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部队争当尖兵个人演讲电工尖兵演讲稿

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军报记者
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永恒的使命——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六支队红色传承在行动
页面加载中,请稍后…传承红色基因 献身强军实践_新浪军事
传承红色基因 献身强军实践
  本报讯 王能才、函授学员刘建平报道:“3D军史馆真来劲,如身临其境,让人真实感受到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更加坚定了我们献身强军实践的信心……”近日,陆军第21集团军3D虚拟全景军史馆在政工网一上线,便受到官兵热捧。集团军政委李伟介绍说,建立数字军史馆是我们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官兵献身强军实践的热情。
  这个集团军是一支延续着红军血脉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红28军,源于黄麻起义的革命火种,在80多年征战历程中培育形成了“赤胆忠诚、崇文尚武、英勇顽强、务实创新”的拂晓精神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作风。
  为利用好自身这一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强军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该集团军先后新建改建了师旅团军史馆、连队荣誉室和荣誉走廊,同时依托政工网建立了网上数字军史馆,让官兵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党史军史教育熏陶。以部队征战历程为主线开发《拂晓尖兵》《征程》等军事游戏,以英模人物和身边先进典型为原型制作军营动漫影片,让官兵寓教于乐,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他们还集中编写27讲共28万字的系列辅导提纲,贯穿全年开展教育,夯实了官兵的思想基础。
  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引领官兵价值认同。该集团军广泛开展“争做拂晓传人、争当拂晓新星、争创拂晓尖兵连队”活动和“时代典型进馆室”活动,及时将官兵创造的辉煌业绩、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实到传统教育资源中,用新的“亮点”传承历史、教育官兵,激发广大官兵立足本职岗位献身强军实践的热情。
  传统教育焕发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某团政委袁家富随口道来一组数据:该团新兵下连分配,无一人要求照顾,700余名新战士全部进入战斗班排;12名面临转业的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不为个人进退走留分心走神,并总结出10余万字的《转业干部赠言录》;演兵场上,官兵们对野战通信保障、战场机动等难啃的“硬骨头”展开攻关,课题数量较往年同期增长了46%。
  陆军第21集团军利用红色资源打牢官兵思想根基
(新浪军事)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大风号出品
用“红色基因”催生部队战斗力
为进一步提升部队战斗力,5月31日,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到成都市建川博物馆实地践学,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在官兵心中落地生根,让“红色典型”走进官兵心田,让“红色精神”占领官兵思想阵地,让“红色基因”注入官兵血脉。为深挖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实质,该队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测绘尖兵”系列主题活动,倡导互动式、参与式活动,通过开展专题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战斗英雄和新时期典型人物的事迹,把握战士成长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让官兵深刻理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不断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刻苦训练、精武强能的热情。通过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官兵扎根军营、献身使命的政治热情,提高了官兵敢于吃苦、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品质和信心,为下步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作者:董建君 贺燕林 何鹏本期编审:杨彪责任编辑:李胜子解放军报社西部战区分社(微信号:jbcdfs)本平台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公众号内容讨论群:投稿邮箱: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历史曲折百家号日,七七事变爆发。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并在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其中位于延安中路504弄21号(原福煦路多福里)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使上海成为全国抗日救亡重要阵地。延安中路504弄,近瑞金一路,建于1929年,为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1937年,李克农来到黄浦江畔,在福煦路多福里21号(今延安中路504弄21号)设红军驻沪办事处,对外称“李公馆”,秘密开展工作。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战的新形势,在中共上海办事处、红军驻沪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开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李克农、潘汉年、刘少文先后任主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下简称“八办”)是一幢坐北朝南两层楼的老式石库门房屋,底楼东厢房是会客室,二楼东厢房是卧室,后楼是报务员、译电员宿舍,楼梯拐角处的墙上挂着一架电话机。图说:延安中路多副里21号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旧址。张龙 摄“八办”的主要工作是:联合各阶层人士,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版《内地通讯》《文献》及多种书刊,扩大宣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营救被捕同志,安置出狱同志;联络江南抗日武装,采办八路军、新四军急需物资等。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办事处的活动是公开的,主要工作是同社会各界人士和抗日人民团体建立联系;出版《内部通讯》、《民族公论》、《文献》等刊物,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八路军、新四军采购物资和器材。当时,上海有二十二个抗日团体与办事处建立了联系,宋庆龄和救国会“七君子”等著名爱国人士也与办事处保持着联系。潘汉年利用自己驻沪代表的合法身份,周旋于国民党上层人士中间,在坚持抗日的前提下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如日,潘汉年致函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的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席杜月笙:八路军“开入晋北,血战经月,已经予日寇重创”,但因为“经费限制,防毒装备缺乏”,“渴望后方同胞捐助防毒面具……”杜月笙接信后,第二日即在杜公馆召开抗敌后援会主席团会议,讨论了捐赠防毒面具一事。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将1000具从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价值1.6万元)捐赠给前方八路军将士使用。潘汉年抽空撰写20多篇政论,其中发表于第131期《良友画报》的《对日抗战中的第八路军》,是上海最早全面宣传八路军的文章。“八办”与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郭沫若等著名人士密切联系,上海沦陷后,安排这些著名人士撤退。日,上海、南京都已沦落于日本侵略者之手。中共中央非常关心居住在上海的宋庆龄的安全,毛泽东、周恩来特地从延安连拍两次电报,建议她离沪去香港。潘汉年收到电报后,立即派交通联络员李云(祝秀贞)转达给宋庆龄。宋庆龄接到第一次电报,表示还有许多事要处理,暂缓离开上海。接到第二次电报,她才决定离沪去港,潘汉年派李云在船上陪同前往。日,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八办”迁至萨坡赛路264号(今淡水路192号),并转入半公开和地下活动,一直坚持到1939年年底。1960年前后,旧址先后经孟进、刘少文、张纪恩、李克农等回忆或踏勘,并访问附近居民而确认。日,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民宅。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方翔专家点评>>团结抗战的历史见证上海“八办”成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公开阵地,通过卓有成效的上层统战工作和抗日救亡宣传,迅速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同时也为上海地下党的重建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时期,上海“八办”和上海地下党(三人团),一公开一隐蔽,一明一暗,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对抗战初期党在上海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发挥了关键作用。韩洪泉(国防大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历史曲折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争当保障尖兵演讲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