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背部腰部肌肉酸疼疼,像压着一块铁板,怎么办

腰疼医生:严阵以待的脊柱(引自囚徒健身)
如果非要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练习是什么,那就是桥。其他的练习都无注望其项背。深蹲打造强有力的双腿,俯卧撑发展胸肌,引体向上练就厚实的背阔肌和肱二头肌。还有太多太多的练习能铸就令人钦佩的大块肌肉,只要你知道如何正确做它们。数以百计肤浅花哨的健身书都在教人们如何练出可以卖弄的大块头,但桥这一能把脊椎练得如钢鞭般强健而又灵活的技艺,却几乎不为人知。你在健身房里看不到一排排练习桥的家伙,健身作家也不会在这种老古董动作上浪费笔墨,剪门更愿意专注于手臂、腹肌和躯干的训练。其实,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如何正确练习桥,这使其简直就成了一种秘技。何以如此?这多半与现代“重看不重用”的风气有关。今天的人都已经被健美哲学洗脑了,没人会转过身来展示自己的脊椎肌肉。当训练者聚在一起谈论肌肉时,他们通常会先问你的手臂有多粗,而不是问你的脊椎肌肉有多强壮。真可耻,脊椎肌肉对力量和运动来说,远比肱二头肌重要。事实上,脊椎肌肉是身体上最重要的随意肌,没有之一。
之前给大家推荐的铁板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在坚持呢?半年前,我给大家推荐这个动作。现在我已经从第二张照片的样子变成可以做第一张图片那种标准的了&。大家伙呢?本文引自& 囚徒健身 桥。
训练脊柱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不是肌肉,也不是心脏和肺部,而是脑部。脑部控制着所有的器官,就像它实际控制着人体中的所有结构与活动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心理认同都与脑部功能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我们除了脑就什么都不是了。脑部死亡,你也就没了。人体第二重要的器官是脊髓,因为脊髓联系着脑部与其他身体部分。脊髓是异常复杂的纤细神经管道,从低位脑干向下在后背延伸。如果脊髓受损,不管脑部多强大、多健康,都无法与其他身体部分联系了,因此将变得毫无用处。大家都记得超人克里斯托夫.里夫(Christopher Reeve)瘫痪的悲剧吧?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他不慎从马上跌落,由于有头盔保护,他的脑部没有受伤,但由于脊髓严重受损,他再无法控制他的身体。脊髓极其脆弱,如果不加保护很容易受伤。它即使受一点点伤,也会对身体功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不过还好,由于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所以脊髓通过进化过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它包在柔韧且呈铰链式连接的、厚厚的装甲里,这种装甲由坚韧的软骨连接着诸多密实的单个骨头组成,这些单个骨头就是脊椎骨,这些软骨就是推间盘。整个脊椎又进一步由韧带与控制脊椎运动的深层复杂肌肉组成的网络保护。共有30 多对基本的脊椎肌肉,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并)帛罕细罗列,也不具体描述它们各自的功能。感兴趣的训练者可以拜读亨利·格雷(Henry Gray)的《格雷解剖学》(Gray'sAnatomy)。所有这些肌肉都不是各自为战,而是被塑造成了两根厚实的、强有力的、蛇一样的管子,附在脊柱两侧,这些肌肉群叫做竖脊肌。这两根肌肉柱是防止脊柱受伤的第一道防线,就像厚实的紧身衣,能够保护脊柱免受来自外界的危险,比如尖物或钝物的伤害。这些肌肉也能够控制脊柱的运动,确保脊椎骨遵循一定的运动幅度,从而保护脊髓,并规定脊柱的所有活动。若没有竖脊肌,人根本不能走路、站立、转体、移动躯干,甚至无法扭头。竖脊肌对人体至关重要。但是竖脊肌与其保护对象脊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神经冲动通过脊髓从上向下传递,所以受伤部位越靠上,后果越严重。&·脊柱下部(腰椎)受伤,双腿将失去知觉,伤者将大小便失禁和性无望。·脊柱中部(胸椎)受伤,伤者无法控制躯干的肌肉。·脊柱上部三分之一(颈椎)受伤,会使手臂、肩部和颈部瘫痪。如果伤势严重。那么为肺部提供动力的隔肌也会瘫痪。除以上这些症状以外,脊柱受伤还有可能引发其他可怕的副作用,包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症、神经性头痛,以及基本生理功能(如血压、体温和心率)的失控。更糟糕的是,脊髓神经组织复杂得不可思议,一旦受损其自我修复能力微乎其微。克里斯托夫·里夫从马背上跌落摔碎了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结果其脖子以下的身体功能全都不复存在。经过数月的治疗,他才能在脱离呼吸器的情况下进行短暂的呼吸。脊髓的安全依赖脊柱的整体性,而脊柱的整体性又主要依赖于支撑脊柱的韧带与肌肉的健康。保护脊髓并使之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维持强壮的竖脊肌。可能除呼吸、健康饮食和规律睡眠之外,投人时间训练以保护脊柱是你能做的对健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样。&脊柱与运动如果你家里有一个杠铃,你最好卖掉它,然后买一个健身垫来锻炼脊椎。我知道这个建议与当今的健身文化似乎格格不人,甚至有点儿可笑,但我并没有开玩笑。脊柱就像汽车上的万向接头一样,运动所形成的每一点压力都需要由它传递——小到转头,大到足球场上铲球那样的强劲动作。如果你的脊柱非常脆弱,那这些动作都可能让你受罪—从折磨人的椎间盘突出,到压缩性骨折,甚至脖子也可能折断。动作越激烈,脊柱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而脊椎肌肉越强壮,脊椎就能愉快地承受越大的压力。除了避免运动受伤之外,对运动本身来说,脊椎肌肉也发挥着基础且正面的作用。脊椎肌肉极其强壮,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动作—从投掷、转体、俯身到举重,脊椎肌肉其实都会参与其中。没有强健的脊椎肌肉,力量根本就无从谈起。不使用脊椎肌肉,四肢也就无法使用—无论是弯举、深蹲、推或拉。这些肌肉比其他所有的随意肌都更常用。无论在哪种运动中,更强的脊椎肌肉都意味着更好的运动表现。如此重要的肌肉却不是所有训练者锻炼的首要目标,真是讽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多数训练者根本不想直接锻炼脊椎肌肉。此外,还有很多人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锻炼。下背部疼痛是世上所有健美者的首要烦恼,这毫不奇怪,因为他们如此无知。&桥的益处有一种解决办法,终极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桥。桥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只要用四肢把身体向上推离地面、后背弯成弓形即可,但是经常练习它可以消除大多数因滥用身体而引发的背部问题。不幸的是,现在的我们比前人更需要这剂良药。在脊柱方面,人类天生就存在缺陷—直立行走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糟糕的“发明”,依靠四肢行走的动物,罕有脊柱问题—而现代文明更深化了这种与生俱来的缺陷。今天,普通人的生活中都存在对脊柱弃之不用或用之不当的问题。人们一整天弯腰坐在电脑屏幕前做重复的工作,这种糟糕的姿势让脊椎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回到家后他们又会瘫倒在沙发里看电视。结果就是现代的文明人遭受越来越多的背部问题,甚至在三十多岁时,有些人的椎间盘就开始退化了。桥(即便每周只练一次)能预防所有这些问题。因为该动作不但能使脊椎骨恢复正确位置,还能增强背部深层肌肉的力量,这些肌肉对正确的身体姿势至关重要。长期练习桥,你的骨头甚至会变得更强壮。椎间盘由软骨组成,但凡是软骨其中都很少有血流——它们只能从关节内的液体(滑液)中获得营养。由于滑液并不与血液循环相连,所以只有当关节来回运动时,关节内才会有新鲜的膺垠。桥会移除废物,给椎间盘带来营养丰富的滑液,从而使其康复并阻止其退化,确保其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强壮的脊椎肌肉可以减少椎间盘突出的概率,甚至有助于治疗椎间盘突出。除上述益处以外,桥也会使你所做的所有运动更加强劲有力。桥是锻炼脊椎肌肉的终极练习动作。如果一个人有两条非常酷的“蟒蛇”纵贯其脊柱两侧,就可以知道他掌握了桥。作为锻炼竖脊肌的基本动作,桥其实也能够锻炼人体的其他肌肉。做这个动作时,四肢要把身体推离地面,而上肢带肌与上背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整个身体正面(男性的经常很僵硬)也会得到最大的伸展。