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体质的小孩什么样的孩子不适合学游泳泳

养生之道网导读:家长在教授孩子学游泳的时候,总会遇到孩子总学不会游泳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这时候家长要有耐心,要多帮孩子练习就好,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讲孩子总学不会游泳怎么办这个问题。

孩子总学不会游泳怎么办

1、家长不要急躁,耐心教授基本功

对于初次学习游泳的小孩来说,他们很担心水呛入口中和鼻子中,因此很害怕,在家长教授的时候,总是也许不会,这时候家长们就要有耐心了,先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功,如先尝试在浅水区域用吹气的方式,感受一下脑袋没在水中的感觉,憋气入水的时候,其实让孩子知道水是不容易进入鼻孔的,而只有在慌张的时候水才会入口,呼吸的时候导致危险,所以多尝试水下,这样能够消除他们的心理,就能轻松的学习游泳了。

2、家长帮助孩子多做俯漂练习

耐心教授完基本功之后,就要帮助他们多做一些俯漂练习在水中你可以观察到,那些游得好的人,他们的身体基本上是平直的,象一枚水平滑行的鱼雷。而那些游速缓慢初学的人,他们的身体几乎都毫无例外的是倾斜的,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大。所以家长要多度帮助孩子练习俯漂的动作,让他们练好身体平衡的能力,这样就掌握到了精髓,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3、教授孩子一些必要的

俯漂练习完之后,家长就要传授给孩子一些游泳的小技巧了,要让孩子知道水中呼吸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因为呼是要注意水里用口或鼻子,或口鼻同时将余气呼出。吸是在水面上用口,大胆的吸气。知道这些之后,就需要练习呼吸了,先在泳池边,扶池边,头部入水练习呼、吸。结合漂行,练习呼、吸。结合泳式,练习呼、吸。这些就是练习游泳的小技巧,多加练习之后,你就能自己游泳了。

为什么很多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游泳呢,这是因为游泳有很多好处,游泳能有效地增进孩子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孩子的潜能,为提高孩子的、智商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婴幼儿游泳的动作比较复杂,而这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是在大脑的支配下完成的,所以游泳锻炼就可以提高孩子大脑的功能,可以增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和智力发育。

游泳时,水的作用会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抚慰,孩子就会感觉身心舒适和放松,还可以消除幼儿孤单、焦虑、恐惧等情绪。加上游泳会消耗一定的体力,所以,后的孩子会情绪稳定,较好。除此以外,游泳有益于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此外,对培养孩子开朗活泼的个性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游泳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安全、自然的运动方式,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妈妈就会发现孩子的胸廓发育和的提高明显优于同龄。

孩子学游泳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

很多家长看到了之后,就纷纷想让孩子学习游泳,其实学游泳也是有最佳的年龄的的,小孩子七八岁学习游泳是最佳年龄,也就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教练对动作的讲解,理解得也更加透彻,学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游泳教练建议5岁到7岁先培养孩子对游泳的兴趣,不要强迫,以兴趣为主,不一定要学会。7周岁以上再正式学习各种泳姿,或者提高速度等。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才能让孩子有了兴趣还强身健体了。

这下大家对于孩子总学不会游泳怎么办都清楚了吧,先要让孩子爱上游泳在教孩子学游泳就会轻松很多,爱上游泳就是让他们不再怕水,克服心理障碍,此外家长在教授的时候一定要耐心。

檩子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易梦觉,他是广东珠海的一名帅哥游泳教练,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国家一级运动员。他从事游泳教学已经超过10年,对孩子学游泳这会事儿颇有心得。过去两年,他在小花生分享了一系列“游泳家长常见问题解答”。今天,我们把这些解答整理在一起,和大家一并分享。

在下面的文章中,易教练集中解答了大家在游泳这个问题上最关心的问题,有五大方面:

1、几岁开始学比较合适?

2、报了游泳培训班,多久能学会?

3、孩子胆小怕水,怎么办?

4、为什么中国小孩先学蛙泳? 国外小孩先学自由泳?

5、学游泳,为什么一定急不得?

都是“大白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非常感谢@易教练的分享!

