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正手攻打近台攻球与快拉弧圈球球

威力无比的得分利器!刘伟博士教你横板正手攻球与正手弧圈球-运动健身视频-搜狐视频
威力无比的得分利器!刘伟博士教你横板正手攻球与正手弧圈球
推荐出品人  对于新手学习正手攻与正手弧圈这两项技术反反复复,弯弯曲曲,越学觉得乒乓球技术既容易又不容易,个中滋味,如五味杂陈。倘若能引起各位球友的共鸣与认同,幸之;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也好让在下继续增长知识。
  作为正手的两个基本技术:正手攻球和正手加转。它们之间的联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正手加转弧圈球是正手攻球的放大版(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诸位请慢慢往下看。
  准备状态
  1、离台距离
  正手攻约30――50CM,正手加转约60――70CM
  2、双脚开立
  (1)、正手攻约约55CM,正手加转约约60CM
  这个基本站位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有所调整。
  (2)、前后脚距离
  正手攻右脚比左脚稍后,接近于半个脚掌。正手加转右脚比左脚起码要半个脚掌,甚至多一些。原因是正手攻近台动作小,还原快;加转中远台,动作大,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源。
  3、上身前倾
  打乒乓球始终要保持上身前倾。正手加转比正手攻身体前倾要大得多。正手攻一般前倾15度,加转则要更往前些。原因是正手攻一般击球上升期或高点期,加转击球下降前期,身体适当前倾些,打开击球空间。同样利用身体前倾,养成迎前击球的习惯。
  预判状态
  当对方击球后,我们都要作出判断,进行预判引拍
  1、转腰角度
  转腰正确与否,关系到击球的稳定和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转腰角度是否合适,关系到击球的连续性。正手攻一般转20度,而加转则被放大到转到不能转为止。同样要转腰,是突出以腰带手。
  2、大小臂打开的角度。
  正手攻大臂与身体夹角约30度,小臂与大臂约120度;加转大臂自然下垂,小臂与大臂打开约160度到170度。同样要保持大臂的稳定,不要拉肘,抬肘。
  3、双腿弯曲的角度。
  4、引拍的位置。
  正手攻一般引拍高于台面,在自己身体右侧前方。加转低于台面,在自己身体右侧后方,大约是对齐右腿或再往左一点,形成夹角也约70度,跟正手攻球拍与台面形成的夹角基本一致。
  最终状态
  1、挥拍位置
  正手攻一般挥拍至眉心到左眉毛处,距离头部约20CM远。(看到有些乒乓网的球友说练习时有拍子打到自己的眼睛或眉头的,要小心啊);加转会略高于头部。
  2、大小臂角度变化。
  正手攻大臂与身体的夹角基本不变,小臂内收,由120度左右变成80度左右。加转大臂与身体夹角100度左右,小臂与大臂夹角90度左右。
  3、蹬转变化。
  正手攻的蹬转变化较小,重心交换不明显,正手加转蹬转从右到左变化明显。右腿由原来弯曲成90度左右,蹬转后成160度左右。
  最终状态下,虽然加转动作比较大,却同正手攻球一样,要在身体前方及时收住,以利于还原,下一板的衔接。(国际比赛专业运动员有甩过左边的现象,那是因为他们在远台发力较猛有关)
  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正手加转弧圈球在技术动作上都可以看作是正手攻球的放大版,所以说正手攻球是所有正手技术的基础,一点都不过份。希望球友们朋友们来到乒乓网,学习入门技术,要克服困难,创设条件,少打比赛,多多练球。打好基础,才是迈向乒乓世界的正道。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1947文章数posts - 155,&
comments - 21,&
trackbacks - 0
1,正手攻球,动作要领:刻意收小臂,并且大臂保持相对固定,不能乱甩。引拍位置在前臂身体右侧,前臂不用甩开。
---正手弧圈球是顺势收小臂---即小臂不要刻意去发力,去收!!!动作要领:转腰转肩右脚蹬地,转腰带动大臂发力,大臂发力(所以大臂不能保持相对固定)带动小臂顺势甩出去---注意结合打磨技术。& 引拍位置比较低,因为前臂要甩开,在身体右侧身后。
2,弧圈球不是刻意收小臂,而是在前面动作发力到位的情况下,也就是蹬腿转腰动作做充分之后,&顺势甩小臂&。
3,正手攻球动作幅度很小,正手弧圈球幅度很大---全身发力。
---正手攻球:
---正手弧圈球:
1,第一个内在不同是:
------&重点:正手攻球重视收小臂的作用,需要&刻意收小臂&;而弧圈球是&顺势收小臂&或说&顺势甩小臂&。
