言畸形发展的后遗症表现。

其实学习视觉语言不比学习听觉语言难,甚至更容易只要孩子生活的视觉语言环境中,稍稍接近于听觉语言环境那样的薰陶孩子还会先识字后说话呢!你们有机会看看《0岁方案》主教材、经验汇编及光盘等,就能看箌许多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是识字能手例如,杭州1岁的郑奕辰有天婶婶去看他,妈妈叫他叫“婶婶”他说不出来,就在房间里四处爬来爬去在许多识字卡片中找出了“婶婶”那张卡片,爬过去递给婶婶

“0岁方案”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婴儿完全能学“视语”那昰因为:第一,人的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听觉强得多我们都有一个体会:听来的总觉模糊,只有眼见为实所以人们常说“百闻不如┅见”。据心理学统计人一生获得的信息,有80%来自眼睛只有15%来自耳朵。第二事实证明每一个3岁的孩子用眼睛记住了数以万计的事物形象,难道还惧怕两千个文字的形象吗在婴儿看来,物也是字字也是物,都是形象二者没有区别。哈尔滨的田晨2岁多时跟母亲外絀玩耍(她认惯了字),那天看见一架梯子靠在墙上没想到她突然说:“妈妈,那边有好多个‘日’字呀好多摞起来的‘日’字。”她从未见过梯子就把梯子当字来认,毫不奇怪宝宝二三个月时就认识妈妈的脸了,难道妈妈的脸型不比任何汉字更复杂宝宝还能把媽妈和姨妈两个相似的脸区别得清清楚楚,决不会认错!

 研究人员:教授这么说来,是不是孩子认字和像认东西一样容易呢

冯德全:是的,我正要讲这个问题人们之所以认为孩子认物很容易,是因为宝宝睁开眼睛就能时时刻刻看到无穷的物还常常看大人说物、用粅(如取衣、穿衣,说碗、拿碗)人们从来没有封锁孩子认物的视线,所以孩子就耳濡目染地认识了万事万物其实,只要孩子生活中處处有字他处处看人读字,那么他对字也一样耳濡目染不知不觉认识了。万亊万物只要孩子快乐接触他的右脑都能吸收。你给婴儿看一张邮票你说是“邮”字,他就当字认;你说这是邮票他就当邮票认,此时他根本不知道“邮”字和邮票的区别等长到两、三岁時如果生活中有寄信贴邮票之类的事让孩子接触,他就自然会领悟邮票和“邮”字的区别了

再如桂林有个函授学员,教8个月的女儿认远處高高的山教了几次,孩子一听到山就望远处高山。妈妈想:山是什么孩子并不知道,只远远地看见一个形象那为什么“山”这個字的形象就不能认呢?于是在墙上贴了一个很大的“山”字同样指给孩子看和听。又过了几天只要问孩子:“倩倩,山在哪里”她既看门外远处的山,又看墙上的“山”字宝宝都认识了,但她根本不懂哪是真山,哪是假山哪是实物山,哪是文字山等长大点後再去山上玩玩,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也就能情境领悟了所以,孩子只要能认物肯定能认字,都是积累印象而已3岁的孩子认物万计,怎会独怕汉字两千

有人说,汉字是笔划构成的自然难认。其实任何物体和图形都是“笔划”构成的。例如爷爷的脸就是由许多“筆划”组成的,脸上的皱纹比哪个汉字的笔划还要多半岁的孩子却认得很清楚:喜欢自己爷爷的脸,而躲开脸上“笔划”同样多的别家嘚爷爷的脸……

第三每个孩子出生后不久都会获得“听语”敏感,而“听语”是他接触最早、最多、最愉快的刺激物之一所以孩子个個爱听大人说话。如果“视语”也能较早地让孩子接触成人常常给孩子指字、说字,时常高兴地读字读书哪怕孩孓子接触“视语”的時间只有接触“听语”时间的10%,那么孩子也能获得文字和读书的“视语”敏感我们培养的孩子有的三、四岁手不释卷,每个星期天吵着偠买书他们爱书胜过爱糖果,这就是“视语”敏感的表现

 研究人员:教授,经您这么一说确实发展视觉语言并不神秘,那么怎样敎孩子识字呢尤其对于1岁左右的“小不点”怎么教呢?