我们的膝盖、股四头肌、髋部屈肌、腹肌和胸部也会极大地受益。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消除我们肩部沉积的钙,并使我们的身体极度柔软、灵活。还有,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亲身实践者都相信,定期练习桥可以扩大胸腔,增加肺活量。桥会使你的脊柱变得对那些大力度的、爆发式的或意想不到的动作刀枪不人,让你能做出难度更大、力度更大、速度更快的动作。强壮的脊椎肌肉会释放腰部、躯干以及四肢的潜在力量,那是脆弱的背部无法企及的力量。在身体的活动过程中脊柱一直在工作,所以强壮的脊椎肌肉会带来更大的耐力—在运动和生活中都是这样。我还可以不断地继续列举桥的诸多益处,不过这样就行了。你已经明白了最关键的东西:桥会让你远离背部疼痛,使你更健康、更强壮、更迅速、更灵敏,更有精力。你应该练桥。李小龙的背部许多力量训练者用杠铃锻炼脊椎肌肉,比如硬拉和“早上好”(直立体前屈)之类的动作。这些动作都能够锻炼竖脊肌,但问题是它们只在一个固定点上给脊椎施加负重这意味着深层肌肉所受到的锻炼是不均衡的。在桥动作中,强劲的脊椎肌肉是在脊柱向后弯成弓形时得到锻炼的,此时关节处于闭合状态,这种姿势非常安全,尤其是没有额外的负重。可是,杠铃练习却是迫使脊柱向前弯,这会迫使脊椎骨打开,从面住椎间盘面临裂开或突出的危险。做杠铃动作时,由于额外负重的力臂较长,脊柱凸出张开,因此背部极易受伤。1970 年,强大的李小龙在用杠铃练习“早上好”时背部严重受伤,医生断定他不能再练功夫了,但他凭借体操重新恢复到了完全强健的状态。&桥文化桥练习在西方还不普及,这或许是因为西方文化重看不重用吧!因为在很多地方,桥备受尊崇,并被作为最伟大的练习之一广为人知。在东方,桥被当作训练“王道”。少林功夫中有各式各样的桥,道教养生术(比如“导引”)中也有桥的身影。但也许没有哪个国家会像印度那样,花费了那么多的时}赘碧理解桥(在那JL 被称为轮式,chakrasan )。在瑜伽中有大量的桥,从基本的到高难度的(练习者的双脚是放在头上的)。印度比西方早几千年就认识到了脊柱的重要性,阿育吠陀医学(古印度的医学哲学)甚至认为其拥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许我有点儿苛责西方文化对待桥的态度。其实,某些体育项目—能力重于外表的项目—的运动员依然在练习桥。体操运动员练习桥,因为他们需要强壮而柔韧的背部来做空翻动作;很多资深力量型举重运动员也会练习桥,而且极其信赖它;摔跤运动员也早早就认识到背部强壮的重要性,因此桥便成了他们的基本训练科目,在任何级别都是。如果你在美国高中里看到有人在练桥,那一定是在摔跤课上。真是可怜!要是教学生从小就练习桥,那这一代人的下背部疼痛和其他脊柱病便可以减少99%。&完美桥的四项标准许多训练者—甚至是瑜伽练习者(他们本不该这么无知)—认为只要能把背部撑离地面,便是能做桥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项重要的练习中,训练者应该努力使动作接近完美,而完美的桥有四项标准(除第4 项标准外,其他标准适用于第六式标准桥及其之后的动作):1.脊柱应该形成凹面,背部必须形成优美的弧形。说来简单,但如果脊柱的深层肌肉很弱,那么训练者就倾向于使用四肢撑起身体,这样背部会显得很直挺。2.部应该远离地面。屏弱的桥最明显标志就是髋部只能勉强离地;完美的桥,髋部与臀部应该比头部和肩脚骨要高。这点很难判断,除非你从侧面给自己拍一张照片。3.双臂与双腿应该伸直。做桥时,双臂伸直相对容易,但要双腿与其同时伸直,则需要训练者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4.呼吸应该又深又平缓。桥使胸腔伸展,使MA 受到压力,如果胸部僵硬,那训练者的呼吸会急促不平。自然的呼吸是掌握桥的标志。切记,练习时绝不要屏住呼吸。完美的桥必须达到这四项标准,能够达到其中的三项,可视为不错的桥;只能达到其中的两项,只能够算初级的桥;只能达到其中的一项或一项也达不到,那你做的根本就不是桥,至少对本书的训练者应如此要求。&不管你有多么强壮、柔韧性有多么好,没有人第一次尝试就能练出达到以上四项标准的完美桥。这得花上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别担心,就算不完美,也比做不了强。信心十足地去尝试吧!要知道,每训练一次你都会做得更好,你的身体会更受益。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你的桥会满足以上四项标准的。掌握桥不要因为桥是如此重要的动作,就贸然开始练习。在你的身体还未习惯的情况下,做桥是很危险的。极少训练者有足够的脊椎力量,以至于一开始就能做出桥。更糟糕的是,一般人身体的柔韧性完全是不平衡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前倾,甚至那些沙发懒虫也得向前弯曲脊椎,来系鞋带或拿遥控器,但平常人向后弯身的情况有多少呢?有也是屈指可数。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极不平衡的柔韧性,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仅仅是一时兴起就开始练习桥,那么缺乏力量的肌肉和不平衡的柔韧性会让你的肌肉拉伤,甚至更严重。你需要计划。如果你刚刚接触桥(或只是大概练练),我建议多花点儿时间去锻炼基本力量。大量的深蹲和举腿会增强你的背部与髋部肌肉,并让腰部更加灵活。等到你掌握了窄距深蹲(86 一87 页)和悬垂屈膝(154 一155 页),你就可以着手应付桥系列了。桥系列的前三式表现了治疗的过程。这三式可以缓解旧伤,增加向后的柔韧性,并使紧绷的髋部屈肌得到放松,也可以唤醒你不习惯使用的脊柱深层肌肉。随着不断发展,你可能感觉到这些肌肉在燃烧并伴有疼痛感。这是好事!燃烧感意味着你的肌肉已经开始储存葡萄糖(它们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有燃烧感)。如果你通过举腿和深蹲系列培养了一定的力量基础,那么练习桥系列的前三式应该问题不大。即使这样也不要急于求成,要培养而不要破坏训练的势头。你不妨在桥系列中多花些时间,毕竟我们的脊柱极为珍贵,值得善待。接下来的三式将逐渐带你走进标准桥。在此阶段,力量与柔韧性会同时发展。一旦你攻克了标准桥(第六式),就多花点儿时间(至少几个月)在上面。要注意桥的质量,所有练习技巧都有好坏之分,桥尤其如此。好的桥,R 部高抬、四肢伸直,背部会形成优美的弧形(展示着上好的柔韧性),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质量差的桥松松垮垮,四肢弯曲,身体勉强微微离地,脊柱犹如木板一般僵硬,看起来极其费力(实际上也是)。如果你认真练习了前面几式的动作,你的身体很快或箫查应标准桥。我的一些学生常说,他们能真切地感到,每训练一次,自己的桥都明显变得更优美。这种适应过程会非常快,甚至对年纪较大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深层脊椎肌肉还是“处女地”,很少做高强度的收缩,所以它们学得很快。如果能做到标准的桥,那你可以好好搞劳一下自己。你的背部会比以往任有时候感觉都好,你的脊柱会比其他99%训练者的更强壮、更柔韧—“像一根钢鞭’,我以前的一位学生如此描述。他是武术家,深知那种脊柱的价值。但这还不是终点,你还能变得更好。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能够躺在地板上做标准桥了。其余四式将教你做桥的高级手法,直到最终能做铁板桥。铁板桥的动作是从直立姿势弯身成桥,再平缓地进行反向动作,并最终回到直立姿势。铁板桥是桥系列的最终式。能把这个美妙的动作完美地做上10 次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铁板桥不仅可以给你的脊柱与腰部以不可思议的爆发力与柔韧性,也会让你的全身力量受益。还有,它看起来实在太酷了!下面是桥系列十式的详细解说,读读看吧。但要记住,如果你做不到深蹲和举腿系列的第六式,最好不要尝试这个系列。&第一式短桥
第二式 直桥
第三式 高低桥
第四式 顶桥
第五式 半桥
第六式 标准桥
第七式 下行桥
第八式 上行桥
第九式 合桥
[&此帖被腰疼医生在 09:57修改&]
一直在做....短桥对于康复恢复个人感觉很有用..........
支持医生~~
这是我新开始训练的动作。对于有严重背伤的开始可能会不适应。那么做我之前的帖子就好。对于没有太大问题的,可以尝试
我也是在边做边感觉。最近的感觉是不错的。传统的那种铁板桥是很好的动作。半年前已与大家推荐。
欢迎大家多多探讨
引用1楼 @ 发表的:
一直在做....短桥对于康复恢复个人感觉很有用..........
做第二式
我的感觉非常舒服
短桥的时候,需要照顾屁股的发力。我以前右侧臀部的问题很大
之前筋膜损伤,马克一下回去当康复吧,话说,如果健康的话还是练硬拉和举重训练来的效果好
医生的帖子要先顶后看
支持一下!!!!!!!
先支持再看。。。。。。
学习啊 对我很有用
太强大了,这是从少林寺传出来的吗?
背根本无法向后弯,这是肌肉力量不够,还是骨骼太硬了……
久坐桌前 脊椎和颈椎多少有点问题了
这个还是看个人运动吧。
医生你好,想请教一个问题。
我在两个月前打球伤到了左边腰背部。脊椎左边盆骨之上。现在都还是酸痛,之前没有系统恢复过,现在养养应该能好,结果两月过去了还是没好。前段时间去按摩也还是痛,不知道有没有锻炼恢复的办法?
