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队员之歌中有椒江人吗

致敬老垦荒人 - 垦荒精神代代传·椒江新闻网
当前位置: > 致敬老垦荒人椒江新闻网
走近新垦荒人&>&&>&&>&&>&&>&正文
项文斌:放弃省城工作,廿八年守护海岛居民健康
发布时间: &&来源:椒江新闻网 &&作者:记者 王海红&&字体|
  项文斌,土生土长的大陈人,现任大陈镇卫生院院长。1987年,19岁的项文斌从台州卫校毕业,本可以到省城工作的他,却放弃了远行,选择回到海岛做一名普通医生。
  项文斌告诉记者,他学的是针灸推拿,岛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多数居民被关节炎、肩周炎、慢性损伤等困扰,而他的针灸推拿技术,正好帮到他们,于是,很受欢迎。
  有时候路过村民家门口,项文斌就会被叫住,不为别的,就是让他帮忙推拿一下。刚好,项文斌也是一个随和、不拘小节的人,就会找张凳子,让人坐下,开始推拿。
项文斌冒雨出诊。
  在岛上,平均每年都有20来例的危重病例需要及时转移。这时候,就需要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了,特别是危重病例遇上恶劣天气时。项文斌就有一次在上大陈抗台时遇上一个小腿受伤严重的妇女。
  项文斌告诉记者,虽然当时他给伤者做了消毒、止血,但是不及时手术,伤者依然会有截肢的风险,需要立即转移,可是,台风预报后,所有船只都已回港避风,当时又是潮水最低位,避风船只根本无法出港,正在纠结时,有村民看到海面上有船经过。
  &那船是东海救助船,平日里停靠在大陈岛附近海域,当时是赶往宁波抗台的,于是我立马联系求救。&项文斌回忆,当时,受潮水影响,救助船靠不了岸,只能放快艇下来接伤者,伤者送到椒江时,又因水位低,救助船进不去,又联系了船只来接,反正一路联系,一路赶,总算保住了伤者的腿。
  时至今日,项文斌已然成为一个全科医生。采访中,问项文斌,28年,为什么没有离开?项文斌淡然地说,&我生在岛上、长在岛上,好多亲友都在岛上,也习惯了岛上的生活,就不离开了。&
  早年,有规定,医务人员上岛5年可调离海岛,为此,在1992年,项文斌有一次离开海岛回城区工作的机会,可是,他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将机会给了其他人。
  不过,选择留下的项文斌,也经历了海岛的变迁。他告诉记者,他刚回到岛上工作的那5年,卫生院有五六十人,设备也齐全,就连开颅这样的大手术也能进行,可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岛上的居民也逐年减少,卫生院也受到影响,有机会出去的职工都走了,新招聘的人员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适应下来。
  后来,一句难听的话开始流传,说&大陈是个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大陈镇卫生院的人才招聘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尴尬局面。
  2013年,项文斌当选大陈镇卫生院院长,他极力促成海陆医疗卫生一体化。
  &&海陆一体化&后,不仅岛上老百姓看病省钱省心了,医务人员也能择优离岛了,这样一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就被调动了。&项文斌说,目前,上大陈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维修改造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大陈镇卫生院职工宿舍的改造也已完成,海岛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已大为改观。
  说起工作中的种种,项文斌无疑是无怨无悔的,唯独对自己的女儿,他充满了愧疚。他说,&没办法,我和她妈妈都在岛上工作,她只能住校,我们只有调整值班时间,能在每个周末有一个人可以回来陪陪她。&
  上周末,项文斌回城区陪女儿,看着女儿从开学到现在,瘦了六七斤,很心疼;周末一早,看着女儿吃完一大碗牛肉面,说这是她这星期吃得最饱的一顿早餐时,项文斌说,自己的心纠着疼,说不出来地疼。
责任编辑:周熠晨 蔡茜> 听!今天,5名椒江人在杭州把大陈岛垦荒精神传颂!
听!今天,5名椒江人在杭州把大陈岛垦荒精神传颂!