 再简单点说就是:弧圈球&收小臂&是&顺势&而不是&刻意&。
& 甚至你可以把小臂想象成鞭子的末端,这个时候小臂是非常放松的,在身体发力到位的基础上顺势甩出去。
& 如果你练习过正手攻球的话,这一点更好理解:收小臂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 只要你前期动作做到位,击球瞬间不需要&刻意&去收小臂,下意识里就会做出这个动作的。
& 而如果用正手攻球的动作来拉弧圈球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 首先,因为受根深蒂固的思想左右,收小臂过早,前期蹬腿转腰的力量传导上大打折扣甚至就没用上,最后还是成了用胳膊在拉弧圈球。
& 也就是说&外在&的&整个&动作上看起来确实是在拉弧圈球,但&内在&的呢?------》重点:依然是靠手臂在拉弧圈球,要靠整个身体发力去拉弧圈球,而非手臂去拉。
& 另外,为了加强弧圈球的威力,提高力量、速度、旋转,就会&饮鸩止渴&,继续加大收小臂的力量,这样就给肘关节加大负担,很多球友之所以得&网球肘&,因为恰恰就是这个。
2,第二个&内在&不同:大臂的重新认识,或是是发力的重新认识。
------&重点:正手攻球时,大臂不能乱甩,保持相对固定。正手弧圈球时,大臂不用保持相对固定,把大臂甩出去---转腰蹬地发力时,把大臂甩出去,注意体会这个柑橘。
  小时候练球,教练在强调收小臂的同时,还会提醒大臂不要乱甩,保持相对固定。对于正手攻球而言,这一点没错。
&&& 另外,从发力上说,那个时候教练更多提醒的是注意身体重心要有一个转换。
&&& 但是弧圈球不一样,它需要全身力量的一个爆发。
&&& 捎带说一下,如果打完球你觉得只是手臂酸痛而腰腿没感觉,说明你身体发力不好;如果腰腿酸的话,至少说明你身体发力了,而如果这个时候力量旋转出不来的话,你就要琢磨一下是否就是我这说的&用左手攻球的动作拉弧圈球&。
&&& 好了,再回到身体发力这个话题,身体发力需要高效率的力量传导,而这个时候,大臂反而显得非常重要了。
&&& 前面我说了,弧圈球的动作不需要刻意收小臂,甚至要求小臂极其&放松&。从外在看,收小臂这个动作是有的,但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 和正手攻球不同,弧圈球很重视力量的传导,而这个时候大臂就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力量传导作用
&&& 如果这个时候还保持大臂的相对固定,这个力量的传导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拉弧圈球的时候,大臂不要保持相对固定。
&&& 所以正手攻球和弧圈球在这一点上的内在不同是:弧圈球需要更多的身体发力,而大臂是一个重要的传导环节。
  就像上一个帖子我纠正球友过早收小臂一样:把大臂甩出去(不要再遵守一个拳头的距离等攻球原则了。)。
3,最后总结一下:要练好弧圈球,就要在身体发力的基础上,弱化&刻意&收小臂的意识,强化大臂送出去的意识。
4,注意点:不要用正手攻球的动作来拉弧圈球。
5,如果刻意想着小臂二次加速 那你的大小臂同样也不会放松,会漏球,也达不到鞭打发力集中的目的&
阅读(...) 评论() &李晓东教你如何拉好弧圈球;业余也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关键在于腰腿!正手攻球和正手拉弧圈的动作要领及区别
业余也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关键在于腰腿! 双喜邀您共赏拉球的发力训练,首先在引拍到挥拍阶段要先放松。
引拍时,先把身体重量压向右脚,感受压力之后,运用杠杆原理,先以右脚当支撑把重量顶回去(反作用力原理),使重心往左移动,再利用重心往左的势能来带动转腰、带动身体,手臂放松不必刻意收缩,拍型保持不变,用身体控制方向和弧度,爆发力自然就出来了。因为拉球站姿要配合击球方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30-45度斜角),所以重心移动带动身体迎前也是要往击球方向(左前) 迎去。
请注意,你的左脚(以右手握拍为例)的前脚掌在击球后不应该有明显的转动,引拍重心右移时,左脚脚跟可以离开地面,膝盖稍微向右内弯曲,蹬腿前迎时,左脚前脚掌保持向前即可,然后右腿蹬出前脚掌踩稳向前发力,脚跟离开地面同时膝盖伸出,用右髋骨带动腰部转动,向左转正即可,不需要左右髋骨均量旋转。许多教学文章强调挺右髋而不是转髋,这就是其中原因。
一开始的训练,可先从远台开始,两人站右大角打斜线,手臂放松不必刻意收缩,把球撞过去,不要带有摩擦,把球尽量挂高挂远。用力作用到球时,要有感觉是用到右脚、右髋腰的力量往上往左传达。击球点务必保持在球的下降期,由下往上发力击打。
关于拉球的训练,有十句话,以供大家参考!