看题目括号内容还以为是要如何练紧菊花之类..
不错,收藏,练习
这个视频是在监狱拍的????????
谢谢!!!这种帖子必须推荐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医生你好,想请教一个问题。
我在两个月前打球伤到了左边腰背部。脊椎左边盆骨之上。现在都还是酸痛,之前没有系统恢复过,现在养养应该能好,结果两月过去了还是没好。前段时间去按摩也还是痛,不知道有没有锻炼恢复的办法?
我也是左边,现在正在敷药,并且按照任医生指点恢复锻炼,我现在比半年前好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540人参加团购99.00元&178.00元
263人参加团购98.00元&349.00元
766人参加团购129.00元&599.00元
182人参加团购348.00元&650.00元
1844人参加团购109.00元&239.00元
1660人参加团购79.00元&199.00元
277人参加团购419.00元&639.00元
115人参加团购198.00元&569.00元
700人参加团购379.00元&599.00元
914人参加团购88.00元&269.00元
1186人参加团购39.00元&99.00元
2215人参加团购378.00元&1299.00元最近看了一个从事公文写作30余年“老笔杆子”的心得体会,感慨颇深,其感悟环环入扣、其体会字字珠玑,真正是浓缩了多年心血的“心得”。特转发。&/b&&br&==================================================================================&br&
从事党政机关文稿写作三十余载,领导讲话稿写了不少。闲来无事,突然想梳理一下心得体会,以期与同行相互交流。有人说,天下文章一般抄,写领导讲话稿无非是网上搜搜,报上抄抄,还不简单?其实不然,机关文稿写作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当好秘书的必修课。你知道,当秘书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稿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你知道,当秘书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稿被领导责令重写。你知道,当秘书最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稿被领导连连“夸奖”:“好,好,好”,随后往办公桌上一丢,开会时却翻出自己的笔记本……呵呵,估计你离光荣下岗也不远了。 当秘书难,写好文稿难,让领导满意难,所以你得细心揣摩,掌握诀窍,方能游刃有余。&br&&br&
心得之一:文稿定位要适应领导。有句话说:“欲研究材料,先研究领导”。什么样的文字材料才是好材料,不是用词华丽,文采飞扬的材料,而是适应领导的材料。所以,你得经常去接触领导,关注他近期讲些什么,写些什么,信息越多越好。记住,尤其是领导经常重复的话要高度关注,一般领导重复三遍以上的观点就是他认为比较成熟的观点,写讲话稿时切切不可遗漏。当然,还得研究领导的讲话习惯,如果喜欢讲排比句的,讲话稿中就多用一些排比句式……总之,一切以适应领导为上。&br&
心得之二:交稿时间应恰到好处。也许,有时你会接到比较得心应手的讲话稿,不消半小时就完成了,随后马上交给领导,美滋滋地等着领导表扬呢?你错了,稿子写得再好也没用。这时,领导会想:“这小子这么快就完成了,工作标准不高,敷衍了事吧?”所以,即使稿子改得比较完美了,也别急着交差。当然,也不能交得太晚,否则会给领导留下“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印象。那什么时候交稿为好呢,我感到:以来不及重写为宜,呵呵,不要太累了自己嘛!&br&
心得之三:写稿质量需拿捏得当。即使你写稿水平高,也别锋芒毕露,得学会低调。也许,作为秘书,最享受的是领导对你写的稿子一字不改;而作为领导,最难受的是对你写的稿子一字改不了。先说一个小故事,一个机关有两个文字水平不相上下的秘书,秘书A习惯把文稿写得十分完美,秘书B却经常留一点无关紧要的错误之处让领导修改。数年后,秘书A原地不动,秘书B却**直上。秘书A想不通,秘书B一语道破天机:“不是我不能把文稿写好,文稿让领导修改,一方面让领导体现水平高人一筹,另一方面让领导感觉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仔细想想吧,你写的文稿不需要领导修改,你直接当领导得了”。个中道理,不说你也应该明白了吧。&br&&br&初学写作者尽快“上路”的途径&br&&br&
任何一个刚刚走上文字秘书岗位的人,只要他是热爱这项工作的,都想尽快熟悉情况,尽快独立成文,甚至巴不得一下子就成为“大手笔”。这里所说的“大手笔”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中那些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文字秘书们。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大手笔”,是因为:有较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古今中外、党政财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均有所涉猎,并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造诣;有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熟悉谋篇布局、语法修辞等各种要领,通晓机关各种文稿写作常识并能娴熟运用;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善于以文辅政,为领导出谋献策;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不仅才思敏捷,倚马可待,而且文笔精彩,质量优良;不仅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而且富有创造性;不仅能出色完成自身的写作任务,还常常担任改稿、统稿任务,发挥“龙头”作用。&br&&br&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虽然成千上万,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的人还是不多,有的单位甚至千挑万选还找不着一个。难怪常听一些领导同志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简直比找老婆还难!找不着,有些领导同志只好亲自动手写稿,或者列个提纲先到会上去讲,尔后让秘书去整理。其实,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枪毙”掉!&br&&br&
那么怎样使更多的机关文秘人员成为“大手笔”?我想,领导的重视和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秘人员自身的刻苦努力。自身不努力,领导再重视也没用。作为文字秘书,在写作上要有“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气概。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给自己施加压力,那就永远也成不了“大手笔”。另外还要掌握方法,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就会成熟得快一些。具体地说,要过好“三道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br&&br&
“三道关”即知情关、适应关、基础关。所谓“知情关”,就是尽快熟悉情况,通过看书看报、阅读文件、参加会议、下基层调研等各种渠道,对本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慢慢进入“角色”。所谓“适应关”,就是尽快适应机关工作的“气候”和文秘工作的职业特性,包括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基本要求和有关规章制度,还包括怎样与领导和同事相处、怎样思考问题、怎样与基层干部和群众打交道等。这一点,对于没有从事过机关工作和文秘工作的同志尤为重要。适应得快,工作就能很快上路;适应得慢,上路自然也要慢一些。所谓“基础关”,指的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本常识,包括机关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写作要求、处理办法等等,都要了解和掌握。多看、多琢磨、多请教,抓住带有规律性、规范性的东西,慢慢就能熟悉了。&br&&br&&br&
“三勤”即勤积累、勤练笔、勤比较。积累资料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文秘人员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把学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其他必须掌握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工具)集聚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积累其实就是知识的**。其作用何在呢?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文秘人员需要积累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二是格言、佳句;三是大事、要事(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内的和国外的,本地的和外地的,物质文明领域和精神文明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教训等);四是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五是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积累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综合部门的要相对全面一些,专业部门的要相对集中一些。总之怎样有利于增长知识,做好工作就怎样积累,惟一不可取的是偷懒省事,无所用心,视积累为额外负担。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所追求的正是“厚积而薄发”,不“厚积”则无以“薄发”。每一个有志成才的文秘人员,都应通过学习和积累,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富翁”。所谓“勤练笔”,当然是很重要的“必修课”。因为是新来乍到,拿大稿子毕竟还差火候,还是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从写“豆腐块”、“火柴盒”开始,比如通知、简报等,由易而难,由浅而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当然也可以自我加压:大稿子起草任务既然暂时还摊不上,那就偷偷地按商定的提纲也从头至尾写上一遍,哪怕搜肠刮肚生拼硬凑也不要紧,毕竟是一种锻炼。然后承担某一部分,然后独立成篇,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久而久之就摸出其中的门道了。所谓“勤比较”,就是反复研读那些质量较高的文稿,看看人家怎么写的,设想如果自己来写会写成什么模样,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一个好办法是,把自己起草的、被领导或“大手笔”们改过的稿子好好保存下来,即使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要紧,然后逐行逐段、逐字逐句地进行对照分析,搞清楚人家为什么这么改,自己那样写为什么不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br&&br&&br&
“三不”即不怕失败,不固步自封,不三心二意。所谓“不怕失败”,是指在初学写作阶段,要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大胆地写,刻苦地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底子”亮出来,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也不要紧。事实上,这个阶段往往是失败之作居多,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成为一步步通向成功的阶梯。有的同志缺乏这种心理素质,好胜心太强,太爱面子,生怕写出来通不过、遭人笑,所以写起来缩手缩脚,老半天憋不出几行字,这样反而成问题。还有的同志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枪毙”了,或者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就垂头丧气,妄自菲薄,这种心理也是很要不得的。所谓“不固步自封”,即不满足于一时之得、一尺之进,而要不断自我加压,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有的同志刚刚摸到一些门道,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学习放松了,口气也大起来了,甚至搞起“文人相轻”那套东西来,这种骄满情绪必然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更有强中手,更何况你才刚刚上路呢?只有永远把成绩当作新的起跑线,才能不断有新的进步、新的突破。所谓“不三心二意”,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说句实在话,秘书虽然算不得什么官,但毕竟身在官c,而官c是热闹的、复杂的,甚至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这种情况下,为秘书者特别要做到“心静”二字,不静则浮,不静则躁,不静则难以成大器。&br&&br&&br& 文字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br&&br&&br&
有的文字秘书可能文字基础非常好,但不一定能写好机关公文稿,只能说具备了写好机关文稿的条件。这是因为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起草机关文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要求,如果把握得不好、不准,即使你驾驭文字的能力再强,文章也未必能对得上路。&br&&br&
机关文稿无论是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工作总结、调研文章等“大块头”文章,还是通知、批复、纪要、信息等“小块头”文章,都必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教育、法律乃至宗教、涉外、军事、保密、统一战线等多方面的知识,每一门知识又包括了方针政策、专用术语、不同时期的任务与要求等大量具体的知识。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仅材料写不下去、写不对路,还难免说外行话,甚至还可能说错话。这一点,对于党委、政府文字综合部门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br&&br&