一、几岁开始学比较合适?

根据我的观察,“学习游泳”分两种。一种是,先不在乎泳姿,喜欢玩就好。另一种是,直接学会一个泳姿再说。那么就有三个问题要来了。

从出生开始就要洗澡吧…洗澡就可以玩。买个大一点高一点的洗澡盆,水温32到36℃左右,自己观察,时间别长,先泡10分钟、15分钟这样子,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去估算。

有条件的可以带去专门的婴儿泳池,会有受过专门培训的教练,家长也可以一起下水玩的。

等长大了些,夏天就可以直接带去泳池玩啦。当然,首先,家长要会游泳。因为家长不会游泳的话,带着自己孩子去玩.....合适吗?合理吗?自然吗?别以为浅水池就淹不死能站到池底的人。我以前听说过,一个1米7的青少年,在1米3的浅水区溺水的事件。那个少年不会游泳,正在泳池里玩着呢,不小心向后摔下去了,四脚朝天,一紧张只会往上乱抓,又抓不到除了水以外的任何东西,也激不起任何水花来…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另外,我个人对婴儿游泳经常戴的脖圈是非常反感的。其实一开始,我是不走脑子,看见了直接就是感性上的反感。后来了解了一下,是因为婴儿的颈椎实在太脆弱。虽然在水中,水对婴儿的身体有浮力,但这浮力并不能完全抵消婴儿身体的重量,好歹还有一点重量,这个好理解吧?脆弱的颈椎+有重量的身体+并不是松松的脖圈=危险。

想正式学一个泳姿,小孩要多大才行?

一般的游泳培训班都规定了6岁,因为这个年纪,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差不多及格。而且游泳培训班人多了会有纪律问题,小孩年龄太小的话,纪律也很难管。

一个孩子玩水玩到6岁,一个孩子等到6岁触水,同时开始上游泳课,哪个学得快?

玩水的孩子。(多么朴素的回答…)

因为玩水多的孩子,至少下水后不哭不闹,随意哄一哄就会乖乖听话的练习。而遇上怕水的孩子,哭闹起来…大家知道,孩子是情绪化非常严重的,要劝好久才愿意下水的,上课的时间基本就耗在这上面了...

一个牵着孩子的家长来到两个泳池中间,左手边的泳池说“不包会”,右手边的泳池说“包会”,妈妈看了看,可能还没走脑子呢,就向右转了。于是包会的培训班越来越多。

怎么样才是“包会”呢?

我见过最差的是,不管怎么样,学员能游10米,就算会了。我见过那种惨状,简单的讲,就是教会了孩子们怎么样在溺水的边缘状态挣扎着移动10米。

好一点的,用比较标准的泳姿连续游25米。当然,怎样是比较标准的,怎样算是连续的,每个人看法也都不同。

其实大部分的小朋友,在学会了换气之后,即使在水里泡上10到15天,都能自己挣扎着个几米。所以让孩子们游个15米20米,难度并不大。

我眼中的会游泳,最最基本的,就是会连续换气和蛙泳腿这两个技能,然后去学习踩水中的初级踩水。

初级踩水是我认为最最基础的自救技能。也许在家长眼中,学会标准的泳姿是最为主要的。但在碰到比较难和水做朋友的孩子时,我会选择先教会初级的踩水,再去教泳姿。因为在没有学会初级踩水的情况下,会标准的去游,就像是一个空壳子。

看到太多的人,会游蛙泳,却不能在水中好好地、放心地游泳。

如果家长会游泳,小孩学游泳的话,要不要报班?

建议报班,毕竟术业有专攻。而且“会”并不意味着就“会教”。当然,如果家长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的话,也可以在网上自己搜一些游泳教程,多学点相关的基本知识,耐心地教孩子学游泳。

给孩子报多人班还是一对一小班?性价比怎么样?

看情况,如果孩子怕水、胆小、容易哭闹,哄住有难度,建议报一对一。毕竟多人班的教练,是不能只围着一个孩子打转的。

如果孩子不怕水、胆大、不容易哭闹、能守纪律,建议报多人班,因为...没有报一对一的必要,毕竟学费是要贵很多…

一般来说,孩子需要上多少节课才能学会游泳?