今天是建党95周年纪念日。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5名椒江人在杭州,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分享了许许多多关于椒江的故事。
他们中有70多岁的老音乐家,有十几岁的小学生,有传道授业的园丁,有固守边疆的战士,有救死扶伤的医生。
他们虽然职业不同,年龄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与大陈垦荒结下不解之缘!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下午2点30分,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暨大中学生&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开幕。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王辉忠、省关工委主任、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宏俊、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张才方、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王阳、团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朱林森、省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省文明办副主任徐晓出席会议。
会上,大家观看了青年志愿者开发建设大陈岛主题宣传片和全省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开展各项主题活动视频。
随后,来自椒江的5名代表跟大家分享了关于垦荒的故事。
大陈岛垦荒队员
区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老垦荒队员金可人已年逾古稀,但他身上仍散发着满满的热血激情和正能量。他用自身的经历,给大家讲述了一个18岁上岛垦荒的年轻人,如何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建设家园,如何一步步坚持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金可人老师用自己嘹亮的歌喉,再次唱响了《垦荒队员之歌》。
大陈实验学校校长
全国模范教师
翁丽芬是大陈实验学校校长,自走上三尺讲台以来,她已经扎根大陈海岛教育29个年头!她把大陈岛当成了家,把大陈岛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把岛上的同事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大陈,奉献给了海岛教育事业。
大陈岛垦荒队员后代
台州市中心医院团委书记
王靓是大陈岛垦荒队第一任队长卢育生的外孙。他跟大家分享了外公卢育生和垦荒队员们一起奋斗的细节,是信念的力量,带领青年志愿者们将青春播撒在大陈岛的每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才有了大陈岛现在的繁荣昌盛!
台州边防支队大陈边防派出所上士
王家发来自安徽,2003年12月入伍即到椒江区大陈边防派出所,今年是他驻守大陈岛的第13个年头。他克服了内陆初到海岛的不适,热心服务群众,为岛民发家致富牵线搭桥,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彰显了新一代&垦荒人&的坚毅品格。他用自己的真诚、踏实和勤恳,搭起了军民、警民和谐的&联心桥&,被岛上群众亲切的称为&阿发&。
台州学院椒江附属小学学生
给习总书记写信的少先队员代表
陈昱玲是台州学院椒江附属小学(实验二小)六年级学生,也是一名垦荒队员后代,她跟大家分享了当时提笔写信给习总书记的初衷以及在接到习总书记回信后的内心感受。
今天,他们将椒江的故事传颂,明天,我们将谱写更多、更精彩的椒江故事!
垦荒队员之歌
像矫健的海燕飞翔在万里云天,
我们恳荒队员和大陈岛血肉相连,
每时每刻心中燃烧理想的火焰,
一代一代我们把美好的青春贡献。
把荒岛变成乐园,
让明珠光彩照人,
愿祖国繁荣富强,
让中华屹立世界。
前进!光荣的海岛建设者,
前进!英雄的儿女,
朝着党指引的方向,
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据椒江青年习总书记点赞的垦荒精神于大陈岛是怎样一种记忆-浙江新闻-浙江在线
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60年前,467名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荒无人烟的大陈岛垦荒不久前,习近平给他们的后代回信,称老垦荒队员是“最可敬的人”
习总书记点赞的垦荒精神于大陈岛是怎样一种记忆