作为专业部门的秘书人员,也许你对部门工作的相关知识烂熟于心,但你也不能不了解其他有关方面的专门知识。因为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可能孤立运行,而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与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协调、配合运行。如果各部门文秘人员不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仅仅知道或者仅仅强调本部门的工作和利益重要,写起材料来各行其是,那就有可能出现政策打架、步调不一的现象,就会影响机关总体工作的有效运转。&br&&br&
所 以,作为一名称职或者基本称职的文字秘书,除了要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各种机关文稿的写作常识外,还要重点掌握以下方面的基本知识:&br&&br&
一是历史知识。以史为镜,可以知替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懂历史意味着浅薄。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认识、把握和继承、利用。作为文秘人员,除非毕业于历史专业,不可能都对历史有全面的、详细的了解,但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主要阶段、主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经验教训等应有较清楚的了解,对党史、建国以来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更应熟记于心,对地方史和有关专业史也应有所掌握。这不仅是拓宽知识面的需要,也是胜任本职工作的需要。起草文稿很多时候会用到历史知识,不少领导同志发表讲话也会运用有关史实,或用于探讨事物发展规律,或用于阐释某种道理,或用于印证观点、警示世人,如果我们不懂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常常会陷入对某个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说清楚但说不清楚,想说透彻但说不透彻的窘境,文章就会欠缺深意和厚度而显得单薄、干涩。&br&&br&
二是理论知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而理论的运用又经常且大量地出现于机关文稿中,所以文秘人员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思维的苍白,甚至带来是非观念的模糊和政治立场的偏颇。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阶段特别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写作。也许有同志会说,理论都是些玄而又玄甚至使人厌烦的大道理,我们不是搞理论的干吗要学?学了用得着吗?芽这话大错特错。首先,既然你在机关从事文秘工作,理论不能不学,政治不能不讲,否则就要犯错误;即使别人厌学、不愿学或者装模作样地学,但文秘人员非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不可。其次,说到用得着用不着的问题,关键看你怎么用。不动脑筋,照抄照搬,当然没用;空洞说教,脱离实际,当然没用;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当然没用;固守教条,缺乏创意,当然没用。我们所需要的是,通过打牢理论功底,增强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以此贯穿于文稿写作之中。&br&&br&
三是经济知识。经济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中心,包括起草文稿在内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起码经济常识的文秘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这对于党委综合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文秘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党委是对两个文明建设起核心领导作用的,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等各项工作无不与经济工作密切相关,而客观上,文秘人员接触党务工作多,接触经济工作少,但起草文稿又必然接触大量的、多个方面的经济问题,所以在学习经济知识方面应比其他部门文秘人员更主动、更自觉一些。政府综合部门和专业经济部门的文秘人员似乎好办一些,因为你天天都在和各种经济政策、报表、动态乃至各种矛盾和问题打交道,但也有一个懂得多与少、深与浅的问题。概而言之,无论哪个行业的文秘人员,都必须努力学经济、懂经济。这包括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及常用名词术语等,尤其要注意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有关知识,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必须学习有关新理论、新概念和涉外经济知识。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贴近改革与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起草文稿为加快发展献计出力。&br&&br&
四是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因而起草机关文稿也离不开对科技知识的掌握。要了解科技革命的历史,了解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以适应推进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同时要积极掌握现代化办公有关技能,使自己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新型人才。&br&&br&
五是法律知识。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治国方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正日益广泛地覆盖全部经济和社会活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越来越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因此,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毫无疑问要努力学法、懂法,包括基本法和有关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即使不可能全部学深学透,也要尽可能地多学、多懂一些。这样,起草文稿时才能体现依法办事的原则,正确使用有关法律概念和规定,不至于出现与法律法规相悖的现象。当然,作为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文秘人员,则应学得更精、懂得更多一些,在学法、守法、用法方面当表率。特别在对外经济交往当中,很多关系需要依*法律来调整,很多矛盾需要运用法律来解决,所以不仅单位负责人要懂法,文秘人员也应懂法,否则就可能给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br&&br&
六是领导科学知识。文秘人员虽然不是领导,但所从事的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就必须懂得一定的领导科学知识。领导科学所包含的内容很深、很广,文秘人员不可能全部掌握,但对最基本的内容,如决策要素、决策过程和决策实施方面的知识,驾驭全面、组织指挥、化解矛盾方面的知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方面的知识等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起草文稿中全面、准确地领会和反映领导意图,才能在决策中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实际上,文秘人员天天与领导打交道,包括请示汇报、参加会议、陪同搞调查研究等,对领导的决策过程、领导方法和工作风格等方面可谓耳濡目染,只要你有“心”,这方面的知识不难掌握。怕就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善于捕捉和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隔离于领导活动之外,仅仅从“做文章”的角度去考虑学什么和思考什么。&br&&br&
除上述方面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各部门也还有各自的专业知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学历史可以使人深刻,学理论可以使人清醒,学经济可以使人精明,学科技可以使人聪慧,学法律可以使人机敏,学领导科学可以使人成熟,一句话,有了这些知识,工作中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当然,如果能懂得一些文学和音乐知识,那就更好了。&br&&br&
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第一,根据本人的知识基础和工作需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做好学习计划,选定一批必读的书目;第二,根据难易程度和业务的关联程度,把必读书目分为粗读和通读两大类,粗读即一般了解,把主要的东西记住就可以了,哪怕一目十行也不要紧;通读要逐字、逐句、逐段认真阅读,做到基本弄懂弄通;第三,在粗读、通读的同时,择定个人的主攻领域,即“专”的方向,然后重点研读这方面的书目,即精读,并结合实践进行思考,举一反三,加深记忆和理解,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目的;第四,在精读的同时,不能疏忽了粗读和通读有关书目,即不能片面求“专”而疏于求“通”,要通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穴如零碎时间用于粗读和通读、整块时间用于精读?雪、采用不同记忆方法?穴如一般内容记大意、重点内容记原意?雪,区别不同理解程度(如全面理解和局部理解,深度理解和一般理解)等,使学到的知识既全面又有重点,既不因过于宽泛而停留于一知半解,又不因过于偏狭而显得孤陋寡闻。&br&&br&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新潮迭起的情况下,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注意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为此,我们必须以一种强烈的“知识恐慌”感迫使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br&&br&写作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br&&br&&br&
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而没有过硬的写作能力,你可以去当领导或干点别的什么,而不能当秘书;反之,光有过硬的写作能力而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写作中就可能出偏,你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秘书。这就是说,文字秘书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常听人说:选一个县长、局长、科长并不难,要选一个优秀的文字秘书有时却很难很难。这话不无道理。这当然不是说秘书比他们都高明,而是由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所要求、决定的。&br&&br&
关于写作思维能力的问题。起草文稿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强还是弱,思维方式对头还是不对头,直接影响着文稿的质量。比如起草讲话稿和文件,虽然领导交代了思路和观点,虽然手头有大量的资料(或素材)可供利用,但文章还得*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完成,包括观点怎样阐释,素材怎样选用,形势怎样分析,任务和要求怎样提出。也就是说,一旦进入构思和写作过程,秘书的思维活动也就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在有些人看来,当秘书的似乎永远只能当秘书,因为他天天吃饱饭就只晓得埋头搬弄文字,还能干得了别的什么?持这种看法的人不知道,文字正是从思维活动中“搬弄”来的,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哪来的文字?尤其是那些高质量的文稿,不正是反映着起草者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吗?舍此,领导的意图再正确,也不可能成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br&&br&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文字秘书应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我认为,除了布局谋篇、组织文字本身所需的思维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包括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准确程度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符合实际、科学可行等等。具体要把握以下几方面:&br&&br&