一般游泳培训班,上面也说了,是10到15节课为一期。一节课一般是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人多的时候也有两个小时的。

普通孩子来说,一般一期游泳课就能学会,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掌握一种泳姿,会换气和踩水。

一直有带孩子去泳池玩水,发现孩子非常喜欢玩水,但是只有两三岁,可以找教练学游泳吗?

这种情况,普通的“包会”班是不可能接受的,但是一般泳池都会有一对一的课程,可以跑去和教练谈。基本上,不要想着能学会泳姿,而是学会一些换气、漂浮、踩水换气类似的小技巧,让孩子能在站不到池底的地方,不用任何有浮力的东西,靠自己就能自由的玩耍。当然,大人还是要在旁边看着。

三、孩子胆小怕水,怎么办?

这种情况,最好的措施是预防。可以通过几个小方法来提前得知孩子是不是很怕水,然后顺势练习一下。比如孩子洗澡时,是怎么样洗头发的?

怎么在家做好准备,消除孩子对水的恐惧?

我见过一些怕水的孩子,问其家长这个问题时,回答基本都是“躺着洗头的”,因为站着洗头,水会流经脸,孩子会因为呼吸受阻而哭闹。怎么办?

我给出一个小方法,可以试着教自己的孩子练一练。如果是不会游泳也怕水的家长,建议自己先试试,共同进步嘛~

1、洗澡的时候,叫孩子站着,闭上眼睛,嘴巴,用手捏着鼻子,用那种不会突破孩子哭闹阈值的水量去淋一下脑袋。多试几次。

2、鼓励孩子开始不捏鼻子,嘴巴一直发“呜~”的声音,越久越好,当然还是闭着眼睛的。不要一直淋,给孩子吸气的时间。注意,要用嘴巴吸气。

我们要知道,嘴巴在发声,就是在呼气,而嘴巴呼气时,鼻子是不可能吸气的,所以即使有水从脸上流过去,鼻子也不会进水。

3、试着一直淋,从小小的水开始,让孩子用嘴巴呼吸就好了,如果鼻子会进水,用鼻子呼气也行。时间自己掌握。

4、拿个脸盆,装满水,让孩子先用嘴巴吸气,然后把嘴巴放下水,发出'呜~'的声音,也就是吐泡泡,时间越长越好。

注意,不要一口气全在水里吐泡泡吐完了。比如说能'呜~'8秒,在水里吐泡泡6秒,抬头起来2秒。因为很多孩子分不清什么时候吸气,有时在水里吐气吐完了,头都不太,直接吸气,结果就是呛一大口水…

以上的练习,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奢望一次性就能练习到第4步,甚至是第2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长大后觉得小时候许多重要的事情都变得风轻云淡的,大的东西变小了,热的水变凉了,一个小时变快了,就连一碗饭也变小了。

小孩很容易被吓到,所以一开始真的要风轻云淡地去弄,然后山崩地裂式地去夸。孩子一开心,练习的积极性一来,到时可以练到你拦都拦不住…

不要觉得,“哎呀怎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练习到这一步,真是头疼真是生气”。多看着进步,就不会觉得目标遥远。

四、为什么中国小孩先学蛙泳? 

因为我教学员都是先教蛙泳,第一次听说有先教自由泳的我都惊呆了。后来发现,国外的几乎都先教自由泳,甚至有一个出国回来的学员的家长和我说:美国的教练听说我们中国先教蛙泳都惊呆了,他们说蛙泳那么难,怎么教啊?

我们都被对方惊呆了...