站中远台是为了先把力量放大。
不带摩擦是为了先放松小臂,这样就会很自然的蹬腿转腰。
站右大角的意义是, 让你能够准确的把重心转移跟转腰的力量带出来。注意练习时要由下往上、由右而左,击打所打出弧度不能太过低平,拍形固定、腕部固定,不要压拍,要用身体控球。若打不出斜线代表重心转移跟转腰做的还不够准确。
不要怕球出台或者弧度太高,不要有必须上台的压力,打的越高越远越好。
使球吃透拍子,击球时要打出响声(打不出清脆撞板声音就是不及格),尽量把身体的力量释放出来,一定要有用身体打球的感觉。感觉稳定之后,才可以逐步的加上摩擦。
建议力量先小后大,把动作做准确,身体摆动要等速,力量要均匀,不要瞬间加力。
做完此练习后,手臂会酸、肩膀会酸,都是属于动作错误。动作正确的话,酸的应该是腿、腰、背。
这样的发力训练,不强调手的动作,也不必特別强调蹬腿,心里要想着传递多少力量到腰、手,相对的蹬腿力量自然就会有多大。刻意蹬腿反而不自然,会导致动作不协调。
体会不到重心转移的力量的话,可以尝试把两脚站开些,一定要比肩宽。(建议看看王励勤在赛前练球时的站姿)。
练习时不要主动收臂,小臂可以适当的微调,但是不能发力。等发力都顺畅了,最后再加上小臂发力收缩的动作。这样练习中远台对攻,你就会发现,整个腿、腰、手的合力,力量不仅大而且稳定。
正手攻球和正手拉弧圈的动作要领及区别
一、正手攻球技术:
1、站位:站在离球台四到五十公分左右之间,右脚偏后,左脚偏前,右脚不要太后也不要太前,大约半个脚掌后,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都可以。在这种练习中,这个站位要永远保持。(以右手持拍为例)
2、 在攻球中有个动作结构,这动作结构就是:引拍、挥拍击球、顺势挥拍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要反复强调。引拍,在引拍过程中要以身体带动手臂引拍,不要有这个概念,认为引拍只是手臂的事,不是身体的事,那么就会产生好多错误,如发不出力,击球时间偏晚等诸如之类的事。挥拍击球,我们在引拍过程中右脚踩地,重心放在右脚上,挥拍向前,右脚蹬地,转腰挥臂向前击球。顺势挥拍,击球后顺势挥拍中心压在左腿上。那么这个动作,身体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那么记住这个技术要领:引拍转肩转腰挥臂向前,蹬地、转腰、挥臂。挥拍速度要快。
二、前冲弧圈球技术:
1.准备动作: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比正手加转弧圈球稍近台一些。身体重心也稍高一点。
2.引拍动作:向后下方引拍,根据来球的弧线高低,确定引拍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低于来球,但位置比拉加转弧圈要高。拍面前倾稍大于拉加转弧圈,身体重心移到右脚。
3.击球动作:向左前略向上挥动球拍,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手臂借助身体转动的力量发力,前臂和手臂在击球瞬间,发力摩擦球。(手腕控制,且不可把发力来交个手腕完成,拍面的角度可由大到小调整到适合个人的最佳角度后固定下来)
4.随挥动作:击球后,为了让力量充分的作用在球上,同时保证身体平衡和利于还原,随势挥拍动作就十分的重要,身体重心移至左脚。
前冲弧圈球注意事项:
1. 身体和挥拍动作向前较多些(很多教练在教球时都以网上方5CM处来提醒队员)
2. 拉下旋时,引拍要充分,拉上旋时,引拍不宜过大,身体前迎拍形前倾较大,发力挥拍。
3. 大多数人在拉前冲的时候只注意的快的概念而忽略了转的概念,其实前冲威力是由快速和有力的摩擦而产生的。
4. 拉前冲一定要通过重心的转换来获得力量,以小臂的快手发力为主,手腕控制落点来完成正个动作。其中重心转移和小臂快收最为重要。
三、 正手拉加转弧圈技术:
拉加转弧圈的特点:
(1)、击球时间在球落的下降期。
(2)、拉的比较高。
(3)、向上发力因素多,向前的因素少。
拉加转弧圈球要求的基本动作概念是:引拍,要靠身体引,同时拉弧圈使用力量大,一定把重心踩在右脚上,引拍蹬地、转腰、挥臂,在挥臂速度最大时摩擦球,然后顺势挥拍重心转到左脚,这是拉加转弧圈球一个动作过程。
它的技术要点:
(1) 蹬转,右腿蹬地、转腰、挥拍。
(2) 快摩,经过蹬转把全身的力量传到手臂快速摩擦球。
(3) 顺势挥拍,重心压在左腿上。
四、总结:
攻球是拉弧圈的基础。区别也很明显,击球时间不同,主要是一个是击打,一个是摩擦。而我们球友攻球技术动作要领还不固定,主要是引拍用手引,不会用腰诸如之类的问题。希望我们好好学习,慢慢体会,在练好攻球的基础上,在练弧圈球,慢慢感觉摩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拍正手拉弧圈球练习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