一是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尊重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文稿贴近实践需求并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假如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侧面而看不到另一个侧面,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看不到不利的一面,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写作中常常需要分析经济形势,如果只看到成绩而看不到问题,就会使人们滋长盲目乐观情绪,影响今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只看到问题而看不到成绩,又会使人们丧失信心,同样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只有既看到成绩又看到问题,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才能使人们正确认识形势,从而以成绩为起点,化压力为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br&&br&
二是要辩证地看问题,纠正和防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是过去“左”的路线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思维误区,它无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规律,好就是绝对的好,差就是绝对的差,不是甲就是乙,不是乙就是甲,绝对化,走极端,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还有工作方法上的一刀切、—边倒、—阵风、一个模式、一种声音等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时至今日,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纠正,但在一些同志头脑中仍未绝迹。比如,一讲放开搞活,就放松管理,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一讲加强管理,就又卡又压,铁板一块,连正当的放开搞活措施也“管”死了;一讲加快发展速度,就不切实际地强逼硬赶、大哄大嗡,甚至搞假数字、假典型、假政绩;一讲注重效益,就慢吞吞、懒洋洋,把速度与效益对立起来,连能够争取的快速度也不去争取。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所致,于决策、于发展都十分不利,不仅领导者要注意防止,文字秘书也应注意防止。&br&&br&
三是看问题要深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表现在文稿写作中,就是要把话说透,把问题点准,把带有规律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揭示出来,而不能浮光掠影,流于表面。比如讲到某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仅仅罗列“不实”的表现是不够的,仅仅从外部环境找原因也是不够的,而要从责任心、事业心和世界观方面抓要害、挖根源。又如讲到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若说都是由于基层干部缺乏政策观念所致,那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多数地方农民负担重都是由于经济基础太差,发展不快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加快发展也才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类似这样的问题,起草文稿时经常会碰到,所以一定要深入思考,想清楚了、想透彻了再下笔。当然,更重要的是,平常就要注意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使自己的眼光多—些洞察力、穿透力。&br&&br&
四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未雨绸缪,争取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对于领导工作、文稿起草工作都十分重要。领导讲话、工作计划、文件和献策性的调研报告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预”,都需要在预测事物发展走势的基础上提出工作任务和目标。某些带战略性、长远性、全局性的工作,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和中部地区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我国加入WTO后有利的方面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有哪些?应怎样趋利避害,调整和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预测、分析并提出对应措施的。也许有的同志要说:预见不预见是领导的事,我们按领导的意见写就是了,要“预见”何用?不。作为文字秘书,理应胸怀全局,洞察大势,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见解,这对于写好文稿、当好助手和个人成长,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br&&br&
五是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防止就事论事,见子打子。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具体而复杂的,每时每地都涌现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机关文稿要起到推动社会实践的作用,就不能局限于某一具体的事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善于推理和判断,抓住事物的本质,从特殊中发现一般,从个性中抽出共性,从理性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某些农村地区社会风气不好,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宗派活动屡禁不止,民事纠纷时有发生,计划生育、征收税费等项工作难以开展,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产生这些问题,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必有一种带共性、根本性的原因在起作用,比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农村思想阵地失控,被愚昧、腐朽、落后的思想所占领。找准了这个原因,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行标本兼治,着重治本,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从根本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增强思维能力,除了多学习、多积累,还要“多思”。要勤于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能漫不经心,不动脑筋;要敢于思考,既要掌握“已知”,更要探求“未知”,而不能停留在现成的经验和答案上;要善于思考,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而不能泛泛而谈,人云亦云;要敏于思考,做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审时度势,成竹在胸,而不能麻木不仁,反应迟钝。一句话,植下“多思”之树,方能收获硕果。&br&&br&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及,即“被动思考”和“主动思考”的关系问题。“被动思考”这个提法不一定准确,我所指的是:文稿起草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通常是按照领导意图和一定的文章规范进行的,这当然也是秘书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可能由个人海阔天空地胡思乱想。但这种“被动”并不像有些同志所理解的那样,只能把思路死死地“框”在领导意图之内,领导说怎么写就怎么写,领导的思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种“被动”当中也可以有而且应该有“主动”,这就是说,在基本遵循领导意图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进行扩展、延伸和完善,尤其在起草那些领导意图交代得不明确、不具体的文稿时,在根据调查研究提出决策建议时,“主动思考”更显得必需。由此又可以说,文字秘书的思维活动应该有点“不安分”的劲儿,应该有点儿记者的敏锐、哲学家的深刻、文学家的犀利,应该开阔而不是狭窄,应该新颖而不是守旧,应该生动活跃而不是死水一潭。&br&&br&
文字秘书只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思维能力还是不够的,因为起草文稿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就写作而写作、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切合实际,要切合实际就要懂得必要的实践知识。有些文稿之所以写得空洞无物、脱离实际,就是因为“不出门”,不接触实际,不了解基层情况,不懂得实践所需的基本知识,不明白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有什么想法和需求。比如讲到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它的概念、内容和基本要求文件上、报刊上都讲得很清楚了,但你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任务和要求,包括确立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建立什么样的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怎样建设、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等等,没有这些,哪怕你写得天花乱坠,也是一纸空文。有诗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不能光啃书本,还要注重实践。书本知识加上实践知识,才是全面的、实在的、管用的知识。&br&&br&
有些同志说:我并不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但整天忙于应付材料,不是看就是写,哪有时间和条件去参与实践呢?这就要看各人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方式方法如何了。事实上,文字秘书参与实践和了解实践知识的机会是很多的,比如:&br&&br&——有目的地介入某项工作,了解掌握该项工作的性质、特点及相关知识。如,你对企业改革不太熟悉,可以到一个企业去了解改制方案如何制订和施行;你对商品流通不太熟悉,可以去考察一个市场或一个商贸企业,甚至可以帮助推销某个产品。总之,可以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只要多介入、多了解,也就慢慢熟悉了。&br&&br&——通过调查研究,既掌握第一手资料,又从中获取实践知识。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来就是两个文明建设第一线出现的新情况、新典型、新课题,是人们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意见与建议,无不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只要多留心、善捕捉,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丰富实践知识的过程。&br&&br&——利用接近领导和参加会议的机会获取实践知识。领导者既是指挥者又是实践者,其领导活动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包括某个问题怎么处理、某项重大活动怎么组织、某项决策怎么形成等等,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其中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参加决策性的会议、部门的专业性会议和有关的研讨会、论证会等,听领导讲话,听典型发言,包括不同意见的争论,都是掌握实践知识的极好机会。&br&&br&——多向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请教,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客观上,由于文字秘书毕竟不是直接从事改革与发展第一线的工作,主动介入实践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因而大量的实践知识要以间接方式获得,向人请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般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或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向他们请教,哪个方面不懂就向哪个方面的行家请教,必定大受裨益。在这里,关键是要放得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怀若谷,不懂就问,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自己糊弄自己。&br&&br&