对初学者来说,其实蛙泳见效快。

蛙泳很难吗?如果要游好的话,是最难的,技术动作分得非常细。但初学的话,也是见效最快的,十节课学会能瞎扑通15米不是梦。当然,质量怎么样真不好说。

自由泳很难吗?如果要游好的话,没你想的轻松,但好歹不是最难的,见效也没那么快。但是先学自由泳有一个好处,就是自由泳和仰泳和蝶泳的腿,是相通的,有点一举三得的感觉,所以长期练的话,一开始学自由泳非常经济,性价比高。

而自由泳见效慢,其主要原因在于转头换气,这点是初学者要花好多时间去练习才能练好的。

自由泳的转头换气相对于蛙泳的抬头换气来说,难太多。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自由泳的时间要比学习蛙泳的时间长,因为换气是最最最基础的。

蛙泳腿蹬得差不多,会走水,他人一看,也容易认得出来,这是蛙泳腿。

而自由泳腿,想要练得差不多,还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以前我给小朋友上课,一星期四节课,一个月大概16节课,往往就是练换气加上打腿。要求双脚绷直,向下踢腿用力,膝盖可以微微的弯曲,像鞭子一样向下抽,提起来时一定要大腿带动小腿向上提,上提不要出水面太多,打出的水花不要四溅,而是要像沸腾的开水一样,水花是一团的,打腿频率要快,双手扶着板子低头打腿,大概打十次腿。还有仰泳腿、蝶泳腿······

正式开始教游泳后,我发现家长们往往追求效率。看见自己的孩儿十节课学会了啪啦几下的蛙泳,赶紧再报十节课,要我教会他孩儿自由泳(其实自由泳想啪啦几下也不难,难的是小孩子转头换气很困难,青少年好教一些),甚至有一个家长要我教会他孩儿自由泳、仰泳和蝶泳,因为他说他觉得这三个泳姿有些像,应该可以一起学会。

我不知道他在着急什么。好像我不点点头就是我教学水平有问题·····

这让我非常焦虑,而我相信,有经验的教练员,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

大多数家长,都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还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我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学生家长,仿佛都不怎么重视安全教学,小孩游个蛙泳,游得乱七八糟的,就想要我开始教自由泳。

踩水会不会不在乎,连续换气熟不熟练也不在乎,水性怎么样也不在乎。

要等到哪天出了事,才开始重视吗???

我问了从国外回来的家长,问了我的老师,都表示国外的家长们比较重视也比较懂游泳,知道学习游泳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会心急,心平气和的看着教练把学员的基础打好。然后心平气和的看着自己的孩儿后来居上(当然学费也许就会比较高 ... )

而且国外有些地方教游泳基础,会教小孩自救技能、被别人救的技能 以及救别人的技能,甚至还会让小孩穿着衣服跳下水,模拟意外溺水场景。

虽然大家都老是在强调安全第一,但我们是在说,他们真的是在做。对于他们来说,效率也是要追求,但一定要有乐趣。对于我们来说,乐趣也是可以有,但一定要有效率。

五、学游泳,一定急不得

最后,我还想和爸爸妈妈们提两个建议:

学游泳,心态要放好,不要老拿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去比较。

以前就教过一个孩子,就叫他小明吧。

小明比较怕水,每次上课小明妈妈都会站或蹲在池边,盯着自己的孩子,眼睛一秒都不离开。我说的每个要求,她都会“乘以三”的对小明说。急得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烧她的钱一样。

在第三节课的时候,小明的进度虽然明显比别的孩子要慢,但进步是很大的,至少敢自己扶着池边练习换气了,要知道第一节课的时候,小明是那种只敢用嘴巴碰碰水还能呛到水的状态。

可小明妈妈不这么想,看着其他的孩子在那练习漂浮和蹬腿,她那个急啊,经常对小明说的就是“为什么别人做得到,你做不到?”这类的话。弄得小明压力好大,兴趣全无。每次来上游泳课,面对的不止是对水的恐惧,更多的是来自妈妈的打击。

我真是受不了,从此禁止小明妈妈来看我上课,哼。

我想表达的是,看见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比别的孩子棒,就高兴自豪。而看见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比别的孩子差,就不开心了,就急,急得好像自己的孩子差了这方面就差了一整个人生一样。

哪有这样的?谁的出厂设置是一模一样的?人总会有的地方敏感些,有的地方迟钝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的孩子都要厉害,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不要当做幻觉了,对谁都不好。


再就是沟通,和教练沟通,和孩子沟通。

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观察到是教练的问题,可以谈。放低要求,学不会就学不会,慢慢来。