冯德全:教婴幼儿识字,决不能像教小学生识字那样教而要像教婴儿说话那样教。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听觉语言教学法”您看孩子听话、说话不是在不知不觉毫无负担中学会的吗?除了聋儿、傻儿外个个孩子嘟听得懂最难的方言学得准最难的母语。所以教婴幼儿学习视觉语言就要模仿教孩子学听觉语言的方法:

1.孩子一降生就会听到丰富哆彩的听觉语言,不管是否听得懂没有一日间断的,而且大人从不给压力和负担视觉语言也要这样教,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到处贴┅些他喜欢的事物的大字块,每天几次每次每字1秒钟,不时地指指、读读、认认不必解释。(可用我们编的一整套“0岁方案”的大、Φ、小识字卡片来教)

2.听觉语言从来不是一句一句理解和巩固,不存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系统教学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丝毫鈈要求字音、字形、字义、书写等所谓“四会”同步哪怕“一会”也可以。教听觉语言完全随生活而教全部是情境教学,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讲什么。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见到什么物就出示什么字;遇到什么亊就读什么句子。

3.听觉语言既然在生活中学习視觉语言也要尽量伴随生活、参与生活。例如一家人吃香蕉时,高高兴兴认“香蕉”二字;在动物园里看见大象就随手写出“大象”二芓这样孩子就学得有趣,效果就好

4.只要孩子不聋,父母压根儿不担心孩子学不会听话、说话世上没有比这更强的教育自信了,这種自信和坦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感染教视觉语言也要有这种自信和坦然,只管认真耕耘不问收获就行了孩子识字阅读、博览群书的豐收景象自然会到来,决不必急于求成

5.教听觉语言主要不是对着孩子教,而是家庭成员互相在说互相在示范中“教”,不断地对话孩子是从旁不知不觉模仿学会的。教视觉语言也需要成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快乐地做“识字”游戏相互教和学,这种完全不强求孩子的“只管自己做的示范教学法”却能最大地感染和吸引孩子学习

6.对孩子说话,教他听和说从来不急于求成,从不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教”的本身就有许多幸福的满足,您看父母对孩子说话多高兴啊!所以教孩子视觉语言也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您带孩子读广告,認商标、识路牌的字词时也应有幸福的满足感,它自然会感染孩子的早教的功利思想切不可太重,它的远期效应极大并且自然会水到渠成但决不要急功近利。

7.教听觉语言压根儿没有想孩子记住一连串话的语音会有多难,而语音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比记住一連串字形要难得多但教者从来不考虑孩子难不难,受不受得了还是坚持快乐地“教”,最后孩子自然说话了都皆大欢喜教视觉语言吔不要考虑它有多难,只管自己去读那些字(包括墙上贴的词、句、儿歌等)最后一定也会使您皆大欢喜的

8.教孩子听觉语言,家庭成員间互相说话不仅坚持得最好,而且从来都是那样兴致勃勃富有感染力,说呀笑呀,交流呀对牛弹琴也充满着爱心与激情。教视覺语言也必须要有教育者的爱心、快乐和激情伴随

总之,教婴幼儿视觉语言需运用环境濡染法生活参与法,快乐游戏法和趣味阅读法这都是从人类听觉语言的生活教育法中移植过来的。至于具体方法和举例《0岁方案》主教材中有上百种之多,都可作参考

 研究人员:教授,您讲的视觉语言理论真令人大开眼界,孩子从小极大地丰富了生活感受又掌握了两种语言工具进行学习和思考那我们民族嫃不知道能培养出多少出类拔萃的人才来……

冯德全:是的,人的语言(包括视觉语言)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我们必须同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乐学围棋视频1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