实践是一部无字大书,要读懂它,绝非一日之功,惟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方能日益长进。同时,单位领导也要从爱惜人才和培养人才出发,有意识地安排文字秘书尽量多接触实践,包括安排他们下基层调研、随同领导参加有关活动、驻村驻厂、与有关专业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等,使之能经常接受实践知识的辐射和熏陶,从而开阔眼界,增长才干。&br&&br&&br&&br&体会之一:功夫在平时,闲在不闲间&br&&br&&br&&br&领导讲话稿难写,很多文秘人员对此深有感触。笔者从事办公室工作多年,有如下体会,在此拿出来与大家交流。&br&&br&&br&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战如此,写文章同样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决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讲话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于酝酿准备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对一个优秀的秘书而言,秘书工作辛苦,这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秘书工作轻松,也体现于其中。因为平日花了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从容应对,显得“清闲”,反之,平时积累不够,面对文稿则会一筹莫展,折腾来折腾去,总写也不对路。平时的积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文件报刊。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目前已步入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二是深入调查研究。领导讲话稿是对当地工作的要求、布置,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针对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要掌握本地实际情况,不能不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要围绕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本地重点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并形成理论调研文章,其中的素材在今后的讲话稿中常常能派上用场。三是学会“听会”。讲话稿如何把握领导的思路,贴近领导,“听会”是重要渠道。实际上,领导在大型会议上所作的讲话,往往是前一阶段点滴观点的“集成”,而这些观点主要体现于平时小型会议领导的即兴讲话中。要善于在“听会”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有些具有较大利用可能性的内容予以标注,以便需要时及时、迅速地查找。上述工作做好了,就为既快又好地写作讲话稿奠定了坚实基础,稿子不仅有望早日拿出来,而且比较容易实现上情与下情的结合,创造性地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正确体现领导者的意图。&br&&br&&br&体会之二:前开后聚合,放收两相宜&br&&br&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两个运思过程,即起笔时的发散性运思和定稿时的收敛性运思。在面对讲话稿时,要先根据会议主题、讲话场合、参会对象等,明确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放”,打开思路“胡思乱想”,罗列出与主题相关的讲话观点及相应素材。这些内容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予以整合,紧扣主题确定可用的材料,并按照一定的布局形成写作提纲,作一些展开即成为富有条理的文章,这个过程就是“收”,也是正式行文。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是不错的,但写作大体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文章无法又有法”。讲话稿的结构,一般有两类。一是3W承接式。即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也就是重要性、具体措施、保障条件。比如一篇谈领导干部事业心的讲话稿,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最根本的要求,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二层是“强烈的事业心,最终要体现在励精图治、加快发展上”;第三层是“增强事业心,需要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需要营造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这是最为常见的三段论模式。二是观点并列式。即以几个并行的观点统领内容,组合成篇。比如一篇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稿,分别从科学发展观的四项内容,即“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统筹兼顾这一根本要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统一”四方面展开。“放”和“收”是辩证统一的,“放得开”才能有话可说,“收得拢”才能说所当说。一“放”一“收”,是讲话稿写作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两个过程。&br&&br&&br&体会之三:不厌百回改,千锤始成金&br&&br&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翻来覆去多打磨打磨,才能臻于至善。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唯陈言之务去”、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仅唐朝就可找出如此之多有关选词炼句的经典名言,可见写文章是要舍得下力气锤炼的。如何改文章,这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写作者自身来说,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看出问题来,并进行纠正,还真是不容易。笔者认为,在修改过程中,不妨从“五看”入手,静下来看一看,潜心揣摸,反复敲打。一看主题是否扣紧。离题万里,这稿子就是废稿。要先看文章大标题是否紧扣会议主题,再看各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是否紧扣所属的大标题,层层围绕中心,文稿主题鲜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扣紧的,要通过增加过渡性语句等适当的方式予以补救。二看框架是否合理。审视一下,看有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内容的安排有没有错位,文章整体结构有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周密严谨。三看内容是否遗漏。阐述道理的,观点准不准、全不全,道理讲得透不透;讲举措的,办法够不够、实不实,措施有没有到位。四看重点是否突出。面面俱到的讲话,看起来八面玲珑,其实,由于平均着墨,难免如蜻蜓点水,让人不知所云。“浓妆淡抹始相宜”,要着眼于增强讲话的针对性,本地实际工作中极需解决的方面予以“浓妆”,一般性要求予以“淡抹”,甚至略去不提。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忍痛割爱的气度,即使是自己冥思苦想的所谓神来之笔,如果有可能因辞害意,也要毫不犹豫地舍弃。五看文句是否准确。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语病,同时,还要看看哪些表述不太符合领导的语言风格。这个过程可以采用“模拟演练”的方法,即自己多念几遍,这样更能够发现问题。&br&&br&&br&优秀的讲话稿“成如容易却艰辛”,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如果思路对头、方法正确,平时又肯用心,写作时会比较顺利一些。
最近看了一个从事公文写作30余年“老笔杆子”的心得体会,感慨颇深,其感悟环环入扣、其体会字字珠玑,真正是浓缩了多年心血的“心得”。特转发。 ================================================================================== 从事党政机关文稿…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adc881cad64_b.jpg& data-rawwidth=&561&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adc881cad64_r.jpg&&&/figure&&p&&strong&公文写作学习书籍推荐&/strong&&/p&&p&1&strong&《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 王 群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strong&&/p&&p&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主要包括公文以简为美、公文写作的三阶段、文以识为高、公文主题辨析、“有竹”与“无竹”之辩、字语为意役、文似观山不喜平、角度的选择、化陈腐为神奇、详写与略写、虚写与实写、公文的综合方法、用材与谋篇、切忌“观点十事例”、硬接硬转、高帽与长靴、标题四戒、简报的标题、标题与标点、有关“有关”等40个方面&/p&&p&2&strong&《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资深老秘书的公文写作秘笈(分上下册)》 谢亦森 长江文艺出版社&/strong&&/p&&p&做官是一门技术活,公文写作更是一门技术活。《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资深老秘书的公文写作秘笈(实践篇)》就是这门技术活的集大成之作。此书不是低层次简单的学习公文格式的条条框框,而是作者几十年的机关写作功底积累出来的丰富而实用的写作实战经验,是站在“大手笔”的高度教导如何写出有内容有价值的以文辅政的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讲话稿。不是一堂枯燥无味的让人打瞌睡的理论课,而是一场耐人寻味、让人听得振奋人心、津津有味的报告会。《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资深老秘书的公文写作秘笈(实践篇)》是《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理论篇)》姊妹篇,结合具体的公务写作案例,把公务写作的具体细微之处展示给读者,极具实战价值。&/p&&p&3&strong&《愿你成为大手笔--机关公文写作知识问答100题》 谢亦森 江西人民出版社&/strong&&/p&&p&《愿你成为大手笔》作者谢亦森先生,在县市级党政机关工作长达15年,历任秘书、秘书科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等职务,有着非常丰富的公文写作经验和浓厚的理论功底。本书采用问答形式,选取机关文秘人员公文写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成为同事羡慕、领导器重的大手笔。本书分'领导讲话'、'调研文章'、'重要文件'、'工作总结'、'信息编写'等八个篇章,提供了100个范例供读者借鉴。此书被评为2003年优秀畅销书。&/p&&p&4&strong&《怎样写文章》 王梦奎 中国发展出版社&/strong&&/p&&p&这本小书,是十多年前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的时候,为青年人编的学习材料,起初只内部印100册,本无意于流传。后来渐为外界所知,一些单位和个人前来索要,才想到公开出版。始料不及的是,出版后竟受到广泛的欢迎,一些党政机关甚至把它列为业务学习参考读物,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首次读书沙龙活动,选择阅读的就是这本书。十多年来,我也不断收到全国各地的读者探询怎样购得这本书的来信。这说明了,现在仍然有不少的人,热爱写作,在追求文章写作之道。&/p&&p&5&strong&《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 王怀志,郭政 西北大学出版社&/strong&&/p&&p&是处理机关工作领域和秘书学领域的最基本课题。作者拥有十年部队机关的工作经验,并且长期奋斗在秘书学教学第一线。书中内容多出于切身感受,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具体操作,而非深奥的理论论述和抽象概括。书中内容以部队军政机关为背景,选取了秘书工作中的27个侧面,涉及协助首长决策、否定首长错误意见、向首长传递假话、处理首长间矛盾、安排会议坐席次序、撰写会议讲话稿等情境,以“原则是什么”、“最好如何处理”、“应注意的问题”为写作纲领,着重技术性知识的传授,并使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p&&p&6&strong&《跟毛泽东学公文写作》 岳海翔;张保忠 中央文献出版社&/strong&&/p&&p&毛泽东博古通今,堪称一位旷世绝伦的公文写作大师。他的公文著述生涯,同他的革命生涯一样,超过了半个世纪。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为我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光芒四射、文质并美的公文佳作。这些公文篇章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精品,观点鲜明、论证深邃、笔调洒脱、语言精美,堪称中国现代公文的光辉典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公文篇章,既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髓,又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既闪烁着革命思想的光辉,又放射出艺术的光芒,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意蕴和力量。&/p&&p&7&strong&《机关的机关:告诉你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张传禄 金城出版社&/strong&&/p&&p&“密切联系领导,精于影响领导,与人搞好关系,办事滴水不漏,做到能参善谋,守住做人底线”。优秀的机关干部通常有两个特点---杰出但是低调,严谨而又从容。本书因其全部文字表现出这样的品质。机关是社会机器中最为复杂的枢纽部分,也是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必经之处,要在这个事业平台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洞悉其中的奥秘。&/p&&p&8&strong&《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 何新国 浙江大学出版社&/strong&&/p&&p&作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基于二十余年省级机关文字工作的丰富实践,归纳梳理出五十多个具体问题,每个问题用三千到五千字的篇幅分别进行阐述,囊括了作者对于机关文字工作规律的基本思考。在这五十多篇文章当中,作者以讲话稿写作为核心,从讲话稿扩展到机关文稿,最后上升到整个机关文字工作,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体系。