曾经有个我碰到过,一个妈妈带来一个女孩,5岁,怕水,娇气,话唠,情绪化起来怎么哄都不听。报的是一对一班,上课时妈妈全程陪同。

上课玩一玩,跳一跳,总得练习一下吧,我就教小女孩练换气。

结果小女孩换一次气就哭着跑去抱一下妈妈,换一次气就哭着跑去抱一下妈妈,换一次气就哭着跑去抱一下妈妈········

一节课下来,她妈妈衣服都湿了。

我一阻止她抱妈妈,她就哭得口水鼻涕全流出来,还在脸上抹匀。看着我一脸无奈,她妈妈也不说什么。

课后她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还太小,最重要的是不要吓到她,最重要的是孩子开心就好,要我耐心点。

于是接下来的5、6节课里,我都牵着她在儿童池里走来走去,弄点小水花玩一玩,让她骑我背上玩一玩,摘朵小花玩一玩…

经常一节课下来泳帽都不会湿。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就是这样,和教练沟通,在“让孩子学会游泳的同时尽量不哭闹”和“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同时尽量多学一点”中做出一个选择。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怎么办?

我给出的洗澡小方法仍然可以练习嘛。减轻压力,放缓目标,在道路上多放几个“任务糖果”,这条路是不是就好走多啦?

总之,据我观察,让孩子开始起来最为重要,为了这个,把任务难度一再降低,无底线的降低都可以。其次是让孩子觉得有意思,如果这事实在是没意思…也要讲得它有意思。因为,面对孩子,我们不是看着孩子成长,而应该是共同成长。

原标题:什么是干性溺水 孩子学游泳切勿掉以轻心

每年夏天,溺水都是儿童的“头号安全杀手”。如果小朋友游泳时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再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识差,在意外发生后往往会酿成悲剧。溺水又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其中湿性溺水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溺水,因大量的水突然涌入呼吸道和肺部,影响气体交换而导致的窒息。那么什么是干性溺水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干性溺水”相对“湿性溺水”来说的,是指人在溺水时,肺部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进水量不足以影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从而引起溺亡。

干性溺水是人的肌体的一个应激反应,不仅仅是游泳有可能造成,连医生在给患者用药和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都容易发生干性溺水。

发生干性溺水的时候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严重的情况下会因为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心跳停止。

▼干性溺水和迟发性溺水的区别

迟发性溺水又称为“二次溺水”,指的是在游泳过后的几个小时中会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发热,行为举止突然变化,严重的会引起脑部缺氧引发窒息的症状。

而干性溺水是指在水中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溺水的症状。

首先应该迅速将孩子的头向后仰,清除孩子口鼻里的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如果孩子已经昏迷,应让孩子保持侧躺,清理口鼻异物。

干性溺水会让气道封闭,所以家长们最好先做人工呼吸,帮助打开孩子气道。

对孩子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要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双手重叠,与胸骨垂直进行稳定、有规律地按压,同时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

孩子的症状稍缓后,要立刻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

如果孩子的呼吸心跳逐渐恢复,可以喂他们喝点热茶或其他营养汤汁,并让孩子静卧。

1、下水前做好热身准备

孩子在下水前,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热身准备,以免下水后因脚部抽筋引发溺水。

2、关注孩子水中玩耍的情况

家长要时刻留意孩子在水中玩耍的情况,如果孩子呛水了,要阻止孩子使劲擤鼻子,同时安抚孩子,尽量让孩子迅速缓解。

很多溺水行为都是发生在孩子在水里打闹的时候,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避免孩子的不当行为,一旦发现孩子们在玩危险的水上游戏,家长一定要制止。

家长可以教孩子游泳,学会游泳后,能降低溺水的风险。

5、上岸后观察孩子状态

孩子上岸后,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异常症状的发生,比如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武汉未来星艺术学校()是一家专业从事于少儿艺术培训的机构,开设有少儿舞蹈,钢琴,电声,美术,跆拳道,播音主持,国际象棋等艺术课程。未来星艺术学校,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孩子不适合学游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