  浙江在线6月7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史春波 陈栋)60年前,467名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荒无人烟的大陈岛垦荒  不久前,习近平给他们的后代回信,称老垦荒队员是“最可敬的人”  习总书记点赞的垦荒精神  于大陈岛是怎样一种记忆  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大陈岛和“垦荒精神”。  什么是“垦荒精神”?  “我会背的。”满头白发的李京州老人,一字一顿说出了16个字:“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  60年前,包括李京州在内的467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陈岛垦荒建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此在这个海岛上扎根,用几代人的努力,将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变成了东海上的一颗明珠。  如今,16个字的“大陈岛垦荒精神”,高高镌刻在大陈岛凤尾山顶的石碑上。它代表着过去的荣光、现在的奋进、未来的梦想。日复一日地,迎接着海岛的第一缕阳光。  初登大陈  登岛第一件事是割草&满手血泡第二天接着干  60年后,当李京州老人向我们回忆刚踏上大陈岛的一刻时,他说自己当时“惊呆了”。  “四周除了丛生的杂草、泛黄的沙土,以及战争留下的铁丝网,连棵像样的树都看不到。”李京州是1957年来到大陈岛的,当时还不满20岁。  一开始,他们住在大陈镇南田村,房子是战争留下的断壁残垣,吃的是驻岛部队派发的粮食,用的是陆上托船运下来的基础生活用品。  抵达大陈岛的第二天,李京州就开始下地干活。  “大家都是年轻人,做过农活的其实并不多,像我从农村来的,还能做一些,不少城里来的年轻人,连锄头都拿不像样。”  因为杂草太多,垦荒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割杂草。“长时间的割草,对人的体力和耐心都是极大考验。不少女孩子,细皮嫩肉的,一天下来,手掌上全是割草时留下的血泡,”第二天,再去割,血泡全部弄破了,每割一下草,手上都传来钻心剧痛。  1958年,大陈岛要发展海带养殖,于是派李京州等10个人去舟山学习养海带,学习了半年后他们就回来开始养殖海带。  “养海带听着挺轻松实际上很苦,冬天零下3℃的时候,我们依然要站海水里忙碌。”记得那年冬天,他的手一直肿得跟胡萝卜似得,又痛又庠,经常手都被割破了,还感觉不到疼,“手就像长别人身上一样。”  艰苦垦荒  一人一岛养80头猪&垦荒队员中出了个“鲁滨逊”  垦荒队员中,有个叫张寿春的人,一个人接下了饲养80多头猪的艰巨任务。来到大陈对面约2海里的洋崎岛上,住在一间破庙里。  “那时候大家都很忙,基本上很少去洋崎岛,张寿春可谓在对面‘自生自灭’。他和我们约定,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联系我们。”  李京州说,那会儿岛上条件艰苦,没有电话,也没有其他的通讯方式,只能约定一些暗号。  “我们约定好:如果张寿春生病比较严重需要回大陈岛看病,那就升一堆火;如果粮草吃完了,那就升两堆火;如果有敌人来了,那就三堆火。我们一般是看到对岸升火了,就知道张寿春碰到困难了,才会开船过去处理下。”  张寿春一个人在洋崎岛上待了好几年,从原来的壮小伙变得精瘦,胡子拉碴头发蓬乱。  “有一次张寿春回这边理了个发,回去后发现猪少了两头,非常心疼,就再也不愿回大陈理发剃须,带了一把剪刀,实在长得遮眼睛长虱子了,就自行剪几刀。我们每过一阵子去看他,都能看到他怪异的发型。不过我们也不忍心笑他,因为那边没有镜子。老张真的太辛苦了。”  开拓创新  全体垦荒队员捡弹片&换来大陈岛第一艘渔船  虽然垦荒很艰苦,但队员们还是靠着信念和热情,在短短几年就给大陈岛带来了巨大变化。  “随着农业在岛上渐渐发展起来,我们就把心思转向了渔业。”李京州说,“那时候渔业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你在海边随便捞一下,就能捞到很多海产品。大家讨论,如果能开着渔船到海里去打捞,那肯定有更丰富的海产品能打上来。”  但是,问题又来了,这荒山野岭的,上哪里找渔船?  有人提出去向船厂订制几艘大渔船,可一打听,能容纳十多人的大渔船,价格都要上万一艘,那时候,像李京州他们的每个月工资只有15元左右,大渔船的价格对大家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那会儿,战争后的大陈岛留下了许多金属弹片、机甲残骸,大家就一起抽空捡这些废铜烂铁,然后将废品卖了,再把钱攒起来。  “岛上的全部垦荒人员都一起收集废品,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凑了2万多元钱,换了两艘渔船,然后选了20多名身体条件比较好的人转战渔业。”  李京州说,鱼捕捞上来后都用盐腌起来再运到城区卖,然后将钱存起来再买渔船,几年下来,垦荒队的渔船达到了10艘之多。  就在垦荒的岁月里,李京州认识了同是垦荒队员的郑银蕊,两人相爱并且结了婚,他们用两条长凳加一块长木板,拼起来当婚床,给队员们发了几粒糖就算喜宴。形式虽然简单,两人却在岛上相濡以沫生活了50多年,参与着大陈岛的建设,看着大陈岛日新月异。  “那是最辛苦也是最难忘的岁月,我们把青春和汗水都给了大陈岛。”李京州说。
大陈岛;开荒;垦荒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
日18:31&&&来源: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
张婧怡等小朋友:
你们好!看了你们的来信,我想起了10年前的大陈岛之行,也想起了当时同你们爷爷奶奶交谈的情景。60年前,你们的爷爷奶奶远离家乡,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正如你们所说,他们是最可敬的人。请代我向你们的爷爷奶奶、乡亲们问好。
你们在信中表示,你们是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决心牢记爷爷奶奶当年的奋斗精神,好好学习,砥砺品格,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我祝你们节日快乐,祝全国小朋友节日快乐。(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热点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是志愿垦荒队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