此外,还通过在阅读、修改、核稿等几个方面分别举例,努力还原机关文字工作的初始过程,帮助读者尤其是刚进机关的新同志近距离观察文稿形成的一些细节,更好地掌握有关方法和要领。而在行文表达方面,作者始终紧密联系实际,注重思路方法,进行平等交流,侧重于感性的事理叙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总之,本书通过介绍读写方法、分析写作思路、展现文稿形成过程、揭示文章内在规律,深入阐述并认真回答了机关文稿写作的理念、思路、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操作性。&/p&&p&9&strong&《公文写作点津》 王永鉴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strong&&/p&&p&作者仅用了不到4.8万字,就将公文写作必讲的基本内容,在凡3章18节中,讲得详略得当,语言文字运用很有技艺。对那些在“标题方面”“结尾语方面”“法律方面”“语法方面”“修辞方面”“逻辑方面”“文字方面”“常识方面”“标点符号方面”的差错例子,差错在哪儿,如何修改润色,讲得细致中肯,语言文字运用很有亲和力。&/p&&p&10&strong&《经典公文赏析》赵华 张宇 中国农业出版社&/strong&&/p&&p&本书全面涵盖了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关于全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等内容。&/p&&p&11&strong&《领导讲话稿写作规范与技巧》 廖雄军 赵如锋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strong&&/p&&p&能说善写是现代领导干部的一种基本素质。写好讲话稿是领导干部讲好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会议讲话稿,领导干部就会心中无数,难以在会议上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 本书针对领导讲话稿写作中的规范、方法、技巧等问题,作出了有可操作性的阐述,并附有精选的例文,可供各级领导干部和文秘人员借鉴。&/p&&p&12&strong&《应用文写作实践谈》张子堂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strong&&/p&&p&全书内容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原则、规范以及结构。书中大量吸收了现代应用文写作研究的最高理论和成果,且范例有代表性,赏析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字写作能力。&/p&&p&13&strong&《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祝雪虎&/strong&&/p&&p&古来就有“刀笔吏”一说,《无间道Ⅲ》里的杨锦荣告诉我们,会写报告的往往比不会写报告的对工作具有决定性影响,当然这也要看你所在的是政府机关还是政府职能部门抑或政法系统,你所在的科室是具体负责什么的,不可绝对言之,至少政府职能部门现在的趋势是需要真正能办事情的业务能手,同类型的书很多,这本算是比较全面了。&/p&&p&&b&公文写作学习报刊推荐&/b&&/p&&blockquote&《秘书工作》、《秘书之友》、《杂文选刊》、《领导参考》、《领导决策信息》、《领导文萃》、《南风窗 》、《瞭望》、《半月谈》、《求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学习时报》、《参考消息》。&/blockquote&&p&&strong&《求是》&/strong&&/p&&p&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p&&p&&strong&《红旗文稿》&/strong&&/p&&p&为求是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发行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半月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红旗文稿》站在思想理论的前沿、搏击社会思潮的风浪、呼应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直面理论热点,紧扣社会脉搏,批评歪理邪说,解疑释惑,团结鼓劲,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鼓与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鼓与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与呼。&/p&&p&&strong&《前线》&/strong&&/p&&p&杂志是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办的党刊。创刊于1958年11月,由彭真同志题写刊名,邓拓同志任主编。“文革”初期被迫停刊。1981年中共北京市委创办了机关理论刊物《学习与研究》。1995年7月,市委决定恢复《前线》刊名,《阵地》杂志并入《前线》。&/p&&p&&strong&《群众》&/strong&&/p&&p&杂志是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其前身为创刊于1937年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群众》周刊。1958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关心下,沿用《群众》刊名创办省委机关刊物。多年来,《群众》按照“好读管用”的要求,面向党员干部、基层实践、人民群众,不断向专题化、系列化、深度化推进。&/p&&p&&strong&《中国行政管理》&/strong&&/p&&p&杂志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专业刊物,是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目前我国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大型综合性期刊。&/p&&p&&strong&《中华魂》&/strong&&/p&&p&杂志是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半月刊。《中华魂》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宣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的重要阵地。&/p&&p&&strong&《学习与探索》&/strong&&/p&&p&创刊于1979年,是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学科。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原则性、学术性、探索性、时代性的办刊方针,坚持为广大学术理论工作者提供理论阵地,扶植、培养中青年作者,在选题策划、栏目设置上紧跟学术前沿和时代特色,曾被中宣部理论局领导誉为“中青年理论家的摇篮”。经过几代办刊人的孜孜进取和不懈努力,《学习与探索》已成为在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和期刊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期刊。&/p&&p&&strong&《政策》&/strong&&/p&&p&杂志于 1993 年创刊,是中共湖北省委主办,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承办的省委机关刊物。创刊以来,在编委会正确领导下,《政策》杂志始终坚持“宣传政策、研究政策、服务决策、指导工作”的办刊宗旨,按照紧贴省委中心工作,力求做到让省委领导满意、广大读者满意,切实增强针对性、指导性、可读性的总体思路,不断提高刊物质量,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成为全省各级党政干部学习掌握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从事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顺利开展工作的良师益友,被誉为 “湖北第一刊” 。&/p&&p&&strong&《党建》&/strong&&/p&&p&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党建》杂志,由中央宣传部主管,是党中央办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党刊。20多年来,《党建》杂志以其权威性、指导性、针对性,受到各级党务工作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党建》杂志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坚持党建特色、坚持新闻立刊、坚持文化品位,力求为各级党务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者和广大党员提供更具权威性的工作指导和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p&&p&&strong&《红旗文摘》&/strong&&/p&&p&由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是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大型理论文摘,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红旗文摘》的办刊宗旨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摘编精选国内重要报刊和学术理论期刊文章,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党的理论宣传事业。&/p&&p&&strong&《党政干部学刊》&/strong&&/p&&p&是由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主办,魏子扬主编的政治期刊,2001年度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评委“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担负着全面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p&&p&&strong&《时事报告》&/strong&&/p&&p&杂志社是中宣部直属事业单位,出版《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时事报告o大学生版》、《时事报告o职教版》、《时事o高中版》、《时事o初中版》和《时事画刊》(《时事报告》小学生版)等面向不同层面读者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系列刊物。年发行量810余万套。&/p&&p&&strong&《求索》&/strong&&/p&&p&杂志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正式创刊于1981年。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学科。《求索》杂志继承中国学人经世致用的传统,以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参与意识,推进理论研究为现实服务。&/p&&p&&strong&《中国发展观察》&/strong&&/p&&p&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月刊。发展中心的专家群,是月刊的强力支持者和基本作者。 《中国发展观察》从政策的角度观察、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力争用鲜活、通俗的文字为“思者”开辟一块自由的园地。&/p&&p&&strong&《人民论坛》&/strong&&/p&&p&人民论坛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日由月刊改成双周刊。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p&&p&&strong&《紫光阁&/strong&&strong&》&/strong&&/p&&p&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主管的《紫光阁》杂志,创刊于1993年10月。创刊以来,《紫光阁》杂志忠实记录共和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详尽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背景,及时交流新时期党建工作新鲜经验,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和公务员队伍素质服务。&/p&&p&&strong&《南方》&/strong&&/p&&p&是中共广东省委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创办的机关刊物,于2004年1月创刊,并于2007年1月成功从月刊改出半月刊,目前月发行量118万份,是全省各级公共决策者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平台、资讯中心、工作参谋。&/p&&p&&strong&《人民文摘》&/strong&&/p&&p&是由人民日报主管人民日报出版社、人民日报记者部主办的一份为领导者提供学习资讯和决策参政的大型文摘月刊。全新的时代风格,全新的生活理念,全新的阅读品味,一改往日严肃、庄重的表情,以一份宁静、一份淡雅、一份清新展现在了广大读者的面前。&/p&&p&&strong&《小康》&/strong&&/p&&p&直属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是《求是》杂志创办的唯一一份面向市场的杂志。创办《小康》是《求是》杂志社为报道全面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杂志以提供国内重要新闻为主,注重社会时事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报道。杂志被中宣部列入重点时政新闻类刊物。&/p&&p&&b&公职人员必读书籍推荐&/b&&/p&&p&1&strong&《之江新语》,习近平,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版 2007年&/strong&&/p&&p&“之江新语”是《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自日开始持续到日,累计232篇短评。之江新语的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2007年5月,应读者要求,浙江日报社以《之江新语》为书名,将该专栏文章集结出版。每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意味深长。书中习大大引用古人的话来告诫党员干部,“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该书2007年出版,2014年初火爆。&/p&&p&2&strong&《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二月河帝王系列作品&/strong&&/p&&p&二月河40岁开始文学创作,致力于营建“帝王系列”。以描述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名闻天下,《雍正皇帝》问世后曾荣获河南省政府文学大奖,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改编后的电视剧轰动海内外,连国家前总理朱镕基也于政务倥偬中热衷追看,足见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2014年3月,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二月河从历史角度谈反腐倡廉,王岐山笑论“知音”。日中纪委官网开通“聆听大家口述实录”栏目,开讲的第一位大家就是著名作家二月河。&/p&&p&3&strong&《沧浪之水》,阎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strong&&/p&&p&江湖流传的公务员必读书,号称武林秘籍葵花宝典,的确,从一个大学生变成一个公务员,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需要走向成熟,但千万不要把这类泯灭理想的书当做你人生的导师,我不相信一个没有理想情操的公务员会真正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虽然对混日子来说理想是奢侈品,我建议你把这本书当作一位学长或学姐,向你在倾吐他比你多出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感悟,你要做的是学习和领悟,而不是盲从,如果你慧根足够,大可以超越之,但要记住作为一个涉世未深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你可以不接受现实,但一定一定要理解现实,理解万岁。&/p&&p&4&strong&《论十大关系》,毛泽东&/strong&&/p&&p&抛开沈志华教授对这个文件出身的质疑(沈志华教授考证研究认为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中共八大路线基本沿袭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做报告确定的路线),这个文件所谈到的产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真的是高屋建瓴地概括了党和政府执政的基本框架,有这样的视野和胸怀,有这样的政治高度和建设性,你要写不好材料都难。&/p&&p&5&strong&《公务员礼仪手册》,金正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strong&&/p&&p&在中国国情下,这本书最多只能帮你增加点吹牛的谈资,但如果碰到讲究点的领导或者讲究点的场合,你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也许会人眼前一亮,同类型的书也很多,这本中有些插图,是故推荐之。&/p&&p&6&strong&《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苏保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strong&&/p&&p&考入公务员队伍后,往往你会去基层,也往往在基层中才能让你觉得自己的素质与能力需要提高,这是一本理论书,虽然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甚至有时理论敌不过实践,但理论往往能指导实践,理论会是你在实践中走不通时最好的指路仙人。&/p&&p&7&strong&《韩非子》,韩非;《君主论》,(意)马基雅维利著、潘汉典译,商务出版社1985年&/strong&&/p&&p&本人是不推荐这两本书的,但看这两本书总比看什么曾国藩教你一个月当上局长李鸿章传授你一个星期当上国家主席的经验之类的书要好吧,其实韩非和马基雅维利在向各自的君主献上他们的著作时是有着他们的人文关怀的,这书都是人文类图书,系属政治哲学类著作,而不是现代人予取予求的权力秘籍九阴真经,书是好书,看你怎么读了,与其误读,不如不读。&/p&&p&8&strong&《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strong&&/p&&p&同上,与其看什么秦始皇教你怎么做皇帝雍正皇帝教你怎么抢着做皇帝之类的总还是看看这本书的好,说真的,这本书写的极精彩,几乎所有现在流行的官场小说中你能看到的蝇营狗苟,在此书中都有,且写的更棒,这就和一些乱七八糟的公务员网站与QZZN论坛之间一样,你如何取舍是你的问题,但真正懂行的都会做出对的选择,我开玩笑说若是作者把书名改成《中国古代的比尔盖茨与奥巴马的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此书必红到发紫。&/p&&p&9&strong&《曾国藩》,唐浩明,人民文学出版社&/strong&&/p&&p&如果诸君一定要弄本官场小说看看,就是这本了,当年坊间传言中南海兴读这部小说,堪称一时风气,我觉得这也有理,因为题材好写的也好,希望诸位公务员准公务员们明白曾国藩之所以被誉为“完人”,是因为他做到了难得的“道”和“术”的统一,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张之洞答外国记者问时说到,老夫“道”多一点,李鸿章大人呢“术”多一点,借着这个话,大家应该明白要向曾文正公学习什么了。&/p&&p&10&strong&《走向共和》,盛和煜、张建伟,民族出版社2003年,被拍摄成同名电视剧&/strong&&/p&&p&大凡有作为的公务员都是有情怀的公务员,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很能陶冶这样的情怀,我没看过原著,但以电视剧《走向共和》的精彩我武断猜测原著也会一样精彩,这个帖要求荐书,以原著代之,推荐电视剧。&/p&&p&11&strong&《史记》,司马迁&/strong&&/p&&p&推荐这本书有我的私心,因为太喜欢这本书了,在这里推荐还有个原因,论坛上很多都是和我一样的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家都是80后都有个特点,就是讨厌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喜欢过自我的生活,那大家可以读读史记,要知道司马迁是在一个什么样蒙昧的时代在一个怎么样专制强权的政府之下写了这部史书,要知道司马迁当时的身份是省部级高官啊,你可以在史记里读到对正义的呼唤,对尊严的捍卫,对自由的向往,这些足以让你以最阳光灿烂的心态面对公务员考试,上面说过了,读历史可以读出一种情怀。&/p&&p&12&strong&《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出版社2003年&/strong&&/p&&p&这是这个时代人类最伟大的一个文件,当然了,这里讨论的是公务员考试,我的推荐理由有三,第一,能读通的可以陶冶情操,读不下去的,凭你读的部分可以去吹吹牛忽悠忽悠人,第二,说正紧的,作为一个公务员,你多多少少总会思考一些社会问题,你和同事多多少少总会谈起一些社会问题,这时你若多读读卢骚的民约论定能让你内功大增,我相信这对你的工作多少会有裨益,第三,书很薄,适合办公室放一本,厨房放一本,客厅放一本,床头放一本,早晚诵读此书有神清气爽之感延年益寿之效。&/p&&p&13&strong&《厚黑学》,李宗吾,版本众多&/strong&&/p&&p&这本书放到这么后面来讲是因为这是一本奇书,听我把话说完,奇在若论作者的初衷和读者特别是后世读者的解读天差地别的程度,古今中外此书第一,堪称观止,请君读读一些关于李宗吾的传记你便可知此君是绝对的愤世嫉俗赤子之心,厚黑学说白了就和金瓶梅一样,是劝世之书,给这个世界一个最大的讽刺好劝世人莫入歧途,但作者的好意成全了一些自称文化人的无良书商,不多说了,道理大家都明白,需要说明的是李的才华不假,细细品味书中的一些譬喻,滋味甚浓。&/p&&p&13&strong&《法律的正当程序》,(英)丹宁勋爵著,李克强、杨百、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著,李克强参与整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strong&&/p&&p&重头戏来了,下任总理李克强同志的学术成果,《法律的正当程序》李是第一译者,李又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宪法与行政法大师级人物龚祥瑞先生的学生,要知道李的北大法学院本科是实打实的啊,真的很难得了,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李也是个书痴,这话大抵有附加成分,但已经是难得中的难得了,做为一个公务员准公务员,感受下下任总理的执政思路,为今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力争做中国改革事业的一颗螺丝钉,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终生,时刻记得未来是我们的。&/p&&p&14&strong&《政府太累》,杨宇立,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strong&&/p&&p&政府太累,太好的一个书名!与杨宇立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阅读他的文字时总会记起他谈问题时那份独特的保守,他说据他所知,目前中国最出色的农业问题专家,对土地私有化的观点的反应均为谨慎和冷淡,等等。杨先生在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年来向西方学习的努力程度超过了所有同时期的其他民族,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十年的所作所为超过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优良记录。&/p&&p&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我素有一个观点:容易的是批评,难得的是建设,简单的是理论,难得的是理性。我很欣赏《经济观察报》的主题辞:理性,建设性。能做到这两点的学者,堪称国器。《政府太累》一书是我目前看到过的关于中国改革题材的所有表达中,最为难得和境界最高的作品。我同样很欣赏《财经》杂志的基本立场:承认、理解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但总是追求超越。越复杂的改革就越需要低调,俾斯麦早就说过“政治是追求次好的艺术”,黄亚生最近也说“政治不应该追求美学”。书第118页一个脚注的引用,最能体现此种难度此般境界与作者的良苦用心——当哲学家狄德罗提出关于政府改革的想法时,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回答说:“啊,我亲爱的朋友,你在纸上写作,那表面多么光滑,没有什么东西阻碍你的笔。&/p&&p&15&strong&《农民与市场》,潘维,商务出版社2003年&/strong&&/p&&p&同样是一位保守的学者,很难的在一本学术著作里找到骂人语气的字眼的,有朋友说在这本书里找到了“食洋不化”“坐在书斋的学者”的字眼,甚至还有“愚蠢”,我没全找到,但下面这句话找到了:“大多数民主派总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道理,讲不出多少证据,于是只好反反复复、喋喋不休的高唱民主是‘普世价值观’,是合法性的‘法’。”朋友说这话没有说服力,我倒觉得这话里带有反思的意味,有时候我们在人云亦云的时候确实需要反思一个为什么,而往往这样的反思才是你肚子里的货,才是你写材料时需要拿出来的货。&/p&&p&16&strong&《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邓广铭,三联书店2007年;《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王家俭,三联书店2008年&/strong&&/p&&p&在一本讨论北海海军在甲午海战中为何失败的著作中作者只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篇幅描述海战本身,却用了十分之九多的篇幅讨论海战之前发生的一切,把北海海军从建立到参加海战当作一个完整的制度建设过程,注意了,这是平常写材料和分析问题时需要的,有点有面,有微观分析有宏观脉络,理解历史,我们也许更能理解当前社会到底经历了一场怎么样的变革。&/p&&p&17《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p&&p&《清代地方政府》,瞿同祖,法律出版社2003年:张的书是一本教材,读了你会发现原来教材也可以写的这么有趣这么让你喜欢,瞿的书是专著,细到你都可以知道清代中国政府的每根水管是怎么铺设怎么供水怎么开闸怎么检修怎么升级的,大家的读法是,自己写的够严谨了的就去读有趣的,自己写的够有趣了的就去读严谨的,然后可以无敌。&/p&&p&18&strong&《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strong&&/p&&p&三农问题永远是我国党和政府执政治理的重中之重,国情决定,以令狐冲的华山派武功喻之,费老的《乡土中国》是“气宗”,《生育制度》是“剑宗”,都学了你就独步武林了,要说明下,费老是学者,大家能读多少是多少,多多益善。&/p&&p&19&strong&《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strong&&/p&&p&纯熟地运用马克思理论写出来的作品,却依然能够被某些不明真相的学者所推崇,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难度,比一般人强的是高手,高手中的高手就是高高手,你有这双手的话做公务员写各类材料一定是得心应手。&/p&&p&20&strong&《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应星,三联书店2001年;《原谅我红尘颠倒》,慕容雪村,珠海出版社2008年&/strong&&/p&&p&这两本都是作反面材料推荐,前者是社会学研究者写的,后者是小说家之言,我的观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这本身就是我们国家改革事业成功的体现,因为我们政府始终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对本书大家的读法是在所谓的真实中找到真正的真实,把不称职的国家公职人员当作前车之鉴,在服务人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背部连带肋骨的肌肉酸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